[轉貼][勵志] 終身學習的職場典範──皇甫謐
皇甫謐(215-282),生於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年,主要活動如著書發生於曹魏政權之時,但傳記要參考《晉書》。皇甫謐是漢末名將皇甫嵩的曾孫,到他這一代已經家道中落。他由叔父母撫養長大,家境貧窮,但他從小貪玩,到了二十歲還不知道用功讀書,整天遊手好閒.被鄉里鄰居看做不成材的癡呆。
皇甫謐二十歲那一年,有一天在野外摘了些瓜果,拿回家孝敬叔母。誰知叔母並不高興,反而嘆息說:「你今年已經二十歲了,不用功,不上進,就算用牛、羊、豬三牲來孝敬我,也是不孝。進德修業,得到的好處都是你的啊,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嗎?」說完落下傷心的淚水。
一語驚醒夢中人。皇甫謐頓時下定決心,努力向學,不再虛度光陰。他拜師讀書,半工半讀,種田時也手不釋卷。經過幾年勤讀,讀遍經典百家,成為大學者。
可能是太過用功,疏於養生,皇甫謐三十四歲左右,就得了痺濕症。半身不遂,不良於行,病魔纏身,非常痛苦。
皇甫謐久病厭世,一度自殺,幸好叔母阻止。
或許本身病疾,皇甫謐對醫學產生興趣,抱病勤讀醫書,這一讀竟讀出一個新的天地。
所謂久病成良醫,又精通醫書上理論,皇甫謐博覽群籍,把前人著述的三部醫學著作《素問》、《針經》和《明堂孔穴針灸治要》,融會貫通,重新彙整刪修,配合自己的臨床經驗,寫成《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皇甫謐給人的印象就從國文博士,變成醫學博士。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又稱《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詳實的記載各個穴位、穴名、各穴的主治證、針炙的操作方法和禁忌,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
當時的皇帝晉武帝聽說皇甫謐的大名,要給他官做,但他淡泊名利,不想當官,只想讀書。他不僅上奏婉謝皇帝,還反過來向皇帝借書。晉武帝也不生氣,派人載了一車子的宮廷藏書借他。
皇甫謐有書可看,非常高興,廢寢忘食,浸淫書海之中。當時人給他一個外號,叫做「書淫」。
他並未出身於書香世家,甚至從小愛玩,用現在的話來講,他已經輸在起跑點上了。但他不但通醫學,本身也是儒學大師,這一切皆拜「終身學習」所賜,他以「學習力」取代學歷。
現代企業永續經營有三個關鍵:學習力、創新力、競爭力。個人職場發展也一樣。需要藉由不斷的學習力續航。
學習力就是成長力,不持續學習,就停止成長。
這是一個講求「學習力」的時代。也是終身學習的時代。
職場生涯好比馬拉松賽跑,路途長遠,要有耐力,要有持續不竭的體力。祗靠顯赫學歷或起步較早而成功,好比短跑衝刺,不是這個時代的競爭形態。
若不是皇甫謐及時醒悟,以他的家道中落後的身世背景,以他不文不武、遊手好閒的性格,這一生必然一事無成;若不是皇甫謐不眠不休的努力,以他二十歲才開始讀書,很難彌補青少年以來虛度的光陰。皇甫謐從一無所知到成為國學大師,生涯出現一個向上提升的轉折;從國學大師到針炙專家,又是一個轉折。這一切沒有運氣,沒有神蹟,只有依靠終身學習,不斷進步,先求趕上同儕,進而領先群倫。
三國時代的呂蒙也是很好的個案。
呂蒙書念得少,上奏得找人捉刀。吳國君主孫權鼓勵呂蒙,即使擔任將領,也應該多讀書,增加見識。
呂蒙從此發憤,讓本來看不起他的魯肅,大為驚嘆,贊揚呂蒙「不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呂蒙聽到贊美時,也很得意的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吳下阿蒙」「士別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典故就出自這裡。
呂蒙讀書不在學院,而在職場(軍隊),他讀的不是本職(將軍)的兵法概論,而是歷史等書籍,視野開闊了,見識更深遠。這又是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好模範。
有個笑話說,有一隻老鼠,非常聰明,聽到貓的聲音就會躲起來。有一天這隻老鼠聽到貓聲,趕緊躲藏,不久,老鼠聽到狗吠,心想,貓怕狗,狗來了,貓就會落跑,於是老鼠便大搖大擺走出來。
沒想到一出來就被貓逮到,老鼠還不清楚怎麼回事,貓說:「這年頭不會第二語言還能混嗎?」
很多人出了學校,體會第二(甚至更多)語言的重要,這時才開始學習語言,目的不就為了更好的發展?這就是學習力。若能從學語言延伸到其他領域,橫的來看,可以培養第二專才,縱的來說,深化自己的本職學能。套句皇甫謐的叔母當初告誡他的話:「得到的好處都是你的啊。」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 沒有學習力的人就像沒有筆芯的筆
謝謝分享 ^^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