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聖人] 德蘭修女的故事
小弟雖為佛弟子,但每當提起德蘭修女的名字就不禁感動起來! 這位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人,不正是大菩薩之精神嗎? 所以在我來說,她根本就是化身為天主教徒的大菩薩。(信上帝的請不要罷我呀,我並無不敬之意:P)讓我們齊來向德蘭修女致敬!
======================================================
早在二十年前 (一九七九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宣佈要頒發給一位天主教修女的時候,舉世驚奇。這位修女既不參予政治,也不管國家大事,她只是默默的奉獻自己,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她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正說明了她那種為愛而奉獻,為和平而服務的偉大情操,值得世人敬佩和讚頌。這位修女就是有「世界最偉大的乞丐」之稱的德蕾莎姆姆。
提起德蕾莎姆姆 (對年長修女的尊稱)的大名,舉世皆知。當年,她知道自己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時候說:「我本人不配,我是幫窮苦的人代領這個獎。我很高興貧窮的人,受到應有的注意。希望大家能更瞭解他們,幫助他們。」德蕾莎姆姆把全部的獎金,都用於救濟貧苦病弱者的事業中。
德蕾莎姆姆已於一九九七年九月離開人世回歸天鄉,她的遺愛則永留人間,她所創辦的為窮人服務的各項事業,則一天天的增加擴展,遍及世界。有關她的事跡,人們從報刊、廣播、電視等各種媒體的報導中,知道不少。在她才離世兩年,教會人士已開始進行替她列為聖者的手續,這是天主教會近兩干年來的空前創舉。為表達對德蕾莎姆姆一生慈愛行為的敬意,筆音願將她的生平,昭述出來以饗讀友。
德蕾莎修女於一九一0年八月,出生在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的史科培城。父親是位商人,母親賢良淑慧,她是么女,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父親早逝,生活清苦。小時候,德蕾莎在當地的公立學校念書,參加了學校中的天主教學生會。這個學生會特別支持到外地去傳教。十二歲的時候,她就立下志願,將來要到外國去傳教,從事救助窮人的工作。不過,當時的德蕾莎,享受著天倫之樂,是捨不得離開她那可愛的家庭的。
德蕾莎十五歲的時候,正在中學念書,家鄉裡有耶穌會的神父們,被派到印度的孟加拉去服務。神父們寄回家鄉的書信中,報告了印度有關的一切。她看到這些書信,很受感動,決心長大以後,要到印度去工作。那時候起,德蕾莎就在快樂的家庭生活,和救世服務的奉獻生活之間,徘徊掙扎。十八歲那年,她終於選擇奉獻生活,追隨天主的聖召。辭別了疼愛她的母親,和親愛的哥哥姊姊,隻身到愛爾蘭都柏林的羅瑞多修女會做初學主。因為這修會在印度的加爾吝答教區,有傳教事業和修院。不久,她從愛爾蘭到了印度加爾各答,接受修會教育。
德蕾莎做了修女之後,被派到加爾各答的聖瑪利女子中學做地理老師。這座學校雖然座落在加爾辛答的貧民窟旁,但是學校的學生,都是富家的女孩。這所貴族學校夾在貧苦地區當中,好像沙漠中的宮殿那樣,高大的圍牆,隔離的是兩個世界。(可參閱李家同的"讓高牆倒下吧")
德蕾莎修女在聖瑪利女中,教書近二十年,而且做了幾年校長,看起來她的工作是非常順利,不過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日的一次旅行中,改變了德蕾莎修女的一生,也改變了成千上萬人的一生。她那天坐火車去大吉嶺,在火車上她突然感覺到天主的召喚,要她離開平靜的教書工作,去為貧病的、被虐待的、受人遺棄的可憐人服務。
德蕾莎修女回到加爾各答修院以後,向當地的總主教請求,准許她創立一個專為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的修會。總主教沒有同意。德蕾莎修女意志堅決,一再的請求。總主教答應了,並向教宗申請這件事。到一九四八年四月,當時的教宗比約十二,才特准她離開羅瑞多修會,去為窮人服務。德蕾莎修女高興極了,設法到醫護修會,接受短期的醫護訓練,然後回到貧民窟,展開了為窮苦人們的服務工作。
她在貧民區為失學窮苦兒童,辦了一所露天學校。起初的時候,她身上只有兩塊美元作基金,憑著她無比愛心和毅力,展開她的救貧事業。她為那些無法走動、無力求乞,跟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服務。剛開始由於她個人力量有限,而需要救助的人太多,加上她心裡的準備仍然不夠,因此困難重重。但德蕾莎修女咬緊牙關,依靠天主,祈求祂的助佑。終於有了善心人士,受修女善行的感召,捐助場所、設備、食物,而且還有人奉獻心力,協助德蕾莎修女的工作,其中不少是她過去的學生一富家的小姐。後來,有的女孩也奉獻一生,追隨德蕾莎修女為貧苦的人服務。當初,她們一共有十一位小姐,發誓要終身從事這項愛德工作。
一九五○年十月,教宗批准了德蕾莎修女,所成立的仁愛傳教修女會。這個修會除了天主教修會傳統的貧窮、貞潔、服從三個誓願以外,還加上一個要全心主意,不要酬勞為最貧苦的人,也就是基督受難的化身而服務。這個誓願使該修會與眾不同,她們不給富人服務,所作所為全部免費,不收取任何酬勞。修女們所用的經費,都是各界善心人士所捐贈。
一九五二年開始,德蕾莎修女開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善行,那就是為快要死亡的窮人服務。她去領回那些被遺棄在水溝旁、垃圾堆、馬路邊的奄奄一息的人,給以適當的照顧,讓那些可憐人得到溫暖和安慰。她發現這些人,並不怨窮,不怕苦,只怕受社會遺棄,沒有人的關愛。德蕾莎修女收留這些人,讓他們得到應有的愛和人的尊嚴。
後來,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市政府,所捐贈的印度教的伽黎神廟旁一間空房子,建立了世界知名的、而窮人得到善終的收容之家(垂死之家),其中有快死的窮人,因為修女們的細心照顧而起死回生的。對這樣的人,除了給予適當的照料之外,還教給他們謀生的技能。到目前為止,有好多萬沒有地方容身,被人遺棄的垂死病人,得到收容之家的修女、醫生、護士、義工的細心照顧,平靜安詳的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回歸天鄉。
一九五七年德蕾莎修友的仁愛使教修女會,不但在各地開辦收容之家,又開始從事救治痲瘋病患的工作。一九八○年,全世界的收容之家為藥癮、娼妓、和受虐婦女開放。為窮人兒0 一九八五年在紐約建立愛滋病患醫院。過了三年在舊金山辦了一個愛滋病患之家。一九九一年德蕾莎修女第一次回到故鄉阿爾巴尼亞,並設立了收容之家。這年為止,印度已經有一百六十八所收容之家。
德蕾莎修女對接受救助的對象,毫無限制,唯一的條件就是h如洗被人遺棄的人。她的傳揚福音,完全以語音和行為表現出來。對印度教徒、回教徒、佛教徒和任何人,都一視同仁,把所有貧困、病者、被遺棄的人,都當作是「受難基督」的化身。她向全世界窮苦無告的人,表示了無盡的愛,讓世人知道愛可以克服一切,讓遺棄的人知道人間仍有溫暖。
從一九四八年以來,德蕾莎修女為加爾各答街頭的「窮人中窮人服務」,亦手空拳的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受她的感召而效法她追隨她的人,一天天的增多。全世界五大洲有一百六十多個會院,四千多位修女,近四有修士,還有數以萬計的工作人員,和眾多的義工,在她創辦的收容之家、孤兒院、養老院、麻瘋病院、愛滋病患之家…服務。
德蕾莎修女直到晚年,每天仍和其他修女一樣,清晨四時半起床,開始靜坐、祈禱、念日課,參加彌撒,然後展開一天的工作。身上總是穿著鑲著藍邊粗白布做的會衣。天冷時加上一件毛衣。腳上穿著涼鞋,生活簡樸,而且還親自掃廁所、洗地板。她走遍各地,用雙手從垃圾中揀過無數的棄嬰,清洗癩病人的傷口上,抬過街上的垂死的窮人,抱過傷心絕望的孤苦者、緊握過無數臨終時無人過問者的手,並合他們的眼睛,陪伴他們有尊嚴的離開人世。
一九八五年一月,德蕾莎修女來台訪問,會見了蔣經國總統。她曾一針見血的說過:「台灣的社會,物質富裕,精神卻是貧窮的。」一九九五年她計劃去中國大陸設立一所仁愛之家,受到當局的婉拒,他們說國家的社會福利做得很好。台灣的台北教區和台南教區,有她的修女和修士,在當地為窮人服務。
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德蕾莎修女,在加爾各答蒙主召逝,享年八十七,消息傳出,普世哀悼。這位生前有「印度之星」「世界最偉大的乞丐」「活聖人」多種雅號,不外是人們對她的敬愛。天主教會宣她為「聖人」的事,將很快實現。
德蕾莎修女的默想禱文
一顆純潔的心,很容易看到基督
在飢餓的人中
在赤身露體的人中
在無家可歸的人中
在寂寞的人中
在沒有人要的人中
在沒有人愛的人中
在痲瘋病病人當中
在酗酒的人中
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窮人餓了,不僅只希望有一塊麵包而已,更希望有人愛他
窮人赤身露體,不僅希望有人給他一塊布,更希望有人能給他人應有的尊嚴。
窮人無家可歸,不僅希望有一間小屋可以棲身,而且也希望再也沒有人遺棄他,忘了他,
對他漠不關心。
一顆純潔的心會
自由的給予
自由地愛
直到它受到創傷
~~摘自靜宜大學校長李家同著《讓高牆倒下吧》。 "一九九五年她計劃去中國大陸設立一所仁愛之家,受到當局的婉拒."
因為我地祖國只歡迎跟他一個模樣的蛇虫鼠蟻. 聖人只會映低呢班人渣. 她的修為我難學亦離達到,所以我心表專敬。 好偉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