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27 05:25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30 07:11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30 07:17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30 07:18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30 07:20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3-30 07:22 A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kakeidevil 發表於 2006-4-1 11:47 AM

台灣陸軍裝甲兵團戰力揭秘

在台灣制訂的“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中,“毀敵于灘頭、殲敵于陣內的灘頭阻擊、地面決戰”,是“防衛固守”的關鍵。追求“量少、質高、機動、快速反應、多功能”的“第二代台灣陸軍”中的裝甲兵團,就是“地面決戰”中的主要突擊力量。 &a5A;F G4Q4d1d

KW"Rv{3j:k5j9u&Z$AM   與上個世紀60年代40多萬陸軍相比,現今台灣陸軍本著“減少兵力、增強火力、提升戰力”的宗旨,“瘦身”了許多。目前,台陸軍總兵力19萬人,有3個軍團(第6、第8、第10軍團)、4個防衛司令部(金門、馬祖、澎湖、花東)和空降與特種作戰部隊。而位于台灣北部、轄有11個聯兵旅的第6軍團,是台軍實力最強的軍團。由于整個台島地形狹長、山地偏多,不利于大部隊機動作戰,在“精實案”後,台陸軍撤消師級編制,實行軍、旅制,編有40個聯兵旅作爲基本的戰術單位,其中以坦克裝甲車輛爲主要裝備的16個打擊旅,遂行快速反應、機動作戰任務,是台軍實施地面決戰的戰略預備隊;以裝備各種火炮爲主的24個守備旅是“灘頭阻擊”的主力,用台軍的話說,就是“抗住第一波的沖擊”,爲後續決戰爭取時間。
&tAXW|.rO-Z$mn
N4\"SL?{-zg3X   16個打擊旅分爲裝甲旅(5個,裝備以主戰坦克爲主,是火力最強大的打擊旅)、裝甲步兵旅(3個,裝備以裝甲戰鬥車輛爲主,所有人員、裝備全部搭載履帶式或輪式車輛,具有“百分之百”的機動能力)、摩托化步兵旅(3個,裝備以各種輪式車輛爲主)、空中騎兵旅(即陸航旅,2個,裝備以武裝直升機爲主)和空降特戰旅(1個,裝備以運輸直升機爲主,號稱“6個小時內將全部機動作戰所需的兵力兵器運送到戰區”)。除裝甲旅外,其他旅裝備輕型坦克和步兵戰車,注重機動性、火力、防護力三大功能。每旅編制4 500人左右,通常編有7個營及若幹個獨立連。 ?)qI }7I#M

7g7` l8AV ],q   台軍的裝甲旅及其裝備 MhF)V3x| Q!wP
J w7Lrdwn;`F
  台灣陸軍現裝備的主戰坦克和輕型坦克各有900余輛,以及1200輛各種裝甲車輛、1000具反坦克導彈發射器和1700門105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 c&_^5FI&V{
$\kBh3\
  台軍裝甲旅裝備450輛台灣自制的CMll“勇虎”坦克(即M48H型)、376輛美制M60A3坦克和100輛M48A5坦克(也稱CMl 2型)。此外,還有675輛M41和230輛M24輕型坦克。
l,[N4hBuico 3S&@0Z(e'V8P"d S:t
  作爲第二代主戰坦克的M60A3和“勇虎”坦克,均采用105毫米線膛炮,火控系統較先進,火力較強。M60A8是美國M60坦克的改進型,戰鬥全重52.617噸,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車長9.436米、寬3.631米、高3.27米,正面裝甲厚110毫米、側面裝甲厚64毫米,最大速度48千米/小時,裝有較爲先進的車長激光測距儀、先進的擾動式火控系統和熱成像夜視瞄准裝置、數字式彈道計算機。彈藥基數63發,火炮配有雙向穩定器,具有較高的射擊精度(在2 000米距離上對固定目標的首發命中率約75%)和全天候作戰能力。1999年9月6日登陸台灣,是目前台灣性能最好的坦克。
VtP'o?g bt'~ {3b @MC(v ].ij
  M48H“勇虎”是台灣和美國通用動力公司1984年合作研制的主戰坦克,1990年正式服役。M48H“勇虎”坦克采用美國M60A3坦克底盤和M48A5的炮塔,被人們戲稱爲“混血兒”,並安裝有混合式彈道計算機、火炮雙向穩定器、熱像儀和激光測距儀等,火控系統先進,具有夜間作戰能力和行進間射擊能力。該坦克戰鬥全約重50噸,車長9.306米,寬3.681米,高3.086米,采用760馬力渦輪增壓風冷柴油機,最大速度48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80千米,彈藥基數60發。輔助武器爲2挺7.62毫米機槍和1挺12.7毫米機槍。車體炮塔爲均質裝甲鋼鑄造結構,車體裝最厚處110毫米。
0FJT'a.m7j` Um.u0k/UF{^Th9Y
  鑒于M48H“勇虎”坦克機動性較差、裝甲防護力較弱(炮塔裝甲較薄)的缺陷,台灣陸軍計劃換裝大功率發動機和新的傳動裝置,並挂裝附加反應裝甲。 ca}:B `8O$cw

"jd'QpmX"e-a   M48是美國半個世紀前的産品,當年爲抗衡蘇聯T一54/55而應運而生。M48A3中型坦克是美國1964年在 M48A1的基礎上改裝的,是台灣陸軍上世紀90年代以前的主戰坦克。該型坦克重47.2噸,高3.07米,最大速度48千米/小時。1991年後,台灣借助美國的技術支持對A3進行了改造,定型爲M48A5,也稱CMl2,性能不及OM11“勇虎”。由于改裝拆掉了部分油箱,該型坦克最大行程只有208千米。 (fj*M\{%a

-FwF2l#u6N   M24、M41D輕型坦克分別是美國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産品,均可用于空投作戰。M24戰鬥全重18.37噸長4.99,寬2.97米,高2.475米,裝備1門75毫米火炮,配用被帽穿甲彈和殺傷榴彈,彈藥基數48發,3挺機槍(2挺7.62毫米,1挺12.7毫米)。采用2台總功率爲161.8千瓦的汽油發動機,最大速度55千米/小時,最大行程240千米。台灣自1958年購入M41以來,大約裝備了700輛。由于服役日久,零部件老化,1996年台軍決定對M41升級改造,主要改進項目包括動力傳動裝置、懸挂裝置、武器系統和防護系統等。改進後的M4 1 D車體兩側加裝了台灣研制的鋼裝甲側裙板,炮塔加裝了6聯裝煙幕彈發射器,坦克戰鬥全重25噸,車長8.2米,寬3.2米,高2.7米,火炮口徑76毫米,采用298千瓦柴油發動機,4個油箱、最大速度72幹米/小時,是台軍速度最快的坦克。這兩款輕型坦克現在已經退出台灣主力坦克陣容。
](COo I+n6x xZ@Z,laMV2i
  台灣陸軍裝甲輸送車(步兵戰車)以美國M113步兵戰車/裝甲人員輸送車爲主(共875輛),輔之以200輛自行研制的CM21兩棲裝甲步兵戰車和一定數量的V一150輪式裝甲人員輸送車(該車最大速度可達90千米/小時)。M113A1步兵戰車爲全履帶式、鋁合金結構的裝甲輸送車,戰鬥全重11.1 6噸,乘員2人,載員11人。該車采用1 60千瓦柴油發動機,既可在地面行駛(越野速度48千米/小時,最大速度67千米/小時,最大行程483千米),又可在水中行駛(水上最大速度5.8千米/小時),最大爬坡度31度,越壕寬2.54米,過垂直牆0.91米。CM21是台軍在M113的基礎上對車體後半部做較大改進的履帶式裝甲輸送車,車體兩側各設置了2個射擊孔和2具觀察裝置,該車采用英國珀金斯公司158千瓦柴油發動機,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該車的變型車有0M22、CM23迫擊炮車和CM24~藥輸送車、OM25“陶”式導彈發射車、CM26裝甲指揮車以及CM27高速牽引車。但由于上述兩款步兵戰車裝備年代已久遠,火力、防護力都不很強(均爲1挺12.7毫米機槍,裝甲板爲鋁合金全焊接結構),台軍遂將目光投向自行研制的“雲豹”8 X 8輪式裝甲車。該車戰鬥全重20噸左右,安裝1門105毫米線膛炮,最大速度1OO千米/小時,火力、機動力均較強。預計該車2007年批量生産,至少發展10種變型車,總采購量將超過1000輛,將逐步取代現有裝甲車輛和M41輕型坦克。 (K;?f2Z o
C&~^ZdE m
  台灣陸軍反裝甲能力較強,反坦克導彈既有空中的,也有地面的,既有車載的,也有便攜的,既有遠距離的,也有中近距離的,數量大、精度高、破甲能力強,構成了空地反坦克火力配系,如“陶”式系列、“地獄火”、“龍”式、“標槍”等反坦克導彈。

kakeidevil 發表於 2006-4-1 11:47 AM

以坦克爲主、諸兵種編成的台軍裝甲旅既能獨立實施機動作戰,又能與其他軍兵種聯合作戰。每個裝甲旅的武器裝備主要分爲主戰坦克、自行榴彈炮、反坦克導彈三大部分。每旅編制4200人,主戰坦克150輛、各型壓制火炮78門、各型反裝甲武器228件。台軍裝甲旅綜合火力打擊能力強:105毫米線膛坦克炮、旅屬炮兵營M109A2型155亳米自行榴彈炮(可發射各種榴彈、激光制導炮彈、火箭增程彈等)、反坦克導彈,構成強大的支援火力、壓制火力和反裝甲火力;合成化程度高、獨立作戰能力強:除裝甲營外,還有裝甲步兵營、炮兵營、支援營和工兵連、通信連等,持續作戰能力和戰鬥保障能力較強;自行化程度高,機動作戰能力強:每個裝甲旅裝備各型車輛950余輛(履帶式車輛400多輛,各種輪式車輛550余輛),無論是人員還是裝備均實現了裝甲化、自行化,具有全島跨戰區機動能力。 H/[$u A$C
4e9`.AVk#`6x&T1YT6~
  盡管台軍裝甲旅已具有相當強的戰力,但其主要裝備年代久遠,許多已是半個世紀前的“隔代”裝備,雖經逐步改裝,但總體性能已經落伍,特別是電子對抗能力較弱;台軍M60A3、M48H、M4 8A3/A5等三個型號的主要坦克均采用均質裝甲,難以抵擋現代反坦克火力;台灣氣候潮濕,對坦克部件和光電儀器影響較大,加之人爲因素,坦克的維護保養並不理想,“完好率”並不很高,用台軍自己話說,“戰爭一旦開打,裝甲部隊約一半的戰車處于非完好狀態,無法即時完整有效發揮其應有戰力”;M60A3、M48A5均系美軍中的“老爺車”,停産已久,原備件短缺,這幾款坦克的零部件均已老化,庫存亦少,且零部件多需外購,戰場維修困難較大;M48H“勇虎”爲美國設計、台灣自行組裝,台軍自己戲稱之“雜種”戰車,非原設計一體成型,“拼裝”造成的“後遺症”同樣多多;台島山地占62%,河川縱橫,橋梁涵洞較多,寬闊平地十分有限,不利于大範圍展開,大縱深穿插;金門、馬祖、澎湖等外島作戰地幅更小,坦克自身優勢受自然條件限制。因此,台軍的主戰坦克被視爲抗登陸作戰的拳頭打擊力量、更多地被賦予沿海灘頭陸地決戰之用。 e Q2X1I F3UZ
g@)A Y S OSvA}g
  作爲台軍抗登陸作戰決戰力量的5個裝甲旅,平時一般不擔任一線守備任務,戰時則作爲“領率全局”的戰略預備隊,主要擔負反空降、抗登陸、逆襲和機動支援等任務。也就是一線守備旅按照“兵力未到、火力先到、分區包打”原則,以遠程火炮和堅固陣地“抗住”第一擊波,二線的打擊旅(5個裝甲旅)按照“統一指揮、集中使用、密集阻擊”的原則,實施跨戰區機動作戰,並與空軍、炮兵實施聯合泊地攻擊,即“聯合火殲”。就此,有人說,台軍裝甲旅戰時的“岸邊、灘頭作用”遠大于深遠縱深的阻擊、奔襲作用。
2c/XgE)ikh&z4R6A 4k4eT&bF0~[Z!m:R
  有感于自身電子裝備技術水平的嚴重滯後,美軍第一支數字化部隊——第4機械化步兵師在伊拉克戰爭中大顯神威尤其讓台軍高層震驚,2004年10月,台灣“陸軍總部”決定:聯合台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共同建設台軍第一支“數字化戰車旅”。這些年來,台灣陸軍深感現有坦克的老舊與過時,早已眼巴巴地把目光投向美、法等坦克強國,特別鍾意在對伊拉克戰爭中大出風頭的美國M1A2“艾布拉姆斯”和法國的“勒克萊爾”主戰坦克,並且自己正在積極研制被稱爲“捷豹”的主戰坦克,以期在不久的將來全面更換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主打産品”,實現坦克的“數字化”。爲此,台軍計劃首先在陸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是美國軍事專家長期跟蹤“蹲點”的駐紮在新竹湖口的第542裝甲旅進行試驗性編裝。該旅部署位置十分重要,被台軍視爲“反擊大陸登陸作戰的主力”,裝備有M60A3、CMll、CMl2、M41D、M113A1和M88A1等坦克裝甲車輛。台軍把數字化作爲當務之急,計劃“試點”成型後,2009年在台軍各裝甲部隊中全面推廠。屆日寸,台軍將依序先在北、南兩地建構“數字化戰車旅”,再在中部、東部建構“數字化戰車旅”。台軍設想的“數字化”,就是利用偵察衛星、預警機、無人機、偵察直升機、裝甲偵察車、車載及單兵目標定位儀等多種手段,形成全方位立體偵察,對戰場實時監控,將戰場信息通過高速電腦、專業軟件和高解析設備即時傳遞到作戰指揮部門和數字化部隊,以作出快速反應。台軍對目標中的“數字化戰車旅”寄予厚望,宣稱:一旦建設完成,“戰鬥力將提高一倍”。 "_~7QV6DG \ V

2VWB:y {(y/P A:{   實現“數字化”的一個關鍵,就是全球定位技術,在這方面,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信息至關重要,而偵察衛星又是台灣的短項。因此,台軍的數字化建設只能靠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的無人機、0H一58D偵察直升機及偵察車提供數據信息,使數字化大打折扣。要實現“數字化”,其偵察衛星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和信息網絡技術直接關系著“數字化”的成敗。在這方面,台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x/mQ k
r%j.p0h?
  作爲美軍的“豢兒”,台軍從規劃“數字化旅”伊始,便唯美國馬首是瞻,又是派員赴美考察,又是竭力“敦請”美軍教官前來指導,“甚至連操作手冊都是英文版的”,難怪軍事分析家說:台軍所鼓吹的確“數字化”.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美軍化”。 -]:fG w&Jt4?
+L D%x9}9??+}w]'Z
  近幾年,對于台灣的軍事戰略,美國提出了不少建議,美方認爲:台灣防務有重大缺陷,關鍵是陸軍龐大無用還消耗巨額軍饷。未來解放軍攻台不大可能重複二次大戰中的登陸法,而會以海軍封鎖、導彈攻擊和信息戰爲主,爲此建議台灣應著重發展反導、反潛和電磁戰這三項技術。 IEvHn:B Na#Jvr

H$cuxa"G Al   根據新的戰略設想和美方建議,台“國防部”2003年提出了2010年前將完成的新軍事變革預案。屆時,台軍總員額將裁減至30萬人,裁減重點的陸軍將精簡到只剩8萬人,軍團和防衛部的編制將被撤消,現有的40個聯兵旅會縮編成16個“戰鬥獨立旅”,省出錢來發展高技術裝備、衛星情報搜集裝備和反導系統;陸軍未來的建設目標將是“數字化、立體化、機械化”;陸軍裝備不再以坦克爲重點,而以“機”(無人機、直升機)爲主、以“彈”(地對地導彈)爲輔,摒棄兩軍對壘的“灘頭決戰”模式,注重“深遠作戰”和遠距離精確打擊的“非接觸作戰”。台軍人士稱:這將是“自1949年以來最大的軍事改革”。“持續後支力、強大打擊力、綿密偵搜力、快速機動力、靈活指通力”,是台灣“再造陸軍”的目標。

kakeidevil 發表於 2006-4-1 11:48 AM

[size=5][color=Red][b]中國海軍曾差點擁有英國航母[/b][/color][/size]
+q)i pE+u&np;W5U z7Z9d \Q&HZ\9\
抗戰勝利後,中國作為戰勝國,獲得了日本海軍的部分軍艦。同時,英國、美國也贈與中國一部分軍艦。其中,英國贈送給國民党軍隊的“重慶”號巡洋艦(見圖),更是成為了民國海軍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一艘戰艦。而重慶號的背後,掩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中國曾經有機會得到一艘航空母艦。
Q"ijdWy
)j%E&u$o,fU0P  抗戰勝利後不久,英國決定想中國贈送一批海軍戰艦,其中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和“靈甫號”。同時,英國還準備贈送給中國海軍一艘護航航母,使中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英軍贈送航母的計劃,是英國與美國協商的結果。VJG iEx|4N

,ASoX/ft8X&}U  美國政府認為,作為二戰戰勝國中亞洲的代表、四大國之一,中國有必要擁有一支有一定勢力的海軍顯示其戰勝國的地位,同時,基於向日本派遣佔領軍的原因,美國也希望中國能擁有一艘航空母艦,足以震懾日本人不服氣的心理,顯示中國戰勝國的地位。
h,vh*`8RA].b
V p^ f:Js%L:}7J  但是,美軍所使用的航空母艦設施先進且運營費用昂貴,中國當時也沒有可以與之相適應的港口,並不適合中國海軍使用,經過衡量,美國政府同英國政府商議,請英國政府在贈送國民黨政府一批戰艦的同時,向國民黨政府贈送一艘護航航母。英國人同意了美國的建議,但是,當英國向中國海軍提出饋贈航母的意見時,卻被時任中國海軍總司令的陳紹寬上將否定了。~ UDWLY/F.O:l

eR(V_&\K:h'Lh2f  陳紹寬認為,中國並不需要航空母艦。如果英國政府希望中國建立一支現代化的海軍並樂意予以協助的話,希望英國能贈予中國幾艘潛艇,這樣更有利於中國海軍的建設和需要。但是陳紹寬的行為與蔣介石正好相反。蔣介石認為,相比潛艇,航母更能體現中國的大國地位。蔣介石對陳紹寬易航母為潛艇的行為非常震怒。最終導致了陳紹寬的下臺。 } E,ct2X#u
&m)s'H0r?"e'GO
 在陳紹寬被罷免後,陳誠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兼任海軍總司令,繼續與英國人談判航母的問題。英國方面提出,中國應該準備有相應能力的官兵和相關的物資及海軍基地。鋻於當時中國剛從抗戰的廢墟前走出。陳誠與英方簽訂了五年的長期協定。/LEQ[{7WU.u
4Cs2B-l r3m
 協定的內容是:中國在五年的時間內,人員方面,要積極培訓準備擔任航母人員的軍官和軍士,並選拔骨幹前往英國學習英方派出顧問進行指導;設備方面,要在旅順、煙臺、寧波、廈門、海南等地建設適合航母使用的基地,並配備足夠的物資。中國方面並應該在五年時間內訓練艦載機飛行員,具體飛機型號在五年後根據情況由中英商議,由中國向英國購買。 ^0J,P{Mk"M

9wWW?4[1HC_"r   英國提供的航空母艦,是輕型護航航母Centaur號,1943年下水,中方為這艘航母起名“伏威號”。雖然英國將要提供給中國的只是輕型的護航航母,但是蔣介石清醒的認識到它對體現中國國際地位的重要性。同時,英國也為中國提供了一批現役的艦船擔任航空母艦的護航任務,包括了日後著名的“重慶號”、“靈甫號”。mV C)M?;t

6j eGJB1wF   但是整個計劃並沒有按預期發展。1946年內戰爆發。航母的準備工作被擱置。到1949年,重慶、靈甫等軍艦相繼起義投向了人民海軍,引起了英國的不滿。最終在1949年12月照會國民政府,單方面終止了贈給中國航空母艦的整個計劃。民國海軍就這樣與中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擦身而過。

kakeidevil 發表於 2006-4-1 11:52 AM

[size=5][color=Red][b]美軍伊戰最遠距離狙擊記錄創造者[/b][/color][/size]
5R \:l|U [img]http://mindlace.com/militarycom/sniper.jpg[/img]n$RXN%Z
j8J wR/a B^s.MA
US Sniper Takes Out Insurgent at 1,250 Meters sI1L/e5_/@'W

:rOt3u9x{B6J Toby Harnden in Ramadi \m T}u,g"N0P
The Telegraph (UK) vfm0Q$~X K
"{5k2L&ckL Ch
Gazing through the telescopic sight of his M24 rifle, Staff Sgt Jim Gilliland, leader of Shadow sniper team, fixed his eye on the Iraqi insurgent who had just killed an American soldier. &_7Z o G!N T]z;z

tT)S Xqxx His quarry stood nonchalantly in the fourth-floor bay window of a hospital in battle-torn Ramadi, still clasping a long-barreled Kalashnikov. Instinctively allowing for wind speed and bullet drop, Shadow's commander aimed 12 feet high. ;nq-r;V }&M
-]'gT,Q&w-P8R+\'FU_
A single shot hit the Iraqi in the chest and killed him instantly. It had been fired from a range of 1,250 meters, well beyond the capacity of the powerful Leupold sight, accurate to 1,000 meters. $h5i)V'Cw,p`r

u UQ3C,\/|%h "I believe it is the longest confirmed kill in Iraq with a 7.62mm rifle," said Staff Sgt Gilliland, 28, who hunted squirrels in Double Springs, Alabama from the age of five before progressing to deer - and then people. 1y ue1j E'Q iH{AJ,Y

*`&j[/X9@)x'G "He was visible only from the waist up. It was a one in a million shot. I could probably shoot a whole box of ammunition and never hit him again." 1z5kO{NL lcG
o&]U.?)tI;v n
Later that day, Staff Sgt Gilliland found out that the dead soldier was Staff Sgt Jason Benford, 30, a good friend. !l]R1R+_;Q*Z0R

c Ju5AkI^O The insurgent was one of between 55 and 65 he estimates that he has shot dead in less than five months, putting him within striking distance of sniper legends such as Carlos Hathcock, who recorded 93 confirmed kills in Vietnam. One of his men, Specialist Aaron Arnold, 22, of Medway, Ohio, has chalked up a similar tally.
7V2U)}n:b b J^wsN_ V
"It was elating, but only afterwards," said Staff Sgt Gilliland, recalling the September 27 shot. "At the time, there was no high-fiving. You've got troops under fire, taking casualties and you're not thinking about anything other than finding a target and putting it down. Every shot is for the betterment of our cause." s+U0g?5SS dPxF

:V wT#m}xxB [ All told, the 10-strong Shadow sniper team, attached to Task Force 2/69, has killed just under 200 in the same period and emerged as the US Army's secret weapon in Ramadi against the threat of the hidden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 (IED) or roadside bomb - the insurgency's deadliest tactic. !_j2wr#M%NvN

1l?0S*a+~|e Above the spot from which Staff Sgt Gilliland took his record shot, in a room at the top of a bombed-out observation post which is code-named Hotel and known jokingly to soldiers as the Ramadi Inn, are daubed "Kill Them All" and "Kill Like you Mean it". sLPN7[g

b'k.bj5a2[ L On another wall are scrawled the words of Senator John McCain: "America is great not because of what she has done for herself but because of what she has done for others." #L2JXs9P7O/n

8dBF3Z/{;th9o D j The juxtaposition of macho slogans and noble political rhetoric encapsulates the dirty, dangerous and often callous job the sniper has to carry ou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a campaign ultimately being waged to help the Iraqi people. V'Wn#u'I%Z

8V%]3qW Y*w(I With masterful understatement, Lt Col Robert Roggeman, the Task Force 2/69 commander, conceded: "The romantic in me is disappointed with the reception we've received in Ramadi," a town of 400,000 on the banks of the Euphrates where graffiti boasts, with more than a degree of accuracy: "This is the graveyard of the Americans".
2qn4DdZq;F^%D$R&O 3@2_a'R'E%e
"We're the outsiders, the infidels," he said. "Every time somebody goes out that main gate he might not come back. It's still a running gun battle." A D2P z+q X.tR

om/k8S5m W Highly effective though they are, he worries about the burden his snipers have to bear. "It's a very God-like role. They have the power of life and death that, if not held in check, can run out of control.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7o^%l8_S
e0F3h8k/X.v7M2IYv
"Every shot has to be measured against the Rules of Engagement [ROE],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and proportionality."
TU|u8y;U G 2|$mOC @V-vZ
Staff Sgt Gilliland explains that his Shadow team operates at the "borderlines" of the ROE, making snap judgments about whether a figure in the crosshairs is an insurgent or not.
0Na X,w?X K%j(f
K&W&kxpQ3?2A"k "Hunters give their animals respect," he said, spitting out a mouthful of chewing tobacco. "If you have no respect for what you do you're not going to be very good or you're going to make a mistake. We try to giv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B R*]N!V-@;Y *Mh M*j0n{ y p!V)a kL
"You've got to live with it. It's on your conscience. It's something you've got to carry away with you. And if you shoot somebody just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then that's probably going to haunt you." FG#]Jq6AEN$z$j1_J
8Y(?b~B PiZ%UWQ
Although killing with a single shot carries an enormous cachet within the sniper world, their most successful engagements have involved the shooting a up to 10 members of a single IED team.
F-CW bb_;jq!s [)m/jm V ONe
"The one-shot-one-kill thing is one of beauty but killing all the bad dudes is even more attractive," said Staff Sgt Gilliland, whose motto is "Move fast, shoot straight and leave the rest to the counselors in 10 years" and signs off his e-mails with "silent souls make.308 holes".
u,E']\U!v.Rh h8KTR)v8t/b,Y
Whether Shadow team's work will ultimately make a difference in Iraq is open to question. No matter how many insurgents they shoot, there seems no shortage of recruits to plant bombs.
_Ob O(V*C4Kv ]
Dvg/u6A Col John Gronski, the overall United States commander in Ramadi, said there could not be a military solution. "You could spend years putting snipers out and killing IED emplacers and at the political level it would make no difference."
:B%Ak_w*P }8w!Mo A,QqQB5jH+_*E
As they prepare to leave Iraq, however, Staff Sgt Gilliland and his men hope that they have bought a little more time for the country's politicians to fix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eir sights.

kakeidevil 發表於 2006-4-1 11:53 AM

[size=5][color=Red][b]讓外科軍醫最頭疼得武器[/b][/color][/size]jzN)C*E{z
[color=blue][b]Φ1.58~Φ3.0均布手雷[/b][/color]
,r nn9Y3d3um2S ;E8w rs6lJ$u!E5J
[img]http://www.cjdby.net/UploadFile/2006-3/2006352232497909.jpg[/img]T/p,Ik aez"Vp
[img]http://www.cjdby.net/UploadFile/2006-3/2006352233133985.jpg[/img]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4-1 02:06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4-1 02:10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4-1 02:11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4-1 02:12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qweqweqwe 發表於 2006-4-6 12:38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coolala2005 發表於 2006-4-7 08:51 PM

[color=Blue][b][size=6]現代軍事:[/size][/color][color=Orange][size=6]B-52轟炸機美軍中堅[/color][/size][/b]   
K0C ?aX#Q
cQl-LN+D 07/04/2006b6H7G{+Pq H

Qi,D]9R ^ 美 國 空 軍 B-52 同 溫 層 堡 壘 ( Stratofortress ) 轟 炸 機 可 能 是 美 軍 服 役 時 間 最長 的 機 種 , 自 首 個 B-52 中 隊 於 一 九 五 六 年 三 月 十 二 日 成 立 , 五 十 年 來 一 直 成 為 美國 空 軍 大 型 轟 炸 機 的 中 堅 分 子 , 從 越 南 戰 場 、 海 灣 戰 爭 和 近 年 的 反 恐 戰 爭 , B-52 從 不 缺 席 , 直 到 今 天 仍 然 在 阿 富 汗 和 伊 拉 克 地 區 , 為 地 面 部 隊 作 即 時 的 轟 炸 支 援 。_um9r%T7p

(F%P0O"V,C [color=Blue][b]飛 14,000 公 里 毋 須 加 油[/b][/color]
X|qk ?Bt9Y8_"o$T &C` b4O3psS
B-52 的 誕 生 源 於 二 次 大 戰 後 不 久 , 美 國 陸 軍 航 空 隊 ( 美 國 空 軍 前 身 ) 需 要 取 代 在二 次 大 戰 期 間 , 臨 急 研 製 但 問 題 叢 生 的 B-36 長 程 轟 炸 機 , 當 年 波 音 公 司 便 以 噴 射引 擎 為 動 力 的 設 計 參 與 競 投 , 結 果 成 功 贏 得 合 約 進 行 研 製 , B-52 特 色 之 一 是 長 程飛 行 , 可 飛 行 一 萬 四 千 多 公 里 而 毋 須 空 中 加 油 , 另 外 , B-52 的 炸 彈 運 載 量 高 達 七萬 磅 , 是 二 次 大 戰 的 B-29 轟 炸 機 的 三 倍 半 ! 而 B-52 轟 炸 機 設 計 時 亦 重 點 加 入 投 放核 子 武 器 的 功 能 , 令 美 國 繼 陸 上 和 潛 艇 發 射 洲 際 導 彈 後 , 擁 有 第 三 種 方 法 向 前 蘇 聯投 射 核 彈 的 方 法 , 三 者 堪 稱 核 子 阻 嚇 力 量 鐵 三 角 。pnbl+^.W J[
2E'JG.JH_U@u
由 於 B-52 的 角 色 是 如 此 重 要 , 美 軍 對 整 個 研 製 過 程 都 保 持 高 度 機 密 , 當 時 首 架 B-52 在 波 音 西 雅 圖 廠 房 製 成 後 , 準 備 將 它 從 生 產 機 庫 移 到 測 試 機 庫 , 美 軍 都 如 臨大 敵 , 不 但 選 擇 晚 上 進 行 轉 移 , 更 調 派 士 兵 封 鎖 部 分 波 音 廠 房 , 並 用 布 將 整 架 B-52 覆 蓋 , 但 機 體 形 狀 仍 清 晰 可 見 , 波 音 的 工 程 師 戲 稱 美 軍 「 用 一 張 紙 覆 蓋 一 隻大 象 」 ! B-52 轟 炸 機 機 身 長 四 十 九 米 、 主 翼 闊 達 五 十 六 米 , 人 們 將 它 龐 大 的 設 計形 容 為 「 犀 牛 」 ( BUFF ) , 但 實 際 英 語 全 寫 是 「 核 突 大 肥 佬 」 ( Big Ugly Fat Fellow ) 。3|8j L-W9M!v
L9ln:x+N7u.l
B-52 轟 炸 機 正 式 服 役 後 便 分 派 到 位 於 路 易 斯 安 那 州 和 接 近 加 拿 大 的 北 達 科 他 州 的空 軍 基 地 。 由 於 正 值 冷 戰 時 期 的 高 峰 , B-52 轟 炸 機 隊 均 保 持 全 天 候 戒 備 狀 態 , 務求 前 蘇 聯 一 旦 發 動 核 彈 攻 擊 時 , B-52 可 以 即 時 起 飛 , 從 空 中 發 射 巡 航 導 彈 進 行 反擊 。 所 以 美 軍 經 常 舉 行 無 預 警 演 習 , 訓 練 和 測 試 B-52 機 員 的 反 應 能 力 , 由 機 員 收到 出 擊 命 令 至 開 動 轟 炸 機 的 平 均 時 間 是 四 分 鐘 , 而 滑 行 到 跑 道 末 端 亦 只 需 十 二 分 鐘。 直 到 九 十 年 代 東 西 方 國 家 的 緊 張 形 勢 逐 漸 緩 和 , 美 國 空 軍 於 一 九 九 一 年 九 月 取 消 B-52 轟 炸 機 隊 的 戒 備 狀 態 , 同 時 大 量 B-52 在 美 蘇 限 核 條 約 下 提 早 退 役 和 銷 毀 。GK@8QNHbD
%u&w u9fNtdk%z
[b][color=Blue]支 援 地 面 部 隊 作 戰[/b][/color]L8^4TzlT1jz
,t@X C!VRcLQ-u
多 年 以 來 B-52 轟 炸 機 從 未 執 行 核 子 反 擊 任 務 , 但是 自 七 十 年 代 以 來 便 執 行 傳 統 的 轟 炸 任 務 、 巡 航 導 彈 的 投 射 平 台 和 投 射 精 確 引 導 炸彈 , 並 與 B-1 和 B-2 等 高 科 技 轟 炸 機 作 高 低 檔 配 搭 , 當 面 對 擁 有 完 善 空 防 系 統 的 地區 時 , 美 軍 便 出 動 B-1 和 B-2 進 行 轟 炸 , 取 得 制 空 權 後 , 才 派 出 操 作 開 支 較 低 的 B-52 作 轟 炸 部 隊 主 力 , 支 援 地 面 部 隊 作 戰 。6i-T:u`HbR

D|N-i3\M1} B-52 轟 炸 機 經 過 多 次 的 改 良 和 性 能 提 升 工 程 , 令 到 它 可 以 滿 足 今 天 的 戰 術 變 化 ,利 用 高 科 技 儀 器 作 高 難 度 低 空 飛 行 和 投 放 最 新 式 的 「 聯 合 攻 擊 彈 」 ( JDAM ) , 雖然 本 身 是 上 世 紀 四 、 五 十 年 代 的 設 計 , 縱 使 最 後 出 廠 的 B-52 機 身 經 已 使 用 了 四 十四 年 , 但 是 美 國 空 軍 仍 然 倚 重 B-52 轟 炸 機 隊 , 在 未 來 二 十 年 將 會 繼 續 擔 任 相 當 重要 的 角 色 。
#a j`'hr#R ^1K$j"^${e
[IMG]http://orientaldaily.orisun.com/photo/20060407/new/0407nwdn42b1.jpg[/IMG]
\m f j:p@W x [b][color=Blue]美國B-52轟炸機 001[/b][/color]8@1qP@0](t C4_
[img]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4-07_02/142308___32654___22283_B-52__36703___28856___27231__001.jpg[/img]
"l;J"A r`'UwKV [b][color=Blue]美國B-52轟炸機 002[/b][/color]
K9R6p^|5D1T-`T [img]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4-07_02/142509___32654___22283_B-52__36703___28856___27231__002.jpg[/img]
}$h-P4zQ1f [b][color=Blue]美國B-1轟炸機[/b][/color]
cZIs/tKL0g%|v [img]http://www2.filehost.to/files/2006-04-07_02/144443___32654___22283_B-1__36703___28856___27231__008__Small_.jpg[/img] [n$o/\/M.DiW1g
[b][color=Blue]美國B-2轟炸機[/b][/color]
\B1R,L#} [img]http://www3.filehost.to/files/2006-04-07_02/142507___32654___22283_B-2__36703___28856___27231__001.jpg[/img]

155220 發表於 2006-4-8 07:53 AM

波士尼亞合戰回顧6@Z&OJYd'W5fQA
M:XY7b(unU8|:_-@
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波士尼亞內戰相關各造在美國俄亥俄州達頓市達成歷史性協議,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歐洲最長的一場軍事衝突畫上休止符,距離前南斯拉夫的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境內傳出第一聲槍響,足足有一千六百零六天。
,m @@dC7E)\ !hQ{ }B^
  這場造成二十多萬人喪生或失蹤,三百多萬人流離失所的戰爭改變了前南斯拉夫的版圖與面貌,奪走了許多南國民眾的親人、土地與生計;以濟弱扶傾為己任的聯合國和平部隊在這場衝突中受盡了屈辱,最後只能黯然退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失去了敵人蘇聯之後,卻在後冷戰時代的巴爾幹半島初次出擊,遏止波士尼亞境內塞爾維亞裔部隊的攻勢,繼而以六萬大軍進駐波國,協助執行和平協定。和平暫且澆熄了烽火,但恐難化解歷史的恩怨情仇。'[ eq8} pW
rVk0a a ~
歷史的南斯拉夫 ── 一個國家、兩種字母、三種語言、四種宗教、五大族群、六個共和國的糾結分合。         'Es SB;m5['J

u,H7k+J1Mp3|k     aV9_.]rDPjy1C
  分裂前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境內有兩種字母,其一是拉丁字母,其二是斯拉夫字母;三種官方語言則分別是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斯洛維尼亞語、以及馬其頓語;四種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回教與猶太教;五大族群則為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斯洛維尼亞族、馬其頓族與回族。這些不同族群散居在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馬其頓、蒙特尼哥羅及波士尼亞等六個共和國境內。
|-nwi6U&uLa#?0`l GQ$T2d6I
  雖然南斯拉夫不同族群在內戰中相互攻伐,若依近代民族學的標準畫分,這些族群實際上都是同一民族。從血統上來說,南斯拉夫百分之八十八的人口都屬於所謂的「南方系斯拉夫人」,不同族群之間的差異實際上只在宗教信仰與書寫字母有所不同罷了。事實上,南斯拉夫境內人數最多的塞爾維亞族與克羅埃西亞族都講同一種語言,只是克羅埃西亞文是用拉丁字母拼寫,而塞爾維亞文則是用斯拉夫字母拼寫。至於在南國內戰中衝突最烈的塞爾維亞人與回教徒兩者的差異更只限於宗教,前者信仰東正教,而後者則一度被稱為「信仰回教的塞爾維亞人」。
3V5w)w]d6D*A;j$p&l+Nf
i-L$O$h&~&bH   南斯拉夫主要族群同族同宗,卻攻伐不斷,主要原因是各族群把宗教認同置於民族認同之上,把本是同根生的同胞視為「異族」,甚至不惜進行令人髮指的「種族淨絕」。為何勸人為善的宗教會成為仇恨的根源?這要從南斯拉夫人千年來的恩怨溯源。
"Hrd y-ku0o
Sw(C]-IZ W:_   南方系斯拉夫人在西元七世紀左右,遷移至今天的南斯拉夫境內,當時基督教在此地已流行了數百年,所以這些南方系斯拉夫人很快皈依了基督教。不過,就在此際,基督教大分裂開始,形成以羅馬為中心的天主教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教會。這兩大教派在一0五四年正式分庭抗禮,在今南斯拉夫東半部地區的多數斯拉夫人由於曾受東羅馬帝國統治,因而選擇了東正教,成為塞爾維亞人,而生活在西北部的同胞則因受到法蘭克、奧地利與匈牙利統治,則選擇了天主教,成為斯洛維尼亞人與克羅埃西亞人。由於天主教與東正教都把對方視為異端,分隸兩個陣營的南斯拉夫族群不但彼此口誅筆伐,更常以刀槍相向,同胞成為讎寇。qv~tb2~ {

]K7~;_WD)] py   信仰回教的土耳其奧圖曼帝國一四九五年征服塞爾維亞,土耳其統治者使用懷柔與同化政策使大批塞爾維亞人變成回教徒,但不肯改信回教的塞爾維亞人則慘遭鎮壓,種下南斯拉夫境內族群對抗的另一種子。
#ym `#B` #B`%j'n?O
  十八世紀後,奧圖曼帝國衰落,塞爾維亞在一八七八年獨立,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和波士尼亞則成為奧匈帝國屬地。由於奧匈帝國統治者歧視信仰東正教與回教的人民,使這些人民的怨恨日益加深。一九一四年六月,波士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裔青年在塞拉耶佛行刺奧國皇太子斐迪南,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一直到戰爭結束後,這些地區才又重新統一,成為南斯拉夫王國。{#x:u+H4NP
%o A _{1I
  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德國為首的軸心國佔領並瓜分南國,同時在克羅埃西亞及波士尼亞扶植傀儡政權「克羅埃西亞獨立國」,南斯拉夫在獲得統一僅二十三年後,遂告亡國。由於這些侵略者主要是來自與塞族人有歷史仇怨的天主教國家,並且利用克羅埃西亞族中的激進天主教徒作為屠殺塞族人的幫凶,許多塞爾維亞人認為,軸心國帶來的災難不啻是當年十字軍東征的翻版。
(Oid {ht_ k&g}b
r GKw].h1P5_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尾聲,狄托在盟軍幫助下,解放了南斯拉夫,建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且以鐵腕統治壓制南國各族群之間的衝突,使各族群尚能處於和平與和諧的狀態。不過,南斯拉夫新當權者大多出身於克羅埃西亞及斯洛維尼亞族,他們對於最大的教群團體塞爾維亞族依然戒慎恐懼,並且採取許多措施削弱塞族。其中之一是在建立聯邦內各民族自治的共和國時,把許多塞族人為主的地區劃到塞爾維亞共和國之外,使他們在其他共和國中成為少數;在此同時,又把人數眾多的非斯拉夫裔少數民族劃到塞爾維亞共和國境內,使塞人受到牽制。j2e$at3\;P

7@[@&L4V   狄托一九八0年五月四日去世死後,南斯拉夫實行集體領導,由各共和國合組成弱勢的執政團,各國之間的嫌隙日深。冷戰結束,東西方在東歐與中歐的對峙解除,南斯拉夫在國內及國際政治出現權力真空的情況下,開始分裂,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與波士尼亞相繼在一九九一年與一九九二年宣告獨立,打破狄托統治帶來的和平寧靜,並且揭開了南國血腥內戰的序幕。
LT(Sn%\F,r ;D\,f{%w VHo
戰爭的南斯拉夫 ── 烽火燎原         
6d.fG/jH|
.w.qfzRJ[1JEr     kM"MN-Nlqvp0w'`
  斯洛維尼亞雖然與克羅埃西亞同時率先在一九九一年六月高舉獨立之旗,由於斯洛維尼亞境內的塞爾維亞裔人數極少,塞爾維亞人主控的南國聯邦部隊鎮壓十日後,即無功而退,使斯國迅速贏得獨立之戰。因此,南斯拉夫內戰鏖戰四年,戰火主要是集中在兩場戰爭上,一是克羅埃西亞與塞爾維亞兩國之間的衝突,二是波士尼亞境內不同族群之間的征戰。南斯拉夫各族群參戰的動機容有不同,追求的目標則一致──避免在南斯拉夫或是任何從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新國家中淪入少數地位。各方互不相讓,終於造成燎原的烽火。
$Sz6wp iz)bsY[
W$x}mh3s_   一九九一年六月,克羅埃西亞宣布脫離由塞爾維亞主控的南斯拉夫聯邦,自行獨立建國後,克國境內的塞爾維亞裔立即展開武裝叛亂,並進而演成全面戰爭。克國塞裔在塞爾維亞軍隊的強力援助下,發動一波強大攻勢,佔領了克國三分之一的領土,並且建立了「克拉吉納共和國」。這波戰事造成一萬人喪生,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在聯合國居間協調及監督之下,克羅埃西亞境內的戰事在一九九二年一月宣告停火,但零星衝突依然不斷。
~6V)V e%cI f1E*@4d|UQw?.U:cX
  塞爾維亞介入克羅埃西亞境內戰事,主因之一是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謝維契力倡所謂「大塞爾維亞主義」,主張建立「大塞爾維亞」,也就是聯合前南斯拉夫境內所有塞爾維亞人,組成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塞爾維亞民族國家」。此外,第二次世界期間由納粹德國扶植建立的「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當局曾對境內塞裔人民進行殘酷迫害,亦是亟思報復的塞爾維亞積極介入克羅埃西亞戰事的原因。
8YA%b9GO7_*d
fP;m6E3z3ZmLs   克羅埃西亞政府並未因為停火而放棄收復失土的決心,而克國境內的塞裔與塞爾維亞亦是藕斷絲連。聯合國雖然對南斯拉夫境內所有交戰各方實施武器禁運,克羅埃西亞政府仍然成功重整了一支十萬大軍,並於九五年七月與波士尼亞的回教徒政府達成協議,繞道波國,於八月對克國境內塞裔部隊發動絕地大反攻,收回塞裔「克拉吉納共和國」佔走的土地。遠比克羅埃西亞戰事牽連更廣,規模更大,更為殘酷的則是波士尼亞內戰。
DElG5v` y !]I.Q(qLW[1K!}
  波士尼亞九二年三月宣布脫離南斯拉夫聯邦獨立,並且得到聯合國及大多數國家承認。不過,佔境內人口不到三分之一的塞爾維亞裔人唯恐受到回教徒主導的波國政府歧視及迫害,起而反抗,並且得到塞爾維亞政府支援,一路擊潰兵力居於劣勢的回教徒政府軍,佔領了波國境內三分之二的土地,並且在控制區域內,大量屠殺及強制驅離回教徒與克羅埃西亞裔,進行所謂「種族淨絕」。塞爾維亞裔部隊並且從一九九二年四月開始,對波士尼亞首都塞拉耶佛展開包圍封鎖,塞拉耶佛居民在聯合國和平部隊援助物資救濟之下,才免於饑荒。
6K Q.Q/jj6|gm
k$d b6C'v/{s D   波國境內戰火爆發後,境內的克羅埃西亞裔亦起而爭奪天下,並與回教徒、塞爾維亞裔在波國成鼎立之局。不過,克羅埃西亞裔九四年已與回教徒合組邦聯,聯合對抗塞裔攻勢,使波國政府軍斷斷續續奪回部分塞裔控制的土地。 {"ZO\G*x4F G
\`7rq%rAAQ
和平的南斯拉夫 ── 脆弱的花朵         $~7x9Ke6C

MR9@t)Y8^     8O SV+jO~}
     南斯拉夫內戰持續擴大,無辜平民遭到迫害殘殺的消息不斷傳出後,原本袖手旁觀的西方國家態度逐漸轉趨積極,除了透過聯合國對戰爭難民進行人道救援之外,亦展開和平斡旋,希望弭平戰火。在長達四年的戰爭期間,南國內戰先後出現五套和平方案,這些方案的主要目標都是解決波士尼亞境內的戰事Jw,{C+J-c&v

ydK&aS4o(i$u   第一套和平方案是由歐洲聯盟在一九九二年三月提出,方案建議波士尼亞依照當時交戰三方回教徒、克羅埃西亞裔及塞爾維亞裔的勢力大小,把波國畫分為三個省分分治,三省之上置一中央政府,由三省共享權力。
7m.e,y-_-h0I'`2X "P{-V qxk
  歐盟上述斡旋行動未能獲得突破後,一九九三年一月,歐盟特使歐文及前美國國務卿范錫提出第二套和平方案,把波士尼亞畫分為十個自治省,交戰三派各自治理三個省,而首都塞拉耶佛自成一省,並且維持中立地位。由於回教徒反對依族群畫分省分,這項方案亦遭到拒絕。范錫及歐文兩人再接再勵,於一九九三年九月提出第三套方案,提議在波國境內建立三個自治共和國。波國交戰各方對此亦興趣缺缺,這項謀和行動亦告失敗。
)G9[eD Bh CNYCsM
  九四年五月,由美國、法國、英國、德國與俄羅斯組成的「接觸集團」提出波國內戰的第四套和平方案,提議已經結盟的回教徒及克羅埃西亞裔控有波國百分之五十一的土地,而已佔領波國百分之七十領土的塞裔則必須交出部分土地,只能佔有百分之四十九的領土。對於這項方案,回教徒與克羅埃西亞裔都表示同意,但塞裔卻斷然拒絕。
-fX \1O`k:a%Fn 9@%au3P&T XR~3t
  不過,「接觸集團」的和平方案並未因此壽終正寢,反倒成為美國轉變態度,積極介入波國和談後,提出的和平方案藍本,最後並且成為波國和平協定的大要。協定除了維持百分之四十九及百分之五十一的土地分配架構之外,同時允許互換部分土地,並且強調波國應在現有疆界之下,保有合法存在的權利。不過,協定亦言明波士尼亞將由兩個政治實體組成,分別是波國塞裔組成的「史巴斯卡共和國」及波國回教徒與克羅埃西亞裔合組的聯邦。雙方將在一段緩衝期後,合組統一的國會與中央政府,以維持波國主權完整與領土統一。!Qq-FNV@7F0v

7z;KT V+G*D'Q'A   波士尼亞和平協定雖然使波國免於分裂,卻又允許回教與克裔合組的聯邦及塞裔自組的史巴斯卡共和國存在,兩者並且有權與鄰國發展特別關係。這種「國中有國」的設計是西方國家強調民族自決與主權國家領土完整的兩項原則妥協下的產物,日後仍可能成為波國永久分裂的因子;此外,協定使「種族淨絕」政策造成的土地及人口變化得到合法地位,無異鼓勵優勢族群未來進一步迫害弱勢族群,波國人民的苦難恐怕仍未到盡頭。

CHECSS 發表於 2006-4-9 01:11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coolala2005[/i] at 2006/4/7 20:51:
rHyriE x6^ [color=Blue][b][size=6]現代軍事:[/... [/quote]
v]_(jDr-V 美國B-2轟炸機 like a UFO :giveup:

coolala2005 發表於 2006-4-9 02:08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CHECSS[/i] at 2006-4-9 13:11:w-UkH-J

l r$?3G.a'e[hu 美國B-2轟炸機 like a UFO :giveup: [/quote]T0h6v SXSX
呢o的咪叫做高科技o羅~:good:~~~

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