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CSS 發表於 2005-12-6 07:32 PM
馬可波羅眼中的忽必烈大汗(一)
{h8t8le#?,?_,}
`r'x*|,W#q:x
(p1I[^J3iG$E
`{0eRKzt8s
楊志玖
gz#hu+W(O6q\M
([url]http://www.epochtimes.com)[/url]
#i1f ^l@@On
歷史地位及容貌
$PYp7q^-i
,`v&Q3qZv_,Hs.K
fa
馬可波羅尊崇,忽必烈大汗為「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他是「人類遠祖阿丹(Adam)以來迄於今日世上從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並且認為「彼實有權被此名」。這種評價是不是有誇大失實的成分?我們首先對照一下中外史家對忽必烈大汗的評價吧!薩囊徹辰在其《蒙古源流》中評價忽必烈大汗:「治理大國之眾,平定四方之邦,四隅無苦,八方無撓,致天下井然,俾眾庶均安康矣。」
3k6{S
S\9Fk0_ [
'P3@ TuD/G
《元史》對忽必烈的評價為:「其度量宏廣,知人善任使,信用儒術,用能以夏變夷,立經陳紀,所以為一代之制者,規模宏遠矣。」
mC
P\,`IlM,p
X
CUf9l2JU
波斯史家瓦撒夫(Wassaf)說:「自我國(波斯)境達於蒙古帝國之中心,有福皇帝公道可汗駐在此處。路程相距雖有一年之遠,其豐功偉業傳之於外,致達吾人所居之地,其制度法律,其智慧深沈銳敏,其判斷賢明,其治績之可驚羨,據可信的證人,如著名商賈、博學旅人之言,皆優出迄今所見的偉人之上。」
s6c*@XA;~q
9I P1S%d'BLd
前二則引文為中國史家分別根據蒙古史和中國史對忽必烈大汗的評價。其對蒙古史和中國史的認識和熟悉程度,遠較馬可波羅為甚,證明馬可波羅的描述準確符合實際。馬可波羅身為一個對中國史和蒙古史所知不多的西方人,當然不會對忽必烈大汗的地位有如此深刻的認識,他只能從自己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中產生對大汗的認識和評價。第三則引文則與馬可波羅對忽必烈的尊崇幾乎不相上下。
bX%P/u%G~
\HlRQdO
那麼,忽必烈大汗是不是真的「實有權而被此名呢?」我們認為,馬可波羅的評價是不無道理的。當時的元王朝實現了空前的統一,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國家非常強盛。正如當時人所說:「皇元繼宋御宇,奄有諸夏,櫜弓偃銊,天下蕺其威,蠲征緩獄,而天下頌其平,維茲海邦,遠在千里之外,慈仁所加,無間軒輊,故詔書每下,斥鹵只氓,岩穴之叟投緡植耒,歡喜出所,誠可謂千載一時,太平混合之嘉會。」(戴表元《剡源文集》卷一)更為重要的是,元帝國還是一個開放的國家,對於來華的外國人持歡迎的態度,甚至還給予一定的優待。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受到忽必烈大汗的喜歡和器重,自稱多次被派遣出使各地。這一方面使他對大汗產生崇敬和愛戴之情,另一方面也使他有機會親眼目睹帝國疆域之廣大和社會之繁榮。在與他遊歷所經的歐洲、西亞等各國的對比之下,產生忽必烈大汗為「今日世上從未見廣有人民、土地、財貨之強大君主」的想法。
\Nq0H#Y tCO%o
v5W7Hu|,E`}
再從馬可波羅所居住和認識的西方世界來看:義大利各城市分立,且常有糾紛。馬可波羅回到故鄉威尼斯時,在一次與熱那亞城市海戰時竟戰敗被俘。他的《遊記》是在獄中口述,為另一囚犯所記的。羅馬教皇名義上是西歐共主,實際上毫無威信,歐洲各國紛爭不已,與大一統的元帝國有天壤之別。因此馬可波羅讚揚忽必烈大汗的話一點也不為過。關於忽必烈大汗的容貌,馬可波羅記述如下:大汗風度翩翩,看起來讓人心生好感,「不長不短,中等身材,筋肉四肢配置適宜,面上朱白分明,眼黑鼻正」。我們可以從忽必烈大汗的畫像中一睹大汗的風采,雖然《元史》並沒有關於大汗容貌的詳細記載,但我們仍然能夠透過一些中外史料來印證補充馬可波羅的記述。
)fTt8^b
W)LB0p+V8~3c
據拉施德《史集》記載,忽必烈出生時,成吉思汗注視著他,說道:「我們的孩子都是火紅色的,這個孩子卻生得黑黝黝的,顯然像(他的)舅父們。」這裡說忽必烈出生時皮膚較黑,但不能說大汗成年時皮膚一定也是這樣。從他的日常生活看,大汗絕大部分的時間是生活在大都或上都接見群臣、處理國事的宮中,再加上其飲食主要以奶肉等為主,所以馬可波羅說忽必烈大汗「面上朱白分明」也不無道理。
%W{b^!t
aJ
r\5t"^,E
馬可波羅說忽必烈大汗為中等身材,四肢勻稱,這也符合蒙古人的體質特點。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出使蒙古後寫的《蒙古史》中記述蒙古人的容貌:「他們中的絕大部分腰是細的,但也有少數例外,他們的身高幾乎都是中等。」趙珙《蒙韃備錄》也說:「大抵韃人身不甚長,最長不過五尺二三,亦無肥厚。」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馬可波羅所記之準確性。
CHECSS 發表於 2005-12-6 07:33 PM
康乾盛世
'pH;?%f9DzoM"E
c#O5A~A
康乾盛世無論是在繁榮的質上還是量上,都遠逾前代,具有集大成之勢。它是以儒家價值觀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在18世紀創造的一個偉大奇蹟,而當這個奇蹟發生時,傳統文化本身也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康乾盛世有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社會久安、國家強大、文化昌盛等特徵。概括起來如下:
hP8g^!C4p4N
Ec~b~ @9B7Jb"s
一、政治:康雍乾三代真正實現了儒家政治思想“大一統”。
o8Z[s-C
6NPX;qJ,l^ c
1、平定三藩之亂。收復台灣,設府縣,歸福建省管轄。
aJc}q c1@uN
:Syc8T8Z[
2、完成歷代始終沒有解決的北方民族管轄問題。平定準部、回部叛亂,克服北方遊牧民族離心勢力,將西北置於中央直接管轄之下。
u#aiu-x ge ~
2m#|8aX0I4tJ
3、設駐藏大臣。將西南“改土歸流”。疆域空前廣大。
;M@ eC.So!N_
i
w9L6aQVl,wmy
4、廢長城而不用,體現中外一家。全國50多個民族和睦相處。
U,nE7LT
.E0v&\w {5GC
二、經濟:穩定增長,全面繁榮。
*J'k+b JO+N(~
mC{tHL
1、國家府庫充盈。“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攤丁入畝”,放鬆國家對人口束縛。蠲免錢糧,減輕百姓負擔。
t._t$o2ke'y#i
2j O3ef;m*M9q
2、大興水利,屯墾。
!NU
@']hDt
/c+KLaFlf^\
3、繁榮的商業城市大量出現。
N4Yp$]5B@k
}J$q1dU
Z
*K1h:TqZ?tD1p5J
三、軍事:軍隊保持常務不懈,武功之盛,經得起任何戰爭的考驗。
2s9H*l-mw8D/k
q~?
O
w r"G`"JW^
1、康熙時收台灣,逐沙俄,敗準部。
$U
zsw.{&P9I-KY'sv ^
"K8f\(K4W6S o%s
2、雍正師出西北,初設駐藏大臣。
$uN:s4O%Yw
M;z-^m%sR7Z'B%L5b
3、乾隆號稱“十大武功”,軍事上已程“全盛”之勢。
w_)FGm;qR%K4y
e.n5yTH
Kl
yp`Gk ZO9b:T
四、文化:學術集歷代之大成,顯示出全盛時期的恢宏氣勢。
CM,L(S,O
[
GPg$j5`;z9A
1、文化之盛,發端於順治修《明史》,盛於乾隆編纂《四庫全書》。
A2S,X1B;Jj2a+Z2\!v
&`5k1Z*_ q)\5wDc5f"?
2、乾嘉學派形成。
"bJuu~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