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滿紛 26FUN's Archiver

MaxFigo 發表於 2005-12-12 01:38 AM

容許我發表下意見.....x2w&Mq4a
S2lof!E6Oc
睇完e個post後...
/RK+H|A 4Y"eUv-^@n
總覺得佢.....
q-K~:J M-^3k7ZFK 分享太多,意見太少;)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2 03:12 PM

廟號‧謚號‧年號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2 03:14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BOYDWAN 發表於 2005-12-12 04:03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151515[/i] at 2005-12-12 15:14:2VQf%Tk5~~)ZC

,CXC{|]
*o I"A{.z$J 為何會扣我2分?是否我製造了麻煩?[#^*[ } e-_'s
請各位解答o [/quote] y OR@VT}g
:~#c/{#BZx

;EM$\,Mkzw
x"b7^VG 9{p&F&d NY&p
由於閣下疏忽而胡亂批評別人,引起無謂事端及混亂,為令新加入版友pigcat可以繼續安心發表於此post,以此為例...............往後請慎言,多謝合作。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2 04:04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CHECSS 發表於 2005-12-12 04:30 PM

豐臣秀吉小傳

出身低微 在眾多日本人的眼中,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1536~1598年)的誕生充滿神奇色彩。最膾炙人口的傳說如下:天文五(1536)年丙申(猴年)一月一日,尾張國愛知郡中村(現名古屋市中村區)的農民木下彌右衛門的家中,在這喜氣洋洋的元旦氣氛中,誕生了一個男孩。彌右衛門的妻子平日篤信日吉權現(太陽神),經常向日吉權現祈禱能夠生一個男孩。有一天晚上,她夢見太陽進入她身體,之後,她懷了身孕。十三個月後,這個小孩誕生了。由於是日吉權現所賜之子,因此命名為日吉丸(Hiyoshimaru)。這個小孩,臉長得像猴子一樣,所以大家都叫他猴子。古今中外,英雄偉人的誕生難免染上神話色彩。上述的這則傳說自然也不例外,疑點甚多。譬如說,後來秀吉用來自我宣傳的《關白任官記》裡,就記載他的生日是天文六(1537)年丁酉二月六日。關於他母親因夢見太陽神而懷孕的故事,在後來豐臣秀吉寫給朝鮮國、中國、台灣國等的正式外交文書中也有提及。其實,當秀吉受封「關白」(相當於朝廷中宰相的地位,通常由地位最高的貴族擔任)一職時,他曾說他的祖父是朝廷的公卿,因受小人的陷害而至鄉下生活。有一次,他母親至京都探訪親戚時,與公卿貴族發生關係而生下他。後來他又改口說是他母親與天皇發生關係而生下他,最後,終於發展成他是「太陽神之子」的神話。豐臣秀吉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經在織田家擔任「鐵砲足輕」(火槍步兵),受傷後回到老家當農民。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或許他認為必須誇張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面,或許只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過當他從替織田信長拿拖鞋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霸主時,連當時的知識份子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他似乎不只是個凡人。因此,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太陽神之子」是個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
DOCLJSfj
n:~~5YXF 沒沒無聞的童年 根據比較可靠的史料《太閣素生記》,以及其他傳記的記載,秀吉確實長得像隻猴子,因此他的綽號叫猴子。這並不只是個謠傳而已,現存的織田信長的信中留有證據。此外,織田信長的信中還透露,秀吉還有個外號,叫做「禿鼠」。秀吉中年以後,毛髮逐漸稀疏,晚年出征的時候,為了使自己更有威嚴,經常要畫眉毛,裝假鬍鬚。不管是猴子還是禿鼠,總之豐臣秀吉的外貌極為不揚。秀吉在八歲時與父親死別,沒多久,一個名叫筑阿彌的茶藝師當了他的繼父。在繼父的眼中,秀吉不管外表或個性方面,一點都不可愛,而且家裡又貧窮,因此就叫秀吉出去當幫傭。秀吉不管到哪裡幫傭,都不受歡迎,每個地方都待不久。最後,在十六歲那年,秀吉拿著生父留給他的永樂錢一貫文離家出走,獨自尋找幫傭的主人。秀吉的出生地尾張(現愛知縣),介於京都與偏僻的東國之間,是塊肥沃的平原,可說是僅次於京都的先進地帶。這個地方商人熙來攘往,因此可以接觸各地來的訊息。在這種環境下,秀吉當然也得到一些商業的資訊,而且他天生聰慧,在旅途中,他將永樂錢換成便於攜帶的商品「木綿縫針」,然後再將縫針賣掉,獲取利潤成為旅費。最後,秀吉終於如願以償,進入遠江國(今靜岡縣)的松下嘉兵衛家中幫傭。秀吉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幫主人拿拖鞋。由於至武士家庭工作是他的最大願望,因此秀吉工作勤奮,沒多久即受到嘉兵衛的重視,將他提拔為出納管理員。然而好景不常,秀吉的能幹與勤奮受到同事的嫉妒,一大群人經常在嘉兵衛的面前中傷秀吉,儘管嘉兵衛再三保護他,但阻止不了眾人的誹謗,終於在嘉兵衛善意的說明原委之後遭到解雇。秀吉在松下嘉兵衛家裡工作四年,雖然遭受解雇,但是他仍然感謝嘉兵衛對他的提拔與呵護。後來,豐臣秀吉稱霸天下之後,他派人去尋找松下嘉兵衛,在遠江國久能地方賜給他三萬一千石的領地,並任他為大名(諸侯)。
rV9y&Q$D8G8I
{ o v+M+f p!c 侍奉織田信長 回到尾張之後,秀吉想盡種種辦法接近織田信長。在織田家中,他的第一份工作仍是替信長拿拖鞋。雖然同樣是拿拖鞋的工作,但秀吉比從前更加用心。譬如說在寒冬的清晨,他將信長的拖鞋放進懷裡溫暖,信長對於這種用心當然會有所回報。在六年後,也就是永祿二(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發動奇襲,打倒今川義元,一躍而成為天下出名的武將。此時,秀吉擔任雜物採購官,發揮了開源節流的長才,他將支出減少了三分之二,當清洲城城牆破損而沒錢修理時,他又毛遂自薦擔任營繕官,將城牆修補完畢。就在桶狹間之戰的那一年,秀吉與織田家的淺野又左衛門長勝的養女Nene(後來尊稱為北政所Kita no Mandokoro)結婚。由於他是從步兵之子入贅於武士之家,所以改名為藤吉郎(Toukichirou),另一名字為秀吉。此時秀吉二十五歲。後來約在秀吉三十八歲時,他又從織田家的大老丹羽長秀與柴田勝家兩人的姓中各取一字,改姓為羽柴(Hashiba)。永祿九(1566)年九月,當織田信長攻打美濃的齋藤氏時,織田軍最重要的戰術工作就是於墨俁(Sunomata,現岐阜縣安八郡)建築堡壘。織田信長派遣三分之二的軍隊去建築堡壘,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來防衛敵人的攻擊。這建築堡壘的工作就由秀吉來負責。秀吉先將建築堡壘的木材運往木曾川的上游,然後用木筏沿著河流運送下來。建材運到之後,才二、三天,堡壘就建好了。之後,秀吉又建議借用當地土豪的野武士力量,夜襲敵陣,結果獲得大勝。這次大捷,秀吉成為信長麾下的一名大將。
#xv xn5oe\/Q-E
zoy1[)y7f 本能寺之變 1682年6月2日拂曉,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殺身亡。這一個事件改變了秀吉的命運。根據《川角太閣記》(Kawazumi Taikouki)的記載,明智光秀在事變之後,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報告。沒想到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誤入羽柴秀吉的兵營中。此時正好是本能寺之變的第二天。秀吉知道此事後大吃一驚,同時他也預感到他的一生的命運將會有巨大的轉變。羽柴秀吉不敢張揚此事,翌日(4日)立刻與毛利(Mouri)軍的高松城城主清水宗治達成和談協議。6月5日清晨,秀吉從高松城撤退,揮兵討伐明智光秀。秀吉的軍隊在滂陀大雨中,日以繼夜的強行軍,奔馳了約一百零八公里的路途,終於在七日的傍晚抵達自己的居城姬路城。秀吉一回到姬路城,立刻跳進澡池裡泡熱水澡。他在澡池裡面,發布出兵的順序,並命令將城中所有的資金與兵糧完全分發給將士,毫不保留。從這裡可以看出,羽柴秀吉為了這一戰,將他一生的命運孤注一擲。1bYXpn]{6Q
3e9T#k.Mig2J&C
山崎之戰,此時秀吉心中應早有勝算。因為明智光秀背負著反叛主君的罪名,事實上連光秀以為一定會來援助他的細川父子都剃掉頭髮,與他絕交。表面上看起來,明智光秀似乎太過盲動了,其實本能寺之變時,織田信長的主要將領都在遠方與強敵作戰,而織田信長最忠實的盟友──德川家康也正在京都大阪觀光,幾乎不帶一兵一卒。因此明智光秀舉兵叛變的時機並沒有錯誤,只是他的運氣太差了,真可謂人算不如天算。現代日語中,有「天王山(Tennouzan)」一詞,意為決定勝負的重要關鍵。這是指明智光秀聽到秀吉率領快軍往京都來時,他立刻帶兵前往自古有要塞之稱的山崎(Yamazaki,位於京都大山崎町),並欲控制山崎後方的天王山。沒想到秀吉已經早他一步佔領了天王山。此時,秀吉的軍隊約四萬人,光秀一萬六千人,勝負早已揭曉。光秀在逃亡中被土民殺死,他的軍隊也四分五裂。
h&q-q#hEV9[ wE @CI5@;m-toT
山崎之戰後,秀吉的聲望扶搖直上。6月24日織田君的主要將領聚集在尾張的清洲,討論信長的後繼人選,以及分配領地的會議,這就是所謂的清洲會議。在會議中,大老柴田勝家推出信長的三男信孝當後繼者,但是秀吉卻決定由信長的年僅三歲的孫子三法師來繼承。柴田勝家的不滿可想而知,織田軍的內戰已不可避免,翌年(1583)終於發生賤嶽(Shizu ga Take,位於滋賀縣北部)之戰。在賤嶽之戰中,秀吉的陣營中傳來前線已經敗北而撤退的消息,但是秀吉卻對部下高喊:「我們打勝了!」秀吉判斷敵軍雖然戰勝,但一定已經精疲力竭,當天晚上將會在大岩山附近過夜。於是秀吉指揮軍隊,連趕十三里的道路,來到退守的前線陣營。到了晚上,當柴田軍的佐久間勢站在大岩山,看到山下一大群火把在移動時,他嚇了一大跳,他作夢也沒想到秀吉那麼快就趕回來。賤嶽之戰,就在秀吉迅速果敢的行動中獲得大勝。
#c e?8{x/mv-f#^\ Sc8dj5Il3m.p Ih%B
大阪築城,在山崎之戰與賤嶽之戰獲得大勝之後,秀吉於1584年與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織田信雄(Oda Nobukatsu)的聯軍大戰於小牧(Komaki)、長久手(Nagakute)。遇到驍勇善戰的德川家康,士氣如虹的秀吉首次碰到釘子,但是他非常聰明,立刻與家康和談,並收家康的次子於義丸為養子。其餘的戰爭,如1585年攻打紀州與四國,1587年征討九州,1590年出征小田原,秀吉的軍隊都勢如破竹,邁向統一日本之大道。 1583年,秀吉在大阪著手建築一座超越安土城的城堡。其天守閣外觀五層,內部八至十層,於1585年完成,其動員的人數,據史料記載,「超過六萬人」,「如同螞蟻進入蟻穴般」。秀吉為了向大家炫耀大阪城的豪華壯麗,經常招待訪客去參觀,其中還包括外國的傳教士。秀吉向傳教士說:「現在你們看到的房間,到處都是金、銀、生絲、綢緞、高級茶器,另一間房間則都是長短刀,以及其他的武器。」換言之,大阪城比安土城更像一座寶山。此外更令參觀者驚訝的是,秀吉還製造了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牆壁、天花板、地板都是由黃金製造的,甚至連紙門的骨架也是黃金打造。他的寢室也是極為華麗,棉被是鮮紅色的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裝飾。這大阪城在1615年被德川軍燒毀,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天守閣是在1931年11月以鋼筋混凝土重建而成的。傳教士佛洛伊斯於1593年的報告書中介紹秀吉的夜生活如下:「關白(秀吉)極為好色而不知廉恥,經常沈迷於動物性的肉慾中,在他的宮廷內,擁有二百名以上的女人。這不幸的暴君年齡已經超過六十歲(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但是他還派人出外搜尋美女,不管是商人或是工人的女兒,也不管是未婚或是寡婦,只要是容貌美麗,都被他召進城內。而且他都只留一二天,就讓那些婦女回家,只有讓他滿意的,才長久留在城內。」他的側室為數眾多,比較有名的有:淀殿(Yododono,也就是淺井長政的長女茶茶)、加賀局(Kaga no Tsubone,她是前田利家的三女摩阿)、松丸殿(Matsunomarudono,京極高吉長女龍子)、三條局(Sanjou no Tsubone,蒲生氏鄉的妹妹阿虎)、三丸殿(Sannomarudono,織田信長的五女)、姬路殿(Himejidono,信長的弟弟信包的女兒)等。有人說,秀吉出身低微,所以喜歡蒐集名門閨秀當側室。
c4l"IK3f!\.Gd4H~
eV9A`&lYh,J 藤原秀吉與豐臣秀吉 就在大阪城完成的1585年,也就是秀吉五十歲那一年,他改姓藤原,升任代表朝廷最高權勢的「關白」一職。這「關白」一職,自古以來,都由藤原氏所獨佔,特別是藤原家的近衛、鷹司、九條、二條、一條,稱為「五攝家」。因此秀吉乃先認前關白近衛前久為乾爹(近衛亦為藤原一族),然後才晉升關白。至於,為何秀吉不擔任「征夷大將軍」而去當朝廷的「關白」一職,雖然有種種說法,但其實當時的戰國武將,一聽到朝廷要賜給他們虛有其名的官位,都會感動得流淚。所以秀吉晉升「關白」,自然會感到無限的光榮。晉升關白後的翌(1586)年,就在後陽成天皇即位的那一天,秀吉晉升律令制度下的最高官位「太政大臣」。「關白」一職雖然代表最高權勢,但從正統的律令制度來看,仍屬「令外之官」,從此看來,秀吉擬依律令制度的官位重建天下秩序。另一方面,或許秀吉認為藤原這個姓太過老舊,無法顯現出他是歷史上最大的偉人,因此秀吉又獲得天皇的許可改姓豐臣,象徵日本統治者的豐臣秀吉於焉誕生。4ipjV$K0G{^
E$@#G?&\%F
「刀狩令」與「太閣檢地」 戰國時代,人民擁有大量的武器,動不動就以武力來抗爭,因此連戰國武將都感到害怕。1588年,秀吉下達一道命令,禁止百姓擁有長短刀、長槍、火槍等武器,這就是有名的「刀狩令」。雖然在這之前,也有其他的武將實施刀狩令,但不像秀吉的刀狩令那麼徹底,而且是屬於全國性的。當時的農村究竟擁有多少武器,我們從加賀國江沼郡所沒收的武器即可一窺端倪:武士刀一千七百零三支、腰刀一千五百四十支、長槍一百六十支、耙刀五百支、小刀七百支。另外出羽國仙北郡則沒收武士刀二百五十支、腰刀二千七百三十支、長槍三百三十六支、火槍二十六支、弓七十六把、盔甲十二具、頭盔五頂。農民的暴動固然可以用「造反有理」來解釋,但反過來說,一個農村擁有這麼多的武器,不造反也很難。在秀吉的「刀狩令」實施之後,農民的武力可以說遭到去勢。在日本史上,有所謂的「太閣檢地」,這太閣當然是指豐臣秀吉,而所謂的「檢地」就是重新測量土地的面積,並調查作物生產量的意思。秀吉在1591年12月辭去「關白」,由他的養子秀次繼承「關白」,自己則成為「太閣」。「太閣」是「關白」禪讓之後的稱呼。就在秀吉成為「太閣」這一年,開始作全國性的檢地,因此稱為「太閣檢地」。其實,秀吉從1583年起就開始檢地,在這之前,其他的戰國武將為了想要重建業已崩潰的土地制度,因此也曾經做過檢地的工作。「太閣檢地」之所以具有特別的重要性,那是代表豐臣秀吉已經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工作,同時,也表示他為了將來出兵朝鮮而預先作國力調查。此外,經過秀吉的嚴格檢地之後,每塊田地的收穫量都統計得很清楚,農民具有耕作權,同時必須擔負繳納年貢的義務,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剝削階級(豪農)從此消失。
T-z[M9}'j*a%J
&@oC3\ { 禁止基督教與出兵朝鮮 基督教是於1549年隨傳教士沙必略傳到日本的,三十三年後的1582年,日本的基督徒已經到達十五萬人,可以說是一百個日本人當中就有一個基督徒,可見基督教的傳播速度非常快速。然而在1587年,豐臣秀吉卻發出一道命令,禁止基督教傳教士進入日本。其最大的原因是,豐臣秀吉唯恐基督教大名(諸侯)將領地捐獻給教會,再度出現類似一向宗信徒暴動的局勢。在禁令中的第一條提到,日本是神國,這表示日本開始吸收歐洲的文明,已經不在印度、中國的圈子裡。有人說,這是最早的「脫亞論」。就在長久的戰亂接近尾聲,人們歡欣鼓舞地迎接和平的日子來臨時,1592(文祿元年)正月,豐臣秀吉突然發佈出兵朝鮮的命令。秀吉的野心不止於朝鮮,他最終的目的是要征服明朝,甚至想要將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印度、東南亞。雖然有人說秀吉出兵朝鮮的動機,是由於他喪失了最心愛的三歲大的兒子鶴松(1591年),但是在這之前,他已經向傳教士說過要出兵朝鮮,所以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比較可靠的說法是,沒有一個封建領主不想擴大自己的領土,而且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之後,已經沒有領地可以犒賞有功的將領。如果佔領了中國,當然不愁沒有領地可以分發。就在出兵朝鮮的前後,秀吉分別寫信給琉球(1590年)、菲律賓(1591年)、高山國(台灣,1593年),要求服從朝貢。當時的台灣正是中國等海盜的根據地,是軍事、貿易、交通的要衝。秀吉的軍隊在攻打朝鮮二十天後,已經攻陷漢城,可謂勢如破竹,日軍的致勝關鍵在於擁有先進的歐式火槍。就在秀吉得意忘形之際,朝鮮的游擊隊開始在各地反擊,名將李舜臣更率領朝鮮的水軍,以龜甲船及船砲震天雷大破日本的軍隊,控制了制海權。進入嚴寒的冬天之後,明朝的救援軍隊又趕到朝鮮,日軍在飢寒交迫中犧牲慘重,厭戰氣氛瀰漫。秀吉本來想要談和,但是1596年9月1日看到明使的國書,上面寫著要封秀吉為日本國王,並將日本當作明朝的屬國。秀吉看了之後暴跳如雷,當天晚上發佈命令,再度出征朝鮮。這次的出兵軍隊只有十四萬,而且僅能佔據朝鮮的最南端。在第二次出兵的前後,日軍隊朝鮮民眾的殘害更加激烈,而且日軍為了爭取戰功,將戰死的朝鮮軍隊的鼻子、耳朵割下,用鹽醋防腐寄回日本給豐臣秀吉,由於以數量記功,所以很多無辜的老弱婦孺都受到殘害。這些鼻子與耳朵埋葬在京都方廣寺大佛的西側,今日則稱為「鼻塚」。至今,韓國人一提到豐臣秀吉,莫不咬牙切齒。秀吉的軍隊除了殺害朝鮮軍民之外,又強行押解五、六萬朝鮮俘虜到日本耕作。除了農民之外,日軍還強押大量的陶藝、印刷、刺繡等師匠到日本來,使得日本的陶藝水準大舉提高。銅活字的傳來,更帶動了日後江戶時代的出版風潮。朱子學者姜沆則帶給日本的朱子學莫大的影響。這是侵略戰爭無意中的文化產物。
L\ g8c?k*m 8|i*V~EA:qmp
夢中之夢 在征服朝鮮的軍隊陷入苦戰之下,如同前面所述,豐臣秀吉將自己的「關白」一職讓給外甥秀次,自己則引退,成為退休的「太閣」。可是在1593年8月,也就是秀吉五十八歲那年,愛妾淀殿又再生下一子,秀吉欣喜若狂,取名為「拾」,亦即後來的「秀賴」。就在秀吉為如何替兒子的未來鋪路而傷腦筋時,秀次為了討好朝廷,獻上大量的金銀財寶。秀吉得知之後,即以謀反的罪名命他切腹,並將秀次的妻妾子女三十餘人斬首,據說當時鮮血染紅了京都的鴨川。 1594年,秀吉五十九歲時,關白秀次的文書官在日記中記載,秀吉在晚上睡覺時尿床而不自覺。為了防止肉體老化,秀吉乃命令朝鮮的將士捕捉老虎給他進補。儘管吃了大量的虎肉與老虎的內臟,然而秀吉的健康狀況仍然沒有好轉。到了1598年,秀吉的身體情況稍好,乃於3月15日在山城的醍醐(位於京都市伏見區)舉行盛大的賞花大會。其規模遠比十一年前在北野(位於京都市上京區)舉行的茶道大會還盛大。然而與北野的茶道大會不同的是,當年的茶道大會,販夫走卒都可以自由參加,而這次的賞花大會卻是戒備森嚴,彷彿暗示著世人對豐臣政權的不滿。到了七月一日,秀吉夢到織田信長來對他說:「藤吉郎,你的時候差不多到了,我來迎接你。」秀吉回答說:「藤吉郎替主君報仇,是為了報答主君的恩惠。請主君再稍等一段時間。」信長猛拉著秀吉說:「不!我的孩子被你害得很慘,一想到這件事,我就等不下去了,快點過來!」秀吉醒來,發覺自己已經爬離床位了。自從作了這個夢之後,秀吉自己知道來日不多,他最擔心的仍是愛子秀賴的未來。八月五日,秀吉將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輝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勝)叫到床邊,不停地說:「拜託各位一定要照顧秀賴。」八月十八日,秀吉終於在伏見城內結束他那波濤洶湧的一生,享年六十三歲。他留下一首辭世歌:「隨露珠凋零,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夢中之夢。」

打狗棒 發表於 2005-12-12 04:53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pigcat[/i] at 2005-12-11 12:54:
g1^-gyA'] J 歷代皇帝(中英)P:YZO#]D g,c
m9\ qm*]R&|(I$Z9`)qu
lA#vl)kK o1K5nf|
•        炎 黃 子 孫  ... [/quote]qH}U bh/]q c
非常好....................:D:D:D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2 04:58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2 04:59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打狗棒 發表於 2005-12-12 05:02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151515[/i] at 2005-12-12 16:58:
PTEU3C
2X BK&HK!Y\]!w n)}3P|G&c8Q!Q5c
叔叔,您也可以在這裏發表一些對中共,日本和美帝等等的意見:)例如您對他們從前做的事的感想等等,無任歡迎:):) [/quote]
,CJ%M/mWs/w/l$Xg5qP <人民共和國繫年> z2C }b{
(原文作者不詳,方潤修飾) :R;\ IH ?zPsY
高祖武帝開國元年 (1949)
/f#v#{+v5^(B
Q2E!u(n:k!M/v#N 二月,王師入京,吏民欣喜。北土悉平。帝遣六軍征南朝,號百萬。1v3Ld O5f9r
四月,六軍涉江,滅南朝。南酋蔣氏遁,入海,據澎湖以抗聖化。
H GyJO&gj}TR             遷九鼎於京。江南諸道初定。
cJv T;F 十月,帝登基於天安門。入太廟,誓,立政,改元「開國」。
y%]Q(uW*Cx             周文正公相,封六輔政親王。帝曰:「華夏諸民今日立矣﹗」
|"q4P{+? 十一月,大將軍劉、西路招撫使鄧統王師十萬入蜀,前朝餘孽星散,蜀、滇、黔傳徼而定。 [,X#GV9ze7v1{7V
                鄧平公封西南節度使,坐鎮西南以圖吐蕃。
CQ](y8Y 是年,帝下《別了,司徒雷登》等三詔,用賜西夷美利堅使,夷使慚去。史稱「三詔去西夷」。
r8aC?&[p1@d LS%uHerVH
高祖武帝開國二年 (1950)
+D;AlK+f8I?-d)A)Z[
T]'E _.F 二月,北狄俄羅斯遣使來朝,盟,世世代代約為兄弟之邦。
lb(\.j-t 六月,高麗內亂。帝詔命停戰,不聽。
2e!D*W5Hf0{&i4U 九月,高麗北朝勝。同月,西夷美利堅糾合西夷數十邦侵高麗,號「聯合國軍」。HxDG W7WI*s
十月,高麗北朝潰,美夷之師次於鴨綠水。)Oiag3{[:\PrO
            帝以大將軍彭桓公為東征元帥,加太子少保,太子岸英為監軍,統精銳二十萬入高麗。4D Awr#L
            戰於長津,夷師敗績,精銳白虎鐵騎覆滅,遺屍數萬。山林溪澗邊,虜血幾灑遍。
bQ`)c1`u.xF             征西將軍王震統兵入西域,設西域都護府,立「生產建設兵團」屯田。西域歸王化。c8e#p(~0V By4cd
}EU!rgi:{
 
+x+r&~Az qH_2p 高祖武帝開國三年 (1951)
0F-Q5_^ D/R E
Z;]6s4G'U%j 十一月,行「三反」。8ie w4l;Yj1X
是年,王師戰美夷於高麗。美夷懼,求和,帝不許。w0]!QtW
            吐蕃歸王化。自是,天下幾一統。
3`p4x.y(JT,NXj             太子戰死沙場,天下悲慟。r I @,k pfTJ9Tw
 
h&L6hl|4n"U 高祖武帝開國四年 (1952)h4i#uZC.f6v#\7P
f{3~+stj \3`1?
一月,行「五反」。\.i G$px%j
八月,帝下削藩令,令東北節度使高崗王(開國輔政六親王之一)、華東節度使饒石公、
i;m"et_9m5G             西南節度使鄧 平公、中南節度使鄧恢公、西北節度使習勛公進京。(N6_1{blXr"P}
            時人謂之:「五馬進京,一馬當先」。M%HU$mt
是年,王師再戰美夷於高麗。王師據上甘嶺,敵糾兵數萬以攻,王師逆擊之,夷終潰。
3nZ3H8i i:J Jk^ook-Q+V,y
 
.]aHc d2F,CyB 高祖武帝開國五年 (1953)
m/O/X p)h-W?!U B8X f8R0k;b
一月,行「新三反」。
A+R+]S9@;N 三月,俄狄王斯大林死。(注:狄王死不曰崩。)w2yJ:c?
五月,與俄狄盟。 S3P(l.|{&^0@
六月,始料民。口六億又一百九十又三萬八千又三十又五,為前所未有之盛世。
ogE.@z&EU 九月,彭桓公平美夷於高麗。高麗中分,北號朝鮮,南號韓國。8f4j6R"E;j
A{/gm"ov'y)_
 +P(rw7gK3KyR
高祖武帝開國六年 (1954)
1J:}nC{*]7A
C ]B0|%P/] 帝使使日內瓦,安南中分。
Ip\N$M2P WEb 五月,故東北節度使高崗王自裁於北京,天下震驚。
@8w&U;Pcm             謚「幽」,謚法曰﹕「動祭亂常曰幽」。 ? ~-d O Q$W-f"e\
八月,江淮大水,平地洶涌不見寸土。)u1o[f)` R,LU
九月,行布票。天下幣制革新由是始。
!R,Q#l[8nB{0U 十二月,御史劾故東北王高、華東王饒懷不臣之心陰謀亂上。帝令有司查辦。zw7QMTW
}}uqG7e
 
~D9q J6~ a 高祖武帝開國七年 (1955)
!k zK$d#ghA!P [ vLs^{(|
五月,帝使周文正公盟諸王於萬隆。 pt,WXW$v3D2B
七月,行「肅反」。帝下《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詔。(pa8f;j8^.m
            安南來朝,賜貝八億。
omqN7QP 十月,帝下《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階級鬥爭》詔。
E;hA3z\E&h%f#O 是年,帝大封開國諸將。計元帥十,大將十,上將若干。滿朝文武,人才濟濟。W{V.jkA\U0uq+~9@3j

%l;f9h ~0Y'_  
Qf6B f.Yp$B O']af1gUhM
高祖武帝開國八年 (1956)
A#Dr\&D*[!V Jp^2E P k-v/{c"k
五月,帝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右黨擾亂朝綱自是起。T9NJa!js*fl A
七月,帝曰:「美夷是紙老虎焉」。S5Gq*N.q-A}Mn
是年,埃及來賓,匈奴來盟。八方萬國,皆慕我中華聖化。$lP2^m){w
cpAm!uQ#w
 fjH7H H,l2f
(k jKV0T/d6V
高祖武帝開國九年、高祖反右元年 (1957)6Cf'hq5gk(Vn
,hVz0`b!p~0\.O
五月,帝逐右黨。改元:「反右」。
D r Jp;B5W?Evr 十月,帝曰:「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
4]#hE*Ko ?9tU d6} 十一月,帝西巡俄狄,曰:「東風壓倒西風矣」。
Ga lL$U
W-r)SD%CN3_  
)z*I5_"eJKD
%O)UV H Og!j+ez9}2V 高祖武帝反右二年 (1958)n'udDlO8^Uu
.RYt fG`
二月,詔告天下,命滅「四害」。四害者,蚊、蠅、鼠、雀也。P^bt4p#s/P7z
六月,左丞相薄作《兩年超越英國》上疏,帝大悅,嘉之。*Y_NQ8MJ-l
七月,俄狄王赫魯曉夫來朝。
A"Q.o3n/\']m~x0[ 九月,桂人上告有田可畝產十三萬餘斤者。G` @'dIb)F Z&j!Ut
十一月,滇民有饑色。
vg5m)IPF z_ 是年行「大躍進」,萬民煉鋼,衛星紛飛。8us6~Z,N qe`/d
            東征大軍自高麗還。7K9HC)u!tN.X

;x e%Y\,?Z@  -HFb2Sw OQ8r0b

#t$?g7t%X#] 高祖武帝反右三年 (1959)M-p_'z6R|)t

{*d[7rR%q4D4| A 吐蕃叛,帝命征之。王師勢如破竹,吐蕃達賴逃竄天竺。吐蕃乃定。
D6T-Z v6igj 一月,帝下《反瞞產私分》詔,令天下百姓不得隱瞞糧食。 q3fu@l'bB
二月,諸侯朝帝於鄭。Bmh~Ny
七月,帝大會諸侯於廬山。彭桓公上《萬言書》,以軍人干政事。帝怒。
T b TR};a4K/R^p9PW 八月,下彭桓公於詔獄,盡逐右黨。野有「功高震主,鳥盡弓藏」之議。
$nDVR"{(p!Z$R\ k+v%Jg 是年,民有饑色。\#|SJ'l.^
'|O,B*vS+^X%kK-y7`i
 '^@K'y lxx

J Rh7b }1]_5X 高祖武帝反右四年 (1960)R}*l)Z@-s;Q
wI6_1Qp&ia
民大饑,赤地千里,野有餓莩,豫桂尤甚。賑饑民。
"`w5Y[ C4}m7S 四月,帝命周文正公巡信陽。帝不食肉。-s.L:bN#b8Zt
六月,帝至滬上。
:G%g&i`"b U 七月,俄狄背盟。
iAl#l-z U;il 十一月,詔令六軍將士「兩憶三查」。
,@ EyUF+v^             兩憶三查者,憶階級苦、憶民族苦、查立場、查鬥志、查工作也。
|NTw K5}E2T %Ur-I@;A%Ey7t8`d
 
W zKu ZKzP(_
4wv'Z\&b(w @6` 高祖武帝反右五年 (1961)O1K*O${x v-A
a0h&Y,N,t{2KLy
大饑。賑饑民。
l"h(rwuL] 帝以「天道不常」傳位予哀宗。哀宗始攝政,未改元。4o jxd/H
是年,高祖再會諸侯於廬山。Z+e }&sY q

8_#}/U@ }  5ec6F _'d2?6y{(r

"U UH)q6K 哀宗反右六年 (1962)kX2I9u'EP

/P2w_9]%k#R-oU{ 民饑。
sB3iEi 四月,伊犁饑民亂。$mtg E8v`
六月,彭桓公以「八萬言書」諫,高祖怒。
*b3m}0Ak9Aw 七月,諸侯朝高祖於北戴河。高祖曰:「階級鬥爭必須年年講、月月講、日日講焉」。
I Q6y$j'p:M.br 十月,王師破天竺兵於藏南。
y](^$]4q2CZU             周文正公以外事方劇,西南夷可為助力,宜少示懷柔。
k y&X)X??             詔從周文正公議,王師棄地而還。天朝聲威遠播。
(B;cW;l G7JA
wm+G|c  
i(v8S1zz8q6n#I)y D5W }4lY,p
哀宗反右七年 (1963)
y ^ {(@{_G "QM"@ sn/oTU8T
二月,高祖曰:「階級鬥爭,一抓就靈」。
|w A&?U^ 三月,高祖大誥天下曰:「向雷鋒同志學習」。
WCDQR!PARyt 九月,錫蘭來賓。'i\.\@J6XuU.~1Q
十二月,周文正公出使亞非拉十四國。天下萬國,競相慕我中華上國之風采。 z$U6Qxi#A#W1A9N-}s
是年,我朝石油自給。J t p)w9c'?

%e3}z$B.g&kG%PN^0Lg  
&~;hF6VjXD
fB+dW s:[ D"@ 哀宗反右八年 (1964),A1~4I9m#d/B

O Ad9N] 五月,《高祖語錄》始頒行。
*OLk0yy/@:L\~ 六月,行「樣板戲」。京津滬,民有奇裝異服者。v(u7Ewu%J
十月,原子彈爆,震懾西夷諸邦。
%e"HWCNj-hA/K)fo 十二月,行「四清」。
5R G-@4~E l.H VYhg,s8zr)u
 } Lz(_o:Y g2M2b
_3E#D0rgS.L6XY
哀宗反右九年 (1965)O:z"s!J\c
[;q2M-}?7Y
一月,高祖頒《二十三條》。
}F?r)Fc$m 七月,前朝代宗李宗仁自海外歸降。高祖攜帝慰之。
+o|iOS@v9k)e 九月,結晶牛胰島素成。!CR s0_|d+TG[3r
十月,高祖曰:「毋怕造反焉」。.l-dL!Rlzw(]
十一月,大學士姚作《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文革遂始。HaJ;RhP^g!} ^:n

&_5CD?9[-H*`"bN  'uvCt ~,m
*H rKyle2q{ e/S:v
哀宗反右十年、哀宗文革元年 (1966)1h`0K bg0O

S p T&i*I 高祖命改元:「文革」。
l&G%]$z(PNF 三月,邢臺地震。Cj$[*Gj
五月,文革始行。罷科舉。$^;o7H5U Sj:r
七月,高祖泅水於江,遂至於京師。
s`o$}N*A 八月,百萬紅衛兵朝高祖於天安門。天下始大亂。9Ygr$U;~
qs]lRA
 
@1moV,[ |2W0_;bg.`
高祖武帝文革二年 (1967)
\#Lu rv&?&Z:`P? f*Gs q.oed~*qd
一月,上皇廢哀宗,哀宗請骸骨,帝不許。0F,z(hB4mK$t
            高祖重秉政,頒《公安六條》、《六軍支左》詔。)MtDkn[-v
二月,「二月逆流」。
Lu h#K8A5I 三月,黜左丞相薄。;O/qVh)s
五月,天下始行「忠字舞」、「早請示,晚匯報」、「語錄歌」、「語錄操」。:j~ YwnT
八月,英夷使館火。
?SmhW!w$q!O%_ 是年,頒《高祖語錄》八千六百餘萬。
:m(r9e)m1xBJ;i-A :wg(]en!?
 u:r*P(I(] D:^;Y
#F7A(CMeL
高祖武帝文革三年 (1968)e;U6y6C_}(h)o^
kAv2U`0B-h
黜哀宗劉、右丞相鄧。-pb2o KN9S
是年,吐蕃、西域革委會立。
+BS D7[~}9mO5m \/}#\.p{
 @]0{+}]I1mv*mJ*_
d/_d nmCh4km
高祖武帝文革四年 (1969)
)Q:h*d0eJ^j Z M i !r hf*B0g
林莊公贊曰:「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要靠當今聖上!」
T:f8rz a n'Aa 三月,王師敗俄狄於珍寶洲。?8x&D hIkL"]
四月,九大,封林莊公為親王,加九錫。賜林親王天子旌旗,出入免跪拜。/Z)D1Y4t7Z7{Y~
十一月,殺哀帝於開封。其卒不赴告。
5o6J jt-LRFD ,sH*B#~5|'t z
 
%f;R:a*{ N;g8S 5b(E+p4TuN6i!s
高祖武帝文革五年 (1970)
&xI;B$aX!F"o;u
$] q8eM.~ o!fDB 春,林莊親王欲上帝尊號,帝不悅。5A5x.H x |g(G9{
四月,衛星上天,紅旗未落地。
5U1v%PCch S,G 八月,帝會諸侯於廬山。
?7`tN7C#K}UU 十二月,帝會夷人斯諾。周文正公修葛洲壩。W#]V1kQ"t&@
?1CVyxK'O Q6B
 )\Q.{fe+cH4]4@
"bK$V.}E4}T
高祖武帝文革六年 (1971)
bo}%IB*K c
/c^wBA1D*g 一月,陳懿公薨。帝往悼之,曰:「陳毅是好同志焉。」
^W5d2T:f             加封王,謚「懿」,謚法曰:「溫柔賢善曰懿」。
q9|IfM 八月,帝南巡。fJ$p\5j$Z)NV"{%M
九月,林莊親王叛,欲弒帝。帝察,林莊親王北奔,死於漠北。+Q4D2p H.[$w
            謚「莊」,謚法曰:「死於原野曰莊」。
a!uM6Ho             臣而作亂,貶爵號為伯,厥死不言薨。
Xo1`w#f y |dln
 
8R#C xV EKe P
-@0~U [#b*h$S e 高祖武帝文革七年 (1972)
|H P[0jd xv W\!ofO X4{ I
美夷、倭奴來盟。H _*R8f3{/|!L*q3z-s
)S2Hs2P0Y E%K;Na h_
 
$FS-o-ZG h4AY
B5f$K^ H|I6RsS| 高祖武帝文革八年 (1973)$J:L0f#r A$] e

$lM/R7`'e pO4w p-w 一月,安南平。
0W$z q`(F)k 三月,重起鄧平公為右丞相。
V i#]d M R 七月,皇孫遠新封張鐵生「白卷英雄」。9k#B!v9Z8n X%gp7Q5};D
十二月,帝令六軍提督對調。
6bM'wc{
[cX,mbr)Rk  2_rL}j

s2f-T oI/yd9Y@A 高祖武帝文革九年 (1974)
:A \9sUh'c UV;P[
/C[6A0ne&^ 二月,贊比亞王來朝,帝有世界三分之議。4y&me(}p"dA ~N
十一月,大元帥彭桓公薨。謚「桓」,謚法曰:「辟土服遠曰桓」。 Qjp@)d*o:kJ
是年,掘得秦始皇陵。+g^]h$a(P,F
*o/oc/{6JY |
 n3VxJ [H8_#hx
E/_1Q]3RPD#x
高祖武帝文革十年 (1975) _v~H0eM!@?iM

+L;{1ON B 是年,前朝思帝死於東海夷洲。謚法曰:「追悔前過曰思」。.lA+u#g1t
            王而失國,厥死不言崩。
q JAC|;R|6zQ "N W8v9\wd8P
 t6n?#?d\.FxN
m"Yz/cM'Z
高祖武帝文革十一年、惠帝凡是元年 (1976)
Ss|zm%q3iIA9b$GT 2]5J J4pN!^
帝病,道揚末命於公子華,曰:「汝辦事,朕放心」,公子華嗣訓。
?h(w3S j5m#]X.o{ 一月,周文正公薨。謚法曰:「慈惠愛民曰文」、「剛直不阿曰正」。efM[q3@+Y
            國人悲之,執手泣別。
%~0s F*kg[\+C 四月,國人益悲,集於天安門。_h Ym/S$t
七月,地大震,死傷無數,喪丁二十八萬餘口,帝驚。
TN9E q*HP             是月,大元帥朱武公薨。謚法曰:「剛強直理曰武」。~9L^ o\9AK$j|p
八月,帝崩。天崩地坼,萬民震慟,如喪考妣。謚武。謚法曰:「克定禍亂曰武」。
%@,So5Ud1oo;Ay             公子華立,是為惠帝。惠帝命「兩個凡是」,改元:凡是。N4Ov^n.F&N'Y
十月,四兇作亂,葉定公執四兇。
RYaA)LC(WapV
7x{/Iny:d:KP  %X9ED?,U
0tB!e A)P*r,gA
惠帝凡是二年 (1977)
1P`_+@t| _)[}wZ N :O"m W*kEt"R
八月,文革罷,天下初定。重開科舉取士。南斯拉夫王鐵托來朝。~9\)yv#c%x
是年,鄧平公攝政。惠帝畏之。3d4nH kc m@
8]+}PJ T[
 
x1rP o~}U
-d5q\ p!R"C ? _!_ 惠帝凡是三年 (1978)Xg XC%]/t

Bj X'CyT!N 一月,安南背盟。d(p2PAiLVdo
十一月,鄧平公使美夷。
N3g }Jl8]a#hR 是年,撥亂反正。
'N!OV8TVBx2t ga
py4j4C/~e  Ve ^#^C_7u*K

z$Mr? a }O@ 惠帝凡是四年 (1979)
1uhD+?+b)aJ.c ] qp6`f*w.`
二月,安南背我,鄧平公命六軍伐之。+M6y-Ni0B1_g3@i
是年,始行「計劃生育」。6^]"b4F.t
)Yyk gV%ir-]9o(T
 
c9|Q6Nk9X+SW
6M-QMZ/rKc 惠帝凡是五年、宣帝改革元年 (1980) vYt5E4A't{x(X

E9Di"yD~z9fT 五月,葬劉哀帝。謚法曰:「恭仁短折曰哀」。
:{?z }'O"O0\vG m             鄧平公悼曰:「偉大的無產階級…永垂不朽。」I @#B'go"n%a0`}$g
十一月,鄧平公與諸大臣共廢惠帝,鄧平公立,是為宣帝。]_$t&`"[v V-J
是年,改革開放。!wo kRy}-rS3v
["lV4q2]1v)cv
 2h)D#M5M N6n)P nn4D.g
H t|f#x%XP$LF![
宣帝改革二年 (1981)R&JsT d"Z$];Jh

#A[~ ~V JDPL[ 五月,開國女親王宋薨。
s8g^!C-AhAXXo:| 維新立政,率巡大汴,用變和天下。
K-YlAY"e LB5n
7eG,e?4a:Y  0x7@6a'd@"F3q

S.wO3piwf 宣帝改革三年、德帝耀邦元年 (1982);To0e f+u0Q8z

5o.a sPk\{s&U 七月,料民,口十億。
KQI2mZt-]JJ 是年,胡德公攝政。
%?oV$c+FI:S z-q|D-Nm
 
B+g7x#vAf
R*a2c8V0B2\v0ko 德帝耀邦二年 (1983):IDS(F L
1Y;N8o9P t2\ ? `
是年,設六軍行署於京師。
3gL#Y9Dsz#f4Kg(K
9i*W TjEym  0U Kl!Xv

WgFM$psz,z"V 德帝耀邦三年 (1984)
.IR3yZ g R9F xym$K2\cpw
王師肆伐安南。C#Kf4i*H(`o$OG

$sP_]^S3['PE  
\,X@B} Yg Vb6F7o h)?.]:N-qe;H
德帝耀邦四年 (1985) }^v"O2x
/r%u+`!J8\4sb
是年,裁甲士四分一。
ku*{X}*tCW,{Ow!K q t Th$tt q&GS8q
 
YfL?!r%rzU5vse5`
#N|.J6S_hC*vK3n 德帝耀邦五年 (1986)1AN(q t o {
JK;YamD ]
葉定公薨。謚法曰:「安民大慮曰定」。
i%d(EQH`m)c/m,Gh 十二月,眾翰林大學士上書斥污吏。
%\$F&v8CY@ Ti2U|`w7]V
 
V D5}T a Ct5S
!\;Op:Y_3ue`\ 德帝耀邦六年、仁宗紫陽元年 (1987)
4a_)}7xC:\o
/D([EP,wg.Z2[ 一月,立親王趙,是為仁宗。改元:紫陽。
5_V3];BxaG
Mo-k G;g-t+_ ~  
5u'~0?5?I&P @ 6?Oq8L-~C&Q\
仁宗紫陽二年 (1988).p3v[ [8I
:\i.K lK&r5Yq
是年,物價飛漲。(j,k!G#a3D8ck
            王舟破安南於南海。cN!JPALh

t.nnT1c5cR g  (`A:v$j%j4nf

p[hbXK+wOL6b 仁宗紫陽三年、孝帝整頓元年 (1989)
7{\;h'y*o4la
t)xm pMz(|1by J 二月,美夷來賓。
0X9e!xLk5_*|Fx&| 三月,吐蕃亂。b:A0l!r.o:Y&r$v |
四月,德親王耀邦薨,謚法曰:「綏柔士民曰德」。
M3a\~t_ c ~d;a             京師大亂,暴民起於蕭牆,波及天下。
*Pn5U,WJnv_$c             唯兩江總督江治滬上,安民伐亂,一時東南平定,萬民悅服。.G+oKmtFCU"g
五月,兩江總督江入京。/V-h q(df1IUq+B
六月乙酉,國人暴動,李丞相鵬奉上皇旨平京師亂,廢仁宗。
q kG%e*g         壬辰,立江總督為帝,登基。改元:「整頓」。
[;NT}THK 九月,上皇始退而不朝。4G,U(dl2dmc(Y3z l

7JQ&}0}t+l g fn   ey{V7@x)D:N

DSD!zec 孝帝整頓四年、孝宗市場元年 (1992)8cu#|2`k"~UAw
KJWg)Ti3sRIz1z
二月,太上巡狩,百越南海諸民迎之,吏民歡欣。
JWJ+d5? |;R0AC             太上喜,下南巡旨,乃改元:「市場」。
3Fq0I#k|6WN 2W c1Qv m!Y
 J7t'I3f7L$bO

t+gZyf g8EZ 孝帝市場四年 (1995)/odr:sD[ Icb

"Kq(_0?U a/Aj'l t/_8l 黜順天府尹陳、九門提督王。王自縊以謝罪,陳交部議處。京師百姓喜而奔走。
k O.cPb+f Y4j F
J*k2p,DB1g  
D&EC/S2?"\
jpG5PTH6g 孝帝市場五年 (1996)
4X\7s)_+K`"hW
?l?*Rcx 帝觀兵於東海臺灣海峽。百萬將士三呼萬歲,足為一時之觀。y(vUz@-~
有西夷兵臨東海窺之,帝鎮定不為動,夷乃去。
Jr#P2XP
[@ X p6hME  9ii7oG(o;Tj

7TRmL `'a ZX 孝帝市場六年 (1997)/pHzheR!t1S Q9p

5C!BT4] E^G W{0c 二月,太上崩,天下舉哀七日。謚法曰:「聖善周聞曰宣」。/qO.];W4Gd
七月,逐英夷於九龍。'gMxy;k#o6E/B;Ui6F
s`r\7O F m-v%t'B
 d.^ P5B;TW;a

1RS}3l5H#EJh 孝帝市場七年 (1998)
:k#d o I\)p 4K I;zu0|'Z9g n
三月,朱公鎔基相。+`L:Sr` R6qa
是年夏,洪甚。湖廣、兩江受其害,嘉魚平地水深一丈。
-F'vP(y+CP             廣州、金陵、濟南各府均出兵數萬解民於倒懸。軍民魚水,堪為千古佳話。
7_(c ^eUZ             各地大開官倉賑災。上詔免災地三年錢糧。
$OLb*nN[ o&Jb{z 是歲,倉廩實,民生無礙。 md Bbs#OB-l$z%{-F
K O5~gBjgqE
 /f3knU$zL ]5Ai
6V"d9h&xbU2e
孝帝市場八年 (1999)
j%f:q$xbypAbT8X j +\:a/|5~o.@6y
元月,帝登京師世紀壇。
0bej ]T!l6scR 五月,美夷炸我駐南使館。帝斥之,夷惶恐,獻布帛錢糧若干。5Q8\,@pn w v
            太學生群起於宮門。帝詔曰:不為已甚。
5wL!u#~H@AO)cZ 十二月,逐葡夷於澳門。自是盡逐西夷,唯前朝餘孽尚據澎湖以抗聖化。1G ?m]quR)A
是年,再裁甲士五十萬。pJcG!K|
            另有邪教口口口,始於市場元年,今作亂,帝下詔除之。教主遁於西夷美利堅。6zE(h9is/lVr c
^$TY;SD'Cv)v9SDD
 !K1gE5nQ
,V{H9Sp
孝帝市場九年 (2000)
_ jV+E0|3}m
iE%`(G#KC^U 四月,邪教口口口造亂於宮門。七月,帝再下詔﹕「反邪教」。M2t#Z{;{1Gq*Z ^.l
是年,帝銳意吏治,誅廣西巡撫加大學士成克杰、江西布政使胡長清。,@!j1I qA-jF:n
            廈門大賈賴昌星賄亂朝綱,閩浙官員,多有暗通者。值御史劾之,乃命有司稽查。
1fKc pI!P*Z             賴懼,遁於西戎。黨羽多被查辦,吏治為之一振。_Ua$E:~+v

^}(@3DkE;b  C;U*H~1U{

H%F)D.u"Ue8G(I'y 孝帝市場十年、孝帝德治元年 (2001)
8i9`/I*Q{.Ep3U
&\(~*H NH)jJR A 正月,帝再登蘭吞。下詔以德為治國之本,乃改元:「德治」。
D8Fj?*l*Gt4N             是月,邪教亂民自焚於宮門。
RS+M L6?@)I+Hv#d 二月,京師西五十里地震,大風沙。&ZO;SiaB;v!C
四月,西夷美利堅遣兵窺境,盡為我所擒。帝詔諭夷使,嚴詞責備。
(I*~:pQf'PR             夷酋布殊大懼,頓首泣血而為書,謝罪殿前。 i)U zQa~ ~
            上寬仁,念彼夷兵家小亦有倚門之苦,皆予開釋,令其團聚。
sa/b8w[4N             八方萬國,由是遍讚中華上邦之厚德。iP,`/^aU6_
五月,京師再地震。國子監亦不免,太學生惶惶。,n+e CI$P2zx(y
七月,上派重臣赴沙俄申奧。邪教餘孽欲阻於俄都,盡為沙俄禁軍所囚。F2K6a/chn$hd
            天朝示萬國以實力,大獲全勝迎奧運歸,舉國歡顏。-k@%K6EX n Nx
            是年,孝宗始倡「三講」,朝野無不雀躍。

155220 發表於 2005-12-13 10:48 AM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有名的「造字迷」,一個是三國的孫休,一個是唐朝的武則天。
Jo$A;r.`!^*l   孫休是吳國皇帝,他一天到晚想學倉頡造字。他一輩子到底造了多少字,已經無從得知,因為他造的字不被當時人所承認,在社會上不能通行。但是他給自己的四個兒子所造的名字,卻還能在史書上找到。據《三國志‧吳書》記載,孫休給四個兒子造的名字是:「」(音彎)、「」(音光)、「壾」(音莽)、「 」(音褒)。這些字雖然造得很古怪,但並沒有使他的兒子保住皇位,也未能使他自己成為聖人。 C w'NM;\x
  唐代武則天專權後,官吏們紛紛阿諛奉承。有個鳳閣侍郎宗秦客,是武後的親戚。他別無能耐可以討武則天的歡心,就抓住武則天愛造字、改字來投其所好。他絞盡腦汁,造了一些字。有一天,他獻給武則天十四個新字,請求武后採納以顯示「文治」偉績。果然,武則天大喜,並當即從中選了一個「曌」作為自己的名字。其他的字,她也立刻在全國頒令通行。造字、改字的歪風刮起來以後,朝臣競相效尤。有的人說,「國」字裏面的「或」和「惑」一樣,都有迷亂的意思,國家要安定,惟有靠「武」來鎮壓,所以,「國」中的「或」應該改成「武」。有人馬上反對,把「武」關在「囗」中,這是對武則天的大不敬,太不吉利了。武則天想來想去,決定把「國」中的「或」改成上下排列的「八方」──「」,她想,「國」字這樣一改,四面八方都是武家的天下了。但武則天造的字也跟孫休造的字一樣,都沒有得到社會的承認,老百姓根本就不用這些稀奇古怪的字。

derek23 發表於 2005-12-13 07:00 PM

中國戰場主要戰役如下:(eo3?]'W.a)T5D

/Kd ~,sd.TOO uj%g,s/_YFlB X
戰役名稱                   時間                         結果6sl;gUH`(DB

j.mjK`~+w
.YbBPA!s 太原會戰          1937.9.10~11.27         山西主要城市失陷8f:O/r:j~*szYM
\?4ZJ.l\2Y/?-k

/S3h1Qo7ggvxPQ 淞滬會戰          1937.8.13~11.13        上海、南京失陷L8B{d&}
`*cM-w(|(Eh0a
PXpLt
徐州會戰           1938.2.12~5.19           徐州失陷 j],f&M pqN4OO1I
tkn d K!| `K.f g
武漢會戰           1938.6.3~10.26          武漢三鎮失陷r.U%n2v`i{ J6g

XC-F#l&X 南昌會戰         1939.3.17~3.28           南昌失陷
'k%h$Nl%h v
o.^5| Z ^ 隨棗會戰          1939.4.30~5.23       日軍佔領武漢外圍,m y:m!P$m A gs K
"{ w"kM @7f
第一次長沙會戰    1939.9.14~10.19    日軍掃蕩後退走
5]8h4POp s$a[ I8n
^ c+|6Ca] ?1g)GS 桂南會戰           1939.11.15~1940.11.17       日軍切斷中越交通
!L6h|i|8uy
~]:@'[Zx!U U U2Z'Q 冬季攻勢           1939.12~1940.2           國軍全面反攻 w h7aB'{+V-{
1H V)bNr t8Y/YR/e'KL!n
棗宜會戰            1940.5.11~6.21          宜昌失陷
~7^:Fb0f`*U"Y,j f 1L%P!\/Bo q.a B7N
豫南會戰            941.1.21~2.13             日軍掃蕩後退走r6~x l-o6F~([ _
2Y{\[3q
上高會戰           1941.3.15~4.3            日軍掃蕩後退走f iXf5Mh5Y

Z8pO8U B:w 晉南會戰           1941.5.7~5.27           日軍摧毀游擊基地
,CZxv(u9@ _/Q%]T
7z`ftX4kO([ 第二次長沙會戰   1941.9.7~10.19        日軍一度佔領長沙後撤退
4M4rM`||8~3h5o p 5t+\nd#ir,{ yFC
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1.5.15~8.19       日軍企圖佔領長沙未成功
MHo%{EpqaH
J _X:Oj
o {,]a#TB.T,\ 滇緬之戰          1942.3.16~6.6         國軍援英失敗
F_2w bp7^)H&K,V7d O/\!y
"J;d!~X+gnB )]Q6nU,l%XRxL zP'YX
浙贛會戰             1942.5.15~8.19               日軍掃蕩後退走
$R(j2~2HO1vGd#oP
nZ1W&rl%Ot
PnE8o;m;GZd/JZ 鄂西會戰            1943.5.5~6.17            日軍佔領江南據點7Gd6y-Nq#K

5S8q5iUz#VG#ZR
1l9In3RH$g}2@9h 滇緬反攻              1943.11~1945.3.20         中英聯軍收復緬甸L7}t^_7Z

5q3HfT}#p-f1C$zQc8J
2T^,z N$k7i3t 常德會戰             1943.11.2~12.13           日軍掃蕩後退走#m;BvJH%B t

V VlbEH[ 豫中會戰            1944.4.17~6.11            日軍打通平漢路 ]ke+a}9v
cf@u5F7Q[,@
VG6c&i%U4o_Y,W-z
長衡會戰           1944.5.25~8.8            日軍打通粵漢路
\~6S7x4jh I_
F ]#x;o7zS 桂柳會戰           1944.9.8~12.12            日軍佔領廣西大部9QO U w!L Pp-R g
rCMd~
豫西鄂北會戰         1945.3.22~4.18           日軍摧毀主要機場+Q,O[T zSX)Q

.m{e\8B$`1``-v D QF+SuNIE:S5Lv
湘西會戰               1945.4.9~6.3              日軍掃蕩後退走0h,Yk,w9|

w sSM yEX$l z%P4g
OB D/Q-i'Q z 在中國立場最經典是徐州會戰中的台兒莊,就日本而言應該是豫中會戰吧!

derek23 發表於 2005-12-13 07:03 PM

[size=5]基督教首次傳入中國的朝代是在哪一個朝代? 又當時的名稱為何? [/size]4e Y){ a*H
5VZDYn7E(K`S,\
J"Q3mT_}8dl Eal

Y|&tLH-FG!vr H ◆唐朝的景教◆#n+XZ9ew4e*e

w#H mo3\fJ0D 作者:lkOxyW-T.Vo$k

y%kR'm$[ENw }'I4j --------------------------------------------------------------------------------*W!mw9reDy'V
唐朝的景教(原名:Nestorianism)
,Q2g8P/B _$` 背景: O@ K[Y\G7t

.i-Y!{ M.A$CK{z   聶斯脫略(Nestorius)西元第五世紀的一位教父。他的神學思想,強調基督人性的完整。認為基督的人性不因祂同時是神,便有所虧損。他堅持耶穌具完全的神性與完全的人性。然而他無法解決神性、人性如何結合於同一體,而不混淆的問題。
D(`8W?[7RzY
9d3s#fe?!`*F? 另外,他對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有獨到的看法。他反對當時流行馬利亞是「上帝之母」的說法,他認為她只是個凡人。後來於以弗所大公會議上他被裁決為異端,竟被革除教籍,流放而死。(註:他的神學思想,今日卻是教會正統!)因此他的廣大支持者,便被迫離開大公教會往東發展,在波斯(今伊朗)帝國奠下基礎。而後從波斯又傳入中國,就是景教。 [email protected] _e~4U

-epggt*h 傳入中國重要記事: X7fx*yyG l v)N

1f%L0P-m pTcA 一、唐太宗貞觀九年(西元635年):波斯一位傳教士阿羅本來到長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齡到長安西郊隆重接待阿羅本。 4V4K [#Nf(D
/l]Mg9?E
二、唐太宗貞觀十二年: S'A1Tz[)b(e'Lm

.cE-}e"H]Q 協助其翻譯聖經,造禮拜堂於義寧坊。jLuD&Z)w }9ir
三、唐高宗時: ,y IgE;f {J7_ K
Z$v&m^3dE8{9Q^:w6F
封大主教為『鎮國大法王』當時 Nestorium被稱為『波斯經教』,禮拜堂被稱為『波斯寺』, 傳教士被稱為『波斯僧』。但西元七世紀以後波斯(今伊朗)被阿 拉伯世界所征服,全國 改信伊斯蘭教(回教)。所以在中國的傳教士於唐玄宗天寶四年更改教名為『大秦教』、『景教』。 此階段(太宗、高宗)景教在中國傳播達,受朝廷禮遇。
ipo;@3f7E!D
U.z1s&oT$Eo6e 四、武則天聖曆元年(西元693年):
1O6x EtV6V#a)i0L q3|.a;^#Z|)z
佛教徒侶於洛陽攻擊景教,賴傳教士阿羅憾建『大周頌德天樞』, 取悅武氏,景教才逃過迫害。(武氏自幼受佛教影響,對道教、景教,自較歧視。) i1C+iHM@{

Ci e y"M lZ$i 五、睿宗先天元年(西元712年):
2P$v:[ ^f
.vL)E"Ob!o 長安道教人士譏謗景教,賴傳教士及烈,『廣造奇器巧異』,進呈 玄宗,為所悅納,景教得『傾而復正』。
a |1m7T.mI-j*}n "X ie6H6K'i*M;T?
六、德宗建中二年(西元781年):
L/c)L-zK&AY.Z L t&wx_ ?/Gm @/B
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之建立,是為景教最盛期。
7m&U2U;p[-p/s 5nP1])d4X$c
七、武宗會昌五年(西元 845年): N6G4WOf

Z0hB5H~/N| p*x.t3[ 聽信道教鼓動,以整頓國計之名打擊佛教,令僧尼還俗,連帶波及景教受禁,是為『會昌滅法』。
H7O\wm .fj%Cs{"Av;]
  至此之後遣返外籍景教徒回西,中國信徒禁信景教,景教元氣大傷。之後黃巢之亂、唐朝滅亡,景教在中國幾乎消失。但有些中國信徒則匿於道教,潛匿於地下活動,北方胡人則還有一些信奉者。 HFXv/P1Xj/E

3mL f vkp@0i   然藏於道教內影響終不可滅,如呂祖(呂洞賓)一派之道教,所傳『救劫證道經咒』雜有景教讚美詩歌,及其例證。

pigcat 發表於 2005-12-13 08:14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BOYDWAN[/i] at 2005-12-12 04:03 PM:\ OH3d?.v3cn g3e

5B X8X v{
0f3a8HA"q$B?5S
v:ZA7n.[Z \sc,~m
/zcIqT[:e
由於閣下疏忽而胡亂批評別... [/quote]
\_a&rQQ)T7F 唔緊要啦~~
7e @6v]0Ae Qy 都係睇錯jei~:) EFdr`IK!a*B[
0d5z&as%dGZd'O;_"P-^
不過都唔該版主:P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3 08:17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CHECSS 發表於 2005-12-13 08:43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151515[/i] at 2005/12/12 16:59:%RNs,PXbS|
當然要是歷史 la
2qdk:h!S dKQ :D [/quote]
mZ:{wf].Tp} here is mine :mad: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3 08:44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CHECSS 發表於 2005-12-13 08:45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151515[/i] at 2005/12/12 16:58:Ap"wTfP
} |1yG%|9v
9T \&['q2R;eq
叔叔,您也可以在這裏發表一些對中共,日本和美帝等等的意見:)例如您對他們從前做的事的感想等等,無任歡迎:):) [/quote]'j}Y\c)J:SE
here is mine :mad:

CHECSS 發表於 2005-12-13 08:45 PM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i]151515[/i] at 2005/12/13 20:44:
(u3WS"Lw5~O}8B G
I_,YfE
;p\,xrM c 幫大帝您宣傳姐:D [/quote]`3p_V7sd T
no need :)

151515 發表於 2005-12-13 08:46 PM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頁: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