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5087
- 精華
- 0
- 威望
- 759
- 魅力
- 30
- 讚好
- 0
|
1#
發表於 2005-10-26 12:33 AM
| 只看該作者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寇連材》
清代太監寇連材可以說是忠義、正直之人。( s" g4 }; t5 V! v
他冒死直諫、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為後世所敬仰。
. \2 ?$ v: k; k# ?2 @6 h5 h
, K% K2 s& X$ k' P寇連材,原名寇成元,直隸昌平州南下七家莊人。
. u$ f* s. `$ @* k- l3 E8 j家境中道,自幼讀過幾年私塾,兩次縣試均落第而回。: l, R+ m; _2 o! _
15歲時和鐵匠營村張氏女結婚,生有2男1女。
4 ^1 k. E$ B4 f; Q% p/ j( N23歲時,其父寇士通因與大財主趙燦打官司未贏,含恨而死。
/ w- @* N/ @) s, ^時值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國仇家恨,使寇連材立志報效國家。
8 `5 r6 b- t" X! k8 P1 D遂親手自閹,進宮當了太監。
3 F8 m3 T+ A( \; Z/ P8 t8 ~& G5 S* z+ N! Z0 k
寇連材長得眉清目秀,儀表堂堂,且談吐文雅,能寫會算,深得慈禧信任,被留做梳頭房太監,視為心腹。: a4 N+ c- ^& i( n( O) y
對於慈禧的攬權干政、專橫跋扈,寇連材十分不滿,多次勸諫,均遭到慈禧的呵斥。
5 J ~4 Z: V7 T* {3 ?5 H0 w念其年幼無知,並沒加罪,信任如初。
. W+ ^; H! l: Z5 i$ W2 E; P不久,派他到奏事處當差,名為侍候皇帝,實際上是作為慈禧的耳目,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
+ N, p' A! P4 o, T! q5 @8 n9 j& p$ X誰知他深明大義,憂國憂民,對光緒帝的處境極為同情,反將慈禧的所作所為告知光緒。9 P# e; y% w* s0 K: w
不久,寇連材又被調回西太后處做會計房太監。
* w1 E+ S- ?, J m* r! ?& C
) j+ X2 Y5 P: W$ a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o1 [3 ~% d, X' _$ L在光緒帝的支持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有志之士上書都察院,要求變法圖強。1 Q2 u8 k/ }3 V/ o
西太后驚恐萬分,想廢掉光緒,懲罰珍妃,對支持、同情變法的大臣給予警告,+ Y6 I, @* v# x7 l' I {# J
同時,下令封禁北京強學會。寇連材秉性耿直、剛烈,面對內憂外患,整日愁眉不展、憂心如焚。 * o5 R3 a1 O4 _+ j' L E0 j
" d9 k" C; G* a5 A4 q) l9 M一日,西太后正要休息,寇連材痛哭流涕長跪榻前。
( Z; Q- W# R# x4 y: l慈禧大驚,忙問原因。# |# O! o$ x, s
寇連材哭訴道:「國危至此,老佛爺既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而生內變也?」慈禧以為他發了什麼狂病,並未在意,將其趕走了事。 , J+ D' j8 k+ N$ T
& F9 {$ u3 _9 b' \寇連材見勸阻無效,於是,請假5天,回到老家昌平,和父母、妻兒見上最後一面,以示訣別。
g2 e+ |9 |7 v) D& {; p0 y並將所記宮中密事一冊交付其弟,要其妥善保管。
; U, x+ W; \; ^$ [- u; h. ^隨後回宮,將自己有所積蓄分給眾太監,一切安排就緒後,+ @9 h, E, {$ m! X h, l
於丙申(1896)年二月十五日上書面呈慈禧太后。5 t, j, H( b, e3 x8 q) u
寇連材深深感到上奏之事關係重大,必不能生還,已抱定了必死之心。 J8 @. @( O! O+ y) G" t/ C) s
4 e1 Y1 r( @7 h, Q! [2 b6 L寇連材所奏共十事:
! q& [( q& l; {4 d# j; i' J' k一請太后勿攬權干政,歸政皇上;
$ i: R+ }2 ?% P1 w _/ J二停修圓明圓;
' k8 t% G! W( [& B! Q3 D9 m三停修鐵路;$ ]' {/ N* i' t1 Q
四嚴懲賣國賊李鴻章;- j7 g: N' N$ U j9 M8 u
五重修武備,和日本拚死一戰。$ o2 M" z# l1 b( i- I1 t. k* r
其餘諸條史載不詳,但傳聞中最奇特的是最後一條,
3 v7 p$ H2 Y1 a/ O: Z1 Y6 ]. |9 X奏折中言道,皇帝如今無子嗣,請選天下之賢者立為皇太子,效堯舜之舉。 7 |* S% p6 M7 K: g
, a3 W8 P6 K4 K, {- ~0 Y4 q1 C
此數條雖有荒誕不經之處,然皆發自肺腑,其忠心字字可見。4 |& O S1 F/ h1 P
慈禧太后閱後,暴跳如雷,怒聲訓斥寇連材。
0 l/ i- ]4 j& y" h火氣稍息,多疑的慈禧暗想,以寇連材的見識,恐怕難有此作為,背後定有人指使,於是嚴加審問。$ a* c3 [3 N9 Z: P5 m; C
在威脅、利誘面前,寇連材不改初衷,一口咬定一切都是自己一人所為,和別人無任何干係。
L7 K& A) p+ j$ }0 g$ q9 v N慈禧自不肯就此罷休,非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命寇連材將奏折內容背誦一遍。
* H. T: q" v$ ^! }. g寇連材從容鎮定,一一背出,和奏折內容絲毫不差。無可奈何的慈禧惱羞成怒,喝問道:* _% m! Y( h# G( d/ S ]0 H; g; T
本朝律法規定,太監有言政事者,立斬不赦,你不知道嗎?/ [5 Y4 ^0 D; }
寇連材面不改色,從容回答:
, Y# N: s- q' y6 V奴才知之甚詳,若能拯救國家於水火,死而無憾。
7 `9 H) W' u- N$ k9 s表現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面對國難,捨身赴死的決心和勇氣。 ' e2 L: O( b/ q/ w& b
1 [: g" Z Z. B# Z2 A3 n慈禧無奈,命人將寇連材押赴慎刑司囚禁。, h g% P5 S2 T9 r) g0 f2 i2 m+ H
兩天之後,於菜市口處斬。
- i" o2 C1 H$ @, Q: A/ g* O* ]行刑這天,寇連材神色自若,整衣冠,向宮闕方向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從容赴死。' r) m+ H$ s/ z9 D/ S
年僅28歲。觀者無不流淚。 y9 ?2 l2 c: V
3 X! E6 e' ?+ u% y# R/ F; h# o9 ~2 q$ k& K明末清初者顧炎武曾有一句名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 V. K. [! }& T7 M- N( R( C寇連材作為一名太監,無疑身處社會最底層,然而他身系國事,憂國憂民,不惜一死報效國家,9 }- r( X; | i+ \
正是印證了顧炎武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