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轉載]何文匯的『正音』邏輯 - [我看何文匯先生的正音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載]何文匯的『正音』邏輯 - [我看何文匯先生的正音 ]

http://forums.cantoneseculture.c ... aspx?PostID=653#6581 k9 f' W3 b9 t2 L' {. y

- [9 @6 z: i- L+ L5 _5 v
近期的正音爭論引起我的興趣,從來不想單聽一家之說,故雖然不識音韻,也看了何文匯的一些著作,目的,是想看看其立場,與王亭之先生所說的,有何異同。0 Q! @& C! n9 d( [% V8 r' x& z7 {: ^
4 x# I$ [  Q" [# V2 ]
何文匯明言,由於他教的是音韻學、平仄,對於讀音,必須「從嚴」。於是便想透過他的作品,搞清楚他如何「從嚴」,是真有問題,還是別人有甚麼誤會抹黑。
( p" P7 S& i# L. u8 G
, c/ R' q! ^& [$ Z# y' O一個經常看見的情況,是有人看到何文匯「正音」(或「正讀」,本來二者確有分別,今已相混矣,總之本文所述正音,實為正讀,即並非因懶音等造成發音不準確的問題,而是何文匯先生指的錯讀字音問題),便先入為主假設是「正確的讀音」。舉個極端的例子,很多恐怖份子也自稱其恐怖襲擊是「聖戰」,但我想,沒有人會問「為甚麼要反對發動聖戰呢」這種問題。因為,名與實,是否相符,必得先行驗證。但我卻經常看到有人聽到反對「正音」便問「發正確的讀音有錯嗎」之類問題,甚至有人「同情地理解」反對者,說「反正音的人,自幼慣了讀錯音,現在被指出錯誤,感情上接受不了」,可怕至極。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是何文匯成功之處。
* g+ j$ Z$ q1 }  r/ u; S- h! w9 @2 u( I6 C) D! A7 @! K* N$ G
何文匯強調過《廣韻》在現代音韻,尤其粵語音韻的地位。沒有人否認《廣韻》很重要,但不代表這就要視《廣韻》為絕對標準;懂切音不是問題,但將所有《廣韻》切出來的音視為須絕對依循的標準,則是問題所在。5 b8 {0 W% K! u/ j7 d& n

! l' [# y9 r7 l; Z, T9 ^: f9 O何文匯也明白這一點,在其著作《粵音平仄入門》(《平》)中,雖然奉《廣韻》為圭臬,但也說明「就反切來說,有一點一定要緊記,就是因為古今音變,不少反切得出來的音和今天的粵音並不完全一樣,只能說是近似」(平p.27)、「用粵音來切《廣韻》的中古音,大致上很準確,但也常有不盡相符的地方」(p.38)。他並將變化以「聲母變化」、「韻母近移」、「陽上作去」、「送氣與不送氣」分部說明。/ @2 c7 v7 o) `/ H& `
& V, M- P- N. A% `3 e% w2 I  V
前兩部份的變化,他說「多多少少是有軌迹可尋的」。
( k2 s$ r) t2 V$ [: f; t) D9 @9 |- k5 n; A9 {
有沒有沒有既定軌迹可尋的變化呢?有,何文匯先生舉出了一些「陽上作去」的例子,例如「是、視」讀陽去聲,但「市」卻保留陽上聲,他指,這種變化「並無特別規則可尋…可憑經驗作出決定」(平p.32)。
! t& F+ l6 s8 Q5 j2 @# X
) ]& {0 u6 \% s# S到了「送氣與不送氣」部份,總結時亦說「粵音反切一套明顯的規則,但也有不少例外…任何活的語言都不能避免有例外。不過,把例外熟習了,例外也變就成有規則可尋」(平p.37)。
6 r/ b$ ]) X" y" M/ \) Y$ b6 y& ?1 n) d! M9 m
其實這種說法很奇怪,例外就是沒有規則依據的變化,有規則可尋就不算是例外了,怎會熟習了就連例外也就變成有規則可尋?他的意思大概是,熟習了後,這些例外,就會納入為整個變化過程的一部份,這種例外,也會變成整個變化過程中,這特定音變的獨立規則。( c2 I" |9 o3 b/ q6 U2 R' [! S$ k* v

. m7 J5 c* E/ X' O/ s2 a/ B" S所以,這大概算是為何文匯平反,他不是如王亭之先生所言,只依韻書切音作為今日標準,也有考慮到古今音變。2 Q% O5 a) e- d+ d* @

; i( z2 K$ a3 {! R  s! {但這仍不能令我釋懷。因為,他在序言指出我們日常的讀「錯」字,更指我們是「積重難返」:1 N# @! \6 X6 h
2 D8 y! c$ c# s& _; F+ B
「…『和藹』的『藹』和『戀愛』的『戀』是去聲字,粵音卻變讀為上聲;『忍受』的『忍』和『表演』的『演』是陽聲字,粵音卻往往讀為陰聲。這些變讀,都是沒有規則可依據的。至於要不要把這些讀音和聲調都改正過來,還須每個字斟酌。我的立場是:可改則改。不然,一切語文規則,豈不是名存實亡?而粵音豈不是越來越混亂?」
6 ~* h* W& k2 t' ~: i1 f% I  M2 G3 ^* {$ `% T* Q
依其所言,戀愛要讀成「暖」愛,忍受要讀成「引」受,才是正確。正文說,「任何活的語言都不能避免有例外…把例外熟習了,例外也變就成有規則可尋」來指導讀者看待例外情況,但前言又說一些變讀「都是沒有規則可依據的」、要「可改則改」。我不解的是,為甚麼這些變讀,不能視為例外,更是妖魔,彷似不「正」之,語文便會覆亡,粵音「越來越混亂」?
4 `% I' _, K5 U- ]- S" |3 G2 L% @% E4 s
※  ※  ※
: v4 c% w/ ?) L; r0 {7 W8 T
# j3 w/ |2 J0 Z- B何文匯先生在其新作《粵讀》中指出他的工作是看《廣韻》如何分派到現今的粵語音韻中(大意如此)。整理一下,何文匯的正讀法則,大概是在《廣韻》得字音,再經過研究出來的古今音變規則,確定今音應當為何,而這種音,則喚「正音」。與「正音」不合的音,就認為是「錯音」、「習非勝是音」、「誤讀」、「錯讀」,等等等等。以此為本,歸納出我們「經常讀錯音」的結論。9 H% O# V2 C) G5 W9 r6 X* n& ~

: Q) P. N, |8 w4 Q8 r4 K: l* ]問題是,何為正,何為錯?既然有所謂古今音變,何為正,何為錯,似乎取決於我們立足於哪一個時代。
* P) |+ E7 `9 L% n3 K& e; ?. _6 T& I% K9 Z( }
舉例,我們讀香橙的橙,一般唸如「產」,以前讀為「殘」。於是,拉一條時間線,我們可能會有這種情況:/ n$ o3 U: Y: m4 t. g& n$ i2 H2 V
) A5 ]8 @5 k  a4 M7 K
讀音: 殘  殘、產   產、殘   產
  W7 c( l" G2 R3 Q   ─┬───┬─────┬────┬→ 時間( L3 p* q+ Y0 O2 m+ |# _. T

1 [2 y% Y" l: J    F   G     H    I' X' \7 x: D- ?: U9 r5 s/ b
+ E- Q( ^- \6 C/ q- x
F:所有人讀如「殘」$ [% E2 `; O% H% R9 I* L
G:「殘」、「橙」都有人讀,讀「殘」者為多;
  D) l2 s+ P& tH:「殘」、「橙」都有人讀,讀「產」者為多;  y. w3 o3 f+ D( U
I:「產」音取代「殘」,所有人讀如「產」
: \) z( u9 ]) k8 u1 }! ~- @6 y. T9 ^% }' F
當然,實際情況可能更複雜。但橙字這種口讀取代文讀的字,應有一個演變過程。
- ~, h' g9 [' T2 R8 k& G0 ?  `( O3 {; |+ o  s
幻想你可作時間穿梭。當你立於F時期時,讀橙為「產」,沒有人知道你說甚麼。因為對所有人而言,「產」,是讀錯了。8 O& V& U6 }% |/ @
1 ^) S, U, C- g. s* S. ?% z  w
到你站在G時期,唸產,可能會有人不明白你說甚麼。你可能要花時間解釋,但也可能有人一說便知。亦可能有人糾正你的讀音,但即使慣讀「殘」音者,亦可能知道有人喚此物作「產」。也許這算是一種「習非成是」的開始。  i- L* k2 \5 c  M* W4 l/ D
9 G& d+ v1 X7 E1 b& E
到了H時期,立場剛剛和G倒轉。也許這亦可以叫作「習非成是」的趨勢。
7 ?) H3 I' ?. V3 K( ^
! \" R( r, r! U+ B5 f0 M而到了I時期,沒有人認識「殘」音。你讀「殘」,反而沒有人知道你說甚麼。* Q% d9 \( T* b$ c3 w5 h

/ i# }; I2 u6 J! {問題是,在I時期,讀「產」音,是不是「錯了」、「習非成是」、「誤讀」、「錯讀」?& U0 c0 G0 d  C! n

3 D- l1 h1 `$ L5 X6 ~4 r8 z我算習非勝是好了,但這些錯音,成為現實,是否一概得取消、改「正」?: L  p  f8 d3 E9 t! ?
  O9 {+ {+ L9 H' F, c
出奇地,何文匯並非頑舊至此。他在《粵音正讀字彙》(《正》)中設立一個機制針對這情況:
) g6 Q1 P) m8 G& W# v% T* s1 R
+ g! N0 b9 b% K# }- y! h- q1. 一些音雖不合韻書切音,但本音早已不用,則本音以(本)標示,今音以(今)標示。$ t+ S) W$ F6 ~
2. 一些音已習非勝是者,則正音以(正)標示,口語音以(語)標示。
. L* f' p. m0 u: Y+ c+ s/ e  K' k# h) |- F. j- a( S
〔注:本人並無《~字彙》書,「正語音」部份讀音參照《粵音正讀手冊》,據前言二者標音相同,分別在《~手冊》只標正音及正語音,不標本今音〕
( n7 k" U  M, C) Q) i2 ?! ^. Z- b# Z
3 U, V6 @8 K2 L: {兩者的分別,據觀察,他們接受的是(今)音、推(正)音。(今)音不算錯讀,(語)音則然。/ L: j0 G7 [; O
/ |$ p/ L: q7 V, i2 l! T
但這明顯和何文匯的強硬立場不符:
. G4 F# I4 K, _. H! ]2 n  J; M. h/ c8 n
$ M! \1 D5 g1 _9 D1 O* a/ |. y「我在這書裏對讀音的要求一律從嚴。但在現實生活裏,有很多不正確的讀音和聲調,積重難返,卻不一定可以改正。…我的立場是,可改則改。」(平,敍)
/ J3 k: @2 K  w* x3 ]% T
2 q4 v+ ^! T. ]0 n# `「(字音標準)全鬆,即是不用學,也不用教;就要從嚴,方是學習標準。」(《毛孟靜三十訪》(毛),p.235)/ |- d; L. o0 B1 c4 z8 L/ ]
3 ]: s0 ?+ Z( B" M$ y  I
你可以說何先生大發慈悲,但既說從嚴,何先生這種本今音、正語音,是否就是「縱容」我們「習非勝是」?這又算從嚴乎?若容許我們讀(今)音,是否算將「錯音」視為「正音」?; b0 Q9 j/ G  n" l1 u; M

( q3 ]) f9 A! ]+ G至此便得修正何文匯推廣的「正音」標準,應是:) j" Q' |8 Q2 a. U0 |
1. 《廣韻》音為正音; L$ A, h! g( G% @9 a! w0 G
2. 《廣韻》音依古今音變法則的讀音為正音
+ \2 s2 Y: g. D3. 習非勝是至無人再使用古音,故取今音為正音+ M# R! y' _) X) c7 ]

9 N1 O7 }0 p) D) u) y' P" X: m+ m(今)音不算錯讀,(語)音則然,就是說,他們承認(今)音,但不太承認(語)音。
) W/ A) g, [  P
) h4 h  B. s1 o例如:
; Y' {4 ^, [; ?* ~- S9 ]「溝」,(本)音 gau1,(今)音kau1。- h& L) e; Y! P
「構」,(正)音 gau3,(語)音kau3。
5 H# R! M" o1 g/ \) g- t「購」,(正)音 gau3,(語)音kau3。
" l" o! C+ q9 o! `5 |: U" r% h- \# B
於是我們聽到新聞播音員不時夠物,夠買,卻不會鳩通(鳩字,亦本音 gau1,今音 kau1,同粗口9音)。- x: F7 ]( V7 M6 |

( J1 ?+ |! h# @! x這是很多人說過的雙重標準一例,明明溝、構、購 g 聲母變 k 聲母,何以將二者割裂,不容許gau1,卻堅持gau3。
& V/ y7 Y) r, B" g+ J1 e6 e
1 [2 s* k/ R; {- t而有很多字,《正》書以「(正)(語)」二音標之,但大家憑良心,有沒有人還讀(正)音?" c5 [, [* N+ y! Z5 u

! q5 O, B+ |% v* F& J3 M: L: q   (正)音  (語)音* o2 T, h0 h1 `2 z
-------------' _1 S4 d* s0 B6 r- w; L
瑰    圭     貴9 W! [( b) o, F; b1 j" t
篩    師     西
# X! x" e& c+ O4 H2 m隸    麗     弟' Z8 Q2 _2 o; \0 [# \1 _6 T
諱、緯  胃     偉4 z2 b) o; Y% q/ Z4 h' u
搜    收     手! v* {$ f2 \" ]) w2 L) s
繽    pan1    斌
. Y+ G% l2 ?: n' D$ P忿    粉     奮1 ~. B* A+ B3 H; D
昆、崑  軍     坤
' \7 J" J7 X# e蚊    文     燜(man1)
! q' B2 c0 Z& n2 `3 }* J/ g# ^) E冀    記     kei3! p& q" g& a& Z  r+ K+ R
昭    招     超
1 C3 X& V2 K$ D1 {) w0 A翹    撬     橋. S' O6 y$ h! Y3 ]! c
徇、殉  順     詢
/ ~1 d0 O8 K, g" F  @
# K7 T2 b) N# _# W4 [# R( \這是「正語」音跟「古今」音的介定的奇怪之處,還有一些字,雖沒有標正音語音,即只有一音,但此音,早已不用。我翻查十七年前的《商務新詞典》,雖然此書在序言中說,「有人以古代辭書的切音為準,有人以現代通行的讀音為準,經常爭論不休。本詞典注意採用『兼收並蓄』的辦法,將兩種讀音都注錄,使讀者瞭解到粵讀的演變情況」,不過彌字,已只收「尼」(nei4,王亭之先生說「離」(lei4)音,我是有疑問的);雛字,已只收「初」音。即使今日市面的新版字詞典亦如是,我查過僅有一本同時收今音與舊音。但《正》書卻僅收「微」、「鋤」二音,作為「正音」。
4 R9 P+ Q9 J! r" H5 g# j0 ?& O; q2 x* \( A2 Z" a/ v
也許,在該書編纂之時,這些字的確是「正、語」關係(我頗懷疑),但今時今日的現況,正好說明,一時的「正語」音,不能代表永遠也是「正語」音,否則,就沒有所謂「本今」音。這已經有問題。更嚴重的是以「古」音為「正」音。例如無綫配音時,日本角色名稱「彌生」被喚「微生」,「雛田」讀「鋤田」,將一個已經入土為安的讀音硬要屍變回魂,去「教育下一代」。, v) o! l$ Q5 j1 n$ G

: k, \' t# K! ~3 p$ v1 W這又引申另一個疑問:何文匯先生經常叫人查字典查字典,但老實講,何氏的《正》書的「正音」,與十多年前的字典收音,已經脫節,究其原因,是這些字典,都以現代通行的讀音為主,而不像何文匯先生,以「廣韻切韻+古今音變+篩選本今音+篩選正語音」的「正音」來注音。我們看見的是,「廣韻切韻+古今音變+篩選本今音+篩選正語音」不變,而顯然地,很多音,根本已與現實生活的讀音相距甚遠。% E$ S9 v& K0 ~- l- F1 j
1 n1 T' z$ x% [$ ]
除非何文匯先生,叫人查字典,其實是單指查他那本《粵音正讀》二冊,其他的,都不是字典。當代字詞典固不可取,但古如《辭淵》者,其粵語注音,溝是讀 gau1,鉤也是讀gau1,若從之,我倒想看看播音員如何說「被鉤鉤住」。
, l: G# n) N0 F8 a# Y& F# h, Z9 B) n; s% s3 ^% G
又除非,何文匯先生,是希望逼使其他字典編輯,將現今的注音方式摒棄,只收與其《粵音正讀手冊》一模一樣的注音,以「解決問題」。7 c3 O% b' |- p# s4 @/ H& W
1 P9 L- ~2 O, ~4 V
否則,如以他那本《正》書為標準,和他的正音為標準,字典上的音,也不必是正音。他叫人查字典,若不是僅指他那本書,即是叫人查錯音。8 f- J8 f7 ]! i& u% |! J( w* {

4 T# L4 G# Y. F# C. k2 s, x若是單指查他那本書,則太霸道。
% ~* [7 J0 z2 M- c7 F
5 F( p- W1 e5 _$ s9 t又出奇地,何文匯先生卻說:
+ k. y/ y, u& \' v# f& M8 ?, e" v. L; O6 m3 o5 O* X+ l) E, G
「已經『搜』(守)了這麼久…如果一隊警察去搜屋,領隊那個下令:『搜(收)!』,其他的人會以為即是『收工』。口語一定引起誤會。要改正之餘,不能造成太多騷擾。如果字字都改,就會好似講另一種語言。」9 ]6 R$ N2 |9 t* D
「讀書還讀書,說話還說話,等於唱歌時走音。」(《毛》,p.236)
# n* Z" T" O2 a5 u$ h6 d" u1 T9 d3 v% ^) u: e/ N
我真不知道,將一個已經被淘汰的音帶返人間,造成人為的「一字兩音」情況,算不算騷擾。我也不知道,播音員、新聞報道員向觀眾報道新聞,算不算說話。但何文匯既認同現實情況,「不能造成太多騷擾」,即是說,他也不要求「語」音為「守」的搜字,必要正音為「收」。但這在《正》書是標正語音,不是本今音。! C: s: ]8 h% D" a  g2 h3 u" N

- o" E5 o9 M0 X6 f! c5 U那麼,何文匯推廣的「正音」,便又要修正為:" [! K2 o$ [2 X3 B$ K
1. 《廣韻》音為正音
$ e2 R! T1 u& C2. 《廣韻》音依古今音變法則的讀音為正音
* J0 T4 O1 E( A* {3. 習非勝是至無人再使用古音,故取今音為正音; I3 W% e0 K* }! d0 x4 Q
4. 一部份習非勝是的「語音」為正音
; T# K$ H( R- x. g6 @+ d: m; m3 t- N; U# N- ?+ B2 @$ f$ ^
也不想再質疑,這個從嚴,又有多嚴?而這「正音」,必定摻雜很多「錯音」了,但由於何氏的正音包容這些錯音,故錯音,又會變成正音了。但這種「正音」標準,我無法不認為,其實只能算是一家之說,因為(3)和(4)的篩選,可以十分主觀。% G& I  F  Y2 u; G" I2 u

3 l: g+ ]1 M4 Q! a1 g《毛》書p.236,毛孟靜女士問:「可是,說了『周刊(罕)』這許年,可不可以約定俗成?」
" l; E3 c! x8 _4 T# a# ~何答曰:「不能習非成是。錯有許多款……你跟哪一款?」
2 l, `% G2 b( p% e) I; f; s& @. F# P  U. y9 U
既然「正音」也包含習非成是,何氏當然希望大家即便錯,也跟他的「正音」般錯。因為「正音」的錯,也是正確的。否則,若不將某個錯音視為正,將來怎麼教小孩?% \+ l- {* U+ h" X) k

- M* l, @9 L7 M* ]6 w4 ^% H% l小孩問:「搜,是不是讀守?」! T% R4 P3 F$ A; Z* S( M
你答:「是,但這個錯的。」
; T* {5 E7 F+ m& Z; r8 }小孩問:「那應怎麼讀?」
6 Q" ~: T! l* E1 w你答:「收,但我們讀守。」
6 Y% _+ o# X0 u- o. b# j小孩問:「為甚麼不讀收?」& M. j5 i- T9 M% Z3 P1 D) p
你答:「因為我們習非勝是了。」
4 B" V# l& `# d7 V- f% i小孩問:「那我讀守,就是錯了,老師會扣分嗎?」
# a, ]+ i& S& [. X; ~9 C9 [你答:「不,不會扣分。因為守是對的。」
' v  o* G+ c7 u( f9 Q6 _4 I小孩問:「讀錯了音,也是對的嗎?」
. w2 y' Y  B; p! @- n你答:「對。」# p) [+ h" _; k4 g5 ?$ \* T
小孩:「??????」, e# H1 U* A2 |$ \

! q2 p  b9 D' j5 l! w# R: S* x5 L所以,無論如何,即使某些以前所謂「習非勝是」的音,我們也必先以「正確的讀音」處理之,習非也好,音變也好,都是後話。
! O$ y8 ]" m& v4 m, Q) j  _  m
% e% n% e2 x; Q* I$ j這代表何氏正音,也有「以錯為正」的成份。. Y" V  N9 p7 f9 V0 r7 N
, ^  B7 m' V  ~5 u/ X6 w+ e
這也可見,何氏對於讀音的態度,也不是全盤以《廣韻》為依歸。可是今時今日的爭議點,是為何習非成是的容許與否,卻由何氏一人說了算,這還不止,還要各中小學傳媒「硬食」,連字典早已收載的讀音,也要被稱作「錯音」(即是今時不日不能接受的讀音),要「改正」;民間早已淘汰的古音,則可以是「正音」,亂晒大籠,他還說叫人查字典,真不知是攞景定贈慶。. h1 m& @7 r. x) t$ d0 k

# @/ X, b+ o/ l0 \7 D在我看來,例如橙字,早已讀作「產」,你今時若還要我們讀「殘」,根本也是一種「錯讀」,跟讀成木,讀成登,沒有分別;這種做法,根本就是希望在「殘→產」音的約定俗成後,再作一次「產→殘」的約定俗成。但他卻又說,「換言之,提出約定俗成的人,主要就是希望習非勝是」(網上文章,引何文匯《談談「約定俗成」與「習非勝是」》),一邊挾著「正音」之名,將一些字音帶出棺材,製造混亂。
& o$ l. E' R4 m# t, ?% {6 z# W- `" _; [) T+ t
本來,何氏的依據無大問題,問題只在「約定俗成」的鬆緊,但何氏卻閂了大門,否定約定俗成。總之,約定俗成的音,經他篩選,變成正音,然後一錘定音,不得再改,否則他就是習非勝是,沒有人會自打嘴巴的。
; j; D8 Y5 e' ]; J( c3 ~( r; Q$ U$ X% V3 p* o6 w' l7 h+ H
何文匯先生在《粵讀》中多次強調若某字音讀成現在的所謂錯讀誤讀,唸近體詩時便會破壞格律。但事實上唸詩也不可能一音走天涯,我倒不信拿著何文匯的「正音」,便可游走所有近古詩通行無阻。不說他的「本今音」「正語音」的放寬,大家也無法不承認,用今音讀詩,無論是否「正音」,也正如廣韻的切音,只是「大致上很準確」。所以極其量只能說我們唸詩時,有些情況不能以目前的讀音照讀如儀,但不能說,在詩中要讀成的某個音,現實中也要跟著讀。1 Z' ?. X! B- G/ B/ Z

7 }% E0 M# s5 \# c6 F4 T3 L5 A8 D一個字音的生命力,並不取決何文匯先生一人及其理論手上。昨日的「昨」字,何文匯先生指正音鑿,有趣地,這一個音,雖然在日常生活已讀成「作」,但廣東歌,今時今日,卻仍有填成鑿音,即這個音,仍在廣東歌中流傳,正如某些音,是遺留在昔日的文學作品當中。何文匯先生似乎很想改變這種狀況,將昔日的讀音還原。在新作《粵讀》及之前作中,他多番將讀錯音歸咎新聞報道員播音員,但今時今日,正音風行多年,眾新聞報道員不斷「夠物」、「結夠」,我聽無線新聞夠物結夠都已十多年了,為何市民仍然「扣物」、「結扣」呢?他可能只道港人對其正音毫不重視,卻又向學生埋手,以今年中學會考包括粵語講話和朗讀為契機,出版書籍,說要「更有效地幫助在校同學學習正音和正讀」,並將「說錯字音」和「發音不準」捆綁發售,去潛移默化,在我看來,這簡直與意圖製造既定事實,將自己一家之說搖身一變成塑造成會考粵語的讀音標準,以考試壓力想漸漸將整個社會的讀音米以成炊無異,即既然大眾會因為習慣他不承認的字音而懶得去改,倒不如令大眾習慣他的字音懶得改,令他不順眼的字音通通消失。
. i# x8 Z* w; G
  [) D4 \) E0 k5 A; H2 R; D# m何文匯先生不斷說從嚴,但又承認一些沿用以久但不同古音的讀音,又說錯音是否改正要每字斟酌,卻又指他認為錯的音不改「一切語文規則,豈不是名存實亡?而粵音豈不是越來越混亂」,一時之間,我也變得混亂起來。
8 g' s  r8 n7 B' M4 x" G- l. R, x9 u/ Q# b6 N: G
※ ※ ※
1 S% a' F4 ~) F# U/ a3 E$ G2 m: r0 ^9 o' S; l3 G
事情發展至此,我不知道還應說些甚麼。& y0 I8 y/ E( ^; l0 T/ F% x& s

8 n  R1 q- W, k; q" V; D因為,何文匯大肆宣傳他那本正讀手冊,今已見成效。
" |( W9 Y& A0 Z" C4 T4 I# }$ G6 g( {6 G8 D' I: ~5 ~/ r
例如,聽說有中學教材指,「豆」不能讀為「斗」,只能讀「竇」。6 L* l6 B) d: E9 X% t  ]
例如,現在新聞報道,我聽到「澳門」,讀「澳瞞」。* V6 l+ l/ H) x$ m& n8 Q; t9 C1 A% v( h
例如,無線節目預告,「秀才」,讀「秀裁」。
, w& _4 S4 u, N1 E* ?8 {例如,我聽過節目預告,廚房,讀「廚防」(幸好只聽過一次,之後已讀回廚「仿」)。# S- F- {8 e. k  q  l
5 K9 ~6 k- b6 S/ B
不要說我連個這都入何生數,我當然知道何氏著作有解釋何謂口語變調,但對粵語認知不多的,拿本正音手冊,不明白何以黃豆會讀作「斗」,澳門會讀作mun2,廚房會讀作「仿」,一查,便慌;一慌,以為是讀錯,便澳瞞、廚防一番。難保日後還會聽到荷「闌(蘭)」、借「前(錢)」、有「察(賊)」、班「防(房)」、李「泰(太)」、張「泰(太)」。
7 N0 v3 i, l& a0 c" L8 q- A, m% b
正音是不是不應推廣?要答這個問題,便得解決甚麼是正音。連今天字典有收載的字音也被說成錯音;莫說大家已用慣的口語變調,連一般字典有收載的音也被視為邪魔外道,開口閉口錯錯錯,如此正音,我覺得太過份,亦不切實際。
何博士忽然在其新作"粵讀"中,局部承認"廣韻"以外的韻書(集韻),奇怪!
! _- a' S9 A1 g6 G/ d* o無綫配音組之前聽佢點將"冥王"讀做"明王"真係戅居2 X9 _; ^& _' {# V/ L; @( K' t
0 F0 z: Y. V3 h4 |
或者是何文匯的從嚴,挾著最緊要正字的餘威,無綫電視配音時,冥王便變成明王。
) h: Y# T9 }7 |& M6 `; H$ C& Z1 c! Q8 D* Q+ T
何文匯的《粵音平仄入門》中,將冥字讀成茗,指為日常錯讀,加上一個大交叉。6 N. C4 |9 i" V

  [  _  W- b/ G- O4 s近期何文匯新作《粵讀》中說,我們講「冥冥中」時,口語會讀作「茗茗中」。
' }0 O: Z! i) }1 S3 M& f! s7 d5 i* k6 ]/ r" m
並據《集韻》,切出「茗」音。
9 x2 W8 y2 m# j! s5 z
; L7 {7 L1 S- n% w! u6 S9 |他並引詩一首,謂該詩中,冥字要讀成茗。
% B: y% Q! q) `  ?& U( I( `. \# F6 S% Y
然後補充,但在某些詩中,冥,要讀成名。
4 x2 J& _0 L' e: g0 I; O# r& ]1 ?
這算不算「覺今是而昨非」?
: }, |% ~9 o+ r+ Z! l  C* F
0 z; q+ q/ K; I; U' Q不過有可能:# N1 |4 F9 w1 ?$ s5 X' A

0 {( ~! |3 P2 o/ u% i8 K1. 何文匯僅舉「冥冥中」一例,至於冥王星,冥通銀行等字,沒有提及,故可能他認為,只有「冥冥中」可讀成茗,其餘幽冥,當然要讀成名。
/ J! \" ]/ C$ K( b$ o. Z! I9 p& x6 W, G- {
2. 何文匯說「口語」讀茗,即平時讀書仍要讀名,至於「茗」,他可能當作「古音」(因為他說早期的詩冥字才讀茗)。但其正音字書卻不收此古音,怪哉。
....已經冇氣理佢了..........
呢條友...真係ok廢下...
man utd~~~CARRICK

Cyndi Wang
彭志銘先生 於8月2日和8月3日在am730刊載的「字正詞嚴」專欄 1 m1 _+ |# p4 Q. s* M0 u) W
為何紳士著作「粵讀」勘誤
- M2 G: [2 C/ J$ i$ `7 N. l& W1 C3 |6 O# F- Y9 w
http://i148.photobucket.com/albums/s2/ABCDEXYZ/Pang070802.jpg
  u/ v8 r( O' y+ ~1 thttp://i148.photobucket.com/albums/s2/ABCDEXYZ/Pang070803.jpg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轉載]何文匯的『正音』邏輯 - [我看何文匯先生的正音 ]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