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南建「海上飛地」打造200萬人居所,ericliu 有乜感受?
變態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為解決本港日益嚴峻的土地短缺問題,政府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目前正在社會集思廣益。民間智庫「博匯」最近完成規劃研究,認為港府嚴重低估實際土地需求,估計本港未來三十年所缺的土地高達一百二十平方公里,是現時所估計的十倍,建議當局跳出傳統的規劃框架,將本港版圖向南伸展約三十五至七十五平方公里,於現時屬於珠海管轄的水域填出多個以環狀方式排列而成的小島嶼,形成「海上飛地」,料可容納二百萬人口,將本港打造成為一個容納一千萬人居住的都會,並紓緩市中心擠逼情況。
由一群博士生及博士畢業生組成的智庫組織「博匯」,近年一直倡議以「海中建地」方式解決本港的土地問題;針對當局提出在中部水域打造「東大嶼都會」,該組織近年就曾提出「改良」版本,建議以多個人工島,串連至長洲和南丫島以南水域的小島嶼,既可避免收窄航道和影響水流,亦為本港提供興建第二個機場的選址。
「博匯」經進一步研究後,近日向發展局再提交建議報告,要求讓本港版圖向南伸展約三十五至七十五平方公里,於現時屬於珠海行政區範圍的伶仃島、擔桿島和萬山群島一帶海域,填出多個以環狀方式排列而成的小島嶼,提供約一百二十平方公里的用地,當中二十四平方公里用作住宅用途。「博匯」建議利用地鐵、公路等綠色智能交通系統,將構思中的「海上飛地」(enclave)連接至位於中部水域的「東大嶼都會」,再通往大嶼山、港島及其他區域,預計由中環出發前往各島嶼,車程僅需半小時至一小時十五分。
本身是城市設計師的「博匯」召集人張量童認為,政府一直嚴重低估實際土地需求,因早前發表的《香港2030+》的評估,只是根據統計處估計本港人口於二○四三年將會達到八百二十二萬的頂峰而作出,未有考慮未來需要提高人均居住面積、預留調遷空間和提供額外用地供新經濟活動和舉行國際盛事等因素。他認為,處理長遠規劃問題時宜鬆不宜緊,本港應跟隨國際主要大城市,以一千萬人作為人口規劃目標,預計到了二○五○年,土地供應的缺口達到一百二十平方公里,是當局所估計的十倍。
他以美國紐約和新澤西為例,兩者一直擔當互補的效果,建議填出的小島嶼亦能產生類似效果,「本港現有市區應以八百萬人口的水平『封頂』,由新增的『海上飛地』盛載餘下的二百萬人口,除可提供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三十六平方米的居所,亦可產生『腹地』的分流作用。」
他說,建議填出的小島嶼排成一個環狀,可保留南部水域的原有生態和微氣候環境,所產生的環保問題不會太大,但承認有關建議帶有敏感性,因選址在本港現有範圍以外,需要先行取得中央政府的同意,亦須交由發展局決定稍後是否交上土地供應專家小組討論。「可能是超出小組的職權範圍,但傳統的覓地方式過於『土地為本』,既然南中國水域是海闊天空,何不跳出傳統的思考框架,於海洋尋求答案,一勞永逸解決土荒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