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教學] 攝 影 技 巧 +聖誕加分題+ [打印本頁]

作者: d228216    時間: 2005-12-20 12:21 PM     標題: [教學] 攝 影 技 巧 +聖誕加分題+

因應不同場景的拍攝技巧討論.

例如:

場景: 影樓
景物: 人像
光圈:
快門:
平白:
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分備考:
yuzhiliang111   #2-4              +8
shepherd004   #5                 +2
AWU             #6-7,15,17,23,29  +11
151515          #8-10,12         +6
155220          #13-14,19-20,25,27,30-33,   +15
靚女獵人       #15                 +2
替天行動        #18                +1
billylai             #21-22            +3
心情              #30                +1

[ Last edited by d228216 on 2005-12-28 at 12:25 AM ]
作者: yuzhiliang111    時間: 2005-12-20 12:31 PM     標題: 攝影入門

   買啥相機
  相機按操作方式分有手動相機和自動相機兩類。

  1、手動相機的特點:手動對焦、手動測光,依拍攝主體、背景明暗(黑、白、18%灰)手動調整補償,即使沒電了也能靠手動完成拍攝。故障率低,但機動性不足。

  2、自動相機的特點:曝光與對焦由相機自動計算與調整,視需要亦可改為手動模式,機動性強,易操作,但故障率相對較高。為避免電力耗盡影響拍攝,需準備備用電池。

  配啥鏡頭
  可分定焦與變焦鏡頭。相同焦距鏡頭,最大光圈越大,口徑也越大,且價格越高。

  1、微距Micro:用於局部特寫,近距離大倍率拍攝,可在生態、昆蟲等專業領域  使用。

  2、廣角鏡頭17—35mm:強調空間廣闊感,前景誇張、景深長,適合抓拍題材。

  3、標準鏡頭35—70mm:最常用之鏡頭,與視覺最接近之涵蓋範圍。

  4、中長焦鏡頭80—135mm:具空間壓縮感,景深淺,機動性強,操作較靈活。

  5、望遠鏡頭200—500mm:體積較笨重,機動性差,配合大光圈淺景深,主題相對突出。

  6、魚眼鏡頭:視角180°之特殊效果。

  裝啥膠捲
  購買膠捲要考慮色溫、尺寸、感色度、感光度等要求,就日常用途來說,尤其要注意感光度。在室內拍攝,用感光度較高的膠捲,如200度、400度較好,能夠以自然光捕捉現場之氣氛;即便用閃光燈,也能保證背景有較好的表現,不會黑成一片。在家裡、在會議室裡拍照,應儘量選用高感光度膠捲。100度的膠捲屬中等感光度,可以照顧到室內、室外拍攝及顆粒度等多方面的要求,最常使用。64度或50度等更低感光度的膠捲,具有更細的顆粒,多為專業攝影家選用,用於光線不甚充足之場所則有所不便。

  用啥附件
  濾鏡:UV鏡或天光鏡,偏光鏡(PL、CPL),中灰減光鏡,黑白攝影濾光鏡。

  腳架:可分為重型,輕型,微型。

  附屬裝備:攝影包,攝影背心,快門線,閃光燈,測光表,底片抽片器,灰卡。

  如何操作
  1、該買哪些設備,該攜帶哪些裝備,每個人應視具體情況及外拍性質量力而為。

  2、以最熟悉、最方便、功能最齊全之最高級相機作為外拍時之主要相機。經濟能力與體力允許時,再加帶備用相機,以防重要關頭時相機『罷工』。需要同時裝用兩種以上底片者,亦需加帶相機。

  3、拍攝一幅成功的作品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迅捷的動作,精確的判斷,靈活的頭腦,嫻熟的技術,以及對社會環境和拍攝主題的深刻認識。同時亦包括:攝影位置、角度、距離、構圖與曝光條件之選定。

  怎麼保養

  1、空氣吹球:清除大顆粒灰塵或髒東西。避免直接吹快門簾幕,吹鏡頭時將鏡面朝下,吹球朝上吹。

  2、攝影背心之口袋不要放置衛生紙或易掉毛絮之物品,使用刷子清除時應輕輕刷, 避免刮傷或掉毛。

  3、麂皮或拭鏡布以擦拭機身及鏡頭為主,儘量避免擦拭鏡片表面,應使用防靜  電且不掉毛之材質。

  4、配備鏡頭清潔液、拭鏡紙、拭鏡筆。

  5、長期儲放時,應將攝影器材置於乾燥箱或電子防潮箱內。

  6、相機及器材長期閑置,應將電池取出。手動機身應釋放快門鈕,自動機身應關機。
作者: yuzhiliang111    時間: 2005-12-20 12:33 PM     標題: 快速對焦的技巧

在體育攝影中,對焦是一門 很難掌握的技巧,這是因為體育 攝影的被攝對象都具有很強的 動感,速度很快,它不大可能允 許你去慢慢地琢磨,精益求精地 對焦。專業的體育攝影記者都是 采取追蹤對焦:他們不斷改變焦 距,隨時讓競賽者在取景框中保 持清晰的影像。但是,這項技巧 初學攝影者是很難練得爐火純 青的。


    比較容易的方法就是借助 於相機上的自動對焦系統。 雖然自動對焦系統可以迅 速地對好焦點,但如果使用方法 有誤,就不能發揮它應有的效 用。也就是說,只有把被攝體恰 到好處地留在取景窗中央的測 距框內,纔能達到准 確對焦的目的。要是 相機配備的鏡頭焦 距不是很長,視角較 大,把運動的被攝體 安排在取景框中央 的測距框內,還算容 易;如果相機所配備 的鏡頭是200毫米 以上的長焦距鏡頭,由於視角較 小,既要追蹤被攝體,又要對準 測距框,可能會感到很吃力。為 了適應這種場合,不妨改變上述 習慣,可暫時不考慮取景框的范 圍如何,只利用測距框追蹤被攝 體,這樣在感覺上可能會輕鬆一 些。 假如想把被攝運動員拍在 畫面中央以外的位置,而且還要 利用自動測距系統時,應該利用 對焦自動鎖定裝置,讓焦點固定 住。要是被攝體呈激烈移動狀, 時間上不容許利用鎖定裝置,而 構圖又非要求把被攝體擺在畫 面中央以外的位置不可,此時就 必須解除自動對焦,而改為手動對焦。

    拍體育照片時還有一種常 用的對焦方法,那就是陷阱調 焦,即當被攝體進入預定焦點時 隨即按下相機的快門。一些先進 的相機就具有這類性能。陷阱調 焦很適用於體育攝影,如用此方 法來拍攝跳高運動員飛過橫杆 的動作就十分理想。拍攝時,可 以先把焦點調在運動員可能越 過橫杆的某一點,然後把焦點鎖 定,使其不再前後移動,最後視 運動員飛越橫杆時的情況按下 快門,即可拍攝到清晰度很高的 照片。

  值得一說的是,如果被攝體 以極快的速度運動,如賽車,我 們在運用陷阱調焦技巧時,還必 須提前按動快門。也就是說應該 在主體抵達這個地點之前的一 剎那按下快門。提前按快門,可 以彌補按下快門到快門實際打 開之間的那段時差。 當然,目前某些先進的自動 對焦相機的對焦能力已趕得上 賽車的速度,即使賽車是以最高 速度從畫面上橫向疾馳而過,也 可以把它拍下來。 如果你在拍攝前不清楚運 動物體會經過哪一點,只知道會 通過某一區域,那麼可以用區域 對焦方式,拍攝時儘可能用高感 光度膠捲,根據光線條件和膠片 感光度,儘量使用小光圈。對焦 時,根據鏡頭上的景深表,讓這 一區域處於景深範圍之內,把確 切的焦點對在這一區域靠近相 機一方的1/3處,因為前景深小 於後景深。如此操作,就能獲得 較好的效果。 要是運動員出現在較遠的 距離上,可以采用超焦距的方式 拍攝。從鏡頭上的景深表中可查 出與拍攝時采用的光圈相應的 景深範圍,然後轉動調焦環,使 後景深標誌對準調焦環的無限 遠標誌,這將使你在所使用的光 圈下獲得最大的景深。 如果被攝的運動員將有規 律地出現在幾個遠近不同的區 域,可用紙帶做一個圈,裝在距 離環上,最好用白色紙,上面設 置幾個特殊區域的標記,在拍照 之前只要按照標記調焦,就可十 分迅速地確定焦點位置,根本不 用通過取景器對焦。


    對焦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求 得高質量的影像,焦點清晰是墓 本的要求。但對初學者來說,要 求每張照片都能焦點清晰有一 定的難度,因為影響焦點清晰的 因素有許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把 握,就很難獲得清晰的影像。以 下是幾個保持焦點清晰的好方 法,供初學者參考:

1.防止震動。震動會使照片 中的影像晃動模糊,即使原先對 焦十分準確的影像,也會因此而 影響結像的清晰度。產生震動的 原因一般有兩個:

    一是照相機震 動,即在按下快門時,照相機由 於把持不穩而產生晃動。

    二是主 體移動,也就是在鏡頭快門開啟 的瞬間,被攝主體自身處於運動狀態,而快門速度不夠高,沒有 凝固住動態,因此出現影像模糊 情況。

    要避免照相機震動,可以從 三方面采取措施: ①將照相機裝在三腳架上, 穩定照相機。如果受拍攝條件的 限制,無法支橕三腳架,也可改 用獨腳架。 ②提高快門速度(一般采用 1/250秒的快門速度),就能減弱 照相機震動產生的影像晃動。 ③采用正確的持機方法。在不用三腳架的情況下,持機的姿 勢正確與否,會直接影響到照相 機的穩定。 要克服被攝主體自身的動 態模糊,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 提高快門速度,只要條件許可, 快門速度越快,效果越好。

2.不要片面追求 小光圈。初學者認為 小光圈會增加景深, 一定會使影像清晰, 因此,他們往往不分 場合,把光圈收得很 小,特別是在對焦沒有把握時,更相信小 光圈能助其一臂之 力。但是這樣做的最後結果常常 不理想,因為采用小光圈會導致 降低快門速度,並因此引發照相 機震動。所以,片面追求小光圈不是上策,正確的做法應是積極 使用高速快門和三腳架。

    日本攝影家小久保善吉在 調焦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辦法。每 次拍攝時,他都要背上三臺相 機,各臺相機的焦點確定為:距自己所處位置10米遠的,用 100毫米變焦鏡頭,焦距100;距 離20米遠的,用200毫米變焦 鏡頭,焦距200;距離30米遠 的,用300毫米變焦鏡頭,焦距300。他認為,這樣拍攝時不必分 心去調整焦距,可以根據目測結 果判斷該用哪架相機。
作者: yuzhiliang111    時間: 2005-12-20 12:36 PM     標題: 夜景攝影

 夜景攝影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是指在夜間拍攝室外燈光或自然光下的景物,它與日光以及閃光燈照明條件下拍攝的方法和效果都有所不同。夜景攝影主要是利用被攝景物和周圍環境本身原有的燈光,火光,月光等作主要光源,以自然景物和建築物以及人活動所構成的畫面進行拍攝。由於它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進行拍攝,往往受到某些客觀條件的限制而帶來一些拍攝的困難,所以夜間攝影比日間攝影困難得多,但是它也有自己獨特的效果和風格。

一、夜間攝影與日間不同的特點:

1、燈光(或火光、月光)的雙重作用:

  人們在夜間活動,總是以燈光、火光或月光等作為主要光源,燈光、火光和月光對夜景攝影除了起光源作用外,還有另一種作用,即又是構成畫面的組成部分。如果一張表現夜間景物的照片,畫面上沒有燈光,火光和月光出現,而光有燈光、火光或月光照射下的物體,那就會使夜間的氣氛減弱,使畫面失去其真實感。例如拍攝節日焰火的照片,焰火本身的色彩和光亮在畫面上,既是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又使地面上的建築物的輪廓表現出來。這樣,焰火就起到了雙重作用。

2、去粗存精

  我們講去粗存精,不是指把照片畫面中不需要的東西搬掉、擋掉或人為加工的佈置,而是利用夜間的明暗很自然而巧妙地把一些破壞畫面的東西隱沒有掉。例如有些雜亂無章的景物,在白天無法避掉,在夜景攝影中可以處理它,例如拍攝一個工地,白天往往很多雜亂的東西不能避開而直接影響到畫面或構圖美觀等,但在夜間拍攝,這些不利於畫面的障礙物可以利用燈光照射,把需要的東西突出在畫面之上,不需要的物體避開燈光將它隱沒在黑暗中,采取這些手法,比白天的拍攝效果要好得多。

3、誇張景物,增加氣氛

  因為夜間拍攝有它獨特拍攝方法和特殊影調的處理手法,來達到誇張景物,增加氣氛的奥妙手法,所謂誇張景物,即將畫面所需要的東西充分突出,將某些優美的景物集中表現出來。所謂增加氣氛,即充分利用周圍環境,將景物加以渲染,在到合理誇張、烘托主題。就以拍攝一條馬路為例,白天看來車輛很多,但往住拍出的照片車輛並不多,原因是我們所看到的許多車輛是在幾秒鍾或幾分鍾之內所集中的印象,效果當然和禮堂印象不一致,但在夜間攝影,即可發揮夜間攝影特長,用長時間曝光的方法,讓來往車輛的燈光在底片上多次感光,使畫面上出現無數條車燈線的光柱,從而取得車輛縱橫、交通繁忙的效果,這樣合理的誇張和渲染有助於主題的突出。

4、比較適合拍攝靜止的景物

  由於夜間攝影的光線很弱,較之日光差別很大,甚至有的光線所照的景物往往連層次都看不清,在這種光線下拍攝,曝光時間就要延長。所以說,拍 夜景不很適宜拍攝動作迅速的物體。另一方面夜間的光線明暗相差很大,亮的地方很亮,暗的地方很暗。如在一條馬路上由於路燈光線的照射範圍有限和遠近受光不勻,如采用快速度曝光,不僅能避免由於燈光暗弱遠近所引起的曝光不足,增加畫面層次,曝光時間既然延長,對所拍攝的景物就必要求在一定時間內不移動,纔可能拍出比較清晰有層次的夜間照片。

5、色調對比較強烈

  夜間攝影,由於受光線的限制,不可能拍攝線條細緻、層次豐富的景物。如拍攝一個人的面部表情,或拍攝建築物的細部裝飾花紋等,都是比較困難的。對於幾排燈光,幾根線條的組合,建築物的輪廓的區分,人物外形的刻劃、黑白的處理、明暗的對比等等,則是適合和相宜的。由於上述的因素,夜間拍出的照片往往給人以畫面是黑白分明、色調對比強烈的印象。
二 景物特點及環境、角度選擇

  夜間拍攝,每一景物都有它自己獨有的和其它景物不同的地方,這些不同的地主,又和周圍的某些環境、條件分不開,而起互相補托互相呼應的作用。因而使得景物本身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這些特點往往表現在內容上、形式上、規模上、地理環境上、氣候上等各個方面。要抓住這些特點,有時首先要瞭解拍攝對象的內部情況,那些是主要的,那些是次要的,以及活動規律等,下面列舉幾種景象在夜景攝影時所起不同作用。

1、燈光(或月光)

  燈光(或月光)往往是夜景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同時又是夜景攝影的主要光源,沒有燈或燈光稀少,物體就不能表現出來,或表現不清楚。有了足夠的燈光,不僅可以使物理呈現層次,也可以使畫面更加明亮和清晰。流動的燈光(汽車燈、輪船燈及其它可以移動的燈光),可以在底片上呈現一條條光線(即光柱),可使內容增加氣氛,畫面得到更好的效果。

2、雨天、霧天(或空氣潮濕的天氣)

  雨天、霧天的燈光可以在照片拍出美麗的光環,天空的色調由於空中水氣受燈光的影響,有時也會反射出其他的顏色而出現在畫面上,如用彩色片拍攝,效果更加明顯。因為雨天的柏油路或光滑的地面,可顯出物體和燈光的倒影,拍出來的效果比較生動。

3、水

  水對於夜景有時也有一定的作用。海邊、河流、池塘旁的建築。由於水的反光倒影作用,它可以使岸上或周圍的燈光增加亮度,襯出景物輪廓,波光燈影,能給畫面添不少生氣。

  夜間拍攝,掌握特點,選擇角度與利用自然條件三者是密切聯係的。換句話說,選擇角度必鬚根據拍攝對象的特點和現場的自然環境而定,而掌握特點,選擇角度,利用自然環境這三方面都必須服從主題的要求,不是孤立去進行。

  角度選擇的好壞,對表現主題,突出其特點也有很大影響。例如表現工程規模巨大的工地夜景,有用高角度較好。表現建築物的高大雄偉,則采用低角度較為適宜。

  選擇角度,同時要注意相機位置,在一般情況下,晴天晚間的天空是西邊亮東邊黑。由東向西望去,水是一片白色的,水的反光和天空的光亮沒有多大區別;由西向東望去,水的反射能力則很弱,呈灰暗色。在傍晚拍夜景由東向拍攝鏡頭向西效果較好,而在黎明采用相反方向拍攝,效果較好,如雨天或陰天,可不必考慮這些問題。
三 夜景攝影的曝光

  在攝影過程中,曝光正確與否,是攝影技術上成敗的關鍵問題,因此在進行這一步工作時,必須認真地對待,不能馬虎了事,要細心準確。所以,必鬚根據不同景物、不同光線和主題的不同要求,來確定曝光的時間。夜景攝影的曝光方法大致可分兩種,即一次曝光與多次曝光。

  一次曝光,是用三腳架把照相機架好,然後通過取景器把應當拍攝的景物,按照要求,安排在畫面裡。取好景之後,把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不使其活動。拍攝時,用快門線控制快門的啟閉(或用鏡頭蓋控制已開啟的快門)進行一次適當時間的曝光。

  多次曝光,操作過程亦如上述,只是曝光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同一張底片上,經過二次以上曝光,纔完成拍攝工作。

  多次曝光是在一次曝光不能完成拍攝工作的情況下纔使用的一種方法,如果條件具備(燈光、環境條件、時機等都合要求),一次曝光最為理想。但有時為了取得某種特殊效果,而采用多次曝光,在每一次曝光中攝取某些景象也是需要的。在拍攝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在掌握曝光時,可以把光線強弱等景物分開,使最暗的景物先曝光、多曝光,最亮的則後曝光、少曝光,這樣能彌補曝光不均勻的現象。

(2)遇到某些景物,在感光時不能采用先曝光或多曝光時,則可用人功補助光的辦法,對較暗的景物進行光的補助,使反差有所減弱。

(3)有些景物由於光線過強或過弱,不能在拍攝避免,先拍了以後,在放大時仍可采用遮擋辦法進行糾正。

  不管使用一次曝光或多次曝光,都要掌握準確的曝光時間和選擇適當 的曝光時機。在通常情況下,夜間攝影的曝光時間在一秒鍾以上的,一般由一秒到一分鍾,有些特別情況亦有曝光數分鍾,拍攝時就要完全依靠拍攝者自己掌握。如果曝光過度,燈光本身由於時間長,就會向周圍擴散,使周圍的建築物或天空產生大片白色,增大反差,這樣就會破了夜景的燈光效果。

  曝光不足,照片也會起相反效果。分不清景物輪廓,沒有層次,在照片中除點點燈光外,其餘浸沒在一片黑暗的影調中,在拍攝夜景時,如果天空還有一些餘輝(傍晚或黎明),都要特別小心,要使天空感光不足,勿使感光達到頂點,否則將失去夜間的氣氛和特點。

四 夜景的拍攝方法

1、工地夜景

  工地,一般指在野外施工的水庫、電站、礦山、橋梁、工廠、樓房等,拍攝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工程特點,確定拍攝角度,應該事先在白天瞭解有關的情況及夜晚活動的規律;

(2)選擇恰當拍攝時機,拍攝這類題材最好在工程達到高潮的階段,大規模的緊張工程面貌基本看得出的時候;

(3)注意用周圍的自然條件--山、水、樹木、橋梁、建築物等;

(4)天空感光不宜過多;

(5)在表現場面時,角度宜高不宜低;

(6)可采用一次或多次曝光。

2、城市街道夜景

  拍攝街市街道可在節日或平時夜間攝影,一般在節日進行較好。因為節日期間,各街道、商店和市容、櫥窗進行的整理和佈置。較大的建築物也都增添了彩燈、霓虹燈和標語,拆除現的畫面會顯得更加繁榮和美觀。

  選擇角度要適當,過高和過低的角度,都易使路旁樓房變形。照相機的安放點應選擇不易被衝撞和不妨礙交通的地方,選擇地段應是燈光集中、車輛集中、樓房集中和具有某些特點的地方比較好。

3、拍攝焰火

  拍攝夜景的焰火,不能象拍攝工地那樣輕鬆,較為緊張些。拍攝焰火的全部過程,半照相機架好,等焰火將要昇放時,打開B門,任其在拍攝範圍以內的夜空中開花、飄蕩,直至熄滅,使整個過程記錄在底片上。

  拍攝部分,等焰火開放後,將要開花或開花時打開快門,拍攝最有代表性的一剎那。

  可用多次曝光法拍攝,用同一張底片,分兩次或多次曝光。一拍攝焰火,曝光時間可短些,一次拍攝地面景物,曝光時間可長些。

  另外,還可以和兩張底片分開拍攝,即一張底片拍焰火,另一底片拍攝地面景物和人物。曝光時間各不相同,沖出後,再把兩張片底迭在一起套放,注意要拍的焰火和景物都不要拍在底片當中,最好焰火靠底片上端,景物靠底片下端,這樣兩張底片合在一起放大時省去許多麻煩。

4、拍攝月景

  拍攝月夜景色,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用長時間曝光,單獨拍攝在月光照射下的景物;用短時間的曝光,單獨拍攝月亮,然後把兩張底片迭合在一起放大。

(2)在一張底片上進行曝光時,用手在鏡頭上把月亮遮住(最好在拍攝前先試一下,以防止連景物也擋掉),待曝光至最後幾秒種時,再將手移開,讓月亮在底片上曝光。

5、拍攝夜景加人像

  在晚上,拍攝夜景人像也是很有意思的,是生活攝影的別有一格,拍攝方法也比較簡單,容易掌握,可分一次拍攝或兩次曝光。

(1)一次拍攝

  由於在夜間拍攝,人像的光源往往很弱,所以必須用輔助光作為人像拍攝的光源(如閃光燈等)。拍攝時光圈不要大,可用F/5.6或F/8光圈,因為光圈大,夜景的後景容易模糊。

(2)兩次曝光

  如果我們當拍攝夜景的畫面背景燈光很弱時,可分兩次曝光。第一次先將夜景曝光,然後第二次拍人像時再加閃光燈曝光,這樣拍攝夜景人像較為理想。

6、夜景攝影注意事項

  在拍攝夜景的時候,應注意幾個問題:

(1)防止照相機移動

  在進行長時間曝光時,相機一定不能有絲毫移動,要擰緊在三腳架上或放在平穩牢固的地方。撥光圈、按快門等一系列操作,都要小心。因為一張底片經過兩次以上的曝光,略有微動,景物也會出現模糊和重迭現象,一幅照片即產生了極微小和重迭現象,放大時就會明顯地暴露出來,而導致失敗。在進行一次曝光時,也不要忽略這一問題,因為這是夜景攝影常常容易發生的問題。

(2)防止光線直射鏡頭

  快門開啟後,強烈的光線直射鏡頭,容易產生光暈,造成整個底片的失敗,因此在取景時要仔細觀察,有無強烈光亮直接鏡頭(遠處光亮無防)。在拍攝過程中,也要提防有突如其來的強光出現(如突然照射過來的汽車燈、行人的手電筒)。倘若快門已打開,可臨時用鏡頭蓋或帽子遮擋一下。

(3)光圈和焦距的使用

  拍攝夜景,光圈的運用很重要。光圈大小,影響曝光時間的長短,也影響景物的清晰程度。有些夜景無法用照相機精確地測定距離,只好用較小光圈增大景深範圍的辦法來彌補。在一般光線下拍攝夜景,光圈可縮小到F/5.6~F/8。如遇到光線亮一些,如果景物在長時間內不會有任何變動,光線也不減弱,可采用小一些光圈,把曝光時間延長,如果采用多次曝光,也可根據光亮的強弱,用光圈來調節。

  測定距離問題也不可忽略,一般拍大場面,把距離放在無限遠即可,但如拍中景、近景,就要把距離對清楚。通常使用辦法是有一人站在被拍攝的物體旁,把手電筒打亮測定,或選擇靠近的燈光,較明亮的東西進行測定。但絕不可采用多次曝光過程中,拍近景對一次距離,拍遠景再對一次距離,這樣會使底片結像模糊不清,或出現兩個影子的毛病。只能計好景深,儘可能將人物和北景拍攝清楚。

7、拍攝夜景的器材和工具

(1)一般業餘攝影愛好者使用國產和進口的相機都裝有B門設備,對於攝影愛好者拍攝一般的夜景,也足夠應用了。進口的單鏡反光相機就更好用了。但是全自動機的簡易相機,是較難拍夜景的,因它沒有延曝光裝置。

(2)快門線和鏡頭蓋

  夜景攝影,在一般情況下,曝光時間較長,如用手指按動快門按鈕,稍有震動,就會造成影像重迭。因此,快門線與鏡頭蓋是夜景攝影不可缺少的器材,凡曝光數秒種的,可使用快門線,感光時間更長的,或多次曝光,使用鏡頭蓋比較方便。

(3)三腳架

  拍攝夜景,三腳架是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在長時間曝光和多次曝我時,要求照相機一點不移動,最好的辦法是把照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

(4)其它零星器材

  如手電筒、遮光罩等都要事先備齊,手電筒可照明測定距離,撥動快門、光圈或尋找零件等方面用。

  遮光罩在拍攝夜景中,也有一定作用,如遇到雨天或光線雜亂時,戴上遮光罩,可使鏡頭不受潮濕和避免光射入鏡頭內。

  以上是夜景攝影的最基本的知識,我們必須要進行不斷的實踐,纔能更好地掌握和提高。
作者: shepherd004    時間: 2005-12-20 12:55 PM

拍攝人像小小意見.

眼睛是靈魂之窗,可以表達好多野.
若果是正面影埋去,同光圈唔係太大,好f5.6.
對眼同鼻子的景深在同一平面上,分別唔係太大.

但如若側身,眼同鼻會有明顯的距離感,同用f2.0,f2.8,
對焦點在眼上,就會有一個效果是眼睛sharp,但鼻子已經唔sharp.(都是對焦準確的)
是很特別的.

我以前試過用minolta 支100mm f2.0, afslr機,
用f2.0光圈影半身大頭相,對焦點效在眼睛上,另加閃燈補光(現場天陰),
出來效果是眼睛sharp,其他地方有蒙的效果,而得獎.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0 01:01 PM     標題: 基本技巧(一) 閃光燈設定

基本技巧(一)
閃光燈設定
相機本身提供了多種閃燈模式, 但如果選擇錯誤, 拍出來的照片很有可能會變成前景人物清晰, 背景暴光不足的情況.  如下圖



現時很多DC都提供了夜景人像模式或夜景同步閃光燈模式, 這樣DC一方面會開啟閃光燈為人物補光, 同時亦會保留較慢的快門讓背景光線有足夠時間曝光, 拍出來的照片就會自然得多, 而背景亦得到足夠的暴光時間而清楚顯現.
DSLR則為慢速同步模式.



[ Last edited by AWU on 2005-12-20 at 01:02 PM ]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0 01:17 PM     標題: 基本技巧(二)ISO設定

基本技巧(二)
ISO設定

平時拍攝夜景, 我們大多數會使用三腳架, 因為拍攝的景物都處於靜止狀態的關係, ISO通常都設定在100, 以確保影像細膩, NOISE最少.

不過, 拍攝人像的變數就會增加了很多, 因為人物本身的輕微移動, 或者頭髮被吹起, 甚至乎沒有三腳架或不能使用它, 都會直接令人物主體變得不清晰, 所以一個合適的感光度就非常重要了.

一般建議在ISO400或以上就能夠提供安全的快門.
相片上的NOISE可以用軟件清除, 但鬆散的影像就無法補救了.
作者: 151515    時間: 2005-12-20 01:31 PM     標題: 拍出動感 - 擺鏡篇

說到拍攝動感照片的三種技巧,當中擺鏡法可說是最為引人入勝。擺鏡又稱為 Pan 鏡、追蹤拍攝法,基本原理是用一個相對較慢的快門追著正在移動的主體拍攝,令背景變成有速度感的模糊,而主體因為與鏡頭的擺動速度同步而顯得清晰。可能因為擺鏡所需求的技巧較高,一張好的擺鏡照片可說是得來不易。以前要練習擺鏡需要浪費不少菲林,數碼相機的出現,令大家可以不用沖晒而即時看到效果,大家便可以更快、更容易的掌握這種技巧﹗

器材準備

要捕捉動態主體影像,仍然是以 D-SLR 為首選,因為 D-SLR 無論在對焦速度及快門時滯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而且光圈可以收得較細,方便大家在 Pan 鏡時使用較慢的快門速度。至於鏡頭方面,長短焦距並無一定限制,也不一定選用大光圈,主要視乎主體與相機的距離而已。不過要留意的是,使用焦距愈長的鏡頭,便愈容易被縱向的震動影響。Canon 近年推出不少有設有 IS 影像穩定系統的鏡頭,新款多設有兩種 IS 模式,一種是普通的防手震 IS 模式,另一種是專為 Pan 鏡而設的 IS 模式,系統只會對垂直抖動進行防震補償而不會干預橫向運動,在使用較慢快門 Pan 鏡時可令主體獲得更清晰的效果。

如果使用得宜,使用一般 DC 亦可拍到不錯的 Pan 鏡照片,如果相機有連續對焦及多點追焦功能便最好不過了。沒有連續對焦的型號也可拍攝,不過對焦及取景方法會有點不同,這點稍後會詳談。同樣地,焦距的長短要視乎主體及場地,不過盡可能選擇一些可以加裝濾鏡的,這樣在陽光猛烈的環境下大家可以加 ND 減光鏡或 PL 偏光鏡去減慢快門速度。

拍攝要點

快門速度︰Pan 鏡的成敗關鍵,最重要的一環是快門的控制。一般來說,Pan 鏡需要使用偏向較慢的快門,不過究竟要多慢,就要視主體的移動速度(與相機之間的相對速度)、鏡頭焦距、有沒有使用腳架而定。使用太高速的快門,主體與背景都很清晰的凝結著,拍出來便會毫無動感;使用太慢的快門,縱向的震動便會相當明顯,結果主體與背景都模糊不清。

主體的速度愈快其實對 Pan 鏡愈有利,因為大家可以使用較快的快門速度去防止手震,而背景亦可獲得具有動感的模糊效果。正如上文所說,快門速度沒有一定標準,可能要在同一環境下多作嘗試才成。舉例說,使用 80mm 焦距鏡頭、以手持及沒有使用 IS 時拍攝 50 km/h 速度的汽車,使用 1/30 秒快門後發現手震十分明顯,於是將快門提高一級至 1/60 秒,手震是沒有了,不過背景的模糊也減弱了。如果希望要以 1/30 秒或更慢快門拍攝的話,便可能可加上單腳架才成了。

追蹤方法︰追蹤技巧是另一個主要關鍵,追蹤的速度、穩定性都需要多點練習才能夠掌握得好。首先要找個主體會在前方橫過的地方拍攝,再為主體的移動方向作好準備。對著預定地點拿好相機,再扭身至主體將會出現的地方。主體一出現,便可以相機對準直至主體出現於觀景器,並且扭動腰部令相機方向追著主體,將主體鎖定在觀景器內。以穩定的速度將相機與主體的移動同步,直至主體出現於預定地點便按下快門,但不要立即停止追蹤,應該跟隨主體的動作多一會才停下來,這樣才可以保持追蹤速度的穩定。

除了在固定地點的追蹤方法之外,還有另一種不錯的追蹤方法。例如大家想拍攝一輛汽車的話,便在另一輛以相同速度行駛的汽車上拍攝,由於兩輛汽車之間的相對速度理論上是零,因此便可以很容易地拍到車輛清晰背景模糊的照片。

對焦︰由於主體正在不斷移動,使用連續對焦模式可以保持主體清晰直至按下快門。使用連續對焦時,在主體到達預定拍攝地點前便要保持半按快門讓相機鎖定主體,並留意不要讓主體離開對焦點範圍,而且追蹤過程中盡量避免中途遇到阻隔。由於多數相機都有一點快門時滯,因此在主體到達預定地點前一點便要按下快門。

如果大家的 DC 沒有連續對焦的話,可以先對著預定地點對焦,並且保持半按快門鎖定對焦。在保持半按快門的情況下追蹤主體,直至主體到達預定地點便將快門按盡拍攝。同樣地,按盡快門的時間要視乎相機的快門時滯。如果大家的 DC 有光學觀景器,大家可以盡量利用,雖然光學觀景器的覆蓋率很多時都少於 100%,不過將相機靠向眼睛卻可以穩定機身及保持追蹤的速度平均﹗

構圖︰拍攝移動中的主體,主體前方最好留有一點空白,令主體看起來有前進的空間,這樣照片看起來會較為自然。除此以外,背景亦是要留意的地方,可以的話,盡量保時背景簡潔,不要在畫面中出現雜亂的東西。如果是拍攝汽車的話,拍攝汽車的前側面或正側面都會有不同效果。拍攝汽車的前側面,需要在汽車到達正前方前便按快門拍攝,由於汽車是有長度的,因此汽車的車頭、車中間及車尾跟相機之間的相對速度亦有所不同,通常車頭、車尾拍出來會較為模糊,車中間則較為清晰。如果汽車在正前方拍攝,汽車各部份的相對速度大致相同,拍出來的清晰部份也就最多。
作者: 151515    時間: 2005-12-20 01:32 PM     標題: 拍出動感 - 凝結篇

一期教過大家用模糊的方式去表現主體的動態,今期 DCFever.com 再教大家另一種表現動態的攝影技巧-凝結。顧名思義,凝結這種技巧就是要將主體的一剎那動作像標本般凍結起來,由於照片可以很清晰的紀錄肉眼看不見的凝結動態畫面,拍出來的照片可以具有相當的震撼力。

器材準備

要將高速運動中的主體清晰的對焦並且拍成照片,大家需要一部對焦及拍攝反應較高的相機。最理想的當然是對焦快、時滯短的單鏡反光機,就算是幾千元的 Canon EOS 300D,都可以輕易捕捉這類畫面。如果是用 DC 的話,也可以透過預先對焦的方法解決對焦速度問題,這點我們可以稍後再談。

另一方面,由於這種拍攝技巧需要配合高速快門使用,因此相機鏡頭的光圈如果可以大一點就較為有利。此外,有很多時我們都不能走得太近拍攝這類照片,一支長焦距鏡頭也是有需要的。鏡頭選擇方面,Canon EF 28-300mm f/3.5-5.6 L IS USM、EF 70-200mm f/2.8 L USM 等長鏡都是不俗的選擇。如果以 DC 拍攝的話,Canon PowerShot S1 IS 也是近來熱門之選。

拍攝要點

快門速度︰基本上凝結技巧需要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不過要有多快就要視乎主體的動作而定。如果拍攝寵物、小孩、行人的話,1/250 秒左右的快門已經足夠。如果要拍攝足球、籃球賽事,就最好要有 1/500 秒的快門速度。如果要拍攝實車、棒球的話,由於速度相當之高,可能需要用到 1/1000 秒快門也不足為奇。拍攝時可以用快門先決自動曝光模式,拍首幾張照片時仔細檢視照片的清晰度,如果主體有點模糊的話,那就要考慮增加快門速度、ISO 及加大光圈了。

光圈︰光圈愈大,快門的速度便可以愈快,有助提高照片的成功率。不過如果拍攝時光線充足,而主體動作又不太快的話,可以嘗試調低一級光圈以增加景深,而且收細一級光圈亦有助提高照片的整體清晰度。

感光度︰視乎拍攝時的光度及主體的動作,如果已經將光圈調較到最大不過快門仍然不夠快的話,就嘗試調高一級 ISO 感光度。最理想的調較的幅度是剛剛好,盡量避免太高 ISO 引來過高的雜訊。如果 ISO 200 已經足夠凝結動作的話,調較到 ISO 400 也只是將雜訊提高而已。

對焦︰如果大家用 D-SLR 的話,調較到連續對焦模式可以令運動中的主體保持清晰。如果以一般 DC 拍攝,對焦速度可能跟不上較快的主體,大家可以先預計主體的運動路線,預先對焦在路線中的其中一點,等主體到達便按下快門。

選擇主體︰凝結攝影技巧只能夠暗示主體正在運動,因為照片中的主體實際上並沒有動作,因此有些主體不太適合以這種技巧拍攝。例如要拍攝一輛高速飛馳的賽車,在高速快門下賽車跟靜止時是一樣的。不過如果能夠在照片中加入一些「一剎那」的元素,例如排氣喉噴出火花、車子入彎時兩個車輪離地等,效果就完全不同。

速度變化︰同一速度的主體,跟攝影師的相對位置不同,相對速度也有不同。例如迎面而來的汽車相對速度是最低的,用較慢的快門也可以將其凝結,不過當汽車在攝影師面前橫過的時候,相對速度就變成最高,快門速度也就要相應提高。另一方面,如果拍攝不斷進行重複運動的主體,通常都可以找到某些位置是速度特別慢的。例如拍攝一個蕩鞦韆的女孩,當鞦韆蕩到最高時的速度是最低的,攝影師應該在這時按下快門。如果拍攝賽車的話,賽車入彎的速度也肯定比直路為低
作者: 151515    時間: 2005-12-20 01:33 PM     標題: 拍出動感 - 模糊篇

所謂攝影,就是在平面的照片上表現三度空間事物於某一段時間的形態。很多時我們拍攝的題材都不止有靜態一面,例如人物、動物、汽車等,其實我們亦可以多嘗試透過照片紀錄動感。不論是數碼攝影還是傳統攝影,拍攝動態題材不外乎三種方法,就是模糊、凝結及 Pan 鏡。今次我們會先說說較簡單的模糊技巧,日後再會討論如何以凝結及 Pan 鏡拍出動感照片。

器材準備

要控制照片主體的模糊程度,我們就要改變相機的快門。而根據不同的主體運動速度,我們所需要的快門速度又有所不同。因此要拍攝這類題材的照片,起碼要有一部可以控制快門速度、光圈及感光度的相機,如果可以附加濾鏡就更加之好了。其實現時有這些手動調控的數碼相機都已經相當普及,最為人熟悉的可說是 Canon PowerShot A75、PowerShot A80 等,售價都不過是二千多元。如果要專業一點,不妨考慮擁有更高控制程度的單鏡反光機,例如我們的照片多數就以 Canon EOS 10D 拍攝,快門速度由 30 秒到 1/4000 秒都可隨意選擇。

如果用 DC 在日間拍攝,由於光線充足,光圈又不可以收得太小,很多時快門速度都不能達到預期的慢,這時大家可以利用一些減光的濾鏡(如 ND、PL 等)來增長曝光時間。此外,由於我們只想主體模糊,整體上我們是要求照片是清晰的,不過有時快門可能會慢得不適宜手持拍攝,這時一支三腳架就可以大派用場。

拍攝要點

快門速度︰基本上大家都知道要拍攝模糊主體需要較慢的快門速度,不過因為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移動速度,快門的設定也就略有不同。例如我們希望以模糊拍攝手法表現城市人的急促步伐,以 1/5 至 1/20 秒的快門速度就可以拍到不錯的模糊效果。如果拍的是汽車的殘影,就得視乎車輛的行駛速度,一般街道的車輛可能需要 1/5 秒快門拍攝,不過在公路上的車輛就可能需要用到 1/30 秒左右的快門速度。基於主體跟拍攝者的角度、移動方向的不同,主體的相對速度也可能會不斷轉變,快門速度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大家拍攝時唯有多作嘗試,反正用數碼相機是不會浪費菲林的﹗
感光度︰拍攝這類題材的照片時,一般情況下自然是愈低愈好﹗不要將相機的 ISO 設定為 Auto,因為相機的程序會設定一個較高的感光度來避免手震。現時不少相機都有低至 ISO 50 或 ISO 64 的感光度選擇,大家不妨試著使用。

光圈︰快門速度一慢,入光量自然會提高,這時大家使需要使用一個較小的光圈去做相應調節。如果用快門先決曝光模式,大家只需要設定好快門,相機會懂得自動設定好一個合適的光圈。不過一旦快門設定得太慢或現場光大強,就算相機用上最小光圈都會曝光過度。由於一般 DC 的最小光圈只有 f/8 至 f/11 左右,在日間拍攝時很多時仍然會是曝光過度的。加一片 ND 或 PL 減光鏡,便可以將曝光過度情況改善。很多相機都不能附加濾鏡,不過大家可以使用三腳架穩定相機,然後用手拿著減光鏡放在鏡頭前也是可以的。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0 01:49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5-12-20 13:31:
說到拍攝動感照片的三種技巧,當中擺...
果然係聖誕節.....

小弟不才,想請教一下拍出動感 - 擺鏡篇, 凝結篇, 模糊篇同拍聖誕燈飾有乜關係??

[ Last edited by d228216 on 2005-12-20 at 03:17 PM ]
作者: 151515    時間: 2005-12-20 02:11 PM     標題: 拍攝技巧 - 夜間攝影

使用V8 / DV攝影機拍攝夜景是一件十分頭痛的問題,相信有許多USER都有慘痛的經驗,眼前燈火輝煌的美景,拍攝起來確是完全走樣,問題不是在攝影機,而是你不知如何運用手動調整的功能來對應,以下將我的拍攝心得給網友們分享。

  
大部份家用攝影機的USER,在攝影時都是將攝影機設定在全自動的狀態下,如果在大白天的室外或燈光充足的室內都還能應付自如,但是若碰到反差大如黑夜中的燈光,如才過不久的聖誕節燈飾及國慶日總統府週邊建物的燈飾,那就沒輒了。不但一顆顆的燈泡成了一片光團,且金黃的燈色也變成了白光 (如圖A就是以全自動所拍攝的景像),細節全不見了,顏色也不對了。


再看到(圖B)在同樣的場景,同一部攝影機拍攝出的效果卻完全不同,這不是運用影像特效,而完全是由攝影機本身的手動調整功能所完成的。圖中燈光的顏色與肉眼所見差異較小,主要是攝影機本身的"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也就是主掌拍攝時針對不同的光源調整出正確顏色的重要功能,它的職責就是將光源在一定範圍內儘量調整到接近白光。


這下問題來了,金黃色的燈光也就是在 (太陽剛下山時以自動白平衡,手動光圈拍攝) 這種情況下給做掉(如圖A),沒辦法它無法分辨美醜,它只是忠於它的工作,所以我們要以手控來下指令給它,如何下呢?


1.首先將全自動功能切換到手動調整功 能上,找到白平衡功能 (White balance)。      
2.一般大都以圖案來表示,如:太陽表示室外晴天,一朵雲表示陰天,燈泡狀表示室內鎢絲燈,或有得是有夜景模式。

3.將功能選擇在[室外晴天],如此就能鎖定在此位置上。至於為何要選此模式,非三言兩語可道盡,往後在研討會中會針對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詳加說明。 
     
4.解決了顏色問題後就是亮度的問題,一般是以縮減光圈或亮度來因應,找到亮度調整鍵,看著攝影機的觀景窗或LCD,以目視來調整,直到可分辨出一顆顆小燈泡為止。

由以上的結論我們了解到,要拍好夜景"白平衡功能(White balance) & 光圈或亮度調整"是成敗與否的關鍵。就我所知無論新舊款的V8或DV大都可手動調整這兩項功能,不妨現在拿起你的V8/DV找看看是否有這些功能,並親身體驗印證一下。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0 04:02 PM     標題: 多重曝光拍夜景

夜景攝影的變化之多,一方面增加了拍攝難度,另一方面為創造多姿多彩的畫面提供了基礎。

  夜景的多次曝光包括在同一畫面上對不同的景物進行多次曝光,使畫面的時空變化更為豐富,更富有強烈的現代氣息。由於夜景中的大部分景物都比較深暗,這就為多次曝光提供了疊加燈光的可能。夜景攝影有其特殊性,因此在器材上也有特點:最好是有單獨的多次曝光功能的135相機,120相機絕大多數都具備重復曝光裝置,而且可以通過毛玻璃俯視取景,構圖方便。一副穩固的三角架是必不可少的,優質的三角架會使你拍攝起來更為得心應手。一般選用中、低速膠卷(50﹒、100﹒)。

  拍攝時要仔細構好圖,讓長長的街道貫穿整個畫面。環境景物面積應比較大,天黑之前各類燈光尚未全部明亮,這就需要在天色未黑之前進行第一次曝光,先讓景物留下一些暗部的層次、外圍輪廓以及天空的云霞等等,然後等天色完全黑暗後,燈光全部亮足了,再進行第二次曝光。第一次曝光量大約是正常曝光量的1/2或1/3左右,曝光過多容易失去夜景效果。第一次曝光後三角架絕不能移動,以免造成移位虛影。

  再或者可以這樣拍,將你使用的膠卷感光度乘以2或者2,5倍來測光,既如果是100度的膠卷,按200度或者250度的膠卷來進行第一次曝光,使天空亮度、色彩飽和,再輕輕將感光度轉盤拔回100度。待華燈初上,車光流影時按測光鈕測光、曝光,作品完成,缺點是時間比較久,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左右,甚至更長,准備要充分(電筒、快門線最後攜帶上)。

  俯圖〈〈南寧西鄉塘夜景〉〉,Minolta505si相機,28--80mm鏡頭,富士100度膠卷,第一次1/45,F11;第二次10秒,F11。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0 04:04 PM

閃光燈與現場光配合  
所謂現場光,是指在拍攝場合中已存在的照明(燈光),是一些連續性的光線,而閃光燈的閃光,則是速度極高的一剎那閃光。現場光與閃光兩者在曝光控制中有何不同?

善用你的慢快門同步功能  
現代的point and shoot機仔十分之功能齊全,部份甚至擁有慢快門同步功能(Slow Sync),筆者自己擁有的point and shoot機仔便是一個例子,不知讀者知道甚麼叫做慢快門同步?怎運用慢快門同步?而使用慢快門同步又有甚麼要特別注意?  

相機外置閃燈戶外補光法  
有否在光天白日下,看見攝影師在戶外的陽光下利用閃光燈拍照?又或在正午時份,攝影師以閃光燈拍攝人像的情形?是否覺得很奇怪,在猛烈陽光下,為何仍需要使用閃光燈呢?有經驗的攝影師會告訴你,這是「日光閃燈技巧」,或一般攝影雜誌常說的「閃燈補光」(fill-in flash)。  

點解要用高ISO 速度  
雖然正確的手持DC方法可以確保有清晰的影像,話是錯不了,不過一個清晰的影像並不單單取決於穩定的把持。即使手持DC機多麼穩定,假使快門太慢,影像亦必定會朦鬆的。  

攝影「紅眼症」不藥而癒  
紅潮襲港,數以億計的養魚死亡,當局叫人不要到有紅潮的沙灘游泳,以免身痕兼眼紅。事實上,不去污染的海灘游泳也也會有眼紅——在拍攝得不妥當的照片中也會有「紅眼」。  

閃光燈:認識同步快門  
您的相機上有很多級快門,例如筆者常用的一部專業相機為例,快門由4秒到1/8000秒,另有B, T及X,共有19檔,但並非每一檔快門均可以與閃光燈配合。


閃光燈的手動操作  
當你手握一支閃燈時,轉至人手操作,那麼應該甚樣控制呢?原來閃燈的功率設計來自一條單式----功率=距離X光圈。比喻你的閃燈功率最大是60,另一方面距主體有10米遠,那麼應該使用之光圈是6。  

光圈、快門、曝光速成  
對初學者而言,學攝影的滋味實在無窮,但同時又帶來不少煩惱,因為它始終需要很多的技巧,往往要充分掌握才可獲得一張佳作,以下為大家提供一些技術速成法,不妨參考一下吧!  

反射閃光  
較高級的外置閃光燈均可以十分自由地擺動閃光燈頭,可見閃光不一定由相機頂以水平的方式向主體直射,而可以利用擺動的閃光燈頭,以「反射」式向主體照片。

E沖C與C沖E之戲法  
喜愛拍攝人像的朋友們,往往會參考一些時裝雜誌或名師的寫真集,除了可以學習一下不同風格拍攝手法外,又可從中偷師。以拍攝時裝為例,攝影師很愛用不同的沖放放果,例如用迫沖方法將粒子加粗,又或者將正片反沖(即沖C),以增加相片的戲劇性,看來更加吸引和具氣氛。  

10個提升你的作品水平的攝影小貼士  
要拍攝一輯稱心滿意的作品,要注意的事實在太多,每次拍攝後總會覺得有所不足,急忘找方法補救。以下所列的並不是甚麼高深理論,亦未涉及甚麼法寶和高級器材,但假如閣下在每次拍攝之前想一想,必定能令你有所得益。


聖誕節如何拍攝夜景  
若你問究竟攝影有甚麼吸引人之處,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問題,因為攝影可以把很多不可思議的影像留住,而夜景題材更是百拍不厭。

完全夜景拍攝指南   
拍攝夜景幾乎是每一個練習攝影者的「必拍」題材,過去本刊曾先後刊出過兩次夜景特輯,事隔多年,不少新拍友加入成為本刊讀者,不少多年來拍攝過夜景的朋友亦可能需要溫故知新一下,因此,本刊今期特別在聖誕節來臨之前,刊出這一個「完全夜景攝影指南」的特輯。

完全拍攝日落TIPS  
轉眼間又過了中秋,雖然過節的氣氛因經濟低迷而變得不那麼濃厚,但拍友們應該依然在熱切期待那秋日裡絢爛綺麗的黃昏,希望捕捉到至迷人、至令人心醉的日落景緻。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0 04:26 PM

拍出動感 - 擺鏡篇
場景: 維港
景物: 中環至灣仔建築
光圈: F8
快門: 3 + 1秒
平白: AUTO
技巧: 擺鏡
感光度: ISO64



[ Last edited by AWU on 2005-12-20 at 04:31 PM ]
作者: 靚女獵人    時間: 2005-12-20 08:15 PM

冇分唔緊要,純講下重點方便睇
1)想影好野就唔好下下用auto
2)有心影靚景,用腳架
3)冇腳架就set高ISO,搵地方依靠住
4)閃光燈無法為背景補光
5)set高閃光燈出力只會令人面爆光
6)調慢快門就背景夠光,人景兩收
7)細F會令背景模糊,突出主角
8)影之前諗下構圖,人唔一定要放正中
9)zoom會更手震
10)少扮型用單手
11)尖咀有由發光膠條圍成o既聖誕樹,上有許願紙,不彷趁條女細閱o的內容時影佢大頭
12)自由行會幾多,大多不講禮貌,小心佢無啦啦遮住你影
13)尖咀好多絲襪女,happy hunting !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1 12:43 AM

拍出動感 - 拉爆篇
場景: 尖沙咀
景物: 半島酒店
光圈: F11
快門: 1秒
白平衡: AUTO
感光度: ISO400
技巧: 在暴光時ZOOM IN or OUT,視乎所需效果而增加焦距
小拉

大拉


[ Last edited by AWU on 2005-12-21 at 01:22 AM ]
作者: 替天行動    時間: 2005-12-21 02:53 AM

小TIPS﹐如果用數碼相機既話﹐又無腳架既話﹐最好唔好用LCD來睇畫面﹐用VIEW FINDER可令相機貼緊頭部﹐有幫助減少手震。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1 11:01 AM     標題: 煙 花 拍 攝 技 巧



煙花?又是煙花?年年如事的老套玩意....

  想到煙花,在我腦海中,就有以上的陰影。但想深一層,搞了互聯網攝影會以來,最多人參與的外影活動就是煙花,原因大概是往年搞了四五次煙花發放,也是多年來唯一有如此多次煙花發放的一年。

  除了97年元旦那次只是小組活動外,其餘各次都是不少於十位會員參與,農曆年那次更多達二十位之數,全數人馬位於中環新碼頭旁,可算十分觸目。

  但可惜往年天氣不大好,年初二時天陰陰,回歸前後兩次都是雨中作戰。國慶那次須是天公造美,但風吹得太慢,結果下半場煙花又是在煙霧中爆發。在記憶中,已好幾年沒有理想的發放,而且煙花發放的高度不知如何每年遞減,要拍一張好的煙花相也當真十分困難。今年如何,我也不敢再有期望,唯望咱家在各方面減少錯誤,等待奇跡的降臨。

  對於拍攝煙花的安排,大致分為以下各點:

(一)選地點
  先說煙花發放的地點,在維港內發放的,都是以尖沙咀與灣仔間的一帶為發放中心,東面不會超出銅鑼灣避風塘與火車站的界線,而西面就以中環與海運碼頭為界。一般會是三至五隻躉船發放,排列多為一字形的由東至西。

  適合的拍攝地點也有很多,最熱門的地點有:
尖沙咀 - 可謂萬人空巷,其它地點也不及此地熱門,主因是背景為中環至銅鑼灣一帶,名廈林立,對正煙花發放躉船,背北面南,加上一般冬季都是吹北風,拍攝成功率可謂至高無上。但就是因為熱門,要到文化中心至尖東行人專區「霸」一個理想位置,非中午到場不可。「好天曬,落雨淋」、「食西北風」就是先要付出的代價了。由於位置矜貴,獨行俠們就真是麻煩多多,莫說人有三急,就是買小食飲料也成問題。餐風露宿與及拍攝過後,歸途也是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地點熱門,有一年甚至要一句鐘才能夠行到地鐵站,而乘搭小輪也可能要等十多班才有空位。總的一句,未到過尖沙咀拍攝的朋友就要格外留神。

中環 - 雖不及尖沙咀熱門,但自從新填海的港外線碼頭一帶完工後,碼頭旁的一帶就成為港島區市民觀賞煙花的熱門地點。而金鐘添馬艦填海區海旁公園的成立,在回歸前後的煙花發放時也容納了數以萬計市民觀賞。這兩個地點都有共同的優點,就是歸途方便快捷,而且也沒有尖沙咀那麼擠擁。景點雖然沒有尖沙咀的好,但中環新碼頭拍攝時以中環廣場與新會展作為左右對比,總算不錯。至於金鐘那兒就只有尖沙咀與紅磡一帶作背景,由於這些背景都沒有很高的大廈配合,遇有高空煙花時就十分難搞好構圖了。

太平山 - 那處當然又是熱門地點,東面伸至芬梨道頭而西面可達盧吉道之「龜石」都有良好位置。山頂拍海港景已是一絕,加上煙花,甚是好看,唯獨這幾年煙花發放高度不增反減,上千呎爆發的煙花寥寥可數,以盧吉道的高度來計,可以說大部份煙花都是在下面爆發,拍出來的多半就是「黐」著了東九龍一帶的山頭,成功率不算高。回程時亦可能碰上歸家人潮,一兩句鐘候車時間也大有可能。

灣仔海旁 - 自灣仔填海以來,本來彎彎的海岸線多了一個小島,而島上就是世界聞名的新會展中心,那兒除了先進的展覽場地外,也加添了一個海旁公園。本來在灣仔碼頭旁拍攝已經是拳拳到肉,再伸出多半公里,煙花就如雨下,那種貼身感覺,實在是其它地點無法媲美。但這是局限於觀賞而己,至於拍攝,那幾近180度的水平視角實在為難,難的就是構圖與器材運用,要是不怕失敗而真的想搞創作,灣仔海旁可說是另一番天地。

寶馬山 - 本不想列此地為熱門地點,皆因此地偏僻,容納人數也不外百多人,但多年觀察,此地是老手們的熱門地點,全因為這兒的海港景不比太平山頂遜色,加上只有六百呎高的位置,約半數煙花都是掛在天空上。而冬天吹的多是北至東北風,那處被煙花的煙霧蓋著的機會也較太平山低。但始終是偏僻地點,就是下車後也要步行半句鐘上山頭,而山路隱蔽兼不是市政局開闢或管理山路,沒有經驗者不宜涉足此處。
  介紹了一些熱門地點後,下列是一些筆者個人認為創作的好地點:


灣仔峽觀景台 - 前輩們十分熱衷的拍攝地點,也是外國遊人必到的旅遊景點,但可惜地產業興旺,在那處再看不到很美的海港景,而煙花就是在大廈頂上爆發。作為石屎森林的香港,那個景觀會否帶來另類回響,則見仁見智了。

觀塘碼頭 - 亦是因為搬遷機場,再加上將來可能填海,也是十分有歷史價值。

銅鑼灣避風塘防波堤 - 這個位置也十分少朋友知道,而且容易被水警封閉,但出好相的機會就十分高,而且那個觀景也絕對不比尖沙咀遜色,至於如何進入,只要請教避風塘內小艇就是。

獅子山 - 很高難度的一個位置,就是天馬苑步行上去也要個多小時,但那處可看到全個九龍與及整個港島,是一流的風景拍攝場地。要是天氣良好,加上高高的煙花,絕對是創作者的天堂。

大老山 - 有獅子山的雄偉景觀,也有交通上的方便,因為私家車與的士也可直達。近觀為東九龍舊機場,遠觀為港島銅鑼灣至西區,構圖也毫不遜色。
(二)選集合時間
  如果是一班朋友前往時,集合時間就先要計劃一下。如目的地為尖沙咀,起碼就要午飯後到達,其餘地點都大致可以在下午四、五點之間集合。但不可不提的就是寶馬山,那處是老手的熱門地點,擺腳架位置不多,通常都是中午就先要「霸」一個位置,遲了去的,很可能就要白行一趟而失去再去其它有利位置的時機。

(三)工具
  少不了就是相機、鏡頭與及腳架,還有就是禦寒衣物,食品飲料與及用來打發時間的書刊,收音機或手提電視也十分有用,因為可即時知道大會與警方安排,免得有事故發生時來不及應變。相機方面,幾乎是任何相機都可以,唯一要求就是機身有長時間曝光或不少於十五秒的手動曝光。鏡頭方面,也是何等鏡頭都沒有問題,事關拍煙花多是用細光圈拍攝,名貴鏡頭與中等鏡頭拍出來的分別不大。腳架反而要巧究一點,因為這幾年來,警方為怕有市民因觀賞煙花而發生意外,通常都會在山邊海邊馬路邊等加設鐵欄,伸展不高於四呎的腳架可能就被鐵欄擋住視線,就是足五呎高的,鐵欄外的圍欄也可能多多少少對構圖上做成障礙。而且,人多擠擁的情況下,腳架不穩,很容易就被人群的互相推撞而拍出來的就變成「地震中的煙花」。有次有位朋友就是被一位小朋友蹲在腳架旁,搞到拍出來的十分不理想,所以如何架好腳架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較為好的拍攝工具就是中型甚至大片幅相機,好處就是菲林微粒幼細,最細緻的煙花軌跡也可以記錄,加上放曬時粒子密的先天優勢,應黑的地方就曬得很暗,光位的細緻火花也可以完整重現。另一優勢就是在於移軸鏡上,使直立的大廈不會因為相機向上仰而變成金字塔。135機上就只數枝鏡頭可以移軸,個別牌子更可能沒有生產,這也是大底片相機的好處,絕大部份都可以移軸,做出視角矯正效果。但這些片幅相機都是要付出體力來支持,一套大底片相機再加腳架,十多廿磅重,都是一個考慮因素。

  反觀135機,由於神鏡(Zoom Lens)的製作水準在這幾年來都大大提高,一枝28-70mm鏡就大派用場。當大煙花爆花時,不出半秒就可以設定至28mm,而煙花不太高的話,70mm又可以收緊構圖。要是定焦鏡出場時,分分鐘來不及換鏡就錯失良機,實是應該避免使用。

  菲林也是工具中最重要的一環,多半業餘拍友都會選用負片,為著可以曬相方便觀看,但坊間的3R店很多都是自動沖曬,對於夜景等控制都不甚理想,不是暗了就是太光亮。所以我建議用正片拍攝,待沖洗完成後揀選最理想一幅才到LAB處曬一張大相。好處是幻燈片是直接觀看影像,容易分辨出拍攝時的少許瑕疵,又可以用幻燈機放大至數呎影像來模擬放大相後的質感。

  菲林速度多是由ISO50~200,日光平衡的較為常用,燈光平衡的菲林也並無不可,只是顏色比較冷,藍/綠/紫色等煙花會有較正確的記錄。至於黑白菲林的應用,我想只是為了個人對煙花的不同的記情才使用,一般拍攝也很少採用。個人選擇就是專業的ISO100幻燈片與及一般最常見的ISO100負片,不選專業負片是因為一般3R店沖洗那些菲林的效果都不甚理想,而且亮度的線性在於拍攝煙花並不十分重要,反而常見的負片有少許誇張了各顏色間的差異與及增強了色濃度,放大後蠻好看。

  那麼多的器材中,筆者個人覺得最派用場的反而是雙鏡反光機,好處是一面觀看一面拍攝,不像是其它相機要倚靠記憶中構圖框架來控制曝光多少。雙鏡機中又以日製某牌子可以換鏡的最為適合,可惜現代科技的威力下,它們都被淘汰了,拿出來用時恐怕只會成為新紮師兄們的笑柄。

(四)朋友的力量
  攝影是個人的創作,但也不要小看朋友的力量。光就是人有三急,獨行俠們就要面對極大的挑戰。而且單獨一人,被人越佔越多領土,結果苦等半天而被環境影響心情,拍不出水準...約會三數知己就不同了,就是聊天這樣簡單也可以打發苦等的數個小時,而且拍攝時多了朋友照應,被小偷光顧的機會也大大減低。還有就是辛苦「霸」回來的呎土,又不會容易流失。對於經常漏帶器材的朋友,互相照應就不易敗興而返了。

(五)拍攝的技巧
  煙花就如閃光燈,一瞬即逝,所以沒有甚麼測光可言,只可以靠經驗。經驗告訴我,最好的組合是ISO100菲林配合f/8~16與8~15秒總曝光時間。但要記著就是不要讓一次曝光中有太多煙花,因為煙花太多使畫面光作一團,煙花應有的軌跡與及色彩都記錄不到。控制方法就是在煙花未爆前開快門,讓菲林記錄了煙花由海上射出的軌跡,到了一些連珠爆發時,用黑紙輕輕蓋上,記下已曝了的時間,在下次爆發時加上餘下的時間。如無法找到黑咭紙,就是一張地鐵車票或信用咭都可以,只要足夠擋住鏡頭開口就好了。

  常常看到攝影書介紹黑咭紙檔光大法,又玩甚麼雙重曝光,以我這個過來人身份試出並不大可行。理論上,這些大法實在完美,但實際上,煙花發放又多又密,要等煙花與煙花間的空閒時間來補足大廈山景等的層次,實在太難掌握,而且沒有煙花的耀光,拍攝清晰的海港景就很可能弄上三數分鐘,就是只為補足用途而拍,也很可能弄上幾十秒,試問一次廿多分鐘的煙花拍攝,又有幾多個空檔時間呢?而雙重爆光更是難上加難,拍攝一次後要相機腳架原封不動直立近兩小時,第一難;到煙花爆發時穩得著手等????????等候那最美的煙花就是第二難,如此高難度拍攝,又不保証成功,為何硬是有人提著,攝影真是挑戰難度的藝術嗎?當然也有大師級的成功例子,但背後可會是一籮一籮的壞菲林,就要閣下衡量一下所謂成敗得失了。

(六)事後處理
  拍攝完成後,一般都是越快沖洗越好,但拍新年煙花便要面對大部份店舖都會新春休假(今年市道不境氣,或會不同..),拍了的菲林也應放回雪櫃冰格內,使菲林上完成了的化學反應不會變壞。到店舖重開時,也不好急不及待拿去沖洗,事關沖印機在長假期後重新運作,藥水未必立刻回復最佳狀態,而且大多數消費者都是第一時間拿去沖曬,菲林多時,一來手腳亂,很易搞錯;二來就是藥水在未穩定時再大量沖洗,會否打個折扣也成疑問。我就會在新春不太忙日子才分次沖洗幾日來拍攝的菲林,避免在沖洗時有任何錯失而白費心機。

  除了菲林外,也要小心處理用過的器材。在海邊拍攝也不用多講,海水的鹹氣水份是會侵蝕鏡頭鍍膜與及金屬部份,當然一回家就要清潔。在山頭拍攝時,濕氣就更嚴重,回家就要立刻作出處理。

  記著一點很重要的,就是點算清楚帶來的物品有沒有收拾好,最好是出發前用紙筆記下帶了些甚麼,拍完後遂一點算,那就減少了遺漏器材的危險。菲林也最好放在相機袋內不怕擠壓的位置,以免一日工作的成果因為人多擠迫時壓壞了。

  這些事看似「小兒科」,未看時也明白來龍去脈,但以我見解這些都是最常犯的問題,而且萬一犯上亦無從補救,每次拍攝時都是記著避免犯上為妙。

  執筆時尚未到年初二,總算將自己的經驗溫習了一次,待交稿時看看有沒有今年的照片一同印出,希望天公造美吧! 

  在此預祝各位讀者今年拍攝順利,創作有成!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1 11:04 AM

夕陽下的人像剪影是一個常見的攝影主題,它是利用逆光的原理,表現出人像的肢體、情境以及優美的黃昏景致。在拍攝上,我們通常會使用「全手動」曝光模式,縮光圈、加快快門,以求讓人像處於接近全黑、而天空又能表現出色彩為宜。消費級數碼相機的最小光圈常在 F8 - F11 左右,若是光圈不夠小,有時還需加上「減光鏡」,才能讓人像接近全黑的狀態。




拍攝要點:
1.  尋找逆光的場景,夕陽的位置是在人像的後面。
2.  將相機的拍攝模式調整至「全手動」模式。
3.  先將光圈調整至最小,快門調整至最快,從 LCD 畫面預視拍攝結果,以決定是否還需將光圈稍微加大。
4.  若在最小光圈、最大快門的狀態下,人物尚未達到接近全黑,則加上減光鏡,再做拍攝預視。


總結:
增強對比,調整美化天空色彩。
作者: billylai    時間: 2005-12-21 11:07 AM

傻瓜相機機身前方有一些感測裝置,主要是控制對焦與曝光,如果拍照時被手遮住,將造成曝光過度、對焦模糊,甚至無法按下快門拍照。
      拍照時將人物偏離中心可獲得較生動的畫面,特別是直立式的站姿,臉部是人像攝影的趣味中心,假想在相片上三分之一位置畫上貫穿直線與橫線,得到一個如井字般符號,如將趣味主題放置於任何一個交會點之上,視覺上會較穩定與活潑。
      以大型景物做為背景時(特別是建築物),要保持景物完整的影像,經常得使用廣角鏡頭或一直退到畫面可函蓋該景物為止,站立景物前的人像會因此變小而顯得不夠清楚。
要景物全部攝入畫面,同時保持人物夠大且清晰,可先尋找能將全景拍下的距離與角度,固定相機位置,再請模特兒進入畫面,前後移動調整人物大小,注意別完全遮住背景便可進行拍攝。
作者: billylai    時間: 2005-12-21 11:14 AM

 1.走近拍攝對像
   離拍攝物體越近,畫面就會越好。因為這樣可以避開無關緊要、擾亂視線的背景,清晰地呈現出拍攝物體。
   拍攝時,試著只顯示足夠的背景來讓你的畫面變得清晰有趣。注意要將相機調到手動模式,找到拍攝允許的最近距離。很多傻瓜相機離拍攝物體不得小於4英尺,否則無法清晰對焦。
    2.讓拍攝對像動起來
    在拍攝人物時,讓他們動起來。這樣你的畫面會變得生動而自然。
    為了避免僵硬、靜止的姿勢,多鼓勵你的拍攝對像,讓他們積極活躍一些。你的鼓勵和提示會為他們帶來更加輕鬆自然的表情。
     3.使用簡單的背景
     簡單的背景有利於讓觀看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畫面的主角身上,帶來更加清晰、有力的視覺效果。試著去找找這樣整齊、簡單的背景吧!
     4.讓主題偏離中心
     將拍攝物體放在取景器正中央並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把它放在偏離中心的位置上,就可以給人一種更加動態的感覺。
     5.為風景照增加前景
    在拍攝風景照時,試著將前景收入鏡頭,可以為畫面增加深度感和立體感。
     6.尋找好的光線
     足夠的光線是曝光的基本要求,好的光線能使畫面更加有趣、多彩、有立體感。強烈的陽光只是好光線的一種。很多人得知多雲的陰天能為人像攝影帶來最好的光線時十分驚訝。其實,陽光會使人瞇眼,並帶來濃重的陰影。而陰天的光線則能使人物的臉部顏色十分柔和。
     7.端穩相機
     有時,一些好照片會因為你過於將注意力放在拍攝角度、距離、對焦等等技術問題上而與你失之交臂。端穩相機才是拍出清晰照片的最根本因素。按快門時,不要過於用力,輕輕一按就可以了。相機的哪怕一個微小晃動,也會影響照片的清晰度。有條件的話,最好給胳膊找一個支點,或使用三角架。
     8.使用閃光燈
     充分利用內置閃光燈可以提高畫面質量。在需要的時候(尤其是室內攝影),它可以為你補光。
     注意不要脫離閃光燈的有效範圍,只有在這一範圍內才能得到正確的曝光。典型的範圍大約在4到12英尺之間。別忘了將相機調到手動模式來配合閃光燈的有效範圍。
     在戶外攝影時,閃光燈同樣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它可以減弱陰影,增加色彩明亮度。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1 12:20 PM

擺鏡(PAN鏡)實例:

場景: 馬路邊
景物: 行駛中的汽車
光圈: f2.8
快門: 1/60
白平衡: AUTO
技巧: 在車子到達拍攝距離一刻定焦, 或利用相機的自動追焦功能, 以平均穩定的速度追隨車子拍攝, 形成動態效果.  重點在於快門不能調得太高,最好在1/80左右





[ Last edited by AWU on 2005-12-21 at 12:21 PM ]
作者: d228216    時間: 2005-12-21 12:28 PM

呵呵: 菜街王子問:

喺菜街, 下午6:30, 天很暗, 有街燈, 有鋪燈, 影女, 應該咩 Setting 呢?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1 12:59 PM     標題: 夜景攻略實戰篇

上期跟大家介紹過用 DC 拍攝夜景的事前準備,今次將集中討論實際拍攝時的要點。夜景拍攝雖然易學,不過卻難精。相對於傳統相機,利用 DC 作夜景拍攝會有更多變數需要考慮,不過也因此而有較多變化,其實非常好玩呢﹗

如果有心學影相的朋友,以 DC 作為學習攝影的工具是非常之好的。

盡量穩定機身
上次提到,三腳架是夜間拍攝的必備工具。點解日間拍攝風景相可以手持機身,而夜晚拍攝就要使用三腳架呢?原來日間光線充足,相機可以維持一個較快的快門速度,CCD 也有足夠光量曝光。相反,晚間的光度通常非常微弱,這時相機的快門要降至很慢(有時慢至數秒)才可以讓 CCD 吸收足夠光量,相信沒多少人能有足夠定力手持拍攝而又不手震。原則上,使用愈重型的三腳架,受到週圍震盪影響的機會便愈細,但太重又會消耗大量體力。以 DC 的重量來說,二、三百元的鋁質三腳架已有不錯的效果,不過要留意腳架起碼要有一定的高度,如果升起後有超過 1.5 米已經不錯。

如果一時沒有腳架在身,或者環境不容許帶腳架的話,也有一個折衷方法避免手震,就是讓 DC 靠在街上的固定物件上拍攝。這時如果用有扭鏡頭或者扭 LCD 的 DC 便非常之好,因為就算靠在欄杆上、地上或者牆上,都可以將 LCD 扭向自己取景,很是方便。此外,單鏡反光機在拍攝時,會因為裡面的菱鏡彈起而產生震盪,在夜景拍攝時較容易引致照片模糊。普通 DC 沒有菱鏡,拍攝時反而較為穩定。

在酒店房間內以玻璃面穩定機身拍攝出來的效果。

如果沒有三腳架,不妨利用街上的物件穩定機身,很多時都能順利拍攝出清晰照片。

架起三腳架,利用遙控器拍攝,可有效減低手震。

增加快門速度更清晰
大家如果以街上物件穩定相機的話,由於相機仍然有機會受手部震動的影響,所以快門速度也不可能慢至數秒,半秒至一秒已經是這個方法的極限了。要盡量增加快門速度,首先可以考慮將光圈放至最大。傳統攝影一般都不會在拍攝風景時用上大光圈,景深過淺會使照片不夠銳利。用 DC 拍攝便大可放心,因為 DC 的景深很闊,大光圈或者小光圈的景深效果,用廣角鏡拍攝時不會太明顯。

另一個增加快門速度的方法是將 ISO 感光值調高,例如由 ISO 100 調高至 ISO 200,感光值增加一倍,快門便可快一倍之多。不過將 ISO 調高,同時也會將照片的背景雜訊增多,品質也會有所降低。較舊款的 DC 最多只提供 ISO 400 感光度,新款一點的已經有 ISO 800,而某些數碼單鏡反光機更有 ISO 1600 之感光度,幾乎手持都可拍攝夜景﹗

使用大光圈拍攝夜景絕對 OK﹗

Canon EOS 1D 是其中一部提供 ISO 1600 感光度的數碼相機。

拍攝車流小技巧

夜景照片之中最為經典的場面,相信是馬路上的汽車都變成一條條橙紅色的光線軌跡,很能突顯都市的繁華景象。這是以慢快門造出來的效果,只要快門有四至八秒的開啟時間,便足夠讓車輛駛經鏡頭前大部分的地方,車頭燈及車尾燈便被紀錄成一條條的光線,當然要用三腳架固定相機。拍攝時要多留意附近的車流,因為選擇車速愈快、車輛密度愈高的馬路,可以拍攝出更多更長的光線。車輛跟相機的相對速度也有很大影響,如果車輛面向相機行駛,光線便會集中在一個較小的地方。如果車輛在相機前駛過的話,兩者的相對速度也較高,光線也會較長及較明顯。

車流較多較快,光線軌跡也較明顯。

如果車輛不夠多的話,光線也會弱得多。

天色全黑未必好
很多人以為夜景便是夜晚拍攝的景象,其實又未必一定要天色全黑才可以拍攝,在太陽下山後、天還未黑時的 Magic Hour 其實更加吸引,華燈初起及天上的晚霞互相輝映,很多明信片風景相也是這個時間拍攝出來的。

攝 Magic Hour 時如果將曝光補償減低一級,晚霞的色彩會較加濃。
作者: in157bon    時間: 2005-12-21 01:02 PM

我想問普通數碼機怎樣調教才可影到煙花呢?
另外如要影人而背景是煙花的話怎樣調教才可影到人和背景煙花也清色呢?
THX ALL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1 01:04 PM     標題: 數碼攝影仍然離不開光圈、快門

傳統相機的對象多數是很鮮明的,例如傻瓜機針對入門用家、單鏡反光機針對專業用家,河水不犯井水,所以傻瓜機一向也只做好方便、輕巧、易用的份內事,決不管專業的手動功能。數碼相機(DC)的情況就複雜得多,多數高質素的 DC 都爭相附上不少手動功能,如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等,無論新手或老手,都有機會利用手上的 DC 接觸這些功能了。如果掌握到這些功能的用法,自然可以拍多些漂亮的照片了。而要了解這些功能,還是要回到攝影的最基本原理 - 光圈與快門。

拍攝人像時,攝影師可利用淺景深來突出主體

光圈可改變透光量及控制景深

光圈本身其實並不是很難懂的東西,顧名思義,就是鏡頭中讓光線穿過的一個孔。大家很容易就理解到,如果孔徑愈大,便可讓愈多光線透過,而孔徑的最大直徑便受到鏡頭的鏡片大小影響。鏡片愈大便愈難製造愈昂貴,而且也愈笨重。光圈的大小,是以光圈值來表示:

光圈值(F Number) = 鏡頭焦距(mm) / 光圈口徑(mm)

以一枝 50mm 的鏡頭為例,若它的最大光圈口徑是 36mm,鏡頭的最大光圈值便等於 f/1.4 (50 / 36 = 1.4)。光圈值是以 f 值來表示,f 值愈小光圈口徑便愈大。現時 35mm 單鏡反光機中,最大光圈值的鏡頭應該是 50mm f/1.0,而數碼相機則是 f/1.8。

有手動功能的數碼相機,是可以讓用家在手動曝光或光圈先決模式中將光圈收細的。單鏡反光機中最常見的 f 值有 f/1.0、f/1.4、f/2、f/2.8、f/4、f/5.6、f/8、f/11、f/16、f/22 等,不過數碼相機的光圈值現時只局限於 f/1.8 至 f/8。f/2.8 比 f/4 的通光量大一倍,f/4 又比 f/5.6 的通光量大一倍,如此類推。

如果是本專欄的忠實讀者,相信都知道光圈除了可以控制透光量外,也可以控制景深。光圈愈大,景深愈深,詳細情形已於上期解釋過了,也不便再贅。

如果是變焦鏡頭的話,鏡頭的最大光圈值通常都會以一個範圍來顯示,如 f/2.0-2.5,代表 Zoom 至最短焦距及最長焦距時的最大光圈。

光圈便是靠幾片光圈葉來改變其大小。

專業的數碼相機通常可以在 LCD 上知道當時的光圈大小。   

快門也可控制透光量

快門最基本的定義,便是感光元件(菲林或 CCD)的曝光成像時間。在菲林單鏡反光機中,快門一般靠鏡頭與菲林之間的快門簾去控制曝光時間,通常由 60 - 1/8,000 秒不等,更可以作長期曝光,即是說快門可以維持開啟,直至放開快門掣。在數碼相機中,某些單鏡反光型號的快門更可以快至 1/16,000 秒(如 Canon EOS 1D),這已經是超出菲林相機的極限以外。曝光時間愈長,感光元件的受光量便愈多。例如 1/30 秒的快門通光量,便比 1/60 秒多一倍。在較為專業的數碼相機中,快門可以透過手動曝光或快門先決模式調較。

菲林單鏡反光機靠快門簾控制曝光時間。

普通數碼相機沒有快門簾,透過改變光圈葉的開啟時間(鏡間快門)及 CCD 的感應時間控制曝光時間。

專業的數碼相機通常可以在 LCD 上知道當時的快門速度。

光圈及快門互相影響


使用大光圈拍攝的照片,只有焦點部分才會清晰顯示,景深外的地方顯得十分模糊。

細光圈可拍出深景深(或稱長景深)的照片,所有景物都顯得十分清晰。

慢快門可以讓畫面移動的部分模糊,產生動感效果。

高速快門可以凝固移動中的主體。

看到這裡,心水清的讀者都可能有點頭緒。光圈及快門都可以同時控制通光量,即是說光圈及快門都是互相影響著。如果將光圈收細一級(例如由 f/4 收細至 f/5.6),通光量便應該少了一半。不過如果將快門時間增長一倍(例如由 1/60 秒減至 1/30 秒),通光量又回復了原先的模樣,即是說光圈及快門對通光量的影響是可以互相抵消的,f/4、1/60 秒及 f/5.6、1/30 秒的組合都可得到相同的曝光程度。

照片的影成是靠將適當的光量照射到 CCD 上,情況就好像將水注入一個杯中,太多或太少都不成。如果光線太多,CCD 的訊號達到飽和,又或者光線太少,CCD 未能分辨當中的細節,照片都會失去層次,即是說「影得唔清」。將適當的光線投射到 CCD 上,便是光圈與快門的最主要用途。至於應該用甚麼光圈及快門的組合,就要取決於當時的題材適合以甚麼景深表達,以及主體的移動情況而去決定了。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1 03:11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d228216 at 2005-12-21 12:28:
呵呵: 菜街王子問:

喺菜街, 下午6:30, 天很暗, 有街燈, 有鋪燈, 影女, 應該咩 Setting 呢?
無閃燈, ISO400, 光圈f4.0, 快門1/25~1/40
作者: 心情    時間: 2005-12-22 10:06 PM

上面个个都是高手!
小弟是菜鸟!要多多向大家学习!
我正在慢慢积累中,无甘多经验!就吾在这里献丑了!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3 04:08 PM

閃光燈的應用篇

一、閃光燈概說

       繼之前跟各位介紹光的應用技巧後,各位同好在攝影上該有多一層的認識了吧!雖然筆者不斷說明遇到各種光源狀況下,應該進行補光,但是一直沒特別介紹補光的方法,今就『閃光燈』開一專題,詳細向各位介紹各種閃光燈的應用,期許各位網友在光源的應用上能更上一層樓。


對於135相機來說,閃光燈的機動性是非常高的,尤其現在的相機無論是雙眼相機或單眼相機,也都有具備內建的閃光燈設備。

一般來說相機的閃光燈可分為二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內建式閃光燈(隱藏式),屬於相機本身結構之一。內建式閃光燈又可分為固定式及可外彈的隱藏式閃光燈,如左圖:

 

 

 

            


另一種為單體閃光燈(分離式),可以插接在相機身上的燈座,又稱為熱靴 HOT SHOE。

這種外接式閃光燈靈活應用性更高,造型、樣式及功能的差異也相當大,大多能做出傾斜、旋轉、仰角、投光寬度及各種不同的輸出光量。而且插上相機的熱靴後,立刻與相機結合變成電子迴路操作系統中的一部份,可快速的感應出適當的閃光出力,以獲得正確的曝光。

 

 

閃光燈的 GN 值

我們在購買閃光燈時,常在規格表中見到閃光燈一欄,標明:GN值(閃光燈出力指數)!GN 是GUIDE NUMBER的縮寫,也就是『閃光燈光度指數』。它以感光度 ISO 100 度的軟片或數位相機為計算標準,其公式為:

GN(m) = 光圈級數( f值 ) x 攝影距離( m )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公式,例如閃光燈距離被攝體5公尺(m),使用GN20的閃光燈時,光圈應為 f/4。如距被攝體約7公尺時,光圈就應調至 f/2.8。不過這是基本換算,在拍攝時還要視當時的環境、主體反射率、以及焦距之長短和是否使用閃光柔光罩、濾色片等作調整。有時根據不同的長度單位,GN值又分為 GN-m及GN-ft兩種,前者以公尺( m)為距離單位,後者以英尺(ft)為距離單位。

採用內建式閃光燈時,因閃光燈本身體積小,GN值也不大,一般都在GN11~GN14左右,攝影距離相形的也被限制在3~5公尺左右。而外接式的單體閃光燈從GN20~GN34都有,光量出力較大,對於環境的適應性相對的提高。

        GN 值方便的地方在於,以此為標準增減使用之光圈就可拍攝了。不過,現在大多數的相機為了方便起見多直接標明閃燈的距離,不用 GN 這種麻煩的參數!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在戶外使用閃光燈時, GN 會低於閃光燈上所標定的數字,這是因為 GN 值是根據『室內』的反光天花板或牆壁所量測。在戶外,投射到主體的光會降低一些,可依據標定 GN 值的 2/3 來設定。

二、閃光燈功能介紹

我們說過閃光燈分為內建式及單體閃光燈,現在就針對其相關功能分別介紹:

內建式閃光燈:

一般來說相機內建式閃光燈並沒有太多的閃光燈功能留給使用者,充其量是把閃光燈功能加以程序化:以『全自動』、『強制閃光』、『強制不閃光』、『防紅眼』、『慢速』加以設定。少數高檔的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可使用專屬的外接閃光燈,才具有許多單體閃光燈的手動功能,增加了攝影適用範圍。輔助閃光的應用是通過對現有光形成的陰影部位增加照明的方法來減小陰影的影響,由於相機的智慧能力尚不及人腦的應用配合,因此,在使用閃光燈時還是必須對其功能特性詳加瞭解:

1. 全自動閃光

由相機內含的測光表自動判斷是否使用閃光燈,若是光線不足,便會自動地啟動內建或外彈式閃光燈。這種測光方式稱為TTL測光。

TTL的全名是(Through The Lens),是一種直接測定透過攝影鏡頭光線亮度的測光方式,亦即測光儀器是位於相機內部,此種測光方式,可較為精確的計算出曝光量,決定正確的曝光值。一般而言,「全自動閃光」的模式可以適用於大部份的狀況。

2. 強制閃光


強制要求相機啟動閃光燈打光,最常應用在逆光攝影(主體處於背光下)時,利用閃光燈加以補光,以免拍攝的主題或臉部過於灰暗。

左圖使用強制閃光模式,背景本身也不會因為需要加大曝光級數,而完全淡化。

 

 

 

3. 強制不閃光

強制要求相機不要啟動閃光燈。在光線較微弱時,會使快門相對延長,此時需要使用腳架加以配合,例如,強調現場燭光晚會效果、翻拍或在攝影棚中運用石英燈拍攝時,便常使用「強制不閃光」的設定。

4. 消除紅眼

主要是透過閃光燈的預閃,促使瞳孔做某種程度的收縮,以減小反射回來的紅光。一般有二種方式,一種是預閃一次強光,另一種讓閃光頻閃數次,待瞳孔適應之後,再執行主要的閃光同步,適用於正面拍攝人像作品時。不過效果有限。

5.慢速閃光同步( Slow)

在微弱的光線環境下拍攝時,如果使用高速閃光燈,很容易造成主題明亮,背景卻非常地暗,拍攝出來的作品會一成不變,背景細節也無法表現,因此有些內建式閃光燈提供了『慢速閃光同步』功能,相機本身會將快門的速度延遲變長,以改善背景過暗的情形。在夜間要同時兼顧拍攝人物與景緻時,可使用慢速閃光同步功能。

  
強制閃光燈 慢速閃光燈
不同閃燈的速率可以製造出不同的效果(摘自『數位視野』)
上圖是利用內建閃光燈測試在強制閃燈時,由於閃燈威力不足無法全面照亮場景,慢速閃燈時則因快門速度放慢產生光暈現象,但背景也亮了起來。

6.後幕閃燈模式(Rear Flash)

所謂的後簾模式(Rear Flash),指的是曝光快完成時,才啟動閃光燈,此模式較高檔的數位相機或單眼相機中才有。相當你在移動相機進行追蹤攝影的同時,加上使用閃光燈凝結瞬間動作,較長的快門時間和瞬間曝光會使這兩種狀態同時顯現在作品上。部分廠牌的數位相機如:Olympus 很喜歡將這種功能附在閃燈選擇之中,就是『後幕閃燈』。



單體閃光燈:

單體閃光燈種類非常多,有時功能會複雜到讓初學者眼花撩亂,甚至望之卻步,但歸納起來還是有一些基本功能可向各位介紹:

首先說明各種閃光燈基本的測光及連動方式:

1.EE方式:

EE測光的全名是(ELECTRIC EYE)也就是『電眼』,裝設在閃光燈上的小型測光裝置,利用本身的電子功能,偵測到達正確光量時,自動截斷光源的輸出,以達到適當的曝光。本身依靠底部的一個電子接點與相機上的熱靴連接,達到連動的效果,這種閃光燈在十幾、二十年前是當時的主流。因此它有幾點特性必須特別注意:

閃光燈與相機測光表分別獨立,完全依賴一個接點或快門線連動。

由於閃光燈與相機測光表分別獨立,因此只有EE控制模式(C模式),沒有自動模式。

獨立的電眼與相機本身有些許誤差(有時相差1EV值),因此準確率低於現有的其他曝光模式。

這種連動方式會限制了快門的最高速度,一般都在1/60秒以下(或是X快門)。

2.AE方式:

自動曝光(Automatic Exposure,簡稱AE)。測光系統依據周圍環境光度的情形自動設定適當的曝光,曝光過程中感應器會監控反射自主體的光線,當達到正確曝光時,自動切斷光源的輸出,一般有三個接點與熱靴連接;可區分為三類:

全自動程式曝光:相機選擇最佳快門值,再自動測光後決定光圈值而曝光。

光圈先決曝光:攝影者調整光圈值,再由相機自動測光後決定快門值而曝光。

快門先決曝光:攝影者調整快門值,再由相機自動測光後決定光圈值而曝光。

這種閃光燈可分為一般自動閃光燈及可搭配曝光模式的專用型自動閃光燈。


3.TTL方式:

這是目前絕大多數的閃光燈測光模式,基本功能在內建式測光表中說明過,不再贅述,茲將其特性整理如下:

透過相機鏡頭的光量測光,因此準確率大大提升。通常有三個接點以上與熱靴連動。

相機本身測光模式最多可達九種,要發揮最大功能必須搭配專用/相容閃光燈,否則無法連動。

因為與相機同步測光,因此快門速度可搭配的幅度大為提升,不再限定於1/60秒以下。

可以透過程式設定,決定閃光燈與現場光源的比例,設定為主光源或補光。又有TTL AE模式。

其次說明各種閃光燈面板上的功能與應用:

在閃光燈的面板上,除了各種操作模式控制鈕外,常常也提供了 GN 值、ISO 值、攝影距離及光圈設定的參考轉盤或計算表,讓你設定距離範圍和搭配的光圈值。只要是鏡頭設定在閃光燈建議的光圈值上,並且在所指定的距離範圍內,主體稍近或稍遠一點都沒問題。但是各位如果不會看、不會設定,就無法發揮閃光燈的功效,值得初學攝影者重視。下面三個圖是閃光燈背後的面板,各種表示方式作一個解說:

     這一款提供了 M(手動)、Auto兩種及閃光燈 Test 鈕。在曝光參考表上ISO 100 部份,它有f/2、f/4及f/8三種曝光參考。這表示在 f/4 時,有效距離為5.5m(4x5.5=22 GN),超過就會曝光不足。在f/2時,有效距離為11m(2x11=22 GN)。在 f/8 時,有效距離為 2.75m(8x2.75=22 GN),而它建議的最佳值是f/4。

另外,WIDE 標示指的是近距離的廣角拍攝,通常會加上一個塑膠板在閃燈前端,所以閃光燈的光度會減弱,有效距離縮短。

      這一款稍微複雜一些,ASA值就是ISO值,提供範圍較廣,可從25~1000。曝光模式有 M、黃C、藍C、紅C四種,『O』是OFF鈕,『I』是ON鈕,白色按鈕是電力測試鈕,紅色則是Test鈕。

在曝光參考表調整到ISO 100時,同樣有f/2、 f/4 及 f/8 三種曝光參考。f/4時曝光模式應調整到藍C,有效距離為7.5m(4x7.5=30 GN ),在f/2時調至紅C,有效距離約15m, f/8時調至黃C,有效距離將近 4m。建議最佳光圈為f/4。

    這一款功能較強,同樣ASA值就是ISO值(屬於老一代的款式),ASA值從25~800。曝光模式有 M、紅、綠三種。發光體上方的N、S、T是閃光燈投光角度,分別有35、50及85度;右方是仰角的角度,分別有0、45、65、90度,90度就是直接打在天花板上了。開關鈕其實有二道,閃光燈插上熱靴後先扳動LOCK鈕向右,再做SWITCH ON,如此才會與相機連動。最下面紅色則是 Test 鈕。

在轉盤上先將ASA(ISO)調到100,其次依據投光角度調整內轉盤到N,完成基本設定。只有f/2.8、f/4二種參考光圈。f/4時調到綠線,有效距離為5m(4x5=20 GN ),在f/2.8時調至紅線,有效距離約7m。建議最佳光圈f/4。

在內轉盤上另有W1功能,與第一款閃光燈的WIDE相同,加上散光板時,要調整到W1。

同步線:當閃光燈離開熱靴時,用以連接閃光燈及相機,當按下相機快門得以透過此縣級發閃光燈。要注意不是所有相機都有提供此功能的接座,而且不是任何同步線都適用,這一點尤其是初學者更要小心。

閃光燈同步觸發器:主要閃光燈發光時,可透過這個小道具同時讓附屬的閃光燈觸發,達到多光源打光的目的。所以只要有了這個附加配備,我們也可以在家中布置一個小小的攝影棚。

    柔光罩、反光板等附加配備:有很多相關的附加配備,雖然不是閃光燈的直接附屬功能,但是有了這些配備,可以讓攝影者發揮更多的創意空間與攝影理念。

三、閃光燈應用技巧

閃光的在室外的有效GN值會低於廠商的標示值,這一點在前面章節有介紹到,因此這邊簡單的說明實際應用上要注意的地方:

對現有光照亮的主體之中間色調部分測光,也可使用相機的自動測光來記錄快門和光圈的讀數。而快門讀數應正好等于或慢于閃光燈的同步速度。
外接閃光燈上設定的 ISO 值有時要比底片來得高,甚至高過數位相機本身標定的真正 ISO 值。因此,使用時,宜採用定光圈如:F11來實際量測閃光燈到主體的有效距離。你也可以根據原廠提供的閃光燈指數來計算,不過實際驗證一下還是比較放心。
假如沒辦法太接近主體拍攝,則必須將閃光燈的強度提高,移除鏡頭前的濾光鏡,最好外加一個手提外接閃燈。另一方面,如果距離太近,則可以加大光圈、提高快門速度(注意要在閃光同步範圍內)。使用數位相機,可以試拍數張確定閃燈的能量。部分外接閃燈使用低功率以減少光之輸出時,色溫會稍高。
其實,我們可以把閃光當作『日光』來處理!當你的主體環境光過於平淡時,閃燈可以增添強硬、定向的日光成分。在攝影棚內,你需要將大功率的閃光燈與相機分開架設。測光後固定快門速度,但將參考的光圈值縮小兩格。配合架於高處的閃光燈,使其與主體成 45度角。記住不要讓閃光燈的位置太低,否則會造成日落的假象。同樣,也應避免閃光燈離主體太近,這樣光看上去會不均勻。增加距離、加大亮度比較能符合日光的感覺,此種搭配適合拍攝人像、雕刻和商品等等。

一般閃光燈的使用方法,在此章節不特別說明,各位只要學會上一章節介紹的閃光燈設定,調好所需的ISO值、光圈大小,基本上是不會犯錯的。這邊要介紹的是一些進階的應用技巧,包含:閃光燈色溫的應用技巧、色溫的控制技巧、跳燈技巧、反光配備的補光技巧、多光源應用技巧、消除紅眼技巧、後幕閃燈模式拍攝技巧等。以下一一位各位介紹:

閃光燈色溫的應用技巧:

我們知道閃光燈的設計,是以色溫6000K為標準,理論上的色溫與日光是很接近的,但實際上,它還是比正常日光的色溫度(5600K)高了些,嚴格來說,稍微偏向冷色系。而且連續使用閃光燈拍照,約第四次以後的色溫值比在第一次閃光還要高 100K-300K,這是因為閃光燈出力後產生的餘熱,拉高了色溫。對於有品質要求的攝影活動來說,儘管上升的色溫不高,但還這樣來來回回就差了500K~800K的色溫,仍然要注意其影響。因此,有些單體閃光燈會加上暖色濾光片或使用勻光片,罩在閃光燈投光處,可以使閃光的色溫降低,感覺溫暖、溫柔一些。

不過有時不要太過苛求色溫和色彩平衡的統一,多一點變化也是不錯的拍攝手法。在室內昏黃的燈泡光線下所拍攝帶輝黃色的作品,看起來頗有黯然詭譎的感覺!使用閃光燈打亮背景(跳燈的應用--故意跳燈打亮主體後方),用慢快門表現出燭光晚會或生日蛋糕的溫馨情境;抑或是強制不閃光,讓帶有暖色背景的臥室或是其他佈景的搭配,這樣滿室、滿臉的溫馨效果,看上去會顯得自然的多也甜蜜的多。

色溫的控制技巧:

在室內,光線不夠明亮時要打開閃光燈補光;在室外,拍攝逆光人像、打散臉上的光斑時,閃光的補光也同樣重要。這兩種情況下使用閃光燈時,除了要考慮閃光燈本身的色溫以外,必須要同時考慮閃光與現有光混合在一起所產生的照明效果。不論室外、室內,都要要注意有色的牆壁、陽傘和周邊的廣告或海報等,對色彩平衡的影響。

除非你追求的是作品本身的特殊效果,否則最好讓閃光與其他光源在色溫上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例如說:在室內石英燈的環境下,使用閃光燈最好搭配黃色濾色片,拉低色溫,避免洗出來的作品一片青綠。因此,各位必須慢慢加強你的眼睛對於色溫變化的敏感度,如此才能預測出它對你的作品的影響,進而達到色溫的應用與發揮。

跳燈技巧:

跳燈通常是指將閃光燈打到天花板或牆面,再反射回來。通常閃光燈的直接照射屬於直射光源,容易在被攝體的後面留下『強烈』的陰影,造成較差的光質。所以我們會將閃光燈轉個角度,以折射或反射光打在被攝體上,以獲得擴散光源( 俗稱「跳燈」),便可以減輕或避免此現象,使光線變得柔和。

如果我們使用的是EE電眼式閃光燈,必須計算投光角度、充當反射體素材的材質與顏色,以及光線行經距離,計算得宜,才能夠發揮您期望的效果,拍攝方法如下:

決定以天花板或左右牆面作為跳燈的反射素材。不同的彈射角度會拍出不一樣的效果。

設定閃光燈的傾仰角,要讓反射光精準的打到主體身上(不要侷限於閃光燈上的角度)。

概算出光線行經路線到主體的總長度。

評估反射素材對於閃光燈投射到主體造成加減光的因素,而且要考慮到是否會改變色溫。

將閃光燈調至M模式,以手動方式設定閃光燈。

依據總行經距離、加減光因素、主體本身的反射率,決定轉盤上的相對距離設定。

最後還是要依靠您的經驗,老話一句--多拍才能精確掌握。

如果是TTL模式閃光燈,就比較不用如此麻煩了,頂多要考慮反射素材本身的材質及顏色,不要造成色差即可;經驗充足以後,再根據其他加減光因素,進行正負差調整即可。

      反光配備的補光技巧:

初學者使用閃光燈時,通常只會幾種打光方式:以閃光燈當主光源,由相機決定閃光燈的出力;或者利用閃光燈強制閃光,拍攝背光的主體,當作輔助光源;再來就是打跳燈(有時還是用瞎猜的),這算是不錯的了。這邊要介紹的是以閃光燈當作輔助光源,進行各種補光、效果光。補光方式很多種,筆者將外拍活動最常用的反光板補光及閃光燈補光做個介紹:

反光板補光:

反光板補光是最常用的補光方式,臉部過暗或者對比過大,都可以運用它。反光板的種類非常的多,筆者建議可購買一面為銀色,一面為金黃色的圓形反光板。反光板補光的先決條件是要有足夠的光源,如果在沒有陽光的時候拍照且又須補光時,閃光燈就派上用場了。它的特點是:

質輕,收起來攜帶容易;攤開面積大,效果佳。

因應不同需要使用,日光下可用銀色反光面;樹陰下色溫偏高可用黃金面。

補光效果容易預測,就算反射閃光燈打出的作為補光,算好距離及角度,相差也不大。

閃光燈補光:

人像外拍活動中,常將閃燈架在機頂接座上,如此拍攝形成正面光,模特兒的臉部會顯得明亮白皙,這種感覺即是時下的婚紗寫真常用的拍攝方式。此外閃光燈補光會造成主體與背景明亮對比增加,有助於主體突顯。然而背景是一反射體且靠近被射者,例如一面牆,這樣一來主體的影子照映在背景上,若攝入鏡頭,反而破壞畫面整體。

補光方式不少,初學者最好好多多嘗試,了解其差異並增加經驗值,以後拍攝作品就不會一成不變!

使用跳燈當補光,將閃光燈轉個角度,以折射光打在被攝體上,便可以減輕或避免此現象。

在閃光燈上加個柔光罩,,使閃光燈變成擴散光源,作為補光效果也不錯!

閃光燈搭配反光板補光,可減輕背後陰影,又可增加被攝體的立體感。

使用同步線,讓閃光燈以中高光的方式(可視實際狀況調整)補光,效果更佳。

注意補光比例,不要讓補光搶走主光的色彩,亦或是造成曝光過渡。

多光源應用技巧:

有很多人想要拍些商業攝影、沙龍照的作品,但是卻空有理想或技術,卻苦無經費,其實如果您有多個外部閃光燈,再添購閃光燈同步觸發器( 不到 NT$700-800 )),同樣也可以達成類似於攝影棚的效果,實現你的美夢。

    首先將 Multi-Slave 的閃光燈觸發底座裝在腳架上!(也可接上同步線,進行連動的觸發動作)記得受光面最好面向相機上的閃光燈。

其次將外部閃光燈裝在 Multi-Slave 觸發底座上,並且調整閃光燈的角度,當相機的閃光燈閃起時,外部閃光燈也會跟著閃動。   

當然您可以搭配之前解說的方法,在閃光燈上加個柔光罩!在實務上,直接的閃光燈照射,多會較為硬調,光線品質較差,無法除掉厚重的陰影,若是再配合適當的柔光裝置,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進行室內攝影時,除了使用跳燈技巧,避免明顯的陰影產生外,其實,再加上第二、第三個閃光燈,讓整體的光線照射更合乎需求。這樣的方式很類似於攝影棚的做法,但是成本卻遠比攝影棚便宜多了!光線的運用,其實是攝影藝術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而閃光燈則是各種光源裡,容易獲得但是較難掌握的部份,初學者不妨利用此方法,慢慢地學習閃光燈光源的運用。茲將幾個重點歸納如下:

1. 如果是數位相機,無法外接閃光燈,當然也無法使用跳燈技巧,進行室內攝影時,第二、第三閃光燈尤其顯得重要!

2. 功能輕巧機動,可以輕易地帶著燈光到處拍攝。

3. 通用性極高,附加的閃光燈可以與傳統的相機共用。

4. 在購買時請先選擇閃光燈,再選用適用的觸發裝置。

5. 如果各位玩得入迷了,要獲得更佳曝光效果,可以使用獨立的測光錶,量測更精確的曝光值。

6. 注意主燈與第二、第三閃光的間補光的比例,通常1:2~1:4是最常見的比值,如此方可獲得預期的效果。

    消除紅眼的技巧:

首先我們先要瞭解為何會產生『紅眼』?紅眼的產生是因為閃光燈打到眼睛視網膜後的微血管組織,反射回來所產生的自然現象。只要鏡頭與閃光燈間的夾角設計得太小,便容易產生「紅眼」的現象。內建式閃光燈,尤其是數位相機,在設計上較著重於輕薄短小、攜帶方便,鏡頭與閃光燈常常靠得很近,也就更容易產生「紅眼」的現象。另外,攝影距離越短,閃光燈與鏡頭角度越小,也容易產生紅眼。

    一般相機『消除紅眼』功能主要是透過閃光燈的預閃,使瞳孔做某種程度的收縮,以減少視網膜反射回來的紅光。事實上,這種方法減少的紅眼現象還是有限,並非真的可以消除或避免掉紅眼的拍攝結果。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

1.使用漫射、擴散或反射光線,例如,讓閃光燈做某種程度的折射,如照向天花板或反光板,再折射於主體上。加上柔光罩也是不錯的方法。

2.利用外部的閃光燈,加大鏡頭與閃光燈之間的距離,都可以有效地清除紅眼。同樣的可以搭配上述的方法,得到加成的效果。

3.利用同步線,使閃光燈遠離鏡頭,增大中間的夾角,以完全消除紅眼現象。

    後幕閃燈模式(Rear Flash)拍攝技巧:

      相當你在移動相機進行追蹤攝影的同時,這種特效閃光模式會使部分景物清晰,而背景及其他地方呈條紋或動態,就是『後幕閃燈』。使用這種效果時現場光不能太亮,特別是閃光燈照在前景時,其拍攝技巧提供給各位參考:

左圖就是以追蹤攝影的方法進行拍攝。

      可先調低相機的 ISO 值。(記得拍攝完後要調回正常的ISO值喔!)
使用低速快門,大約在1/15~1/2秒之間。
將相機功能切換到快門優先模式,量測現場光的曝光讀數。
將閃光燈功能切換到後幕閃燈模式。
以追蹤攝影的手法拍攝,或者可選擇搖擺、旋轉或推拉相機機身,產生更出色的效果。
如在日光下拍攝,可選用中度的PL濾光鏡,以降低快門速度。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3 04:27 PM     標題: 偏光鏡用法話你知

大家用數碼相機拍攝,比起以往用傳統相機拍攝的確快捷方便得多,例如數碼相機的白平衡功能已經可以取代以往的多種糾色濾鏡,出外拍攝時不用再帶那些不同顏色的濾鏡。雖然如此,不少濾鏡的用途其實非常獨特,並非數碼相機或者 Photoshop 功能所能夠取代。以偏光鏡為例,其減輕反光、增強景物色彩、減輕大氣霧氣現象等妙用,令偏光鏡成為風景攝影必備濾鏡之一。

偏光鏡原理

根據現代物理學原理,大自然光線以波動能量形式傳播,而且相對光線的傳播方向,光波震動的方向是四方八面的。不過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例如光線經非金屬面反射,或者穿過一片偏光鏡(Polarizer)後,大自然光線可以「修整」為只在某一水平面震動,這種光線稱為偏震光(Polarized Light)。大自然中不少光線都是偏震光,例如玻璃表面的反映、花草的反光、水氣的反射等等都是例子之一,在攝影角度而言,這些光線都令照片色彩減弱,可免則免。


偏光鏡以一種平衡排列的結晶體構成,這種結構只讓與晶體平衡的光波通過,向其他角度震動的光波就一律被阻擋。如果調整好偏光鏡的角度,水面、玻璃、花草、水氣等反射過來的偏震光便可以被阻隔,而正常光線就可以部分通過,從而得到加強反差、減輕反光、增強景物色彩、減輕大氣霧氣現象的作用。

偏光鏡之選購及安裝

在數碼相機上使用之偏光鏡,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下半部分用來旋緊鏡頭,上半部分可以讓偏光鏡片自由轉動,方便調整角度。部分數碼相機的鏡頭在變焦時不會伸出機體,並且附有濾鏡旋紋,可以將偏光鏡直接旋在鏡頭上。至於另一些數碼相機,則可以讓使用者先在鏡頭上安裝一個鏡頭轉接環,然後再在轉接環上安裝偏光鏡。如果沒有合調大小的偏光鏡,也可以使用一些 Stepping Ring 將濾鏡口徑加大,然後再安裝較大直徑的偏光鏡。



用途一︰加強天空藍色

在風景攝影角度來說,如果拍攝一些藍天白雲的照片,天空自然是愈藍愈好,而雲層就愈白愈好看。不過香港的水氣、煙霧多,在數碼相機鏡頭下,天空多呈現淺藍色。偏光鏡最常見的用處就正是令天空藍色的濃度加強,令白雲更加顯現。拍攝時,只要慢慢旋轉鏡頭前的偏光鏡,從 LCD 細心觀看天空顏色的變化。當天空變成最深藍色的時候,便代表偏光鏡已經調較為最佳角度。

未加偏光鏡之前,天空是淺藍色的,石像的光位層次也不明顯。

加上偏光鏡後,天空的顏色變成深藍,石像的光位層次也較為顯現。

用途二︰減輕玻璃反光

玻璃雖然是透光物料,不過表面卻會將部分的入射光反射出來,對拍攝造成困難。例如建築物的玻璃窗表面多數呈現天空或其他附近建築物的反光,對於拍攝來說,這些反光對表達建築物的形態構成一定的困擾。又例如當我們看見有特色的櫥窗佈置,希望用相機將之拍攝下來時,櫥窗玻璃的反光卻遮擋了當中不少地方。這些時候,偏光鏡又可以派上用場。慢慢旋轉鏡頭前的偏光鏡,當旋轉至某一角度時,玻璃上的反光會忽然消失。要注意的是,當玻璃表面與拍攝角度約為 30 至 40 度時,偏光鏡消除反光的效果最好,所以用偏光鏡拍攝玻璃時記得「斜斜地影」。

未加上偏光鏡前,櫥窗玻璃上呈現著大量街道的反映。

加上偏光鏡後,反光幾乎完全消失,櫥窗內的佈置可清晰呈現。

用途三︰減輕水面反光

跟玻璃一樣,部分照射到水面的光線會被反射,在拍攝時這些反光會減低海水、湖水的清徹度。這些水面反光其實都是偏震光,用偏光鏡可以將這些反光消減,令海水顏色更藍,湖水更加清徹。用法跟上述減輕玻璃反光一樣,當偏光鏡調較至適當角度,海水或湖水的色彩會立時出現戲劇性的效果﹗

未加上偏光鏡前,水面的反光令水池變成一片灰白。

加上偏光鏡後,水池即時變得清徹見底。

用途四︰令草木更翠綠

一般情況下,我們拍攝大自然草木時,都希望拍攝到翠綠的顏色。不過多數草木的葉片上都有一層蠟質,這層蠟質反光度較高,而葉片上的反光又會減低樹木色彩的濃度。我們只要如上述般使用偏光鏡減低這些反光,便可以將草木回復本來青翠的顏色。

未加上偏光鏡前,反光令樹葉的顏色較淡。

加上偏光鏡後,樹葉的顏色更為翠綠。

注意事項

1. 偏光鏡有線性偏光鏡及環形偏光鏡兩種,使用方法一樣。使用單鏡反光機時,因為相機內使用了一片反光鏡片,環形偏光鏡可以確保對焦的準確性。如果在一般數碼相機使用的話,由於數碼相機沒有反光鏡片,使用較便宜的線性偏光鏡可獲得相同效果。

2. 偏光鏡一般較厚,最好不要配合其他濾鏡一起使用,不然很容易會在畫面中形成黑角。

3. 偏光鏡本身會吸收約 75% 的光線,如果在陰天使用,或者使用小光圈快攝時,最好以三腳架穩定機身。由於數碼相機使用 TTL 測光,因此不需要因為入光量減少而作出曝光補償。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3 04:40 PM     標題: 輕輕鬆鬆製作全景照片

如果大家在明信片、圖片展中看過一些全景照片(Panorama),相信都會被超寬闊的視角及所帶來的超真實現場感深深吸引。以前有些菲林相機可以拍攝所謂的全景照片,其實只是將菲林的上、下半部遮住,視角還是沒有增大。要拍攝真正的全景照片,需要用到專業而又昂貴的器材。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只要大家有一部數碼相機以及適合的軟件,一樣可以一嘗製作全景照片的樂趣﹗

器材準備

1. 數碼相機

基本上任何數碼相機都可以用來拍攝全景照片,不過最基本還是要有三腳架插孔。一些數碼相機設有全景輔助拍攝模式,可以幫助大家更準確的拍攝一連串數照片作接駁之用。如果大家要製作高水準的全景照片,那要選用設有手動曝光模式的數碼相機,以便拍攝出曝光一致的照片。此外,如果相機的 LCD 可以作多角度旋轉,取景構圖就自然更方便﹗


Canon PowerShot A80 內置全景輔助拍攝模式,可方便地拍攝全景照片。A80 的 LCD 更可作多角度調整,大家長時間構圖也不會太累。

如果要照片的光度平均,最好用全手動曝光模式拍攝。

2. 三腳架

其實現時的全景合成軟件可以容許拍攝時的小誤差,如果只是即興拍攝,沒有三腳架也是可以接受的。不過撐起腳架可以令構圖的微調更準確,而且長時間拍攝也不覺累,可以的話還是隨身攜帶的好。三腳架的尺碼就得視乎大家的相機重量,不過最好選擇一些可以三個方向獨立調較的,在轉動相機時,亦不會改變垂直方向。如果腳架有旋轉刻度的話,就已經可以應付專業的拍攝了﹗


Manfrotto 的 141RC 是經典的三維平台。

景點選擇

由於數碼全景照片由多張照片合成,照片的連接性是成敗關鍵。選擇拍攝景點時,避免選擇鬧市或其他人車多的地方,因為一旦有途人或車輛在照片接駁位出現,到拍攝下一張照片時又已經不在同一位置,合成出來的照片可能會出現「半個人」的糟糕情況。另一方面,拍攝地點的環境最好寬闊而又多遠景,如果有太多遠近不一的景物,照片與照片之間的透視會有所不同,合成出來的照片有可能會出現線條不能重疊的情況。

太多人出現在照片中,接駁位很容易「穿崩」。

如果太多近景,在鏡頭的透視效果及軟件的接駁作用下,本來畢直的柱子變曲了。

正式拍攝

做好事前功夫,正式拍攝時便簡單得多了。只要拍好一張照片,再將相機往左或往右轉動,直至畫面的邊緣跟上一張照片邊緣重疊便再拍一張,如是者直至所需景物全被拍下為止。不少 Canon 數碼相機都有全景輔助拍攝模式,畫面會出現上一張照片的邊緣殘影幫助大家構圖,拍起上來方便得多。如果大家用的數碼相機沒有全景輔助拍攝模式,憑上一張照片的記憶拍攝也是可以的,不過就是沒有那麼方便及準確了。

如果以三腳架拍攝,拍攝第一張照片時就要留意照片的水平及構圖,嘗試先水平地轉動三腳架平台,看看拍到最後一張照片時會是甚麼樣子。如果大家拍攝的是 360 度都有水平線或地平線的環境,只需每次轉動一個角度按下快門就可以了,這時三腳架上的刻度可以令轉動的角度更準確。不過如果大家拍攝的畫面有海岸線(跟水平線不同﹗),例如在尖沙咀海傍拍攝維港對岸景色,就算第一張照片水平正確,由於透視關係,拍攝幾張之後大家便會發現海岸線愈來愈斜,這張全景照片就泡湯了﹗其實遇到這個情況,拍攝每一張照片時就得重新調整海岸線的水平及高度,令每張照片的海岸線高度及水平更為一致,合成的照片便會更加自然。


拍攝第一張照片的時候就要留意水平及海岸線高度。

軟件合成

市面上有很多方便易用的全景合成軟件(例如 ACDSee Photostitcher),不過不少數碼相機已隨機附送這類軟件當作增值產品,例如所有 Canon 數碼相機都會附送 PhotoStitch 軟件,簡單數個步驟便可完成合成的程序,大家可不要浪費。由於使用方便而且效果不錯,今次我們就嘗試用 Canon PhotoStitch 示範這類軟件的使用方法。

1. 首先將需要用作合成的圖片開啟,PhotoStitch 會自動將照片排列好。
2. 然後前進到 Merge 的步驟,一按下 Start 便會開始接駁的程序。
3. 到了 Save 的步驟,一切沒有問題的話,一按 Save 就大功告成了﹗

4. 完成圖

另一張以 ACDSee Photostitcher 製作的全景照片。
作者: 155220    時間: 2005-12-23 05:00 PM     標題: 演唱會攝影速成篇 - 技巧篇

每年一踏入聖誕、新年旺季,便是眾歌手舉辦個人演唱會的高峰期。喜歡攝影的朋友,除了可以與過萬觀眾欣賞偶像的演出之外,更可以拍下難忘一刻留待日後再三回味。不過由於演唱會的拍攝距離較遠,加上燈光變化又快又密,反差非常之大,技術、器材運用、運氣等都是拍出精彩照片的重要因素。有鑑於不少網友都希望嘗試用數碼相機拍演唱會照片,之前又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今期將會向大家扼要地講解演唱會攝影的要點。

Canon EOS 10D 加上 EF 70-200mm f/2.8 USM 足以應付多數演唱會拍攝。
今次拍攝所用的器材主要是 Canon EOS 10D 配合 EF 70-200mm f/2.8L USM,如果大家 Budget 充裕,當然是以具備 Image Stabilizer 及 USM 的鏡頭為首選啦﹗如果是入門用家,二千元以下的 EF 55-200mm f/4.5-5.6 II USM 或 EF 75-300mm f/4-5.6 III USM 都是頗為抵玩的選擇。

技巧篇

1. ISO 400 至 ISO 800 感光度

雖然演唱會的觀眾席 House Light 十分暗,不過舞台上的光線又是完全兩回事,在射燈的照射下,演出者的受光度可以足夠在不用閃光燈的情況下拍攝。如果大家用 f/4 光圈的話,以 ISO 400-800 很多時都可提供 1/125 秒或以上的快門速度,足夠在動作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凝固演出者的動作。

2. 用重點測光

相對起背景來說,舞台上的演出者在射燈照射下光度就顯得相當之高,主體、背景的光差非常之大。如果大家使用相機預設的平均測光,測光受到黑暗的背景影響,拍出來的主體一定會嚴重曝光過度。大家只要用重點測光鎖定演出者的光度,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鎖定曝光的方法每部機不盡相同,功能較為自動的型號,半按快門就會鎖住曝光,多數沒有獨立的曝光鎖按鈕。Prosumer DC 及 D-AFSLR 就多數設有曝光鎖(AEL)按鈕,在正式拍攝前可先鎖定曝光,重新構圖後再按快門即可。

以平均測光拍攝,演出者嚴重曝光過度。

以重點測光拍攝,曝光回復正常。
3. 對焦

現時不少數碼相機都有多點自動對焦功能,例如 Canon EOS 10D 的自動對焦點就有 7 點之多。雖然大家可以手動設定對焦點的位置,不過在拍攝演唱會時,大家可放心使用相機的自動選擇對焦點功能。因為演唱會中演出者的光度一定是最高,相機選錯對焦點的機會很微。省掉對焦的煩惱,大家就可以集中留意曝光及構圖啦﹗

4. 日光白平衡最掂

演唱會的燈光色彩配搭是照片最吸引的地方之一,不過如果大家使用自動白平衡模式的話,相機會將現場的燈光盡量 Tune 白,拍出來的照片會面目全非。大家最好使用日光白平衡設定,照片的顏色看起來會較為原汁原味。

用自動白平衡設定,燈光效果完全消失﹗

將白平衡設定至日光,拍出的顏色看起來較為忠於現場。
5. 黑白衣裳要留意

雖然之前提過大家要用重點測光,不過當演出者穿起全黑或全白服裝,相機的測光系統受到誤導,照片就極有可能出現嚴重曝光失誤。所以如果演出者穿全白衣服,大家就需要增加約 1 級至 1.5 級曝光(即 +1.5 EV);如果穿黑色衣服的話,大家就需要減少約 1.5 級曝光。

黑衣服加上暗背景,很容易拍出曝光過度的照片。

將曝光量減少 1.5 EV,主體的層次及色彩便能回復原藐。
6. 關上閃光燈

由於距離太遠,開啟閃光燈對於拍攝演唱會沒有多大幫助,反而會引起會場煙霧的反光,令照片一片灰白。

關上閃光燈反而拍得更清晰。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4 08:55 AM

Originally posted by 155220 at 2005-12-23 17:00:
每年一踏入聖誕、新年旺季,便是眾歌...
咁似我部機o既?


作者: d228216    時間: 2005-12-28 12:21 AM

聖誕加分題完滿結束, 多謝參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及格但有回覆者+1
作者: AWU    時間: 2005-12-29 05:06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d228216 at 2005-12-28 00:21:
聖誕加分題完滿結束, 多謝參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及格但有回覆者+1
多謝聖誕d老人, 呵呵呵呵
作者: ilumiho    時間: 2005-12-31 08:06 PM     標題: 下雨的拍攝技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出游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遇上雨天的机会也多。大多数旅游者遇上雨天,总是将相机藏个不见天日,就像怕胶卷走光一样。对于摄影者来说,相机应该是消费品而非收藏品。

  其实,雨天也有摄影的乐趣,特别是广东地区雨天多,创作的机会也多。当然,雨天摄影操作难度较大,如何拍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

  南方夏天突然出现的暴雨,有时太阳能从乌云中穿透下来,因而拍摄出来的画面别有一番风情。为了较好地
表现雨点的形态,摄影用光宜采用侧逆光或逆光,避免用天空或浅色景物做背景,应选择深色的背景,用深暗的背景衬托出雨点,并使用慢速快门1/8秒~1/45秒(雨小速慢,雨大速高),曝光量原则上宁欠勿过,也许你也能拍摄好作品了(图1)。若是细雨蒙蒙的季节,快门速度可以调整至更慢的级数。在雨天我们通常捕捉具有动感效果的图像,因为光线暗造成快门速度慢,有其便利条件。如果相机内装用的是感光度较高的胶卷(ISO200、ISO400),快门速度降不下来,则可以在镜头前加装高坚的中性密度镜(152号,减一级;153号,减二级;154号,减三级)来达到降低快门速度的要求。另外,在雨天摄影,旅游者也可以选择缺少细节和色调的烟雨蒙蒙的风光景色,拍摄出具有画意的照片。甚至路边聚集着水珠的小花小草,也是可供拍摄的小景。

  雨天因色温高而使各种景象呈现偏蓝的色调,这时不妨使用高坚的温色镜(有多种规格可供选择),使画面呈现较为自然的色彩。

  不是雨天就不能拍摄具有雨天效果的照片吗?当然不是的,我们可以使用一种简单有效的办法,在镜头前放置一块挂着水滴(水迹)的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人为制造一种雨景效果,这种照片具有一种朦胧的美。

  说到雨天的拍摄,那少不了要提醒摄影爱好者拍摄都市雨夜特殊的风光。当我们走在雨后的街道时就会发现,视线里除了建筑上的灯光在闪耀,地面上同样也是流金溢彩,显现出不同以往的都市风光。在拍摄有地面雨水的反射时,应选取逆光的位置取景。

  当然,需要提醒旅游者的是,当我们将照相机做为“消费品”在雨天摄影使用时,也要保护好照相机,防止雨水滴落机身或镜头。比较可行的办法是用保鲜胶袋包上,然后在镜头处剪一个圆孔供拍摄,拍摄完(或未拍摄时)应养成拿相机时镜头朝下的习惯,回家(旅馆)后再用吸湿剂处理好。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