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843
- 精華
- 0
- 威望
- 373
- 魅力
- 87
- 讚好
- 0
|
3#
發表於 2008-10-8 03:33 PM
| 顯示全部帖子
【明報專訊】每次有人投資失利,血本無歸,網民都會齊聲說:「抵死!」迷你債券事故爆出後亦不例外,即使血本無歸的是一群公公婆婆,冷笑聲仍不絕於耳。每當聽到受害人數以萬計,所有人都不禁問,到底是蠢人特別多?是衰神降臨?還是真的有銀行職員誤導客戶?即使你曾經冷笑,也許,你也會希望聽聽他們的故事。
; o( Y$ f) d0 @: T$ j6 ^ v3 Q& I( R6 s8 `- u
人稱「垃圾婆」的芬姐從一個寫「定期資料」的信封內,戰戰兢兢地把雷曼迷你債券的單據取出來,她說:「我唔抵死,我想番錢。」
( [- w/ v$ }* H! k$ h0 |
Z9 p; C0 \8 ^! z; |' m 兩年前的9月14日,她在南洋商業銀行的12萬元定期存款到期,這筆錢是她的大半身家,只有小學程度的她一向不懂投資,照常到櫃台排隊,打算為定存續期,穩穩陣陣。
" I! H2 w0 ^6 G9 C
8 J- j/ X* C% ~ D9 l 職員保證﹕只是做定期1 l. k* p0 {- t y8 ]
0 L7 a r( l2 U; k; z
這家銀行的職員一向跟她稔熟,芬姐常身穿黑布圍裙,濕淋淋地在銀行大廳進出,職員都知道她的職業。「排隊時,經理過來跟我傾偈,說有高息、4年期的『定期存款』可以揀,利率高一厘喎!」一厘息很吸引,職員又保證「只是做定期,絕無風險」,她於是簽約。
8 w- Z. I, \# A4 Q* ~4 D
5 e [/ k' U' G; ~; o! h 芬姐堅稱,當日銀行職員沒有跟她提起過「債券」二字。她把單據放入信封,小心寫上「內有定期存款確認書」9個字。
, l. ]% _5 A3 |0 e6 m S' k& v6 l4 ~( ?
這12萬元得來不易。芬姐今年51歲,20多年來以執紙皮、倒垃圾為生,每日做10多小時。每天6時起,變賣前一天拾來的紙皮;回家做完家務後,正午她便出外執紙皮,下午為食肆倒餿水、收垃圾,一直工作至午夜。以每家食肆300多元垃圾費計算,她每月服務上水區內逾10家食肆,可以掙三四千元,12萬元約等於3年的收入。# ~! O8 e9 L3 X
, {6 }7 V& X. k6 E }
致電質問 銀行經理無言. l) B, P/ u7 h) d" z: b( \
8 n7 X) S: U6 [ Z( h" C5 I2 ^ 上月17日,一個來電把她打進萬丈深淵。銀行經理告訴她,她買入了的「迷你債券」因為美國雷曼兄弟破產,所有款項已不能取回,而根據單據,她購入的產品名為「精明債券系列十」,完全不是她一直理解的「定期存款」。她立即質問經理:「你係咪呃我?」對方無言以對。
- }, j4 x3 y1 E, ], ~ i# g
- f, H; e e9 g, ~! G. ~) f 1979年,芬姐由廣東增城偷渡來港,做過車衣女工、售貨員,後來結婚生子,決定不再全職工作,改為兼職收垃圾。一家四口,丈夫是茶樓侍應,兩子分別中七和中五畢業,收入都不高,她是經濟支柱。
& U* H. i! c! _8 U6 Z1 e* S, g
5 T; v/ t+ M: a) _ 多年來僅兩次出外用膳
4 t( f1 K/ Z/ X. z( w% a# q' W, ~/ t
20多年來,芬姐從沒放過一天假期,就算病也堅持開工,未進過戲院,每餐在家煮飯,每天只花十多元,「這麼多年,曾夜晚出街吃過兩次飯,一次是兒仔中七畢業,一次跟他的女朋友一起吃;去到大家樂,我連叫菜都不懂。」
- H5 Y3 l, I8 C0 z* c/ B0 e: F" x p, J
日捱夜捱,血汗錢一夜蒸發,令芬姐極之心痛,但不斷致電銀行都沒有進展,從不「出城」的她亦走到港島區參加雷曼事主申訴遊行。外界認為雷曼事主「抵死」的評論,最令她不忿。
$ y2 U9 h+ W! b
8 g3 K% S9 A/ T 自言不諳投資 太信銀行
" S5 x) ]! G/ w$ T1 z) n; x/ d/ e* E- z6 _# p/ C
訪問中,記者和芬姐閒談投資和財經,說話仍帶鄉音的她,不要說「CDO」,連債券、藍籌股等名稱都不清楚。芬姐自言從未試過投資,理財哲學極之簡單——儲起來。芬姐自認「蠢」,但也是最老實、最保守,亦太相信銀行不會騙人,「的確沒有看清楚張紙(合約),但我根本不懂……我以為銀行如果講大話就係犯法!經理都話係,就信他。」
) y2 E5 v* x/ v8 q2 c' U- t, u5 [" O P: R* |. t
錢消失了,她對銀行的信心也消失,「銀行好似設騙局,這一世都很難再相信」。
2 \) J7 _+ G4 Q- o4 |+ ]% [" D' F+ w( V, r. J+ z- Q4 y
南洋商業銀行發言人回應指出,銀行中介人為持牌中介人,都經過專業考試獲取資格,公司亦有提供指引予職員,包括教授如何面對長者等顧客,每項產品推出時亦附以培訓。他提醒客戶,若對個別職員的銷售手法有意見,可隨時致電向該行投訴熱線。
& _! p9 Q0 q" r: h9 d9 h5 r% t+ u \: A4 o4 y) h
明報記者 古治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