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日前,《印度教徒報》披露,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處發表了一份最新的《國家安全指數評估報告》,對世界50個國家的國家安全指數進行了等級排名。結果與西方一些研究機構的類似報告排名有較大不同。
  C6 U, g+ l; l0 R# o2 A* _6 S3 z% q$ _5 q* }
  國家安全指數:美國第一2 {5 Q8 \4 D4 e  a( ~

. ?" d. N4 r2 D( _  據報道,該報告是由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薩梯什·庫馬爾牽頭完成的。研究小組挑選了50個國家,遍布世界各大洲。該報告認為,國家安全指數是5大指標基礎上的一個綜合指數,這5大指標包括:國防能力指數、國民生產總值指數、人文發展指數、研究和發展能力指數以及人口指數。最終前10名的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瑞典、俄羅斯、德國、印度、法國、英國。以色列位居第11位。此外,巴基斯坦排名第49,安哥拉為倒數第一。. R& D& C5 S) H
$ v: V4 }5 ^, [, w8 W1 x
  在評估國防能力指數方面,該報告不僅綜合了對象國的國防開支,而且還包括武裝部隊的人數。在常規部隊指數方面,報告認為,排名依次是美國、中國、俄羅斯、印度、朝鮮、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日本、法國。在武裝部隊指數方面,該報告將美國、中國、印度列為第一層次,而一直被外界認為惟一能在軍事上與美國抗衡的俄羅斯隻位居第四,韓國、巴基斯坦、土耳其、伊朗、越南和埃及緊隨其后。
) Q& P! F+ c# J: Y$ T$ j+ Q8 R" |# y& r# K  H- Z
  很多指標難以准確量化
( @3 G% Y8 Y* `6 c8 l# v2 p6 n& H( i; Q2 k0 |) X  C
  印度《金融時報》指出,印度在完成這份評估報告時,借鑒和參考了美國智庫———蘭德公司“國家力量”以及中國社科院提出的“綜合國力”的概念。
; s; m; f" n- F: R+ t
2 a! W) k  r! Q- O# X! T8 [0 I  報道指出,作為國際上最早以量化方式研究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機構,蘭德公司的“國家力量”評估包括了國家資源、國家表現及軍事力量三方面。而中國社科院的“綜合國力”概念包含了8項指標,即自然資源、國內經濟、進出口貿易、科技、軍事、政府調控力、外交和社會發展能力。報道稱,印度此次在中國“綜合國力”評估概念的基礎上還加入了一項人口指數。該指數並非強調人口數量,而是強調一個國家所能凝聚的“人口力量”。
  q6 ^( F7 k, M4 Y; c
% y1 H" K7 F4 H* B0 N0 A' J: h  綜合國力強弱是一個國家制定外交戰略的主要依據。目前國際上的主要模式包括:美國克萊因的“國力方程”、日本的綜合國力測算法、美國約瑟夫·奈的“軟”“硬”實力測算等。但像此次印度這樣單純研究國家安全指數的還不多見。究其原因,不僅因為類似戰略和指揮能力、軍隊紀律性、國防動員能力的統計難以准確量化,而且各國對自己的尖端武器裝備進行消息封鎖,外界評估武器裝備性能時存在很大偏差。+ A* s% q3 h+ r" `4 K+ Z- v
7 h/ A0 V: _4 E" V
  重視中國的挑戰
3 f: {" {" ?0 u9 F+ g
7 i+ v3 f: B$ ~( K8 T3 `  C# c  《金融時報》認為,這份最新的國家安全指數的含義其實很簡單。首先,一個國家的真正實力應基於其經濟、科技、政府管理能力和知識力,而非軍隊的數量、武器庫的大小,否則此次排行榜中,韓國和瑞典不會排在俄羅斯之前。印度應進一步在科技競爭力、工業能力、政府管理能力、外交以及社會穩定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 d. ^* [2 q2 \& x* m4 L
, B, `, q) a" |: N/ H
  其次,重視來自中國的戰略挑戰。印度媒體評論認為,在中印兩國關系近年來大幅改善、發展前景普遍看好的情況下,中國未來不會對印度構成政治和軍事威脅,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可能會對印度構成更大的戰略挑戰。▲
修訂版
) X+ h: A+ M. b3 s
- v2 N; |' ]" @  K- n2005年各國軍力世界排行榜:
, e6 X, a, b+ j& e5 f6 L) I7 v  m
綜合軍力排名---空軍軍力排名---海軍軍力排名---陸軍軍力排名 5 W+ Z9 R6 t% x% ^& o) i
1.美國--------1.美國----------1.美國---------1.美國 ( G6 O. H5 O6 _3 `* v- y" L
2.俄羅斯------2.俄羅斯--------2.俄羅斯-------2.德國 4 h4 B5 c- T0 R9 t; \  t' f4 p
3.法國--------3.法國----------3.英國---------3.俄羅斯 1 l& g6 d- A$ k
4.英國--------4.英國----------4.法國---------4.法國 8 I1 d* J& w1 t5 C' I6 f
5.德國--------5.烏克蘭--------5.日本---------5.英國 : I& }9 C" k5 H* u7 m
6.日本--------6.日本----------6.德國---------6.中國
+ N5 ]/ d7 a, _; Y7.羲大利------7.德國----------7.羲大利-------7.羲大利
4 \) f  H5 W8 o, G& d+ w9 Y8.中國--------8.羲大利--------8.中國---------8.北韓 6 l( \  j' W! {: c/ X
9.印度--------9.以色列--------9.印度---------9.印度 & s5 {) {" O5 n' ^
10.北韓-------10.臺灣---------10.西班牙------10.南韓 $ X7 l/ q/ N0 @( C% k6 G
11.南韓-------11.中國---------11.荷蘭--------11.日本
) H4 y# V( f6 l12.烏克蘭-----12.印度---------12.南韓--------12.以色列 9 N+ F/ s. `$ ^
13.以色列-----13.北韓---------13.北韓--------13.烏克蘭 / {7 S% }4 D1 ?, j1 d# w6 E
14.西班牙-----14.土耳其-------14.臺灣--------14.西班牙 7 M# d# U8 j1 u1 Z6 z3 x. u% t& J' K
15.土耳其-----15.西班牙-------15.巴西--------15.土耳其 0 P  G* r) V( \8 S8 z
16.臺灣-------16.南韓---------16.以色列------16.巴基斯坦
/ ]1 |- s2 U" e( N$ q17.埃及-------17.埃及---------17.埃及--------17.埃及
+ z+ m5 j6 F1 @# n% Z18.荷蘭-------18.荷蘭---------18.土耳其------18.臺灣 1 M- T; N+ {1 G5 `5 h+ U
19.巴基斯坦---19.瑞典---------19.巴基斯坦----19.伊朗
/ _7 o4 T" k- _1 E20.伊朗-------20.澳洲---------20.澳洲--------20.伊朗
( Q/ W' K$ M: O# \$ u, J% A5 ~' v3 ^, r: w$ z  T
軍構通過,臺灣海軍軍力由世界第14名上昇至世界第10名,而臺灣綜合軍力由世界第16名上昇至世界第14名,臺灣國力由第16名上昇至世界第15名
戰前伊拉克國防武力之研究7 c1 u) J9 M& o

, U; |% T+ p  }! v, ^3 `
% l! g' g3 b& V9 V% j# }2 E2 g
3 `0 _* ~# r1 S# g6 N2 |7 u$ F
" b6 \7 F" h3 P. `4 s/ ?0 t- Z7 X+ T1 ~) j% _3 s
' J0 A+ Q7 T: P9 t8 B  x0 o; W
3 C2 O$ \- b: q  B4 O) O
陸    軍
) l) c2 e  X5 n# b8 N* _
' S# |  r" ~8 b% j  y/ V        施澤淵7 ?% P2 u1 E2 B* q* [7 O

7 ]9 c% b1 w# p& a7 w備役上校
# e" c1 b5 D; O8 P1 j" S8 y+ j) f2 y7 ]& X# U1 R9 z, A% R3 X
提 要
* `  g; G1 Z/ N
: ]7 m. R# x* ?% p2 W 1 W  P4 _! |9 b/ W0 u6 ?

: r$ H; ^% f# A: q一、伊拉克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國家,曾有悠久光輝歷史與文化。於1921年在英國同意下建國,是為伊拉克王國。直到1932年英國方同意其有完整、獨立的統治權;二次大戰時亦為盟軍友邦。& x4 }+ @2 X: q' t% c
1 n2 J3 U8 ?4 q9 v
二、1959年接受前蘇聯軍事援助,加入「不結盟國家組織」,成為反西方路線國家。「以、阿」第三次戰爭時,表態支持同質性的埃及敘利亞等國,與美斷絕外交關係。" @5 |/ t4 z, i( M2 [4 W
, Y' m% v# P4 U( Z  L2 S
三、70年代時伊拉克國防預算約16億美元,總兵力達18萬餘人。兩伊戰爭時期,國防預算約26億美元,作戰部隊多達48萬人。波灣戰爭時期,挾三個(北、中、南)軍區負責全般作戰任務,總兵力達120萬人。2 ^9 Q( |- |, o9 p7 K! h
5 \! h  ?7 S* X/ x! j9 L, g
四、波灣戰爭後,伊拉克重整軍力,總兵力達40萬人。然兵力殘破、裝備短缺、後勤失調,嚴重影響未來作戰能力。2 Y; H" d+ ?6 X0 |4 Y$ o# m4 C5 A; ]

: W4 d3 T: }" I, M ' o& [5 ~& I+ ~4 n
' h5 }: E5 k) }) o. F
壹、前    言
. ?  X3 j$ B( j- q
% j0 `& p, _- j" D 8 K$ g2 s0 f- {$ f9 `

  w) [$ `  r/ k4 V2001年「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長期以來美國賴以憑藉的兩洋安全戰略,激起舉國上下一致的質疑。布希總統為重建以「美利堅文化」為中心的普世價值,強調「自由持久」,並以反恐作戰為其施政主軸,籲請各主要國家共襄盛舉。一時之間,在反恐大纛下,國際上所謂的「邪惡軸心」頓時成為主要打擊對象。遠在中東海灣地區的穆斯林及伊拉克,瞬即成為首要打擊目標。從美軍積極部署海灣兵力及動員必要的國民兵觀之,第二次「美、伊」波斯灣戰爭有一觸即發之勢。  H( |% G/ R) ]8 D
/ T% \' o7 M6 i
近依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美軍極可能在2003年4月1日發起攻擊,若然!伊拉克有何勝算?如何遂行戰爭指導以及如何終止戰爭?均為當前世人關注焦點。僅就伊拉克(Iraq)當前的軍事思想、國防武力與戰備整備現況,結合戰術戰法與作戰效能以饗各位讀者。
; j9 M) W, h4 n. ?. z" W9 n8 Q% J1 I* r; G
) B* _  K- }8 \5 o. ^
, p1 b( i# x- N( O2 Q+ A, Q! [
貳、伊拉克地略形勢與軍備概況: X5 h" B) p6 D% f: ^! F: P8 K7 q/ `
/ k  X- F/ d, v

9 n6 J( _/ O  ~3 ], a/ P3 [7 u
  _* T& H8 }) e5 S! B3 B0 M伊拉克是一個多民族、多種族的戰後新興國家,早在遠古時代屬是蘇美人的一部分,曾經擁有光輝的歷史與優美的文化。1534年,鄂圖曼土耳其人(Ottoman Turks)在此建國 ,美索布達米亞從此淪為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版圖。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兩國遂於1916年簽署賽克斯.比克協議,將黎巴嫩、敘利亞交由法國統治;巴勒斯坦與美索布達米亞等地交由英國統治,並淪為列強控制的勢力範圍。註竑+ E. D: ~/ f+ e  i5 q( E% @
; A- W- S& j2 x2 X, j. h
1921年,美索布達米亞獲得英國同意,改名「伊拉克王國」,同年6月6日正式建國。1932年10月3日,英國同意其擁有完整、獨立的統治權。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伊拉克一度成為英、法兩國的友邦,1945年加入聯合國,1955年11月3日加入「巴格達公約」(Baghdad Pact),1959年3月24日因故宣布退出。1958年2月14日曾與約旦組織阿拉伯聯邦,同年因政變而解體。越3年(1961年9月1日)加入「不結盟國家組織」。1972年2月,逐步接受前蘇聯軍事援助,從此採取反西方路線。
5 q, |6 n0 T2 m! b7 h' O7 f2 G* S3 ^8 S3 r
在論述當前「美、伊」情勢之前,首先就其地理形勢略加以說明。伊拉克是亞洲西南部海灣地區的回教國家,現有面積約438,31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245萬人。以首都巴格達(Baghdad)為中心,向東沿著底格里斯河(Tigris R.)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 R.)兩河流域與伊朗交界,西與約旦、敘利亞相接壤,南與科威特及沙烏地阿拉伯相連接,北與土耳其為鄰,整個精華地區就在兩河流域交會處以西地區,形成早期以美索布達米亞(Mesopotamia)為中心的亞述帝國。註笀整個地理形勢,以巴格達為中心,呈顯東部多山,西部平緩的走勢,主要鐵、公路沿著兩河流域平行鋪設,由巴格達向南北延伸,因此限制大部隊東西向的機動與作戰。- o2 O  l. G+ K5 e0 a
" W1 b* ^7 Z" h* e
1967年,第三次「以、阿」戰爭時期,伊拉克基於民族情感與宗教信仰,表態支持阿聯各國。1967年與美國斷絕外交關係,此數年曾因內部派系鬥爭,多次發生政變。(1958年7月14日卡塞姆發動政變)。1963年社會復興黨(Bathy Party)掌握執政大權。1963年11月18日阿里夫政變成功,惟於1968年4月14日搭飛機罹難,兩天後總統一職由其弟當選執政。1973年該黨又與共產黨合組民族進步陣線,外交政策從此倒向前蘇聯。1972年2月,伊、蘇雙方簽署長達15年的軍事同盟,確立冷戰時期同盟關係。註笁7 J! U0 j4 \' t+ l: j( q( }+ ]2 i* w
- \9 ]) c- R9 C) D
一、1960及70年代之軍備8 K, s. a. D* U, H/ n& f* m
0 F. [" W5 ?! p+ F  I- ]1 R" `9 H
1977-1978年間,伊拉克已擁有1,180萬人,三軍總兵力約188,000 人,同時期的國防預算4億9,150萬伊幣,約合美金16億6,000萬元。伊斯蘭革命委員會與社會復興黨指導委員會是伊國最高軍事權利機構,國防部是最高軍事政策(軍政)機關,總參謀部則是最高軍事指揮(軍令)機關。三軍武力分由「正規軍、預備役部隊與準軍事輔助部隊」共同編成,其中地面部隊區分「北、中、南」三個軍區,分由第1、2、3個軍區(軍團級)負責地區防衛。
* n0 Y4 t7 s# p! Y% e3 b
3 {5 O+ u$ e4 ?7 t. \/ h陸軍的兵力計16萬人,下轄裝甲師×4、機械化步兵師×2、步兵師×4,獨立裝甲旅、特戰旅各×1及步兵旅×2,另編成「共和國衛隊」(簡稱共和衛隊)的前身--機械化警衛旅×1。此時,陸軍已擁有T-34、T-54/55、T-62各型戰車1,350輛,AMX-30型戰車500輛,PT-76型戰車100輛。另有各式裝甲車1,800輛,包括BTR-40、BTR-50、BTR-60 、BTR-152型機械化步兵戰鬥車及BMP型裝甲人員運輸車。蛙式(Frog)-7多管火箭是俄製軍火,疾風型(Scud) -B型地對地飛彈及SA-7型Grail野戰防空飛彈亦在採購清單之中。
+ h. x4 X' z9 b( V) P$ H% ?$ z6 |) V+ S
海軍僅有3,000餘人,除巡防艦外,以10艘俄製奧薩(OSa)1、2級飛彈快艇為主力,配備冥河(Styx)飛彈。其他作戰船艦計P-6級魚雷快艇×12、T-43型掃雷艇×5艘、巡邏艇×4艘。空軍約有25,000人,內含防空兵力1萬人,計作戰飛機369架;包括MIG-17×30架、MIG-19×20架、MIG-21×115架、MIG-23×90架、SU-7B×60架、TU-124×2架及SA-2、SA-3、SA-6防空部隊及各型防空火砲。8 [8 b& i5 b& z  R
3 N; D9 @* K; M. g: b2 b* O6 J8 C/ T
二、1980-1988年兩伊戰爭時期
/ L+ r7 O8 j: J+ u, _  c1 s2 S  e% G1 g2 _
兩伊戰爭時期,伊拉克擁有1,311萬人口,全國生產毛額214億美元,國防經費計7億9,893萬伊幣(約合美金26億7,000萬美元)。註籺當時第一線作戰部隊約475,000人,第二線人民陸軍約40-45萬人,外加完成基礎訓練,可納入戰備動員者計75萬人。此際主要的武器裝備,包括T-34、T-54/55、T-62、T-59/69、T-72型及法製AM×-30型等各式戰車1,700餘輛。由於T-59/69型戰車是中共仿照T-54/55式戰車,火砲口徑與彈藥型式完全一樣,因此後勤維修的零附件必須仰賴前蘇聯或中共提供。註籸
% j  z/ O: ^+ T& i) N. G4 U4 v+ ?2 ?5 P
T-72戰車的性能可與美軍M-1A1戰車與英軍挑戰者(Challenger)MK2戰車相匹敵。戰車零組件已改採「模組化」配備方式,其中125公厘膛砲,每發射120發砲彈必須更換砲管;車上履帶,每行駛1,500哩也需汰舊換新,無形中伊軍所屬的500餘輛T-72型戰車,必須受制於前蘇聯的後勤補給。更有趣的,車上的空氣濾清器極易受到沙塵的堵塞,問題是濾清器所需的棉質纖維多屬美國製品。事實上,在1991年波灣戰爭之前,伊拉克輸入的美製棉紡織品占國內市場的80%,如此單一而脆弱的後勤補給,難免影響戰車的持續戰力。註籹
  l, P( b2 e1 Y2 G" \1 \' n
8 @; S2 H' F1 p% l$ p1979-1980年前,海軍已擁有4,000餘人,配備俄製奧薩1型飛彈快艇×4艘、2型×8艘為主力,其他作戰船艦計OSa-1型大型巡邏艇×3艘、P-6級魚雷快艇×10、T-43型掃雷艇×5艘、近岸巡邏艇×16艘。空軍約有28,000人,內含防空兵力1萬人,計作戰飛機339架;包括TU-12型轟炸機×12架、IL-28型輕型轟炸機×10架,MIG-17、19已大部汰換,MIG-21型×115架、MIG-23B 型×90架、SU-7B×60架、SU-20×30架及FB-59/FR-10型計20架。其他各型防空武器如SA-2、SA-3、SA-6防空飛彈並無大幅度改變,惟IL-76型運輸機則已納入採購。註籿; w: p7 D+ S( B' W& _1 B9 e
* V; w3 D  \0 R/ W7 k
7 E+ g4 t. X' {! p0 x
% v; V" C% ^/ l8 ^3 l. u# u# Q% x! \
參、1990年波斯灣戰爭時期之軍備
7 R7 f4 v4 B, N/ X0 P$ l
; F* A# t3 X9 M& V( b2 u  _. P% O
3 n8 T1 c9 W8 z4 T: x* a; ]! j
! ]1 n- m% `1 ~1990年7月21日至8月1日入侵直前,伊軍在科威特邊境分別部署前緣守備與縱深打擊部隊兩大類型。依美軍事後分析,部署在巴斯拉與科威特邊境之間的共和衛隊計8個師,依序包括裝甲師×2、機械化步兵師×1、特種作戰師×1及步兵師×4。在科威特市區西側,兩國邊境後方的10-12個裝甲師、機械化師與步兵師同屬第一梯隊預備隊。另在巴斯拉以南、科威特市區北側,部署的8個師則是第二梯隊。聯軍估計,伊拉克戰前投入的兵力約為26-38個師,包含各類型戰鬥及戰鬥支援部隊計54萬人,各式戰車4,200輛、火砲約3,100門。註粀
0 p* ]( b- ?) Q( P
( K2 n2 a3 F; o8 f1990年8月2日凌晨0100時,隸屬於共和衛隊的3個師進逼科威特邊境,另以3個突擊步兵營備戰。註粁2日凌晨0100時,地面部隊分由機械化步兵師、裝甲師各×1為主力,另以1個裝甲師擔任助攻,待其主力越過邊境之後,即沿索夫曼(Safwan)--阿布達里(Abdali)及高速公路軸線(6線道)南下,以80哩的速率直趨科威特首府。是日0130時,直升機搭載特戰部隊分別指向科威特市區與科威特國際機場,導引後續空運部隊控制交通中心、無線電台、機場及各個重要管制中心。除以一部直趨王宮及重要政府部門外,0530時地面主攻部隊與特戰部隊完成會師,1900時占領科威特市區,次日傍晚奪取科威特港,至此伊拉克大致控制全局。註紃
- q$ q5 Y* z' E' }& K- F! b# W# p
就當時伊軍三軍各級部隊的編組,特別是地面部隊的編裝組織,它與英國皇家陸軍的編組型態極為相似,但其作戰模式與戰術戰法,卻自1970年代開始受到前蘇聯的影響。註紈在國防體制方面,總統是三軍最高統帥,握有絕對的政治實權,伊斯蘭革命委員會與社會復興黨指導委員會,是伊軍最高的軍事權力指導機構。國防部是軍政機關,總參謀部則是軍令指揮機關,總參謀部承總統之命,統一指揮「共和衛隊司令部、陸軍、海軍、空軍(含防空部隊),以及人民陸軍(Popular Army)」。通常,總參謀長由陸軍將領擔任,茲就三軍各級部隊的編組概述如后:
2 |, Y  V# M' x2 K, x0 m3 X  \2 F# ?! K
一、陸軍兵力編組與戰備整備
6 x6 r: S) C# l  K7 M% J. K
+ l6 n1 ?9 i* v4 B# G+ r0 Z  P, X陸軍是伊拉克的主力,其結構包括「共和衛隊、正規軍與預備役部隊」三大體系。其中,以「共和衛隊」最為精銳,依次才是陸軍的正規軍與人民陸軍(民兵)。不過部分軍事專家卻認為,伊拉克雖然擁有50個師,但其精銳部隊不過10-12師,且善於守勢作戰。註紁在1990年波斯灣戰爭之前,地面部隊區分「北、中、南」三個軍區,分由第1、2、3等三個軍區負責全般作戰任務。在此期間,三軍各部隊擁有120萬的兵力,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陸軍約110萬人,編成7個軍、1個共和衛隊司令部,計70餘個師,主要的裝備計各式戰車5,000輛、裝甲車6,000輛、火砲5,600門及各式直升機500架。註罘; b0 h2 C! j( |& ]5 C" Z6 Y

, h+ L* }1 ~' v$ B5 h二、海軍兵力編組與戰備整備
6 ^2 `' i  y+ C# F1 R* |1 w0 L
: k  S3 N. r( w: N- j( c& k% j海軍的兵力是海灣地區最弱的一環,源於東南方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交會處,以波斯灣(Persian Gulf)頂部所形成的一個楔形地區,沿著阿拉伯河西岸至出海口,約有105公里的河(海)岸可供小型船艦停泊。緣於此,海軍自1941年首度採購2艘巡邏艇起,迄1990年「伊、科」戰爭前僅有60艘中、小型近岸防衛船艦,一度編成7,000餘人(含陸戰隊)。4 y3 `) w! S6 ?- `9 ~+ H& ]/ o

% n: g+ X$ }) w4 R3 ?) j回溯1980年代,伊拉克曾向義大利採購4艘飛彈驅逐艦、6艘飛彈巡防艦,但受到國際制裁的杯葛,迄今尚未獲得。80年代末期,波斯灣受到「兩伊」戰爭沉船殘骸的影響與水雷阻礙,航道愈形狹窄。戰爭期間,伊軍作戰艦艇不足40艘(含5艘中型護衛艦),但電子反制與艦砲射控能力俱感不及,艦載防空能力更形脆弱。惟沿岸部署的「地對海」岸置反艦飛彈,勉可有效封鎖波斯灣海域船艦進出。& z4 J8 ^; c5 s% y
1 R3 s! h* W/ a- E
三、空軍兵力編組與戰備整備4 a- n( ^" U6 ^( H* G( G/ y4 C& Z
- ~, o# V% i& r/ J2 Y$ O) _( T
伊國空軍建軍於1927年初期,在波灣戰爭之前編成2個轟炸機聯隊、17個戰鬥轟炸機聯隊、16個戰鬥機聯隊以及200餘架教練機,全軍編制約5萬餘人,分別部署在40餘個機場,置重點在巴格達周邊地區。除為數MIG-29型戰機×50架、法製幻象F-1型×100餘架外,其他多屬老舊機種,戰力亦為有限。
6 p$ ]$ G3 J! P, M" q7 x$ U8 \+ ?8 Y: O
「防空司作戰令部」隸屬於空軍,統一管轄全國各地16個「地區管制中心」及陸軍野戰防空系統。在全國48個防空飛彈陣地中,以俄製SA-2、SA-3中、高程防空飛彈為主力,部分屬於SA-6式車載式野戰防空系統。至於為數甚少的Roland-1、2型防空飛彈則是「兩伊」戰爭的戰利品。由於防空作戰系統採俄式「中央集權」統一指揮方式,一旦巴格達防空司令部遭受攻擊,雖可藉由民航管制系統切換航管情報予之輔助,但影響全般防空作戰效能。反之,若地區性防空管制中心受創,則相對影響單一地區的作戰效能。此外僅存的野戰防空系統,勉可遂行低空防空作戰,但對地面部隊的安全甚為堪慮。: P5 }) A- S& E0 V

2 `& A3 z! Z# A回溯1991年2月28日,伊拉克外交部接受安理會第660號決議,同意停戰為止,伊軍參戰兵力竟多達42個師,約有40個師被摧毀。在參戰兵力35萬人中,約有86,000人被聯軍俘虜,其中約有64,000餘人被美軍俘虜。註羑占被俘人數77.6%。戰後,美軍研判伊軍傷亡人數可能高達375,000人,其中陣亡10萬餘人,若以人口比例換算,相當於美國人口的560萬人。註羍在武器裝備損失方面,被毀或被俘虜的戰車計3,847輛,裝甲運兵車1,450輛,以及各式火砲2,917門。以戰車為例,T-54、T-55型戰車大多被毀,少數為T-59及酋長型戰車。據非正式報導,約有T-62戰車400餘輛及T-72戰車1O0餘輛逃往伊朗或用其他各種手式逃過一劫。註羾
8 C* L2 v. X7 F6 p! u- B. I" D, D0 W. p: m( y

# A, f1 I# Z  n' }: |& B: W* A: G( l) ^
肆、後冷戰時期一跨世紀戰力重整& h! k9 h: M, Q6 x2 u% E! n6 D

5 s' @8 c! Z9 E) y' _ ; |8 D; ?. j$ V4 v& k
0 }* |' Q7 A: K7 i! S
1993年,伊拉克再度整軍經武,在40萬兵力中,陸軍編成5個軍及1個共和衛隊司令部,下轄22個師及8個共和衛隊師,兵力計35萬人。主要裝備以各式戰車2,000輛、裝甲車3,000餘輛、各式火砲1,000餘門及直升機400餘架。海軍僅存中、小型船艦10餘艘。各式飛機修復後,雖有300餘架可供起降,但作戰能力甚為存疑。1995-1999年期間,依「各國軍力平衡報告」(The Military Balance)顯示,三軍總兵力降為382,000人,其中陸軍減為35萬人,占三軍總兵力91.63%;海軍約為2,000人,占總兵力0.52%;空軍約3萬人,占總兵力7.85%。4 I( e! X9 u$ }+ _4 d2 a. c
1 h* f! B  h. N6 C9 Q+ c5 N  B
一、陸軍
0 R8 y$ D% b) p( x2 q* }. |5 g  d" k* X' K( h
在眾多的地面部隊中,區分3個軍區、6個軍及1個共和國衛隊司令部。「軍」是戰略基本單位,下轄數量不等的師級部隊。正規軍轄步兵師、機械化步兵師、裝甲師約19個師,共和衛隊則各有4個裝甲師(含機械化師)及步兵師。註耇不過,坊間有部分資料列述,1996年末期陸軍僅有4個機械化師、13個步兵師、6個共和衛隊師;另有10個突擊旅、2個特種作戰突擊旅、4個共和衛隊旅,顯見師、旅級部隊的數量,介於23-27個師之間。註耎若以1990年美軍第24機械化步兵師相比較,該師編制34個營、計25,000人,擁有6,566輛輪型車輛、1,793輛履帶車,各式直升機94架。註耏顯見伊軍裝甲師、機械化師的編制、戰甲砲車的數量就更相形見拙。2 n$ L/ ]6 X  F1 a

% X3 @' f$ A) g3 w" Y2 V在各式武器裝備中,戰甲砲車的程式最為複雜,在900輛戰車中,仍以「T-62型」為主力,包括酋長型戰車、M-47、M-60型戰車約2,200輛。各式偵搜車計BRDM-2型、AML-60/90型、巴西製EE-9型6×6輪型裝甲車約1,500輛,以及俄製BTR-50/60/152型、MTLB型、中共製YW-531型、美製M-113A1/A2型、法製Panhard M-3型及巴西製EE-11 Uruta型各式裝甲車2,000輛,BMP-1、BMP-2型裝步戰鬥車900輛。: q: S# p% |3 B4 a. \

8 N$ [( T$ a/ ^9 l0 R此外;各式火砲計美製M-109A1 /A2、俄製122公厘2S1、152公厘2S2自走砲及法製AUF-1(GCT)式自走砲等230門,各型牽引榴砲1,500門。多管火箭仍以107公厘、122公厘BM-21型(40管)、巴西製ASTROS2及俄製BM-13、BM-16型Ababeel型-262公厘多管火箭等250具。其中,BM-13型是二次大戰時期俄製第一代車載式、8條發射軌多管火箭。由於散布面大,射程短(9公里),效果甚為有限。註耔BM-21型多管火箭區分輕型與重型兩種,前者射程約11公里;後者射程約20.5公里,使地面裝備呈顯出「程式多、樣式繁、量不全」的窘境。: t1 V4 Q5 O% }6 e) B) F' M( X
) I# `& `% R" K4 @4 l7 B! l  D
二、海軍
' r0 O& _+ I' X  c* w
7 J- S* k" g! s2 r% F巴斯拉(Basra)及朱拜爾(Az Zubayr)是主要的海軍基地,翁姆.卡薩(Umm Qasr)則已於1994年前後關閉。目前,全軍僅有2,000餘人 ,擁有訓練巡防艦×1艘,俄製PT-6型魚雷快艇×11艘、掃雷艇×5艘(含南斯拉夫製×2艘)、後勤支援艦×2艘(含義大利製1艘)及港防部隊1個加強營。主要的武器系統則是俄製SS-N-2冥河式反艦飛彈與魚雷。
* _1 [) l1 I2 F4 j( g9 Y1 H+ P' h+ ^  D8 h, ^. p
三、空軍  S6 e' d, b0 R9 c9 p; G* z/ _2 q, T
: D9 A4 ]7 @4 u4 ?! S
90年代末期,空軍尚有3萬餘人(含防空部隊14,000人),擁有各式飛機300餘架,其中地面攻擊機130架、戰鬥機180架、轟炸機×6架(含中共製H-6D、TU-22型)及IL-76運輸機×1架。其中,地面攻擊機分由中共製殲-6型、俄製MIG-23BN、MIG-27、SU-7、SU-20、SU-25、法製F-1型等各式型式組成;戰鬥機則由俄製MIG-21、MIG-25 、MIG-29為主,中共製殲-7、法製幻象F-1型所組成。由於零附件供應有限,勉強保持部分堪用,但妥善率均不高,部分料件尚需拆零補充,戰力甚為有限。在防空武器方面,仍以SA-2、SA-3、SA-6、SA-7、SA-8、SA-9、SA-13、SA-14、SA-16型為主力,惟部份為德、法合作之羅蘭(Roland)-1型防空飛彈已難有效執勤。
$ a: U0 l& u) T/ |" D7 G: ~
8 I1 ^) P9 g2 r% I4 O7 X * \  q7 m  b1 g; h6 a- i) J
  i6 r4 }( H# ~7 n, S# E
伍、21世紀初期-- 併軍軍備現況與作戰能力0 e4 l: [! A' S4 U8 Q. w* g+ b

9 F: r5 d8 t) p: |7 `5 S + e* [5 x* Y) w
- Z1 Q$ C1 U: C
據2001-2002年「各國軍力平衡報告」(The Military Balance)顯示,伊拉克現有人口2,424萬人,分析其人口結構,15-49歲適齡男性有590萬餘人,餘為老弱人口。目前三軍總兵力約為42萬9,000人,其中陸軍約有37萬5,000人,占三軍總兵力87.4%,海軍僅是2,000餘人、占總兵力0.46%,空軍約3萬人、占總兵力6.9%(含防空部隊17,000人、占總兵力4%),餘為附屬安全、邊防單位。陸軍總司令部仍設於首府--巴格達,區分2個軍區(或軍團)。南部地區由第2軍團負責,下轄第3、4軍,管制步兵師×3、機械化師×1、裝甲師×2;北部地區由第3軍團負責守備,下轄第1、2、5軍,其中第2軍任東部地區守備,管制步兵師×8、機械化師×2、裝甲師×1。註耷
- i: f8 [; F  ?  K) y3 p
0 r$ C' g8 B- r' A6 l  `5 l換言之,由5個軍、17個師及共和國衛隊司令部與所屬6個師所組成。「軍」是戰略指揮單位,下轄2-4個師及若干個地方部隊。各師依任務及編裝特性採「2:1」平衡編組,師的編制精神與前蘇聯末期的編制甚為相似,但戰鬥、戰鬥支援能力略遜一籌,特別是武裝直升機反裝甲能力、夜戰能力與指、管、通、情能力較為不足。
4 U) d1 {' J* A5 H  K/ j7 i* U: L. F, X( u. I* j
以共和衛隊裝甲師為例,師司令部轄裝甲旅×2、機械化步兵旅及師屬砲兵群×1編成。波灣戰爭期間,在僅有的43個師之中,約有38個師呈顯殘破不堪,損失各式火砲2,500門、戰車受創超過3,500輛、裝甲車損失逾1,200輛,註胘原屬精銳的機甲部隊多呈缺裝待料狀態,步兵師雖屬摩托化部隊,但缺人、缺裝狀況更形嚴重,分析其可能面臨的困境:
: d' M% Y! B+ q. D" ?! e! N8 j# X( q
一、國家戰略丕變、戰爭指導空乏
1 j) i$ Z; [$ J  M" O2 f, T- S% z& a" C# ^: {& I4 i7 f3 ^; g4 c
就當前的情勢觀察,伊拉克在國家戰略方面,遭遇四個主要的困境,包括內政、外交、國防與能源方面。在政、經、外交方面,經歷「兩伊」戰爭、「波灣戰爭」與長達12年的聯合國禁運制裁後,國庫空虛,外債累累。長期的作戰損耗,更導致國人在「教育、醫療、住房、生活品質」的不足。特別是境內320萬庫德族(Kudrs)的分離運動,衍生伊北戰略要域的控制與油源爭奪。早先,在1991年波灣戰爭結束後,為保護庫德族的安全,聯合國先在北緯36度設立「伊北禁航區」;1992年又為保護什葉派回教徒免受伊拉克攻擊,在巴格達以南,北緯32度設立「伊南禁航區」,兩個禁航區占去伊國大部以上的領土。由於「禁航區」臨近巴格達首都,對伊拉克的政經活動及飛航活動直接構成威脅。% Y( O; u) @4 X$ W$ c0 p

6 B* q: q$ r) |' ~# m/ y) c巴格達當局一再表示,從不畏懼美國的壓力,更不會屈服於軍事威脅。「伊拉克共和國國家報」曾呼籲聯合國安理會,儘速落實第687號決議案第22段文字的規定,解除石油禁運的制裁。註胇反諷的是,伊拉克是一個經常發動對外侵略的國家,又如何能夠在戰敗投降之後,期待美國尊重他的主權與尊嚴?
0 O% N; {) G8 e% E: i# s% A( y4 {  }2 \$ S
二、海空機艦殘破、情蒐能力脆弱
: R. b7 i, T. U9 W! V- m0 M$ l9 f0 V* E! A# W
伊拉克的海軍相對極為脆弱,1991年波灣戰爭之後,受到各國武器禁運的限制,原有的38艘近岸防衛船艦也祇剩下6艘近岸防衛艇、1艘飛彈巡防艦、5艘內河巡邏艇及4艘掃雷艦。註胠編制人數也由7,000餘人(含費拉卡島所部署之陸戰隊第440旅)銳減為2,000人。目前僅有的岸置蠶式反艦飛彈,在缺乏空中掩護下也難以發揮戰力。註胑( \: `4 m7 G8 R

2 z& o' c* L) c) u, q先前部署在沙巴(Shaibah)海軍基地的SA-321、SA-332F反艦直升機,雖能發射法製AM-39飛魚反艦飛彈,但因妥善率偏低,難以滿足作戰需求。另向法國後續採購的新型SA-365直升機,原可配備AS-15TT反艦飛彈,是否完成部署尚不可知。註胈1991年波灣戰爭時期,原有的各式水雷11種、計1,167枚,曾由伊軍沿著阿拉伯河口至費拉卡島以南,長達30-50浬的「伊、科」海域,以單列、單線併用繫留雷與沉底雷兩種方式,配合水下障礙物分區部署6個雷區,以防衛南部濱海地區的安全。
8 @) q# H8 s& r6 F4 C& A3 o5 ?+ r+ B5 s' x) q
在眾多水雷中,以自製LUGM-145繫留雷、Sigeel感音雷,俄製M-08繫留式觸雷,KMD磁感應雷及義大利製Manta感音/磁性雷為主。惟自製之繫留雷仍有13%經常脫纜,感音雷常見高達95%的故障率,面對美軍AN/SQQ-14型掃雷器及最新型的AN/SQQ-32型水雷反制聲納偵測器,在AN/SLQ-48水雷爆破系統配合下,迫使伊拉克的佈雷效果更屬有限。註胂
0 G4 U% O; e1 E6 X0 k" r
# h3 q# J, q+ S. o' |6 G2 H5 S在空軍作戰方面,空軍的狀況略顯好轉,不過扣除「防空作戰司令部」所屬人員17,000人之外,總兵力不及14,000人,各式飛機妥善率仍在急遽衰退中。目前僅存MIG-25型戰機×20架,MIG-23、MIG-27、MIG-29、SU-22型及法製幻象1型等各型戰機殘存l-1O架外,另有AN-12運輸機×12架、IL-76運輸機×1架,PC-7、PC-9各1架,其他316架飛機多屬前蘇聯早期提供的老舊機種,至今已有10-15年以上機齡,零組件亟為缺乏,戰力甚為有限。; L* `7 L" h/ R7 ]  T; h/ W
- K$ `1 R4 b) N8 }) D6 q" A( x' x
在1991年波灣戰爭時期,原有部分機種具備攻船能力,其中32架法製幻象機(F-1),每架可攜帶2枚飛魚飛彈;4架中共製H-6D長程轟炸機,可攜行「蠶式」反艦飛彈(判為SY-1型)。然因H-6D型轟炸機機體龐大,導航性能不佳,且缺乏空中掩護兵力,對美軍優質空軍並不構成威脅。Su-24戰機可攜帶各型空對地飛彈及火箭,遂行攻擊任務,惟其性能不及美軍F-15,作戰效能也相當存疑。註胐
/ _+ m+ g: m  E; a
! t1 W4 p8 h4 P5 c0 c  k, @「防空司作戰令部」原有的防情傳遞管制系統,經中共架設光纖電纜及局部性能提升後,指管速度確有提升,但僅有少數雷達可供支援。原有的4個「防空中心」及16個「地區管制中心」與陸軍野戰防空系統雖有整合,但俄製SAM-2型、SAM-3型輪型車載式防空飛彈及部分SAM-6式履帶車載式防空系統。註胅迭因光電系統故障影響戰備成效,防空能力亦屬堪慮。' ?+ j- `! e' J9 j
( Y9 i# O4 C# W( z- ~% E4 ]
三、武器裝備老舊、地面作戰不易
, L9 k5 @* E4 C9 F
3 V3 p6 o' ?1 g+ _& t本文爰以「兵力結構、武器裝備、後勤支援能力」為重點,依2002年12月各方資料顯示,伊軍總兵力已由110萬大幅縮編為429,000人。陸軍各級部隊雖有375,000餘人,但原編成的3個軍區已改為2個,7個軍已縮編為5個軍,原有的50個師也銳減為23個師;但扣除共和衛隊6個師及其所屬25,000人至3萬人之後,正規軍僅存34萬人。目前,北部軍區轄三個軍,南部軍區轄兩個軍,以及步兵師×11、機械化步兵師×3、裝甲師×3、步兵旅及若干特戰旅計11個旅。
% _; z2 }  N) U( D2 W. G! j
8 X% d, j1 z; W& U- M8 t: I7 Z共和衛隊約有6~7個師,每個師納編12,000人-15,000人,戰時可依需要擴編為2萬人-25,000人。註胣現有武器系統(含共和衛隊)計戰車2,200輛、裝步戰鬥車900輛、裝甲人員運輸車2,400輛,各式火砲計牽引砲1,900門、自走砲150門、多管火箭200門及各式直升機375架(含武裝直升機約100架)。顯見地面部隊雖有精簡,但各式武器數量卻未見提升,裝備妥善率也不及戰備要求。
5 t# b5 f& ^- g# t; y3 b: z5 a1 }  r* u$ a- h
一般軍事專家咸信,儘管伊拉克遭受聯合國長達12年的經濟制裁,伊拉克仍能生產部份AK-47等輕兵器、T-72戰車及若干火砲零附件。在多達17個師的火砲、多管火箭、反裝甲武器方面,判斷除極少數的武器系統仍能透過走私或拆零補充堪用外 ,大部分均已過時,甚且不堪使用。惟在1989年4月28日至5月2日,伊國舉辦的「巴格達國際武器裝備展」期間,部分T-55戰車已換裝T-72戰車制式2A46型125公厘火砲及自動裝彈機。註胙一般咸信,精銳的「共和衛隊」在海珊次子庫塞指揮下,仍擁有500餘輛T-72戰車,註胜部分資料認定為700輛。相較於前次波灣戰爭,一度威脅以色列及聯軍的沙姆(Scud)飛彈,目前僅存6套發射器,未來能否有效投入戰場仍有疑慮。: q- ~% q3 B) v1 S

8 \8 ]( }3 A/ s, ]" z. R四、役男人數不足、兵員素質偏低
8 m- ^9 P: o2 a( n+ Y
. }  q; d* E3 E! r8 ]# I; D伊拉克是中東地區以陸戰為主的回教國家,就其地理形勢而言,陸軍的勝利即是戰爭的結束。若要贏得陸戰勝利,離不開「人員素質與兵力數量」。依據「國際衛生組織」稍早在2000年7月2日宣稱,截至該年5月底為止,伊國已有135萬1,000人因聯合國經濟制裁,普遍缺乏醫療器材與營養不良,導致伊國人民健康體質下降或死亡,其中不滿5歲兒童夭折人數竟有60萬人之眾。註胊6 H$ K+ K* p! X6 Z- m! i- G

1 L) X0 t( ~# A% Z同年8月22日,伊國衛生部對外宣告,在長達1年的經濟制裁下,財務損失高達1,400億美元,國民平均所得由4,000美元驟降至不足300美元。註胕在全國135萬死亡人數中,嬰兒的死亡率增加10倍,其他各年齡層國民健康指數,平均倒退40至50年。同一資料宣稱,單單該年7月份,即有1萬300人死於疾病或營養不良。外科手術患者更高達95.5%因缺乏醫療器材,無法配合矯治而傷殘。在學齡兒童中,有82.8%的比例因長期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5歲以下兒童竟有7,457名死亡。註胉此一狀況直到2001年1月13日,美國學者詹寧訪問伊拉克時,隨團補充價值15萬美元的藥劑、眼鏡之後才稍稍改善。註胏但對役男形成的斷層,已嚴重影響未來10年的體位與兵員素質,對未來兵員補充十分不利。
) c5 `% S9 E+ d& z8 s( s% D: f6 ?1 N% i" Z) B

7 t8 u0 j# [! U7 Y) J) ~. _0 O4 f* ~7 o
陸、結    語
% \0 I# Y3 `' j: `. m. N5 n3 A# D! ]! q" G0 R
7 s3 q9 D& F5 _& ^

& z/ C# S7 O# g在虔誠的回教信仰裡,「伊斯蘭」的本意就是「絕對皈依」的意思。就詞義的來源而言,「絕對皈依」乃是源於穆罕默德,對其信仰的真神--「阿拉」(Allah),發出內心的呼籲與讚美。如今,在後冷戰時期地緣戰略的遺緒下,伊拉克淪為東、西雙方列強競相爭奪的對象。面對迫在眉睫的攻伊情勢,猶如人為刀俎,「伊」為魚肉,此情此景令人嘆息。
. h5 Z' o, b$ Z( K- i, I; |* x) J% T3 z* L
回溯冷戰時期,伊拉克因窮兵黷武挑起「兩伊戰爭」,歷時8年而師勞兵疲。20世紀末期,國際間又因制裁伊拉克而導致民不聊生。如今,西方國家又覬覦豐富的石油資源,在維持「兩伊」平衡之下,嘗以武器禁運與經濟制裁為手段,藉反恐作戰與消除海珊政權為訴求,企圖儘速瓦解海珊政權,控制伊拉克的政局,但卻未見真誠協助伊扭克融入國際社會的各項作為。故而,在長達12年的經濟制裁下,迫使其經濟蕭條,民生苦痛,醞釀伊拉克內部更多的反對勢力。$ o+ ?( ^9 S& q  x7 L/ q  |. w5 J
/ i: U7 N  N7 i) C: J8 z, z
「911」事件之後,海珊好逞匹夫之勇卻未能洞察國際反恐形勢,即時釐清資助回教恐怖份子活動的種種傳聞,以防杜強權動武的藉口。2003年2月14日,海珊在美國壓力之下,雖同意配合U-2臨時偵察,以及科學家得以接受訪談,同時開放皇宮提供武檢,但在聖誕節之後,媒體卻評估美軍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機率竟高達75%。伊拉克面對此一極不對稱的劣勢狀況下,個中的無奈雖不乏列強蠶食鯨吞的野心,卻也突顯伊拉克在國際間無助的宿命。故就伊拉克的軍事戰略而言,既不能預防戰爭,又無力贏得戰爭,敗北已成定局,傷亡在所難免;至於如何減少損耗,厚植戰後伊國重建的實力允為當務之亟。
+ L3 R8 s* [$ ]5 e$ j
; a* U4 ~4 x; t+ l+ F- Y註竑 世界風物誌-- 第五集,地球出版社,臺北市,民國66年11月30日,100頁。
( P" Z6 r$ p/ u- l" s9 s
) v1 E" \) o- d3 H註笀 新世界-- 西亞、中亞地區,錦繡出版社,臺北市,1996年6月1日,34-41頁。
! v3 f1 V& Z0 ^7 i
+ s- H# B7 z$ C5 \4 \+ d註笁 1999年世界年鑑,中央通訊社,臺北市,民國87年12月,404-405頁。6 A+ }0 r! W, ~, w2 Z
# q- h  T# i- ]  I  w
註籺 1979年間的匯率,1美元約為0.259伊幣。' I. @  x& z7 `$ k; f; B7 z
# j: K) {& f" l4 [& U
註籸 鈕先鍾著,兩伊戰爭的總檢討,國防雜誌社,第4卷第6期,臺北市,民國77年12月1日,第8-10頁。
# L! D! r0 `) ^7 c
. c! q, Y! j5 l註籹 波斯灣戰爭譯文彙集,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1年3月,66頁。
$ Y0 h. o( @/ i6 X1 R0 f$ B! P7 V% U0 _& M" z
註籿 1979-1980年世界各國戰略透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68年12月1日,217頁。
# X# H- [  a; k5 c1 m) @7 j. H1 L$ o3 ?  e1 w5 Z9 S& E; u
註粀 1990-1991年世界各國戰略透視,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1年9月,84頁。
2 c# B( ]- p, w+ S
7 ?0 l4 L/ I' h! s" R' w0 D+ Q' {註粁 楊連仲譯,伊拉克進攻科威特始末,國防譯粹雜誌社,第18卷第2期,臺北市,民國80年2月1日,6頁。3 e$ z% i+ H* A: O& @

( {8 {: g' F0 U註紃 波斯灣戰爭檢討報告書,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3年6月,42頁。
$ \; [& m, T! {6 N3 K$ D7 x
/ q; j) T* P5 x0 l; f註紈 同註紃,49頁
- j- x0 m7 c/ ^- h
$ S# g1 K0 [! ~2 T; O8 T# c註紁 楊連仲譯,伊拉克進攻科威特始末,國防譯粹雜誌社,第18卷第2期,臺北市,民國80年2月,13-12頁。
  A4 O/ B; [, L
$ S4 b7 Y' _, N$ `  w9 q註罘 同註紁。  L7 {( d3 t5 K0 `" ?" q
1 v3 G3 {. t1 S5 z
註羑 同註粀。
! W+ ?" [4 e" v, O6 W; R+ J. O1 o( K6 O9 B6 }% V$ _
註羍 同註紃。
' Z) i$ k& q" B7 G7 j5 }' `) P6 T9 [" g4 D% m9 g
註羾 波斯灣戰爭檢討報告書第3集、第8章-- 地面戰役,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3年6月,140頁。. F, x' x& t- h/ }4 I5 W

4 @1 q1 f5 k! L註耇 1995-1996年世界各國軍備概況報告,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5年10月,445-451頁。- r$ A5 h8 T5 S

- m4 W  ]  l8 Y. H註耎 世界各國軍事實力-- 伊拉克,中共解放軍出版社,北京,1997年3月,62-64頁。: {. ^* ^' U+ t5 Y5 P% u

* Z! s& T6 M  z6 `* K註耏 劉秉同譯,波斯灣戰爭譯文彙輯第二集-- 波斯灣戰爭評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2年9月,100頁。
( z2 r$ t9 x% L3 g! V: F  @; g8 N; e: p. L% t* N3 M/ V; ?) b
註耔 應紹基著,多管火箭武器系統,三軍聯合月刊,臺北市,第17卷第8期,61頁。% u( Y7 U0 Q  e

  L0 `  y. M+ w2 D; }4 {3 }% }, n/ ~註耷 尤春濤著,伊拉克軍力大盤點,當代海軍雜誌社,北京,2002年12月,36-37頁;2001-2002年各國軍力平衡報告。4 g3 w! l% e2 J  u3 f3 d

; \' `* h9 u) [* p# c註胘 何擎著,海珊之劍-- 今日的伊拉克國防武力,軍事家月刊,臺北市,2002年12月,56-61頁。
( F' U/ V5 u6 ~/ P3 d! F& X: V4 f% G# m6 I8 Z: Z8 K) ^, p$ U
註胇 伊拉克堅拒武檢,聯合報,臺北市,民國87年11月8日,第10版。- p' M* W/ x' D) O  T3 W7 `# s
' w- R0 a: g- L* H( k, m; u0 A" Z
註胠 司平,伊拉克還有多少軍事實力,中共「中國國防報」,2002年12月10日,第7版。2 S; |' ?2 ]2 d; D$ F" W

8 Y) |* R& _4 \: F4 u註胑 波斯灣戰爭檢討報告書第3集、第7章-- 海上戰役,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3年6月,40頁。
; v# E0 u/ h* h: E6 ^9 N3 {
! d6 A) b% r& _( C# M. K1 [/ a! w註胈 張兀岱譯,波斯灣戰爭譯文彙輯第二集-- 沙漠風暴行動中海軍之空中作戰,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2年9月,48頁。
( q6 U6 M. u, X3 G  Y  N' z, M: z0 P% C1 @$ ^# O
註胂 波斯灣戰爭檢討報告書第3集、第7章-- 海上戰役,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臺北市,民國83年6月,28、34頁。8 B: ?9 Z5 e1 {
- ]! a# a5 C, @. O3 K4 V3 G5 Q
註胐 同註胂,21-22頁。
0 [, u$ a1 d( N( d6 y
6 f4 p3 Z  ~1 B  I註胅 同註胘。
! {- V$ q, V" i1 y; P4 D$ S
" u0 l( t; |( _& J* V, z  [1 v, G註胣 司平,伊拉克還有多少軍隊,中共「中國國防報」,2002年12月10日,第7版及2003年2月18日,全球安全網。& E4 q$ [3 t8 i1 K

. |  J& ^* f' w- z註胙 唐電波著,舊貌換新顏-- T型系列坦克的現代化改造,坦克裝甲車輛雜誌社,北京,2002年6月,2-4頁。
0 ]2 D- _& b% R  k- O8 B3 W* C: M# r/ _2 X6 f  M
註胜 伊拉克軍力已大不如前,中國時報,臺北市,民國87年11月14日,第13版。
& u" B6 H1 F$ k+ C
# Q! P0 |& l7 i/ T6 i( |6 ]8 |註胊 美英戰機為何對伊拉克炸不停,中共解放軍報,北京市,2000年7月31日,第2版。1 W! ?2 X* f5 `8 R. X
* ~: g8 g/ e+ a
註胕 同註胊。& g+ i$ x# }: O

  ]+ F+ Z; h. X註胉 伊拉克人口死亡率持續上升,中共解放軍報,北京市,2000年8月24日,第5版。
) a7 e* \* V* l8 R- o) u3 x5 O( s7 V: P3 U  `6 u. e
註胏 10多年來首次訪伊,香港文匯報,2001年1月14日,第A2版。
Originally posted by BOYDWAN at 2005-12-10 10:48:' p& o2 H( Z$ a5 s2 d. I. E. s
大家繼續努力啦~
; B8 L7 [& p% z% R( E6 w你地肯post,小弟就肯加咖喇~
3 s/ d6 S, r9 ^% V- t

: ?2 h' H3 P; W  OHow about 歷史版?
Originally posted by 香蕉仔OOOO at 2005-12-10 18:29:
  Q# e2 o- P. U' Q) j
6 y" }: r: Z( p0 S乜都係美國第一..
3 U4 C6 c, V- A) m- z5 W; [7 h5 v, s8 g" t6 o
日後可以追番

納粹德國在二次大戰的坦克

輕型坦克
' |! a9 A% Y/ W9 h3 \" N0 y0 ~  P+ p' j9 j3 S& m
I號坦克' x2 d$ K/ j- K& b. o7 N/ h2 f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indext2.gif$ R, Q# _- p/ o. C2 ?
1931年,德軍中的一些將領如古得林等,意識到建立裝甲部隊的重要性,以及需要一種輕型坦克來培訓將來的裝甲師作戰人員。因此,在1932年德軍向主要的公司提供了一種輕型坦克(5噸)的規格說明。設計者的主要經驗來源於早期的一些「秘密」專案和與瑞典Lansverk公司的合作計畫。: P% g$ }+ k& n. g* R2 J
2 O6 G# @( s8 e; P
1934年4月,PzKpfw I Ausf A正式投入了生產,並生產了15輛,古德林向希特拉展示了這些坦克。1934年,一輛PzKpfw I Ausf A的樣車賣給了匈牙利。1942年,匈牙利可能又購買了幾輛用於訓練,也有少量出口到芬蘭,也裝備了克羅地亞軍隊。
+ r5 w8 A/ Q" L; E  K5 n  |0 [1 K* v- H. Q8 u; d* n' w
I號坦克是作為裝甲師的輕型訓練坦克並沒有打算運用於實戰,但實際上它一直被用於一些小規模戰鬥直到1942年。在1942年初,I號坦克退出一線部隊,轉入員警部隊和反遊擊部隊。沒有炮塔的I號坦克被用於NSKK部隊的訓練,I號坦克的炮塔用於了大西洋防線等的防禦工事。I號坦克為德國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的經驗以設計以後的更具威力的各型坦克。儘管I號坦克不是一個有效的戰鬥坦克,但它是一種優秀的訓練坦克,到戰爭結束時大量的裝甲兵都是通過它訓練的,不少裝甲兵都是駕駛它第一次參加戰鬥。 3 `2 ~& p9 q; R  e( i* a

# `2 E) h& y  D# _7 R5 tI號坦克的兩種主要型號Ausf A(1934)和B(1936)在懸掛系統和發動機上有區別。在1935/36年,實驗了在Ausf A上安裝Kruup M601柴油發動機,但它提供的馬力太小,最終沒有能採用柴油發動機的計畫。1 S) I4 A/ b  w  Z) t; r

( k) d8 k) `! s- T5 Q由於該型坦克的多種缺點,它很快在戰爭中被淘汰。大多被用去訓練和改裝成其他車型。較為成功的改裝車型是一種I式指揮車。曾經有約200輛I號坦克被裝上一門47mm反坦克炮,成為型自行反坦克炮。還有機少數的被裝上了一們150mm的大口徑榴彈炮。剩下的不是被改裝成裝甲指揮車就隨機當彈藥搬運車使用。事實證明,用I號坦克改裝成的車輛大部分都不是很成功。! Z  W3 m% k% ~( _& T

! H+ @) M, W, S1 d* k- W5 }2 C由Krupp用Panzer I Ausf B(僅有6輛Ausf A)改裝了一種輕型指揮坦克。從1935年到1937年,共生產了190輛。基於Ausf B有兩種型號。在1939年的波蘭戰役後,一些被改裝為戰場救護車(Sd.Kfz.265),它們在1940年的法國戰役中服役。這種指揮坦克一直服役到1942年,之後被其他的指揮坦克取代,少量指揮坦克出口到匈牙利。
; y: B; [! i0 m6 J
0 k( x; _, v8 n5 k! rI號坦克還有一種裝備150mm slG 33 L/11.4重型火炮的變形車(Sturmpanzer I Bison),採用Ausf B的底盤。乘員僅由前部一個大的護盾保護,上方和後面都沒有裝甲。僅在1940年2月由Alkett改裝了38輛,參加過法國、巴爾幹和蘇聯戰場的戰鬥。這是當時第一種自行火炮。
. ^4 ^. T) a5 \( m- l
# E& g5 H& e0 Y% YI號還有改裝為裝備47mm火炮的變形車(Panzerjager I),乘員三人,基於Ausf B底盤,僅有一個前護盾。從1940年3月到1941年2月,改裝了202輛。有兩種版本,由護盾的塊數區別,Skoda生產的有7塊護盾,而由Alkett生產的只有五塊。少量是裝備的37mm炮。事實證明這種變形車效果差,由於火力不行很快被淘汰。曾在法國、北非和蘇聯服役。它是當時第一種自行反坦克火炮。% m; }, y7 t+ W& Z! }% n

: n& k) _9 o" T% K: aII號坦克
- c+ ~! J: g0 c; N; s' d- q7 i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pz2a123.jpg5 m% l8 `/ D2 J3 B: T9 ]
德國繼I號坦克後再推出供部隊訓練用的II號坦克。
7 j$ |: h3 x8 |' L+ L
" m7 E6 D4 [. yI號坦克雖比其前輩重不了多少,但裝甲及火力上均有長足的進步:其20毫米反坦克炮令II號坦克擁有反坦克能力,而且較大的體積令她有較大的改良空間。在更先進的戰車登場後, II號坦克並未完全被淘汰。不少II號坦克被改裝成指揮車、戰鬥工兵的裝甲防護車甚至自走炮。: E) ?/ O, T& ]
. D' \$ N$ L& _
同I號坦克一樣,II號坦克首次登場是在西班牙,當時少量的II號坦克參戰,實戰證明,他不是裝備了45mm火炮的蘇聯T-26s的對手。II號坦克隨裝甲部隊大量使用是在波蘭和法國戰役中,後又大量在隆美爾的非洲軍團中使用,在蘇聯戰場中較少看到它的身影。II號坦克裝甲薄,防護能力差,而它的20mm火炮也證明對付其他裝甲車輛效果不佳。它在戰鬥中沒有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但為指揮官提供了大量的經驗。同其他坦克一樣,以它的底盤發展一系列變形車如Marder II、Wespe等。
" c, s* n! ]$ d, d7 G3 T. J* p% O/ A2 a7 ^" ]
從1939年12月起,又開始一系列項目發展專門的戰場偵察坦克,開發了VK 901、VK 903、VK 1601、VK 1301等,但這些專案最終都取消了。作為這些發展的延伸,生產了Ausf J(VK 1601)和Ausf H(VK 903)。在1943年,7輛VK 1601(Ausf J)被裝備到東部前線的第12裝甲師,1944年,其中一輛被改裝為搶救車輛。在1944/45年,同樣的車輛裝備到116裝甲師的搶修部隊。這些設計最終導致了Panzerspahwagen Ausf L的出現。Krupp一直在嘗試用II號坦克的底盤和部件來設計自行火炮,並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 # U5 Q0 b* a: h2 a' s
部分II號坦克在諾曼第戰役時仍在服役,甚至服役到了1945年。II號坦克也在德國的一些盟國服役,如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利亞和匈牙利,戰後,還有少量在黎巴嫩軍隊中使用(可能來自羅馬利亞)。
中型坦克
4 L+ X, x4 P# I; d% C  a6 z/ a: s3 b  r7 D: ]+ T
III號坦克5 Y. E  |5 M) N4 v& W3 H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indext1.gif
1 C0 t/ t& o8 n$ y) g3 C" ?5 f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國各軍工公司研製一種重15t,裝備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裝甲指揮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讓這種坦克成為德國新組建的裝甲師的主力裝備。1936年,苯茲公司在柏林製造出第一輛原型車,其他公司也製造出他們的樣車。1937年5月,苯茲公司製造出第一輛PzKpfw III.A戰鬥坦克。其後又有3種改進型:B,C,D型。不過PzKpfw III.A,B,C,D這4種型號都屬於試驗型,生產量很小。1939年德國開始生產E型,這種型號是正式裝備部隊的初生產型,後期的E型開始裝備一門50mm短身管火炮,這個型號是德軍入侵波蘭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國又開發了F,G,H這3種型號的 III號坦克。它們統一的編號為Sd.Kfz.141,這幾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和以後J型早期型都裝備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間III型坦克又增加了4種型號: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裝一門長身管50mm火炮。J,L,M統一編號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間生產的N型則是裝備一門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編號為Sd.Kfz.141/2。在它的12種型號中J型是生產量最大的,分兩批一共生產了3OOO餘輛。到1945年,各種型號的III型坦克大約生產了6000輛(有些資料上說有12000輛之多)。$ v2 {3 r+ O8 u- S
2 z2 q" v  e; j: A9 L$ m& x
德國利用III型坦克的底盤生產多種變型車,其中最出名的是StuG III系列突擊炮,另外還有自行榴彈炮,噴火坦克,指揮坦克以及觀察坦克等。* i7 {. `' R& B2 x

$ D' R% Q) e# ^6 i. Y8 hIII型坦克從1939年裝備德軍開始一直使用到1945年。在1943年下半年以前它一直是德軍活躍在各戰線的主力裝備。它作為德軍裝甲師主要裝備參加了入侵波蘭,法國戰役,北非戰役以及入侵蘇聯的行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和中期,III型坦克無疑是德軍的重要裝備之一。
, |& |4 z  ]4 [9 f$ P9 t) I" D, J1 d- s+ K6 {4 x
IV號坦克
+ U0 q9 s: {( Q1 A% G' Y* G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9.jpg
* J9 m# W( j$ @' NIV號坦克為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戰爭期間唯一保持連續生產的坦克。希特拉於1934年下令開始研製裝備75毫米火炮的IV號坦克,IV號坦克的研製目的主要是作為對輕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輛A型坦克出廠,戰前IV號坦克的A、B、C型僅有小批量生產,大多用於測試和訓練,但波蘭戰役中的部分參戰坦克受到部隊的高度讚譽。1939年10月D型投產,成為最初的生產型。1940年E型投產,1941年F型(F1)投產,IV號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蘇德戰爭開始時,IV號坦克裝備數量不過數百。
+ n0 W8 j1 x3 \% V4 Y# X! A) q: y
: Y# q5 h3 `5 r4 V0 q1 K戰爭開始後,面對蘇聯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國性能最好的III、IV號坦克也大為遜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嚴重不足,相當部分反坦克任務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國坦克的裝甲薄弱,難以抵擋蘇聯步兵反坦克武器攻擊。但德國坦克戰術運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協同,所以能夠避實擊虛,在戰爭初期取得很大戰果,此外蘇聯各級軍事指揮的無能也促成了這一結果。但IV號等坦克的性能劣勢是無法回避的,隨著蘇聯紅軍戰術指揮能力的逐步回復,結果就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的慘敗。/ H8 \4 ~0 Q, X6 ?/ L2 V0 @% }
1 {2 M$ |3 j+ ]# ~* n
而後,德國人除開始研製新型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外,也開始對III、IV號坦克大加改進。首先IV號坦克F1型改裝長身管75毫米火炮,成為F2型,然後42年G型投產,兩種型號坦克的增強了裝甲,火力也大為加強,勉強可對抗T-34/76。此外IV F2型也運至隆美爾的非洲軍團,該坦克火力強、結構好,是當時非洲戰場德意軍隊最倚重的裝備。1 v4 n' K+ d/ N4 y* }

0 z' Y3 W9 U" A% i2 @1943年,H型和J型投產,進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護,產量均超過3000輛,在數量上逐步取代III號坦克成為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西西里島、諾曼第、阿登等戰役中,IV號坦克一直是衝鋒陷陣的主力之一。由於德國生產能力不足,因此結構簡單、性能穩定的IV號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產,以彌補德軍虎式、豹式數量的不足。整個戰爭期間,IV號坦克總產量達8000輛以上。
4 s" e+ c) \% y" X' k9 d$ ~8 w" G5 f2 M* G
此外,IV號從戰爭初期開始就推出變形車,包括旋風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灰熊式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等。最重要的當屬以IV號底盤發展的驅逐戰車,安裝了75毫米和88毫米反坦克炮,稱為IV號驅逐戰車。這些變形車數量達2859輛,在各個戰場的德軍裝甲兵團、裝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隊中都有廣泛使用。. C/ g$ B3 W2 ]

1 E1 \  s* h0 s4 i) \! D戰後,一些IV號坦克被敘利亞等國家購買,參加了早期的中東戰爭,到1967年仍可在戈蘭高地戰場看到IV號坦克身影。$ e8 c' e: k( C: J" P1 c- }
6 u" F" H) M( s
V號豹式坦克
1 F1 ]3 V5 q) z2 Bhttp://members.tripod.com/~dietmagic/1.JPG
4 g2 R; g- L: ~$ @7 X: X豹式坦克由1942年6月開始投產,是德國在参考了蘇聯T34坦克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車身略高,佈局合理。改進型D型戰車重了34噸,使用650馬力的汽油機,乘員5人,採用傾斜式裝甲,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安裝1門75毫米的加農炮,彈藥基數79發,技術和戰術性能都超過了T34/76戰車  i+ [7 r% b. s
9 q4 \/ T' [" N) n
為了等待黑豹坦克的出廠,德國的堡壘作戰行動一推再推,終於在1943年7月5日開始。好容易製造出的250輛豹D型參加了這場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首日有192輛豹式參加了進攻,但機械故障頻頻,再加上在一個雷場遭遇伏擊,當日倖存完好的豹式只剩40輛。戰場上,豹D型坦克暴露了機械裝置嚴重不可靠,特別是齒輪箱的設計問題很難克服。豹D型只生產了534輛,而後1943年8月新的黑豹A型投產,改進了不少機械問題,加厚了炮塔裝甲,增加了兩挺7.62毫米機槍,產量為1768輛。1944年3月改進後的黑豹G型投產,加強了車體裝甲,改進了傳動裝置,增加了車內三防通風裝置。豹G型生產直到戰爭結束,產量達到了3740輛,是豹式系列的數量最多的型號。1944年2月22日,希特勒親自簽發命令,將V號坦克定名為豹(panther)型坦克。
! m' n$ t1 d( J* ^- y, C. }6 N, d9 @8 Z  S* p! X' N7 f
豹式坦克是二戰時德軍裝甲兵最喜歡的坦克,同時也是蘇聯軍人很喜歡的坦克——聯軍給豹式坦克以高度的評價,把繳獲豹式坦克看作是一種榮譽。繳獲的豹式坦克被作為一種獎勵交給最好的坦克乘員使用。在1944年,為能更好利用這些繳獲的坦克,蘇軍還印製了俄語版的豹式坦克手冊,分發給駕駛它的坦克手。法軍將繳獲的豹式坦克一直使用到20世紀50年代,此外,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南斯拉夫也在戰後使用過豹式坦克。豹式坦克的出現大大革新了坦克的設計,對戰後西方坦克的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豹式坦克被視為第一種現代主戰坦克,目前德國國防軍所裝備的坦克乾脆就叫做豹二型坦克。8 C3 l  E: F4 {# I# W5 u

" L) ^4 u/ ?7 k6 G: j+ u豹式坦克是德國二戰後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視,在後期德國坦克生產中平均產量最高,D、A、G三中型號達到了6042輛。1944年5月還開始研製豹F型,但到戰爭結束只生產了20輛左右。此外,豹式的後繼型號豹2準備安裝88mm火炮,但只出現了原型車。
1 R2 y6 b+ N. t' {  I/ y0 ~& Q5 H% r. h2 }% b* |
V號豹II式坦克# m+ t1 @, X4 g) n! P* e, [' W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panther2.jpg
1 g; K) U" {' _' h" C4 d( z. y1942年末,德國設計師開始在一款新底盤上研發一種威力和體積都更大的新型豹式坦克。1943年1月,希特拉同意研發豹式坦克以用來增強德軍的裝甲部隊,特別是東線戰場。0 w# [9 p( U8 k* v
) c) q' G, d5 ]5 W& X, G, D
這個豹II的計劃和虎王一起發展。1943年2月,設計者決定把豹II製造成類虎王,它們會使用相同的零件,如履帶、運輸系統、懸浮系統和車輪。豹II的外型與豹式G型很相似,車身的設計也很像一輛經改裝的晚期型豹式G型,經改裝的部分包括觀察設備的修正和新引擎板。
) y$ `0 ^' N8 ?# `3 Z6 n# s$ F+ H
豹II的裝甲保護比其他豹式改量型顯著地增強了。它的側面裝甲厚60毫米,正面裝甲更達100毫米。豹II計劃選用75毫米KwK 42 L/100火炮,甚至88毫米KwK 43 L/7火炮(沒有炮口斷裂),並把它裝上最新的沙馬德香炮塔上。沙馬德香炮塔是萊茵鋼鐵公司在1944年設計的。
0 ^; }' a1 w' t. n  d
2 I. j! n, R! k- k0 X( x& E1943年3月,德軍提出在第一批豹II將在1943年後期或1944年早期製造,並在1944年春天開始服役。1943年5月20日,萊茵鋼鐵公司為豹II設計出一種特殊的防空炮塔,裝上了四枝20毫米機炮,但從來沒被製造出來。
, L; y. I0 o0 w
. ?; s) n  j- C8 F% m$ B7 i3 M1944年5月,德國意識自己已沒有工業力量去生產豹II,而且還沒有合適的炮塔便研發成功。到了1945年3月,德國才為豹II加上新型的G型炮塔(裝上75毫米 KwK 42 L/70火炮)作試驗。那個時候豹II已有作戰能力,不過它從沒有作戰紀錄,最後更被美軍俘虜了。
$ ]% _4 k: E9 T& [) E+ ~- ?0 i" L% g# c/ ?( u
E-50坦克4 `) q' f& L6 b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e50.jpg
" |" W5 e' o2 G; y為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德國開始了研製E-50坦克,由阿拉道公司和其他公司研製。
- b1 J1 z8 t$ j. I* \& z
4 W: Z! D% [! z1 ~# F. ~E-50坦克其實就是豹式坦克的改良型,所以又被稱為豹二,配備88mm71倍主炮(即與虎二式相同),重50-65噸。根據當時的資料,E-50坦克的時速大約是60公里,最大行程大約是200公里,比豹式坦克好。
9 Y0 I6 k5 w" f& a6 ]1 J6 C, a! V2 [% m2 ^6 r
E-50坦克的設計良好,如果研製成功,將會是輛非常先進的坦克,可惜E-50坦克始終研製不到出來。
5 V0 u; w9 R2 w- Z6 p4 ^5 c+ ^$ y4 Q, f4 H& K& T
~~~~~~~~~~~待續~~~~~~~~~~~
續:重型坦克: d- M- @, F3 f% N% B% t/ L2 z" u
0 m: b% s5 }+ `4 }
VI號虎式坦克
' g) G- W/ n4 {+ |2 j% n'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tank001.jpg
- N$ V# T- h9 Q, g% y0 S/ t: I4 d3 N虎式坦克一架由德國科學家韓謝爾博士設計的重型坦克,最初設計是45噸,前裝甲厚80毫米,但由於德國担克在戰場上遭到T-34的痛擊,希特拉氣急敗壞,命令將裝甲厚度提高到110毫米,坦克的重量因而提高到55噸,公路最大行駛速度為40公里每小時,行程只有90公里。7 U1 N* A+ m3 N& S
/ a' D, }" \/ ~7 i* M# u& g6 v, K8 I
從工藝設訂上,虎式坦克確實別具一格。除炮塔外,它的設計可謂完美無缺,它大大堤高了履帶的寬度,使坦克的通行能力和行駛的平穩性有了明顯的改善。安裝的88毫米巨炮,在當時堪稱為最,但就是這門威力強大的火,成為了虎式坦克的負擔。由於炮體沉重,又沒有液壓驅動系統,炮手要搖動720圈才能使炮塔轉動一周。
$ I$ p4 O+ G# ~4 C4 I
/ X( Y$ m( c- R3 Y虎式坦克只有兩種正式的型號——E型和H型,但在生產過程中,改進始終在進行。早期生產的型號炮塔上的射擊窗在中期生產的型號中改為了逃生艙口(也可用來上載彈藥);早期型炮手的兩個視窗的窗蓋的裝甲在中期生產時得到了加強,在後期又改為了一個;早期的兩個前燈在後期只剩了一個。後期生產的虎式坦克的發動機也更換了。虎式坦克裝備了兩種履帶:窄履帶,用於運輸;寬履帶,用於戰場。為了方便虎式坦克的運輸,加快裝卸速度,還生產了它專用的列車。 , ^" i; c; _7 m0 D7 p! q% @; o
& T( q" y4 ?$ i
從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僅生產了1355輛虎式坦克。1944年4月,虎式坦克的月產量達到最高水準,生產了105輛。虎式坦克最終被虎王式坦克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戰中令人畏懼的德軍坦克的象徵。2 p& W7 f8 q9 b( L1 A3 R

  @6 n& `# d" \& ?! RVI號B型虎王坦克
4 D! r$ ]) M" k8 ]6 m4 g: k1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king_08.jpg# R7 U& u8 a5 i' D! {3 O8 h' d' D
繼虎式坦克後,韓謝爾又推出虎王坦克,虎王坦克是二次大戰中噸位最重的主力戰車,它承繼了虎式坦克的所有特點,甚至較前更為強力,成為德軍最後一型主力戰車。
% |1 X4 o2 V1 z. E3 {
- h9 |2 {) I% p1 a* _1 d虎王的出現乃是和豹式坦克一樣,受了蘇俄T-34戰車的裝甲設計影響。虎王和虎式的最大差異在於戰車砲改裝為初速更大穿甲力更強的88公釐77倍徑戰車炮,以及車體外殼的傾斜裝甲。由於採用了砲身更長的主炮,使得虎王的炮塔必需隨之加大,再加上正面裝甲厚度增為185毫米,於是虎王的體型極為龐大,總重幾乎達到70公噸。由於引擎的負荷極為沉重,所以在機動力及機械性能的可靠性上大打折扣。所幸虎王登場時的局勢是德軍已陷入一連串艱苦的防禦戰,而其超過盟軍其他各型戰車射程的強力火炮及厚重的裝甲,在此種場合相當能夠發揮效用!$ F- D0 T- s) V( M

' X6 [8 p2 a. K" _虎王仍然裝備於獨立之重戰車營在東西線苦戰,面對著盟軍優勢的物資力量奮戰不休。其中最著名的該屬1944年12月阿登攻勢中第六黨衛裝甲軍團的先鋒排普爾戰鬥群中的30輛虎王。這支戰鬥群深入美軍陣地領先主力甚遠,但終因被美軍切斷且油料缺乏,不得已全部拋棄炸毀,人員徒步撤回,對於這二次大戰最強力的戰車而言,不啻是最悲哀的命運了!
( w6 S, z/ U+ }( V. {5 [, W$ R' u7 y" I
E-75坦克9 Y) T$ Z6 Y  @9 R2 T# ]7 b

- \0 ^3 u8 _/ V5 O( U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indext3.gif6 w+ P( @8 `, p/ g2 L
除了E-50坦克坦克外,德國還設計了E-75坦克來取代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 }5 s* h# e, c0 @( x5 @3 ^" F

( M0 B8 X% y% a, @! D. j7 vE-75坦克比E-50更大和先進,火力也大得多。E-75坦克使用虎式坦克的底盤,配備了一枝128mm55倍主炮,即與鼠式的主炮相同!E-75坦克重75-80噸,時速40公里,裝甲則比E-50厚。* P6 f; B4 M" {7 d
) z1 f  ]' V- J3 M; \- w- o
E-75坦克雖然和虎式差不多大,但卻配備鼠式的主炮!如果研製成功,必定會成為盟軍的重大威脅。
仲有 ar
  i) u' X. P0 q
" N/ t  ^4 _$ u% L; e超重型坦克! V$ F2 {  U0 I4 g! n+ a% m

6 e) O6 Z1 V5 TVII號獅式坦克
; z2 h. X% p4 y3 l( z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lowe.jpg
3 M' V! _: K' S% Y- m7 e. q3 w德國超重型坦克的研究在1941年開始,當時克魯伯兵工廠開始研究蘇軍的超重型坦克。
6 V4 N/ d' x# O9 T! X5 P
4 i  {) J" W5 l2 ~$ `1941年11月,德軍認為超重型坦克的正面裝甲一定要有140毫米厚,側面裝甲也要有100毫米厚。坦克要由5人控制,3人控制炮搭,2人控制車身。坦克最高時速一定要達44公里,為了達到這目的,德軍使用1,000馬力的魚雷快艇引擎。炮塔更重達90噸。1 u& I. _: e) W6 s4 B$ @

9 E4 v9 B( @1 W+ p) A, b1942年初,德國命令克魯伯兵工廠製造一種附合以上條件的超重型坦克,此款新型坦克被命名為VII號獅式坦克。克魯伯兵工廠將會運用以往設計的虎鼠坦克設計,加上150毫米卡勞L/37或105亳米 KwK L/70火炮,並與斐廸南.波爾舍博士的設計比較,德軍將會使用更優良的一款。
8 r- h! Z" `5 d+ a' a+ V" a9 h8 W
. j) ~0 X+ ?7 |/ l" E1942年狠期,這計劃被鼠式坦克的計劃取代了,雖然獅式坦克最終沒有被製造出來,但它卻為後來的鼠式坦克計劃打好基礎,鼠式坦克運用了不少獅式坦克的設計。7 R3 P* K2 _2 ?' S+ I0 T

; \5 O! s+ ]/ W) Z鼠式坦克3 _0 d0 s+ b3 t/ L1 w1 N6 Q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cmaus.jpg
# N8 O& V0 ~# I0 C# q" \( E1942年6月8日,德國著名的坦克設計師斐廸南.波爾舍博士在會見希特拉的時候提出發展超重型坦克,希特拉當日即任命斐廸南博士為總設計師,研製一種安裝有128mm或150mm火炮的超級重型坦克,以達到稱霸戰場的目的。1 {2 b3 {6 g! |( i, @6 _
- R& g! r6 T% C/ ~6 e% ?9 E  M' ^
兩年後,一種代號為「老鼠」 的坦克的樣車被生產出來,它是世上最大的坦克。它攻防性能確實達到了當初的設想,比普通坦克厚一倍的裝甲可以在2000米距離上擋住盟軍任何坦克射來的炮彈,而比普通坦克炮口徑大一倍的坦克炮在3000米距離上可以擊毀任何盟軍坦克。可以說,鼠式坦克真正做到了「矛利盾堅」。但是,這樣一種「無敵」坦克卻患有一個先天病症-上不了戰場。原因是超強裝甲使鼠式坦克的重量高達188噸,是普通坦克重量的三四倍。在當時沒有一種坦克發動機能驅動得了這個龐然大物。德國人將一台大功率航空引擎裝在鼠式坦克上,它才能以最大時速13公里緩慢地「 爬行」,這個速度只比人步行速度稍快一點。鼠式超重型坦克在戰爭期間只生產了兩輛,還有9輛在生產過程中。原訂劃生產150輛,但是由於二戰的進程,基本上鼠式坦克没有發揮甚麼作用,直到戰爭結束前被蘇軍俘獲,成為珍貴的戰爭紀念品。
# v" f) C6 ]' g$ Y6 {2 X1 H0 _$ D* ^" Q
: n/ r! l! p0 {E-100坦克7 D8 v. G/ U4 y0 r9 N: O. p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typ_e-100.jpg
6 t' g6 f+ x3 QE-100坦克車體類似虎王坦克的放大版,重140噸,懸掛系統為Belleville-Washer型設計, 路輪為採用複合式設計(類似虎王)。砲塔則是鼠式坦克的改良版, 設計時予定搭載55倍徑128毫米KwK44 L/55戰車砲及75毫米KwK44 L/36.5戰車砲, 測試時則將128毫米戰車砲增強為38倍徑150毫米KwK44 L/38戰車砲, 而正式生產時會改用170毫米KwK44戰車砲。
4 b; a* v5 O0 i! D" F& \$ h9 L( W0 ^: I1 C9 G* P  n$ w+ i7 k
E-100坦克上前方裝甲傾斜60度, 厚度達200毫米。兩側厚度達120毫米, 但還有60 厘米厚的外掛裝甲側裙。引擎是 800 匹的Maybach HL234 型,變速箱仍是至放前方。車速只有每小時 40 公里,車速和M-26及IS-3 一樣,但重量卻重了差不多三倍。(E-100重140噸, IS-3重46.5噸, M-26重41.8噸)5 K3 a9 X9 d, q6 s4 V) Y4 }" k
+ _# W3 |  D/ \
1944年,希特拉下令停止開發而阿拉道及哈因科公司工程人員在哈因科公司郊外的小工場內繼續E-100的開發,在停戰前改用虎王的HL230引擎及Olver公司的變速箱完成測試用的車體,但最後還是給盟軍捕獲。
7 B) ]! [# |2 n. }7 y
& e6 r% {  W& F% n( ^P-1000拉特坦克! {, N  k- A& _7 }5 |$ |, j! F
http://www.eksplorator.os.pl/p1a.jpg
: {. X/ y$ T/ F0 B0 |! ?1 N- Thttp://www.eksplorator.os.pl/p1b.jpg
- v  j3 w5 \: x- C. N拉特坦克(德文為Ratte,意思是老鼠)是一輛超重型坦克,研發代號為P-1000。總重量高達1000噸!配備兩門280毫米的主炮!這簡直是陸上的戰艦,是一種超級戰略武器。
) A7 }7 I! s# X. a& Z, ^: ^! {6 Q9 _& o
1942年,克攜伯公司完成了拉特坦克的設計書,並向希特拉匯報。希特拉非常欣賞這個計畫,並建議它使用280毫米炮,希特拉很喜歡這種炮,德國的列車炮都裝用這大炮。
5 j/ J+ T( l* w* z- E( p1 j  h& u" ]7 r  r( s6 g" Z
實際上,拉特坦克的計設並無新意,無非是把普通坦克放大。其總長高達35米,高11米,幾乎三層樓一樣高。拉特坦克共裝用了6條履帶,每3條為一組。拉特坦克的動力採早魚雷快艇發動機,馬力高達11760千瓦,所有各項參數都超過人所能想像的範圍。
, n* }5 O: Q/ ?
0 [" l5 d: a$ n# z4 _遺憾的是,我們並不清楚拉特坦克能否在路面上行駛。在柔軟的地面上,這種龐然大物會否陷進去。目前,我們手頭上也沒有有關的數據,例如各零件的重量大小,可靠性如何,總之疑點很多。
. R8 K, i% H& P# a) s- h+ o. A4 i) Q6 H% y7 [5 ?1 ^9 L$ b
據說拉特坦克十分凶猛,能將300公斤的炮彈射出42公里,但拉特坦克此終沒研製成功,只是坦克發展史上小小的插曲啊!  J1 n% m$ t# {
8 N5 \0 y. X+ T9 D' C0 A3 y
P-1500道拉超重型坦克# F! e* d2 d( M7 u  V; Y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p1500.gif
8 K+ Q2 o, b$ ]/ d% r除了拉特坦克外,納粹德國還計劃另一種更瘋狂的超重型坦克--道拉超重型坦克。3 e0 \. H: `1 N, U

* |. E2 \+ k* q+ X# q希特拉因為覺得道拉列車炮實用困難,準備用4輛道拉超重型坦克去代替一門道拉列車炮,所以它便命名為道拉超重型坦克,後來正式命名為怪獸坦克。& F* b/ v# l( q6 X! I8 D: z

. y: P8 e  L; [1 r% ], n2 F道拉超重型坦克研發代號為P-1500,重1500噸,裝備800毫米的主炮,數門150毫米副炮,準備裝用U型潜艇發動機。可惜目前仍沒有發現道拉超重型坦克的圖紙。6 f- m" {# J9 P' A) j; u

/ p; n  S& T, n* _1 ^# L" `IX號坦克及X號坦克
5 C# M# k1 X6 f8 T* \: f) R- w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pzix_1.jpg# G4 `+ u% M  M( U, }  Z
http://hk.geocities.com/f15f16f18f22/pzx_1.jpg4 `2 L8 }/ D$ @$ u( L5 o1 y6 n
我們對IX號坦克及X號坦克的資料不多,只是有一些草圖。雖然IX號坦克及X號坦克沒有真實的樣品,但我們卻可從草圖大致了解IX號坦克及X號坦克。X號坦克比鼠式坦克寬,但車身卻比它低。相信德軍將為它裝上88毫米,甚至128毫米火炮。兩種坦克的設計都十分現代化,包含了很多現代坦克的要素。據說這兩架坦克的草圖甚至不是設計師繪畫的,而是「暗號」雜誌的出版人員為了誤道盟軍德軍坦克的發展方向而在1944年繪畫出來的。這傳聞是真是否,現在已無法知道了。
噴火坦克
: _+ i, ^" U4 \$ d2 T3 |) Y; G  Q! J' g2 L$ _
I號噴火坦克1 K8 ~& N7 Q' y* _' _3 r
http://hk.geocities.com/cncworld1234/Flame.gif
. f' ~8 M( m, F& [$ G6 y  R% M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 R2 K6 M7 A* l

" [( {% [$ H* f/ j; O% q, C1940年12月,義軍在北非被英軍擊潰。次年2月,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增援,最後擊敗英軍。自此以後,盟軍和德軍便展開了2年零8個月的拉鋸戰。非洲軍團在北非作戰時發覺他們也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但由於德軍把所有先進的武器都運到東線戰場,北非只有一些落後的坦克,非洲軍團只好使用一種由I號坦克改裝而成的噴火坦克。4 Q% B: F" d, r2 [2 J
" k2 Y; h8 a6 K7 V* q2 Z
I號噴火坦克其實就是把噴火器裝在I號輕型坦克上。I號噴火坦克的射程大約是25米,更可產生10至12次一秒的爆炸。
! z0 z% A' g! m, ]# X
% b' {5 Z- W8 \" N9 `: x3 L( gI號噴火坦克被分派給德軍第5 Leichte師使用,曾參與多場重要的戰役,包括多布魯克攻防戰。) Z0 |/ [: y' f

% s5 c2 X3 }$ e1 X7 W, a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
) C& U* I$ A, x7 @1 thttp://hk.geocities.com/cncworld1234/Flamingo.gif- o0 x1 J8 r3 |. q( e. r/ k  g
http://hk.geocities.com/cncworld1234/flamingo.jpg( p0 o" q- t/ h6 R# L
早在1939年,德國國防軍就需要一種裝噴火器的坦克,用以近距離上消滅敵方碉堡或防禦工事。
* g5 H3 t4 \( k1 J1 @  n0 V& e# V0 Q; v! ?; A+ S. \" q1 |$ J3 b' q' n3 {
1939年1月21日,德國軍方下達了將II號D型的90輛預生產型改裝成噴火坦克的訂單,這種噴火坦克名為II號紅鶴式噴火坦克。9 ~9 K  L/ v  k+ n
  m8 [+ Z* B( }: v/ s
II號噴火坦克與II號D型和E型一樣,炮塔被一個裝機槍的小炮塔取代,噴火器則裝在上部車體前的基座上。II號噴火坦克裝有320升易燃燃料,使它能夠較長時間地噴火。
4 h( b; f5 u1 g; ~
, Y+ Z8 m1 x4 ]; [. ~1940年5月,第一批II號噴火坦克正式生產。第二批150輛的生產命令於1941年8月下令,但只有65輛在1942年3月完全,因為當时德軍急需底盤來改造76毫米自走反坦克炮。, Y5 ?+ k; @3 Y

+ w  |( t( A3 N. m6 e0 n& III號噴火坦克最先於東線戰場服役。但實戰中,由於裝甲和油耗較高等問題阻礙了它的發揮,使它在前線的作用有限。8 T; P7 t2 p1 s9 {
: u' \8 ~# d+ p4 r$ T0 S
III號FI型噴火坦克. o4 s0 G6 Y% D
http://hk.geocities.com/cncworld1234/FlameIII.jpg8 n* u, n, I0 ^
) J: s) R, h4 D/ J- ]. R4 C& [' o
1942年11月,德軍開始出現一種把III號坦克改成噴火坦克的想法。德軍們認為這樣便可以在史達林格勒等地區有效地進行巷戰。, T  f7 N" h/ _- U* O. G4 Q  E  W
  q' g, O2 u+ t' ~0 {, r& z3 ]
III號噴火坦克在1月開始生產,不過由於噴火器的生產問題而廷遲了一個月。100架III號M型坦克架裝了噴火器,被命名為III號FI型噴火坦克。III號FI型噴火坦克使用III號M型坦克的底盤,不過50亳米KwK L/60火炮則由一枝14毫米的噴火器代替。德軍也在它車身前方焊接了30亳米的裝甲,令它能夠抵擋較強的炮火。
3 f7 S4 n; [% f; ^. C
) N/ j5 |- T+ x$ l% V. yIII號FI型坦克除了有一枝14毫米的噴火器外,還有兩枝MG-34機槍作為自衛武器。而該噴火器的的射程則達55至60米,適合用作芞戰。
/ q' `7 r6 `, T. M; ]$ z) P: f
6 X' I1 l# T: t7 u6 ~雖然III號FI型坦克最初設計是為了攻佔史達林格勒之用,不過它並沒有趕上史達林格勒攻防戰。1943年7月,41架III號FI型坦克供給了給第6裝甲師、第11裝甲師等部隊攻打庫爾斯克。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