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共核武器檔案
  j: N. ~, C: X: B7 I! |. h
7 V$ m' v3 p2 S" }5 Q( H1 S原子彈 6 Y* |6 [/ H- Q, U% F) Z

; ?  ]  K0 F% {7 o3 w
$ W6 o: a( H' i& b( t, F2 M1964年10月16日1500時,中共首枚原子彈以塔爆方式試爆成功,使中共成為第五個核國家。這次核試耗資2億美圓,動員超過1800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核試的效應物有飛机、戰車、自走炮、榴炮、無線電台、艦橋、地雷、工事、動物、醫藥、食品、燃油、海水等8類共21項,置于距离爆炸中心200至300公尺范圍內。測試儀器有1000多台,95%以上為國產,在自動控制系統指揮下,于十多秒內自行啟動,97%的測試儀器記錄准确,實驗的綜合成功率達90%以上。
. q( x: k5 _# X; `! a, p/ D
. R: w+ x+ C: N2 u( a& |試爆后取自遠區的沖擊波气壓上升值,換算出來只有千吨當量,离設計值太遠,頓時令眾人惊的目瞪口呆。當采用不受气象條件影響的正壓作用讀出比較准确的當量數值時,參与人員才如釋重負。試爆一小時后,簽下遺書的空軍飛行員以IL-12攜帶取樣器飛入放射性塵屑中……一個月后,仔細計算后獲得准确的當量值是22000吨TNT,但美國取樣分析的結果至今仍錯誤的維持是19000吨TNT。
( v! W# H) E: h" Y
4 P% r3 i8 ?! X# }! G/ ]3 D由于沒有經驗,工程人員最初認為原子彈頭以能裝上飛彈,因此這次核試為首次地下核試(?),用于測量飛彈彈頭的威力和性能。后來為研制經飛行考驗的核彈頭,改為首次“兩彈結合”,也就是原子彈和彈道導彈的熱實驗。1966年10月27日0909時,載著核彈頭的東風2甲飛彈在靶心附近569公尺上空核爆成功,取得彈頭定型的完整數据,但后來的各型核彈設計定型都沒有再采用兩彈結合的方式。
3 G9 \' c0 F, @8 u0 y0 L( Y" j+ c
美國首次兩彈結合實驗成功是在1958年8月,蘇聯直到1962年才完成這一實驗程序。中共的成功令美、蘇惊訝,但兩國都認為中共要將原爆技術用于彈道飛彈在70年代以前是不可能的。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就指出:“5年內中共不會擁有運載核武器的工具。因為美國從第一枚原子彈爆炸到發射載有核彈的飛彈用了12年的時間,蘇聯也差不多,所以中共至少要用10年。”
  X4 w: W% A! j' [
* \1 X/ s) ~% F5 o由此可見,60年代的中共核彈頭彈道飛彈發展是全球最快速的,即使美蘇兩國擁有先進的偵察技術,結果仍出乎他們的意料之外。也許正是速度太快,蘇聯曾試圖在中共的核武器形成戰斗力之前以外科手術空襲迅速剔除。然而文革的來臨,使中共的核彈頭飛彈和航太工業等尖端技術發展大受影響。1976年9月26日,沈陽軍區一個陸軍步兵師約3000多人,首次進行核爆條件下的戰術訓練,核爆后90分鐘“對敵發動攻擊”,這也是中共初期的戰術核武器實驗之一。中共先前已進行多次戰術核武器的實驗,全部都在70年代中期開始,當量介于1000吨至10000吨之間。
5 Q8 W$ }% W/ Z3 f6 Z$ ]4 I, c
中共首次核試驗最初是按實戰要求設計的,1960年初設計有3种气動模型,但考慮到用空投方式會增加測試和瞄准的困難,遂改為“塔爆”方式進行。1966年空投實驗后,中共即擁有實用的核彈。為模擬彈上震動環境,中共在1965至966年曾先后以時速40公里運載核彈頭做數百公里的長途運輸實驗、爆轟實驗、燃燒模擬實驗和墜地碰撞模擬實驗,証明核彈頭是安全可靠的。
$ r8 y/ f$ X) _$ v6 D2 R
) x5 c) N& b( y5 @: E( Q
  q3 X, q3 a" w6 L: l3 Q氫彈
: B% I+ y, v& x' U5 |4 _' R- {5 j
% D, `6 g5 h5 s) x$ q% S/ r0 c) ?
0 `3 Q# G$ D: O( m" {! g( E: x中共的氫彈研究時間只比原子彈晚一點,原計划在1967年底至1968年上半年進行試爆。1960年底,官方指示進行氫彈的物理實驗,針對可行性結构進行探索性研究。1965年9月至1966年4月,順利完成了爆轟、次臨界、環境條件等實驗后,于1966年5月9日成功進行了加強型原子彈的空爆實驗,為氫彈的理論研究提供實測數据,達到了預期目的。1965年夏,核武器研究所得知法國准備在1068年進行首次熱核裝置爆炸實驗,中共決定搶在法國之前試爆。   }/ M1 Q1 _* G8 _9 D# c
4 I, O6 q7 I% A0 ]( g, k9 x
核研所人員決心一步就制成飛彈彈頭,這种以100万吨TNT當量為標准設計的氫彈被命名為“1100工程”。根据原子彈引爆氫彈理論的方案推斷,1967年底至1968年上半年有可能制成體積小、重量輕、聚變比高的百万吨級氫彈,經過百多次的爆轟模擬實驗,解決了原子彈點燃氫彈的最大瓶頸。 - ]+ t4 E" [" D5 T
* G2 R+ w% {* O8 g/ g$ m2 k* k: z( c& _
1966年12月28日1200時,首次在核試驗場進行了塔爆的原理性實驗,共動用了1014具儀器記錄數据,測得12.2万吨TNT當量。因為這次減當量實驗中氘化鋰-6含量較少,并受到場地方面的限制,以至熱核反應不充分,但基本上該次實驗算是成功。1967年6月17日0802時,由強5甲裝載首枚氫彈,在距靶心315公尺、高度2660公尺初成功引爆,完成裝上飛彈前的論証,當量達到330万吨TNT。由于台灣高空偵察机的努力,使美國在事后公開宣稱“一切早已在意料和掌握中”、“早在3年前就知道中共會有這一裝置(氫彈)”,但私下卻對中共“土法煉鋼”有次成績大為吃惊,可見如果沒有台灣的黑貓中隊,美國人的震惊會達到何种程度。 3 m! B' n& c; h# N7 E8 K$ H: o. g
, F+ i" A6 o  ?+ i% O
從原子彈試爆到氫彈試爆,美國用了7年,蘇聯用了4年,英國接近5年,法國是8年多,但是中共只用了2年8個月,并且赶在法國之前成功試爆。不過自1969年10月林彪等人插手后,大批科研人員受到批斗,使得氫彈只能長期使用于轟炸机上,直到1972年才裝上飛彈真正達到實用化。自1967年5月26日東風3飛彈從甘肅發射成功之后,因為文革的延誤,直到1971年5月才裝備二炮部隊,而且只裝備原子彈頭。 ,到1972年東風3才有制式的百万吨級氫彈彈頭,并于1975年8月4日完成定型。以中共在60年代高速發展飛彈核武器來說,這個過程算是异常緩慢的,如果与東風2相比就更明顯了。
" \, e* X5 L% ~. O6 I3 V: E6 L2 p; [/ x) `: a4 z; x* b
氫彈的武器化,是按照邊實驗、邊定型、定型合格后大批量生產的要求來進行。從1972到1986年,先后為東風3、東風4、東風5、21巨浪1戰略彈道飛彈生產出熱核彈頭;氫彈頭的標准化和系列化量產,是戰略飛彈得以解決整體通過定型的重要關鍵環節,這樣東風4和東風5才分別于1983年6月25日、1986年12月26日通過設計定型。 0 a  S, F1 `% B

7 T9 F* v/ ]) O- c; ^8 S2 c: I' l
7 u2 I( ?  B+ N中子彈 ! D' [" J& [! U. n1 O
% s% J+ ]4 X$ K
" _: ~2 h& f( n0 c
根据小型、机動、突防、安全、可靠的核武器發展方向,核武器研究設計院在70年代展開核彈頭小型化、分導式多彈頭、戰術核彈和中子彈的開發。因此,美國中情局和聯調局情報官員指1987年來中共來訪學者從加州利弗莫爾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國立研究所非法獲取的中子彈資料,是中共制成中子彈的最重要技術來源,可能是缺乏實据的政治指控。
( X  h/ K& L9 ]# j$ O$ ^
7 e% t; e0 y( I" |7 v  @1 Q8 |( m# h事實上,國防科工委和工机部曾指示核研院(代號9院)与西北核試驗基地(羅布泊)互相配合,于1982至1988年在戰術核彈的基礎進行一連串1000吨左右當量的核試驗,驗証設計原理和突破技術瓶頸,并于1988年9月29日上午成功在中央分區核試驗場(羅布泊其中一個地區)進行首度中子彈試爆。 4 F) S' n0 |) B/ Z  Q( c1 X- ?, _

& }* \4 }8 t5 m! b& n& `中共在70年代后期開始進行中子彈的預研工作,經過大約10年的發展,使中共成為繼美、法、俄后第四個擁有中子彈的國家。從此,也把中共的核武技術從第二代升級到第三代的水平,因此擁有最先進的小當量、低污染戰術核武器,不至于要輕易動用容易引發全面核大戰的戰略核武器,其好處自不待言。
5 Z/ w/ X* \: n# A& A/ O
. G, n- j* u. O9 |/ t+ g
( p' Q4 O% t: s2 Y其他第三代核武器
* P. r% |/ W7 x  c0 }0 {' @+ o0 V. ]8 k

9 x2 b# v4 @/ c: W* E0 z; T" D3 Y中共在原子彈尚未進行實驗時就展開氫彈的預研工作,在氫彈未全部裝上彈道飛彈、戰術原子彈尚未結束定型實驗時,就展開中子彈的預研工作。而中共在第一枚中子彈尚未實驗前,也同時對其他第三代核武器開展了預研。
8 `# E/ O" O* P% ?# }
' v/ Y- @! D& U  k7 `( |& g8 `目前中共對第三代核武的進展仍視為机密,但是專家普遍認為,它們是以不同釋放能量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核武器,所以中子彈即為其一。這一代核武器在爆炸時突出某种殺傷破坏效應,同時削弱其他效應,即以限制核彈的殺傷破坏力來達到特殊的戰略戰術要求。正如中子彈在50年代至60年代已在美國和蘇聯開始研究類似,第三代核武器有電磁脈沖彈、沖擊波彈、X射線鐳射武器、等离子體武器、中子彈等几种,美俄兩國都進行過相關實驗。 3 O0 W( _4 s( X% }1 n" H. E

0 m1 ?: n0 C7 s; g根据測量數据,100万吨的氫彈在100公里高空爆炸,電磁脈沖可以覆蓋1200平方公里;在400公里高空則為2200平方公里。在美國上空4000公里連續引爆三枚千万吨級氫彈,則整個北美的電力和電子网絡將完全破坏。但研制高效的電磁脈沖彈的關鍵在于“如何產生更多電磁脈沖并引向敵方,同時又不禍及自己”。外電曾報道,海灣戰爭開打前美國某將領曾要求在巴格達上空引爆一枚核彈,以破坏伊軍的C3I系統,但為布什總統拒絕。這是否顯示美國以秘密制成電磁脈沖彈?目前仍未知曉。中共媒體曾暗示,中共的常規電磁脈沖彈頭已在90年代中期服役,相信會用于M9、M11飛彈,其用途与戰斧巡航導彈在海灣使用的彈頭相同。隨著中共傳統脈沖彈頭的服役,作用相同的核彈可能已經停止發展。 5 F; f3 ?  P3 |5 N
3 {# K% F+ C* X" D4 f  i* U
沖擊波彈的全名是“弱輻射強沖擊波或弱剩余輻射彈”,其實也就是小型氫彈,作用原理与中子彈相反,爆炸時增強沖擊波并減少核輻射,适合攻擊工事或做鑽地核彈摧毀地下設施。美蘇在50年代利用核爆炸進行資源勘探、開挖運河時,作用与此類似。一枚5000吨的沖擊波彈爆炸威力強大,若要抵抗其轟擊加固費用將超過建筑成本的50%。美國曾在內華達州用鑽地沖擊波彈對一座10余公尺鋼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指揮所進行實驗。該彈前端是鈾鎢合金穿甲彈頭,中間是沖擊波彈,尾部是噴气加速彈,被這种三合一核彈命中的指揮所瞬間被炸的蕩然無存,只剩大彈坑了。中共對沖擊波彈的作用原理非常清楚,研究也极深入,從公開的物理學刊物上也可知悉這一點。以此觀之。中共就算未造出這种核彈,應已具備門檻技術。 / S& [1 d  |4 Y8 V
$ C& U7 r  S- q7 ~* a
X射線鐳射武器是核爆衍生的,為一种瞬間向不同空間同時發射數十條X射線的大破坏性定向能武器,可在太空摧毀來襲的戰略核導彈,是里根星球大戰計划的重要一環。其難處在于:同時瞄准和跟蹤多目標,激光棒(固體激光武器)被核爆產生的X射線汽化前,必須發射出激光束,這需要全新的特殊材料。1980年,美國能源部利弗莫爾核武器研究所率先在內華達州進行這种低當量的核裝置實驗,脈寬達毫微秒級,功率300兆兆瓦。1985年12月28日,代號“金石”的同類地下核試驗在相同地點進行,爆炸深度550公尺,當量2至15万吨TNT,連續的試驗基本上証實了其可行性。以中共的戰略需要、戰術水平、核武器發展時間、技術水平、理論基礎等來綜合分析,這方面的進度應該只達到理論研究階段,公開資料的深度和數量与其他第三代核武器比差距很大,相信美俄一樣停止了這方面的研究。 - D6 ?6 U5 u: N. Y5 U
( f; Q, i, p& m7 d4 {5 F
等离子體武器的情況可能更原始。核爆炸形成的火球,內部物質的中子被電离,這些中子、剝离了電子的离子流和電子組成等离子體,猶如恒星一樣在几秒內火球急劇膨脹,溫度急降以至熄滅。由于火球向四周膨脹,能量損失很快,如一個100万吨當量的核彈在大气層爆炸,火球半徑可達1000公尺,但很快就會消失。如果把等离子體的火球沿著特定方向發射,就能摧毀遠距离的目標,十分适用于外太空作戰。其難題除了把核彈能量化為等离子體外,更難的是如何以特定方向射向目標,因此這是最難、最沒有把握制成的核武器。目前俄羅斯在這方面的進展較大,未聞中共以開始實質性的研究工作;但以中共在21世紀的太空發展進度而言,不能排除將來會加強發展等离子體武器。 ; B& Y2 M7 s6 X# v, \2 M
, V# A  d# c9 @, v# ]% V

: \* l+ o4 W$ t4 y+ w  q& }第四代核武器
2 G  s1 p% ~% w6 y% z) f" ~9 X/ d0 N/ J6 u9 T3 D, B' U" C
$ B  }/ g0 e; d) t' y9 t- e+ [
更先進而且干淨的第四代核武器有:聚變彈、反物質彈、粒子束武器、金屬氫武器、核位素武器(?)等。它們介于傳統武器与核武器之間的灰色地帶;第三代核武器受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的制約,但第四代核武器以聚變原理為主,可加以限制的只有技術水平的高低。与第三代核武器近似,這些干淨核武器的預研早已在進行中,國際上目前以美、俄、法三國的水准最高。
1 x- _/ Z/ S. U) T( v* p& _# R
核同位素是指質量、數量和原子序數相同、在可測量時間內有不同能量和放射性的兩個或以上的核元素,它產生的能量比高能炸藥強100倍,目前各國正研究它的性質和釋放能量的方法。通過重离子碰撞或慣性約束聚變中爆炸產生的中子脈沖進行核合成可以得到這些元素,它可被用做傳統武器,又能作為干淨型氫彈的引爆器。
+ h. P& Q; {7 Z- W) C% n! r$ L9 X8 r" x8 u9 T# l7 ^
金屬氫是指氫气在一定壓力下可轉化為固態晶體,在室溫下無須密封也能保持很長時間。金屬氫的威力是TNT的25至35倍,是目前威力最強的化學炸物,已被列為美國國家科學計划的重要研究項目。上述兩种核武器,目前并未聞中共開始研究,但因為中共已經簽署禁止核試驗條約,要深入研究只是時間問題。
/ d9 }. D7 h; @- v6 C
& o3 Q+ _, @9 {; _7 ~- [- M粒子束武器,是定向能武器的一种,其优點是:速度快,能量密度集中,能快速射擊不同方向的目標,貫穿力強,不受气候影響,無放射性污染。缺點是受地球磁場的影響較大,可分為大气層內使用、射程較顒滷a電粒子束武器和太空使用、不帶電的中性粒子束武器,其射程可達几千公里。
/ a7 W' t  b- W1 W4 ~8 l, l. k: H0 k9 c6 `6 z
中共的粒子束武器研究伴隨著核物理學理論的進步而產生,已知在在70年代開始進行。80年代以來,隨著中共核物理學頻頻取得進展,進度大幅加快;觀察近年來中共的民、軍用高能物理學的學術文章,反映出其進展的長足進步。与美、俄比較,因為開發的時間和投資皆有差距,所以落后是必然的;但因為基礎理論和研究基礎相當扎實,推測其粒子束武器的進度可以列入國際前五名之內。
/ W, j  Z; V: d( A& Z6 u3 C: j" R- }& V
反物質武器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正物質与其相對應的反物質互相作用,迅速釋放巨大的能量,只要几微克的反物質就可以產生极強的X或γ射線激光。它是目前核武器中最強、最重要的一种。美國費米國立加速器研究所,法國和瑞士合建的歐洲研究中心,俄羅斯高能物理研究所都在做此研究。中共的反物質研究所始于80年代初,由世界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反物質發現者(?)趙中堯擔任技術顧問,因此西方稱他為“中共反物質武器之父”。關于這方面的公開資料几近于無,其高度保密性正反映了其极端重要性,只能通過正負電子對撞机的零碎進展作為這种武器進展的參考。
4 p" J$ ^; Y7 r. u2 |- E  ^  q4 O
3 g( C+ r- U/ f* R聚變彈是与原子彈、氫彈、中子彈等通過核裂變作用相對應的一种武器,其作用方式也正好相反,生成物是十分干淨的。各核國家都在對此做深入研究。聚變反應是核物理學几十年來的難題,其歷史并不比裂變反應短多少。要觀察聚變彈的進展必須注意在可控核聚變方面的研究,因為這是一种軍、民兩用科技,而且代表著一國高能物理學的最高水准;歷來各國在聚變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若取得較大突破必然會公開炫耀,相對于上面各种核技術是透明度最高者,公開資料最多。如果某國在可控核聚變取得全面突破,几乎意味著能率先造出聚變彈。中共在聚變技術的進度有机會角逐全球第三位,聚變彈方面亦然。
7 J5 E. k6 m  o0 V* S, j8 U
7 j" B- H2 a  }& M因為第四代核武沒有污染,可做傳統武器之用,只有擁有氫彈和先進核物理學家的國家才有能力發展第四代核武。第四代核武是對核武管制的挑戰;它巧妙的繞開全面禁試條約的限制,而且除非連基礎核科學也一并禁止,否則第四代核武必將問世。特別是核緊試條約使第三代核武器的發展受到限制,第四代核武器成為核大國的唯一選擇。 + l, w) [! e2 z6 {9 t$ x- X: K

8 u" o, I0 d) h( I: h% {! E: H' e: ?% Q, X- v2 S
核試驗 , c  u) l( E, r: }4 X' R% P

0 l4 w6 q' f. }8 \9 q2 }. f
5 q" L4 }% v+ ^( k2 Z1 y( j中共在簽署核條約前共進行了45次核試驗,按照中共“一次實驗,多方收效”的原則,基本達到了他國數百次核試驗的的成果。其中大气層核試有23次,共十多万人參加了效應試驗。
% g1 ~' B) q$ V4 J$ y- f+ i) N) o6 h+ D  F1 D
地下核試分為平洞和豎井兩种,中共原定于1960年5月9日首次進行平洞試驗,但為了更快取得實用飛彈彈頭,并集中力量研制氫彈,這次試驗改為測量彈頭威力和性能的大气層試驗,直到1969年9月23日0015時才首次進行平洞核試驗。1978年12月17日的第二次平洞核試驗取得大量重要數据,對后來的地下核試驗貢獻良多。1976年10月17日的第三次平洞核試首度在花崗岩內進行。1984年12月19日的第五次平洞核試是中子彈的首次原理實驗。這顆驗証彈圓滿成功并為全面突破中子彈技術瓶頸和首次中子彈核試驗打下了基礎,并在時程上反駁了美國對中共竊取中子彈机密的指控。 $ z4 _6 C4 F' P: W$ w) ~2 ~1 J5 J
6 y4 x( o4 V- O3 e6 @6 ~$ I  P/ [( |
中共在1967年4月選定羅布泊西北的辛格耳為豎井核試驗場,這种方式是地下核試驗的主要類型。1975年4月鑽成深300公尺,直徑2.5公尺的第一口花崗岩豎井,但直到1978年10月14日0900時才首次豎井核試驗成功。1980年10月16日的大气層核試驗后,后來的中共核試全面轉入地下;包括中子彈和近年的核試,也都采用豎井方式。在60年代至70年代,由于對科學規律認識不充分,中共有3次核試全部或局部失敗,但比例并不高。
& V5 D5 q# G, q8 R4 }' [  H0 s' f. i8 f1 t  }: P3 O% P
從1964年11月2日起,外國開始記錄羅布泊地震數据,從全球標准化地震研究网和地震聯合研究机构等地震記錄,可獲得特定的波形,有部分地震站定期向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和美國國際地震中心報告。90年代中期,美國利用電腦程序一天三次自動訪問國家地震資訊中心的數据庫,監控中共的核試驗情況。西方自1972年10月3日開始利用商業衛星偵察羅布泊核試驗場,采用多光譜掃描、反射束光導攝像管、地形測繪儀、高解析度照相机、紅外偵察儀器、航天飛机的合成孔徑雷達等,宇航員也進行人工攝影。 . w* C  q2 `+ v5 Q( b1 n

5 U4 Q" U8 a( S/ R羅布泊在北部以西約2300公里,曾選擇甘肅敦煌以西,新疆羅布泊以北4個地點,中俄兩國專家都認為敦煌以西160公里的地區最好。核試驗場分3個區。馬蘭科學城位于試驗場西北,在兩條干線公路交匯點附近是主要指揮所和技術人員居住區。馬蘭西北几十公里有一個保密研究所,即核試驗中心,三面環山,有一條對外公路。核試驗在試驗場東南方距馬蘭不遠的沙漠中進行。中央分區在馬蘭分區和東南分區之間,是地下核試驗場,但早年也進行過几次低當量地面核試驗。中央分區又分為3個地下核試驗區;南部試驗區在大山中;1969年9月22日和1975年10月27日的頭2次地下核試驗就在此進行。這兩次核試驗檢驗了地下核爆炸的封閉技術。這兩次試驗后,平洞核試驗轉移到西部試驗區,這個試驗區的核試驗都是低當量的,在試驗的同時也檢驗了地震武器的試驗數据和核試場的安全性、合理性。中子彈的原理性試驗和首次試爆都是在此進行的。東部試驗區是西山之間的一塊低斜坡地,進行深豎井地下核試驗。近年的核試驗有很多在此進行,包括東風41的彈頭試驗。 7 e* [  Y' T5 y. f* n3 g

5 o; \$ E# X0 ]# c- K2 ?7 l+ S! Z7 `( ~
3 O7 O- f6 ]. a& v2 b  L核武戰力 & X" g8 p' M1 ]- d

' [9 M) \5 j7 F3 a3 f9 s% g
# l6 g6 O  H, K3 z5 j% w" L中共的核武發展除了提升國際地位和核反擊能力之外,也帶動了經濟建設所需的大批新型原材料、儀器和大中型民用工業設備的進步,使大量新的生產部門和新興科學得以建立和發展。中共的第一、第二代核彈進度极快,理論和技術水平也很高,其首枚原子彈就比廣島型先進,經三次核試驗后原子彈就裝上了飛彈,再經過三次核試驗又制成了飛彈的氫彈彈頭,這些都是核武器史上的最佳記錄。 9 D' o( W# A9 @- X7 ~3 p2 H

' R2 r7 i; o2 _7 K" ~8 V4 l+ b對中共核彈數字的推測可謂人言人殊。西方權威的詹氏集團認為目前的總數是1000枚左右,与真實數字的2500枚以上差距懸殊。導致這种現象的原因是西方從50年代至今一直沒有正視中共的高科技能力,在有許多數据選擇時通常會主觀的采取最差的。西方專家至今仍堅持中共只有數百枚核彈,事實可能有很大的誤判,中共的核彈与俄羅斯近20000枚、美國15000枚相比固然很少,但卻超過英、法總和的2000枚,居全球第三位,總當量介于5億至10億吨TNT,也是世界第三位。從核試次數与核武持有規模比例而言,效益可能是全球最高的。 4 I( i' c9 f  c, T0 ?

6 H: |3 ~- n$ o) d+ Q- O大陸目前裝備的核彈有十多种,東風2/2甲的核彈頭、初期空投原子彈和少數核地雷已經退役/戰略核武器方面中共早著先鞭,分為飛彈核彈頭和航空核炸彈,后者隨著中共空軍戰略突破能力不佳和戰略飛彈的進步日漸淘汰,21世紀初會完全汰除。2010年前新裝備的核彈頭有東風31(巨浪2)和東風41戰略飛彈的分導式多彈頭,超音速隱身戰略巡弋飛彈的彈頭,當量為30至50万吨TNT,性能与美軍現役核彈頭相當。 . m8 C% c" D: ]4 w
# T9 N* y4 |/ S4 `9 p9 V% f
戰術核武器除了飛彈彈頭和核航彈外,在70年代裝備了核地雷,80年代初又裝備了核深水炸彈、反艦飛彈核彈頭,但數量少同時已屆淘汰。生命力較強的有152、155毫米核炮彈,分別在80年代和90年代服役,M族飛彈核彈頭也是同期列裝,這种武器亦陸續配備中子彈頭。冷戰結束后,東風3/3甲大部分換裝常規彈頭,以适應局部戰爭所需。隨著東風21、21甲、M-9 II飛彈大量服役,東風3系列到2005年將功成身退,庫存的配套核彈頭同時銷毀。未來得以保留的將只有核炮彈和戰術飛彈核彈頭,當量大都在1万吨TNT以下。 , Q$ Y& s! P( l3 a/ h
" N" n! P. Z7 Q! b" [1 h
現役戰略導彈的主力為飛彈彈頭,航空核炸彈已經逐年遞減以至汰除。這些第一代單一核彈頭分為20万吨至30万吨當量、40万吨至50万吨當量兩大類。隨著老舊核彈退役和國際形式的緩和,中共的核彈頭發展方針將徹底轉為以質代量,將維持相當數量或是數量略減但是威力大增,戰略与戰術并重。自90年代的地下核試驗以能看出其發展趨勢,即朝向系列化、通用化、可調當量、小型以至微型化發展。 , l8 K* L+ J5 L% K* H

! ?* w' B# c( l9 o. `$ A3 L由于中共在可見的未來仍堅持有限核報复的戰略,即不首先對任何國家或地區動用核武器,但保留最低限度的核反擊核安和國策,因此仍會把對方大城市等軟目標列為重點打擊對象。但會因應戰略核武器的精選,選擇性的挑選一批重點加固的軍事目標作為打擊對象,這是21世紀初中共核戰略与以往的不同之處,也可以見到中共對其核武器的信心
德國二次大戰手槍資料% N" {: _4 x: ]. }9 H3 o
" _- j6 `% E- [0 Z' `
一般印象中,德軍在二次大戰中使用的都是Luger P.08手槍,就像BoB中美軍大兵念念不忘要找一枝Luger手槍當紀念品,實際上,德軍在戰爭中使用的手槍又多又雜,雖然以Luger P.08最知名,但其他手槍也很多。這裡稍做介紹。
5 w- s3 W7 \1 {, D- [7 ]
* A+ z# {4 Y7 J* z0 ~制式軍用手槍8 b$ g) f/ U4 O- H. Z& b. D

- h# Q( K8 K( b5 ?/ ^. ^4 S帕拉貝倫/魯格(Parabellum/Luger)手槍 P.08
3 _& ]: o9 v1 O. K6 M$ r6 T( ~9 {5 ehttp://shop.military-club.cz/images/airsoft/stti/stti_p08.jpg0 B5 N+ r# ]( y7 R1 C2 G
短後座、肘節閉鎖、單動模式的槍機,口徑9x19mm,彈匣裝彈8發。射擊時槍管後退約6 mm。最早由德意志軍火彈藥公司(DWM)設計生產。該公司電報地址是:Parabellum‧Berlin,因此得名;而設計師名George Luger,所以也稱Luger Pistole。這是一次大戰時德軍的主要手槍,精準度很高但結構複雜。DWM後來被購併,輾轉幾次後,在1930年改由毛瑟公司生產,另外有幾家較小規模的生產線,從1935年起大量生產供應擴軍中的德國國防軍。從1939年3月到1942年10月間,這些生產線總共供應了359,247支給陸軍,131,451支給空軍,8,750支給海軍。由於生產程序複雜、耗料太多、成本太高,這些生產線在1941年開始逐步轉為7 f4 `$ Q7 k/ s5 O  `3 \. T0 e
生產P.38,只剩下少許將現有的零件裝備成槍。總計從1934年到1945年間,P.08共生產了超過100萬支。
6 _" Y5 b3 c  T; ^6 a+ H" D
- k2 \- v+ I! o0 j2 G, R: ~5 L* ^5 Q! u$ e# q
毛瑟 C.96(Westinger-patent)
/ w4 \/ n3 I9 U7 X5 V) zhttp://museum.mnd.gov.tw/images/weapon8.gif
+ ~6 D9 o( P4 r7 |& g1933年型的毛瑟C.96(中國稱駁殼槍、自來得手槍、盒子砲),使用7.63x25mm子彈,20發裝分離式彈匣,且可選擇射擊模式。在大戰期間,德國國防軍使用的不多,德製約7,800支,另外從西班牙進口仿造型約3,000支。
/ n4 V2 J( x$ j
  x1 V) }& c7 }1 d  W自衛手槍6 `# }" k, |' Y% R; C! Z

( n5 y! D( {2 I' h5 x5 B7 J雖然P.08和P.38生產量不算少,仍然不敷使用,除了國防軍外,警察和民防單位也有手槍的需求。1938年德國發佈法律禁止私人擁槍,許多繳公的手槍都變成警察和民防單位的裝備。另外原來賣給私人的槍型(特別是毛瑟和華瑟的氣體反衝式手槍)也轉供應給國防軍。1939年至1942年間,德國國防軍購買了140,427支華瑟、毛瑟、以及騷爾(Saur)的小型手槍給高級將校防身之用。
/ A6 @0 U9 D8 O" b4 w! v1 R- ?2 F0 M  `4 _1 R& d9 T4 s; b" b
華瑟 PP 和 PPK 手槍
# ~+ d& q7 ~! m7 p( F4 L6 vhttp://www.bondcollection.com.ar/PPK.jpeg
  c! }( X: _8 s  o2 a# S' S: J8 K3 fPolizei-Pistole和 Kriminalpolizei-Pistole本來就是設計給警察使用的防身手槍,出現於1930年代初期。口徑7.65x17mm(.32 ACP),PP彈匣容量8發,PPK容量7發,都是直接氣體反衝雙動式。國防軍和警察在二戰期間總共購買了總數約100,000支PP和72,000支PPK。其他民防單位也有購置。
! v& V4 u. u3 K0 i/ p$ @
7 e- D  K( _' {, ~: y1 p1 S) k2 \' H6 F2 M
1 g# w/ f/ @5 P  r
毛瑟 Modell 1934 手槍9 g+ @3 [; \/ I
http://images.gunsamerica.com/upload/976565904-1.jpg! F: |- y' g7 v9 D9 {5 d
毛瑟為了和華瑟公司競爭推出的手槍,直接氣體反衝、單動模式,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8發。並不太受歡迎,國防軍買了約8,000支,警察買了約4,500支,另外民防單位數量不詳。
3 f0 d' X3 A  t) k* t
2 d+ I7 n6 o2 S3 U毛瑟 HSc 手槍(HahnSelbstladepistole, Model C)4 o4 c" ^( w9 I4 K( G
────────────────────────4 b4 Y" R* o* h
毛瑟在1940年推出雙動式的直接氣體反衝手槍,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8發。大戰期間生產了22,500支,大部分供應警察與民防單位。
$ T6 b5 O: f4 Z: B0 h+ Y
: W4 R* {0 M( I: v: W& q3 r
" i* |7 W- N. q+ p1 K  t, T& U) ]$ g9 _0 S

5 n7 S. I& j" V% b1 ^- Z" g騷爾 Saur Modell 1913 手槍
" u. s# I: y! I/ k: A9 `http://www.valleyguns.com/fullsize_thumbs1/791067489.jpg" p4 [3 X- j' i1 ^( m2 q* z% u3 y
直接氣體反衝、單動模式,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7發。生產線在1930年終止,前後生產大約 175,000支。9 t! q8 h# A$ q; `1 M  S# @
" J6 e1 D' S) x4 z
騷爾 Behorden-Modell 警官型手槍
& b' v, ?8 ^% k+ H0 Z3 X────────────────
  ?& I5 c3 X# x3 N3 W和騷爾1913年型大同小異,直接氣體反衝、單動模式,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7發。生產線至1937年終止,數量不詳,主要供應警察和民防單位,5 m! d* b1 F: r! ^
數供應國防軍軍官。
+ E% d! n+ p) b5 Z) T7 f. h8 _) l# H0 m+ H" z

! X0 T: ]. e& G8 B. l& G  N/ m9 |' Y- G) a& I: e
騷爾 M38 手槍% \* `# O4 Y+ m. V' z! o. q8 t
http://www.shootingtips.com/NewFiles/article/German%20Policegun/HGPP1/S&S-M38-fig.jpg& V( s; w3 Q$ @. z) g0 H1 `9 M: H; Y
騷爾在1938年推出的直接氣體反衝雙動模式手槍,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8發。此槍相當受歡迎,主要供應國防軍,二戰結束前共生產200,000支。
* \  O  M  K4 I/ H3 y0 a
# o/ O/ {* w! Z9 w* j國民手槍
: ~& R( G% o0 k& L* ?4 v; o
; l! L/ H- g9 Y- U% X5 i3 \5 ]; |在二次大戰情勢開始對德國不利之後,德國軍械界開始尋求簡化武器生產程序並節約資材,在1943年開始設計了一系列的「國民手槍」(Volkspistolen),大都在1944年底開始生產。這些槍大量使用鋼板沖壓和焊接,樣子雖然難看,在功能上並不比精工製成的手槍差。不過由於文件不全,有關它們的資料並不完整。2 c% A9 G7 p0 n: }0 c9 i: q

1 z2 I( y+ q/ ]. t0 e; L8 g佔領國手槍9 M! U0 }* N+ `5 z

2 X8 v+ I4 s( j4 n2 O5 O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大量使用各佔領國的工廠生產手槍以補數量的不足。
. Z5 U' V  ]; G) _" N' {, `- E. i
& L; f, D( W  ~  X0 m# V! I奧地利 Steyr-Postole M12. U5 k9 H8 w) k; C
────────────
' ?" C2 P; g' W* `+ H4 t% h這是一次大戰中奧匈帝國的主要軍用手槍,在1938年奧地利併入德國時,奧國部隊仍然使用這型手槍。這是短後座、旋轉槍管、單動模式設計,口徑9x23mmSteyr,彈匣容量8發。在奧軍併入德軍後,有約200,000支被改裝成9x19mm口徑,其餘約60,000支被移交給警察單位。2 {. F) W! Q' t, |0 X: m

. x7 n1 S* t4 ~& }/ C, e) q" |+ y6 K7 j5 z1 c9 D7 L
$ }$ H" x& Z2 B& d5 H& s' P2 F
比利時 Mle. 1910/22 手槍
+ a$ B8 O" Y1 T2 o$ `http://www.jaegerplatoon.net/pist_M1910.jpg, \% G5 O9 x% t5 l$ Z+ |
這是FN生產的白朗寧氣體反衝式手槍,彈匣容量9發,口徑7.65x17mm(.32 ACP)的被德軍稱為 626(b),主要供應德國空軍,從1940年到1942年底超過100,000支,口徑9x17mm(9mm Short或.380ACP)的被稱為 641(b),在1942年底前只供應給陸軍約3,500支。在1944年9月盟軍收復比利時前,FN廠總共供應了德軍約363,200支的Mle. 1910/22 手槍。' q' e2 w6 i! c+ @
除了FN廠生產的之外,德軍從荷蘭陸軍和南斯拉夫陸軍手中也接收了一批數量不詳的Mle. 1910/22手槍。
' S3 e. A' D2 T: D$ r/ L7 J9 m, c6 s
8 ?7 ^4 {. |3 x$ L
2 o" ^! v5 j3 i/ h/ c; D比利時 Mle. 35 GP(Pistolet a Grande Puissance,"Hi-Power")手槍1 J* ?0 w& R0 v& K# S( p1 C# S
http://www.alpharubicon.com/leo/images/triggerjob1.jpg
; O  E) s* F* T" S短後座、白朗寧式閉鎖、單動模式槍機,口徑9x19mm Luger,彈匣容量13發。雖然這型手槍號稱是白朗寧設計的最後一型手槍,事實上他只參與了早期的設計,在他死後才由 FN 的工程師完成整個設計。在1935年開始生產,德軍入侵前生產69,000支,在德軍佔領期間總共生產了319,000支,德軍編號 640(b)。1 k; H" b0 K& `, N& H( O. Z' V
! a" d. f1 ?; s. y3 {" O
6 ]5 U! m, Q% Y& f
捷克vz/22和vz/24手槍: K7 s( }  y2 H% b+ R" s
http://www.adamsguns.com/1132.jpg* m7 ^  _5 @, B  V+ P" Z$ F
短後座、直接氣體反衝、單動式槍機,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8發,德軍編號 Pistolen 27(t)。這種槍顯然很受德軍歡迎,在德軍佔領期間總共生產了465,000支,大部分供應陸軍,少數供應空軍與警察。
0 q& V1 J* U" h2 ^* d' D7 l) K
( c. t* Q. t0 N, r- M( g3 `+ A" C( }/ k# Q4 M0 X/ m3 [+ ^
捷克 vz/38 手槍& y7 s+ j+ A9 k
短後座、直接氣體反衝、雙動式槍機,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8發,德軍編號 Pistolen 39(t)。捷克陸軍原本想用來取代 vz/24,在德軍入侵前生產了41,000支。由於設計不怎麼樣,德軍沒有再繼續生產,供給海軍3,000支,其餘供給陸軍。
3 L2 M9 v8 j% ~3 p- N& w3 v
  v2 j$ _/ X% T法國
+ x" I# ?- f" ~2 ~- O+ Q法國陸軍主要使用Mle. 12轉輪手槍,德軍對此沒有興趣。在整個佔領期間,只從佔領區的工廠取得少數半自動手槍,包括:2,000支7.65mm的Unique Mle. 16,30,000支7.65mm Unique Mle.17,20,000支Unique Kriegsmodelle,1,130支6.35mm MAB Mle.A,2,600支7.65mm MAB Mle.C,51,160支7.65mm Mle.D,以及23,850支SCAM Mle.35A。. l- [- V; C, m1 l2 x, u
( s- X! P+ o* `$ d5 S3 w1 l; U! D& p
匈牙利 P.37(u)手槍9 S. R2 ^+ n' C1 Q0 W; t
短後座、直接氣體反衝、雙動式槍機,口徑7.65x17mm(.32 ACP),彈匣容量7發,在匈牙利與德國合作期間,生產了約140,000支供應德國空軍。& v5 ^  Y' K! f$ G' O0 K2 v7 Y  A5 ~

9 O2 b9 |, q% T0 `  b波蘭 VIS wz.35 手槍2 V# @( a6 P# C' H; y1 ~# z5 e
這支槍的設計類似FN Hi-Power,短後座、白朗寧式閉鎖、單動模式槍機,口徑9x19mm Luger,彈匣容量8發。在德國佔領期間總共生產了289,000支,供應陸軍和海軍,另有約22,000支接近戰爭尾聲時在Steyr工廠組裝出來。/ `1 q# h% w6 F& T3 \
2 ~) c$ H& p; p' J" l
丹麥 Bergmann Bayard M/10-21 手槍2 J2 v8 M7 V4 U  c' j
短後座式槍機,口徑9x23mm Bergmann-Bayard,彈匣容量10發。數量極少。
4 x- {" x; _  M1 j5 l/ y1 w
) N- ]0 s% ~" U1 W# c挪威 M/1912 和 M/1914 手槍
" a# q0 t: r/ H  H$ s) ~這兩型手槍都是類似 M1911 的設計,戰爭期間生產少於10,000支,多半供應挪威Waffen-SS志願軍。. O2 u/ w' v  S: B
! ^- u- r" I0 A* J7 n& [9 B
西班牙2 t) o, n/ H! }# _- I
西班牙在戰爭期間保持中立,但生產供應德軍約86,000支7.65mm和9mm Short的Astra 300,6,000支9mm Largo口徑的Astra 400,10,450支9mm Luger口徑的Astra 600/43,以及25,000支9mm Luger的Star Modelo B。  e( w- C/ a0 W0 f( d( L
" y2 ^. u, x3 _6 L& A  c2 h
2 h, x/ E' Z% K6 o; p( G
義大利
( D3 d. G9 L" _: r4 R7 \http://www.adamsguns.com/1387.jpg4 b6 ]  }3 J. R, F+ F. f* I! c3 Z8 R
Beretta Model 1934 .380 Mil.
) m+ W) w8 m0 v3 X. \% {; R
9 D, [  }3 J2 R6 v: J義大利供應德軍的有貝瑞塔生產的9mm Short Mo. 34和7.65mm Mo.35,詳細數量不詳。+ `* b3 c" B9 k! J. ~9 u
5 \! D) S0 ^6 \4 Y0 r! k1 I3 |- b  {
戰利品
! O4 l+ j$ I8 x───$ B, Q' n8 Y6 b+ U9 @
在戰爭期間,德軍也使用許多擄獲的手槍,除了前面幾個被佔領國軍隊留下來的手槍外,英國的Webley、美國的Smith & Wesson轉輪手槍,甚至柯爾特M1911A1半自動手槍都被拿來使用。另外在東線也大量使用擄獲的蘇俄Mosin-Nagant M 1895轉輪手槍,以及少量的Tokarev T30/33手槍。
& c3 s  O/ R) m
" P$ i) k; [  R. }; B( m1 c7 @- R  h  A# o. l* V# D0 C: O! ^
8 Q7 Y. R. s) ~
資料來源:- ~! _) x. B0 o
3 g5 ^$ H9 B8 A& `; F( S
George Markham, Guns of the Reich, Arms and Armour Press, London, 1989
- o& ^4 U/ }: ~) S! _' c6 Z. SIan V. Hogg & John Weeks, Military Small Arms of the 20th Century, 6th Edition, DBI Books, Inc., Northbrook, IL, 1991, v7 F5 P" S2 {' ^1 p0 ]* [
Ian V. Hogg & John Weeks, Pistols of the World, 3rd Edition, DBI Books Inc., Northbrook, IL, 1992
Originally posted by coolala2005 at 2006-3-5 18:36:8 S9 e) S/ [0 I: s) o, e
歡迎ka kei & qqq在軍事版發表文章~~~~
" k1 ?# B) f/ G繼續努力~繼續支持~~~~
6 d! z+ z7 C4 P# H4 L$ P
# J3 w) c4 l1 M5 V5 M9 h# h
$ u  d: x  `6 X! s
! h/ }1 O) L( n3 H! K# G
美國海軍「藍天使」 6 J1 }! i! U2 e. V) @, s: w8 X. }

/ ~( w0 X+ J& k% z# V0 x  w% c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17/TWarren/Aircraft/USNF-18C_02.jpg  w/ G2 c4 J2 m" w$ a1 y
4 k$ c8 p- ?# W
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17/TWarren/Aircraft/USNFA-18BlueAngels.jpg& U) x5 b# {' o
0 g' L0 V$ ?+ f) P4 L
http://www.checksix-topshots.de/assets/images/autogen/a_RK03OC412xl_FatAlbert.jpg' b. V& M9 j  E! s( R6 A$ v
0 `  M' [0 B0 u) D0 b9 i
$ m9 [7 `: V( g- e2 @! r) T8 q
「藍天使」(Blue Angles)飛行表演隊的正式名稱是美國海軍飛行表演中隊,駐佛羅里達州彭薩柯拉海軍航空站謝爾曼機場,每年1-3月在加州南部的埃森特羅海軍航空基地冬訓。現有11架「大黃蜂」艦載戰鬥/攻擊機,包括9架F/A-18A單座型和2架F/A-18B雙座型,每架價值2,800萬美元,其中兩架雙座型用於媒體報導和體驗飛行,其餘6架組成6機編隊表演,3架備份。, S4 ~+ D4 }) N, K

9 V& s% Q# B1 W- i, ?# n
7 a8 M; n1 a8 a* d" d+ A$ X  二戰後期,海軍作戰部長賈斯特•尼米茲海軍上將要求成立一支飛行表演隊,以保持美國公眾對海軍航空的興趣。1946年6月,「藍天使」表演隊在羅伊•沃裏斯少校率領下,在駐地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海軍航空站,使用格魯曼公司的F6F「潑婦」(又譯「地獄貓」)活塞式戰鬥機,進行了首次表演。1949年換裝F9F-2「黑豹」噴氣戰鬥機。; Z! h3 ^! {* q$ s
- ~/ A5 i$ _7 H# ~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該表演隊被抽調到「普林斯頓」號航空母艦上,成為第191戰鬥機中隊(VF-191)「魔鬼的小貓「的核心。次年又被調到德克薩斯州科普斯克利斯蒂海軍航空站,試飛更新型的F9F-5。直到1954年冬,才被部署到現在的駐地--彭薩柯拉海軍航空站,並改裝了後掠翼的格魯曼F9F-8「美洲獅」噴氣戰鬥機。" Q5 p/ \0 y5 _! D' @- ]

. a' @& S; e  T4 z8 S  此後,該中隊又換裝了F11F-1「虎」戰鬥機(1957-1968)、F-4J「鬼怪」II戰鬥機(1969-1973)、麥道A-4F「天鷹「II攻擊機(1974-1985)。1974年12月,「藍天使」被正式編為海軍飛行表演中隊,擴大了編制。1986年11月8日,在建隊四十周年之際,「藍天使」換裝了F/A-18戰鬥機。成立以來,「藍天使」已為3.5億觀眾進行了飛行表演,1992年還作為第一支美國軍事航空表演隊赴前華約國家——俄羅斯、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進行了飛行表演。( _- o, G, B- S4 M2 l. }( m- J
3 P4 L0 t: y/ ~2 c3 l# n  m5 y
  「藍天使」表演隊的任務是:增強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徵兵的號召力,在全國公眾、國家首腦和世界面前代表海軍的形象,作為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積極表率和親善大使。2001年表演季,「藍天使」共吸引了1,500萬觀眾,2002年在佛羅里達州勞德代爾堡的航空表演大會上,吸引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觀眾——估計共有420萬人觀看,2003年在35個地點進行了70場表演。雖然設有備份機,但「藍天使」表演隊永遠只有6名飛行員,不設備份飛行員,因為訓練強度極大,沒有時間訓練備份飛行員。地勤人員共18名軍官和110名士兵。
2 O- W( a7 F* m* f  J$ d
8 e5 f: x( Y+ e) V  j8 H  1946年,「藍天使」只有4名飛行員和11名地勤,當時的表演只有17分鐘,包括V形和梯形隊形,不久增加了菱形隊形和單機表演。此後的幾十年,表演動作不斷創新,出現了6機三角隊形和單機背靠背動作、菱形隊形著陸、6機三角隊形著陸、長機起飛時起落架放下橫滾、半古巴8字形以及菱形隊形中長機倒飛、起落架放下筋斗等。如今的表演長達約45分鐘,每次有30個動作。每次表演燃料消耗約10,000美元。他們還有一架C-130T支援飛機,綽號「胖阿伯特」(Fat Albert),有些表演中它也會來一次壯觀的火箭助推起飛,為大家助興。3 z" r$ J! e: o$ g$ G

3 d2 P- K! D2 u/ m3 o: S/ `  「藍天使」表演隊是密集隊形專家,以著名的6機編隊三角隊形進行整體機動時,隊形中一架飛機的翼尖和另一架的座艙之間有時僅相距18英寸(0.46米)。為此他們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到1999年該隊歷史上在訓練和表演中犧牲的飛行員就達到了23人,但11月12日該隊仍堅持完成了該表演季最後一次表演。當然也有另一種代價,1999年6月,飛3號機的海軍陸戰隊飛行員斯科特•韋德邁耶因與表演隊的女公共關係官員有「不適當」的關係而辭職。
/ W' Q  `5 Y1 a  B$ Z8 k
2 e; g; @$ j  ]* l* R- G" k1 @& d[ Last edited by qweqweqwe on 2006-3-12 at 01:58 PM ]
中國7大軍區特種大隊臂章/中國人民解放軍新式帽徽
# \* w& E2 V# J/ n# A# \7 y: ?5 U7 K# \; Z
瀋陽軍區“東北虎”; 北京軍區“東方神劍”
, R) Z( H' a- p& H) L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51108/images/12829237_2005110810540296384200.jpg
0 b; B. Y; t. h. L8 _# ~3 J2 [0 }6 _: A" _. z' v. j
南京軍區“飛龍”; 廣州軍區“南國利劍”: i& l- b, E/ @9 ?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51108/images/12829237_200511081054037897200.jpg! c! H2 p2 i4 ^2 p1 O4 f

6 G$ {) {7 `2 E蘭州軍區“老虎團”; 濟南軍區“雄鷹”
: x! U& ?2 n4 W( R& j9 L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51108/images/12829237_200511081054035159400.jpg
7 k# R0 |* x) i9 X' v5 k
* o6 I4 Z+ p4 g; ^# k成都軍區“西南獵鷹”; 空降兵的“藍天利劍
6 h" M- Z! Z! r$ Z* S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important/64/20051108/images/12829237_2005110810540311041600.jpg7 @5 D6 s3 i/ p  `: B- k

+ `+ E2 o2 i" Y( K$ Q0 z& a) y1 |6 m
& H5 E# r4 z% e; H; v

& I2 S' H; ]- o! P  a中國人民解放軍新式帽徽
2 ?- q9 }+ G7 f* w" phttp://images.21dnn.com/mmsource/image/2002-4-28/81mh.jpg
1 l' E2 x8 R9 Y7 s) E. S4 P8 y9 Z( _! ]4 O& }5 g, W4 c5 ]; u
[ Last edited by qweqweqwe on 2006-3-12 at 02:09 PM ]
比B-2更先進的A-12* J& k- o+ g' z2 c' ]; Z# Y0 z! {

8 Y+ A3 x! q2 O5 E8 C' t& r6 ^2 @8 n: J2 O; [
美國海軍曾提出替代A-6入侵者攻擊機的後續計劃,也就是A-12。它的先進程度和隱身性能比現時美國空軍B-2更先進一級。
' i$ m' @4 h8 ]0 s  Y: U* a$ T4 i3 R4 M; m
可是冷戰結束,A-12只能負起攻擊任務不符合新需要,海軍認為F/A-18足以擔負海軍需要的攻擊能力,美國國會下令停止A-12的計劃…1 K& N$ K# x, s; H' d% h9 G

" i9 C  }. ~( O0 Nhttp://www.military.cz/usa/air/air_accessories/a-12/a-12_1.jpg
4 I7 y2 X5 U7 b- i* u9 ihttp://www.military.cz/usa/air/air_accessories/a-12/a-12_5.jpg9 i( P( V* i! e! a  |7 q- E0 ]7 X
http://www.military.cz/usa/air/air_accessories/a-12/a-12_3.jpg
美利堅王牌----B2A隱型轟炸機7 F& e2 B( C# V  k6 ^8 Q

! ]7 v% i* I  W9 R7 I一個20億的產品,但從未經過實戰的洗禮" _0 f: r7 R  o

$ c6 m+ R) s. Q# g; }" x- }: _* X! e0 Z6 ^% P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18.jpg$ G5 q% |1 K4 {6 v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19.jpg, b" a3 ?6 n1 b3 d+ J" o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0.jpg* `* Z: n/ R- n1 n% L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1.jpg1 D4 h# F6 f8 K" N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3.jpg/ B% O# d" \3 ]) a7 E. {' F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4.jpg
4 D* H: Y+ f0 e; C, P$ T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5.jpg& ?4 K; h- H7 Q. l  V( T6 Y$ n
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6.jpg
+ P- p" b* W3 L8 F. ~0 e- ghttp://image2.sina.com.cn/jc/upload/71/5169/20051210/1156/231218/231227.jpg+ j5 r( J3 |, F

- Y. J9 y4 o  d$ h  G: D" _[ Last edited by qweqweqwe on 2006-3-13 at 03:48 AM ]
真正"車大砲"(德國的Dora大砲) ( d" i6 A" b& j+ ~# r3 J) P5 `- O
& J; Z+ L6 Z* H5 w; ]( j* s
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17/TWarren/Aircraft/d2.jpg+ o4 x7 R( \) b
http://i20.photobucket.com/albums/b217/TWarren/Aircraft/haGwf|G800mmz.jpg& K' H1 Y* ~$ D. x* M9 j* p0 I5 V! q

! ]' n+ a, H' a* D  v短命的「巨無霸」——大朵拉火炮5 [9 w* H% f8 F) e4 r' H
- A! H! h8 A: m  _" X8 F/ h
    在火炮的發展史上,「巴黎大炮」雖然以34米長的身管和120公里的射程(設計射程127. 9公里)而居世界之首,但它還不是世界上最大的火炮,真正的火炮頭號霸主是十幾年後納粹德國推出的「大朵拉」火炮。( `6 u2 O" q! P# |
5 l" I- e1 E* P. ^/ Z! X
    1928年,飽嘗德國侵略之苦的法國為了抵禦德國的再次人侵,沿法德邊界構築了舉世聞名的馬奇諾防線。該防線全長351公里,約由5,600座永備工事組成。工事堅固,其掩蔽部頂蓋與牆壁厚達3.5米。即使有像大貝爾塔炮那樣420毫米口徑火炮的炮彈直接命中,也難以造成人員的傷亡與裝備的損壞。法國人天真地認為,有了堅不可摧的防線就可高枕無憂了,而忽視了由於軍事科技的發展而導致的作戰方式的變革。希特勒上臺後,馬奇諾防線成了他的眼中釘、肉中刺。為了能摧毀這難以逾越的障礙,1935年,希特勒命令軍方研製口徑在700~ 1,000毫米的超級巨炮。德國陸軍兵工局把這一重任交給了曾設計製造過「大貝爾塔」和「巴黎大炮」的克虜伯兵工廠。雙方簽訂合同,於1940年交貨。克虜伯兵工廠雖然有研製巨型大炮的經驗,但對於研製口徑如此之大的巨型大炮,也感到是個難啃的「硬骨頭」。該工廠的設計師穆拉和保茲尤主持了火炮的設計工作。他們把全部精力投入巨炮的研製、試驗和改進當中,長年累月地忘我工作著。當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超級巨炮尚未設計完畢。1940年5月,德軍攻佔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之後,主力從比利時、盧森堡南部越過阿登山脈,從北面繞過法國重兵把守的馬奇諾防線。6月14日,德軍在洛林和阿爾薩斯的接合部兩面夾擊,一舉突破了馬奇諾防線。此時超級巨炮尚在製造之中,1941年克虜伯工廠才完成炮身的發射試驗。
7 _; x1 F9 K5 F$ D
7 [( J3 P" c* [, O* [, d1 ]    到1942年春,克虜伯兵工廠終於造出了800毫米口徑的超級巨炮。巨炮的口徑大得出奇,炮膛內可蹲下一名大個子士兵。為紀念該廠的創始人古斯塔夫•克虜伯,希特勒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設計師穆拉為紀念他的妻子,將巨炮命名為「朵拉」(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國炮兵則更喜歡叫它「大朵拉」。  I; M3 o4 X( t& a3 l" x& v8 ?3 s7 D

6 i$ t+ S2 ^% K. v1 B6 L    同年3月19 日,「大朵拉」火炮進行實彈射擊試驗。希特勒在陸軍元帥凱德爾、裝甲兵司令古德林、軍工部長施佩爾的陪同下,親自來到戒備森嚴的魯根沃爾靶場,觀看並鑒定射擊效果。中午12時20分,「大朵拉」火炮發射了一發混凝土破壞彈,彈丸實測重量為7.086 噸,火炮射角65度,射程達26.09公里。40分鐘後,火炮又以射角45度發射了一發重4.759 噸的榴彈,射程達47.22公里。對火炮頗為熟悉的希特勒對「大朵拉」火炮的性能非常滿意。
8 t1 v4 }4 Q5 |' g+ a/ A9 Z+ |4 p+ a# E1 _7 V3 c
    「大朵拉」火炮由身管、搖架、上炮架、下炮架、炮耳軸、反後坐裝置、炮閂和輸彈機等組成。整根身管由兩段組成,即帶身管套的前身管與後身管。安裝時,先將後身管插人身管套與前身管相連,再用碩大的連接螺母將它們固定。每個炮管發射100發,就得吊換新炮管,不然就會炸膛。換一次炮管也得1天的時間,且炮管的造價很昂貴。操作火炮可通過電力和液壓機構來完成。即由電力機構賦予火炮高低射界+10~+65度,用捲揚機吊裝炮彈,輸彈與閉鎖則由液壓機構來實現。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4 l; l; |- F6 |1 B$ l: C) H' h
( Q* B  J( F) C' D. o3 G    「大朵拉」除了身管長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公里)不如「巴黎大炮」之外,在許多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全炮約長43米、寬7米、高11 .6米,有4層樓那麼高,重1,350噸,幾乎是「巴黎大炮」的兩倍,它的塊頭之大,宛如一艘軍艦;炮彈也大得驚人,有7.8米長,豎起來比兩層樓還高,其中榴彈丸重4.1噸。內裝大量炸藥,破壞力巨大,射程可達47公里;另一種用於破壞混凝土掩蔽部的彈丸則重達7噸,內裝200公斤炸藥。據說它的威力足以擊穿3.4公里處厚度為0.85米的混凝土牆。
! y3 c2 c: E" o# d! N  c8 t6 [5 S
    「塊頭大」既是「大朵拉」的優勢,也是它的缺陷。與「巴黎大炮」一樣,由於塊頭太大,運輸、操作、保障都極為不便。就運輸而言,首先要把下炮架、身管、炮閂等部件卸下來,再分別裝車。為了裝運這門炮,德國又同時研製了大功率軍用火車。1941年10月,克虜伯兵工廠製成了兩台功率為1,050馬力、時速達60公里的D311型機車。運炮車與兩層樓的樓房相當。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彈藥需動用60節列車。由於炮寬7米,標準寬度的鐵路無法運輸,需採用特設的軌道。到達發射陣地後,還需借助巨大的吊車將各部件安裝在炮架上。僅安裝好這座巨炮就需1,500人至少整整忙上3個星期。
" ^1 D8 |/ s4 c" W3 z- ^# f5 y6 |8 B  r! c
    「大朵拉」作為德軍最高統帥部的王牌,由一名陸軍少將擔任總指揮。射擊時則由一名上校具體指揮。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達1,400多名,加上兩個擔任防空任務的高炮團、警衛人員、維修保養人員,共需4,000多人。動用這座大炮需經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上將批准。0 M7 v0 x( \4 T# I

, N* x! k1 G) \5 o    1942年 4月,德軍第11軍團司令曼斯坦上將前往希特勒的總部,彙報了進攻克里米亞(屬烏克蘭)席伐斯托普要塞的方案。這個要塞不僅十分堅固,而且地形險惡,德軍曾於1941年12月17日發起一次大規模進攻,戰至12月30日,德軍的攻勢已成為強弩之末,除了損兵折將外,沒有撈到任何好處。為了減少傷亡,增加勝算的把握,曼斯坦請求總部提供重炮支援。結果曼斯坦不僅得到了兩門特製的600毫米的加農炮,而且還得到了舉世無雙的「大朵拉」的支援。
# G+ X6 }( t  R4 {/ w7 b/ A2 q; D! \3 J' ]4 c+ ]9 H" f
    從6月7日起,德軍在空軍和炮兵火力的有力支援下,再次發起進攻,但進展非常緩慢,雙方都堅持寸土必爭,每一個碉堡和每一條塹壕,都要經過浴血苦戰,蘇軍一再發動反擊,以求奪回所喪失的陣地。無論是大型的據點也好,小型的碉堡也好,他們都常常會打到最後一人一彈為止。「拉鋸戰」成了此役獨特的風景。盡管德軍最後取得了此役的勝利,但是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有些團只剩下了幾百人,還有一個連在撤離前線時只剩下了1名軍官和8名士兵。希特勒深知此役之勝利來之不易,特命令曼斯坦由上將晉升為元帥,並對所有參加克里米亞戰役的人員頒發一種紀念臂章,以資鼓勵和表彰。在攻克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的戰鬥中,火炮特別是「大朵拉」炮立下了汗馬功勞。「大朵拉」火炮向該要塞的7個主要目標共發射了48發巨型炮彈。劇烈的爆炸聲似電閃雷鳴,驚天動地,一股股濃煙從要塞升起。炮彈降落之處,立即化為廢墟,尤其是其中有一發擊毀了在席費拉亞灣北岸埋在岩石下30米深的一個巨型彈藥庫。令德軍和蘇軍都為之震驚。儘管人們認為「大朵拉」的真正效力與製造它的成本不成比例,即效費比很低,但「大朵拉」在克里米亞的出色表現令參戰的將士終身難忘。
# F% t0 s; A& o! c* X
8 t2 ~8 A" m- x( J& s" w% ^( \    後來,「大朵拉」又連續參加了進攻斯大林格勒和莫洛托夫城的作戰。分別向這兩個城市發射了8發炮彈,還向一個彈藥庫發射了10發炮彈,想再現昔日的「輝煌」。但它似乎沒有像在克里米亞那樣建立特殊的功勳。1944年9月,在離華沙30公里的一個小鎮,「大朵拉」向華沙發射了約30發炮彈,以鎮壓波蘭地下武裝力量在華沙的起義。這是「大朵拉」最後一次亮相。二戰結束時,「大朵拉」火炮已成了蘇聯紅軍的戰利品。以後又被運到盟軍佔領區,成為他們研究巨炮的樣品。最後,這座空前絕後的超級巨炮被盟軍拆解,結束了它短暫而奇特的一生。
各國的航空母艦5 T/ ~  ]' A; G$ _# ~* S8 p# `

* u, s  d% C% i阿根廷Veinticinco de Mayo號
, Y4 H4 _+ Y4 r/ q  }http://www.raf.mod.uk/falklands/images/argcarrier.jpg' s' k$ D8 V1 F" y1 ]
2 c1 P. c3 S( B7 ?) k' @
巴西聖保羅號- i+ f0 Z+ _# s- U) I4 J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5/18/F2005051814425000000.jpg
) O: j! ]. d- q9 T0 y
3 ?' z4 |6 c2 H美國企業號(核動力)2 n; ^# }7 t% M1 P# J9 B
http://www.navy.mil/management/photodb/photos/051103-N-5345W-097.jpg
" J/ y: C. N( W8 H/ P& B: c4 {& L" g* u' j. o9 N
美國華盛頓號(核動力)
4 n5 _& R4 L* ?# R( Uhttp://www.numb1.com/war/hm/img/hm_hsd.jpg
" R! O8 E, U3 y( h5 v
" h0 J! ?5 `1 I  r美國小鷹號(柴油動力)  B7 \! e% U, V6 b" ?
http://www.news.navy.mil/management/photodb/photos/051212-N-5686B-001.jpg
; A6 h8 S: X' ]! k. X5 }6 G
$ ?$ f5 e/ [% n% f) O8 Q4 y& A美國黃蜂號(理論上佢係兩棲登陸艦黎). Y9 M- W3 a1 `( f" p. ]) f
http://www.navy.mil/management/photodb/photos/051119-N-3527B-116.jpg
$ H% S/ f  K6 b- E! {
- p# x- N# P# `) v: p南韓獨島號. G; g# m5 j  `9 R9 M4 [! I; ^
http://military.people.com.cn/mediafile/200507/13/F2005071309114000000.jpg! w6 a  U# h" M. E# Y2 `

9 p4 D1 b. R8 H8 {$ J日本大隅號0 w' C7 R7 O; b% E5 z, l
http://img.autohome.com.cn/album/2005/9/23/c872a2b5-a296-4ad7-a8e7-f1dfa36aaf30.jpg
9 G8 [# ^$ v9 P
5 d" L0 e# F5 n. M0 N  O4 [/ w印度維特拉號' S8 D* k& k' N2 q+ p2 W' j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bbs/11018441/20051003/images/12712338_268458.jpg% Q: p7 H, I8 _* U7 b

% Z5 Q3 k8 H  f4 c泰國納呂貝特號6 H& f8 r3 g" T2 ]/ [
http://image2.sina.com.cn/jc/2005-02-02/U28P27T1D263796F318DT20050202152612.jpg
0 g7 q3 B4 |' P  X: D9 s2 ?( f) v& c6 v
英國無敵號4 O; n6 W" O) h8 T! F- S8 s
http://www.royal-navy.mod.uk/upload/img_400/988971381f.jpg- W; B) z! g# `& f6 b2 l# i% w/ K( Z! O! F
0 k/ g7 P7 r! G
英國海洋號(理論上佢係兩棲登陸艦黎)
! ^" W+ z& p" R* N: o0 p( e* }http://www.royal-navy.mod.uk/upload/img_400/1047468760b.jpg
: k; T, f" M, N& V! e2 ^& d2 [% q* N4 M9 u9 U- V: g, F# g  L
法國戴高樂號+ L) ?* p- {" @0 o  i
http://news.nen.com.cn/72351172232478720/20050803/433238.jpg
; \/ O7 J# U/ {5 G, l* e! ^( @8 ]: w0 K  q' y4 c
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
9 D- R6 C- X) [, _; l$ @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12/10/NewsMedia_228254.jpg1 |3 M2 [4 }0 G/ g3 R( C9 f' ?
# @: T/ K) t) P2 o
義大利加里波第號
# u: q! u+ b' o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3-06/11/xinsrc_b916834405ef4d5094c9abaef314048a.jpg
0 }) ]2 R8 C4 r+ E/ K) B& D* k* A+ m# {# f; a. V) L& f1 `4 ]' a
前蘇聯基輔號! L( D0 i( l2 @% c! g9 y0 g7 _; V" b0 k) k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special/flattop/22.jpg
; m, ~* X8 m& H  T3 b" n' c3 F0 Y0 D* R
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依家中國買左,泊響大連果隻,就係e款的半製成品)
! p$ {+ j5 v1 |7 yhttp://www.chinamil.com.cn/site1/images/2005-03/08/xin_190302080920738109609.jpg
, n; @: |" Y1 z: S9 S# j  a& Q' ?- ^( e9 E3 s" ^, w4 W
澳洲墨爾本號(已退役和拆卸)# J" I4 ^; \  [' l, e" f" u5 D1 A
http://www.diggerhistory.info/images/ships/melbourne.jpg
美軍的手語
' V" O: I, N$ i3 z7 J) j1 A. A

. W2 x& p* f% G9 |; T7 f$ `http://www.squidly.com/images/hsignals.jpg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