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西元年
8 w3 E3 p+ W& N0 a7 G. L8 w' M  { 重要事件2 |$ Q5 ^* J- U- ]$ I: r
中國年表# O# B9 Y  W$ _; D" v
  j6 D. m. F2 A8 I. y
184
( m, D$ v$ i9 ~% ?6 W. m( O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 H7 b- v! w6 [% i' S, W騎都校尉曹操與黃巾賊作戰。. _$ i! y& l' C: I# r  j
朝廷派皇甫嵩、盧植、朱雋率軍討伐黃巾黨,張角病死,黃巾之亂大致平定 。; ?+ ]) w6 g" T. n3 s
東漢末年
/ r. Z* F! W6 S: e+ w/ G光和七年
2 j* e& j' w; p 2 o9 l* G) _: m8 _
188$ o& @0 B7 `" s
靈帝選列卿、尚書為州牧。5 `9 J" W8 r: W) L0 I) z0 o# A) Y
袁紹時為中軍校尉,曹操則為典軍校尉。+ S5 `; O1 g: A# Z) v

5 O) K, L# Z1 h1 A4 {5 n1893 }* L) `2 W# q2 C* ?# d0 m7 g
漢靈帝駕崩,皇太子劉辨繼位,為少帝。(四月 中平→光熹﹞+ z$ x2 D9 h! j4 S' A  X
大將軍何進被十常侍所害,袁紹誅殺宦官二千多人。﹝八月 光熹→昭寧﹞
) H  l: M- t- }7 n董卓引兵入京逐袁紹,迎少帝,自任丞相。6 p6 o6 m/ Y4 I- I2 K
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漢獻帝,酖殺何太后﹝九月 昭寧→永漢﹞3 ~4 |; ]) ^) ]
光熹元年
! ~! V  g. c9 G& T$ r昭寧元年: t! z% I* d4 J" \$ M$ V
永漢元年
" r& W6 a1 d5 W+ h; r中平元年% E; c  Z/ w/ F* f9 `! b; w0 V
' C* A' }) s9 d' y( p4 Y
190& _$ Z& P3 y! W5 ]- v
關東各郡太守組成聯軍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
8 G5 X. P8 p0 A董卓焚燒洛陽,強逼獻帝遷都長安,獨專朝政。4 q9 U. y4 a3 u
曹操獨自出兵,被董卓軍打敗。/ Y2 j* B; D2 P5 a  D) m1 X
關東聯軍解散。
* \4 M, \  A2 S8 {% h6 g 初平元年
: w$ s" b' u2 _4 s4 w/ q9 Y
& ~* f4 C% ], {0 Z4 Z+ G1917 v5 e# |" [. t. h
孫堅北伐敗董卓軍,攻入洛陽,尋得傳國玉璽。
& ~6 t8 }+ i; S; I: |1 c! x袁紹奪取冀州太守韓馥所轄的冀州。
' l6 W& P( X7 Y. D( R, @孫堅攻荊州太守劉表,中箭卒,堅子孫策投靠袁術。
7 |, y7 R1 K& @% k! g9 f# S" P  
( R; C! F( R( J8 D' J' U
: \! N" r. h6 d192
' e* Y1 V7 j6 X* \2 ^6 Y 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
1 Q: q9 K. z, h; ?8 x+ u2 `董卓遭部下呂布及王允誅殺。
: u! Z6 L: V6 i. O8 I5 n% Q董卓舊部李傕、郭汜攻入長安,殺王允,敗呂布,挾獻帝。
% v1 U" b$ h) \* T8 Z! l曹操自任兗州太守,平定青州,收卅萬黃巾軍為所部(青州軍)。$ G, ~  T" k, w0 r1 b
 4 f  G! L! R" o- E7 [
2 c# x$ u" r! O+ L+ B1 `
193
. v& Q) Z; W+ v+ z 曹操於匡亭敗袁術,袁術南逃壽春。
' K; T+ x  I0 T/ r% a+ P公孫瓚斬幽州太守劉虞,據幽州。
' Q3 t* E0 h2 t  A9 q曹操初征徐州,大肆屠殺百姓。
# D7 e* K; S/ G  , D6 b) G* B4 k8 h

1 E; F8 `( S( s4 R194
1 X9 G5 b9 w; G 益州太守劉焉去世,子劉璋繼位。
* ]- n% z) F! O  Z$ J6 h曹操東征陶謙,呂布襲取兗州,曹操回師兗州。
/ ~5 H8 \0 }4 o( J1 P! |呂布於濮陽與曹操對恃,互有勝負。
. A) H" x' n4 R1 h  e陶謙病逝,劉備繼任為徐州太守。
# V4 X9 t5 K+ G. y3 g' j& M. W 興平元年! i' y. h+ r" Y$ s' B) N" C9 u
: S# z& T# I0 D$ ~0 U; ]
195% p" d/ i8 j/ q0 A
李傕、郭氾互相攻伐,勢力日衰。& n+ p! R1 D6 i! E" f! {, ^5 t
獻帝自長安流亡回洛陽。8 H  B( |7 o7 A. ^; B
曹操收兗州,呂布投奔劉備。, U8 i$ D5 ^5 ~* o+ r( d% `
孫策起兵略江東,敗揚州太守劉繇。
, j8 O( h( a# O6 D5 x; `  . q. m" Z" H! W, S  v

! l# Q$ X) Q9 Q196/ O* H4 }# U; Y) I8 j
呂布乘機襲取徐州,劉備投降駐守小沛。
- S' U+ ^0 c( j7 N+ @; {: k孫策平定江東一帶。, Z# j# n  y" M* b6 B0 ~
曹操入洛陽,迎獻帝,自立司空,遷都許昌。
% @1 |/ m# Z% x劉備兵敗投奔曹操,曹操任為豫州太守。
1 _% g- e' v" d/ u 建安元年1 J% ~+ \1 m- D8 o# p7 X+ I6 @
3 J7 }: }; K2 J" P6 O
197
& ~$ e  k( B7 ^  x$ e 曹操東征張繡,敗,大將典韋陣亡。
; I( J! l5 _1 I0 Z& y袁術稱帝,建號仲氏,定都壽春。
; g+ E/ I8 h4 \2 x7 }" ^! Y  k袁術攻打呂布,敗。
, B6 l4 _# M% ]  ~7 Q0 U  0 M4 o. I% k% V/ j

4 `* g3 N$ B. O5 J7 C! [3 C0 }& u198
7 Z$ ]8 a5 d3 _' }6 a+ u 呂布攻小沛,劉備兵敗再投奔曹操。
8 \6 e& i3 r% K* y曹操攻陷下邳,斬呂布、陳宮等人。【下邳之戰】
% }' A/ v0 h3 s' O- W, G8 f% k3 ]  4 @% @# `) @2 Q$ d! c- G9 n8 x. X+ H
1 h  l) E7 h& ]# V9 b- Y+ S
199$ @4 v7 |- p0 ]
袁紹滅公孫瓚,統領冀、青、并、幽四州。7 |* k1 l  F  b, @& R; N; X+ }
袁紹謀攻曹操,曹操於官渡建立防線。
& B7 \( o2 l7 i, i- N- @" ]曹操派劉備截擊,大敗袁術,袁術南撤時吐血而亡。
1 R' [% T0 T% K4 ]5 d; B$ [8 q張繡歸降曹操。
9 M1 e  B0 O" I, E1 O  D孫策東征大敗劉表,統有江東六郡。
+ W/ O) O; k1 S# h9 _3 i  
: Q" S! B8 P; b# x
! m- j( |9 R4 ]# ?5 N$ A' E1 e: ^) s200
9 m( B5 R( _0 s2 i" b6 h 董承行刺曹操的計劃敗露,遭誅滅三族。' }7 ~& a( A$ R2 Z% v' ?. r
曹操東征大敗劉備,擒關羽,收復徐州。8 y& [6 x6 S. o: D! K( P0 T* N
孫策被行刺身亡,弟孫權繼承江東。4 y' y4 E0 ?2 q; L8 s5 b' D8 h7 f4 `
官渡之戰,曹操襲烏巢,大敗袁紹。【官渡之戰】1 ~" Y$ Q5 I. E6 U1 C$ T
 
- L" @  c- r  v/ W0 ]( d
7 D( `& v! P; R+ q$ |  [; [5 ^) V201: ^) T! z  K) D* l
曹操於倉亭敗袁紹。
) A) j3 j! Q1 e7 E2 ^- K, q6 M曹操敗劉備,備南投荊州劉表。( {' |' e- E; `- _/ T
 
) S0 R& D1 k3 C8 J& ^: Q0 v 3 ^- o$ M, h) [- b/ y6 p' U1 z7 z% C
202$ o& |1 M$ E% u1 w- m, H
袁紹卒,幼子袁尚繼位;袁譚,袁尚兄弟互相仇視。# R/ C: M8 H3 H7 w
 
$ B- k0 F: `$ }7 Q& z 2 S: r' q+ o5 O- Z3 S' S' }
203# u# _; M) }% f* F/ d
袁尚敗袁譚,包圍平原,袁譚向曹操求救。
4 L) A- R4 C2 N; l5 H8 C5 W% q8 `  % e7 ]: G4 [( h2 ~2 z9 C
5 I* l" F* H+ x7 d
204" ~# _- ?+ M1 X1 e
曹操敗袁尚,攻入鄴城,袁尚敗走幽州。
1 z% T+ t) d" u! J  & e+ g: Q' h7 E0 F( ]3 d
( J1 g7 ^2 ~* _
205. w  V$ ^7 \% ~0 o
曹操陷南皮,斬袁譚。+ w6 A* f& V# A' k  ?; ]
 
1 \) Q. d6 d$ J5 Z4 _, Q - T, e: d  Y" T/ P1 u8 P) J1 k
206
' G8 n5 }8 ?" p1 T: L 曹操攻壺關,斬并州太守高幹。
, T: v) n( g4 D; H! y- q- H. t  
' M! b3 A7 U: }0 Q; f 7 R- S8 D: \- [8 }( M" K; E" I
207+ ]5 b. b6 ^6 H" n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北征大敗烏桓於白狼山。5 s8 l0 K  ?, Q: o
遼東公孫康斬袁尚、袁熙歸降曹操。' ]  \' P$ P% x4 g9 o' d
曹操統一中國北方,於鄴城建銅雀台。
6 H* c' W0 C2 t1 E! }+ N* a: C劉備三顧隆中茅蘆,聘得臥龍諸葛亮為軍師。
- s5 L/ `2 }' j: y2 \  / p6 ]0 Z( `4 |' n

' C6 ]. @& E5 A. i: F, M208+ U2 ~& N- ?4 q& j2 B+ T
曹操廢三公,自為丞相。& s9 T/ W, \  l2 q
荊州太守劉表卒,子劉琮繼位。
9 r* l& E0 Q) t, F; c3 t  d: ~曹操南征荊州,劉琮投降。1 g0 m% Q1 N4 Y8 x# u7 A  j
曹操敗劉備於長阪坡。
# O. o+ H0 b4 H. N& ^東吳大將周瑜於赤壁大敗曹操,曹操逃回北方。【赤壁之戰】/ R6 {: j9 N, `* `( Q% k0 G9 p
三國鼎立
5 Y+ G  P' [9 N( O+ ^
, x; b$ [1 ?" n6 X209
* i6 X: h. Y' d" W 周瑜奪取南郡,控制荊州中部。. x7 R+ Q! [6 b; a
孫權進攻合淝,未能取勝。" {% H9 a. b6 ?& u4 a
 
+ Y& ]- K) `' c+ D 7 D! i. S0 Y1 `' D' ?
210
+ x- J0 T. |; }+ T8 C9 ^ 周瑜卒,魯肅繼任其職。
* G* F* n* b# G, ?. w劉備娶孫權之妹,奪取荊州南方四郡,孫權借南郡予劉備。
8 E; w: B8 T7 o% l- A% ~4 ~1 K9 L曹操建銅雀台。5 t  M) k+ x: D; N+ x, r
 ) B( i8 T! t7 N- i+ D9 {5 ?
- N8 w& J% @: I; l) R; `7 H
211
- g5 _- r1 H) e3 V 劉備得鳳雛龐統為副軍師。: p/ O6 y% E( Q& K8 y/ i. n
益州太守劉璋,邀劉備入蜀抵抗漢中張魯。
, S' G# t! V! S, w曹操敗馬超、韓遂,佔有關中地區。
2 a" s1 n$ \- s. L4 z# e6 u  : {! J( q$ f5 Y7 [  ]- A& m

# d7 A* }1 ?  X" e212
9 u* w3 B4 R3 v0 X 劉備與劉璋反目,佔涪城,攻雒城。0 S) A- ~5 c7 u/ n9 p2 V
孫權定交州。8 ]) F/ \9 H6 M& P
 , l* N8 M6 l- Z6 w2 M

8 W8 d3 I4 B  r, V- i* ~213! e7 C, {6 y3 c5 m+ A0 R6 s' N' [
蜀副軍師龐統,中流矢而歿。7 T8 v" v1 u. E" U7 n8 E
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蜀增援劉備。
3 ^& j- F9 |, D! W' {+ p0 T曹操進位為魏公。* X/ J( f8 i! A  j# b! ^. w
 ( Q. u' l  O6 u, l% X0 }

7 t1 a2 v7 F- \5 m214
9 [) f' |2 O5 k' j' v) f9 Z 劉備圍成都,劉璋投降,劉備佔領益州。, V: I' G6 f! G4 u4 V* {6 o
 3 g$ B3 N2 T, I6 t
  D( v8 `5 e0 T$ H. q
2151 x5 ]. C) |8 w4 Z8 \0 |
曹操攻漢中,張魯投降。【陽平關之戰】* P% M9 E; i$ v" B* n
魏大將張遼守合淝,大敗東吳十萬大軍。【合淝之戰】
, T! B: q5 O& [  T9 h( W) w  7 w2 j5 e6 A- h$ P% ~
) v; C7 I$ u" @! W) r- i, @+ \, u
216
: G& i) c5 E; c 曹操與孫權交戰於合淝,互有勝負。* k4 |+ [# N* |8 A1 l! H) Y8 t- e
曹操進位為魏王。) Y8 @" N" A3 `+ F  T& G
曹操分南匈奴為五部,使居山西中南部。
3 z, z1 _3 s( J9 u5 t* {# J8 g  
- K+ m. r" I; b5 [9 [2 A& ` , U  k5 U9 v" J1 \' F  {8 t1 H
217) v: }* N6 a7 p- \6 Q0 P
魯肅歿,呂蒙繼任其職。
% W1 o- e9 U1 v9 V1 _0 P! N2 ]& x7 ~  
8 A: _: c( Q9 H9 p/ T 2 y; u: [( t8 ~" u1 L4 L6 i: R
218
( a# L) m( W( E: f 張飛大敗魏大將張郃於巴西。7 \/ ?! _) e# A+ G# r8 D
 8 v$ v) g( O4 I2 Q4 N3 G: H
+ F- T" K8 H" v3 J; q: f
2197 u) G  Q6 q, a* v. _. y
蜀大將黃忠,大敗曹軍於定軍山,斬魏將夏侯淵。【定軍山之戰】5 \! s. t" V0 F) D9 a
曹操親征,與劉備爭奪漢中地。0 j/ v6 j! ?: r# }0 L
劉備敗曹操,據有漢中,自立為漢中王。  ?# N  a7 A+ y5 ?) Z6 q
關羽北征襄樊,大敗曹將于禁,斬龐德,圍樊城。【樊城之戰】+ v5 V" n/ C" y4 g
呂蒙襲取南郡,斬關羽及其子關平。【麥城之戰】, |" c! z: z; x1 t5 X4 m/ O' I) y  v
 8 I" O, o- o8 `! Z1 R
6 a/ a4 f3 ?) O- R
220; ^  E1 S5 s$ V  o" V" Q$ w  F2 \
魏王曹操卒,時年六十六,長子曹丕繼任。
& y- o; D- F1 i- n& T6 Y曹丕採陳群之議,置九品官人法。
) M4 w, I' u. W; K曹丕篡漢,建魏國,史稱魏文帝,廢漢獻帝為山陽公,都洛陽,改元黃初,東漢亡。
+ F4 T$ y: a! [* x5 J 延康元年4 {$ c" I  Z6 D

) ^  x% M- D# `* O221
  P9 R5 I! A  m' s7 R2 l0 X6 G 劉備即位漢皇帝,為昭烈皇帝,改元章武,史稱蜀漢。
7 L* O. S: z7 y2 t/ }' H蜀大將張飛被部下刺殺身亡。
9 i4 G0 e$ M: q+ U劉備率兵東征吳國。& f8 H" p& J4 o$ y2 v6 z
孫權稱臣魏國,曹丕封其為吳王。' V' B) y. Y# I2 B1 O- z3 L
章武元年
* Y; L0 l+ T7 m) y5 k $ j- R+ @' N( i& T+ c% o
222/ U2 P( [- ]: ^* F
吳將陸遜大敗蜀軍於猇亭,劉備兵敗逃至白帝城。【夷陵之戰】) I7 m: g5 P' j! K
魏國三路大軍伐吳大敗。0 a: h& }8 A9 ?
黃武元年  @  a6 b; F3 Y1 h* f- W8 o

6 W; L# i& z  ?- J& `0 j$ \223
! X7 A* ^; O% H* F" @: w& ^ 蜀漢皇帝劉備病死永安,子劉禪十七歲繼位為後主,以諸葛亮為丞相輔政。
& h0 }* A* Q) o  [  g諸葛亮派鄧芝出使吳國,兩國恢復修好。
" a7 W- V! D6 M. D 建興元年: G9 E; X# ^! c9 r" w' Z1 C) [

8 h& j6 V: J. t) E, E224
; |/ j$ C, `& {$ W0 N+ ~- H9 t. L 曹丕攻吳,敗。【濡須口之戰】2 x, k+ s1 U  D3 z3 Y' f) F1 u+ D
 * H2 O5 g: ~6 F  @+ H

' {! I4 J5 q% `$ X# y" `% i2 ?0 B, d225
3 ?( P6 O$ }9 t7 z$ \ 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降服酋長孟獲。
5 t; n. Y/ T/ c  
3 Z0 e; H$ K; u - c& I2 X0 Z: s/ b
2269 n5 Y. U( @7 [+ C7 s
曹丕卒,長子曹叡繼位,是為魏明帝。
- S, I* A% G5 ^+ p) g% c: a    O% N( l" D( B5 ]4 \* N

0 u$ Y) Q& g0 q* Y227
; ?* H) g/ B( \' y- x 諸葛亮上出師表,進駐漢中,準備北伐。
& s$ Y% |, I+ r: i! x7 j* F 太和元年
6 U$ T+ x* {4 w8 Z. `+ }- K. b+ ~# g
; P' R/ Z7 x; R228
: x5 S/ `; P, n1 @ 諸葛亮首次北伐,奪取天水、安定、南安三郡。; s) E7 u. O9 }
魏將張郃,大敗蜀將馬謖於街亭。【街亭之戰】
) k6 T' j4 V: K2 k& d/ x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進軍陳倉,糧盡而回。
1 d$ C$ N* ?0 K; l! O+ {5 H吳將陸遜,大敗魏將曹休於石亭。【石亭之戰】7 a6 _" H6 @# I" I6 P
 
% z5 v  `4 U2 l- G9 q 7 r# r$ B$ f- J9 ~1 r6 `8 Y  s* ]8 ?* X
229
. U4 a2 S' r: R/ F; @, c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陷魏國武都,陰平兩郡,趙雲歿。
( S- O8 q, f% r* ?. F$ E孫權稱帝於武昌,國號吳,改元黃龍,都建業,是為吳大帝。
2 m; H! m* Y+ e1 _2 E魏齊王即位。) k3 t3 [1 B/ N* ~: o6 k& j  K* a5 i
黃龍元年
# K2 P! N5 ]8 h1 L8 h0 r7 v三國時代自始開始
7 h. H! @: \% w& k9 t 9 }0 o& V- A) H& S- v
230
0 D8 S- ~- x) [# t9 L3 [ 魏將曹真發兵伐蜀,因天雨,無功而還。( r' s5 y- {' G# N3 H
孫權遣衛溫渡海求夷州(台灣)。
9 C% ?: P: _5 z* V3 N  5 B. s# A. m) O
# D; C+ \8 _. X1 C* S2 V& p
2315 v" ^2 S) H% E! P
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圍祈山,糧盡而退,魏將張郃追至木門,遇伏身亡。! L8 F3 h; \% ^# x9 p3 Z$ O
232(嘉禾元年)
4 h& i0 _8 z6 d4 p233(青龍元年)
: T* ~) M; O" G! b% G+ s. F$ u / Y+ u* o* j& k2 Q5 p% t5 @
234- [, Y4 B% _5 F  k( Y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包圍歧山,無功而退。; v# i5 h$ f' @+ `& ^
諸葛亮第六次北伐,與魏將司馬懿拒於五丈原,病逝軍中,年五十四歲。
; G6 j2 c. K/ [. c1 u蜀將魏延,叛變被斬殺。
+ B' L5 a  E' }
/ A( {( B7 ?( v) t" L238# g! o+ [* e, `8 z! \  }
遼東公孫淵叛亂,曹叡派司馬懿討平之。
* u3 S" ~) b" {& P魏遣司馬懿破殺燕王公孫淵,收復遼東。
$ ~3 A" m: @1 Q% N倭﹝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入貢於魏。
7 T- K8 B6 C! {. q 237(景初元年)0 n4 F/ n5 g. Q- m% }) e# L9 b& Q
延熙元年# c0 V# _' b' }1 D1 [4 k0 ]
赤烏元年
7 |1 l- G# z$ Q! T + B" k8 W, }: Y. ^
2395 h) L( t; u; B3 u3 M
魏明帝曹叡逝世,子齊王芳繼位,由司馬懿及曹爽輔政。/ `& I2 \- E/ c5 I# t
曹芳任司馬懿為太傅,曹爽為大將軍,曹爽掌握實權。; [' V" S2 s+ _% \5 G
 $ I6 x' l; h. [. S4 c+ ?! I: ]
2 Q. h0 g- q' W$ y& |
240
9 X2 o0 q  M  [; K" i5 u 魏遣使於倭。1 }7 i5 J+ u% y7 Q- ?2 a8 S6 L4 y1 ^
正始元年: A6 M, g; D' O" }: \" [$ E" D
7 V6 C1 h% m7 A9 _  q
242; l& L0 M: r. Y
孫權討平揚州山越。
% [" q$ p  Z$ m8 o6 J1 f蔣琬繼蜀大司馬。
0 z  g& Z3 y+ {0 h8 b' k  7 A3 i& P6 q  f7 L! j( m

( E* g+ H. i4 v; J244# Z' k, V# r8 F: i1 N3 \! C3 m
曹爽率軍攻蜀,大敗而回。
1 U! `. _0 H* W0 v5 I! t" f9 f# m  
5 P! @& T3 i7 R+ Q; x7 f3 W0 V6 |
# O2 e# N1 L: A, x246& j% m7 U6 h9 w8 B  v! I( R& F
魏將毋丘儉兩伐高句麗,破其都城。5 [8 }2 e, c+ E$ {* v& H! v3 g  E
 
. P# C9 V8 c/ G! v
/ I# q+ v+ p6 k  U( {247" M1 r7 x9 [& Z* @* \4 _+ ^
司馬懿失權下野,曹爽獨專朝政。7 a1 X9 E3 D2 U; E7 W; k* m3 ?
 + w0 ~; V- ?! k1 Y* e2 }; g; H

! `; r0 q0 x% O" w! V: i9 S249
$ c* I4 q3 o7 [" S9 H 司馬懿發動政變,斬曹爽兄弟及其黨羽,魏國政權開始轉歸司馬氏。
) Q7 d3 C4 p. ?+ f蔣琬卒。+ `0 j: f3 }+ @  V7 T1 B7 S
嘉平元年
7 e% O) ]. l8 l' q3 {* T9 k6 P
! i' s6 k6 f+ ^; \251
) f% t* v, Y( Z; [+ u% N, K" J 魏將王淩叛變,失敗被殺。* o2 Y: P+ {% w& D: Z9 a
司馬懿病逝,其子司馬師續掌大權。5 e; t6 w7 c8 C* M! S" ^
魏將夏侯霸降蜀。
& w( r) c& [" q3 Z; O* X 太平元年
+ p+ `) r9 v9 f. |7 x' |% ^ ) C: J6 C+ X+ h; W5 d. E& v( f, A) G
252% ]. c* p; P3 U' d& E
魏國舉三路大軍伐吳,於東關被吳將丁奉打敗。
- e% e% F7 c( o孫權逝世,時年七十一歲,子會稽王孫亮繼位,由諸葛恪輔政。, B5 W$ V! v! i' [, q
神鳳元年
5 V1 r0 n/ B, T5 n0 G9 ^) b建興元年
& V1 ?% C0 O* S' K6 v
, _8 r. ^9 \9 f1 w5 v& U253
; ~, d" {: g( o& L  M 諸葛恪發動大軍攻合淝,大敗,舉國怨恨。
+ c) P+ y, F. a% B3 j+ C% Z吳國孫峻設謀誅殺諸葛恪,掌握大權。
6 B6 y" \4 @6 g: G+ f5 v2 {# B  4 M6 t. v  W3 Q# t% w- W

/ P" R% q6 P! B2 A2 G2544 P' l7 S7 O- ]: @+ h* i4 e
司馬師誅殺夏侯玄等魏國大臣。5 X: H( {7 }# O; e6 b
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帝。1 W1 a8 s( w, B  R+ N5 x
正元元年
3 S$ u1 K4 E' ?五鳳元年
9 e: I) l' F7 J- T $ i6 ?) W% s& N& s  c7 [
255
4 k) C0 L* P: q5 o 魏將毋丘儉、文欽起兵反,司馬師引兵討平之。
3 L( |2 L: u0 d司馬師病逝,司馬昭續掌魏國大權。5 E  U$ I, [1 q# ]: |. W: L! |
蜀將姜維北伐,於洮水大敗魏軍。7 r; [: m( v: D
 " q* I( H" H% B* m2 p- [7 U5 @8 Q
& F- }  n8 w0 c* Q6 C
256
3 `& l% `7 @" q& W5 J9 m; |  T 蜀姜維第一次伐魏不利於段谷,魏將鄧艾鎮守雍州,打敗姜維軍。; h& g4 J$ l" {% w
甘露元年
" |4 n" b/ t) o: O$ n' [太平元年  o6 N1 T5 Z: S

( t' A( h% _1 l2 K* ^257
8 P3 }) p7 i1 w+ `: n1 D: I 魏將諸葛誕起兵反,據守淮南,吳國派軍助之。9 i* h9 v# w( v# u' R8 J
 
# P- j  X7 c/ z7 x. i! `! _! z
. R4 D5 ?6 R1 |2 ~% ?& ?258
+ O5 S  `9 r% v! y1 ? 司馬昭平諸葛誕之叛,魏軍攻入壽春,斬諸葛誕。
0 g, _3 I( {: U% u吳國孫綝廢孫亮,立琅邪王孫休為帝, 孫休與張承、丁奉等設計誅殺孫綝,奪回大權。
& T. H) S$ w3 \ 景耀元年
- Q. i6 o( S5 n( A# n+ c# ^永安元年
# C# r9 U8 ?% }  D( g8 V1 m
; A6 Z. p) X1 b; f5 _5 @260
$ |2 ]9 R7 ~% j6 n: t0 w 曹髦發動政變,失敗被殺。
( x  T* G+ D2 a- @4 [1 u司馬昭立常道鄉公曹奐繼位,是為魏元帝。
0 K: v0 o- q6 u0 h' O4 l( e2 S 景元元年7 f! z# g$ G+ E8 x
2 l' }8 F5 `1 A' j% f; s: O
2622 `! L! u$ t2 V2 k7 ^7 Z
蜀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姜維率軍屯田沓中避禍。  |; I9 u4 e$ U: K
 8 {9 i; c& [' o! ?6 Q! X

( Y( i7 \: s9 y/ F/ o263/ P: P6 s* X  b& R$ y
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兩路大軍伐蜀。
& Q2 Q8 S3 L0 L1 _& o鄧艾攻入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 I) k. a% t0 D, _
炎興元年: w7 c! }  @/ ~1 c, C
(蜀亡 )* Z3 Z+ E4 k! ~* V
0 W9 w! F3 h) `9 Q/ g% c
264) K! i  `0 M. A$ x* r( H! V" |
姜維歿。
. E! h+ k8 D7 I5 `8 ^魏帝曹奐任司馬昭為晉王。' ]5 d+ p5 t9 N8 }+ z6 m
吳景帝孫休逝世,烏程侯孫皓繼位,是為末帝。
8 G; q$ W* M3 N" t% h1 D 元興元年
+ G4 P2 }! d; X' U% ?
! A/ O+ N- m4 i4 m( {265
& W2 H: d8 v5 n# F9 m 晉王司馬昭卒,子司馬炎篡魏,廢曹奐,受魏禪,國號晉,是為晉武帝。
. X: q5 ?5 G$ J3 [' k* a& _ 咸熙元年
. U# C# m/ e& p甘露元年# w: L% f) U0 Z8 X
泰始元年
% L. ~  n+ w7 t(魏亡)$ A. n0 Q- F- t. W" n, f

3 I2 Q- h5 D1 P% w0 L280! E0 L  Z6 g7 `$ R0 Q( }' Z# Z  n
司馬炎發兵伐吳,晉將羊祜攻入建業,孫皓投降 ,吳國滅亡。; v, F6 a5 B% p" L
司馬氏一統天下,是為晉朝(西晉)。
3 I3 x' B( i- ~/ n! f魏、蜀、吳三國分別敗亡,三國時代結束。  L+ G8 d/ X; Y/ z3 F1 @2 A7 P3 x, b
266(寶鼎元年)" E$ x( G2 V  j+ f
269(建衡元年); x! u# a+ e2 ?6 Z
272(鳳凰元年)
3 _3 j- N5 [( Q+ U) j) N6 B275(天冊元年、
$ m( u/ M% Z) B9 x3 D    咸寧元年); G: o( O1 O! a. ^1 D8 r7 |# l
276(天璽元年)
, S+ N7 b7 [) y; `. Y/ A277(天紀元年)
) U3 F$ L" M, P/ [' I( U( X280(太康元年)
: i' ~, T$ B& L8 h5 Z( g6 @' ?(吳亡 )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CSS at 2005-12-3 03:38 PM:
! x  V; G) Q/ b5 V3 T  F$ |* T1 z" w
good question
9 O, A* O3 r% Y+ A: H2 z3 y/ q( M
/ [# w9 X7 a; R
6 j% C4 x) }, Y* n2 ^
good完又唔講...: l* H4 T6 U3 `& O; y/ ?/ b( r
唔好淨係轉貼先得架
東方朔(前154-前93)
6 n3 K  Y% J5 p6 p+ [  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惠民東北)人。性詼諧幽默,善辭賦,武帝時大臣、文學家。   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給漢武帝上書,上書用了三千片竹簡,兩個人才扛得起,武帝讀了二個月才讀完。在自我推薦書中,他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才讀書,勤學刻苦,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已夠用了。十五歲學擊劍,十六歲學《詩》,《書》,讀了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學孫吳兵法和戰陣的擺佈,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責,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就是這樣的人,夠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臣朔冒了死罪,再拜向上奏告。」   武帝讀了東方朔自許自誇的推薦書,讚賞他的氣概,命令他待詔在公車署中,俸綠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   過了一段時間,他不滿意目前的處境。一天出遊都中,見到一個侏儒,恐嚇他道:「你的死期要到了!」那侏儒問他為何,他說:「像你這樣矮小的人,活在世上無益,你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說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戰。像你這樣的人,無益於國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糧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殺掉你們。」侏儒聽後大哭起來。東方朔對他說:「你暫時不要哭,皇上就要來了,他來了你去叩頭謝罪。」一會兒,武帝乘輦經過,侏儒號泣叩首。武帝問:「為何哭!」侏儒說:「東方朔說皇上對我們這些矮小的人都要殺掉!」武帝問東方朔為什麼要如此說。東方朔回答道:「臣朔活著要說,死了也要說這些話。那矮子身長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卻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祿,錢二百四十。那矮子飽得要死,我餓得發慌。陛下廣求人才,您認為我講的話對的,是個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罷退我,不要讓我在這裏浪費糧食。」皇上聽了哈哈大笑,任命他為待詔金馬門,這樣見到皇帝的機會就多了些。   一天武帝在宮裏玩耍,把一隻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們猜是何物。大臣們都猜不出。東方朔上前猜道:「牠是龍吧,沒有角;是蛇,卻有腳,它跂跂脈脈地會在牆壁上爬行,這不是壁虎,就是四腳蛇!」皇上說「是的」,便賜給他十疋緞子。接連又叫他猜,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賞賜。   武帝身旁的寵優郭舍人有些不服氣,把一個長有菌芝的樹葉放在盂盆下讓他猜,如猜出他甘願受笞一百。東方朔說:「生的肉叫膾,較的肉叫脯;生在樹上寄生的東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這個東西。」一聽東方朔又猜對了,漢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東方朔又說:「咄!口上沒有毛,聲音謷謷叫,屁股翹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東方朔膽敢譏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當棄市。」武帝問東方朔:「為何要笑他?」東方朔說:「臣並未笑他,只是與他作個謎語罷了!」武帝說:「謎語是怎麼說的?」東方朔說:「那口上沒有毛的,是狗洞,聲音謷謷是烏在哺他的小烏,屁股翹得很高的,是仙鶴低頭在啄食。」郭舍人仍不服氣,說道:「我要再問他一個謎語,他如果猜不出也應受打。」接著他用諧音作一謎:「令壺齟,老柏塗,伊優亞,狋吽牙。這是什麼?」東方朔想了一會兒說:「令,就是命令。壺,是盛東西的器具;齟,是牙齒長得不整齊;老,是人們對他的敬重;柏,就是鬼廷;塗,是慢慢浸濕的路;伊優亞,是說話不定;狋吽牙,是兩隻狗在爭鬥。」凡是郭舍人出的謎語,沒有能難倒他的,大臣們對東方朔的思路敏捷,幽默風趣都很驚訝,漢武帝也非常喜歡他,任他為常侍郎。   一天,大伏酷暑,武帝下詔官員到宮裏來領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員還未來,東方朔就自己拔出劍割了一大塊肉,並對同僚們說:「大伏天,肉容易腐爛,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對東方朔說:「昨天賜肉,你為何不等詔書下來,擅自割肉歸家,這是為什麼?你要自作批評!」東方朔說:「朔來!朔來!受賜不等詔書下來,為何這樣的無禮!拔劍割肉,為何這樣勇敢!割得不多,為何如此廉儉!帶回家給細君(妻妾),又為何表現得如此的仁愛!」漢武帝聽後說:「要你自作批評,倒是表揚起自己了!」又賞賜給他酒一石,肉一百斤。他都拿回家去孝敬老婆。   武帝喜歡微服出巡,恣意遊獵。常率衛隊西到黃山,南到長楊宮,西至宜春宮。一路上帶了一幫武騎浩浩蕩蕩,他們騎馬射鹿,追逐狐兔,甚至空手格鬥熊羆,在遊獵過程中,馬隊踐踏莊稼,百姓怨聲載道。有人建議武帝搞一個皇家苑囿。武帝命吾丘壽王等人設計,南至阿房宮,東至盭厔,西至宜春宮的一大片土地內圍造上林苑,專供武帝遊獵、休憩。要用這麼大的一片土地築造苑囿,東方朔上書力勸武帝。他說:「如築造這樣的苑囿,破壞了陂池水澤的環境。侵佔了百姓膏腴的土地。這上對國家無用,下對百姓無利。這是第一個不能造的理由。其次,它破壞了百姓的冢墓,拆黎民的室廬,使百姓死無所葬,生無所居。其三,造這樣的苑囿,用馬東西跑著,用車南北走著,還要挖深溝大渠,這是勞民傷財的事,以陛下一日之樂,來損害皇上無上的聖名,這是萬萬不可的。」東方朔的諫阻上林苑書寫得真切感人,武帝讀罷奏疏後,任東方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賜黃金百斤。然而武帝仍按吾丘壽王所上奏的那樣,建造了上林苑。   隆慮公主的兒子昭平君是個驕奢淫逸的公子哥兒,娶了武帝的女兒夷安公主。其母怕自己死後,兒子闖禍犯罪,於是預先拿出黃金千斤、錢千萬給政府,贖他的死罪。隆慮公主去世後,兒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後殺了夷安公主身旁的僕人,被拘繫在內官那裏。因為他是皇親國戚,不能隨便懲處,廷尉於是把他交給武帝處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為他求情,說「他母親已為他出了一筆錢,贖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應過」。武帝說:「我那可憐的妹妹,年紀很大了才有這個兒子,生前還託付給我。」說看流下了眼淚。過了一會兒,他擦乾了眼淚,又說:「法律是先帝制訂的,如果是妹妹的關係破壞了先帝的規矩,我有何臉面進高帝的宗廟呢!如何去下對黎民百姓呢?」於是核准了對他外甥的懲處,同時武帝又悲傷地哭了起來。這時東方朔上前高高舉起酒杯獻酒道:「臣聽說聖王為政,賞賜不避仇家,誅罰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訓,所以四海之內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這是天下的榮幸。今天,我捧了這杯酒,為皇上敬酒,冒著死罪,再拜萬歲、萬萬歲!」武帝對他說:「古書上講『該說話的時候才說話,這樣人們才不會討厭他』,今天的情景,是你應該上壽酒的時候嗎?」東方朔說:「臣聽說快樂過度了,陽氣要溢滿;悲哀過度了,陰氣要減損。陰陽變了,心氣就要動;心氣既動,精神澳散,邪氣乘虛而入,能夠消憂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壽酒,一來表明陛下公正無私,二來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諱,真是罪該萬死!」這時東方朔已喝得酪盯大醉,在殿上小便,大臣們彈幼他「大不敬」罪,被下詔罷官,貶為庶人。後待詔在宦者署中,因對策有功,任中郎,賜帛百匹。   武帝的姑媽館陶公主,亦叫竇太主,其夫堂邑侯陳平去世後,守寡多年,已五十多歲。一個賣珠寶的女子經常到她家去,還帶了個十三歲的兒子董偃。董偃長得很漂亮,竇太主就把他留在身旁,教他御射術數。到了十八歲他已是個儀表堂堂的英俊少年。他與竇太主出則執轡,入則侍側,關係非同一般,整個京師都知道他與竇太主的關係,叫他董君。   一天武帝到竇太主家做客,公主激動萬分,親自下廚做菜。武帝坐定後對姑媽說:「希望見見你的主人翁。」竇太主就把董偃引了出來。只見董僱頭戴綠帽子,手套皮筒子,跟在公主的後面,對武帝說:「臣董偃,公主家的庖人,冒死叩拜皇上萬歲!」武帝見他長得很美貌,也很喜歡,賞賜他很多東西,並喊他「主人翁」。從此,董偃經常與武帝鬥雞走狗,遊獵踢球。由於他與武帝關係日趨親熱,董僱名聲大噪,京城王公貴戚沒有一個不認識他的。一天,武帝在宣室設酒宴款待竇太主和董偃。當他們要進入宣室時,東方朔執戟上前阻攔,對武帝說:「董偃有三個罪名可殺:他以人臣的名義,私侍公主,這是第一條死罪。敗壞男女風化,搞亂婚姻禮制,有傷先王的制度,這是罪二;陛下正當壯盛之年,須積思放六經,留心於王事,追慕唐虞的政治,仰敬三代的教化,而董偃卻不知依經書勸學,反而以靡麗為重,奢侈為稱,盡狗馬之樂,極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徑淫辟之路,這是國家之大賊,社會之大害,這是他第三條死罪。」武帝聽後,默不作聲,過一會說:「我已經擺好酒宴,下次再改吧!」東方朔說:「不可以。宣室是先王的正殿,不是議論正當的國事,不能進去!正是這樣,淫亂的事情才漸漸消除下去。不要弄到這樣的境地:豎貂教桓公淫亂,後來終究和易牙一同為患;慶父縊死於莒國,魯國方得安寧;管蔡誅滅了,同室方得治安。」武帝聽罷說:「是的。」便下詔停擺酒宴於宣室,改擺在北宮。讓董僱從東司馬門進去,後又把它改稱東交門。賞賜給東方朔黃金三十斤。從此,董偃逐漸失去了寵愛,三十歲就去世了。過了幾年,偃太主也去世,董偃與她一起合葬在霸陵。   東方朔還是一個文學家,他的散文賦《答客難》,假設客人向作者問難,嘲笑他雖有「博聞辯智」,卻難與蘇秦、張儀的地位相比。然後便辯解道:「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戰國之時,諸侯並爭,「得士者強,失士者亡」,談說之士,身處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統,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權,賢與不肖沒有區別。文章表達了知識分子在漢代大一統局面下才智無所施展的壓抑感,暴露了統治者隨意抑揚人才,致使賢愚不分的現實。作品採用說反話的形式,充滿了牢騷不平之氣。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論》,假託非有先生之口,發表「談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寫懷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東方朔的散文賦以上述兩篇最著名。現存作品十八篇,以《七諫》、《答客難》最著。《七諫》借屈原的身世寫自己的不遇,表白對國君的誠貞。《答客難》用滑稽口吻說明了專制君主愚弄臣下的把戲,反映了當時政治上的混亂。兩篇雖不以賦標題。實際上卻是賦體。屬于神話傳說的《神異經》、《海內十洲記》,雖題為東方朔撰,實際上是偽托。
) m0 p' g8 g5 @  H) f
% G/ T, G& [1 Q; H
[ Last edited by CHECSS on 2005-12-3 at 03:49 PM ]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左慈9 }# K) T( M* Y0 W. i& ^$ F1 r8 C% ^
         左慈字元放,江西廬江人。他精通五經,也懂得占星術,從星象中預測出漢朝的氣數將盡,國運衰落,天下將要大亂,就感歎地說:“在這亂世中,官位高的更難保自身, 錢財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間的榮華富貴絕不能貪圖啊!”於是左慈開始學道,對“奇門遁甲”也很精通,能夠驅使鬼神,坐著變出美味佳餚。他在天柱山精修苦煉道術,在 一個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經》,學會了使自己變化萬端的方術,法術很多記也記不過來。) W/ c7 D4 \% [) r6 D

: i8 R0 S% b. }8 d           三國時魏國的曹操聽說後,把左慈召了去,關在一個石屋裏,派人監視,一年沒給他飯吃,過了一年才把他放出來,見他仍是原來的模樣。曹操認為世上的人沒有不 吃飯的道理,左慈竟然一年不吃飯,一定是妖邪的旁門左道,非要殺掉他。曹操一起了 殺左慈的念頭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請求放他一條老命,讓他回家。曹操說:“為什 麼如此急著走呢?”左慈說:“你要殺我,所以我請求你放我走。”曹操說:“哪里哪裏,我怎麼會殺你呢。既然你有高潔的志向,我就不強留你了。”曹操為左慈設酒宴餞行,左慈說:“我就要遠行了,請求和您分杯喝酒。”曹操同意了。當時天氣很冷,酒正在火上浸著,左慈拔下頭上的道簪攪和酒,片刻間道簪都溶在了酒中就像磨墨時墨溶 入水中一樣。一開始,曹操見左慈要求喝“分杯酒”,以為是自己先喝半杯然後再給左 慈喝自己剩的半杯,沒想到左慈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劃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兩半, 兩半中都有酒,相隔著好幾寸。左慈先喝了一半,把另一半杯子給了曹操。曹操不太高興,沒有馬上喝,左慈就向曹操要過來自己都喝了。喝完把杯子往房梁上一扔,杯子在 房梁上懸空搖動,像一隻鳥將向地上俯衝前的姿勢,要落又不落,宴席上的客人都抬頭看那酒杯,好半天杯子才落下來,但左慈也不見了。一打聽,說左慈已回了他自己的居處,這一來曹操更想殺掉左慈,想試試左慈能不能逃過一死。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鑽進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數,果然多出了一隻,知道左慈變成了羊 。追捕的人就傳達曹操的意思,說曹操只是想見見左慈,請左慈不要害怕。這時有一隻大羊走上前跪著說:“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呢?”追捕的人們互相說:“這個跪著的羊一 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這羊抓走。但這時所有的羊都跪下說:“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呢 ?”這樣一來追捕的人真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了,只好拉倒。後來有知道左慈去處的人密告給曹操,曹操又派人去抓,一抓就抓到了。其實並不是左慈不能隱遁脫逃,是故意要給曹操見識一下他的變化之術。於是左慈讓抓他的人綁上投入監獄。典獄官打算拷問左慈,卻發現屋裏有個左慈,屋外也有個左慈,不知哪一個是真左慈。曹操知道後更加懷恨,就命令把左慈綁到刑場殺掉。左慈卻突然在刑場上消失了。於是命令緊閉城門 大肆搜捕。有些搜捕者說不認識左慈,官員就訴說左慈一隻眼是瞎的,穿著青色葛布衣紮著葛布頭巾,見到這樣的人就抓。不一會兒,全城的人都變成了瞎一隻眼穿青葛布衣紮葛巾的人,誰也無法分辨哪個是左慈。曹操就下令擴大搜捕的範圍,只要抓住就殺掉 。後來有人見到了左慈,就殺了獻給曹操,曹操大喜,屍體運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 再到殺左慈的地方找屍體,已經不見了。後來有人說在荊州看見了左慈,當時當荊州刺 史的劉表也認為左慈是個惑亂人心的妖道,打算將他抓住殺掉。劉 表帶著兵馬出來炫耀 ,左慈知道劉表是想看看他有什麼道術,就慢慢走到劉表面前說:“我有些微薄的禮物想犒勞你的軍隊。”劉表說:“你這個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馬這麼多,你能犒勞得過來嗎?”左慈又重說了一遍,劉表就派人去看是什麼禮物,見只有一鬥酒和一小紮肉幹 ,但十個人抬也沒抬動。左慈就自己把幹肉拿來,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請一百個人 拿酒和幹肉分發給士兵。每個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幹。肉幹吃起來和平常的味道一樣,一 萬多士兵都吃飽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點也沒少,肉幹也沒吃光,劉表的一千多賓客也 都喝得大醉。劉表大吃一驚,打消了殺害左慈的意思。幾天後,左慈離開劉表走了。他到了東吳的丹徒縣,聽說丹徒有個有道術的人叫徐墮,就去登門拜訪。徐墮門前有六七 個賓客,還停著六七輛牛車。賓客騙左慈說徐墮不在家。左慈知道賓客騙他,就告辭走了。左慈走後,賓客們就看見牛車在楊樹梢上走,爬到樹上再看,牛車卻沒有了。下了 樹,就見牛車又在樹上走。還有的牛車輪子中心的圓孔裏長出了一尺長的荊棘,砍都砍不斷,推車又推不動。賓客們大驚失色,急忙跑去報告徐墮,說有一個瞎了一隻眼的老頭來訪,我們見他是個凡俗之輩,就騙他說主人不在,老頭走後,牛和車就發生了這種怪事,不知是怎麼回事。徐墮一聽說:“啊呀,這是左慈公來拜訪我,你們怎麼能騙他呢!快點追也許能追回來的。”於是賓客們分散開去追,追上左慈後都向他磕頭謝罪。 左慈消了氣,就讓客人們回去,他們回去一看,牛和車都恢復了原樣。左慈拜見了吳國君主孫策,孫策也想殺左慈。孫策有一次想從後面給他一刀。左慈穿著木鞋拿著個竹杖慢慢地走,孫策在後面手持兵器追趕卻總也追不上,這才知道左慈有道術,不敢再殺他 。後來左慈告訴葛仙公說他要進霍山煉九轉丹,後來終於成仙而去。

; d6 ^. W+ Q$ N: p  x4 N/ s5 N% t4 e2 G/ r& k5 P: f
[ Last edited by CHECSS on 2005-12-3 at 03:49 PM ]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我想問
$ R: Y; _3 c# G7 ]7 z8 X* B交州好似係中國一路都唔被留意咁既
一生一世支持多蒙特,Support u forever Borussia Dortmund
Originally posted by lookityourself at 2005/12/3 15:48:, C1 {4 ~6 z/ M; `' x. I# @
我想問
. \+ {# Q' s* x& l( m8 q5 g2 c交州好似係中國一路都唔被留意咁既
5 p/ C# z1 {3 |8 `- m, ~0 pwhy ?????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鍾馗嫁妹

鍾馗嫁妹
  E' ?5 T1 t! w- r( ?
$ h- O) I# D( f$ ~0 Z- Y4 ~ 8 k# p9 C+ t1 U- q+ j  Y
" m8 u5 f9 g$ [/ g
  4 M8 Y3 [# Y- ?! o" L/ s
2 ]* w* U$ |: |$ t# M5 o5 x# f# @
 # \% B9 r; S* Q. ], u
9 n& o( o1 m: @- [" N

" m/ K8 n: t  f7 Y9 y; ]鍾馗+ T: I- P; c+ H, b
      鍾馗的出現與唐朝玄宗皇帝有關。據宋代著名學者、科學家沈括《補筆談》說,唐明皇(玄宗)於開元年間,講武驪山,回宮後得了瘧疾,一個多月都好不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腳,瞎了一只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繞殿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著兩臂,腳穿靴,抓住小鬼,挖出眼珠子,將它吃掉。皇上問大鬼:你是什麼人?回答說:臣下是鍾馗,來應武舉,不中,誓為陛下除天下妖孽。明皇夢覺之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畫工吳道子,讓他畫鍾馗像,印後分賜給各大臣。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鍾馗》。9 s  j1 E4 a  n6 [* N

, d! V  x! E& i- n9 `      民間傳說鍾馗有各同鄉好友教杜平,為人樂善好施,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資格,一怒之下,撞階而死。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為報答杜平生前之恩,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的故事。& w7 v  c4 w6 M8 b* L2 A+ z

& g/ z% ]' r8 ?. e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Originally posted by lookityourself at 2005-12-3 15:48:5 U* h3 h0 E1 W# f8 I
我想問
  [; f& t0 F  Y. n1 {交州好似係中國一路都唔被留意咁既
7 P( x+ G% X6 h
0 @5 y' |8 l- j0 O7 x% F
交州:分置交趾、新昌、武平、九真、九德、日南、九真屬國、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十五郡一屬國一都尉,下轄104縣,屬吳地。約於今廣西、廣東二省與越南國;
; G; m3 r' |  S6 t5 F' B# b1 M後吳分南海、蒼梧、臨賀、合蒲、珠崖、鬱林、桂林、高涼、高興、合蒲北部等九郡一都尉另置"廣州"。

呂布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先事執金吾丁原,後為董卓利誘而殺原。呂布成為董卓部下後,又因與其婢女私通,因恐事發而與司徒王允合謀殺卓。卓死後其部將郭氾、李傕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東逃投靠袁術,而術欲殺之。布死處逃亡。因呂布屢次弒主,遂無人收留。
) |' z, y, J9 u; s: j" ^0 G# Z. b! z0 Q9 g4 v- }" E6 e, f+ w
其後曹操東征徐州,呂布乘勢襲取濮陽。但不久又被曹操所敗,南逃徐州投靠劉備。往備與袁術相鬥,呂布乘機攻取下邳。
+ R9 Z  y6 h) N1 B1 q5 l( H( a! {9 r' N
當術再襲備時,呂布因不想術坐大而救備。遂於轅門射戟以攝服兩軍,使其罷戰。後呂布聞備在小沛招兵買馬,遂決定討伐劉備。備兵敗投曹操。
* D* n/ B7 U7 K" Y4 v. b9 ?1 j' ^3 N: N& O. P
後曹操親征呂布,圍城數月。後呂布出降,被殺。 7 W2 x1 V- M; `' D4 N

2 G+ t; G- z1 `  z呂布雖有天將之勇,而無忠義之心,其能不敗乎!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