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防彈衣趣談
1 I; ^% B3 l/ _# F1 V2 F5 A9 _0 j( \: T( F, C. J* Z
  何謂防彈衣?這是一種能在槍林彈雨中防止槍彈和炮彈碎片穿透的軍服,又稱防彈背心。它的問世已有100餘年的歷史了,是一種用於人體軀幹免受槍彈或彈片傷害的單兵防護裝具。它有連體和分體式多種式樣。保護部位一般在上至喉部、下至襠部的要害部位,也有些國家裝備了護腿,這也是防彈衣常用防彈背心表達的原因之一。防彈衣是在古代鎧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防彈效果是十分顯著的。調查資料表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軍隊在戰場上死亡總數的80%是由中速流彈和碎彈片造成的。穿上防彈衣後,可有效地阻擋流彈和碎彈片,傷亡率降低58%。其中胸部受傷造成的死亡率從30%降到8%,腹部受傷的死亡率從39%降到7%,受保護部位負傷離降低了74%。
, I  n2 Q8 D! h% Z4 Z
7 e. K" y; g6 n  防彈衣的品種與型號較多。從防護等級分,可分為防彈片、防低速子彈、防高速子彈三級;從式樣上分,有背心式、茄克式、套頭式三種;從使用物件分,有地面部隊人員防彈系統防碎彈片背心、戰車乘員防彈系統防碎彈片防彈衣、保安防彈衣、要人防彈衣等多個品種。而且每一個品種又由於穿著物件的不同,因此設計式樣、防彈衣材料的使用都不一樣。以要人為例,要人防彈衣是國家領導人和政界要人進行公開活動時為防止敵對分子的殺害而穿著的裝備,既要求高防彈性能,又不能太顯眼。一般設計成西服式樣,防彈層多用軟性材料製成。, k% ?: h2 L; a9 L% j* M

2 Y  l; p# y( j, Z) ~  防彈衣的結構主要由衣套和防彈層兩部分組成。衣套常用化纖織物製作,起覆蓋和保護防彈層的作用,有的衣套也有一定的防彈作用。防彈層用金屬、玻璃鋼、陶瓷、尼龍、凱夫拉(芳綸)等硬質和軟質材料單一或複合製作,使彈頭、彈片彈開和嵌住,並消釋子彈、彈片的衝擊動能,對人體起保護作用。衣套由過去單一的覆蓋防彈層的作用,發展到今天的具有防火、防水、偽裝等功能的高性能防彈衣套。防彈層的厚度,根據不同使用物件,以防護性能與穿著舒適之間的最佳平衡數來確定。防彈層的結構有單一的,也有複合的。複合的有多種防彈材料的複合,也有防彈材料與減震材料的複合。防彈材料有的做成整體,也有的做成片狀再一片一片搭接起來。整體的活動不便,目前,剛性材料一般做成片狀,穿上身上活動度大,軟性防彈材料一般都做也整體性的。
) y9 ?0 V- L5 ~3 O% b1 ~2 y9 `6 X4 B2 A& L9 e, G; `
  防彈材料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從普通的鋼材到合金鋼,從金屬材料到玻璃鋼,從普通化纖到芳綸(凱夫拉),從單一材料到複合材料。每走一步,都使防彈衣的性能提高一大步。儘管防彈材料五花八門,品種繁多,但歸納起來,只有金屬(包括合金材料)、玻璃鋼、陶瓷、尼龍、碳化矽和凱夫拉六大類。其中,後三種是軟性防彈材料,具有許多優良性能,已逐漸代替前三種剛性材料。尼龍是軟性防彈材料,採用多層高強尼龍布,可有效防禦手槍子彈和衝鋒槍子彈,重量較輕;碳化矽纖維是一種無機纖維,它具有特別高的彈性模量,受到衝擊時產生撕裂而吸收彈片的能量,削弱碎彈片對人體的傷害;凱夫拉纖維具有耐高溫、高強高模量,其強度是鋼的5倍。採用這種材料製成的防彈衣,防彈效果較好,穿著較舒適。當子彈或碎彈片射到凱夫拉層時,它的高強度擋住子彈,纖維本身受力變形,消耗掉子彈或彈片的動能,從而保護了穿用者的安全。最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開始用於防彈層。, @3 O$ t: S6 G

: U! E  F, r" h  尼龍、凱夫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均是以其柔軟的織物或是浸漬了樹脂類化學物質的織物製作防彈層,其防彈的機理是相同的:利用它們的強度抵禦子彈或碎彈片,抵禦不了時,纖維扭曲變形嵌住子彈或碎彈片,第一層擋不住,還有第二層,頗有一點前撲後繼的味道。決定其防彈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織物重量及厚度、結構;其次是製成防彈背心材料的組織結構。試驗表明,200克/米2的平紋緻密結構織物具有最佳的防彈效果。用三層這樣的織物在行縫在一起就足以防禦步槍子彈。美軍地面部隊穿用的防彈衣是採用475克/米2的13層凱夫拉織物,衣套是橄欖綠布。衣套的外層是272克/米2的防彈尼龍布,經扼水處理,四色叢林建彩綠色;內層與外層相同,採用橄欖綠色。這樣防彈衣的防彈層和衣套的內、外層部具有防彈作用。

中國建航空母艦

多維月刊:中國建航空母艦4 _$ X1 H$ r- b8 g3 P
   
( J' _; h3 w" z- w" z/ Q. Z  多維月刊說,中國海軍首支航母艦艦隊將在兩年後成軍,基地選在海南省牙龍灣東側,可兼顧台灣海峽事態。
. N, @, Y7 V) l
# R' d; W) e8 q6 ]: R該雜誌稱,正在組建中的航母部隊為正軍級單位,接受南海艦隊及海軍司令部的雙重領導。
# S" c: A! M/ l& R* o* [. x; F7 f+ n4 w
報道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說,航母基地選址海南島三亞市牙龍灣東側一個獨立小海灣內,距國際品牌的度假酒店僅兩公里左右,徵地工作早已完成,防潛網工程也已基本完工,但陸基建設尚未正式展開。基地與航母戰鬥群均為正軍級單位,比相隔數公里以停泊潛艇為主的榆林軍港還高半級。
. d; j; Z4 q/ x2 l+ i2 [  M3 B3 O6 x( Z2 L
航母部隊主體為目前正在大連造船廠進行裝備配置的烏克蘭「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輔以多艘護衛艦、驅逐艦及配備蘇27戰機。
6 V! I, h: m, i0 D* w. o# R" K& b, \' u. z, a
報道說,現正改造中的烏克蘭航母並非如外電所描述的日後只是作為「靶子」的訓練艦,而是具有攻擊能力的戰鬥艦。這艘航母在去年八月漆上中國海軍的傳統顏色和標誌。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日本八八艦隊史
2 C$ I) ]2 Z7 m" k  q
, {3 g9 R2 C) l/ S7 ~三次八八艦隊計劃之間的關係; C1 Z/ }: C0 A/ A  s  u
# u; C+ q# R* Q; U( B
八八艦隊是我們日常常聽到的一個名詞,聽到八八艦隊,大多人的印象是八隻什麼什麼艦加上八隻什麼什麼艦,但是實際上日本海軍叫做八八艦隊的建造計劃足足有三次!而之間都是一次沒完成又接一次的以奇怪的關係相連接著,我們就在此做個釐清及說明.
4 C' K. k) B% W' G0 k! U7 |$ {
* y- P" z4 G( Z在日俄海戰結束之後,海軍東鄉平八郎將軍預測下一場海戰將是和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決戰,於是,海軍展開了加強本身艦隊能力的建造計劃.這就是於1906年 (明治三十九年)策劃的第一次八八艦隊計劃.計劃內容是以八隻鐵甲戰艦為中心,加上八隻一等巡洋艦的計劃.當時,日本海軍擁有香取,鹿島,薩摩,安藝等四隻強大戰艦,他們配備了三十五公分主炮各四門,而副炮的等級也是二十五公分級的,可是海軍帝國-英國建造了震驚全球的革命性統一口徑巨炮戰艦無畏號,使得日本海軍直感追之不及,於是就在第一次八八艦隊計劃中預計建造四艘無畏級戰艦,結果建造出了日本第一艘準無畏級艦河內號跟攝津號.
3 f- g" Q" z6 P0 C. t% Y: s/ s$ [6 }  M& U3 z
但是,這兩艘戰艦建造出來的時候已經落後英國約五年的時間,為了因應潮流,大幅的修改之前的八八艦隊計劃,在1909年(明治42年)開始了第二次八八艦隊的制定.這次的艦隊是以八隻超無畏級戰艦扶桑型和八隻巡洋戰艦金剛行為基準的造艦計劃.結果到達了各建造四隻完成的階段(分別是扶桑型兩隻,伊勢型兩隻和金剛級四隻),而剩下的四隻戰艦則半途決定改成搭載四十公分主炮的巨炮艦,也就是後來的長門號跟陸奧號.此時,爆發了史上最大艦炮對戰-日德蘭海戰,日本海軍因應了日德蘭海戰的教訓,加強了新型戰艦的甲板防禦力,而且更加的強調巨炮的威力.於是,第二次八八艦隊建造到一半的時候又更改成第三次八八艦隊計劃.' A5 ^  u3 F! U8 R( z
+ j& J; J( m7 S
這次的計劃也可以算是日本海軍史上最大的造艦計劃,主軸是八隻新戰艦跟八隻新巡洋戰艦,也就是最為人熟知的一次八八艦隊計劃.之前建造的長門號,陸奧號被包括在這次的計劃中.這次預計新建造土佐級戰艦加賀號,土佐號.紀伊型戰艦紀伊號,尾張號,而巡洋戰艦則是有八隻新型的強力新巡戰將會建造出來,其中的首兩艦就是天城號和赤城號.但是這次的計劃在華盛頓海軍軍縮條約之後被取消,只有已經造完成的長門號,陸奧號和即將改裝成空母的加賀號,赤城號留下來.' A  n+ D5 S; J
9 [3 g0 b+ |) M5 X* K$ e, \
現在再將這三次八八艦隊計劃做個整理# \2 Z$ {( S$ Z# k
第一次八八艦隊計劃
1 d2 t4 I. S  d原本計劃          
& |# N. I8 Y4 ?, j/ ~$ X& f5 e八隻戰艦         香取,鹿島,薩摩,安藝+四艘新造戰艦4 V) T5 y- B/ I6 p# I

6 P, N4 n8 u9 y6 c% y9 Z& d, x: R7 |八隻巡洋艦          
! X0 F$ e. F+ r" e) c3 z           
6 N9 S- l! n$ @! G, s0 ~結果:         造出香取,鹿島,薩摩,安藝,和兩艘無畏級艦河內,攝津
5 G3 [3 T5 L8 O8 p  n( m/ }: k           # h8 {$ i/ v5 n* C
第二次八八艦隊計劃3 W) _8 n, V8 ?$ I2 R/ R5 ^$ N
原本計劃          
: G) c. y8 W) B八隻戰艦         扶桑型戰艦八隻7 H) Z2 p9 s# X, W* @/ G
八隻巡洋戰艦         金剛級巡洋戰艦八隻+ z) t  Q% m. Z* @- X& ^/ b( W
           4 y; i( Z+ w/ S( Y
結果:         造出扶桑型兩隻(扶桑,山城),
4 m- b9 J1 H- Y' H          扶桑型改良型伊勢型兩隻(伊勢,日向)% N( f! D# `$ g# Y
          長門型戰艦兩隻(長門,陸奧)
, D8 b: n+ ]  i1 d% K: C0 b          金剛級四隻(金剛,榛名,霧島,比叡)4 y! W! a; T9 \7 H/ [; @0 l. l: m6 H
           
& S; m5 k' I0 j" k* i第三次八八艦隊計劃
, x& z) K) g) Z+ W4 A+ H9 ~3 K: G原本計劃          
; c4 U9 j, D0 q+ q& O0 B八隻戰艦         長門型戰艦兩隻(長門,陸奧)
; Y1 Q: y5 m+ A4 i% x          加賀型戰艦兩隻(加賀,土佐)% Z/ x- D( u4 x9 n' q
          紀伊型戰艦四隻(紀伊,尾張,駿河,近江)4 V+ D( s0 T% D! }
八隻巡洋戰艦         天城級巡洋戰艦四隻(天城,赤城,高雄,愛宕). Y, I7 |3 k/ r- b( ^
          十三號艦級四隻(13號,14號,15號,16號)& F  y9 A& b$ l$ F3 E
結果:         造出長門型兩隻(長門,陸奧)
# S* y, c9 O' Z& k: K          加賀型半成兩隻(加賀改成空母,土佐當靶艦); I  a. z& W# J& y# D# o
          天城級半成兩隻(天城龍骨毀於地震,赤城被改為空母)
1 ?7 \' ]. M9 i% z* v5 c           
9 X* n3 I% }' b7 p* c! e
  ^# ?: U& E! l4 Z/ q總之來說,就是第一次八八艦隊建到一半改成第二次八八艦隊,而第二次八八艦隊建到一半又改成第三次八八艦隊,結果到後來沒有一次完全建成,而第三次更是碰上了華盛頓軍縮而幾乎全軍覆沒.
, Y' \! f& u% P( m  x4 F; F
4 c, A8 {9 P4 K& ^* i0 w2 W9 {$ b7 z

5 Y! _$ A: X  k4 A9 z9 I7 J1 }7 g5 S
% q  H! H: n, s. a+ R2 e7 y0 {, M7 o( g4 s& r& H4 [4 E! {

8 h* x1 {- |3 f3 B" T但係日本海軍係二次大戰點解咁強大,唔知大家有無意見??????
.
古希臘的對外戰爭,兼談希臘羅馬的軍制和戰鬥力
) I# g2 _) E1 N1 s  t& B! O- o$ s5 ]
0 ]( q3 F! i+ ]3 ]7 }* T; ]# l顧劍% ]4 `5 G; N- N; X+ r

! Z: H. ~) g! u' m% R6 Q像大多數軍事愛好者一樣,在下對軍事感興趣,是從讀二戰開始的。自11歲從父親單位圖書館借來古德里安的回憶錄"閃擊英雄"開始,到現在將近20年,還是在看二戰。可是畢竟二戰只有6年時間,到上大學本科以後,開始對古代戰爭發生了 比較嚴肅的興趣,因為象克勞塞維茨、約米尼這些人的著作,都是以闡發拿破崙戰爭的經驗教訓為主上升到理論高度的,於是由看拿破崙戰爭,漸漸擴展到歐洲近代、中世紀和古典時代,還有中國古代和蒙古、阿拉伯、奧斯曼的軍事史。漸漸地有個感覺,在核武器的恐怖平衡出現之前,其實人類軍事史上從來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技術在革命,但是贏得戰爭的,其實就是那麼幾條永恆不變的軍事法則在起作用,像機動性、防護、火力、協調、速度等等。單單從軍事史看,有時候竟覺得還是古人的戰史更有傳奇性,更給人暇想的空間。西方的古典時代,希臘羅馬,就象中國的先秦兩漢一樣,是個偉大的時代,也是英雄傳奇輩出的時代。' y1 q* _6 ~) l5 Q! g* K& x% H
9 \7 Y/ ^* m6 P6 w2 I. g# o
本文的史實,基本上來自杜普伊的「武器和戰爭的演變」和富勒的「西洋世界軍事史」,議論部份則是我自己的看法。
. Y& k! [$ {  Q# L" Z& ^5 X4 p7 L
1.馬其頓崛起以前古希臘的典型陸軍組織
% e1 p1 ^% ^6 N7 a
* T  i; E* W* J. I7 E5 I- R  要瞭解古希臘軍隊的戰鬥力,我們必須先瞭解它的軍制。在這一段,我指的是馬其頓王菲力浦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以前,希臘城邦國家,象斯巴達、雅典、底比斯的典型軍隊組織。大致來講,希臘半島多山,地形破碎,不太適合騎兵作戰,所以典型的希臘城邦陸軍中,騎兵很少。步兵分重步兵和輕步兵。重步兵方陣是希臘軍隊的絕對主力。重步兵批甲執矛:頭戴頭盔,上身批胸甲,小腿上還裹脛甲,左手一面小圓盾,右手執矛,長度在2-3米之間。儘管重步兵腰間插一把短劍 ,但是很少拿出來用,主要武器還是長矛,這點跟後來的古羅馬軍團不同。這麼多裝備,有點象後世的裝甲重騎兵了,可是沒有馬馱著,這意味著兩件事:一是士兵的體魄必須鍛煉得非常強健,二是作戰時候的機動性成問題。重步兵都是各自城邦的上層自由公民,有責任感能吃苦,也守紀律。輕步兵沒那麼多裝甲,但是也有不同程度的保護,主要作用是支持重步兵作戰和後勤。還有很重要的特殊輕步兵兵種,像弓箭手、投石兵。輕步兵的來源是比較次等的公民。* U; t/ {3 |  W8 R* i/ f: g2 P

% v, D( d/ P2 c+ e8 T* s( R# J  作戰的時候,雙方都儘量找平地作戰場,否則重步兵的密集方陣在崎嶇的地面運動很容易造成脫節和陣線正面破碎。記住這一點,因為幾乎每次希臘軍隊的大敗仗都與此有關。重步兵排成很長的橫隊,縱深8-12排,前三排士兵舉矛對著敵人,後面的人把長矛架在前面人的肩膀上,整個方陣象一隻巨型刺猥一樣。方陣兩翼和前方是輕步兵和少量騎兵掩護。戰役開始,先向對手射箭、投石,以期打亂對方陣形,然後重步兵方陣長矛如林,象一支撞城槌一樣向敵人沖去。在這種密集隊形衝鋒中,個人想退卻根本不可能,而在衝鋒時要保持隊形,則需要士兵有嚴格的紀律性和訓練有素。
1 j! v: D" {1 C2 m9 z# B. A
3 G7 |5 a9 I! G2 t9 F2..兩次希波戰爭中希臘陸軍的戰鬥力
; f% h. Q/ q3 g. |: q& t( a  v8 K8 R2 |8 W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經典的希臘方陣是比較單調的,我認為它的弱點有四,強點有二:弱點一是對士兵體能要求高,二是對地形要求高,三是機動性差,四是一旦陣型被打亂則完全喪失了威力。強點一是只要保持隊形,那麼密集隊形沖擊的動量是驚人的,二是士兵個人防護比當時波斯軍隊要好很多,所以即便密集隊形,也不太懼怕對手投射火力的襲擊。相反,波斯軍隊從開國的居魯士大帝起,就建立了古代西方史上第一支高效率的騎兵(更早的亞述軍隊依賴戰車,而不是騎兵),還有更多數量的輔助兵種。而且每次希波戰爭中,波斯都佔據數量優勢, 但是他們的問題是步兵的作戰效率不如希臘人,而且大帝國的兵源來自各個部族,協調困難,紀律性差。不過綜合來說,我認為其實當時波斯軍隊(加上它的數量優勢),理論上優於希臘軍隊。但是很奇怪的,即使在亞歷山大大帝之前的第一、二次希波戰爭中,希臘陸軍也是勝多負少。為什麼呢?8 j+ L, P" U: I: r
; h! e+ p; r! |! N" _
  第一次希波戰爭是波斯的試探性行動,也可以說是懲戒行動,波斯軍的數量優勢並不明顯。那是西元前490年,當時波斯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跨越歐亞非的大帝國,從居魯士起,已曆四世(居魯士、岡比西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希臘世 界則是一系列城邦國家的總稱,從來沒有統一過,最多是一些城邦結盟。希臘城邦不僅限於希臘半島,而且在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今天土耳其境內)也有。像此前1千多年的特洛伊戰爭中,特洛伊就是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希臘城邦。當時小亞細 亞的希臘城邦都已經臣服於波斯帝國了。
, E, L1 D6 k- h. g2 v
9 J) i9 i7 [: B& u2 d- n& T  當時波斯統治下的希臘城邦叛亂,雅典出兵支持了這次叛亂。波斯帝國平息叛亂以後,派大軍討伐雅典。第一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是馬拉松之戰。這一戰之前,波斯方實際上有很高明的戰略。他們和雅典城裏的主和派取得聯繫,這些主和派希望與波斯軍隊合作奪取雅典的統治權,所以波斯軍隊沒有在雅典附近登陸,而是在離雅典有一段距離(實際上是42公里左右,現代馬拉松長跑的距離)的馬拉松海灣登陸,目的是把雅典軍隊引出城,而讓波斯在雅典城裏的第五縱隊佔領城市,然後再在野戰中消滅失去根據地的雅典軍。波斯方引蛇出洞的計策果然奏效,雅典陸軍在Callimachus指揮下向馬拉松進發,實力為10,000人,分10個團。但是波斯軍隊的戰術執行卻在戰場上出了紕漏:當雅典陸軍中計,前來迎擊波斯軍的時候,波斯軍(15,000人)開始執行他們的下一步戰略計畫:重新上船向另一個地點登陸,準備猛撲毫無防備的雅典城。本來這是非常高明的連環巧計,但是雅典軍隊來得太快了,他們採取了這種形勢下唯一可行的對策:立即進攻波斯軍尚未登船的後衛。在當天的值日將軍米爾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揮下,雅典軍實際 上是擊其半渡,輕易贏得了馬拉松戰役。波斯軍損失6,700人,希臘方陣亡192人,包括總司令Callimachus。戰後米爾泰德斯馬上派一名長跑健將趕回雅典城報信(現代馬拉松運動的起源),這個勝利的消息終於穩定了城裏動盪的局勢,使波斯的第五縱隊不敢亂動。
' }% |$ O% h4 U" c5 `9 I0 ]+ l, I$ L( v" L& G8 ?
  在這一次戰爭中,希臘軍隊的勝利,很大程度上有運氣的成份,波斯軍不應該敵前上船,而且波斯只是懲戒行動,有試探希臘的性質,並非大規模入侵。所以我認為,馬拉松戰役的勝利並不能令人信服地說明哪一方軍隊的戰鬥力更強。
" V) `1 l0 m+ h: S
3 Z; n  O  S! D" f6 D2 k+ y3 o5 L  第二次希波戰爭在9年以後爆發,大流士一世之子,波斯帝國新皇帝薛西斯(Xerxes) 以傾國之兵入侵希臘。現代史家對波斯軍兵力的估計,從15萬到18萬不等,而古希臘「歷史之父」希羅多德的記載,則是令人難以置信的264萬人!(肯定是大大誇張了的)。第二次希波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是溫泉關戰役和薩拉米斯海戰。薩拉米斯海戰和本文的陸軍主題無關,我計畫將來在"古今七大海戰"的連載文章裏再詳細寫。溫泉關戰役是古希臘著名的大戰,記得上中學的時候,中央電視臺還在星期六晚上的譯製片時間播出過講溫泉關之戰的電影。很多人都以為守溫泉關的就是斯巴達王李奧尼達的300壯士,其實這300人只是李奧尼達的近衛軍,加上輕步兵和輔助部隊,希臘軍一共大概7千到8千人,他們憑溫泉關天險和波斯陸軍主力對峙。在溫泉關這樣的天險前,波斯軍隊的數量優勢發揮不出來,而且再一次證明了在正面碰撞中,波斯的輕型部隊不是希臘裝甲步兵的對手,還證明在破碎多山的地形中,波斯的精銳騎兵也發揮不出威力。後來,一名叛變的希臘人Eplrialtes向薛西斯告密,使薛西斯能夠派出一支奇兵,從小道繞過溫泉關背面,切斷了希臘軍的交通線,李奧尼達腹背受敵,無險可守,於是斯巴達王本人和溫泉關守軍全軍覆沒。
8 F3 s- L1 _' j/ M1 S
: |( e3 [. V9 s) u) ~* U  但是在不久以後的薩拉米斯海戰中,希臘聯軍海軍卻絕地反擊,決定性地殲滅了波斯海軍。薛西斯在希臘這樣一個多山的窮國裏,沒有海軍運送補給,就無法維持一支龐大的陸軍力量,所以只好將入侵軍撤回波斯。但是第二次希波戰爭並未就此結束。薛西斯仍然在希臘半島北部留下了一支30萬人的陸軍(希羅多德的記載,劍橋古代史估計是10萬人),由大將馬多尼烏斯(Mardonius)統率。7 z3 ?0 ]- ^$ ?( h9 J; F' q' H4 j
4 e. j  S1 J& ~1 n* Z% D1 `3 J
  西元前479年,希臘聯軍陸軍由斯巴達國王普薩尼亞斯(Pausanias)率領,進攻波斯駐軍,於是爆發了這次戰爭中最後一次決定性的戰役,普拉提亞之戰。(斯巴達的國王是選出的,同一時間總是有兩名國王並列)。這次戰役非常集中地暴露了敵對雙方的優缺點。戰役初期雙方有很長時間的對峙,曾經爆發過幾次小規模的遭遇戰和前哨戰。起初是波斯騎兵在不適於騎兵作戰的崎嶇地形中向希臘軍步兵發動進攻,結果損失慘重。而後波斯軍統帥吸取了教訓,利用騎兵機動靈活的特點,不斷地襲擾希臘軍的軍糧補給。另一方面,在與希臘軍的遭遇戰中,儘量不和希臘方陣作正面的步兵交鋒,而是利用己方聯合兵種的優勢,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遠程火力優勢不斷殺傷希臘軍。兩軍相持的結果,希臘方占不到任何便宜,補給又發生了問題,只好準備撤退。
+ U( q2 |% ~7 {- |$ }3 s& Z
& T8 I9 s+ F( m* `1 I4 H- u  普薩尼亞斯的撤退計畫,原本是全軍列陣,然後趁夜暗掩護,一部份一部份地撤退。但是計畫執行中發生了延誤,陣線中央撤退、右翼撤退了一半、左翼未動的時候,天亮了,行動被波斯軍發現,於是演變成一場生死大戰。交戰之初,希臘方的形勢非常危急,不僅是在機動中被迫迎戰,而且波斯統帥馬多尼烏斯採取了正確的戰術,以密集的遠端火力給希臘軍以重大殺傷。但是不久,馬多尼烏斯犯了一個戰術錯誤:他命令步兵主力集結在第一線弓箭手和騎兵身後,目的我猜測可能是準備躍出給希臘軍決定性的一擊,或者是準備追擊。但是這樣一來,大量波斯軍猥集一團,第一線部隊就喪失了後退保持彈性的進退餘地。斯巴達王普薩尼亞斯抓住這個戰機,集合起希臘的裝甲步兵方陣,猛烈地向波斯軍沖上去。因為只要衝近了,波斯軍沒有作機動保持距離的餘地,投射兵和騎兵就發揮不了作用。在近戰和混戰之中,波斯士兵儘管也很勇敢,但是他們使用武器的技術(也就是武藝啦)沒有希臘戰士那麼訓練有素,個人防護也沒有希臘戰士好(沒有手盾)。即使如此,憑藉波斯軍的數量優勢,他們也還是可能淹沒希臘軍的,但是這時候,波斯統帥馬多尼烏斯本人在混亂中被殺。因為波斯軍是各個民族組成的烏合之眾,並不齊心,指揮核心一死,全軍隨即潰散。這場戰役以後,希臘人基本上肅清了希臘半島境內的波斯侵略軍。
( t+ n' G! A  H: J% z
+ [' k4 J" @9 v  從普拉提亞戰役可以看出來,波斯在輕步兵、投射兵、騎兵這些輔助兵種上其實強於希臘,步兵數量也居優勢,但是在步兵素質和紀律上頗有不如。雙方的統帥只要明瞭敵我的優劣,運用正確的戰術,都是有獲勝機會的。0 C7 C3 X8 Q# R
1 Z% Z8 q! s3 q5 a8 Q$ v
  第二次希波戰爭之後,第三次希波戰爭(亞歷山大遠征波斯)之前,還發生過一件很能說明希臘方陣作戰特點的著名事件,就是「色諾芬萬人大撤退」。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後,希臘世界暫時沒有了東顧之憂,於是斯巴達和雅典兩強爆發了爭奪希臘世界霸權的30年伯羅奔尼薩戰爭。戰爭的結果以雅典失敗告終。在長期戰爭過後的和平時期,很多希臘的職業武士無所作為,於是出現了大量職業的雇傭軍。波斯就雇傭了很多這些雇傭兵。西元前401年,波斯禦弟、小亞細亞的總督居魯士起兵反叛他的皇兄,他的軍隊中就有很多希臘雇傭兵。居魯士兵敗被殺,隨從星散,但是他手下的希臘雇傭軍步兵方陣卻巋然不動。波斯政府軍用鴻門宴的手法,假裝談判,誘殺了希臘雇傭軍的所有將領,但是雅典人色諾芬(Xenophone)卻在軍中挺身而出接替指揮,迅速恢復了秩序,然後率領這一萬名希臘雇傭軍,在波斯政府軍環伺之下,由亞洲腹地,完整地撤退到了希臘邊界。這件事在色諾芬的自傳裏有詳細描述。直到現代,在困難條件下成功的撤退,在西方還常常被稱為「色諾芬式的撤退」,這有沒有一點像中國的萬里長征?
9 C4 _2 ~  K3 \, m+ `
' _2 o: }  ~8 H  第三次希波戰爭是希臘聯軍向波斯帝國的遠征,這次的戰場在廣闊的亞洲腹地,如果希臘的作戰方式還是象以前那樣老套和單調的話,那麼我想波斯絕對有條件發揮他們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況且現在在波斯一方,也有了大批的希臘雇傭兵,從方陣戰術這個角度來說,希臘已經談不上有什麼戰術優勢了。但是對波斯人來說很不幸,這一次他們要面對西方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亞歷山大;而亞曆山大大帝所率領的,是一支全新的聯合兵種陸軍。
- m5 b- N! ~+ h2 P8 u6 Y- f0 i8 B3 S- Y/ D1 ?
3.菲力浦二世和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改革; V  u  P! j" U

* o' R7 ?% M+ p# w$ D  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後,希臘世界群雄並起爭奪霸權,雅典、斯巴達、底比斯都接近過成功,但是都在連年戰爭中打得筋疲力盡。此時北方山國馬其頓的國王菲利普二世進行了軍事改革。馬其頓軍制的改革最重要的,是比典型的希臘陸軍多了一支精銳的騎兵。馬其頓騎兵有一定的裝甲防護,有點象後世的重騎兵,但是沒有那麼重,主要武器是長矛和劍。長矛經過改革,長達4到5米,衝鋒時平端在手,矛頭向下斜,刺中第一個敵人以後,就留在敵人的屍體上,然後拔出劍來砍殺。最精銳的騎兵近衛軍(希臘原文叫伴隨騎兵,因為作戰時常伴國王左右,但是我 這裏按習慣稱為近衛騎兵)全部由貴族組成,古希臘尚右,作戰時總是部署在方陣 右翼,由國王親自率領投入戰鬥。馬其頓步兵方陣也比典型的希臘方陣更有戰鬥力。方陣步兵使用4-5米的長矛,可以在對手的長矛夠不到自己的時候殺傷對手。方陣縱深16人,比古希臘方陣深一倍,但是隊形不那麼密集,留下空隙,所以機動性比傳統方陣要好。前4或5排士兵矛頭對準前方,後面各排長矛有的向前傾斜,有的垂直。馬其頓還很重視輕步兵,因為通常情況下,方陣重步兵是進攻發起的基地和防禦中樞,騎兵近衛軍是突擊力量,騎兵的速度一定快於方陣運動速度,那麼兩者之間就一定出現空洞,這個弱點就要由輕步兵來掩護。輕步兵也有盔甲,只是稍輕,矛稍短,但是盾更大,作戰時部署在右翼騎兵近衛軍背後,當騎兵發起衝鋒以後,就在騎兵和方陣之間展開形成一個機動樞紐。! ~: ~# P* z: m: D

" g5 |0 P$ K) y8 R" b+ i7 o! ?+ S; R  注意這時的騎兵還沒有馬蹬,馬蹬直到好幾百年以後的中世紀才在歐洲普遍使用。雖然沒有馬蹬的騎兵,威力打了一個大折扣,但是並不妨礙騎兵成為當時的重要兵種。8 \# b  O: E, x1 G9 _* j* k
9 \! P! P. f9 A6 a# Z; I0 z2 A
  我的看法是,馬其頓軍事組織幾乎彌補了古典希臘方陣戰術的所有弱點,但是因為步兵還是是用矛作密集隊形衝鋒的,因此還是有密集隊形不便於機動的弱點。這就需要統帥的明智,如果統帥明白選擇合適的戰場地形,那麼這種作戰方式的衝擊力,其實遠遠高過後世的羅馬軍團。怪不得美國軍事學家杜普伊說,設若這支軍隊是一直由菲力浦或亞歷山大指揮的話,它可以戰勝以後1,800年整個冷兵器時代的任何一支軍隊。; Z, W' I+ v* q( R, ]9 E( C
( H0 l' B, R( `. C( i
4.高加米拉戰役中馬其頓陸軍的戰鬥力, [# M0 a+ ^; z- a0 H
6 \' q/ M) V/ k  f. d; Y7 q  Y
  菲力浦二世率領馬其頓軍隊成為希臘世界的超強力量,他的兒子,年輕的亞曆山大文武全才,不僅是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入室弟子,而且在軍中很早就協助菲力浦指揮作戰。菲力浦遇刺身亡,留給20歲的亞歷山大一支強大的陸軍,和對馬其頓聞風喪膽的希臘世界。亞歷山大即位以後一年(西元前335年)就作了希臘世 界的盟主,徵集一支希臘聯軍,以馬其頓軍隊為主力,遠征波斯,由此開始第三次希波戰爭。亞歷山大大帝遠征波斯過程中,一共有3次大規模的會戰(第四次會戰是對印度國王波拉斯的):遠征伊始擊敗波斯邊疆總督聯軍的格拉尼古河戰役, 初次擊敗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御駕親征的伊蘇斯戰役,和最後徹底擊敗波斯皇帝和帝國主力的高加米拉戰役(又稱阿貝拉戰役)。高加米拉戰役作為對波斯帝國的最後一擊,不僅規模最大,而且很能體現馬其頓軍隊的作戰特點。0 S9 X2 X9 [, Q, a. S8 \

4 N9 x2 ~- m0 Y) H0 T1 H. |  d  是役亞歷山大統率4萬步兵和7千騎兵,所面對的是大流士三世指揮的一支數量上遠佔優勢的聯合兵種軍隊(最保守的估計是20萬,有的估計100萬),其中不僅有步兵騎兵,還有希臘雇傭軍、大象、和裝置長柄鐮刀的戰車。曾經有網友問,為什麼是役大流士不利用自己的數量優勢迂回並包圍亞歷山大呢?其實雙方都想到了這一點,而且都有相應的行動。尤其是亞歷山大這樣的統帥,戰前不可能不預料會發生被對方優勢兵力迂回包圍的情況,而且他也相應作好了事先的安排。和他的歷次戰役一樣,亞歷山大親率近衛騎兵在方陣右翼作為主力。但和以往戰役不同的是,他在主陣線後方安排了一個第二線,由左右兩半組成,任務是在遭到迂回或者包圍時,能夠面向兩個側面或者後面旋轉展開,讓整個軍隊構成一個空心的大方陣,可以面對任何方向作戰。4 @9 ]# q8 C0 E  [( S
1 a( {. ~+ T  B! v8 \
  戰役開始時,馬其頓和波斯軍都向馬其頓軍的右翼方向延伸,波斯軍是想迂回,馬其頓軍是想避免被迂回,我覺得這有一點象一次大戰中馬恩河戰役以後,德軍和協約國軍「向大海進軍」的場面。當大流士發現兩軍運動的結果可能越出波斯事先選定並已經平整過地面,以便戰車發揮威力的預定戰場時,命令左翼騎兵發動攻擊,截住馬其頓右翼,並儘快迂回。這個時候,波斯騎兵也是有盔甲防護的,第一階段與馬其頓右翼掩護兵力交鋒的結果,占了上風,但是馬其頓的騎兵(不是近衛軍主力)的反攻穩定了戰線,而且中央部份馬其頓的輕步兵掩護兵力也用弓箭 和投石阻止住波斯軍中央的戰車衝鋒。# G/ ^# U  y7 H+ j/ x8 Q
4 L% F* i+ ~! {3 w" m" S
  這時候發生了高加米拉戰役中有決定意義的一幕:波斯左翼騎兵數量眾多,仍然迂回了亞歷山大的右翼,但是迂回以後,波斯左翼和中央之間出現了一個空洞銜接不上,亞歷山大看准這個戰機,親率右翼精銳的近衛騎兵,連同中央的四個重步兵方陣,向這個空洞後面的波斯軍中央猛衝過去,這是波斯御林軍和大流士本人所在的地方,大流士中軍立刻亂成一團,皇帝本人落荒而逃,退出了戰場。這大大影響了波斯軍的士氣,要知道,這種各部族聯合的軍隊雖然數量巨大,卻不容易管束和協調,一旦退卻就非常容易「脆敗」,這和南北朝時前秦百萬大軍在淝水邊一敗塗地的道理是一樣的。
0 S5 r% ~5 I. G9 ^+ ^4 S: g4 M
( |3 X% c' [) Y" q  但是馬其頓軍這時也發生了一個危機:因為亞歷山大親率右翼衝鋒時的速度過快,和戰線中央拉開了距離,馬其頓的輔助步兵部隊還來不及填補這個空隙,波斯軍中央的騎兵就乘勢也突破了馬其頓陣線的中央部份。此時是馬其頓軍最危急的關頭,如果中央突破的波斯騎兵能夠向左或向右轉彎,從側面席捲馬其頓的左翼或右翼,那麼這次戰役的勝負還未可知。但是波斯騎兵不知道是由於戰術紀律不佳,還是指揮官見不及此,竟然放棄了這樣一個大好機會,直接向前突進,撲向馬其頓的軍營(據說那裏關著被俘的波斯皇帝的家屬,有可能他們是想救出皇室,或是搶劫戰利品)。此時,馬其頓第二線預備隊按照亞歷山大戰前的部署,以一個旋轉的機動,重新封閉突破口,切斷了突破的波斯騎兵,並從背後攻擊他們。與此同時,馬其頓左翼也不可避免地被波斯軍迂回,已經陷入包圍之中。但是波斯人現在還想謀求勝利已經為時過晚,因為亞歷山大此時已經擊敗了波斯軍的左翼和中央,再掉轉馬頭,切斷波斯軍的退路,最終波斯全軍大潰。) N  Y. D9 K: D3 R6 @. e2 V) a& r
8 d) v) u: p. B6 k1 N
  對這次古代世界的經典戰役,我個人從5個方面總結勝負原因。前兩個因素是有關 統帥亞歷山大本人的,後三個因素就是波斯和馬其頓各自軍事體系的特點:第一是亞歷山大在戰前就預料到了可能出現的被包圍的情況,並作相應部署,可以說是料敵機先,二是在戰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下,能夠非常準確地把握戰機,在決定性的時刻作決定性的一擊,這種判斷 力 可以稱之為「戰場感覺」,非身經百戰之人不能獲得,不是我們這些紙上談兵的愛好者能夠企及的。第三,馬其頓官兵的紀律性和素質實在是此役獲勝的關鍵。在被迂回、被包圍、被突破的時候不慌張,頑強作戰,而且能準確地按照事先部署的計畫作出機動,這一點很不容3 I. }3 ]5 H  m
易。高明的作戰意圖,還要有好的部下才能打得出來,歷史上有多少次是統帥想得好,但是被部下搞糟的失敗戰例?遠的不說,希波戰爭中的馬拉松戰役,就是波斯方謀略上占盡了優勢,可是戰場上實在太不爭氣。第四,希臘世界終於在馬其頓軍事改革以後有了可以與波斯相匹敵的精銳騎兵,這一戰如果換了第一次或第二次希波戰爭中那樣經典的希臘步兵,獲勝是不可想像的。第五,波斯軍隊有許多烏合之眾軍隊的典型弱點--看似數量龐大,但卻尾大不掉,難以協調,而且缺乏紀律,容易脆敗,這跟曹操在赤壁之戰,前秦在淝水之戰的敗因是相同的。
.
北洋水師
2 B) ]6 n- h. y6 _2 K/ N: t! i: R3 B9 ]+ l
北洋水師是中國清朝後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北洋水師1888年12月17日於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正式成立,在1894年—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
  Z, M/ S# X' Y
/ L" g1 J! s0 n3 f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並於同日頒佈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9 q2 s5 j' m. F( V1 H
7 G* f1 e( U' O8 L7 d
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多被政府挪置往其他各處,如修建頤和園工程等等。時而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之時,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份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
4 K( R( H/ S; a' H( I8 |! j* k# X& k% e! \; i# w$ f, J, I
服役紀錄
" G1 j7 P  k' o& p" U9 e: \定遠、鎮遠在北洋艦隊成軍後曾作為旗艦出訪鄰國。1886年7月,定遠及鎮遠等六艦出訪朝鮮元山。8月,先後到訪俄國海參威,日本東京及長崎。定遠及鎮遠兩艘當時遠東最大及最先進的戰艦到日本,一度引起日本朝野的震撼;但是東鄉平八郎上定遠號參觀後,發現清兵竟然在主炮上晾褲,故此斷定中國海軍雖有巨艦亦不足為懼。
, ?! j1 H- l, w. E2 `
8 u. Y+ L) J. \; Z8 c$ ]7 U
% J8 e2 r1 B) H- }
) h% o% `0 N, X& r( C編成& `  y/ s4 ]( B* d$ U' c
0 a% H) i/ ?( X& V! a
致遠艦鐵甲船:
! U9 A  C8 ?; x' `4 R' n8 R  B- L" n, u+ l% Z  t- u$ d
鐵甲艦:定遠 (艦隊旗艦)、鎮遠
- h7 `% @2 k  F  B, D( n
4 w$ w2 O! Q& P, [- ~. y1 [快船:
$ \: f% [' X2 x7 u" x/ @9 p
2 {8 I" O" z5 O7 @! D* @1 i: `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
* \" G/ K; u& f9 y! r2 e; P防護巡洋艦:濟遠、致遠、靖遠
/ r7 V6 Q+ N/ q; j碰撞巡洋艦:揚威、超勇
4 h0 M7 \" g) Q. u- y) q! U& T4 ^7 C" K  u, m4 |, w
蚊炮船:: C! M2 O- O4 N
; ?- s- [2 a3 ?, k
炮艦:鎮邊、鎮中、鎮東、鎮西、鎮南、鎮北 . O4 Z( \, m1 W4 F8 X9 m
魚雷艇:
) N% I! U7 t3 C
9 n6 K- j0 E/ z4 K  q左一、左二、左三、右一、右二、右三、福龍、
. }5 q: X: C9 `定一、定二、鎮一、鎮二 ( ^7 x# ~+ z/ O, r
練船:$ y/ L& `  q. G% U
: K( ^8 U4 R. t: @" s# f
練習艦:康濟、威遠、敏捷 ; B  O1 t* _/ @  R9 [  w3 D; ^
. T, n. Z! B, h: b1 S
; L: `* m: \  p, ]3 \
; Z4 |- T' x8 ~! g* o& e3 {
定遠級鐵甲艦性能數據) ^* ]) ?' J& [. G) r- ^2 z
排水量:標準:7144噸,滿載:7335噸
5 d& C/ [  M& ?6 p3 O& m尺寸(長/寬/吃水):298.5呎/64呎/19.6呎 0 ]" O! y" D/ |, l- B
動力:8個鍋爐,兩台三氣缸往復式蒸氣機。(定遠:)6,200匹馬力(鎮遠:)7,200匹馬力。雙螺旋槳推進 最大載煤量1000噸
3 I( P2 d$ w1 H: q7 T& I! S航速:定遠:14.5節;鎮遠:15.4節 6 A8 H5 F+ G  c: U6 b
武備:4門305毫米(12.2吋)/25倍徑主炮,分於兩座水壓動力炮塔內;2門150毫米(6吋)副炮;8門37毫米轉管式機炮;三支魚雷發射管;另搭載三艘魚雷艇。
6 m: a# c6 F0 m2 y9 P裝甲:炮台與炮塔:14吋,舷側:12吋,艦橋:8吋;甲板:3吋。裝甲總重1461噸. / S) }1 z. J' \$ H+ X* f4 H  `
艦員:329-363人
.
薩拉米灣海戰
! E9 u' y$ c$ S' C/ P6 G6 m3 L. T# u" }
  攻佔溫泉關以後,波斯軍長驅直入希臘直撲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波斯王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燒毀了希臘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 w) a# n* H. K1 j$ k5 }2 h
; B6 E1 ~( @2 P2 @  那麼,雅典城的居民都上哪里去了呢? / s& P  }! `7 K

! \3 w% f" Q/ |3 R  原來,當時在希臘,一直流傳著太陽神的一個預言:希臘的命運要靠木牆才能拯救!根據這個預言,有人主張把居民撤到山上去。可是,雅典傑出的海軍統帥提米斯托克利對古老的預言有自己的理解。他說希臘的未來在海上,太陽神所說的木牆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議所有的婦女兒童都坐船到亞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國的薩拉米斯島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都乘著戰船,集中到薩拉米海灣。雅典和其他城邦的人都接受了他的建議。
) G8 b1 E7 I1 }3 N1 t
  A# ~$ {3 _% g( M: }& t7 @) \  就在波斯陸軍直撲雅典的時候,波斯海軍也繞過優卑亞島,掠過阿提卡,來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猶斯。他們水陸呼應,大有氣吞山河,踏平希臘之勢。 3 R$ [( A/ ^) B

1 T6 T' I. h% W* O5 O& ?. h  面對波斯軍隊的水陸夾擊,集中在雅典城南薩拉米海灣的希臘聯合艦隊發生了動搖。大家對光憑這一點兵力,能否打敗波斯大軍毫無信心。有些城邦的人打算把船駛離海灣,去保衛自己的家鄉。在這關鍵的時刻,提米斯托克利挺身而出,建議召開軍事會議,商討作戰方略。在會上,提米斯托克利慷慨陳詞,指出必須把戰船集中在薩拉米海灣和波斯海軍決戰,才能取得勝利。他說,波斯戰艦雖多,但船體笨重,因此港窄、水淺的薩拉米海灣能充分限制其優勢,而且波斯水手們也不熟悉海灣水情和航路;而希臘人正相反,戰船體積小,機動靈活,適合在這個狹窄的淺水灣中作戰,加上水兵們在本國海灣作戰,熟悉水情、航路、能充分發揮力量。因此,提米斯托克利斷言:「我們的艦隊在窄海中作戰,可以以少勝多。如果撤出薩拉米灣,在開闊的水面上決戰,全希臘都要同歸於盡。」盡管提米斯托克利說得很有道理,軍事會議也先後開了兩次,眾人還是聽不進去。
5 X+ [6 U& ?7 t' ]6 z- f( f9 b6 Z  K( q  y9 |3 {! m
  眼看戰機就要失去,提米斯托克利焦急萬分。突然,他腦際靈光一閃,想出一條妙計:為什麼不請波斯人來幫一下忙呢?於是,他叫來自己的一個貼身衛士,交給他一封密信,讓他去向波斯王告密,說希臘海軍人心浮動,不敢交戰,都想逃出海灣。薛西斯見到密信,十分高興,立即下令嚴密封鎖海灣,不准放過一條船。
3 R  _( F5 M* i% F! E. ~3 N8 h+ f, h2 m+ D
  9月23日淩晨,波斯艦隊完成了對希臘艦隊的包圍。海灣西口,200艘埃及戰艦按時到達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臘艦隊的退路;海灣東口,800多艘波斯戰艦排成三列,將海面封鎖得嚴嚴實實。薛西斯意在必得,把指揮權交給海軍將領阿拉米西亞,自己在薩拉米海灣附近的一個山丘上搭起帳篷,準備悠然觀戰。站在他身邊,手拿紙筆的史官,也正準備如實記錄下波斯海軍的輝煌勝利。
) w; @! k, a! ]; b; ?( E) S# m8 v* U5 {/ X
  就在希臘人為是戰還是逃的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一位反對過提米斯托克利的將領突然從門外闖進來大叫:「停止辯論,準備戰鬥吧!波斯人已經完全把我們包圍了。」眾人見事已至此,才決心聽從提米斯托克利的命令,在薩拉米海灣同波斯海軍決戰。 3 X( T7 N$ [- _( @
' o9 P; [& B) B6 h) {
  被逼到絕境的希臘聯合艦隊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揮下迅速展開了陣形:科林斯艦隊開往海灣西口頂住埃及人的衝擊;主力艦隊分為左、中、右三隊,集中在海灣東口,與波斯主力抗衡。 2 b- a, j2 ~% B# O
) ?% Q2 W! K( r9 g0 w
  也許老天爺也有意邦希臘人的忙。本來希臘海軍只有戰船358艘,而波斯龐大的海軍擁有1,207艘戰船。但在戰役開始前,由於不熟悉天氣、航情,波斯海軍在實施包圍行動時,先後兩次遇到颶風,有600艘戰艦隨風飄碎,戰鬥力損失了一半。 : E5 j3 h6 o4 Y3 s
  ~6 }' v( D5 _  i! M! U
  戰鬥開始後,雙方戰艦在性能上的優劣也很快顯示出來。雅典的新式三層戰艦長40-45米,170名槳手分別固定在上中下三層甲板上。體積小、速度快、機動性強,吃水線。而波斯老式掛帆戰船,體積大、速度慢、機動性差、吃水深。提米斯托克利發揮自己船小快速的優勢,機智地指揮雅典戰船不斷地向波斯戰船作斜線衝擊,利用船頭一根長約5米的包銅橫杆,先將敵人的長槳劃斷,然後調轉船頭,用鑲有銅套的艦首狠狠衝撞波斯戰艦的腹部。敵艦就這樣一艘一艘地被撞沉。一番激戰後,波斯前鋒艦隊抵擋不住,被迫後撤。而正從後面增授的波斯戰艦並不知道戰況,它們笛鼓齊鳴,猛往前衝。由於正值順風,鼓成滿帆的後援戰艦衝入海灣,正好同後撤的前鋒艦只迎頭相撞,亂成一團。提米斯托克利見此情景,乘機指揮全軍四面出擊。波斯艦隊進退兩難,被衝撞得七零八落,毫無還手之力。海軍統帥阿拉禾西亞見敗局已定,只得狼狽後撤。 - @( z) I# j+ l

8 {) a; K; _- B% m' c  波斯王薛西斯在山頭上從頭到尾目睹著這場海戰的經過,無奈地看到波斯戰艦沉沒的沉沒,被擒的被擒。八個小時的激戰,波斯艦隊200艘戰船被擊沉,50艘被俘獲。薛西斯萬萬沒想到自己失敗的如此之慘,不由得呼天搶地,痛悔莫及。
$ |! [$ B, a3 e- G; g/ a! C1 d% t# ~  A# q) L; j1 ~
  面對失敗的現實,薛西斯不得不開始考慮整個遠征軍的前途。一來海軍戰敗,陸軍基本的後勤供給失去保障;二來希臘海軍可能會乘勝直撲赫勒斯邦海峽(即達達尼爾海峽),截斷他的歸路。於是,他仰天長嘆,命令殘存的戰艦迅速撤到赫勒斯邦海峽。幾天後,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兵力在中希臘繼續作戰外,自己率領其餘部隊退回到小亞細亞。 9 m. Q, ~) j/ A4 ^( F4 M+ U
% U! Z9 v  S, m, z
  薩拉米海灣之戰是整個希波戰爭中最重要的一次戰役,它扭轉了整個戰局。第二年,希臘聯軍在普拉提亞消滅了薛西斯留在希臘的那支陸軍,大約同時又在小亞米卡爾海角消滅了波斯在那裏的殘存海軍。西元前449年,希臘軍隊在賽普勒斯島徹底打敗波斯,雙方訂立和約,結束了持續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
.
轉貼:喪心病狂——731部隊
- r" d% n. w3 Y" b3 h/ _! w( y' b+ V. L( ^7 q  f
作者: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辛培林0 S6 t+ n. e9 z- b
       
$ r+ b  P1 Y7 t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期間進行滅絕人性的細菌戰罪行及其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罄竹難書。如今,歷史的這一頁雖然已翻過去五十年了,然而,讓世界上愛好和平的人民瞭解它、認識它、譴責它是非常有意義的。9 z3 L' j! t+ j  ?+ v. o% M  E
      
# F  F2 U7 P& F* E3 S組建細菌研究室
1 K% r0 P9 K  E3 v& }      
) x. `3 `# f; ^  Q8 r( G8 C  日本帝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活動由來已久。它的這種罪惡活動的初期準備階段,主要是石井四郎等軍國主義分子對細菌戰的狂熱鼓吹和在日本設立研究機構,進行各種細菌的培養、使用方法以及防疫的研究。石井四郎對細菌武器的濃厚興趣得到了一批軍國主義分子的賞識,於是,他開始青雲直上。1930年,陸軍省第一課課長永田鐵山這個被稱為「最能理解細菌戰的人」、「支持石井意見最有力的人物」派遣石井四郎以駐外武官身份兩次到歐洲作「特務旅行」。在歐洲,石井四郎獲得了法西斯德國進行細菌武器研究的情報和一些最新資料,回國後極力鼓吹進行細菌戰的必要性。為此,他「常在日本陸軍省和參謀部高級官員中間發表言論,說從戰略作戰的觀點來看,細菌武器乃是一種很有利的進攻武器」。他還說:「日本沒有充分的五金礦藏及他種製造武器的必需原料,所以日本務必尋求新式武器,而細菌武器便是其中之一種。」
( e" n4 W% @6 n$ L, t9 Y; k      / D# z1 N/ q* s- O1 p$ _3 d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此後,軍國主義分子的侵略野心更加惡性膨脹,戰爭狂熱達到了極點。與此同時,石井四郎研製細菌武器的主張也更得到了日本政府、軍部及一批軍國主義分子的大力支持。他們提出了進行細菌戰活動的計畫,並上奏天皇而且得到了批准。1932年8月,日本軍部根據天皇的敕令,晉升在東京若松町的陸軍軍醫學校擔任「軍陣防疫」教官的石井四郎為軍醫正(少佐),並為其配備了5名助手,組建了「細菌研究室」(對外稱「防疫研究室」)。從此,他們便在「防疫」之名的掩護下,正式開始從事細菌戰的罪惡活動,犯下累累罪行。
0 X4 E6 j' ^/ F) A, J4 G      , W4 j% M& f/ A7 L& t
  1933年,經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的批准,「防疫研究室」擴建為「防疫研究所」。在石井四郎的主持下,它從事霍亂菌、傷寒菌、鼻疽菌、瓦斯壞疽菌的培養、使用和防疫方法的研究,同時還研製裝有這些細菌的地雷、榴彈、槍彈和水面使用的玻璃彈等爆炸裝置。於是,它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細菌武器的研製中心。石井四郎則稱其為日本「製造軍火的楷模」。6 e; ]* x+ z1 M: T# a
      
* A8 f4 K/ C" s8 u7 b' ^7 Y1 p& g2 X慘無人道的活人細菌實驗# z" m  e( v. h+ M
      
) |3 O1 G; G# k4 k  x  1933年8月,日本開始在中國東北建立大規模的細菌戰基地,加緊培養各種細菌,研製各種細菌武器,使用活人進行室內和野外的實驗,從而使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活動發展到了大規模實驗的階段。9 j  i6 h/ L& o- Q1 v
      6 ?/ S; T2 k/ V
  隨著侵略戰爭的不斷擴大,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活動也更加瘋狂。石井四郎向日本陸軍大臣荒木貞夫遞交了一份報告,說:「現在,我們感到,對細菌武器的研究,是必須加以實驗的時候了,我們要求軍部把我們全體調到滿洲,使我們用來維護皇軍的細菌武器得以高度的發展。」日軍大本營批准這個報告,並決定在中國東北建立細菌戰基地。日本之所以作出禍移中國東北的這個決定,其險惡用心,主要是在東北容易獲取活人作為細菌戰實驗的材料和「北進」對蘇作戰的需要。因此,1933年8月,在哈爾濱市南崗區宣化街和文廟街的中間地帶秘密建立新的細菌戰基地「石井部隊」其化名為「加茂部隊」,對外也稱為「關東軍防疫給水部」。與此同時,在距哈爾濱70多公里以外的五常縣背蔭河還附設了一個細菌實驗場。後來,背蔭河實驗場發生囚犯越獄事件。於是,石井四郎向日軍參謀本部提出了遷移和擴大石井部隊的計畫。這個計畫適應了日本帝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需要。1936年,「由日本參謀本部和陸軍省按照天皇裕仁諸次秘令在滿洲成立有兩個用來準備和進行細菌戰的極端秘密部隊活動。」這兩個極端秘密的部隊,一是哈爾濱平房的「滿洲第731部隊」,即「關東軍防疫給水部」;二是長春孟家屯的「滿洲100部隊」,即「關東軍獸類防疫部」。
, j5 l9 }& a. p5 ^  W      . O: D' }' `/ _: b
  日軍731部隊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的細菌戰基地。在120平方公里的「特別軍事區」內,有本部大樓、實驗中心大樓(四方樓)、特設監獄和水源地、供水室、火力發電廠、鐵路專用線、專用機場、物資倉庫、鍋爐房等附屬設施以及宿舍、神社、廣場、禮堂、運動場、花園、醫院、學校等生活設施。它擁有龐大的研究、生產、實驗機構和3,000多名人員,年經費達1,000萬日元以上。其本部下設細菌研究部、細菌實驗部、防水給水部、細菌生產部、總務部、訓練教育部、器材供應部、疹療部等八個部和與各部平行的管理特設監獄的「特別班」。此外,731部隊還分別設有海拉爾、孫吳、牡丹江、林口等四個支隊和大連衛生研究所。它具有大量的先進設備和設施,其中,孵育器就達4,500具,幾天內就可生產三萬萬億細菌及傳染媒介物。所以,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能力上,731部隊都遠遠超過了法西斯德國秘密設立的「波茲南細菌學研究院」。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在一次視察後說:「那裏製造細菌武器的研究工作與生產活動之巨大規模,竟使我極端驚異。」
4 u4 ~' k5 S" y" y% {2 K  q      1 Y+ s+ C7 L2 k1 r' U7 y) h9 W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特別是在準備和實施細菌戰的過程中,不僅僅設立了一個731部隊,更不僅只是進行了細菌武器的試驗,而是實施著一個全面的龐大的細菌戰的戰略部署和計畫。在長春設立的100部隊與731部隊是一對孿生的惡魔。在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活動中,它們擔負著不同的任務:731部隊是研究、製造和使用殺害人類的細菌武器的;100部隊則是研究製造和使用殺害牲畜的細菌武器的。
7 r$ \$ S; r) Q0 o      % D( p8 O' W; ?7 N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意、日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更加囂張。日本在不斷擴大其侵華戰爭的過程中,加緊進行細菌戰活動,繼在中國東北建立731部隊和100部隊之後,又在華北、華中、華東、華南等地秘密建立了一批研究、製造、實驗細菌武器並進行細菌戰的特種部隊和基地。其中,有北京天壇附近號稱「北支甲1855部隊」的北京細菌武器研究所、南京的榮字第1644部隊、廣州的波字第8604部隊;在侵華日軍的各軍團內,還設置了「防疫給水部」和「獸類防疫部」,它們是在各細菌戰基地指導下進行細菌戰的野戰部隊。這樣,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建立了一個巨大的細菌戰戰略網。在這個戰略網中,除731部隊、100部隊之外、華北、華中、華東等地的細菌戰基地和特種部隊的細菌戰能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罪惡也是非常嚴重的。僅以「華北防疫給水總部」為例,它「經常培養的霍亂菌,能消滅全世界的人口」。它和731部隊一樣,不僅利用動物進行細菌戰的實驗,而且也慘無人道地使用活人進行細菌戰的實驗,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據揭露,這種實驗除在其本部進行外,更經常的是在它的濟南實驗場進行。曾在濟南這支部隊裏擔任翻譯官的崔亨振說:這支部隊平均每3月進行一次對活人的細菌傳染實驗,每次要害死100多名被俘虜的中國軍隊官兵,他在這個部隊服役的兩年期間,就看見死亡的俘虜有1,000多人。# ?2 z1 |" l4 R, G* U' g5 ]
      
4 p' _1 {; j+ Z* i# ~1 O  在日本侵略軍的細菌戰戰略網中,731部隊是研究、實驗的基地和指揮中心。石井四郎曾直言不諱地說:「我不僅有權指揮關東軍的特種部隊,而且還有權指揮華北、華中、華南和南太平洋方面(設在新加坡)的防疫給水部。」在此期間,由於731部隊和其他細菌戰部隊在細菌的大量培植、細菌武器的製造、細菌戰人員的訓練、細菌戰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及準備均大有進展並具備了一定的作戰能力。石井四郎在給日軍參謀本部的報告中說:「731部隊在創造有效的細菌進攻武器的科學研究工作大體上已經解決,該部隊下一步的活動,則是完善大規模生產細菌武器的過程和散佈細菌的方法;用染有鼠疫的跳蚤作為細菌戰的手段和方法,已達到可以用去實際達到戰爭目的的程度。」於是,731部隊等先後在諾門罕、寧波、常德等地和浙贛戰場上使用細菌武器,從而使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由實驗活動發展到了實戰階段。
+ ]* H# H) w8 e. D      
" J) B0 v6 M" x' I五花八門的實驗方法
  v" q& F8 X% ]8 H3 W/ ]      $ O' l, x6 }2 h9 S9 z% o* m* _$ K7 w: ~
  日本侵略軍在準備細菌戰的過程中,與利用動、植物進行細菌戰實驗活動並大量生產鼠疫、傷寒、霍亂、炭疽等細菌的同時,還進行著以活人為標本的細菌及細菌武器效能的實驗。這種實驗是極為慘無人道、滅絕人性的。從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軍通過這種實驗殺害的中國軍民數量之多是十分驚人的。據日本細菌戰犯川島清供稱:「第731部隊內每年因受烈性傳染病實驗而死去的囚犯,大約不下六百人。」「從1940年到1945年間,通過這個殺人工廠,因染致命細菌而被消滅的,至少有3,000人。」另據當時在平房基地負責印發機密檔的園尾估計,3,000人死於這種試驗。
7 U* |) h  h& ?5 ^9 u      
' C8 |. X4 o2 B$ p% f( B6 e  v  731部隊問題專家、日本共產黨《赤旗報》記者下里估計,受害者達一萬人。/ a4 p7 k* ]9 b: e
      
" m0 L2 z, i7 v2 T; C! S8 P; J! v  上面的兩個數字,僅僅是731部隊這一個「殺人工廠」五年間殺人數量的估計,而不是所有的日軍細菌部隊在整個侵華戰爭期間殺害中國軍民人數統計。顯然,日本侵華期間,日軍細菌部隊殺害中國軍民的實際人數何止三千人、一萬人,而其準確數字比這種估計不知要多出多少倍!
5 i$ ]7 e" I5 W. k$ e  L! T      0 p6 y. |) M  x
  用活人作為細菌戰「實驗材料」,早在731部隊初創時期的背蔭河實驗場就開始了。他們把這些人稱為「丸太」(即「馬路大」,日語「原木」的意思)。石井四郎使用的第一批「實驗材料」是三名中國抗日志士。石井四郎從中蘇邊境的鼠疫傳染疫區捕捉來40隻疫鼠,並在其身上取下染有鼠疫的跳蚤203隻,然後從這些跳蚤體內提取液汁注入到三名中國抗日志士體內。結果:第一個人,19天後發燒達39.4度;第二個人,12天後發燒達40度。最後,他們都在昏迷的狀態中被解剖了。對此,石井四郎還親自寫過一個檢驗報告。
, a: A# F$ [& H9 C6 E9 z! m: o      7 Q3 u1 Q0 x3 x8 A3 I
  據原731部隊隊員證實,用活人進行實驗的方法五花八門、數以百計,手段更是慘不忍睹。主要有以下幾種:
. B6 Y/ R9 L( r, I0 O, C8 B7 E      
/ Y' Q1 T3 b! _* A: d  第一,各種細菌傳染實驗。其通常使用的是「菌液注射法」和「菌液內服法」,即採取欺騙或強制手段,把摻有鼠疫菌、霍亂菌、傷寒菌、赤痢菌的牛奶、瓜果,讓被實驗者吃掉;或將其注射到他們的體內。通過灌菌的觀察發現,霍亂、腸傷寒等胃腸道傳染病菌致人死亡的效果最明顯,死亡率較高。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大部分人3~7天即死亡;白喉菌也能產生致人於死地的效果;鼠疫菌通過胃腸傳染的效果極差,僅有個別人死亡。疹療部部長永山太郎中佐曾指導軍醫和技師把破傷風菌分為最低致命量的千倍、百倍、十倍接種給十個人,還把進入人體內產生毒素的芽胞再接種給另外兩個人,結果,3名被接種破傷風菌的人死亡。原731部隊實驗分隊隊長山下升供述:「在我擔任細菌分隊長的一年多時間,僅灌菌實驗就使用了100多名抗日分子,他們多數死亡了,沒死的又通過另外一種實驗方法把他們都殺害了。」
; u9 |" M! y4 p. r      + l3 ]+ x- [! U: N, w" L5 n' C
  第二,三種細菌傳染方法的對比實驗。1942年,731部隊的三谷班用45個人作為鼠疫菌的注射、埋入和內服三種方法的對比實驗物件。每種實驗又分為0.1克、0.2克、0.3克鼠疫菌液三組,每組5人;埋入量、內服量、注射量相同。實驗結果:注射傳染法效果最明顯,注射最低量(0.1克)的被實驗者一天以後即死亡;其次是埋入傳染法;發病最慢的是內服法,被實驗者經過6天才死亡。
* @8 E) r" a6 y5 m6 L& n9 D      
4 X+ Z0 [, c$ d/ v* \, c  第三,兩種疫苗的對比實驗。1942年,731部隊細菌班成立了一個「A」號人體實驗隊,實驗內容是對渡邊和山內使用超聲波製造的疫苗和中黑大尉和細井雇員使用日本陸軍軍區學校方法製造的疫苗進行對比實驗。他們選定了20名無辜的中國人做活體實驗,首先由小林囑託和細井技師對被實驗者進行預防接種,給其中的8個人注射用超聲波製造的霍亂疫苗,對另外8個人注射了用陸軍軍醫學校製造的霍亂疫苗,其他4人沒有進行預防注射。20天後進行人體感染實驗,即把含有2‰克霍亂菌(對人體致死量為1‰克)的牛奶讓20名被實驗者喝下去,實驗結果,接種超聲波製造的疫苗的8個人中,除一人稍有腹痛、頭痛之感於第2天復原外,其他人均無任何反應;而注射了軍醫學校方法製造的疫苗的八個人中,三名重症、一名死亡;沒有進行預防接種的四個人第3天全部死亡。這次實驗之後,731部隊又改用鼠疫菌進行了多次對比實驗,結果相同。- `" S3 {1 D" a+ Y
      + s" ?6 L3 x& ]0 W5 h! {
  第四,凍傷實驗。為此,731部隊第一部專門設立了凍傷研究班。他們首先以動物為物件作凍傷實驗,進而又殘忍地以活人作實驗材料。# \0 z# ?/ H; o( q% l* N! ]
      $ Z% {) x6 H  X" T. H( P* O2 Y5 G
  第五,毒氣實驗。這是731部隊以活人為材料的實驗方式中最殘酷的一種。石井四郎的司機越貞夫親眼看到731部隊隊員每天將被關押的中國人推進密封的玻璃櫃內,分別注入不同濃度(1度、2度、3度)、不同種類的毒氣進行實驗,直至將他們毒死為止。這種實驗物件多是凍傷實驗的倖存者。731部隊除利用活人進行毒氣實驗外,使用毒氣大規模地殺害反抗實驗的被關押的中國人、蘇聯人。
7 w+ T/ \( o; \5 @& q$ s1 x      
! m5 G- k0 P. B0 I  第六,解剖觀察。731部隊對人體的細菌傳染實驗,要經過臨床觀察、解剖觀察和病理觀察三個階段。它的解剖觀察,一般是作屍體解剖,但根據其需要,也進行活體解剖。活體解剖既有對病理的解剖,也有對健康人的解剖,以便對其進行對比觀察。對人體的解剖,731部隊的劊子手們常常採取亂刀解剖法,即將屍體大卸八塊,在臟器裏取出菌液,然後把空殼屍體投進焚屍爐。這種解剖室裏的種種罪惡行徑活生生地暴露了日本細菌戰犯們劊子手的兇殘及其猙獰面目。原731部隊隊員田村良雄記述了他看到的屍體解剖的具體情景。他說:「有一天,我跟著宇野城技師進了特別班的解剖室,一張解剖台的排水口正在往下滴著鮮紅的血,是剛剛作完解剖;另一張解剖臺上,停放著一個奄奄一息的人,一個等待死亡的被實驗者。現在,就要對他進行死亡觀察了。隨著鈴木『開始』的命令,田村遞過了解剖刀和止血鉗。這時,被用腳鐐、手銬固定在解剖臺上的中國人猛然睜開眼睛,好像是要弄清這次行兇的情況似的轉過頭來。眼裏充滿了憤怒的淚水,極乾渴的喉嚨裏像是要發出追究暴行的叫喊似的,然而,他已發不出聲音,嘴僅是動動而已。與此同時,用左手轉著中國人脖頸的細矢用右手的手術刀沿著中國人的頸動脈『哢嚓』一聲就切了下去,血『吱』地流了出來。遭受鼠疫病折磨和被宰割痛苦的中國人把頭左右擺動著,顎部的繩索勒了進去,頭部忽然下垂,昏迷過去了。細矢馬上用手術刀切斷了這個中國人的頸動脈。至此,中國人已經不能動了,嘴角微弱地痙攣,留下了一句充滿仇恨的話:『鬼子!』於是,他的臉色迅速變了,咽氣了。接著,細矢倒拿著手術刀,從屍體的上腹部到下腹部,再從下腹部到胸部,洋洋得意地切割下去;然後,又拉開骨鋸,鋸斷肋骨,露出全部內臟。二十分鐘後,中國人的肉體被分割了,滴著血的肉塊散亂地丟在解剖臺上。他們看著這個被慘殺的屍體,像一群吃飽了的狼。過了一會,他們又回到解剖室連續『作戰』了。」$ J9 ^1 e+ p, S
      ! y' q: h, t0 I
  731部隊除進行上述實驗外,還有將馬血注入人的動脈血管的換血實驗、將人塞進密封的真空實驗室的環境實驗、人體倒掛實驗、人體各部位、器官移植實驗、在女人身上的梅毒傳染實驗,等等。731部隊為了檢驗它生產的各種細菌、病毒、毒藥和細菌武器、毒氣武器的實戰效能,還不斷以活人為靶子,進行野外實驗。它把這種實驗稱為「實戰演習」。為此,731部隊在平房附近的城子溝的安達、佳木斯、陶賴昭、肇東、呼倫貝爾、牡丹江等地設立了固定的或臨時的實驗場。其實,這些實驗場是比實驗室規模更大、更殘酷的殺人場。
2 B, m3 X( W' m, R. |+ Y& Z/ J; I6 h      
1 A1 V' \: e2 x4 p  d, o  731部隊以活人為細菌戰的實驗材料,罪惡累累,證據確鑿。1983年秋,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博士研究生兒島俊郎在東京神田舊書店中發現731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戰實驗的兩份報告書,一是《因「黃彈」射擊引起的皮膚傷害及一般臨床症狀觀察》,一是《關於破傷風毒素及芽胞接種時的肌肉「時值」》。它對731部隊以人體為物件的實驗作了明確的記載。同年8月15日,日本的《每日新聞》首先對這兩份報告書的有關情況作了報導。8月16日,中國的《人民日報》也以「日本發現原關東軍細菌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報告書」為題發表了消息。1985年,《黑龍江文史資料》第19輯以及《日軍731部隊罪惡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一書中均載錄了這兩份報告書及其介紹文章的中譯文。兩份報告書的發現和公開發表,對日本國內那些企圖通過否定731部隊用活人進行細菌戰實驗,進而再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日本軍國主義嚴正判決的極力重新復活日本軍國主義的右翼勢力,是一個有力的批駁。
) N) C/ \$ a1 v6 |4 |' T      
$ z8 p' f' d- V' k諾門罕戰爭,日本害人亦害己
0 O) x5 x2 ^' }& u# K( L; ]      0 U$ F% @% [" H! d) d4 B
  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活動是實驗和實戰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步進行的。1939年5月,諾門罕戰爭剛剛開始之際,日本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視察了731部隊後命令石井四郎儘快制訂出配合作戰的方案。石井四郎接到參戰命令後,派出731部隊部分細菌戰人員,以「關東軍防疫班」名義參戰。7月12日,他們潛入哈拉哈河旁,在一公里的河段上撒了各種細菌溶液22.5公斤。此外,731部隊還加緊了細菌武器的生產,如細菌榴散彈的生產等,並送往諾門罕前線。731部隊使用細菌武器不僅使蘇蒙軍隊受到傷害,而且日軍也自食其果,除大批人員患傷寒、赤痢和霍亂等疫病外,還有40餘人因細菌傳染而死亡。
5 o# ^- u& f/ t      
4 H0 e) E# s0 X$ T0 H  731部隊不僅禍及東北,而且還殃及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廣大地區。它多次派出遠征隊,與日軍其他部隊協同進行細菌戰,殺害中國軍民。1940年10月4日,日機在浙江衢州縣投撒了混有染上鼠疫菌的「人鼠共同蚤」麥粒、粟子等物,38天後,該地區22名鼠疫患者都不治而亡。22日,在石井四郎的指揮下,日機又在寧波上空投撒了染有鼠疫菌的跳蚤和麥子、棉花等物,此後,該地發生鼠疫,99人染患,僅有兩人被治癒。同年11月26日、27日,兩架日機兩次侵入金華上空投撒鼠疫菌,造成鼠疫蔓延。被傳染鼠疫病者,東陽縣94人,死亡92人,義烏縣308人,死亡257人,蘭溪縣36人,死亡12人。另外,日機還在上虞、湯溪等地也投撒了鼠疫菌。1941年春,日軍為了破壞中國軍隊控制的重要樞紐常德及其鐵路交通沿線地區,731部隊又派出了第二批遠征隊,用飛機投撒染有鼠疫的跳蚤,引起該地發生鼠疫,400多人死亡。1942年,它的第三批遠征隊參加了浙贛戰役,同日軍1644部隊相配合,用飛機把130公斤的炭疽熱菌、副傷寒菌、鼠疫菌運至預定地點,然後向水源地、沼澤區和居民區投撒,使這些地區陸續發生鼠疫,中國軍民大批死亡。對此,原日軍1644部隊的一名成員向東京審判時的國際檢察局提供了《日軍罪行證明書》,他說:「在敵軍陣地後散佈厲害的惡性病原菌,人為地使傳染病猖獗,使敵軍斃命,沮喪其士氣,此乃主要目的,這種非人道的行為給一般居民也帶來了頗為惡劣的後果。」
.
F-16s 飛行影片
. O7 i0 p9 k0 H
& @9 e. ]7 H$ I. @) ~http://www.dumpalink.com/media/1145184160/RNoAF_Low_Flying
重機槍透明彈匣!影片
: g1 r7 P4 X9 ?0 f) l- u* j! O0 X8 U6 C" e2 k! q  F5 d
http://www.dumpalink.com/media/1146816814/Massive_Ammo_Box
% ?9 A2 v, \5 o  i5 @% {+ t, I* p4 b5 \1 R4 l! I
透明彈匣影片 ~ 可以睇到排子彈點樣走架
轉載:空軍珍貴史話─蝙蝠中隊  d3 M" W+ [3 Y% x$ [" x# Q
2 e8 g" _- j/ m: `7 [1 e$ o
作者:楊傳華
0 x3 @4 l/ `8 b+ E0 i4 Y+ T* L3 slov.vac.gov.tw/Memory/ Content.aspx?Para=195&Control=3# [* v2 Q/ Y9 k* n  j) f/ d1 C

  {/ b: `0 @. ]$ h& x. @# d' c空軍珍貴史話─蝙蝠中隊; c  q; ?  E: S9 y# o! S

% _" h( ^: f- L自大陸淪陷,政府為對中共政權施行心戰及支援敵後抗暴行動任務,於民國41年6月成立34中隊。因為其晝伏夜出的習性與蝙蝠相同,於是該隊就以「蝙蝠中隊」命名,而執行此項任務的偵察機為安全考量,機身漆成黑色,故亦稱黑蝙蝠。該隊的標誌即為一隻展翅的蝙蝠,在北斗七星間飛翔,蝙蝠翅膀穿透週邊紅圈,象徵中隊遣潛入赤色鐵幕。+ w7 H) h+ M3 d4 x
$ @* ~5 @" v  n9 ~" N" T* t
蝙蝠中隊係以無武裝自衛能力執行低空飛行偵查任務,每次出勤時間都在下午4時左右,黃昏以後進入大陸,遇敵機時,僅能憑藉先進的電子設備和精湛飛行技術,經常是利用夜幕掩護,按照「最低安全高度」準則,延著100米至200米低空飛行,躲避敵機追逐,有時為了躲避雷達,甚至在30米左右低空飛行於茫茫夜色中,任務驚險萬狀,每次出航,總像跟死神挑戰,沒人保證可以安全回航。
3 c5 C% U+ |" i, J
( P2 y6 |1 c- d任務初期,蝙蝠中隊機上裝置美國提供最先進電子偵察設備,從事大陸腹地及沿海地區之兵力部署、戰術運用、工業設施分布等情資蒐集,行跡飛遍華東、華中、華南等地區。該隊並從51年底起,肩負偵察中共核子試爆等相關情資,協助美軍監控中共核武發展,任務至關重要。在那個時代,這是政府為維繫台美關係與獲得美援的一種方式。
5 F: h2 h$ `- w
. ]' `. v& s7 @. G中隊的另一任務是空投心戰品包括:文告、傳單、號召起義來歸證、日用品、食物包、米袋、救災口糧、流動糧票、收音機、玩具、自由口哨及報紙等,藉以傳達台灣對大陸同胞殷切關懷,並堅定反共復國之決心。- v# r3 o& j. b& Y% X$ u! v

; _3 o- q4 d+ x$ x( l* K蝙蝠中隊自41年到54年期間特種作戰(天鷹計劃及知更鳥計劃)中,執行任務達838架次,共損失14架機組員,先後殉職人員達148人,全是我空軍最能飛、技術好、又有戰功之菁英,蝙蝠中隊是政府遷台以來,空軍死傷最慘烈的一群無名英雄。因屬最高機密任務,蝙蝠中隊的事蹟始終置於空軍特戰史的檔案裏未能曝光,烈士們的衣冠塚,一個接著一個,長眠靜靜的俯視新店空軍公墓山腳下的碧潭河。直到1992年12月迎回罹難空軍成員遺骨安葬台灣,黑蝙蝠隊員終於在離家30多年後,回到了台灣,他們的事蹟也重獲天日,得到世人應有的尊崇。7 z4 ^+ y/ y2 ?' Z, F
) i  Y6 y+ R& l& {# J% L6 q# k$ G
●勇士們的紀錄7 u6 u3 y+ o( L9 N
「蝙蝠中隊」誕生(41年)
1 F& x2 u9 R7 ]  ]) w4 i$ h: e( B6 _4 d: ]5 _( i' F2 O+ C
民國41年6月,韓釆生少校受命開始籌劃「蝙蝠中隊」,以純正的思想教育,培訓戰技精練的飛行小組,不斷攻防演練,以達到戰訓藝術化境界。兩年間,訓練出不少傑出的組員,訓練飛行時間近一千小時、執行任務計80餘架次,空投任務則以甘肅、青海、四川及海南島為主。. y8 l' _; X: ?

( I: E) I$ A8 k) H* {訓練飛行的過程雖然艱苦,但在無垠的天際中,偶而輕鬆頑皮的展示飛行特技,藉此放鬆繃緊的神經,也許在遇到突發情境下,將可憑藉藝高人膽大的技術,化險為夷呢!
& u7 [* ], M& c7 w* h: k8 ?0 i# h0 }8 l/ b4 W! W) Q7 G$ P: p, \
●遇上了,就來吧!(43年)
' E8 j# E: O% }/ K4 D每次假想敵情訓練實地飛行,當任務一來,相關的人員全部入闈,共同討論及虛擬情境,研商如何應變。然而,任務保密的程度,絕對地影響執行與安全,絕不能掉以輕心!命令一旦下達,每個機組人員照著既定計劃執行任務,心中充滿信心,並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以達成任務為目的。( f& m! W" S# H/ D3 }

$ i0 I' F! c- R0 h8 \' o記憶中執行之任務:43年共執行任務126次、完成120次、作戰飛行時間共700小時。
1 m! U1 g! P& o/ r9 y5 a5月26日,任務機B-26一架,執行任務中,於當晚九時十五分失去連絡,研判已於福建惠安上空被高射砲擊落,是首批壯烈成仁者。全組4員(聶經淵、韋盛和、范聰傑及李必成)、及不明身份敵後工作站人員4員。  c: }; [  e4 C
( ~/ @3 c! {9 Y9 O8 j2 }- [) }
●接戰、獵狐計劃(44年)
( r9 V% {- T  J2 p$ T% H; U
9 A5 H' k/ M& c% ~& A, k每逢年節必定是出擊的時機,雖然環境益形艱鉅,然而憑著一顆赤忱的心,期望能為大陸同胞們傳遞自由的訊息,而勇往直前、毫不畏懼。為了任務需要,機種不斷增換,也持續積極徵選並加緊訓練新的戰鬥人員,充實並擴大成為完整地飛行戰術中隊。
. ]- |/ f  k# {9 Z" t
+ H: T2 M1 z% K& {* L+ P4月14日,B-26型機執行任務中,於台灣海峽失事殉職,真是壯志未酬身先死。機上計有組員4人(劉貫霄、虞琨、李英琪、徐朋)、另有不知名敵後工作站2人。
1 C+ r. E0 K( C& \& o  i0 R, N6 i  {2 a/ _2 v) h; M8 }' {. Y3 F
全年執行任務28次、完成26次。作戰飛行時間170小時。獵狐計劃自本年開始,我機組實施全面電子偵測任務,獲致豐碩成果。
8 u. D3 Y2 L# e$ W) p$ O& O: W! h% R" B# j- @
●精準求勝、再接再厲(45年)! ^  P- L6 e# K5 v) D% m

0 N6 v* }* l  F* n- Q由於敵方空中電子偵測技術的提昇,及全面堵截式空防機制與火力增強的壓力下,我方則提高警戒加強訓練,終能憑藉旺盛戰鬥力,穿梭其中以達使命。全年執行任務計52次,完成51次,作戰飛行時間330小時。" X$ F9 A% k2 I' R# L! r

+ r2 F2 K8 _' K& F9 h6 U) ^4 T6月32日,我P-2V機一架任務中,在江西廣豐上空至上饒間,遭到LA-l1機目視攔截擊落,全組十一員均壯烈成仁。(葉拯民、楊頌文、林其榕、羅樸、周興國、錢端信、杜漢萍、高鵬飛、陳立仁、郝書勤、王茂森)/ \' A3 L" `4 q% y- ~! X$ V

5 ]" _7 o% o; j$ m- X( @●首次遠征北平(46年)
3 a8 I& {% d8 r
+ J/ `5 c4 F; I6 c& J0 [' _% |; v中華民國四十六年元旦,全國同胞正歡欣鼓舞節慶聲中的同時,我們也正策劃地這一項遠征任務。任務機由福建進入大陸,航經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及山東省,完成對十大目標區之空投傳單。飛行間雖於江西宜春、山東德縣地區兩次遭遇多批空中攔截,然皆能平安返航,達成任務。
1 b" H: f% ]* l0 Q3 o. i
, O6 l$ H0 n8 z! L7 y1 X$ e. b2 {10月,受命赴泰境測航,由C-46,C-1l9機隊,自泰境接返滯留滇緬邊區反共忠貞義胞千餘人,順利完成「國雷計劃」。
( L1 D6 j1 V/ q+ V7 A; F- y, @1 T% S7 s* u9 @" H
11月15日,B-26機一架、於淅江沿海執行任務中、為砲擊低空迴避時撞及山樹失事。組員中兩人殉職(張鳴卿、陳廷斌)、另3人(王為鐸、孔祥○、李○權)輾轉返回。0 Q* N4 v8 x8 A% }
全年執行任務百餘次,作戰飛行時間800小時。$ v& e. i2 x. K$ ?8 Q0 j
& ]& D- z. a$ Q* p" s/ z
●關鍵性地一年(47年)
! [& o* t0 z' M+ a+ C3 O  T! P  A0 {) u( z  k% u) B# a
民國47年中共侵犯金門,開啟八二三戰役,由於軍民同胞同仇敵愾,固守金門,嚇阻再犯之企圖,更保衛了台海的安全。全年共執行任務64次,完成58次,作戰飛行時間540小時。
% N8 M. x, Z4 n$ M; ~5 M3 F9 b4月21日,任務機一架、奉命執行福建、江西、湖北、安徽、江蘇省空投傳單及電子偵察任務時,遭高射砲射擊,1小時後遭敵方自南昌起飛配有雷達之攔截機攔截,當時囿於地形限制,低飛困難,雖經多次迴避,但仍遭開槍擊中多發,煙硝瀰漫充斥機艙。最後憑藉機組員沉著續往前行、晨間方自江蘇省東海出口。因機身受創操縱困難速度降低,全程共飛行長達17小時,超過安全時限,所幸安全返防,人員及發動機均無損傷。: Y2 f( {+ t) G
# j9 G1 B& _! a
全年共執行任務64次、完成58次作戰飛行時間540小時。
* h/ R( T( l+ k4 {3 [" p) T% t* S) t& ]
●空投元旦文告(48年)
% ^& n3 ~! P, ~% G! F: l* e8 ^- ?" h
3 ^6 g/ {; d/ u/ q, s以往都是單一的出襲任務,48年起任務大都為空投宣傳品、玩具、新年禮袋及電測等。全年共實施任務68次,完成56次,作戰飛行時間633小時。
& A) |. W8 W, ]8 J1 e2 a" i: W/ z7 z- j- x$ P) P
5月29日,任務機一架,奉命深入大陸地區,任務返航途中(30日凌晨29分),於廣東恩平南方金雞山、大旺山山腰,遭中共米格十七D機擊落,全組14員陣亡(李暋、徐銀桂、韓彥、傅定昌、馬甦、葉震寰、黃福洲、趙成就、伏惠湘、陳駿聲、黃士文、宋迺洲、李德山、陳亞興,81年12月14日遷葬返國)。
! j; e. l% X3 Q, d+ l3 z. I1 S+ o) G7 `5 Q, R' f6 d1 b
●光榮的一年(49年)
0 v1 \: |" i9 P2 {  Q全年執行任務29次、完成23次。作戰飛行時間共328小時。折損一全機組員。4 j% _7 {7 r4 X% B& X
3月25日,我任務機一架,原奉命深入華北地區執行偵察並空投,途中不幸撞及韓國烏蘇山失事殉職。全組十四員,(殷延珊、朱玉銘、梁燕生、柳肇純、陳光宇、孫大陸、李澤林、劉抑強、夏福瀛、楊桂辰、李自民、邢漢章、黃勳、姚邦熹)壯志未酬身先死!0 z- h8 n/ [0 t
9 }% j/ R/ E4 I  a, o/ u- l5 b1 m
●勇者無懼(50年)
6 b; f7 W% g" G& D" [
! t( p& B1 o; G( U; m( j4 M7 D: @全年任務23次、作戰時間253小時、損失一組機組員。3 E4 t  |* t4 J1 g! }6 P
2 E7 L% u/ [! y* x- h% v8 |
11月6日,我任務機一架、奉命執行大陸東北區偵察及空投任務。於遼東半島大連附近、遭高射砲擊中,全機十三組員壯烈犧牲(葉霖、尹金鼎、蔡文韜、南屏、岳昌孝、張桂圃、朱振三、陳昌文、李惠、陳昌惠、梁偉鵬、程度、周迺鵬)。+ K6 i7 D; \) C0 H5 i% g
3 ~& i1 }# s1 r/ e
●電戰兼負原子爆破(51年)
0 H  G/ ~6 [! T" Z/ Z% _
8 r3 S; h1 D+ ^- X9 B/ a1月8日,奉命深入大陸偵察及空投任務,不幸於朝鮮灣、大連至安東沿海失蹤。全組十三員失事殉職(郭統德、崔傑石、梁如年、李滌塵、劉敬賢、鍾熾藩、喻經國、虞祖培、張漢生、楊文誠、薛洪吉、考振芬、高銓)。
. M  q, q! j5 F/ X3 y6 F
2 d$ q8 F8 |9 y2 U全年任務18次,157小時35分鐘。並開始執行原子爆破偵察任務。
4 w! H$ D! N3 p$ J0 A5 p" f( P+ j) ~7 O
●進入高難度求解中(52年)" K0 p( L9 z# J/ T) B/ [: I- x+ {

8 ^' n3 V- z3 \. a4 l' [' U全年任務34次、作戰時間時間359小時,損失機組員十四員。) @1 [" A& }/ C4 F  l& j. B" |

8 x6 ]5 T! d9 j2 p1 x9 `( J6月19日,奉命深入大陸執行偵察及空投任務,在江西崇仁上空被圍攻,終被米格十七型機擊落,壯烈成仁(周以栗、陳元諱、黃繼鑫、馮成義、黃克成、薛登舉、李文駿、王守信、傅永練、汪洽、卞大存、彭家駒、程克勤、楊思隆,90年12月4日迎靈返國)。! b5 I! p4 o4 X9 I/ s% a
; R( l. ~) _, Q
●針對核武器發展偵蒐(53年)8 `+ N) u- m& `0 m. B% u
  B' ~# `3 s, h2 j
全年任務54次、作戰時間611小時。損失一機組員13員。
* A! h/ P* H- _& w1 n
, R) o/ l( C7 G+ \4 A1 K8 c2 a6月11日,任務機一架、進入山東境內偵測,同時蒐集新核武器有關事,孰料初登陸即被盯上,更以佈下全面照明圈套、無所遁形地被擊中墜毀。全組13員罹難殉職(孫以晨、葛光遼、蕭建高、邱玉鉉、何家卓、曾德成、古可模、歐陽可儉、徐啟信、汪鴻鈞、陶有幹、丁菊湘、彭才源、張治君)。  |/ `0 Q/ k& }6 h3 R1 q
, B+ s5 x; l+ P* ?% C4 x! ]
●任務艱危、仍努力以赴(54年)# S: A) S6 P7 V2 [
; [2 Z5 w$ G; K
12月30日,任務機一架、自廣東上川(山北)進入,經陽春、茂名、轉廣西博白、南寧、折返廣東欽縣。於廣州明江遭兩機攔截。空投傳單900磅。全航程十小時十分鐘。
9 s5 `7 V" c0 D4 S' W2 `9 L1 Y8 P/ @: B! E% i0 K# T
全年任務70次、作戰時間606小時。. L/ Q0 A% P$ M! V
# t; z: T" w) Q" P
●55年經檢討評估認為我方犧牲甚鉅,未來恐將付出更大代價,遂於56年結束我空軍健兒深入敵後作戰的悲壯史頁。
% k2 J' {  W- e, Y
; m2 q1 ^4 ~; f2 k* X3 f' y6 t主戰場轉移到中南半島上。3 t; t' @/ _: ^$ a' |5 ~- S* D

6 x% i" d' K! F8 Q. \% J●南星計畫(SOUTH STAR FLY)
. _4 ]# y; T5 M) w$ v; M* ~+ ]. r, g- r* x8 B! d4 H) @
為越戰僱傭合約制,擔任戰地運補並空投北越內陸及電子偵測等工作,歷經10餘年,300次任務中,也損失部分機組人員。
* [; O0 a1 Z# \( x8 o" ]; n  ]. y7 j' X( u& w
52年5月10日C123B型機於島內戰鬥戰術夜間飛行實戰訓練時,在屏東山區撞山,全機組員12人全部殉職。(沈裕立、劉緒光、林志培、周文淵、沈康侯、穆錫民、屈建勛、韓宗文、任樹奇、陳運龍、張積文、羅恩廣- o+ D0 A( c( G0 B

6 p* w7 ?: L1 ?, n54年8月31日C-123B型機自越南芽莊返台途中失蹤,研判失控墜海,機組人員9人全數罹難。(何亦棟、王川高、嚴中、石秉慈、狄鎮昌、毛國柱、杜慶讓、張銘生、呂志剛)/ z, A- m. p& Y, [2 q) q+ s- Q
$ _5 ~8 |5 T/ K: ~- W
54年6月27日C-123K型機自芽莊起飛疏散,於降落西貢新山嶧機場時,於場外被地面砲火擊中墜毀,全機組員10人殉職(楊存厚、周有壬、唐本華、臧宗賢、趙燕飛、段石、王繼序、曾國才、黃德萬、徐(不明))。
( n5 s6 @9 H" ?4 v+ ?: N" g& r
! \1 Y9 K7 O7 z56年7月22日C123K型機ROBIN FLY於台灣海峽,因故障墜海,7人罹難(邵傑、孫祥麟、張清如、杜志龍、李元中、周榮林、王常德)、2人獲救。
, [$ w8 B1 l( X7 b7 B$ t* x4 W6 a
  O% V" l9 Y3 \58年C123K型機於新竹訓練中失事墜毀。機毀2人(趙懷壁、張鴻勳)殉職。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