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819
- 精華
- 0
- 威望
- 269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6-12-4 11:00 AM
| 只看該作者
中國名堂:輸了一票的傳說
中國名堂:輸了一票的傳說 (潘國森)
/ t4 p8 Y2 s9 A4 v/ o# p
- r# o- R4 O* W4 h& [: H讀者問及一個傳說,謂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曾用投票方式表決以哪一處方言作為國語,廣東話以一票之微敗給北京話云云。甚至有說袁世凱等北方人賄選買票,令孫中山先生的心願落空。這「故事」在廣東 人當中傳得很高興,大抵有兩個原因:一是革命思想在廣東萌芽,孫中山先生又被尊為中華民國之父;二是北京話亡失了入聲字,終究有重大缺點。
- h7 b) f0 _8 n k x& I$ S) t1 b, Q" ?) v$ |* i$ `8 k
無獨有偶,美國德裔移民圈中也有近似的傳說,長時期有人講投票選擇美國官方語言時,德語以一票之微敗給英語。其實兩個傳說都是假的。先講美國。在美國獨立前夕,十三州是英國殖民地,德文根本沒 有資格與英文爭做「美國國語」的本錢!投票倒是有的,不過是另一回事。當年有人提議美國的法律條文除了英文之外,加印德文本。國會的討論沒有結果,在投票表決是否延期再討論時,真的是42比41否 決了日後再議!這就是一票之差決定了「國語」的來歷。, O, {# S' q$ m6 q' n
) C: c. f$ b' n6 V. b' x(二之一)" _; T- Y& g9 S9 ~
' ? x1 |/ p7 ^' W
中國國語% O2 u( b; G5 L+ }
中國廣土眾民,秦始皇統一文字,後代書同文而未能語同音。清代的「國語」其實是滿洲話,到了清末有人提議統一語音,便試圖以「官話」作為國語。官話是北方的方言,以河南官話被視為正宗。俗語有 云:「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廣東人說官話。」足證粵方言與北方方言的差別很大。
, f& N$ B z$ y( E* m$ y( ~! ^0 u' Q. W) X, e
1911年,清政府推出《統一國語辦法法案》,來不及施行便爆發辛亥革命。民初有過「國語」投票,那是民國二年的「讀音統一會」,不過是各省代表就有爭議的讀音表決,弄出的「標準音」就是所謂「老 國音」。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了「國語統一籌備會」,1928年國民政府改為「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1936年改為「國語推行委員會」,國民政府遷台後運作至今。
, u+ n8 F: p# S; K" {8 O8 a# h2 [2 J2 |" G
解放之後,1954年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1985年改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不叫「國語」而改稱普通話。: r) }* `: Z9 z1 ^
% v, R, t: ~4 D5 H; ]/ X4 K(二之二)
) O0 y+ R3 x* b8 B7 |6 a
" J2 z" ]2 y6 X7 d.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