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prett_pretty 於 2010-9-1 03:34 PM 編輯 / Q/ U7 @! @# k4 G8 }5 j( z
4 C' o! Z! a4 Y) z) d/ J$ i5 C八萬市民周日冒着酷熱上街遊行,不少人淚水盈眶,默然無語,從心中向在馬尼拉遇害的八名港人致以沉痛哀思,並要求菲律賓政府徹查事件,盡快交代真相,找出大慘劇的罪魁禍首,以祭亡靈。在群情洶湧下,菲總統阿基諾三世改變了漫不經心的口氣,表示已下令調查小組在三周內提交報告,即使如此,我們對事件能否真正水落石出不抱期望,因為該國政治黑幕重重,包庇掩飾成風,查證水平低劣,任何調查結果都不可以盡信。3 @: C0 S5 i0 j! `( U3 u/ f
# O `9 \& U& Y; v' V八萬港人遊行要求菲政府交代真相,但事件黑幕重重,恐難水落石出。
3 h4 g5 \& B5 |* |% _2 [究竟菲政府如何為劣行辯解,大家姑且等着瞧,但有關這次事件的內幕消息近日已陸續流出,幾個關鍵人物的恩恩怨怨和「深層次矛盾」亦漸浮現,他們之間有着錯綜複雜的對立與鬥爭,而這正是導致當局處理危機時拖延、猶疑、混亂和不協調的主因。8 q, M( w2 \8 K" |
首先,負責統籌營救行動的兩個主腦人物──危機協調委員會主席林雯洛(馬尼拉市長)及擔任現場總指揮的馬尼拉總警司馬格提貝,原來是屬於不同勢力,早就不和。林雯洛是新總統阿基諾三世的盟友,而馬格提貝則是落任總統阿羅約夫人的親信。兩人在營救行動中互相猜疑,馬格提貝事後指林雯洛下令拘捕槍手之弟,刺激槍手殺人,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而他在事件中一直拖延不下令救人,亦沒有要求精銳的反恐部隊出動,有理由相信他是有意令阿基諾三世陷入危機。" f! _( k6 d5 I1 j, G
須知阿羅約夫人在政府內的勢力盤根錯節,而她在位期間貪污舞弊,阿基諾三世競選時已承諾當選後會對付她,就如馬英九追擊阿扁一樣,因此她必然利用機會給新總統製造麻煩。
- z) _9 y- k* E6 I事件的另一個關鍵人物,是裁定槍手門多薩違反操守令他被革職的行政申訴專員干塔里斯。事發當日,她寫了一封信給門多薩,只答應複核案件,不肯改變原來決定,令對方大為憤怒,斥這封信是垃圾。為何這位專員在危急時刻火上加油?原來她也是阿羅約夫人的好友,阿基諾三世的盟友已向她提出彈劾,原因是她處處阻撓當局起訴阿羅約夫人貪污。兩股勢力正暗裏角力,申訴專員自然不會幫新總統拆彈,反而把炸彈引爆,將對手炸到焦頭爛額。
! R0 l$ H: _% q& t除了高層矛盾重重,警隊內也爾虞我詐。門多薩在警隊資歷甚深,曾在案發的警區做過行動組組長,不少舊同袍和部下仍然在職,當天首先到達現場的警員就是他的前夥計。門多薩選擇在此區下手,明顯經過部署,他與該區警員的淵源應是主要考慮之一。不少人質疑警隊狙擊手為何不趁他站在車門時將他擊斃,上述關係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釋。
, z8 p( P9 ^. P慘劇發生後,警隊不同單位對行動失敗互相攻訐,例如帶領一支更精良的「超級特警」的指揮官,就透露自己當時被排斥,無緣領兵救人,另一警官濫竽充數,卻以全盤失敗告終。警隊內鬥如此激烈,部門互不相容,行動又豈能成功?
' S9 Q! R% r5 k3 [事件背後實在太錯綜複雜,即使調查報告完成,一大堆疑團也不可能拆解。雖如此,我們仍希望中央與特區政府不會輕易「收貨」,應鍥而不捨迫使菲政府交代全部真相,誓要找出大慘劇的深層原因,只有這樣才可以確知誰要對血案負責,誰是害死八港人的真正罪人。% Q0 C: P7 _. b; e1 b
為此,政府必須爭取對方讓香港警務人員和法醫參與調查,不達目的絕不罷休。中央應繼續透過外交途徑向菲政府施加最大壓力,甚至要求它提供更多涉案的機密資料,為香港人據理力爭到底。
/ {& h% x6 ?' K! V5 h, \( r周日的大遊行,港人表現出空前團結,種種分歧都放在一旁,這股巨大的力量,菲國政府不可能視而不見,若它仍然冥頑不靈,繼續掩蓋罪行,將要付出它難以承受的代價。
2 z/ Z1 D' i# S( H# v& Z
7 m% `$ o9 R, T8 f6 ~, \
0 _ a7 x. P5 m3 }$ R
5 A9 }: X8 D: Y5 W2 o0 Q+ J幾中肯. _5 S7 Y( L* S5 Q: C
希望大家睇完唔好再話要用菲傭出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