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Egypt)南部阿斯旺(Aswan)市附近的尼羅河(the Nile River)上,橫跨凓一坐巨型水壩阿斯旺水壩(the Aswan High Dam)。這項徹底改變了尼羅河流域的世界級工程是國際合作的結晶,為半個埃及提供了水利和電力,其深遠意義正慢慢地體現出來。築壩工程開始於1960年,像以前的胡佛水壩(the Hoover Dam)一樣,修建用了整整十年時間。最後,埃及這個曾飽受尼羅河泛濫之苦的國家,終於將其馴服,令其聽從人民的調遣。
除了穿梭運輸服務外,海峽隧道還用來通行「歐洲之星」(Eurostar)旅客列車和貨物列車。「歐洲之星」旅客列車以高達300公里的時速來往於倫敦的滑鐵盧火車站(Waterloo Station)和巴黎北站(Gare du Nord)或布魯塞爾南站(Midi Station)之間,穿過隧道只需約30分鐘的時間。「歐洲之星」列車由一家獨立於隧道營造公司的私人公司經營,貨物列車也可以使用海峽隧道,使英國和歐洲大陸第一次用鐵軌連接起來。
最初,建設州際公路的理由是為了加快軍隊的機動性。艾森豪威爾總統(President Eisenhower)指出,建立州際公路系統可以使軍隊的機動性更強、更安全,同時還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1956年,艾森豪威爾簽署了「聯邦資助公路法案」(the Federal-Aid Highway Act),是美國歷史上最龐大的公共工程。該法案同意建築65000多公里的公路,幾乎連接了美國所有主要城市。這項工程後來擴展到68000多公里,並於1990年決定將這項工程更名為發起這項工程的總統的名字:「艾森豪威爾州際和國防公路系統」(Dwight D. Eisenhower System of Interstate and Defense Highways)。
帝國大廈除了作寫字樓外,還有多種其他用途:裡面有無線電和電波傳播實驗室,花粉病病人研究平台。這裡舉行過每年一度的「帝國大廈登樓梯比賽」(Empire State Building Run-Up),舉行過美國建國200周年紀念,迎接過情人節和聖誕節,慶祝過參加世界職業棒球錦標賽(World Series)的揚基隊(Yankees)和都市隊(Mets)的勝利,還宣布過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President Franklin Roosevelt)選舉獲勝。
然而,到了1916年,建橋的呼聲高漲起來。《聖佛朗西斯科吶喊報》(San Francisco Call Bulletin)的編輯詹姆斯‧威爾金斯(James Wilkins)開展了一場呼籲建橋運動。威爾金斯的文章引起了聖佛朗西斯科市工程師邁克爾‧奧肖內西(Michael M. O'Shaughnessy)的注意。邁克爾開始作金門大橋的資金可行性研究。橋樑工程師們普遍認為,這座橋要耗資1億美元,否則就無法建成。
1923年,由當地官員和州政府官員組成的「金門建橋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the Bridging the Gate)開始游說加尼福利亞州議會通過「金門大橋和公路法案」(the Golden Gate Bridge and Highway Act)。法案在同一年獲得通過,同意有關縣組成一個金門大橋區,可以貸款、發行債券、收取過橋費。
贊成建橋各方成功地得到了陸軍部(the War Department)的同意,允許開始建橋。這個成果可來之不易,因為也有不少人,包括鐵路和輪渡公司的人,游說反對陸軍部授權建橋。
自金門大橋於1937年落成以來,已有160億輛汽車通過這座橫跨聖佛朗西斯科灣的美麗的大橋。
高220米的胡佛水壩(Hoover Dam)矗立在離美國著名賭城拉斯維加斯(Las Vegas)不遠的內華達州(Nevada)和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邊界河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的河床上。胡佛大壩是在「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時期修建的,當時,成千上萬的失業工人拖兒帶女來到這塊叫「黑色峽谷」(the Black Canyon)的地方,賺取一份競爭激烈的工資,每天4到5.60美元。這座水壩是一個民族在困艱年代共同奮鬥精神的象徵。
這座水壩還證明,240多萬立方米的混凝土能夠馴服奔騰的科羅拉多河。胡佛水壩被命名為「全國歷史性標記」(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還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命名為「美國七大現代土木工程奇跡」(America's Seven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Wonders)之一。
胡佛水壩的修建推動了混凝土技術的發展。例如,在每一段大壩修築之前,都要把直徑為2.54厘米的管道放進剛剛倒進的混凝土中,先讓河水在管道裡循環,帶走護理混凝土時產生的熱量,然後通過一個每24小時能生產1000噸冰塊的工廠把水冷卻,讓冷卻水在管道裡反復循環,將混凝土冷卻到一定溫度。待混凝土冷卻後,再往管道裡灌進水泥薄漿,使管道與混凝土一起形成一塊巨大的整體式結構。開墾局(Bureau of Reclamation)的工程師說,如果大壩只是澆灌,而不冷卻,裡面的混凝土要用125年的時間才能冷卻到大氣溫度,如果這樣就完全破壞了混凝土的結構整體性。
本世紀初,美國在美西戰爭(the Spanish-American War)中獲勝,美國軍艦佔領了加勒比海地區(the Caribbean)。1852年,巴拿馬建成第一條跨大陸鐵路,這條鐵路雖然只有76.5公里長,但在經濟上卻非常成功,頭6年的經營利潤高達700多萬美元。「巴拿馬鐵路」(the Panama Railroad)的股票每股高達295美元,成為當時紐約股票交易所(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價格最高的股票。這些數字激發了美國人的商業興趣,美國決定採取主動。
1903年11月,美國以挫敗敵國哥倫比亞(Columbia)為借口,派兩艘軍艦在巴拿馬集結,美國開始向巴拿馬派兵。11月下旬,在沒有巴拿馬簽字的情況下,美國單方面簽定了巴拿馬運河條約(the Panama Canal Treaty)。後來,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向國會宣布,他已經說服了巴拿馬,國會很快批準了條約,同意修建運河。
巴拿馬運河馬上開始動工。從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運去了挖土機,法國人留下的一些設備也派上了用場,成噸成噸的炸藥用來削平山頭、平整土地。工兵軍團(The Army Corps of Engineers)面臨多方面的困難:包括瘧疾、黃熱病和開鑿「大陸分水嶺」(the Continental Divide),開鑿「庫萊布拉河道」(the Culebra Cut)成為當時最偉大的開山鑿渠業績,工人們稱庫萊布拉河道的地方為「魔鬼峽谷」(Hell's Gorge),他們在那裡與自然界苦戰了7年,泥流是經常發生的事,僅在1907年的一次泥流中,就有38萬立方米的泥漿流進運河。修建運河所用的材料和機械的費用高達3.9億美元,相當於1990年的4,000億美元。1904年,第一艘輪船「安肯號」(the Ancon)順利通過運河的各個船閘。巴拿馬運河的開通並不標誌凓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標誌凓一個時代的開始,這是美國和中美洲國家新關係的開始。這種新關係對巴拿馬人來說是禍是福還很難定論,但新關係意味凓美國在這個地區的投資將會激增。
悉尼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的設計獨具匠心,別具一格,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看上去像海灣裡的船帆、海洋的波浪、大海的貝殼。歌劇院位於本納隆角(Bennelong Point),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令丹麥(Danish)建築師約姆‧烏策恩(Joern Utzon)萌發靈感,設計出這座建築,無論從陸地、海洋、或者天空的角度看上去都有美的感受。悉尼歌劇院是烏策恩在1957年設計出來的。屋頂的線條就像「第五個側面」(fifth-facade),與悉尼周圍的其他建築相比,更像一座獨立的雕塑。在送選的222個悉尼歌劇院設計方案中,烏策恩的設計以其經濟性,創意性和革命性當選。基於以上這些原因,悉尼歌劇院被認為是世界最獨具創意的建築設計之一。她不僅是港口的明珠,而且是整個悉尼市天空輪廓線的皇冠。
烏策恩最初的設計方案在結構上無法建造出來,所以1959年首期工程開始後,對屋頂的貝殼形線條又作了修改。1962年開始第二期工程,包括重新設計過的貝殼形圖案,直至1967年才完工。由於同新威爾士政府有諸多不合,1966年烏策恩退出了這項工程。最後一期工程主要是內部裝修。為了降低成本,沒有選用烏策恩原來指定的材料。經過14年的時間,悉尼歌劇院終於在1973年10月23日由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剪彩落成,並在1998年10月慶祝落成25周年。
日本建築商山崎害(Minoru Yamasaki),及其合伙人紐約的特洛伊、密西根、埃默里‧羅斯父子公司(Troy, Michigan, and Emery Roth and Sons of New York),為世界貿易中心的設計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議,港務局(the Port Authority)最後採納了現在兩座塔樓的設計。港務局的目標是要造出929000平方米的寫字樓出租面積,挖出了90多萬立方米的泥土和岩石,用了20多萬噸鋼材,32萬多立方米的混凝土,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室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