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1746
- 精華
- 0
- 威望
- 632
- 魅力
- 134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7-6-17 05:57 AM
| 顯示全部帖子
Originally posted by 國子監祭酒 at 2007-6-16 11:04 PM:
* W% ], e& ]# t, F4 a6 H s1 Z& O. A; X# J6 n; e
% j; w1 j; ?# L7 q' B/ h
邏輯是,廣州話傳承自中古音... 5 H# r8 Y6 I: d" G c5 l6 |6 V/ P" l3 P. x' m! |+ r
國子監祭酒兄, 見你言之有物, 小弟拋磚引玉, 希望你回復:
- ~3 @& D6 B! y7 e
- {/ m* s) i) u- |5 s3 Q北京被滿人統治200年, 期間經過文字獄等, 普通話相信已被"滿化", 離"中原正音"已遠. 普通話應否考究「古代中原音」?% ~3 B0 O; o" d& |$ G; H
近百年出現的譯音, 如"巴士", "的士", "維珍尼亞"等詞, 又如何考究「古代中原音」?0 w/ N# i# K& m8 @8 J
新文化運動中出現的"以手寫口", 以口語為主, 以筆寫為從, 又應否推翻?2 R: h! E" q" d' z+ a
古如"詩經"等, 以筆錄口傳, 又是否違背考究「古代中原音」? I' S5 c- w4 Y
- B- j! d' {* D3 F
歷史因為「字」的出現而開始, 但史前的「音」又如何考究?
+ z1 w n; B! M. r+ p3 K4 x1 O' o; ?" B8 x4 |
====================================================
& l- }& g0 R( n, `% r以我所知, 人類需要互相溝通而出現「音」(口語相傳), 為了記錄「音」而出現「字」(文字歷史), 即是有「音」之後才有「字」, 為什麼要根據「字」而考究「音」呢?1 z, ~. q9 H* {# K' L
====================================================5 w3 S" L- k3 b8 E6 G9 ]" Q
另, 就上文"漢字已毋須由繁變簡 "中的"認字階段", 小弟並不同意. 以中文為母語的話, 三幾年的確可以認識基本使用的幾千個漢字, 但西方人, 日本人等外人, 很難去認識漢字. 相比由字母、假名等循序漸進(例: 懂英文必能打英文, 懂中文未必能打中文), 漢字是難以被外人所認識, 為之漢字的最大缺點, 簡化是關鍵的進化. 可惜的是, 現在的簡體字, 完全沒有進化的意味, 令人混淆其意, 實屬政治鬥爭下的畸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