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試探中國負地神話 上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試探中國負地神話 上

摘要

  神話的產生與先民當時的社會背景頗為密切。中國神話因歷史化、哲學化及文人化等因素的影響,大都散入諸子百家等文獻之中,較少類似西方神話的系統性。全文共分為六大部分:首先是緒論,說明神話的意涵。其次闡釋負地神話定義。第三部分則是就中國負地神話的形成背景,從生命的統一性與對死亡的否定、中國古代「三分世界結構」、「地載於水」、「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及自然浩劫等因素、加以探究其形成之背景。第四部部份則為中國負地神話的分類介紹及論述。第五部分則論述中國負地神話在與各種神話的結合、負地神話與中國文學及負地神話與民俗的關係等演變,最後為結語。

  對於中國負地神話的研究,筆者雖有相當企圖。惟因帶職進修,苦於時日較少,資料蒐集難以完整,所學短淺,尚祈諸位先進博雅不否指正。

關鍵詞:負地神話、宇宙觀、神話、天圓地方、地浮於水

前言

  茅盾嘗云:「中國神話是中華民族的原始信仰與生活狀況的反映。[1]」地震的發生,古今皆有。面對九二一百年地震,先民與埔里中寮等災區居民的悲傷與恐懼應是相同的。本文之研究即肇因於九二一地震,欲從神話的角度來探頤那面對自然巨變時,潛蟄在內心深處生命意識。

  全文共分為六大部分:首先是緒論,說明神話的意涵。其次闡釋負地神話定義。第三部分則是就中國負地神話的形成背景,從生命的統一性與對死亡的否定、中國古代「三分世界結構」、「地載於水」、「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及自然浩劫等因素、加以探究其形成之背景。第四部部份則為中國負地神話的分類介紹及論述。第五部分則論述中國負地神話在與各種神話的結合、負地神話與中國文學及負地神話與民俗的關係等演變,最後為結語。

一、緒論

  王孝廉先生說:「神話是民族的夢,是古代人迷惑於有意識與無意識─夢與現實─之間的產物……神話是古代民眾以超自然性靈的意志活動為底基,而對周圍自然界諸事象所做的解釋或說明的故事。 [2]」神話不僅是原始社會的夢,更是先民們在奮鬥創造中所體認出來的悲壯精神。在原始社會中自有其獨特的思惟方式,而思此思惟方式所產生的「神話」並非荒誕虛構的故事,其特有的「原邏輯」(prological thought)[3]亦非理論思惟所稱的「非理性」。在「生命的社會」中,人可以不同的形式來紓發其對生命既盼望又懼的矛盾心靈。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er)云:

  對神話和宗教的感情來說,自然成了一個巨大的社會─生命的社會。 人在這個社會中並沒有被賦予突出的地位。他是這個社會的一部份,但他在任何方面都不比任何其他成員更高。生命在其最低級的形式和最高級的形式中都具有同樣的宗教尊嚴。人與動物,動物與植物 全部處在同一層次上。 [4]

  在生命的統一性及不可間斷性下,神話打破了人興物、物與物間的界限。原始社會的思惟不再拘限於後代所的邏輯思考規則之中,此為神話的基礎與精神。因此,神話斷非是荒誕非理性的故事,而是一種「象徵的符號」[5]。

二、負地神話的意涵

  所謂的負地神話,即以地表或地球由地底下某種生物或其他物體所負住。當這些負地者轉身、移動時,便會產生地震。在原始社會中,初民對於地震的成因是懵然無知的。現代地震學等科學的理論思惟是不存在於原始社會之中。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嘗云:「在某種意義上,整個神話可以被解釋為就是對死亡現象的堅定而頑強的否定。[6]」在原始思惟中,生命的延續與發展是一項頗為重要的事情。對原始社會而言,死亡並不意味著肉體的消逝,甚至可以說在原始思惟中,是沒有死亡存在的觀念。所謂的「死亡」在「生命的社會」(society of life)[7]中,以原始社會所具有的神話或宗教等方式加以消解。

  生命在原始社會中,通常因面對自然的天毀滅而挾雜著盼望與恐懼的矛盾心理。基於對生命的渴望與企求,處在天災變頻仍的原始社會,神話或宗教便成為他消解或紓發此種對生命的 促求與對死亡的否定。因此,面對著捉摸不定地震,原始初民便認為在廣大無垠的大地下,地殼是由某種生物或物體所撐負,且因負地者的轉身移動而產生地震。近人林惠祥先生即認為負地神話為:

  地震的神話中說是由巨大的怪人或怪物負住。他們有時因失慎或嬉戲或發怒等 而致地搖地動起來。這種「負地者(earthbearer)」的神話很不為少。如太平洋中東干島(tongan)人說,地是由馬威(maui)伏身負住…西里伯 人(celbes)以為負地的是一隻豬……。[8]

  在神話世界裡,以負地者為重要角色的負地神話是一個相當普的母題,非徒中國所獨有。下列將筆者所蒐集之負地神話資料,依地區、負地者及造成地震的原因等項,整理製表羅列:

            地區                                         負地者                              地震原因
美洲印地安人、印度[9]                               龜  
阿拉伯、印尼、印度、猶太人、冰島[10]       鯨魚  
印度Ahom族、緬甸景頗族[11]                     螃蟹 
Celebes島土人[12]                                      豬  
緬甸Shans人                                             巨魚                               巨魚睡醒
南洋Battak                                                 龍  
帝汶土人                                                  巨人  
日本                                                          魚  
亞刺伯人                                                   牝牛  
印尼及Dayak人、Moluccas島土人                     蛇  
太平洋中東干島tongan[13]                         馬威maui                          轉換姿勢
南美洲乞勃茶人                                       神Chibchacum                       換肩

  自然的天災地變是全球性的對生命的挑戰。從上表中,可以發現負地神話在神話世界中具有相當普遍性的母題。由於各地區方時空因素不同,負地者的角色或龜、魚、鯨魚、螃蟹等水生動物;抑或牛、蛇、豬、巨人等陸生動物;甚者為神、龍等天界生物。正如洪水神話一樣 ,負地神話為神話中另一重要的母題。

[ Last edited by joebar on 2005-6-21 at 11:16 PM ]
看貼不回, 發言灌水, 小白至此, 永逐版區
三、中國負地神話產生的背景

(一)生命統一性的肯定與死亡的否定:

  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云:「對生命的不可毀滅的統一性的感情是如此強烈如此不可動搖,以致到否定和蔑視死亡這個事實的地步。在原始思惟中,死亡絕對沒有看成是服從一般法則的一種自然現象。」[14]在原始社會所面臨的最重要課題─死亡問題時,人們藉由神話嶄新而奇妙的藝術,表達或構造出對死亡的否定的深層本能。因此,西方神話學者馬林諾夫斯基(Malinowski)便說:「我認為通常用那些術語,如泛靈論、祖先崇拜或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所描繪的上述現象,其根源存在於人面對死亡的總體態度上[15]」。
大部份神話的背後有其生命內涵的意義。就此特點論,中國負地神話亦具有如此對生命意義的象徵意涵。這是民族生命的夢,而非向壁虛造。此種對生命的統一性乃是肇端於對原始社會中生命的消極及積極的投射。大陸神話學者蕭兵云:「生命的變化和循環,生命的擴延和轉移,生命的永恆和超越,便是儀式和神話裡最常見的意象、模式和母題。[16]」在先民之心中,地震的發生是其未可理解的自然浩劫。在面臨這生死存亡的恐懼與疑惑之際,神話便成其面對這巨大的自然災劫作出解決與抒發之想像符號。林保淳先生便以為中國神話中存在著「困境→紓解」的思惟結構:

  初民的心目中,對此(自然力量)卻因百思不解而有深深的疑惑和恐懼,於是便造成了心靈上的困境。這些困境一定需要加以紓解,否則正常的生活便無法持續下去,於此,因應天傾的憂慮和恐懼,擬設出天是有四柱加以撐住的神話。[17]

  林先生雖然以生命論的觀點來論述天柱神話的產生背景,但不論天柱,抑或是負地,其面對大自然巨變之際,對生命存滅的心理是相同的。地震自古以來,即是威脅先民生命的重要天災之一,更由於其未知性與造成的重大傷亡。在沒有現代地震科學的洪荒時代,神話便成為先民們紓解心中恐懼及對生命存的珍惜的重要方式。神話學大師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云:「人們真正追求的一種存在的經驗,因此我們一生的生活經驗才能和自己內心底層的存在感及現實感起共鳴,因此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存在的喜悅。那就是生命,神話是幫助我們發現內我的線索。[18]」此種對生命統一性的肯定與死亡的否定觀念為中國負地神產生的背景之一。

(二)自然的天地毀滅:

  神話的產生常與先民當時的社會背景密切相關,尤其是面臨到天然的災變。無論是出於大自然有意識「自然的天地毀滅」或無意識的旨意造成的大災難,皆引起初民內心的不安與恐懼。《孟子.滕文公》云: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當堯之時,水逆行,汜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書》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亦云: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醜.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則維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懲.
  
《淮南子.覽冥訓》亦記載著四極斷裂而造成大災難的天柱神話: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 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固、冀州平,狡蟲死……。

  《孟子》與《詩經》中的記載,或許業已經過文人的改寫,但仍不能抹煞原始社會中的「洚水」及「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的自然天地毀滅現象。

  關於上述之自然的天崩地毀,或出於原始社會中的罪罰,或出於神人關係破壞後的絕地天通,因而產如此巨大的自然災變。[19]這些自然的天毀地滅無論是源自類似《聖經》中因罪而受上帝之罰的有意識的災難;還是僅僅為自然間的災變,均造成人類賴以居住的土地產生巨烈的震動及重大的生命財貨損傷。使得人們思索造成這災難浩劫的背後是否有一超自然的力量在掌控,抑或對於此一天災異變作合於其思惟的解釋。此種因自然的浩劫所引起對土地不安的原始思想,即是造成中國負地神話的背景之一。

(三)三分世界:

  中國古代神話中存在著「三分世界結構」的原始思惟。西元一九七二年七月三十日,在中國長沙發現了舉世矚目的「馬王堆漢墓」。其中一號墓覆在內棺上的帛畫,記載著古代三分世界結構的神話。在T字型的畫內,明顯地區分為天上、人世間及地下等三個世界。最上層為最高天神及、月、龍等。中部自華蓋式的屋頂以下,主要為墓主肖像及其生活。最下者便是地下世界的情形,由一大力士托負著方盤狀的大地,而力士腳下則是兩巨大的水生動物。

  除了西漢長沙帛畫中「三分世界結構」的記載之外,在金文「天」字,亦出現類似天、地、地下三分世界的古文字。位於下半部者,為一類似龜魚鰲的水生動物,支撐著象徵方形的大地。在大地之上,則為一人。而人之「頭」亦有「天」的象徵意思。故《說文》云「天,顛也,至高無上」又曰:「顛,頂也。」、「顛,頂也。」此即地下海水世界、人間世及天界的象徵。在其他少數民族亦有三分世界結構的神話傳說。在原始世界中,先民對宇宙的觀點普遍有著三分世界或地下另有世界的原始思惟。以下將所蒐集有關金文、馬王堆帛畫及少數民族三分世界的神話整理製表羅列:

地區                                  天界                  人間世                             地下
金文「天」字                       天間                    人                             海水世界
長沙馬王堆帛畫                    天間                    人                             海水世界
壯族〈布碌陀造天地〉神話[20] 雷公                   人                                龍王
壯族〈陸駝公公〉神話[21]      雷公                 陸駝公公                          龍王
哈尼族〈地下人〉神話[22]      天神                天神至地居住                   人、鬼

  此外,古代中國原始思惟中,存在著魂魄分離及魂氣升天,形魄歸地的生死的觀念。人死之後,魂氣升上天,而魄則歸入於地下的三分世界的想像。《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孔穎達《正義》解釋為:「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共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禮記.郊特牲》亦云:「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古人云:「死生亦大事矣。」對於身後之大事,古人尤其重視。張光直先生即以古代墓中之佈置與埋葬習俗現像的觀察,得出下列對於古代生死的看法:

  既然人死之後魂魄分離,魂氣升天,形魄歸地,那麼古代的埋葬制度與習俗便必然具有雙重的目的與性格,即一方面要幫助魂氣順利的升入天界,一方面要好好伺候形魄在地下宮室裡繼續維持人間的生活。[23]

  綜合上述,均可看出原始社會裡的三分世界的原始思惟,以為在天、人之間另有地下的世界,並由此一世界的物體負載著陸地。此為中國負地神話另一背景。

(四)天圓地方:

  「天圓地方」為中國原始社會中對天地的觀念。《呂氏春秋.季春紀.圜道》:「天道圓,地道方,聖王法之,所以立上下。」《周髀算經》:「方屬天,圓屬地,天圓,地方。」《淮南子.俶真訓》:「是故能戴大圓者履大方。」〈覽冥訓〉又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背方州,抱圓天。」《晉書.天文志》卷十一云:「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此外,金文中的 「天」字,亦有天圓地方的象徵意義。「天」字上部之人形圓頂為天圓之象徵,而人形雙腳張屈之方形則為地方之象徵。此皆為原始社會中「天圓地方」的思惟。而天圓地方的原始思惟主要為初民以「龜」或「鼇」之形體特徵與天圓地方相似,並以之作為負地者的背景之一。

(五)地浮於海:

  在原始社會中,地的形成非肇因於陸地版塊運動等理論思惟的推論;而是認為地是浮於水上。即因地浮載於水,故會有地震等天地毀滅的災難。《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鄒衍的九州之說,即隱約透露著地浮於水的原始思惟:

  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及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除鄒衍九州之說外,張衡〈渾天儀注〉曰:「天地各承氣而立,載水而浮。」《河圖》云:「地常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開舟而行,不覺舟旅雨連也。」此處援舟之運行於水上以比喻地之狀態,亦為地浮於水之觀念。酈道元《水經注敘》引《玄中記》云:「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不至。」楊泉《物理論》亦云:「所立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而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中,可以發現在地下世界裡出現了巨大的水生動物,亦顯示出地載於水的現像。《晉書.天文志》卷十一亦記載著類似的說法:「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天表里有水…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又中分之,則半復地上,半繞地。故二十八宿半現半隱…天形正圓,而水居其半,地中高卑,水周其下。」而大陸神話學者葉舒憲先生更據《淮南子.天文訓》中太陽運行的規律,得出中國神話時空相混宇宙觀的原型模式座標[24],推論出地浮於水的觀念。此外,何新先生的「扶桑天地觀」[25],亦可看出古代地浮於水的宇宙天地觀念。

  誠如上論,水不僅載地,甚者浮地。在地浮載於水的原始思惟背景下,地是上浮於海水,因其漂浮不定,需有一負地者負載之。此地浮於水的原始思惟亦為中國負地神話形成的另一背景。

[ Last edited by joebar on 2005-6-21 at 11:18 PM ]
看貼不回, 發言灌水, 小白至此, 永逐版區

參考

[1]茅盾:《茅盾說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頁4-5。

[2]王孝廉:《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頁1

[3]所謂的「原邏輯」又譯為「前邏輯」。言「原邏輯」或「前邏輯」者,非謂原始社會的思惟早於邏輯思惟。根據卡西勒的說法,它不是反邏輯的,也不非邏輯的。(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18註11)而是用以稱代原始社會亦有其特有的思惟,不是「非理性」的。

[4]同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23-124。

[5]恩斯特.卡西勒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而所謂的符號蓋指語言、神話、宗教、歷史、藝術、科學等六種,且這六種符號亦具有其象徵意義。(見《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

[6]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台北:桂冠圖書股分有限公司,1991,頁125。

[7]同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123。

[8]林惠祥:《神話論》,台北:商務印書館,頁54,1995。

[9]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人人文庫),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97-106,1971。

[10]〔俄〕李福清:《從神話到鬼話─台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台中:晨星出版社,1998, 頁188。「人以為鯨角是一座島的母題在阿拉伯、印尼、印度、猶太人、冰島故事中都有。」

[11]蒲忠成:《台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常民文化公司,1996,頁83。

[12]以下至印尼及Dayak人等地資料參見杜而未:《《鳳麟龜龍考釋》(人人文庫),頁97-104。

[13]以下資料參見蘇德昌:《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頁46,1997。

[14]恩斯特.卡西勒著,甘陽譯:《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頁24。

[15]恩斯特.卡西勒著,范進、楊君游、柯錦華等譯:《國家神話》,台北:桂冠圖書公司,頁67,1992。轉引馬淩諾夫斯基:《信仰和道德的基礎》(倫敦:牛津大學出版社,1936)頁27以後。

[16]蕭兵:〈火鳳凰:它的來源、意義和影響〉,《黑馬─中國民俗神話學文集》,台北:時報文化 出版公司,1993,頁134。

[17]林保淳:〈由困境到紓解─中國神話簡臆〉,《中外文學》,第14卷第2期,1984,頁132。

[18]Joseph Campbell, Bill Moyers著,朱侃如譯:《神話》,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5,頁7。

[19]蘇德昌:《先秦兩漢天地崩壞思想研究》,政大中研所碩士論文,1997,頁67-76。

[20]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四川辭書出版社,1998,頁757。「遠古天地重疊,結成堅硬岩石…忽然一聲霹靂,轟然翻身,裂為二大片,上片漸往上昇,成為雷公之天,下片漸往下落,成為人類所住大地…然天地太近…布碌陀以之火柱腳,豎鐵木柱于其上,竭力頂之,厚重之天遂為之頂上,沉沉大地亦因頂而往下沉落。復頂之,雷公被彈至高天,龍王因柱足之壓,不得不下行。三頂之,沉沉天空化為十二輕雲,地下龍王更下于地底深處…」

[21]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1998,頁762。「昔天地分三界,上界雷公管理,中界陸駝公公管理,下界龍王管理」

[22]袁珂編:《中國神話大辭典》,1998,頁851。「昔者天上地上悉光禿無物…其時人亦不住地上,狀貌與今亦有異。其時人、鬼、水、石皆居地下,人能變為各種異物…」

[23]張光直:〈古代墓葬的魂魄觀念〉,朱啟新編:《中國著名古墓發掘記》,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5,序言。

[24]葉舒憲:《中國神話哲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頁16。

[25]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三聯書店,頁74。

[ Last edited by joebar on 2005-6-21 at 11:14 PM ]
看貼不回, 發言灌水, 小白至此, 永逐版區
thank you very much
it's really detailed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試探中國負地神話 上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