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e7 a/ W; _$ K$ q0 o+ @ 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J& S. t7 d# R
4 b7 L+ c/ c+ r0 b 金属价格% W9 ?; _! W" ?7 l5 ^$ O2 a" p
& M* O/ |7 x$ f9 e$ X- f5 X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4 N2 o, V/ k- r& F% _
8 Y+ v: ~$ _/ d: t1 S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a- B; L: p& D
$ ^0 f& @: a/ W, n1 ^% V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 V. M' | G! G7 s- a # t6 L9 B. |9 N% [" p 黄金:100元/克 1 l+ v1 U7 A0 A1 S7 `. M/ ^5 y 5 s; l7 ^4 A( C9 E 白银:2元/克4 `, Z% R% _; I) M8 }: |* ^$ e
W9 p5 ^, _8 g4 l6 t 黄铜:0.02元/克4 G0 o7 t" f- H
' k! _- [4 `7 T( M# ~0 d p! n1 K 推算结果为:3 I. [. P: {4 I1 s# E
4 h$ [* `5 c( B7 K1 p' c+ r/ Z2 V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a+ z4 m; Q0 t8 J5 a+ t! v6 O( f3 ]! x/ d4 b
1两白银:约值80元 7 j4 R, b- `2 M3 e7 ? 4 ^& b; W7 N W6 _) ?3 p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 v( I- ]: h$ ~5 M5 a0 d) Y2 I
, y6 }# C- ]7 e 粮食价格8 I8 M8 U, k5 f, H) I9 B3 @
9 E$ A+ Q# \. x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 X4 v% j. K. z3 }0 _
0 P# T) e( [( K
据查资料:“上白米(石)九钱五分,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八钱三分,白面(斤)九文,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 P1 |; g7 D7 ?' x. k- w0 X( ~: j' x6 V+ V& ~" b; A
另记:“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 U) f8 F: H) P. a 2 B$ ~% }" E# x& T 1两白银:约值170元1 T7 p! X3 j2 H4 l! s2 L% p ]
, W0 n* _" w3 o9 N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 G0 Y# g. r7 c0 p* ]3 T7 N ' }: U) v3 V7 b, i 结论 9 e$ Z0 s$ x0 l4 k$ }( @ 9 \3 R0 t3 s# d# x& e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 A: @. b$ Q4 N$ I3 o/ x) J3 m& ^ ) m: Q5 z$ E% q0 r& Y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1 z, _, h" z+ Y- T u/ o
8 s$ g4 [- R. h# X" R* p( `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5 G# U6 W" J5 J: y& ?- _ # b( V2 u8 p, p. |2 a 1文钱 = 人民币0.2元9 c8 l" I# A" s1 r8 i3 b
# r" Q9 C' |( Y {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t8 K7 j% t4 H5 q
( ~4 U& e; J; p3 M( e% c: H& s9 n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 b0 b4 S: W0 d+ ^) y/ b2 _+ r3 l% a9 N! Z
验证, f- m2 Z5 f2 }' Z( o5 s: F
* N5 s8 @& Z5 [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n8 E* t+ t0 c$ n
V! L$ h( C) U R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V$ k1 e- ]; w7 h, X! P+ N( k
; u2 h' v3 R3 c6 R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8 T) `! q- Y! S) `- X3 f
; S- P/ D- _1 |8 a; R* W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X @8 o, p D$ B5 o5 s
, n! I% B: S$ Y9 o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 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l/ |- V. n) O) Z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