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梁皇懺》背後的愛情故事
[打印本頁]
作者:
morris13
時間:
2007-4-5 12:49 AM
標題:
《梁皇懺》背後的愛情故事
《梁皇懺》背後的愛情故事
文 / 釋自昶
將從佛學院畢業那年,按規定必須入關房閉關。我一向膽小,怕黑又怕鬼,一想到七天的禁足,一顆心七上八下的,要做什麼功課呢?思量再三,我決定拜《梁皇懺》。
一來,聽說《梁皇懺》懺文優美,讀來心曠神怡;二來,藉著匍匐起落的禮懺,應可消除獨處的恐懼。就這樣,我在鄰近後山的關房中,一面隨著照入屋內光影的挪移,在日夜輪轉之間,拜了十部《梁皇懺》。
對當時年輕氣盛的我來說,《梁皇懺》寫了什麼,並未有深刻的印象,一心只想快快完成功課。十年後,重讀《梁皇懺》,我突然發現,這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懺文,撇開梁武帝以此懺「教化」僧人的政治面不談,裡頭所寫的其實是真實人生的百態。
從一條大蟒蛇的懺悔開始
和《慈悲三昧水懺》一樣,《梁皇懺》的緣起,也有著一個傳奇的故事。這故事要從梁武帝的皇后郗氏說起。
自從郗后死後,武帝日夜鬱悶不樂。一夜,驀然驚見一條大蟒蛇盤繞梁柱,武帝驚駭極了!不料,蟒蛇幽幽地訴說:「我就是郗氏,生前嫉妒六宮嬪妃,動心發口,有如毒蛇,因心懷瞋毒,死後墮為蟒蛇。不但飽受飢餓,也無洞穴可棲,身上每一鱗甲被蟲啃囓,如刀割一般。……希望皇上能做功德來救拔我。」
武帝聽後,萬分感慨,不一會兒,蟒蛇不知去向。次日,武帝集合高僧,問有何善法可為郗氏贖罪脫苦,寶誌禪師回答必須禮佛懺悔方可,於是武帝請寶誌等人編輯了懺文十卷。禮懺完畢後,室內異香撲鼻,抬頭見一位容貌端麗的天人,說:「蒙皇上禮懺功德,我已脫蟒蛇之身,超生忉利天,特來拜謝。」說完不見蹤影。
這懺法便以梁皇為名,稱為《梁皇寶懺》,又以佛法慈悲救度,又名《慈悲道場懺法》。至今千餘年來,世人欲報親恩,薦拔祖先及冤親債主,或為在生者消災祈福、除病延年等,多虔敬禮拜此懺,感應故事流傳不斷。
《梁皇懺》寫出真實人生的百態
那麼,《梁皇懺》的內容到底是什麼?為何能「懺文舉處罪花飛」,超度墮落為蟒蛇的皇后升天呢?
在佛教中,禮懺是一種透過懺文反省自己種種錯誤的言行,進而發願改過遷善的修行法門。因此,翻開《梁皇懺》,你會發現裡面有各種形形色色的「惡人」與「惡行」,也有造作惡行之後所受的種種果報。懺文所描述的種種情節,簡直就是一部《台灣霹靂火》!
例如,「或為田業,或為舍宅,或為錢財,更相殺害」;或「陡秤欺狂、傾陵下劣,或偷盜他財,以自供給,無有誠信」;或「小不適意,便大恚怒,取諸眾生,種種惱害」。還有惟恐「我不勝人,人能勝我」,於是以「華門望族」、「多聞識達」、「篇章計藝」等凌人傲物。其中兩句令人拍案:「言己者,則靡德不歸;說他者,則何惡不往。」
仔細地想想,這不就是現實人生的寫照嗎?即使沒作奸犯科,大部分的人總喜歡讚揚自己,詆毀他人,甚至損人以利己。這都是由於牢不可破的「我執」使然,因而從身體、語言、意念之中,造作種種貪婪、瞋恚、愚癡等行為,使得人際間怨懟無量,苦惱無邊。
在種種人際苦迫中,《梁皇懺》特別點出「怨從親來」。許多怨懟其實是親近的人造成的,如果是兩個不相干的人,何來怨懟?「得起怨恨,皆由親近,以三毒根,自相觸惱,以觸惱故,多起恨心。」對照許多當今社會親友間相互傷害的案例,這段懺文更發人深省。
與其說《梁皇懺》是談論「罪與罰」,倒不如說它像面明鏡,讓我們照見真實人生百態。只有看清楚生命的有限與困境,才能走出黑暗,迎向光明。因此,《梁皇懺》便引導禮懺者由皈依三寶開始,深信因果,慚愧懺悔,發菩提心,出離地獄苦,解冤釋結,並生自慶心,知恩報恩,警念無常。最後發回向心,以求解脫、離苦得樂。
懺悔是一種轉化心靈的方式
「善惡二途,皎然可見。罪福果報,諦了無疑。唯應努力,勤行懺悔。」《梁皇懺》強調,只有懺悔才能除滅一切怨懟。因為要改變命運,還是得從「心」轉變起,懺法是幫助我們看見並轉化自心的一種法門。
或許有人認為:「自己沒做錯事,何須懺悔?懺悔不是大奸大惡之徒的事嗎?」但人常常是善忘且昏昧的,在不自覺中產生不善的念頭或行為,傷害眾生而不自知;人常常也是無法自主的,在情緒或偏見的牽引下,很容易做出悔不當初的事來。若我們能時時發懺悔心,培養對生命的尊重,心也就能醒覺而柔軟,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這不是道德救贖,而是心靈的淨化與提升──慈悲一切,怨親平等。
夏夜裡,閱讀《梁皇懺》的我,彷彿上了人生寶貴的一堂課。
作者:
sheissobad
時間:
2007-4-5 02:02 PM
is it real??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