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何謂南無阿彌陀佛[+左]
[打印本頁]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3 01:51 AM
標題:
何謂南無阿彌陀佛[+左]
何謂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乃是梵語 namas,巴利語 namo。又作南牟、那謨、南謨、那摩、曩莫、納莫等。意譯作敬禮、歸敬、歸依、歸命、信從。原為「禮拜」之意,但多使用於禮敬之對象,表歸依信順,含救我、度我、屈膝之意。將「南無」兩字冠於佛名或經名前,亦表歸依之意。「阿彌陀佛」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故稱阿彌陀佛。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彌陀如來在仍為菩薩時曾經發四十八願,願願度生,其中有"念我名號,不生我國,誓不成佛。"今因圓果滿,我若念佛,必得往生。其次信佛力慈悲,攝受眾生,如母憶子,子若憶母,如母憶時,一定蒙佛接引。
釋迦牟尼佛曾勸其父王:「行念佛三昧,稱是功德,有無量深妙境界,不可思議,為一切三昧中王!」可見念佛法中,含有甚深學理,非一般凡夫所能瞭解。
大家都知道,淨土三經就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和《阿彌陀經》。就在淨土三經之一的《無量壽經》裡,佛十分明晰地指出: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這幾句話,非常重要,凡佛弟子,皆應特別留意。
若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佛說:如來(即佛)以無窮無盡的大悲心,憐愍沉淪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眾生,所以才出現於世,講經說法,目的純粹是為了拯救眾生,要給予一切眾生獲得最真實的利益。
佛的話雖寥寥數語,但一語道破了佛出世之本懷,乃是為了要拯救眾生,要給予一切眾生最真實的利益。
到底什麼才是佛所說的「真實之利」呢?綜觀淨土三經之內容,我們不難發現: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以使一切世人都在此生中,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即是佛所說的「真實之利」。因為:
●向世人推介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才能使世人確知,在十方三世諸佛中,尚有一尊「光中極尊,佛中之王」的阿彌陀佛,絕對可以作為我們皈投依靠的對象;和在無量無邊的宇宙中,尚有一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極樂世界,可以作為我們最理想、最美麗的歸宿。易言之,由於佛的這個推介,
使到全人類都看到光明和亮麗的前景
!
●
了生死
。即了生脫死,把無量劫來的生死徹底了斷,劃上休止符。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難,必須斷盡「見思惑」才能辦到,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們連其中之一品都斷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發願生西,臨終佛來接引,便能往生佛國,一往生即證無生,永了生死,壽與佛齊!
●
離輪迴
。即脫離六道輪迴。一切眾生,在未了生死以前,例必都在六道裡頭,輪迴受苦:生在地獄道,寒冰猛火,燒煎交加;生在餓鬼道,腹大咽細,常受飢餓;生在畜生道,互相吞食,或被人殺;生在修羅道,貌醜善妒,怨恨心重;生在人道,憂愁煩惱,苦多樂少;生在天道,縱然福大命長,但天福享盡,復須墮落塵寰。由此可見,六道全都是痛苦的境界,可憐我們自從無始,即於其中,頭出頭沒,生此死彼,生彼死此,不啻沉溺茫茫苦海,無有出期。如今只要一心念佛,便可仗彌陀威神,往生西方,既可了生死,亦永脫輪迴,永享妙樂!
●
出三界
。即出離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三界。佛經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因人未出三界,必在三界六道之中,生死往來,備受眾苦;但要跳出三界,談何容易,修上等十善,只能生欲界六天;再上去要修定,修四禪(即初禪至四禪色界四種的禪定),只能生色界十八天;修四無色定(即無色界的四種禪定),只能生無色界四天。上述四禪八定,因皆屬世間的禪定,故不能出三界,必須加修「九次第定」中之「滅受想次第定」,成了阿羅漢,才有資格了生死、出三界。可見要想出三界,太難、太難了!所以常聽人說「難如登天」;但現在只要念佛,發願生西,便可仗佛威神「一步登天」,不是登三界之內的二十八天,而是登三界之外的極樂世界!一旦跳出三界,即等於脫胎換骨、超凡入聖,從此躋身於菩薩聖賢之林矣!
●
生淨土
。即生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去。一個人成功往生淨土,即生即能享受極樂世界種種美妙絕倫的物質環境,同時並享有也是極之清淨微妙的身心世界,總之依正二報,無盡莊嚴!
●
成佛道
。即成就至高無上之佛果。《華嚴經》說:「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往生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極樂世界無比清淨的環境裡,在阿彌陀佛的親自調教之下,人人都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滌盡一切的「妄想執著」,恢復自性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當我們恢復了自性本具的德能時,即表示我們已經成佛了,到時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眼、六通、四無礙智、八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我們全都有。與此同時,我們便可以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遊了!
試想想,有什麼利益能比得上由信佛念佛而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生淨土、成佛道更重要、更切實際的呢?這些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
為了欲使世人都獲得這種「真實之利」,大慈大悲的佛在《無量壽經》裡教導世人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蕅益大師說:「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致教理,都在裡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裡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裡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瞋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要不是大師點出,我們還真不知道在一句佛號裡,竟然具備百行,統攝萬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在其中!至此我們也才明白:持佛名號,若論行事,愚夫愚婦,都能做到。若論窮理,等覺菩薩,尚未徹底,真的是「唯佛與佛,乃能知之究竟」。
有人曾經說過,這一句佛號是斬群邪之寶劍、破地獄之猛將、照黑暗之明燈、渡苦海之慈航、出輪迴之徑路、脫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訣、換骨髓之神丹。非常貼切的把彌陀聖號之無窮妙用都一一的點將了出來了。
知道了念佛法門具有如斯眾多之特色,和在一句佛號裡便具有無窮無盡的妙用之後,你能不「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和死心塌地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嗎?
淨土的修持法門很多,可大致分為三類,
即:
一、持名;
二、觀想;
三、實相,
修此三種法門,都可以生於淨土。此中,實相念佛即是入第一義心,觀佛法身實相,所得三昧,是真如三昧,亦名一行三昧。這一法門,本來屬於禪宗,但因禪心所顯的境界,便是淨土,因此亦攝於淨土法中。此法非上上根器,不能悟入,故中下兩根,便不能普及,所以在淨土法中,很少有人提倡,而歸禪門去提倡。
其次是觀想念佛,這是依照《觀無量壽經》中,對於阿彌陀佛極樂國的依正莊嚴,作十六種觀法,觀行若得純熟,則開目閉目皆是極樂,立可轉此娑婆為淨土,即身便能暢遊極樂,功效之大,不可言喻,修此法所得的三昧,為般舟三昧,亦名佛立三昧。只是這種觀法微細深玄,有五種難成:一者、根鈍則難成;二者、心粗則難成;三者、無善巧方便則難成;四者、認識不深刻則難成;五者、精力不足則難成。若要根利、心細、聰巧,還要印象深刻、精神強旺,實在不容易,因此,這種法門也不能普及,亦屬難行門。
再次就是持名念佛了,持名比上述二種念法容易得多,不論上中下根機,皆能念佛,若念到一心不亂,便能得三昧,所得三昧,是念佛三昧。持名念佛一法,經過二千年來佛門大德不斷提倡和實行的結果,已成為最普遍、最深入民間的佛法。
持名念佛的方法,因念佛時的環境和心境,以及念佛人的根器不同,因此念法也有種種的不同。諸如:
高聲念:念時聲音洪大,其效用可治昏沈,提起精神,掃除雜念。
默念:口不出聲,但在心裏明明白白,適用於公共場所或旅遊。
金剛念:聲調在高聲與默念之間,一句句口念分明,耳聽分明,想分明,佛聲能在身口意中不散失,便為金剛念。
追頂念:字句緊急,一聲追一聲,中間毫無空隙,因此雜念無從生起。
覺照念:一念念迴光返照,向於自性。
觀想念:一面念佛,一面觀想佛身相好,佛國莊嚴。
禮拜念:拜佛念佛同時進行。
記數念:以念珠紀念佛次數。
記十念:每念十聲,撥一念珠,即一邊念佛一邊記十數,心力專注,則不生妄想。
十口氣念:以盡一口出氣為度,用追頂法念佛,當出氣已促,再吸一口氣,方能續念,名為一口氣,如是十次,故名為十口氣念。
如何持名念,可隨各人根機、環境而定,唯需念到渾然忘我,如古人所云:"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蕅益大師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
Last edited by 左輪仔 on 2005-6-3 at 06:53 PM
]
作者:
左輪仔
時間:
2005-6-3 06:53 PM
真係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bengrace50
時間:
2005-6-3 06:59 PM
Originally posted by
左輪仔
at 2005-6-3 06:53 PM:
真係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千千萬萬聲)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