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鬼」是先民們對於「外來者」的代稱,從這個角度來探究,當歷史發展到農業時代,多半依據耕作或捕撈的工作地點形成農村或漁村的聚落,當時一般老百姓的生活上,人際關係是十分緊密的,如同《桃花源記》所述「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有「外來入侵者」,聚落的居民必然會群起攻之,為保衛家園而採取防禦的措施,就不難理解古人為何留傳著「把鬼趕出去」的理由,其實「鬼」就是「外來者」( the other),因為非我族類,有可能是生存面臨到威脅,所以要千方百計把「鬼」趕出去,就好像內地早期也是管外國人叫做「洋鬼子」,管日本人叫做「倭奴」或是「日本鬼子」,多少帶有貶損、輕蔑之意,是一種歧視的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