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轉貼 .哲理〕從三國「用人篇」看現今社會..........[C+] [打印本頁]

作者: olaf    時間: 2005-7-8 03:44 AM     標題: 〔轉貼 .哲理〕從三國「用人篇」看現今社會..........[C+]

三國時,魏蜀吳的三位領袖都是「用人」的能手,其中以劉備的手段最高、曹操次之。文韜武略,劉備只是中駟之材,但他能夠得到上駟之才為他賣命,這正顯出其領袖本色,確是高人一等。劉備交結萬人敵關羽和張飛于微時,與二人恩若兄弟。論武藝,劉備遠不及二人,但關張卻為他賣命,至死方休。其中的手段,「恩義」二字而己。劉備有自知之明,深感人才難得,遂欲邀諸葛亮出山,就是由于孔明欲試試劉備的氣度,因而成就了「三顧草廬」這段千古佳話,也因此而「無心插柳」地成為劉備縛繫諸葛亮一生的一股繩索,使他為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以人才論,曹操有「猛將如雲,謀臣如雨」,陣容之盛,冠諸三國。曹操用人唯才不唯德,只要有能,殺人犯及不孝兒也獲得重用。這又不是今天著名的「黑貓白貓論」的原庄版本?曹操用人,收買人心不惜用豪奢手段。【三國演義】中描寫曹操為了要感動關羽變節,不惜「上馬提金、下馬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甚至餽贈赤兔錦袍,目的只為了「人才」、為了一個今後矢志不貳的「人才」。這段故事當然不是史實,但卻道出曹操用人的手段,大概與事實相去不遠,否則難會凝聚有「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氣勢。

今天企業的領導人,也在感歎人才難得。這「人才」是指那些能為他打天下的「諸葛亮」、「關羽」和「張飛」。換言之,這類「人才」是指他們身邊的「人才」、而不是一般「能幹的人」。他們(有些企業的領導人)有以下全部或部份的過失而不自知:一是不懂得何謂「人才」而當面錯過了「人才」;二是得到「人才」而留不住「人才」;三是得到「人才」而不懂得充份利用「人才」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容易,其人是什麼「材料」更不容易分辨。其中一個很多人不自覺犯上的錯誤是,有些企業的領導人在事業漸入佳境時卻同時間逐漸失卻了原有的虛心。就觀察所得,這種情況出奇地在白手興家者的身上最多發現,即是事業成就與其虛心出現「反比例」、愈成功愈不虛心。沒有了虛心,便好像眼晴被煙霞遮蔽著,而心中只有「我才是人才」這句話。沒有各種人才(幹才、通才、大才等)的依附,這個企業便在老板一個人才的運作下,永遠停留在小企業的模式而不能壯大起來。   

第二是得到「人才」而留不住「人才」。這種「人才」當然是指那些屬Top Management級人才。有些老板不懂得如何縛住他們。三國時劉備以「恩義」、「三顧之情」等縛住人心,曹操卻以榮華富貴縛住人心,看看今天也不會有第三樣。在今天商業世界中,以後者的情況居多。試想,如果你只是認為沒有虧待他們,那只說明你給他們的酬勞只屬一般水平,而不是屬「奢豪級」水平,他們可以按自己意願「東家唔打打西家」,哪又何以會認為「沒有虧待他們」就可以留住「人才」呢?因此,只有令他們陷入了你為他們「設計」的高質素生活模式,他們便「飛不出五指山」、他們也才會「俯首甘為孺子牛」。

「用人」的終極目的當然是要「人才」為企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由于或是「恩義」、或是「富貴」所繫,「人才」己無他路可走,唯有盡心盡力而已。毋用老板的頤使氣指,「人才」會把自己身體內每一滴血汗都榨了出來,為的只是老板施在他們身上的「用人」手段。當然,若果老板對人才只是愛惜有餘,而利用不足,就是上文「三是得到人才而不懂得充份利用人才」所指。因此,驅策「人才」猶如驅策驢馬,為的是企業的盈利和發展。

三國時曹操在陣前對敵,一揚聲:「誰敢去取彼首級?」,便人人爭著去賣命;「用人」至此,可謂善矣。黑社會教父對某人長年施恩不斷,亦毋須他作任何事情,直至若干年後,教父要他代人受罪、甚至拿出性命,某人可以說「不」嗎?用人,「恩義」而己矣。金錢,或是「恩義」的一種吧!

[ Last edited by crap on 2005-7-9 at 06:17 AM ]
作者: fatfatdragon    時間: 2005-7-8 09:29 AM

多謝兄弟分享文章. 但小弟覺得有幾點值得討論.
原文第一句:
三國時,魏蜀吳的三位領袖都是「用人」的能手,其中以劉備的手段最高、曹操次之。文韜武略,劉備只是中駟之材,但他能夠得到上駟之才為他賣命,這正顯出其領袖本色,確是高人一等。
1.  後文冇交代為什麼 "劉備的手段最高、曹操次之". 如果單是因為"劉備只是中駟之材, 但他能夠得到上駟之才為他賣命"就成論, 理據太弱.
2.  從三國角度看, 劉備除關羽和張飛外, 一直唔太信任其他武將, 諸葛亮也是其中之一人(尤其是托孤時). 浪費人才 (可參考本板之[文學交流區])
3.  後文引述的事例, 似乎偏向認同曹操之法更適合現今社會. 和第一句有矛盾(或解釋不足).

其實, 小弟覺得好多所謂 引古用今之商業策略書, 很多穿鑿附會(即我成日做的-夾硬嚟). 參考時要考慮.
作者: hideaki    時間: 2005-7-8 11:35 AM

Originally posted by fatfatdragon at 2005-7-8 09:29 AM:
諸葛亮也是其中之一人(尤其是托孤時). 浪費人才
竟然派马謖守街亭,趙雲當疑兵 @@"

[轉貼][哲學]三國志的領導哲學

[ Last edited by hideaki on 2005-7-8 at 11:40 AM ]
作者: olaf    時間: 2005-7-8 11:06 P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fatfatdragon at 2005-7-8 09:29 AM:

小弟不才,試試與大家討論,見諒:

劉備的手段:
1.  以「恩義」取關、張之心。掌握古代「忠義」之士的氣概。
2.  「三顧草廬」,成為後世佳話。此掌握人君的「氣度」。

曹操的手段:
1.  以「富貴」取人心..........
    曹操為了要感動關羽變節,不惜「上馬提金、下馬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
     甚至餽贈赤兔錦袍。
     曹操在陣前對敵,一揚聲:「誰敢去取彼首級?」,便人人爭著去賣命........

其實曹操亦是求人才之人君,從其「短歌行」的詞句中,所謂: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他以「周公吐哺」作比喻.......
否則難會凝聚有「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氣勢。

劉備與曹操比較:相信大家會用其「個人品行」去比。
從世人會說曹操有野心、奸臣可見..............

個人認同兩者皆是「求賢才」的人君.............
而劉備則較為能「建立個人形象」..........




歡迎光臨 娛樂滿紛 26FUN (http://26fun.com/bbs7/)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