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手球是一項源自於歐洲的年輕運動,20世紀初德國人設計並改進了手球運動。隨後這項以快速對抗著稱的集體運動從歐洲傳到非洲、美洲和東亞並逐漸發展。最初的手球比賽每方上場11人,如今的奧運會賽制是7人制比賽。手球比賽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第一次舉行,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增設了女子手球的比賽。

  雅典奧運會的手球隊伍共有男12女10支隊伍,均先分為兩個小組進行預賽。亞洲冠軍中國女手與匈牙利、巴西、烏克蘭和東道主希臘隊同在A組,對手實力比起B組來說打了不少折扣,因為去年世錦賽冠軍法國隊和第三名韓國隊均在這一小組。這對於力爭獎牌的中國女手來說無疑是個好簽。

  兩個小組賽取得前四名的球隊進入八強,之後按照第一對第四、第二對第三進行1/4決賽,獲勝的四隊進入半決賽,負者爭奪5-8名。

  手球運動最初是足球隊在沒有比賽的時候為保持狀態而進行的一種活動。因此,手球的規則裏很自然的就有很多相似於足球的規則。自由拋球代替任意球,扔點球代替踢點球。但是,手球和足球一樣靠技巧和准確的配合取勝。手球比賽是快節奏的,每隊7名球員,用手傳球,搶球,打門,進球多的隊獲勝。它與足球也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除了小腿和腳,球員可以用身體上的每個部分接球,傳球。球員不能帶球跑,而必須拍球或把球傳給隊友。

  歐洲是手球運動最發達的地區,世界上最出色的手球運動員也大多來自歐洲。因此本屆奧運手球比賽仍將是歐洲人的天下,只有韓國隊可以在女子比賽中對法國、丹麥和匈牙利構成一定的威脅,男子比賽的奪標熱門則是瑞典隊、俄羅斯隊和南斯拉夫隊。

  中國隊奧運形勢:中國女子手球隊進入了本次奧運會正賽,中國女隊在亞洲算是強隊,但在與歐洲強隊的對抗中難有作為。中國男隊沒有獲得本次奧運會的參賽權。

  雅典奧運手球比賽設項(2個):

  男子比賽

  女子比賽

  手球運動裏程碑

  公元130-200年

  羅馬人和希臘人進行了一場類似於手球的比賽

  1904年

  霍爾格-柯-幼嶊v葩辿b丹麥使一項名為手球的運動廣為流傳

  1919年

  一位名叫卡爾-舍倫茨的柏林體育教師,制定了十一人制手球比賽的基本規則。

  1936年

  第十一屆奧運會正式把十一人制手球列為正式競賽項目,由德國隊贏得了金牌。

  1938年

  第一屆世界手球錦標賽,分為七人制和十一人制兩種比賽,都由德國隊贏得冠軍。

  1957年

  歐洲範圍內的手球俱樂部賽--歐洲手球俱樂部杯--成立。

  1972年

  西德慕尼黑奧運會將七人制手球列為男子組之正式競賽項目。

  1976年

  加拿大蒙特利爾奧運會增列女子手球比賽。

  手球運動明星人物

  安德烈-拉夫洛(蘇聯/獨聯體/俄羅斯)

  “城牆”。被公認為最優秀的守門員,也許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球員。他曾經贏得過三枚奧運金牌(先後在1988年、1992年和2000年),並曾經兩次奪得世錦賽冠軍(1993年和1997年),還奪得過1996年歐國盃冠軍。

  傑克森-理查德森(法國)

  手球傳奇人物。一頭"駭人"長發綹的他在1990年法國手球賽上展現了他的超凡個人能力。他曾贏得1995年和2001年的世錦賽冠軍頭銜,1993年世錦賽獲得第二名,1997和2003年世錦賽分別獲得第三名。這位中場球員在1995年被評為手球世界先生,並且奪得過所有俱樂部比賽冠軍頭銜。

  馬格努斯-維斯蘭德(瑞典)

  世紀球員。這位中場球員曾經隨隊奪得過兩次世界冠軍頭銜(1990年和1999年)和四次歐洲冠軍頭銜(1994年、1998年、2000年和2002年)。但令他苦惱的是沒有拿到過奧運會金牌,他曾在1992年、1996年和2000年三次隨隊進入奧運會手球決賽,但三次都只拿到了銀牌。雖然如此,他還是被評為世紀球員。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共攻入過1000個球。
EF小人物


壘球技術難度、運動劇烈程度低於棒球,後成為女子項目。壘球運動的誕生完全是處於一種需要,由於惡劣的天氣和擁擠的城市影響,棒球運動轉移到室內,就形成了壘球運動。壘球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芝加哥,這項運動很快發展起來,並逐漸又轉移到室外,現在全世界有2,000萬人進行這項體育運動。

  同美國三大運動之一的棒球相比,壘球所需的場地小、球體大、球速慢(因為壘球運動的規則規定在拋球過程中,手必須要在肩下)。由於以上諸多優點,壘球運動很快風靡美國各地。

  澳洲早在1947年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女子壘球錦標賽,而相應的男子比賽直到1984年才開始。1965年,在澳洲的墨爾本舉行的第一屆女子壘球世錦賽決賽中,東道主澳洲隊以1-0擊敗了美國隊,奪得了世界冠軍。

  不過奧運會的壘球運動可不比職業棒球運動差多少,阿特蘭大奧運會上,曾有投手投出了時速高達118公裏的球。由於壘球的投手與擊球手之間只有12.2米的距離,棒球為18.4米,一般棒球投手的球速為每小時160公裏,所以對於壘球選手來說,其反應能力不比棒球選手差多少。

  奧運會壘球比賽共有八支球隊參加,比賽按快速壘球的規則進行。八支參賽隊中除東道主球隊自動入圍外,其它七支球隊則通過各地區的預選賽產生。

  這八支參賽隊首先進行大循環賽,每隊均要與其它七個對手相遇一次。循環賽中排名前四位的球隊進入佩寄制半決賽,即由第一名球隊對第二名球隊,勝隊直接進入決賽;負隊則與第三名球隊對第四名球隊間的另外一場半決賽的勝隊爭奪另一決賽席位。

  中國隊奧運形勢:中國女子壘球隊曾是世界上的一支勁旅,在1996年的阿特蘭大奧運會上,原本應該奪得冠軍的中國女壘卻在決賽重輸在了裁判的不公正判罰上。現在中國女壘實力已經大不如前,本次奧運會她們的目標是沖擊獎牌。

  雅典奧運會設項(1個):

  女子項目

  壘球運動裏程碑

  1887年

  美國伊利諾斯州芝加哥法拉歌特劃船俱樂部,最早發明了壘球運動,當時在室內比賽。

  1900年

  壘球大聯盟在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誕生。該市的消防隊員在工作之餘進行壘球項目的訓練。

  1933年

  這項運動以前曾有好幾個名字(蘑菇球,貓球,南瓜球),最終確定了他的官方叫法為“壘球”。

  1965年

  首屆女子壘球(快球)世錦賽在墨爾本落下帷幕,澳洲奪冠。

  1996年

  壘球運動在阿特蘭大奧運會時成為奧運會正式項目,當時只有女子的比賽。東道主美國隊奪得金牌。

  壘球運動明星人物

  瓊-喬伊斯(美國)

  她曾在加州橘市壘球隊和雷貝斯托斯隊效力,運動生涯長達21年,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壘球風雲人物。她不但是位獨一無二的投手,還是位出色的擊球手。她曾獲得過12個全國錦標賽冠軍,以及1974年世錦賽冠軍,八次榮獲美國全國錦標賽最有價值球員稱號。
EF小人物


又稱草地曲棍球。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都曾流行過以彎棍擊球的遊戲。據文獻記載,古希臘的建築浮雕上有兩人持彎棍爭球,4人持彎棍一旁觀看的圖案;埃及出土文物中發現有持彎棍擊球的描述;中國唐代也流行過步打球的遊戲。現代曲棍球19世紀下半葉興起於英國。

  1861年英國成立世界上第一個曲棍球俱樂部,1875年倫敦一些曲棍球俱樂部創立世界上第一個曲棍球聯盟。1886年英國曲棍球協會成立,同年出版了競賽規則。1895年英國舉行首次曲棍球賽。後逐漸傳入印度等英聯邦國家。曲棍球場地長91.40米,寬55米。球門高2.14米,寬3.66米。球棍長80~95厘米,球重156~163克。比賽時兩隊各11名運動員上場。全場比賽時間為70分鍾,分上、下兩個半時,中間休息5~10分鍾。進1球得1分,以射入對方球門多者為勝。男、女曲棍球分別於1908年和198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基本規則:

  點球:當守方球員在射門區內利用故意犯規來阻止進球或阻止攻方球員得分時,判攻方罰點球。在射門區內非故意犯規阻止進球也可被判罰點球。罰點球時,將球放在距球門6。4米遠的地方,守方只能有守門員防守,一名攻方球員將球直接球射向球門。  

  得分:當球越過球門線而進入球門時就算得分。但是,唯獨曲棍球,只有在射門區內射門才有效。當守門員違反點球規則而阻止進球時判攻方得分。  

  長角球和短角球:如果防守球員無意識地將球擊出自己一方的端線,則判給進攻方一個長角球,即由攻方球員在距角旗5米遠處發球。如果守方球員故意將球擊出己方端線,則判給攻方短角球,即由攻方球員在端線上距最近一個門柱約9米處發處任意球,將球發給恰好在射門區外的隊友而形成射門。守方可以有5名球員,包括守門員站在端線後,只要攻方一開球,他們立刻就可以向球的方向進攻。

  其他規則:如果守門員壓在球上,可被視為阻礙犯規。如果一個球員故意犯規,行為不當或有危險動作,可受到警告(綠牌),暫停其比賽5分鍾(黃牌)或逐出比賽(紅牌)的處分。被替換下場的球員隨後可重新參加比賽。比賽由兩名裁判主持,他們分管各自半場的判決。

  中國隊奧運形勢:中國女子曲棍球隊在最近幾年中表現相當出色,曾獲得過世界盃和亞運會的冠軍。來自韓國的主教練金昶伯是中國隊迅速崛起的關鍵。在悉尼奧運會上,中國女曲也有著不錯的發揮。中國男子曲棍球隊沒能晉級本次奧運會。

  雅典奧運會設項(2個):

  男子曲棍球比賽

  女子曲棍球比賽

  曲棍球運動裏程碑

  大約公元前2000年

  有紀錄顯示在古代就有曲棍球比賽。通常,波斯被認為是曲棍球的發祥地。

  1861年

  英國出現第1個曲棍球俱樂部,位於倫敦附近。

  1908年

  第4屆奧運會將曲棍球列為比賽項目,此屆奧運會在倫敦舉行,東道主英國奪得金牌。

  1924年

  國際曲棍球聯合會在巴黎成立,當時主席為法國人保羅-利奧泰,負責處理國際男子曲棍球比賽有關事宜。

  1927年

  成立了國際女子曲棍球聯合會,此後女子曲棍球進入國際比賽賽事名單。

  1969年

  歐洲杯成立,這項賽事吸引了眾多歐洲頂級曲棍球俱樂部傾力參與,並由西班牙一個俱樂部贏得第一個冠軍。

  1971年

  男子曲棍球世界盃創立,巴基斯坦贏得第一屆世界盃的冠軍。

  1974年

  舉辦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曲棍球賽,荷蘭贏得冠軍頭銜。

  1980年

  女子曲棍球在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

  曲棍球運動明星人物

  達延-昌德(印度)

  印度曲棍球運動員,印度曲棍球之父,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最著名的球星之一。1928、1932、1936年接連獲奧運會3枚金牌,是奧運史上獲這項榮譽的少數幾個運動員之一。

  安德裏亞斯-基拿(西德/德國)

  基拿家族之王。他是來自柏林的基拿家族致力於曲棍球賽事的第三代傳人。他在1984年和1988年奪得奧運銀牌之後,於1992年獲得了金牌殊榮。他的祖父奧雲和父親卡斯騰分別在1936年和1972年奪得過奧運會銀牌。

  雷歇爾-霍克斯(澳洲)

  她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贏得她的第三枚奧運金牌,並在本屆奧運會她有幸獲得在奧運開幕式上宣誓的殊榮。她曾在1994年和1998年兩次獲得世界盃冠軍頭銜。
EF小人物


自行車運動起源於歐洲,1790年法國的西夫拉克伯爵(Comte de Sivrac)將兩個輪子裝在木馬上,人騎在上面用腳蹬地前行,稱木馬輪。1868年5月31日法國的聖克勞德公園舉行了自行車比賽,這是有記載的最早的自行車比賽。1893年舉行首屆世界業餘自行車錦標賽。1895年舉行首屆世界職業自行車錦標賽。

  自行車比賽項目分類

  公路賽:在有各種地形變化的公路上舉行,奧運會設有公路個人賽和公路團體賽。公路大組賽將圍繞雅典古城舉行,而個人計時賽將在the Vouliagmeni Olympic Centre舉行,時間均是8月14日-18日。

  公路個人賽:選擇環行或往返路線,路面要有起伏和斜坡,起、終點應盡可能設在同一地點。賽程男子170-200公裏,女子60-84公裏。比賽時所有運動員位於起點線集體出發,以運動員到達終點的順序排列名次。男、女個人賽分別於1896年和1984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公路團體賽:選擇比較平坦的路面,途中應設轉折點,起、終點應在同一地點。每隊4人,在起點線成橫排出發。隊與隊之間的出發間隔為2-3分鍾。每隊必須有3名運動員到達終點,並以第三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判定名次。如成績相等,則以該隊第一名到達終點的成績判定名次。奧運會僅設男子團體賽,1912年被列為比賽項目。

  場地賽:在賽車場進行。賽車場為橢圓盆形,跑道用硬木、水泥或瀝青築造,跑道周長分400米、250米和333.33米,其中333.33米為國際標准場地。跑道寬5-9米,彎道坡度25-45度。所用自行車應為死飛輪,不得安裝變速裝置和車閘。奧運會比賽項目有追逐賽、計時賽、計分賽、爭先賽。將在8月20日-25日在雅典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the Olympic Velodrome進行。

  追逐賽:分個人和團體項目。個人追逐賽:出發時,兩名運動員分別位於跑道正中的起、終點線上,槍響同時出發,互相追逐。在規定的距離內,如後面的運動員追上前面的運動員或與之並排,被追上或並排者淘汰,未被迫上,則以到達終點的時間決定勝負。獲勝者參加下一輪比賽。團體追逐賽:每隊4名運動員參加。比賽時,運動員之間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呈梯形隊站立,槍響同時出發。如一隊的第三名運動員追上另一隊的第三名運動員或與之並排,被迫上或並列的隊淘汰。如未追上,則以各隊第三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判定名次。每隊必須有3名運動員到達終點方可計算成績。現奧運會比賽項目有男子4000米個人追逐賽(1964年列入)、4000米團體追逐賽(1920年列入),女子3000米個人追逐賽(1992年列入)。

  計時賽:1889年由彼德萊設計。以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時間排列名次。比賽時運動員在同一起點單個原地出發,抽簽決定出發順序。出發犯規延後5人重新出發,再次犯規取消比賽資格。以每名運動員到達終點的成績判定名次,優者列前。如成績相等,則名次並列。奧運會僅設男子1000米計時賽,1928年被列為比賽項目。

  計分賽:又稱積分賽。比賽前先抽簽排列順序,指定一名領騎者。比賽時由領騎者領騎一圈,到達起點線時,發令員鳴槍,比賽正式開始。每5圈錄取前四名計分,第一名得5分,第二名得3分,第三名得2分,第四名得1分。半程和終點計分加倍。以運動員比賽中的總得分排列名次。奧運會僅設男、女50公裏個人計分賽,分別於1984年和1996年被列為比賽項目。

  爭先賽:又稱速度賽。一般排定2~4名運動員同時原地出發,計最後200米的時間,首先通過終點者為勝。男、女1000米爭先賽分別於1920年和1992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越野賽:始於法國。20世紀50年代,一些自行車運動員厭倦了在現代化公路上枯燥的訓練和比賽,他們到丘陵地帶尋找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於是一種全新的運動方式產生了。自行車越野應騎山地車,據傳,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是第一位將普通自行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洲流行,並形成賽事。199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承認了這項運動,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越野賽應選擇崎嶇不平、有天然障礙的路面,必要時設置人工障礙。賽程男子40~50公裏,女子30~40公裏。比賽時各隊從左至右排成一路縱隊集體出發,以到達終點的時間判定名次。男、女個人越野賽均於19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將在專門為本次比賽修建的Parnitha山地自行車場地舉辦,時間是8月27日-28日。

  中國隊奧運形勢:中國隊在女子500米計時賽上有奪取金牌的實力,悉尼奧運會季軍薑翠華、亞運會冠軍江永華和在瑞士接受特訓的小將郭爽將聯手向這枚奧運金牌發起沖擊。

  賽程與比賽場地:2004年雅典奧運會自行車比賽分為公路賽、場地賽和山地賽三種。公路賽中有公路大組賽和個人計時賽,其中公路大組賽將圍繞雅典古城舉行,而個人計時賽將在the Vouliagmeni Olympic Centre舉行,時間均是8月14日-18日。場地賽將8月20日-25日在雅典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的the Olympic Velodrome進行,而山地賽將在專門為本次比賽修建的Parnitha山地自行車場地舉辦,時間是8月27日-28日。

  雅典奧運設項(18個項目):

  男子

  場地賽:10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團體爭先賽,4000米個人追逐賽,4000米團體追逐賽,記分賽,凱林賽和麥迪遜賽;

  公路賽:個人公路賽和個人計時賽;

  山地自行車賽:越野賽。

  女子

  場地賽:500米計時賽,個人爭先賽,3000米個人追逐賽和記分賽;

  公路賽:個人公路賽和個人計時賽;

  山地自行車賽:越野賽。

  自行車運動裏程碑

  1816年

  德國的德賴斯男爵發明了自行車的"德賴斯氏"原型。

  1880年

  出現了第一條自行車鏈,自行車後輪成為驅動輪。

  1887年

  鄧魯普發明了自行車輪胎。

  1896年

  自行車比賽成為第一屆現代奧運會項目。

  1903年

  第一屆環法自行車賽

  1937年

  大部分自行車的齒輪實現標准化。

  1953年

  加州學生佔士-芬利-斯科特發明了越野自行車的原型。山地自行車誕生。

  1996年

  職業選手獲准參加阿特蘭大奧運會

  1996年

  山地自行車賽出現在阿特蘭大奧運會上

  自行車運動明星人物

  馮斯托-高比(意大利)

  名副其實的“冠軍”。獲得2次環法賽冠軍,5次環意大利賽冠軍,包括1949年和1953年各2項冠軍。1953年獲得世界公路賽冠軍,1947、1949年兩獲世錦賽追逐賽冠軍。另外,該意大利人獲得1次巴黎-胡拜賽冠軍,5次環倫巴底賽冠軍,1次瓦龍賽冠軍和3次米蘭-聖雷莫賽冠軍。他同時保持1小時記錄長達14年之久。

  埃迪-墨克斯(比利時)

  &嶊v~尼拔”。在1970至1973年間獲得50場勝利。獲得5次環法賽冠軍(1969至1974年間),5次環意大利賽冠軍,3次世界公路賽冠軍,7次米蘭-聖雷莫賽冠軍,5次列日-巴斯東-列日賽冠軍,3次巴黎-魯貝賽冠軍,三次巴黎-尼斯賽冠軍,3次瓦龍賽冠軍,該項目最佳記錄保持者。

  丹幼嶊v?莫勒隆(法國)

  場地賽之王。三枚奧運金牌得主,同時六獲世界業餘速度自行車賽冠軍。
EF小人物


古代擊劍比賽是用沒有槍尖的矛、不開口的劍和盾牌進行的,以碰到身體和受一點輕傷為敗。劍在中世紀的歐洲是被視為神聖的,擊劍也被認為是騎士的7種高尚情操之一。西班牙被認為是現代擊劍運動的搖籃,因為愛斯賓奴多萊德改進制造了高質量精巧的劍。意大利人首先將擊劍技術加以總結規範化。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會上就有了男子花劍和佩劍的比賽,現代奧林匹克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先生本人就是一位擊劍好手。1900年巴黎奧運會上又增加了重劍的比賽。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增加了女子花劍的比賽。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上增加了女子重劍的比賽。女子佩劍的比賽將於雅典奧運時加入。

  1913年11月29日在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合會”。

  擊劍是雙人比賽,比賽中,一方用劍尖刺擊對手,使劍尖准確無誤地刺在有效部位並具有刺入的性質即算得分。按規則,循環賽有效刺擊次數為四分鍾內五次擊中,淘汰賽為九分鍾內十五次擊中。最先擊中對方達有效次數,或時間到後擊中對方次數多者為勝。團體賽,最先擊中對方達45次的團隊為勝。

  擊劍運動有三種武器:重劍、花劍、佩劍。三種武器的有效擊中點及比賽規則各有不同,每種武器都有其競技特點。相比而言,花劍更具運動性,佩劍速度最快,重劍則更需要技巧和准確性。

  得分判定

  在花劍、佩劍比賽中,雙方彩燈都亮要看誰是主動進攻,誰就得分;如果判斷不出哪一方主動進攻,雙方就都不得分。一方先進攻,另一方擊打對方的劍(還擊)並刺中對方的有效部位,雖然兩個燈都亮了,則判還擊的一方得分。如果亮起白燈,表明刺中的是無效部位。

  勝負規則

  在九分鍾內,如果雙方平分,那麼將加賽一分鍾,使用突然死亡法。為了防止雙方過分防守,加賽前抽簽決定如果加時賽中雙方都未得分,那誰會是勝者。團體比賽,每一位選手與對方的三位選手輪流比賽。先獲得5分的選手為勝,然後選手交叉進行比賽,最先獲得45分的團隊為勝。

  中國奧運奪金形勢及主要對手: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擊劍隊主要奪金點將是男子花劍團體、女子重劍團體和女子佩劍個人,另外男子重劍個人也有一定的沖擊力。中國男子花劍隊老“三劍客”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和2003年擊劍世錦賽上都是以一劍之差敗給法國隊,女子重劍獲2003年擊劍世界盃冠軍,都是世界強隊;女子佩劍的譚雪在2002年世錦賽和2003年世錦賽上連續獲得冠軍和亞軍,雖然近來因參賽較少而排名下滑,但仍然是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奧運設項

  男子:花劍個人,重劍個人,佩劍個人;花劍團體,重劍團體,佩劍團體。

  女子:花劍個人,重劍個人,佩劍個人;重劍團體。

  擊劍運動裏程碑

  公元前1200年

  在古埃及壁畫中,可以找到擊劍比賽的畫面,當時的比賽已經設有裁判。

  1896

  早在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擊劍就是正式項目。

  1900

  奧運會首次開設重劍項目。

  1924

  女子花劍項目首次在奧運賽場亮相。

  1956

  墨爾本奧運會上,花劍比賽首次采用電子記分裝置。

  1996

  阿特蘭大奧運會新增了女子重劍項目。

  2004

  雅典奧運會,新增女子佩劍項目。

  擊劍運動明星人物

  克利斯蒂安-多裏奧拉(法國/花劍)

  擊劍偉人。1952和1956年蟬聯奧運冠軍。盡管他本人不太喜歡從1956年開始的電子計分系統,可是這並不影響他摘得金牌。1948和1952年奧運會團體金牌。1947到1958年期間,在個人和團體項目上又奪得4枚世錦賽的獎牌。

  愛多阿多-曼賈羅蒂(意大利/重劍、花劍)

  成就斐然。 1936至1960年間,捧回13枚奧運會重劍花劍獎牌,6金5銀2銅。其中1952年奪得個人重劍1枚金牌,其餘金牌全是花劍項目。三次個人世錦賽冠軍頭銜,8枚世錦賽團體金牌。

  魯道夫-卡帕蒂(匈牙利/佩劍)

  匈牙利民族英雄。個人獨得6枚奧運會金牌,其中2枚在1956和1960年贏取。並在1948至1960年間,4次蟬聯奧運團體冠軍。1953至1959年間,獲得2屆世錦賽個人冠軍和5屆世錦賽團體冠軍。
EF小人物


世界最古老的競技項目之一,中國、日本、希臘以及埃及等國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公元前708年古代奧運會已有摔跤比賽項目。

  比賽在每邊長12米的墊上進行,墊的厚度根據使用材料的彈性而定,一般6厘米左右。墊中間直徑9米的圓圈為比賽區。比賽時運動員必須身穿紅色或藍色摔跤服,鞋為平底軟靴。每場比賽兩個回合,每個回合3分鍾,中間休息1分鍾。比賽形式有古典式和自由式兩種,按體重分級別進行比賽。古典式於18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自由式於1904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僅男子項目。

  古典式摔跤:又稱古典式角力。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盛行摔跤。後國際奧委會認為法國摔跤就是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的摔跤,故將法國摔跤命名為希臘羅馬式摔跤。比賽時不許抓衣服、不准用手和腿進攻對方的下肢,只許用手臂抱頭、頸、軀幹和上肢。將對方摔倒後使其雙肩觸及墊子者為勝,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出現這種情況,則按兩個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自由式摔跤:又稱自由式角力。始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美國家。比賽時可以手足並用,可以抱頭、頸、軀幹、上下肢、纏腿、勾足、挑腿等,但不許抓衣服,不許使用反關節和窒息動作。將對手摔倒後使其雙肩觸及墊子者為勝,如在規定的時間內未出現這種情況,則按兩個回合中得分的多少判定名次。

  2004年雅典奧運會設項(共18個):

  男子自由式55公斤、60公斤、66公斤、74公斤、84公斤、96公斤、120公斤級;古典式55公斤、60公斤、66公斤、74公斤、84公斤、96公斤、120公斤級;

  女子48公斤、55公斤、63公斤、72公斤級。

  摔跤運動裏程碑

  公元前5000年

  雕刻版畫顯示,摔跤運動在這個年代出現。

  19世紀

  法國人艾克斯布萊亞特,拿破侖時期的士兵,為古典式摔跤制訂了比賽規則。

  1896年

  在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設立了摔跤比賽,但只有古典式摔跤一個項目。有五名超重量級選手參賽。

  1900年

  摔跤比賽暫時從奧運項目中消失。

  1904年

  主要從事自由式摔跤運動的美國人將這個項目帶到了聖路易斯。

  1908年

  古典式摔跤重返奧運會。自由式和古典式摔跤第一次同時出現在奧運會上。

  1972年

  蘇聯人梅德維德成為首名獲得三次奧運會自由式摔跤冠軍的選手。

  2004年

  女子摔跤比賽在雅典奧運會上初次登場。

  摔跤運動明星人物

  亞曆桑大-梅德維德(蘇聯)

  自由式摔跤之王。1964、1968和1972年,分別在97公斤以下級、97公斤以上級和100公斤以上級中三獲奧運冠軍。這位白俄羅斯人在其輝煌的職業生涯中,於1962至1971年間七獲摔跤世錦賽冠軍,同時也是三次歐洲冠軍得主。

  布魯斯-鮑姆加特納(美國)

  十三枚奧運獎牌得主。在130公斤級以上的奧運會比賽中,這位美國自由摔跤手贏得了1984年和1992年的冠軍。在1988年漢城和1996年阿特蘭大奧運會上,他又分別贏得了一枚銀牌和一枚銅牌。他也是1986年、1993年和1995年的世錦賽冠軍。

  亞曆桑大-卡列林(蘇聯/俄羅斯)

  最偉大的摔跤選手。這位肌肉發達的運動員同時也是一位知識淵博的音樂愛好者。他被認為是摔跤運動史上永遠的巨人。1988年、1992年和1996年奧運會,他三獲130公斤以上級古典式摔跤金牌。他也贏得過9次世錦賽冠軍和12次歐國盃冠軍。他從1987年開始保持了長時間的不敗,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決賽他才再次嘗到了敗績。
EF小人物


1973年的一天,一群體育官員聚集在夏威夷群島的一個酒吧裏爭論:世界上究竟哪一種體育運動項目最刺激,最具挑戰性,最能考驗人的意志和體能?有的說是橄欖球,有的說是渡海遊泳,有的說是足球,還有的說是長距離自行車、登山、馬拉松等。他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最後,美國海軍准將約翰.克林斯提出:誰能在一天之內在波濤洶湧的大海遊泳3.8公裏,再環島騎自行車180公裏,最後跑完42.195公裏的馬拉松全程,誰就是真正的鐵人。於是第二天就有15人參加了這項新倡議的比賽,其中還有一名女性。最後有14個人比完了全程。於是一項挑戰自然、戰勝自我的新型體育運動項目就在這種充滿戲劇性、冒險性的情況下誕生了。人們把這項一次連續組合完成遊泳、自行車和長跑,並在運動員體能、速度和技巧上提供挑戰的綜合性體育運動項目稱之為“鐵人三項”。後來,這個距離被規定為超長距離的比賽。是“鐵人三項”中最艱苦的一個距離。

  奧運會鐵人三項比賽的距離是:遊泳1.5公裏,自行車40公裏,長跑10公裏。這也是鐵人三項比賽的標准距離。

  鐵人三項比賽首先進行的是遊泳比賽,參賽的選手可以采用他們所喜歡的任何一種遊泳姿勢,但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選手都會采用自由泳的方式。無論男女,泳衣都必須有上身。在自行車路段,選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如果途中出現爆胎的情況,參賽選手必須帶著車子跑到換胎站換胎。由於長時間進行這個項目的訓練,選手們換胎的水平自然是沒的說。最後的跑步相對規則較少。但是必須穿鞋。由於鐵人三項的艱苦性,在一次超常距離的比賽中,美國的女選手朱麗.摩斯最後就是爬過終點的。

  鐵人三項規則

  遊泳

  遊泳是三項賽的第一項,在悉尼奧運會上將設置一座浮橋,運動員們從浮橋上同時跳水出發。他們要沿著由浮標和繩索標志出的三角形路線前進,如果有人超近道就會受到處罰。運動員可以用他們喜歡的任何姿勢遊泳,但實際上所有的運動員都選擇自由泳。

  自行車

  從水裏上岸後,運動員要馬上轉入自行車的賽程。在自行車賽段中,整個賽程必須騎自行車完成。但是如果車胎出了問題,運動員可以帶車跑到換胎站換胎。一般來說,運動員必須自己換胎,但是悉尼奧運會專門訓練了人手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被分配在沿著賽道的6個換胎站裏服務。直到1995年,奧運會都禁止自行車手借助前面選手的氣流前進,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做對前面的選手是不公平的。騎手必須設想一個長10米、寬3米的長方形環繞在周圍,作為氣流區。他們不能讓自己的氣流區與其他運動員的重疊,除非要超車。但是執法機構發現要執行這一規則有極大的困難。所以1995年他們廢除了這條規則,讓騎手們自由的互相借風。但現實中騎手們中間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約束著每一個人不去借風,任何人打破規矩很快就會失去別人的尊重。

  長跑

  長跑賽段最重要的規則就是運動員必須用自己的雙腳完成全部比賽。這一條聽起來顯而易見,但是在一些令人難忘的鐵人三項比賽中,尤其是最艱苦的夏威夷鐵人三項賽中,有一次美國選手朱麗.摩斯最後就是爬過終點線的。這種情況不能在奧運會上發生。

  換項

  在緊張的比賽過程中,一名運動員從遊泳換到自行車或者從自行車換到長跑所用的時間至關重要。所以規則規定在換項區域裏的運作要受到嚴格的監控。運動員在換項區域內不能阻止其他的運動員,或者侵犯他人的競賽設備。他們必須使用指定的專用自行車架,完成自行車賽段後再將自行車放回原架。從運動員將自行車從架上取下時起直到完成自行車賽段並將自行車放回原架時止,運動員必須戴好頭盔以保證安全。運動員必須在指定的區域或者起始線處上下自行車,在換項區域內不得騎車。 最後,禁止任何人裸體或者不適當的暴露身體--這條規則看似簡單,但當運動員快速從水中上岸,脫掉防水衣、戴上頭盔、套上鞋子,還要從架上取下自行車,“事故”常常會在這時發生。運動員的目標是在30秒以內完成換項的工作。

  處罰

  比賽期間,運動員不能互相阻擋或妨礙,更不能惡性競爭,做出危險動作。如果運動員在遊泳比賽中犯規就要被罰在遊泳賽結束後停留30秒再繼續比賽。如果在自行車或者長跑賽段中犯規,裁判可能出示黃牌警告。這時運動員必須停止比賽等待裁判警告後才能繼續。如果嚴重犯規或者多次犯規,運動員就會被紅牌罰出賽場。兩張黃牌積累就會得到一張紅牌,紅牌自動罰下。規則鼓勵裁判在比賽中前攝性的警告以阻止犯規的發生。但是他們不必在出示第一張黃牌以前警告犯規的運動員。當然規則的重點是保證比賽順利的進行,裁判介入的越少越好。

  中國隊奧運形勢:目前女子排名前三位都是美國選手,中國選手sports.sina.com.cn/star/xing_lin/" target=_blank class=kwc>邢琳和王虹霓已經獲得本次奧運會的參賽資格。男選手沒有進入前100名的,無緣參加雅典奧運會。

  比賽場地: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鐵人三項比賽將會在雅典市南部的山水如畫、風景秀麗的沃裏亞梅尼地區舉行,在比賽期間,觀眾只能沿途觀看比賽,只有騎摩托車的裁判和攝像人員被允許進入運動員比賽的道路,在自行車比賽和長跑比賽中,組委會將會為運動員設立臨時的飲用水補給站。
EF小人物


舉重是一項相當古老的運動,由於力量從來都是衡量男性征服力的最直觀標志,所以無論在古希臘、古羅馬或是古代的中國,舉重運動都是相當普及的力量運動之一。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舉重更被作為“高考體育達標項目”,列入了科舉武考的內容之中。

  現代舉重運動始於18世紀的歐洲,最初舉重的大力士僅僅在英國馬戲班裏出現。19世紀初,英國有了正式的舉重俱樂部。而後意大利人則首次制造了可調整重量的舉重杠鈴。1910年德國人伯格在法蘭克福舉辦的體育遊戲展覽會上首次公開了與現代舉重運動接近的杠鈴,大小不一的金屬片第一次出現在杠鈴上,這種杠鈴也一直延用至今。

  1891年對於舉重運動而言是有特殊意義的一年,第一屆舉重世界錦標賽在倫敦舉行。而舉重世錦賽也成為了目前體育界惟一跨越了三個世紀的世界錦標賽。舉重運動自從1920年第七屆奧運會開始分級,此後發展曆史中級別的劃分不斷變化,近80年間舉重運動的級別一直呈增加趨勢,直到上個世紀末才因為“奧運瘦身”潮流而有所改變。

  舉重運動分為抓舉和挺舉兩項:

  抓舉:運動員將杠鈴平行地放在兩小腿前面,兩手 虎口相對撞杠,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舉至兩臂 在頭上完全伸直。

  挺舉:運動員以一個連續動作把杠鈴從舉重台上提 置肩際。兩腿平行伸直保持靜止狀態。先屈腿預蹲,接著用 伸腿伸臂動作將杠鈴舉起至兩臂完全伸直,兩腿收回平行保 持靜止。

  男、女舉重分別於1896年和200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盡管首屆奧運會便已有舉重項目,但舉重並不是在每屆奧運會中都曾經出現過。上個世紀初,浪漫的法國人曾經因為舉重運動過於力量化,而將其擋在巴黎奧運會的門外。

  與世錦賽每個重量級產生三塊獎牌相比,奧運會比賽只計算抓舉和挺舉總成績,如總成績相同則賽前體重輕者列前,如再相同,則以賽後即稱體重輕者列前。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設男女15個項目,共產生15塊金牌,預計將有250名運動員參加比賽,其中男子176名、女子74名。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舉重比賽將進行10天,時間是8月14日-25日。

  奧運設項

  男子:56公斤級,62公斤級,69公斤級,77公斤級,85公斤級,94公斤級,105公斤級,105公斤以上級

  女子:48公斤級,53公斤級,58公斤級,63公斤級,69公斤級,75公斤級,75公斤以上級

  舉重運動裏程碑

  1896年

  首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舉重就是正式比賽項目之一。當時只有兩個項目--單手舉重和雙手舉重,並且比賽在露天場地進行。

  1928年

  舉重的三大項目產生:推舉,抓舉和挺舉。

  1972年

  慕尼黑奧運會上,舉重比賽中首次出現兩例違禁藥物案件。

  1976年

  蒙特利爾奧運會上,七名舉重運動員因使用違禁用品而被取消了比賽成績(包括三名奪得獎牌的選手,其中有兩位是世界冠軍)。

  1984年

  洛杉磯奧運會查出五例違禁藥物案件。

  1988年

  漢城奧運會舉重比賽又爆出五例違禁藥物案件,涉及到保加利亞隊兩位金牌得主。保加利亞舉重隊退出了該屆奧運會。

  1992年

  為了建立新的機制,國際舉聯創立了新的舉重比賽模式,並在巴塞隆拿奧運會上首次投入使用。

  1998年

  國際舉聯取消了以往所有的舉重世界紀錄,為舉重運動的發展營造清潔的空氣,為各個項目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2000年

  男子項目由10個減少為8個,女子項目首次開展,設7個級別。

  舉重運動明星人物

  華斯利-阿裏克謝耶夫(蘇聯)

  1972年和1976年奧運會上,以160公斤的總成績奪金。他共開創了80個世界紀錄,獲得過22枚世錦賽獎牌。

  內姆-蘇列文諾爾古(保加利亞/土耳其)

  他身高只有1.49米,是公認的世界最佳舉重運動員,獲得過1988年、1992年奧運會60公斤級和1996年奧運會64公斤級的金牌,22枚世錦賽獎牌,創造過46項世界紀錄。

  皮洛士-迪馬斯(希臘)

  他分別獲得過1992年82.5公斤級,1996年83公斤級和2000年82公斤級的奧運會舉重金牌,以及三屆世錦賽冠軍。他的夢想是在2004年雅典本土賽場獲得個人的第四枚金牌。
EF小人物


 體操一詞源於古希臘語,意為裸體技藝,與當時裸體操練有關。體操在中國、印度、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都有著悠久的曆史,產生於遠古時代、稱為瑜伽的呼吸體操動作至今在印度仍流傳甚廣。現代競技體操始於18世紀的歐洲,有德國體操和瑞典體操兩大流派。

  女子體操項目簡介

  跳馬:

  跳馬長1.6米、寬0.35米、高1.25米,女子跳馬為橫馬。

  所有跳馬動作必須用雙手撐馬,助跑的長度根據個人安排。

  跳馬動作可以根據在空中的不同騰空類型分為幾個組別,在跳馬之前教練員所舉的號碼代表了不同的動作。

   高低杠:

  高低杠高杠高2.4米、低杠高1.6米、兩杠之間的距離為1.6米。

  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杠和高杠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平衡木:

  平衡木長5米、寬0.1米、高1.2米。

  平衡木有完成時間的限制,對於成套的動作難度和空中技巧串均有嚴格規定。

   自由體操:

  自由體操場地長和寬均為12米。

  自由體操是在無伴唱的音樂下完成的空翻和技巧動作,自由體操有嚴格的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要求運動員在70-90秒之內完成動作,並要求運動員的動作能和音樂很好地協調起來。對於運動員技巧串的難度和他們之間的連接也有嚴格限制。

  男子體操項目簡介

  自由體操:

  自由體操場地長和寬均為12米。

  自由體操成套動作主要由技巧動作組成,他們與其他體操動作如:力量和平衡、柔軟動作、道理及舞蹈等一起連接組合,從而構成了一個韻律和諧、節奏協調的整體。一套動作應該充分利用整個場地(12米×12米),並在50-70秒中完成。自由體操對技巧串及靜止動作都有嚴格要求,要求有向前的技巧串、向後的技巧串,靜止動作要求有一定的難度。

  鞍馬:

  鞍馬高1.05米,環高12厘米。

  鞍馬是在馬的所有部位, 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擺越動作是鞍馬項目上一套動作的基本特性。 做全旋時,以並腿全旋為主。允許有通過手倒立加轉體或不加轉體的動作,不同的結構組的動作必須在充分的擺動中完成,不能停頓,該項目中不允許有力量動作。

  吊環:

  吊環環高2.55米。

  一套吊環動作應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擺動和力量靜止動作組成,這些動作和連接是通過懸垂,經過或成支撐,經過或成手倒立來完成,以直臂完成動作為主。由擺動到靜止力量或由靜止力量到擺動的過渡是當代體操的顯著特點,做靜止動作時,要求環靜止,不能有大的擺動。吊環要求有一定難度的向前擺動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後擺動完成的手倒立,還要求有一個有難度要求的力量靜止動作。

  跳馬:

  跳馬高1.35米。

  跳馬是由助跑開始的,以雙腿並攏起跳完成的跳躍騰空動作,跳馬的助跑最長距離為25米,助跑允許中斷,但不允許返回重新跑,跳馬要求騰空有一定的高度和遠度。

  雙杠:

  雙杠高1.75米。

  雙杠是眾多結構組中選出的擺動和飛行動作組成,通過各種支撐和懸垂動

  作來過渡完成。在雙杠項目上做上法時,要求必須從並腿站立姿勢開始, 不得有預先動作,一套動作中最多允許有三個停頓動作或靜止動作,其他大於或等於1秒的停頓將不被允許。

  單杠:

  單杠高2.55米。

  單杠整套動作都是由擺動動作組成,以各種握法不間斷地完成動作,它包括大回環、近杠動作、圍繞身體縱軸的轉體及飛行動作。允許有兩次過杠下垂面的單臂擺動動作。單杠要求有一定難度的騰空動作等特殊要求。

  奧運會體操比賽共有14枚金牌,體操是我國的優勢項目。悉尼奧運會上我國一共獲得了3枚金牌(男子團體、男子雙杠和女子平衡木)。

  蹦床

  男子個人和女子個人各16人參賽,每個國家1人參賽 ,穆勇峰和黃珊汕獲得男女個人賽的參賽資格。

  體操項目之一。亦為體育器械名稱。蹦床運動又稱回彈技巧運動,運動員從蹦床彈入空中表演技巧動作,2000年第27屆奧運會首次列入比賽項目。蹦床用金屬框架、網或帆布制成。

  關於蹦床蹦床的邊框由金屬制成,5.05米長,2.91米寬,1.155米高,床面的厚度僅為6毫米。男女選手可以穿襪子或運動鞋來參加比賽。關於比賽奧運會比賽動作必須包括規定動作、表現技巧的動作、自選動作等。預賽的分數是規定動作與自選動作得分的總和。決賽項目是自選動作,選手的最後排名情況由決賽得分來定。關於動作儀態技巧動作必須由10種基本技巧組成不同的翻轉與筋鬥的姿勢。

  藝術體操

  藝術體操又稱韻律體操。女子項目。起源於歐洲,19世紀末出現有音樂伴奏的各種身體動作練習。

  個人全能和集體全能兩個項目,中國獲得個人和集體兩張入場券。84女選手參賽,24個個人名額和10隊團體名額(每隊六人)。

  在體操運動的初期階段,運動員基本上都是男性,女孩們只能作為觀眾在一旁觀看。藝術體操的出現是體操運動的一次曆史性的轉變,藝術體操運動完全變成了女孩的世界。

  藝術體操的首次登場是在1984年的美國洛杉磯奧運會上,1996年的阿特蘭大奧運會上,該項目以小組和團體形式參賽,獲得一致好評。今年的悉尼奧運會該項目將以四種形式出現:繩、環、球和緞帶。小組賽中還加上棒。

  中國隊奧運形勢:體操運動是中國隊的傳統強項,從李寧到李小雙再到李小鵬,中國體操隊在所參加的五屆奧運會上都有金牌入帳。中國男子體操隊是奧運會的團體衛冕冠軍,悉尼奧運會上他們依然是金牌的最大熱門。藝術體操和蹦床項目在中國開展時間不長,還不具備奧運爭金的實力。

  賽程:體操比賽將進行8天,從8月14日-23日;蹦床比賽將從8月20日-21日;藝術體操比賽將從8月26日-29日。

  體操運動裏程碑

  古代

  古希臘、印度、波斯和中國都開展過體操運動

  1896年

  體操在希臘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上就成為了奧運項目之一

  1920年

  蹦床運動是由兩名雜技演員發明的。

  20世紀30年代

  藝術體操最早是在東歐和北歐開展起來的

  1976年

  羅馬尼亞選手納迪亞-科馬內奇在蒙特利爾奧運會上贏得了世界上第一個體操項目的最高分10分。

  1984年

  在洛杉磯奧運會上,藝術體操首次亮相。

  2000年

  蹦床項目在悉尼奧運會上首次亮相

  體操運動明星人物

  拉莉莎-拉蒂莉娜(蘇聯)

  她總共贏得了18枚獎牌,這在全世界男子女子運動員中都是空前的。並且有9塊金牌加身,只有像帕佛-納米、卡爾-李維士這樣的短跑名將和像馬克-斯皮茲這麼傑出的遊泳運動員才有同她一樣的榮譽。她曾在1954,1956和1960的賽場上亮相。同時獲得過9枚世錦賽的金牌,包括2枚個人全能金牌。

  納迪亞-科馬內奇(羅馬尼亞)

  她是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無可爭議的明星。在本次奧運會上,她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獲得滿分10分的體操運動員,並且在那次奧運會上他7次創造了10分的佳績。這位體操天才在加拿大又添3金,包括1枚個人全能金牌。1980年莫斯科世錦賽上,她又贏得1枚平衡木金牌和1枚團體金牌,成為3屆歐洲冠軍。

  維塔莉-謝爾勃(獨聯體/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選手維塔莉-希爾波在1992年巴塞隆拿奧運會上,參加了8個項目的比賽,摘得6枚金牌。1993年他贏得了12枚世錦賽的獎牌,包括1枚個人全能金牌。
EF小人物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現在英國,當時是一項貴族運動。國際乒聯1926年成立,並舉行了首屆世界錦標賽。

  乒乓球運動經曆了幾個發展階段。上世紀50年代,日本選手創造了直拍握法,並佔據了乒壇霸主地位。之後,直拍技術被中國選手發揚光大並一直稱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乒乓球發展陷入低穀,來自歐洲的瑞典男隊開始崛起,並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連續三次奪得世乒賽的男團冠軍。從9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奪回了男團斯維思林杯。

  乒乓球1988年首次進入奧運會,之後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聯下目前已經有超過187個協會成員。

  國際乒聯近年來對乒乓球比賽的規則做了很大修改,“小球改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無遮擋發球”等一系列改革縮小了選手間的實力差距,增加了對抗性和比賽的偶然性。為了避免出現一個國家和地區壟斷奧運會冠亞軍,國際乒聯規定在奧運會雙打比賽中,來自同一協會的兩對選手必須分在同一半區。這樣,出現在雙打決賽賽場上的將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兩對選手,比賽也將更具懸念。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四個單項,男女各86名選手參賽,其中單打各64人,雙打32對。每個國家/地區最多只能有男女單打各3人、雙打各兩對選手參賽。比賽采用7局4勝每局11分單敗淘汰制。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在近年來的大賽中戰績顯赫。2003年第47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取得了除男單以外的其他6項冠軍,年底的國際乒聯巡回賽上更是包攬了全部四項冠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選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馬琳、王勵勤、王楠、張怡寧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爭奪者。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德國的波爾、奧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羅斯的薩姆索諾夫和東道主選手格林卡等。

  奧運項目:

  男子:單打 雙打

  女子:單打 雙打

  乒乓球運動裏程碑

  19世紀

  乒乓球的發明

  1952年

  在孟買的世界錦標賽上,日本選手首次使用橡膠面的球拍,引起了轟動。

  1952年

  日本人佐藤博治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冠軍的亞洲選手,這次冠軍預示著日後亞洲人對這項運動的主宰。

  1954年

  亞洲選手,特別是中國和日本選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發明的直拍握法。當時,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選手辛捷士-巴那使用的傳統握拍法。

  1971年

  這一年的4月13日,美國乒乓球隊到北京和中國隊進行了比賽,他們最後以1比13輸給東道主,但這次比賽開通了中美兩國的外交關系。

  1981年

  乒乓球作為奧運項目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盡管在此之前從未以表演項目在奧運會出現過。

  1988年

  乒乓球比賽在漢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奧運會上。

  2001年

  為了增強比賽的激烈程度,每局分數從原來的21分縮減為11分,11平後領先2分者獲勝,比賽也從原來的5局3勝制改為7局4勝制。

  乒乓球運動明星人物

  辛捷士-巴納(匈牙利/英國)

  神奇的紀錄!23項世界冠軍頭銜。包括5項單打冠軍。在1930至1935年間,他僅僅被同胞兼雙打搭檔薩巴多斯擊敗過一回。

  鄧亞萍(中國)

  最偉大的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雖然身高僅有1米52,她卻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選手,獲得1992和1996年奧運冠軍,以及1991、1995和1997年三次世界冠軍。

  瓦爾德內爾(瑞典)

  天才選手!獲得了1992年奧運會男單冠軍和2000年奧運會亞軍。這位瑞典人同時也擁有1989和1997年的世界冠軍頭銜,是乒乓球史上幾位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除了贏得過個人冠軍,他還具有雙打方面的天賦,在團體比賽中也有出色的表現。
EF小人物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