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一) 草地滾球的起源

滾球運動可稱為歷史悠久的活動,早在七千年前古埃及的青年己懂得用石球滾擊一堆石樽群作遊戲。其後類似的活動,先後在歐洲大陸各地出現,只是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形狀的木標樽,如金字塔形、圓錐形等。

在公元一世紀,德國境內的修院,以此作為一種經常活動,得勝的修士更會獲得教會祝福作為獎勵。

在六世紀至十八世紀期間,滾球活動繼續在蘇格蘭、英國及一些歐陸地方流傳,但規則和器材頗有差異,根據記載,石球的重量有重達40磅,最長的球道有40碼,而樽群的數目有5支、9支、10支和15支不等。但遊戲的形式,最終還是要擊倒中間的一支「主樽」,以決勝負,因此有弧線滾球技術的出現。當時,此活動己廣泛在社會上不同階層流行,甚至冬天,人們亦會在冰上進行滾球比賽。

至1848年,蘇格蘭人米曹編寫成第一份滾球運動規則,成為現代滾球的規範,然後在1892年,蘇格蘭組成草地滾球協會,促成了世界各地滾球運動的發展。

(二) 草地滾球設施

草地滾球是在一塊平坦的草地上進行,草地四週有濠溝和堤岸作為邊界,場地的邊長為34米至40米的正方形或長方形,場地又由細線劃分為6至7條賽道,每條賽道的寬度約為5.5至5.8 米。比賽所用的滾球由電木製成,約1.6 公斤重,帶有輕微的偏心。球面分為滾動表面和刻有標記的兩個側面,四個規格相同為一套滾球。另外有約為60毫米直徑的白色小球作為目標球的用途。

(三) 草地滾球玩法

比賽開始球員在賽道上舖下墊子,站立墊子上沿賽遁中心線發出目標球,並將目標球移至中心線上。雙方球員輪流發出滾球去接近目標球,因為滾球的偏心使它可以以弧線使自己的滾球更加接近目標球,在雙方球員發出所有滾球,最終以目測或尺量決定最近目標球之滾球,計算得分。

草地滾球比賽可分為男子、女子和男女混合賽事。同時,又分成單人賽、雙人賽、三人隊際賽和四人隊際賽。

3.1 單人賽 比賽雙方各一名球員,每人四個球,輪流發出共8個球為一局,以先 取得25分的一方為勝,不限局數。


3.2 雙人賽 比賽雙方各兩名球員,每人四個球,輪流發出共16個球為一局,比賽21局,待得分高的一方為勝。


3.3 三人賽 比賽雙方各三名球員,每人三個球,輪流發出共18個球為一局,比賽18局,待得分高的一方為勝。


3.4 四人賽 比賽雙方各四名球員,每人三個球,輪流發出共18個球為一局,比賽18局,待得分高的一方為勝。


(四) 香港草地滾地運動的發展

早在1900年,草地滾球己傳入香港,並在1909和1910年開始舉行第一次的單人錦標賽及公開賽。

目前,康體文化署下有多個室內和室內草地滾地場,共為長者開辦很多課程及比賽。康體署的課程己改名為 [長者短墊滾球] ,請各長者留意。

(五) 香港可租用的草地滾球場

(1)沙 田 小 瀝 源 路 遊 樂 場

沙 田 小 瀝 源 路 遊 樂 場 設 有 兩 個 人 造 草 地 滾 球 場 (近 沙 田 第 一 城 )。

交 通

可 乘 搭 九 巴 80K、 83K、 85A、 85K、 86K及 86C號 路 線 巴 士 。

設 施

這 個 佔 地 3.4公 頃 的 遊 樂 場 , 是 署 方 首 個 設 有 戶 外 草 地 滾 球 場 的 場 地 。

該 兩 個 人 造 草 地 滾 球 場 , 每 個 均 有 六 條 球 道 , 每 條 球 道 在 任 何 時 間 最 多 可 容 納 八 名 球 員 。

該 遊 樂 場 亦 設 有 四 個 有 空 氣 調 節 的 壁 球 場 、 四 個 網 球 場 、 一 個 歷 奇 單 車 場 、 一 個 兒 童 單 車 場 、 水 景 設 施 及 休 憩 處 。

開 放 時 間

每 日 上 午 七 時 至 晚 上 十 一 時

預 訂 服 務

該 球 場 的 訂 場 處 設 有 團 體 預 訂 、 即 時 預 訂 及 即 場 輪 候 預 訂 服 務 。

訓 練 課 程

設 有 訓 練 課 程 。

查 詢 / 訂 場 處 電 話 號 碼 (852) 2634 0141

(2)大 埔 海 濱 公 園

大 埔 大 發 街 大 埔 海 濱 公 園 設 有 兩 個 真 草 的 草 地 滾 球 場 (近 大 埔 工 業 村 )。

交 通

可 乘 搭 九 巴 72A、 73、 73X、 75X、 271 及 271S 號 路 線 巴 士 。

設 施

佔 地 22 公 頃 的 大 埔 海 濱 公 園 , 是 署 方 首 個 設 有 真 草 草 地 滾 球 場 的 場 地 。

該 兩 個 草 地 滾 球 場 , 每 個 均 有 六 條 球 道 , 每 條 球 道 可 容 納 八 名 球 員 。

該 公 園 還 設 有 一 個 門 球 場 、 一 座 高 三 十 二 點 四 米 的 香 港 回 歸 紀 念 塔 、 一 個 迷 宮 式 設 計 的 西 式 花 園 、 一 個 生 態 花 園 、 一 個 設 有 六 百 座 位 的 露 天 劇 場 、 一 個 設 有 象 徵 高 科 技 雕 塑 的 中 央 水 景 及 三 個 以 科 學 為 題 材 的 兒 童 遊 樂 場 。

開 放 時 間

星 期 二 至 星 期 五 :

上 午 八 時 至 下 午 一 時 及 下 午 六 時 至 晚 上 十 時

星 期 六 、日及 公 眾 假 期 :

上 午 八 時 至 下 午 一 時 、下 午 二 時 至 五 時 及 下 午 六 時 至 晚 上 十 時

星 期 一 (公 眾 假 期 除 外) :

休 息

預 訂 服 務

該 球 場 的 訂 場 處 設 有 團 體 預 訂 、 即 時 預 訂 及 即 場 輪 候 預 訂 服 務 。

訓 練 課 程

設 有 訓 練 課 程 。 查 詢 訓 練 課 程 資 料 , 請 於 辦 公 時 間 內 致 電 (852) 2654 1405 。

查 詢 / 訂 場 處 電 話 號 碼 (852) 2667 5489
EF小人物


門球的起源

關於門球的起源,目前大約有三種說法

門球源中國唐代,是由當時一項名叫 “捶丸” 的運動發展出來
門球源於日本
門球起源13 世紀的法國,原為 “ Croguet”
上述三種傳說,以第三種比較最多人所接受

香港的門球發展

1986
門球由日本福岡引入香港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蘇屋耆萃老人中心成立全港第一隊門球隊

1987
香港成立第一間門球會 --- “長青門球會”

1992年2月
長青門球會正式改名為 “香港門球總會”

1992年8月
香港門球總會加入香港業餘體育協會

1996
成為日本國際門球協會會員


長者與門球

要求體力不高,極適合長者的能力
玩法簡單易學---- 從而有助提高長者自信
比賽時每隊五人,講求隊際合作 ---- 從而長者改善人際關係
講求戰術及策略--- 有助長者靈活腦筋
籍門球會可以球會友 --- 促進長者的絫社交圈子

門球基本玩法

門球的基本玩法十分簡易。比賽以兩隊互相對壘為主,每隊派出五名球員在一個15米 x 20 米的長方珍場地進行比賽。開始前,兩隊先以猜拳或擲毫形式決定先攻或後攻。先攻者使用紅球,而後攻者則使用白球。至於比賽時間為三十分鐘,但須經裁判宣告「比賽結束」後,比賽才正式結束。

有關計分方法,每一球員最高可得五分,故每隊最高分為二十五分。計法為每過一門可得一分,上柱則可得兩分。由於門球講求群體合作,故在比賽中,個人發揮技能固然重要, 但合作也十分重要。



香港的門球場地



舉辦門球活動的地點

香港門球總會
地址:九龍上海街473-475 號上海中心7字樓

電話:2385 6082

傳真:2385 3391

 

全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該署的十八區辦事處的聯絡電話如下:

香港區
 
東區康体及文化辦事處
2564 2264

灣仔區康体及文化辦事處
2879 5622

中西區康体及文化辦事處
2853 2566

南區康体及文化辦事處
2555 1268

九龍區
 
油尖區
2302 1762

深水埔區
2386 0945

九龍城區
2711 0541

黃大仙區
2328 9262

觀塘區
2343 6123

新界區
 
沙田區
2634 0111

西貢區
2792 4149

屯門區
2451 0304

葵青區
2424 7201

元朗區
2478 4342

北區
2679 2819

大埔區
2634 1406

荃灣區
2212 9702

離島區
2852 3220
EF小人物


哥爾夫一直被誤會只是有錢人的高級玩意,其實作為健康運動,多打哥爾夫有助減輕腰背及肩膊等酸痛等症狀,尤其適合長者。哥爾夫的運動量少,但每次擊球都要求眼與上臂肌肉的配合,是最好給於長者作為眼手協調訓練,而且常打哥爾夫更可使長者減少上臂和腰部的萎縮。目前,無論香港及國內均開辦多個哥爾夫球的練習場,部份對長者有優惠時間及訓練給各長者活動中心。

哥爾夫入門法則

當您對哥爾夫有興趣時,下一步怎麼辦呢?

  筆者建議先買本哥爾夫入門書籍,先大致有些輪廓了解,當然,本文是如此。

  再者提供一則小笑話,筆者當初也是滿腔熱血,說做就做,好吧!就到某哥球專賣 店添購器材,進了門老闆笑臉迎人便問道,先生您好!要添購些什麼?筆者便答道,我要買哥爾夫球桿,老闆便問道,您要什麼球桿?我滿臉疑惑!?老闆又問道,您要木桿 還是鐵桿?要什麼牌子呢?要全套還是半套?最後老闆便問道,您對哥爾夫了解什麼? 我便答道,完全不知道!!‧‧‧‧‧因緣際會,爾後再敘!

  你大多聽說初到練習場擊球,大多是用7號或9號桿嗎。現在就要解上則笑話的答案了。

球桿組一般可分為全套十三支或另加特殊桿,半套七支。 全套十三支:1、3、5號木桿及3、4、5、6、7、8、9號和P、S鐵桿、推桿。 半套七支:3、5號木桿及5、7、9號和P鐵桿、推桿。

 現在,你對球袋中的每支球桿都要熟悉,了解各球桿的功能幫助你在球場輕鬆應戰 ,體驗哥爾夫樂趣;當然,你還必須經過假以時日的努力,體驗每一練習階段的樂趣。 首先就是了解你的每一支球桿有何用途及意義。  

球桿依桿頭的形狀與材質的差異,分為木桿與鐵桿﹝果嶺專用的推桿﹞兩 大類。



木桿

材質:木桿桿頭係由木頭製成,以前原料主要為柿木擊球面為鋼,現今工業發達金屬製成的桿頭,如鈦合金桿頭﹝內為哥壓合成木或柿木﹞擊球時的震撼及鏗鏘聲與球飛行距離,著實令人著迷已廣為流行。

  形狀:木桿的桿頭後部為圓弧形,桿身長度比鐵桿稍長,為以打遠距離為目標的球桿。依桿頭斜度及桿身長度不同可分為:1號木桿長度為43.5英寸,桿頭斜度約9-11度(driver)、2號木桿(brassie)、3號木桿長度為 42.5英寸(spoon)、4號木桿長度為42英寸(baffy)、5號木桿長度為41.5英寸(cleek)。桿身愈長,越能將球打遠;桿頭斜度越大,越能將球打高。 



鐵桿

材質:鐵桿桿頭以特殊鋼料或熟鐵製成,桿頭薄,桿身也較短,但重量較重,因為鐵桿的任務是將球擊至目標主要控制準確度點,其球飛行距離比木桿稍短、稍哥,故易掌握方向。

形狀:1~3號鐵桿稱為長鐵桿(1號鐵桿長39.5英寸,桿頭斜度14度,2號以後以0.5英寸遞減,4度遞增),4~6號為中鐵桿,7~9號為短鐵桿。另外,鐵桿尚有P﹝劈起﹞桿在果嶺周圍做近距切球用的,及S﹝沙坑﹞桿於沙坑擊球用的,兩者皆因桿頭較重、斜度較大,易將球擊哥屬於挖起桿。            

推桿

性質:推桿的桿頭面與地面幾乎垂直其特性為使球可順暢地向前滾動送入洞內。觸擊的球感對推桿選購是最重要。

形狀:大致分為四種:D型因為桿頭底部較厚之故,較有安全感觸擊感。PIN型桿頭背面有凹溝,接於桿頸上。由於擊球中心點較寬,所以稍微偏離中心點擊球,其球路也不會過於偏離。T型桿身附著於桿頭中央,易以中心點擊球。L型和其他球桿一樣,桿身連接於桿頭跟部,其缺點是擊球時易偏離中心點。          

哥爾夫的網站 :


Golf in one.com; 哥球綱 - 有互動式的教學, 比賽片段.
www.golfinone.com

Golf School in Hong Kong; 哥爾夫學校 - Located at Lung Kwu Tan, Tuen Mun, have golf coach and a par-3 course for practising.
www.golfschool.com.hk

Hong Kong & China Golf Course Info.; 香港及中國之高爾夫球場簡介 - 介紹香港及南中國之高爾夫球場,球手資料,商店,及代理商等,亦有部份高球常識資料。
www.toho.com.hk

The Clearwater Bay & Country Club - provide golf, yachting, recreation & dining services
www.cwbgolf.org.hk
EF小人物


時下許多年輕人已不是把自行車僅僅當作自己上學或上班的代步工具, 對于一 些人來說,B仔或BM仔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 我們講的B仔的正確名字是BMX,全名是BICYCLE MOTOCROSS(自行車越野)。它是 在7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興起的一種自行車越野運動。由于它的車型比較少,輪胎比較 粗而且比賽的賽道也和越野摩托車所用的賽道十分相似,所以有了這個名字。這項運 動很快在青年人中流行起來,到了80年代中期大多數年輕人深受滑板文化的影響,覺 得只在泥地里比賽太過單一了。于是開始把BMX拿到平地,滑板的場地里玩,而且玩 的花式比滑板更多,跳得更高,更刺激了。它的名字也變成了BMX FREESTYLE(自由 式BMX自行車)。

   FREESTYLE具體分為五種︰第一種是最原始的泥地競速比賽。第二種(DIRTJUMP 泥地跳躍比賽),利用泥土做成的坡度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三種(STREET 街道) 利用模仿街道障礙的道具場地進行比賽。第四種(HALFPIPE 半管道),在半管道場地 里進行跳躍花式比賽。第五種(FATLAND,平地花式),在指定的平地里利用BMX車做 各種平衡滑行的動作進行比賽。 平地花式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它的動作有上百種,其中最基本的是車上 靜平衡,如後論點地跳,前論點地跳,擦輪,定車,飄,過橋等。初學者在提高靜平 衡能力後才能練習更高難度的動平衡,即在自行車運動中做動作。 BMX的車身一般采用合金制成,可以承受從幾米高的地方摔下的沖力。設計上也 有許多的特殊之處,如不受車閘線的限制,可以做360度轉動的車把,前後輪都有可 供腳踩的“火箭筒”等。一輛車只要環一些小的零件就可以做出不同的玩法,可以滿 足不同性格的人的需要。
EF小人物


滑翔傘運動因其簡便,經濟,又沒有太大的體力限制等特點,從出現以來就受到體育愛好者的青睞。這項運動最早出現在阿爾卑斯山脈,現在已風靡全球。作為一項運動,它的歷史還不滿二十年,但在世界各地,愛好者卻多達數十萬。隨著體育運動在我國的興起,喜歡這項運動的人數也日益壯大。他們喜歡的是乘著滑翔傘的羽翼,自由地在藍天中翱翔,享受沒有喧囂的時光和空氣。

    駕駛無動力滑翔機起飛須借助飛機,絞盤軍牽引,或用橡筋繩彈射,當脫離外力牽引升空後,即進行自由滑翔,在滑翔時,滑翔機每秒鐘到少下必0.6M,若利用大氣中的上升氣溫流可長時間在空中翱翔,比賽項目有︰升高高度飛行,絕對高度飛行,三角航線美中不足滑距離飛行,直線滑羞距離飛行,指定目標直線滑翔距離飛行直線滑翔距離飛行。國際航空運動習合,全對在滑翔運動中獲得優異成績的運動員,分別授鄧銀制,金質和證章,三顆寶石金質證章是對滑翔運動員的最高獎勵。該項運動起源于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德國人歐利林塔爾(1848-1896)是世界滑翔支持牟先驅,20世紀30年代從歐洲傳入中國,1960年成立了中國滑翔隊。

  動力傘是八十年代初期出現在西方國家的一種新型的航空體育運動,它是由一台小型發動機和滑翔傘組成人可借助發動機的推力和滑翔傘的升力飛上藍天。 八九年由法國人將動力傘飛行傳入我國隸屬中國航空運動協會懸掛委員會管轄,由于動力傘飛行具有簡單易學,飛行錄活,安全可靠等優點,近幾年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動力傘可在低空飛行,近30平米的傘衣面積是非常好的廣告媒體,現備受商家普遍看好並紛紛加入到這種新的廣告傳播媒中,自95年以來每年的全國春,秋糖灑會其間都有動力傘進行空中廣告宣傳飛行,近幾年在國內的各種大型活動中您都會發現有動力傘進行飛行表演,動力傘除可進行比賽,表演外,還可進行空中攝影,空中勘測等各種空中作業,深受各界和關注和好評。

    長久以來,人類為尋找一雙翅膀做過無數次的思考和試驗,但一直到飛行傘出現,人們才算找到最佳的答案。他因它簡便、經濟、又沒有太大的體力限制,在短短數年之間迅速風靡了世界各地。今天,在世界各地,飛行傘已擁有數十萬的愛好者。

    這項結合了冒險與休閑的空中運動是怎麼誕生的呢?從它的字義上para-Glider不難發現,飛行傘是降落傘與滑翔翼(機)的結合,也就是,用高空方塊傘改良成性能上接近滑翔翼的綜合體,具體一點來說,是有著降落傘外形的滑翔翼。有人說,大約在1978年,一個住在阿爾卑斯山麓沙木尼的法國登山家貝登用一頂高空方塊傘從山腰起飛,成功地飛到山下。不論如何,飛行傘最初是起源于阿爾卑斯山區登山者的突發奇想跳著跳著,一項新活動便跳出雛形,1984年來自沙木尼的升龍(Roger Fillon)從自朗峰上飛出,飛行傘才在一夕之間聲名大噪,迅速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

    動力飛行傘是在飛行傘基礎上發展起來,它是在座包後加上一個動力推進器,重約15-25KG,推力 40--80KG,飛行時間達60--90分鐘,可以在平地起落,受場地限制,較為方便。但飛行時噪音較大,價格也貴。主要用于培訓及商業飛行。相比之下,普通飛行傘價格更易被人接受,飛行樂趣也多,它一般在山坡上起飛,找到熱氣流或動力氣流後盤旋上升,氣流好時可升至2-3千米。目前飛行傘留空時間世界的記錄已達24小時,飛行直線距離350公里。
EF小人物


感受攀岩歷險


    攀爬自然岩壁,與室內攀岩的最大區別,就是你不僅要有很好的體力、耐力、毅力,而且還要有充足的裝備,充足的思想準備,要有膽量,要用頭腦去思考,去尋找未曾找到的路線,去預見困難,並準備解決困難(如傷勢處理等)……簡而言之,是一個小型的系統工程。這也正是野外攀岩的魅力所在。陽朔岩壁是美麗的,她決不像北方岩壁那樣,有些冷冰冰,讓人望而卻步,而是俊美秀氣,讓人一下子被她的容貌傾倒。陽朔的月亮山,則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岩壁。登月亮山,如同追女孩子一樣,遠在山下,你就可以看到她,但先是要登上一段約500米左右(垂直高差約200米,比較陡),才可以到她的身邊。歇息很久,你才可以緩過勁來,端詳她的容貌。月亮山的岩壁,尤其善良。她永遠不會讓朝拜者被太陽曬到,用她寬容的肩膀,擋住攀岩者最懼怕的雨。


    記得一位同道的朋友曾經說,他最喜歡在高高的岩壁上俯瞰參天大樹的頂。這次令我流連忘返的是從一百多米空中俯瞰陽朔蜿蜒的河流和突兀俊秀的山峰之間的片片稻田,以及在田間勞作的人們斗笠上的淡淡陽光。是的,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周圍的事物總是會令我感到激動,這是一種突破常規的領悟,每一次都會讓我對周圍哪怕是最稀松平常的小事產生新的看法,以及對更加難以接近的更高高度的巨大渴望。探險正是這樣一種生活,它可以讓你跳出早已固定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從一個其實最簡單自然的角度觀察這個世界和自己,令偉大的更偉大、渺小的更渺小。


    由于陽朔屬于喀斯特地貌,經歷過海洋的沖刷,承受過地殼的變動,才形成了今天如此獨特的岩石構成,岩壁上岩點千奇百怪,有的能鑽進半個身體,有的只能塞進一兩個指頭。除了孔洞類的岩點,還有各種各樣的抓握點、薄片指點、大小裂縫等等,決不拘泥于一種形式。也正是如此的多變,才使我們這麼瘋狂地追求。人總是在保護點上面,一不小心就要脫落、滑墜。人失重掉下來,急速下降四五米後,撞上岩壁,穩定住才得以安全。所以除了要有嫻熟的技術,還要有對路線的判斷力及對自己的高度信任。每每在最危急關鍵的時候,只要能攻克自己的心理恐懼,往往就能再上幾步。
EF小人物


為什麼他們偏偏愛冒險?

    憑借一塊泡沫塑料板或滑雪板在湍急的小河上從兩萬英尺高的山上向下漂流本身就極易受傷、充滿死亡的威脅,但這也擋不住後來者的加入。其實,事情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正是因為災難維系其間,才使得極限運動如此的誘人。一個世紀之前,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說︰“只有不停地冒險,我們才活著。”

    盡管有哲學家的哲學解釋,我們還是要不停的問︰為什麼偏偏是他們愛冒險?心理學家給了個新說法。

    在心理學家看來,愛因斯坦和那些極限運動愛好者是同樣的人。他們有著同樣的性格︰特別外向,富于創造力。這被稱為T型人格。

    坦波爾大學心理學家福蘭克法利認為,盡管存在一種消除冒險的趨勢,但渴望冒險是拒絕生命委頓的喜愛冒險的人的性格的一個基本方面。法利專門研究人對刺激的追求,他給典型的極限運動員進行了綜合分析,把他們的人格形象進行了綜合分析,稱為“體格正T型”。按照他的說法,正T型的人性格特別外向,富于創造力。他們追求新奇和刺激。有人在知識領域里表現出了這種性格︰法利把愛因斯坦等富有革新精神的新秀歸于智力正T型。其他人則容易受到邪惡的吸引,“負T型”排在人格分類表的末尾,這類人吸毒或暴力犯罪沉湎于追求刺激,以此來滿足自己對狂熱的追求。法利說︰“有些人總是緊緊抓住生活的欄桿?規則傳統等。T型的人則放開手創造自己的生活。”

    他們生來就有一種“刺激”基因。這使得他們需要經常性的興奮。

    T型文化的培養也許並不是制造鹵莽大膽運動員的唯一因素。科學家們現在正開始研究長期的尋求刺激是否可能是生物指令的結果。桑喬斯州立大學榮譽退休心理學教授基思約翰斯加得認為尋求刺激者是一群永有高刺激型的人,他們可能生來就有一種‘刺激’基因,使得自己需要經常性的興奮。

    《自然遺傳學》1996年1月載文支持這一觀點,科學家們稱尋求新奇者是一群不停的渴望新鮮、有力刺激的人,他們體內的一種基因使大腦對神經傳遞素多巴胺的反應特別靈敏。擁有這種基因的人可能對神經傳導素的快樂誘導效果非常敏感。極限運動是促使多巴胺流動的一個途徑。

    有人吃一頓好飯就滿足了,有人看場驚險電影就滿足了,他們一定要從世界上最高的瀑布漂流下去才能得到同樣的滿足。因為他們大腦中的黴水平偏低。

    他們的年齡通常在15到25歲左右,他們的感情穩定,不易得神經過敏癥。

    法利認為,兩種T型性格的人最易傾向于參加15歲到25歲之間的冒險活動,這個年齡段正好與觀看X運動會、雪地劃板、汽艇後沖浪的人和高犯罪人群的年齡層次相符。當然象街道雪橇那樣費用更加昂貴的極限運動正慢慢成為年齡稍長者的專利,而類似特技跳傘、登山等一些需要數年訓練、加之高經濟投入的娛樂肯定不屬于孩子們。但通常只有在年輕人身上才能找到諸如意志力、身體技巧、迅速恢復體力之類的極限運動能力。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的本恩記得,有一家雜志願意贊助他在一個陡峭、U型的斜坡上進行滑板特技表演。他回憶說︰“我做的特技看上去就象是一次工業事故。我問邊上的一個孩子我哪里做錯了。他說︰‘伙計,你老是在想如果摔下來是何等的疼痛吧?’。我听到他的話想︰真有意思,一個12歲的孩子到給我上了一課。”

    按照心理學家的理論,極限運動員遇到特殊情況時會異常冷靜,“這些人在感情上會非常穩定,一點也不情緒化”。他們不會有太多的害怕、焦慮和情緒低落。1991年巴塞羅那大學的研究表明,極限運動員中患神經過敏癥的幾率極低。有可能從過度自我意識中取得同樣的自由正是極限運動的魅力所在。當你踩著滑板以每小時120英里的速度從空中下落時,所有關于腰圍太細、頭發稀少、臀圍不便之類的各種想法都煙消雲散了。
                                              ——摘自《北京青年報》   文︰詹萬里
EF小人物


手球場的大小

                            長度是40米,闊度是20米。

                            手球場的線段

                            離開球門最近的一條短線是4公尺線,孤形實線是六公尺線,

                            孤形虛線是九公尺線,一條直線在九公尺和六公尺線之間的是

                            七公尺線。

球員的服式

球員的比賽球衣,款式和顏色必須一致,但守門員球衣的顏色卻不可一樣,而球員

號碼,必須在1至21號之間,並須印在球衣的前面及後面。

 

球員的數目

員人數不可超過12名。

 

時間限制

比賽時間為三十分鐘半場,半場休息五分鐘,暫停時間為一分鐘。

 

暫停及換人

每隊上下、半場各有一次暫停,而換人次數則不限。


一般規則

除守門員外,其他球員不能進入六公尺線範圍,開九公尺自由球或其他自由球的時候,

所有進攻球員在開自由球時,必須在九公尺線外,而防守球員需要離開開球位置三公尺,

而當射七公尺自由球時,所有球員須站在九公尺線外,而守門員必須站在四公尺線後,

射球的球員必須在七公尺線後站立,在射球時只可一腳離地。

球員在接球後可持球走三步和運球一次,在運球後亦可再持球走三步

球員不可持球超過三秒。

開界外球時,球員必須有一隻腳踏在邊線上,後把球開出,角球則在底線和邊線的相交處

犯則的處理和判罰。

普通犯規,球證會自判自由球,自由球會在犯則處開出,但犯規處在九公尺線內,

則會把罰球點後退至最近的九公尺線位置。

球員犯規時,球證可口頭警告、黃牌警告、判離場兩分鐘或紅牌離場,則按球員犯規情況而

定,但一球員只會避黃牌警告一次,若再接黃牌,則會判離場兩分鐘,若被判第三次兩分鐘,

則會被判紅牌離場。

若射球被守門員擋出底線,開球門球,但其他球員擋出,則開角球,但員把球回傳給在禁區

內的守門員,則會判罰七公尺。
EF小人物


香港的技巧體操介紹:
在香港的體操大項目主要分六大項目:競技體操、藝術體操、技巧體操、普及體操、彈網和在近年新曾的健美體操。

我們通常聽見的自由體操、平衡木吊環及鞍馬等等是競技體操裏的項目,而球、圈、繩、棒及絲帶等等的就是藝術體操裏的項目,運動員會利用那些各樣硬件器材做出各種優美、藝術性和難度高動作,然而還有一種叫技巧體操的大項是我們在香港裏較為少聽見,項目分別有:男子單跳、女子單跳(近年單跳已歸入彈網項目)、男子雙人、女子雙人、混合雙人,女子三人及男子四人,除了跟其他大項目一樣,包含柔韌和翻騰動作之外,還有人與人配以音樂來合作做出各種優美、藝術性和難度動作(有時別人稱那些人與人組成的動作叫"疊羅漢"),如果在一些表演場合裏,各項目還可以互相混合起來做出更多更大形、更有變化和更可觀的動作。

技巧體操簡介:

技巧體操俗稱「翻筋斗」、「疊羅漢」,是一項賞心悅目的運動,在國內流行已久。這項比賽早期是共有七個項目,包括男子單跳、女子單跳、男子雙人組合、女子雙人、混合雙人、女子三人及男子四人等組合。1974年在蘇聯莫斯科舉辦第一屇「世界技巧體操錦標賽」,又於1975年在瑞士的維德拉烏舉辦第一屇「技巧體操世界杯賽」。而第一屇「亞洲技巧體操錦標賽」於1992年在香港舉行。中國運動員在1981年的第三屆「技巧體操世界杯賽」才漸露頭角,奪取了四枚金牌、七枚銀牌、八枚銅牌。到了第四屆「技巧體操世界杯賽」更一舉奪得十枚金牌、八枚銀牌、一枚銅牌。自此技巧體操便成為中國體壇的強項。

   我國在一九五六年舉行第一次全國技巧體操表演時,參加表演賽的運動員大多數是體操運動員兼項,人數少,規模少。項目只有男子單人、女子單人、混合雙人、男子雙人等四個比賽項目。而且難度不大,水平較低。到一九五八年全國技巧體操比賽時,增加了男子三人團體項目。一九五九年第一屇全國運動會之技巧體操比賽中,男子三人項目改為男子四人。國家體委並在當年公佈了技巧體操等級大綱。一九六四年,在西安舉行的技巧體操比賽中,通過了第一批十八名技巧體操健將。一九七九年通過考核,有十二名裁判員成為我國第一批國家級技巧體操裁判員。為了盡快趕超世界水平,一九七七年在全國比賽中增加了女子雙人項目,並在一九七八年技巧體操比賽中增加了女子三人項目。這時我國技巧體操已開展了七個與國際比賽相同的競賽項目。

一九九八年,「國際體操中心」(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Gymnastics)簡稱FIG與「國際技巧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ports Acrobatics)簡稱IFSA。這兩個組織經磋商後,IFSA終於在一九九九年與FIG合併,加入了「國際體操中心」這個大家庭,成為體操一條龍。體操便劃分為競技體操、藝術體操、技巧體操、普及體操、蹦床及健美操。而技巧體操之中的男子單人及女子單人這兩個項目亦於一九九九年歸納為蹦床之中的項目。從此技巧體操便只有五個項目。從二零零一年開始,技巧體操比賽採用嶄新的評分規則,評分標準以十分為技術分、五分為藝術分及難度分數。昔日以十分為滿分的技巧體操比賽便成為歷史了。

技巧體操是一項形體動作的表演藝術,有些書籍形容它是「驚與險的較量,健與美的享受」。它以準確高雅的動作配合了音樂與舞蹈,開創出另類的表演風格,表現出「技巧」的高超技藝。運動員的全套動作,以旋繞、翻騰、屈伸、轉體、跳躍、平衡、流動和優美步伐的配合,產生動人的效果。

技巧體操同時是促進健美發育,進行美育教學的體育項目。它可以發展人體柔韌、協調、靈巧、耐力、力量和速度等的身體素質,能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平衡能力,節奏感和優美感。觀看技巧運動可說是一種美的享受。技巧體操也是一項具有教育效益的群體體育活動,從訓練之中培育運動員的紀律與操守、勇敢自信與奮鬥的個性。從教學過程中誘導運動員思巧動作的要領、學習「技巧」的知識及如何去掌握動作的技術。從隊員與隊員之間及教練與運動員之間的合作,學習去建立互信與默契、互相扶持的精神等均可培養出運動員與人相處的應有態度。從而達致德、智、體、群、美的教育目的。
EF小人物


由1979年香港已開始發展此項運動,起初由簡單的基本雙人體操作組成及加有一些體操原素的翻騰動作組合而成。  1975年至1985年香港隊的基本成立在灣仔港灣道室內運動場練習,其後因得到香港業餘體操協會極力協助後申請入到沙田銀禧體育中心(現在的:香港體育學院)內的龍騰館練習。
     
   
1988年香港首次出席參加德國舉辦的世界賽(技巧體操世界錦標賽),當時參賽項目是男子雙人,運動員余偉堅先生、何嘉強先生。  1990年香港再度出席參加保加利亞舉辦的亞洲錦標賽,當時參賽項目是男子雙人,運動員劉南龍先生、羅紀儉先生。
     
   
1992年香港成功申辦首屆技巧體操亞洲賽,比賽日期1992年12月11日至1992年12月13日,因為香港業餘體操及市政局是東道主所以資料比較長細:比賽地點為於紅磡體育館,參賽國家有中國、韓國、日本,當時本港參加應戰的項目是四子四人及男子單跳及女子單跳、男子雙人。運動員(男子四人項目:梁志聰先生、梁偉基先生、蔡家義先生、蔡君儀先生,教練郭偉森先生。)而(女子單跳:黃嘉莉小姐、屈鳳儀小姐。),(男子單跳:很抱歉,因資料於1999年12月1日整理,遺失了該兩名運動員姓名,待查後補。)  1994年香港再度出席參加第二屆技巧體操亞洲賽,主辦國為中國,比賽地點是深圳(深圳體育館)。當時本港參加應戰的項目是四子四人及男子單跳及女子雙人、女子三人。運動員(男子四人項目:梁志聰先生、梁偉基先生、蔡家義先生、蔡君儀先生、教練陳雨田先生。),(男子單跳:張為杰先生。),(女子雙人:伍嘉塋小姐, 陳詩雅小姐。),(女子三人:黎嘉慧小姐、黃秀云小姐和陳嘉嘉小姐,教練余偉堅先生。),(男子雙人項目:李德強先生、郭健倫先生、教練陳雨田先生。)男子單跳教練劉景森先生,其他資料待查後補。
     
   
1995年10月中國主辦第11屆世界技巧錦標賽,比賽地點北京。香港運動員(男子四人項目:梁志聰先生、梁偉基先生、蔡家義先生、蔡君儀先生、教練陳雨田先生。)是次比賽香港男子四人贏獲最佳拚經獎,創下香港技巧體操運動的歷史傳奇為香港爭光。
EF小人物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