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控球時防止被抄球的辦法控球:
控球面對防守時最怕被拍,背對防守時最怕被掏。

面對防守時,對方有兩種搶斷法:
1. 在你右手控球時上一大步,其身體貼在你身體右側,胳臂長伸,插入你
身體與球之間,將球拍掉.
2. 在你右手換左手過人時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球線上,等你把球送
入他手中.
對付第一種斷法,隻需在對手沖上來時猛一右側身,用左肩擋在敵人前進路線上,
敵人要麼知趣減速;要麼頭撞在你肩上,有苦說不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更有甚者,
你可以四兩撥千斤,在敵人沖上來時用肩一打,敵人多半會摔了出去. 本人就曾用此法將一一百六十斤大漢摔倒在地.
對付第二種斷法,記住球控低一點就行了.

背對防守時,敵人往往又逼又掏,搞得你心裡很虛,其實對付敵人逼你掏你最好的辦法就

是你主動去擠他,你一旦擠住他時,他就行動不便,自然斷不了你的球了. 這一著在打快
攻一對一時特別有效,你不用沖得特別快,隻要死死抵住敵人,一邊控球一邊上籃,包進.
同時你一定還要發揮左手的作用,右手控球,左手一定要伸得長長的,最好擋在敵人
腰上,這樣敵人動向你就一清二楚了.這一招特別拾於轉身過人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教你蓋帽的秘決

如果你想要蓋掉對手每一次投籃,你會陷入犯規過多的麻煩。而且,你也不能說:“我身材高大,我要蓋他的帽。”你反應能有多快?你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時機,要了解對手,研究他們的投籃。你還必須知道,什麼時候該遠離你的防守對象。因為一個出色的蓋帽王不是隻蓋自己防守隊員的帽。我的隊友可以在防守上抓到機會,他們知道有我在那裡。

  對手也知道有我在那裡會蓋帽。當他們發現我在那兒守著禁區,他們會被迫做出高難度投籃。你能改變他們多少種投籃方式?這就是你成為蓋帽高手的秘訣:   

一、A提高警惕。要知道球在哪裡,知道球的位置。通常,你要蓋一個人的球,你要離他遠一點。   
B研究對手。在你開始蓋帽之前,要確認他將肯定會投籃。   
C要耐心。不要離開你的防守隊員太久,否則,他會如入無人之境,輕鬆投籃。   

二、A時機要合適。卡好你的移動時間,在他出手前,你要靠近他。   B要迅速到位。沖向投籃者或者他要投籃的位置。   
C識別投籃。關鍵是要知道他將如何投籃,他的站位和形體動作會顯示他投籃的類型。   

三、A迅速起跳。你沒有時間膝蓋彎曲作起跳動作,一定要快速雙腳起跳。   
B身體伸直。注意不要因為身體接觸或者打手犯規。除非他后仰跳投,由於慣性,他會撞你。   
C完全伸展。如果你伸出去蓋帽的手臂完全伸展,你會夠到更高的地方。   
D撥球。用手腕迅速撥球,但是動作不宜過大。記住,就是輕輕一撥,就可能改變一個本來可以命中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怎樣才能提高投籃命中率

籃球是一項技術綜合性較強的運動項目,投籃得分的多少,決定著比賽的勝負。那麼,如何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提高投籃的命中率,下面是在教學和訓練中的一些方法:
  一、加強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投籃的動作有單手和雙手,不論採用哪種方式,都要嚴格地按規范化動作去做。培養和掌握投籃時的肌肉感覺是優先於一切的先決條件,這就應加大規范化投籃動作的練習,最終達到動力定型。
  二、提高身體的訓練程度。身體訓練程度是完成各種技術動作的基礎,對投籃命中率有明顯的影響。如身體訓練較差的隊員,運動量增大時,命中率就明顯下降。因此,應把投籃與身體訓練結合起來,在一定強度下限時限數投籃訓練,以便在緊張激烈的比賽中,有足夠的體力保証投籃命中率的穩定和提高。
  三、選擇良好的投籃時機、果斷出手。良好的投籃時機,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關鍵,一次好的得分機會是靠個人和全隊配合來創造的,要善於捕捉投籃的時機。投籃者要觀察防守隊員的重心、位置、防距,一旦防守者失掉了正常的防位,不能干擾投籃時,或投籃者利用假動作誘使防守者失掉重心、位置和防距時,投籃者創造了投籃機會,果斷出手。利用全隊戰術創造出來的機會或利用攻防雙方出現暫時的時間差和空間差立即投籃。
  四、要有強烈的投籃欲望和自信心。強烈的投籃欲望和自信心是提高投籃命中率的前提,對投籃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中要使投籃者得以全面鍛煉,掌握各種投籃技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平時應對學生多一些關心、幫助,多一些鼓勵和表揚,培養投籃者的自信心。
  五、加強全身協調性和出手動作穩定性的訓練。比賽中,常看到有些投籃者,在突然受到外力作用失去身體平衡時,仍能將球投進,這說明投籃者身體協調性好,在球出手的瞬間,身體和手是相對穩定的,投籃者的時空感強、手感好、自信心強,使整個投籃動作力量均勻、柔和,動作自然、連貫、流暢。
  六、選擇合適的投籃出手角度和球的飛行路線。據科學和實踐証明,球的出手角度影響著球的飛行路線,球的飛行路線一般有低弧線、中弧線和高弧線三種,一般以中弧線為最佳。但由於投籃距離的遠近,隊員身材的高矮和彈跳素質的不同,因而在投籃時,球的飛行路線也就有所不同,在訓練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同時,穩定的心理因素也是至關重要的,學會自我調節和自我心理暗示,不要受裁判、場地、觀眾、氣氛和比分的影響,採取合理、果斷的行動進行投籃。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中鋒原地向后投籃

一、運用時機:1、當中鋒球員背向球籃雙手接球時,在遇到對方緊逼防守情況下,可直接向后投籃出手;2、當中鋒球員背向球籃雙手持球時,已運用轉身投籃或跨步勾手投籃無從出手時,可選用原地向后投籃;3、當中鋒球員背向球籃持球時,可結合假動作,如利用上身左右虛晃或轉身假動作迷惑對方時,向后上方出手投籃。

二、動作方法:(以背向正對球籃為例)當中鋒隊員在禁區內落位,接到同伴的傳球后,兩腳前后或左右開立,兩膝微屈。當對方隊員在背后緊貼防守時,兩肘接球自然下垂,目視本方球籃的中點,兩臂向后上方伸展,雙手用力均勻的將球投出。

三、技術要點:中鋒隊員應以背部來感覺對方防守的情況,眼視本方球籃(假設兩球籃為一條線),根據自己所處對方球籃的距離和角度來估量自己投籃出手的力量和確定弧度。投籃時雙手用力要均勻,身體要協調一致。

四、優點:動作簡單易學、出手突然,投籃隱蔽不易封蓋,對方防不勝防,是“以小打大”、“以靈制大”的一種攻擊性很強的技術。

五、不足:投籃命中率不如面向球籃或側向球籃投籃高。需有意識地加強訓練。中鋒隊員背向球籃接球后應注意與同伙相互配合,尋找進攻機會和進攻手段,切勿為了表現自己而盲目運用背向球籃原地向后投籃。但相信“熟能生巧、巧能生智”,對向球籃原地向后投籃技術大家不防也試試。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教你撤滑步防守

撤滑步防守是一項攻擊性較強的防守移動技術,當對方企圖從防守者餓前方或某一方向突破時,防守者利用撤滑步控制對方,強佔有利位置,破壞其突破路線。


撤滑步的關鍵是:撤步的步幅和步速,撤步的方向和后續滑步的步頻,以及身體重心的控制。撤步的步幅要大,步速要快,以達到領先強佔位置(撤步要強在對方跨出的前腳的稍前方),控制並破壞對方突破路線的目的。

為了加大撤步的步幅,撤步動作應以髖關節為轉動點,使骨盆繞一側髖關節的垂直軸作側向轉動,增大第一步的步幅,同時撤步腿的大腿在充分外展的基礎上伴以適度旋外,以增大撤步的步幅。撤步的方向要根據對手的情況而定,一般控制在與突破路線成45度角的方向,角度過大,容易造成阻擋犯規,角度過小,控制不住對手,使撤滑步變成了后撤步。后續滑步的步頻要快,后續步要快速蹬地,並伴有一定程度的碾轉,在撤步腳著地瞬間,要快速跟隨,向移動方向滑動,並保持防守的基本姿勢,以保証后續防守移動的機動性和靈活性。撤滑步時要保持屈膝,上體稍前傾的身體姿勢,不能因為撤步而上體后傾,以致失去對身體平衡的控制。

在后續滑步時,不能並腿,以免身體重心在滑動中有較大的上下起伏,影響滑動速度。 採用撤滑步防守時,絕對不允許對方直線突向籃圈方向,至少應該迫使其沿籃圈在地面投影點的40—50度角的斜側方向突擊

防守的技巧
防止對方運球過人,我在指導初學者都是這樣建議,一是先弄清楚對手習慣手是那一隻手;二是,防守時就站在對手習慣手那一側,如此一來對手在,不是經過苦練非習慣手運球下,他就比較難以從非習慣手運球過人;三是,防守時不要被對手原地運球(應說耍球)所迷惑,眼睛注視對手腰部(眼睛余光注意腳),對手腰部動你才動,這樣就不會被對手動作迷惑而被騙。

四是防守時身體重心要降低,大部分運球過人第一步都是關鍵,假如第一步跟的上,就不會被過人了,而,相對的防守者若身體重心太高,第一步啟動跟隨就慢;五是,對手運球時,絕大部分的人被過主因是,想要去抄球,抄球動做一出現,身體重心就失去,對方就有機可乘,這和武俠小說所敘述的道理一致。

大部分防守者的問題是,距離持球或運球者距離太遠,所以對手才有「空間」甩球,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因為正常防守來說,對手持球或運球情形,你應該採取對球施壓(pressure the ball),那麼,你要了解的是,對球施壓動作標准應該是距離對手隻能一手之隔,也就是你應該可以輕易的摸到對手的身體這樣的「近距離」,甚至於現代籃球要求對球施壓標准應該是,你的身體要和對手身體有所接觸這樣的標准,那,如此一來對手還有「空間」耍球嗎?

原地摸高很低和防守好不好應該沒有關系(我沒看過文獻),但是,我看過文獻是,原地摸高很差的,他的敏捷性和爆發力都較差,所以,原地摸高很差的,隻有移位可能較慢而已。

滑步,所謂滑步(slide),是指以防守動作做橫向左、右,或斜前、斜后移動,不讓對手持續運球前進稱之。以往左滑步為例,雙腳打開比肩略寬,左腳不動,右腳前腳掌做往左方用力滑至距離左腳約50公分位置(距離過小身體會站起,距離過大移位太慢),在右腳著地瞬間,左腳稍轉向左用力往左邊滑出,此雙腳動作在約一秒完成,如此循環。滑步時雙腳不能交叉,身體不可上下起伏為原則,並隨時保持重心在兩腳之間。用途:進攻時在禁區低位的空手走位要球、防守動作等。

阻絕步,所謂阻絕(deny)步,即不給你防守對象接獲傳球,對球做出阻斷,絕不讓對手接到球而移動身體的步法之意。動作以模擬球在防守者左側,身體背向球,左手彎曲舉起,手掌心朝球以免欲抄球時受傷,手掌約與頭同高度,右手曲肘。雙眼模擬看球看人,重心保持在兩腳間,左腳在上右腳在下。前進時右腳尖用力往上蹬,左腳稍提起滑出。相反,后退時右腳稍提起滑往后,左腳尖用力往下方蹬,右手彎曲舉起,左手曲肘。用途:防守時阻斷對方接球動作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淺談運球過人要領

爆發力、重心與身體抗壓,是運球過人要領

 當接球后,如何在原地運球過程去切入、過人的問題,被Allen Iverson一再以爆發力詮釋后,大部分喜愛籃球的年輕人,卻都忽略了本質上需求的,而誤以為「運球」才是重點,其實不論是剛接獲傳球或者已經運球過程中的過人,都要掌握自身爆發力、防守者重心位置、自身身體抗壓性等三個問題,亦即您運球后,有沒有辦法--一、利用爆發力啟動去過人;二、掌握對手身體重心偏差而過人;三、身體抗壓性要足等,此三者是必須的。

『爆發力是泉源』

不論是Iverson或者Tracy McGrady、甚至Steve Francis等這些在NBA裡運球過人算是頂尖高手中,你仔細觀察后應該不難看出,他們在運球過人,「主要」還是那個第一步的爆發力;亦即重點在於,爆發力運球過對手,不論你是採用跨下運球、換手運球、背后運球、轉身運球皆然,當你運球的第一步「已經」過了對手,后續當然是加速度持續前進,如此而運球過人。

這裡大家不可迷惑、忘本的是,不論採用那一種運球,當你第一步「快」過對手時,對手隻能「頂、拱、阻擋」而已;也就是,你原地換手運球也好、原地跨下運球依然、甚或轉身運球再跨下運球都是一樣,你決定要過對手的「第一步」是重點,第一步的爆發力能否快於對手才是重點。

『視對手身體重心而過』

其次,在我指導球員於「過人」這要領裡頭,不論是接獲傳球或已經運球過程皆然,我都這樣敘述與要求,發覺對手「身體重心」偏向后,馬上向他的另一邊強行切過;亦即,例如你若採用原地換手運球也好、原地跨下運球依然、甚或轉身運球再跨下運球都是一樣,當發現防守者身體重心偏向東,此時除了「第一步」快速之外,方向是「向西」。

這個視對手身體重心而過的要點,從原地運球或原地換手運球也好,甚至原地跨下運球都一樣,目的隻是在「觀察、等待、甚至騙取」防守者身體重心的傾斜一邊,而尋求運球過人的「路徑」;也就是,那些運球都是尋求防守者重心失去、欺騙對手防守重心而已。

『身體抗壓性要足』

當運球者爆發力充足的抓住第一步「過人」之后,運球者是否能夠把握自身身體「佔據」有利前進路徑,是最后運球過人的關鍵;也就是當運球者抓住第一步方向之后,是閃避對手的「繞走」,還是徹頭徹尾的「直線運球過人」!假如是后者,那是極大可能和對手有身體接觸,那此時即是運球者的身體重心夠低、體重充足的硬擠過人!

因此,當運球者擁有很好的爆發力,也掌握了第一步啟動的方向,最后的身體抗壓性就變成是否能夠「運球過人」的關鍵;也就是,有些善於運球者,雖然擁有爆發力、擁有足以迷惑對手身體重心的運球技巧,可是卻不能掌握「身體重心低、體重足的硬擠過人」,身體抗壓性差,久而久之就變成運球「繞對手」而過,非運球過人了!

『抓住重點』

最后再提醒的是,不論你採取任何運球,當你已經在運球之中,若能掌握爆發力、第一步方向、身體抗壓性夠,什麼由換手運球連接轉身運球過人,或者跨下運球連接背后運球過人等等,都是「殊途同歸」,都是爆發力、第一步方向、身體抗壓三個要訣。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提升運球技巧之球感訓練

動作名稱:手指頂球(別名:金指頂立)
動作要領:持球,先以「手腕」之力讓球體旋轉,然后單指頂住球體重心。
指導要點:球不必拋高,旋轉后利用單指找出球體重心並頂住,主要是利用旋轉的動能讓球體持續旋轉。
重點目的:找出球體重心;目的求手指與球體接觸感覺以利投籃。

動作名稱:手指交互傳球(別名:彈指神功)
動作要領:雙手手指朝上,以第一指掌交換快速推彈方式傳球。
指導要點:頻率要快,施力點在球體下半部。
重點目的:手指觸球與手腕敏捷性;目的求投籃與傳球要領。

動作名稱:雙手交互用力傳球(別名:劇力萬斤)
動作要領:掌心朝上持球,經高舉后再用力往下傳給另一手。
指導要點:由高舉往下時要用力有往下砸的感覺,並保持能穩定持球。
重點目的:手接觸強力來球感覺;目的求傳、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持球環頸(別名:頸上添花)
動作要領:持球於頸一側,將球由頸后傳遞到另一手。
指導要點:動作要快,球不能掉落,手掌心不能碰球。
重點目的:手腕伸出、手指彈動作;目的求傳、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持球環腰(別名:鶯肥燕瘦)
動作要領:持球於腰側,將球由腰部后方傳遞到另一手。
指導要點:動作要快不能看球,球不能掉落,掌心不能碰球。
重點目的:手腕伸出、手指彈動作;目的求傳、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持球環繞雙腳S型(別名:蛇形刁腳)
動作要領:持球於腳側,將球由腳跨下做S型傳繞到另一腳。
指導要點:動作要快,不能看球,球不能掉落,手掌心、雙腳不能碰球。
重點目的:手腕伸出、手指彈動作;目的求傳、接球要領。

動作名稱:貼地運球(別名:珍珠奶茶)
動作要領:球置於地面,以手指快速將球拍起,並持續快節奏運球。
指導要點:球需由靜止狀態開始,拍球不能用掌心,且不能高於15公分,頻率要快,球要離開地面,不能看球。
重點目的:手指觸球與球體彈性的適應;目的求運球與投籃要領。

動作名稱:環繞雙腳運球(別名:大海撈針)
動作要領:快速運球,並快節奏持續環繞雙腳運球。
指導要點:不能用掌心運球,球體不能高於15公分,不看球、頻率要快。
重點目的:手指觸球與球體彈性的適應;目的求運球要領。

動作名稱:右(左)手左、右運球(別名:外婆搖籃)
動作要領:右手掌心朝左,將球運往左邊,在球反彈瞬間右手馬上將球改變向右,再快速向右運球。
指導要點:腳平行彎曲,球不能高於膝蓋,不看球,運球有力與速度。
重點目的:單手改變方向運球技巧;目的求運球要領。

動作名稱:右(左)手前、后運球(別名:前后夾攻)
動作要領:掌心朝前,將球運往前面,在球反彈瞬間右手馬上改變向后,再快速向后運球。
指導要點:雙腳前弓后箭,球不能高於膝蓋,不看球,運球有力與速度。
重點目的:單手改變方向運球技巧;目的求運球要領。

動作名稱:原地換手運球(別名:左右逢源)
動作要領:腳彎曲比肩略寬平行站立,以手腕與手指之力做換手運球。
指導要點:球不能高於膝蓋,不看球,運球有力與速度。
重點目的:改變方向運球技巧;目的求運球要領。

動作名稱:背后換手運球(別名:猴子放氣)
動作要領:同換手運球要領,但在身體后方運球。
指導要點:球不能高於膝蓋,不看球,運球有力與速度。
重點目的:改變方向運球技巧;目的求運球要領。

動作名稱:原地跨下運球(別名:點火煽風)
動作要領:雙腳前弓后箭,在跨下做換手運球。
指導要點:球不能高於膝蓋,眼睛不看球,運球有力與速度。
重點目的:改變方向運球技巧;目的求運球要領。


好了,這些動作假如你可以每天都練個它20分鐘,也就是每個動作都練個20遍,再加上輕鬆管理,也就是在訓練中加上音樂,一邊聽一邊練,也鼓勵你們創作一些特殊動作,如此一來就可改善控球技巧,進而提升運球的基本動作。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如何運球

運球在籃球訓練或比賽中相當重要,它允許球員:

在不能傳球給隊友時可以自己帶球向前進攻;帶球移動至更有利的位置以傳球給隊友;或等待隊友到位接傳球時控制住球;自己向籃框方向運球並完成投籃或上籃。 然而不要過多的運球同樣也很重要。如果你在比賽中過多的運球,會使其他四位隊友隻能站在那兒看你,從而失去了籃球運動所提倡的團隊合作精神,而且運球比較慢(傳球可以更快地把球傳向籃框方向)。你應該學會怎樣運球,更應該學會什麼時候運球(什麼時候該傳球)。

應該用手指運球,而不是手掌。運球高度最好不要超過腰部 (這樣比較容易控制球)。運球時手腕要放鬆,用向下擠壓動作拍球,而不是抽打動作。要訓練兩隻手都能熟練地運球。開始先學習在原地運球,熟練后可以一邊運球一邊走動。不要過多考慮運球時你的移動速度,先掌握好運球技術。走動中的運球技術掌握好以后,再開始逐漸增加移動速度,直至全速。採取怎樣的速度以你能舒服地運球為標准。

運球是應該抬頭,時刻觀察場上情況。如果運球時隻顧低頭看球,很容易被對手盜球,而且也看不到處於有利位置的隊友,甚至之間處於容易投籃的位置也不知道。

控制性運球


運球時當你感到既難以傳球,又不可能快速向前時,或者你在觀察場上形勢准備傳球或投籃時,應該採用控制性運球。在膝蓋到腰部的高度運球。雙膝微屈,身體前傾,這樣使你容易控制好球,也容易快速變速。不參與運球的那隻手臂應該彎屈肘部並向外伸,保持平衡,也阻止對手靠近。

快速運球


在你要帶球快速沖向前場時當然要快速運球。此時身體也要前傾,將球稍微拍向前方,運球高度稍高,在胸部與腰部之間。身體正對移動方向,眼睛觀察全場。

變速運球

運球隊員要突破對手防守可以採用變速運球(當然也可以 採用突然變向或其他假動作)。變速運球要求除了改變運球速度,還要改變運球高度。用小的步幅接近對手,然后突然加速(步幅也加大),並把運球高度降至膝部位置,快速突破向前。變速運球需要很多練習才能有效地使用。
7.如何控球

控球面對防守時最怕被拍,背對防守時最怕被掏。 面對防守時,對方有兩種搶斷法:

1. 在你右手控球時上一大步,其身體貼在你身體右側,胳臂長伸,插入你身體與球之間,將球拍掉。

2. 在你右手換左手過人時上一小步,胳膊正好放在你球線上,等你把球送入他手中。 對付第一種斷法,隻需在對手沖上來時猛一右側身,用左肩擋在對方前進路線上,對方要麼知趣減速;要麼頭撞在你肩上,有苦說不出,知道你不是好惹的。 對付第二種斷法,記住球控低一點就行了。 背對防守時,對方往往又逼又掏,搞得你心裡很虛,其實對付對方逼你掏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主動去擠他,一旦擠住他,他就行動不便,自然斷不了你的球了。這一著在打快攻一對一時特別有效,你不用沖得特別快,隻要死死抵住對方,一邊控球一邊上籃。同時你一定還要發揮左手的作用,右手控球,左手一定要伸得長長的,最好擋在對方腰上,這樣對方的動向你就一清二楚了,這一招特別適於轉身過人。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如何才能搶斷成功

搶斷球是籃球的基本技術之一,搶斷可以奪走對手的進攻機會,可以帶動一次快速反擊,可以使自己的球隊打出一輪高潮。如果你搶斷成功,對手會極度懊喪。

如何才能提高搶斷的成功綠率,下述方法會對你有所幫助。
  第一,要對他進行緊逼。每個球員都有自己習慣的運球手,應緊逼他最習慣的一側,迫使他背對著你,同時也背對著籃筐。
  第二,一旦他轉身背對你,你就應緊緊貼住他,並稍稍下蹲,這樣你可以向自己的任何一側迅速移動。同時,還應張開雙臂,手掌攤開並要放鬆,這樣一旦有機會便可以出手斷球。
  第三,隻要對手伺機傳球,你便可以下手。雖然自始至終他對你都保持高度警惕,防止球被你捅掉,不過,因為要尋找自己的傳球伙伴,他總會有一瞬間無法對你集中注意力,他企圖傳球的一剎那正是搶斷的最佳時機。你可以突然伸手將他的球拍落,然后把球撈回來。

角色定位
這是在80年代流行的1號控球后衛(point guard)、2號得分后衛(shooting guard)、3號小前鋒(small forward)、4號大前鋒(power forward)與5號中鋒(center)等五分法稱號。


控球后衛內涵(10之1)—角色定位

談控球后衛技術要領,如果詳細那是三天三夜談不完,我想就大方向三個部份來和各位討論,一是觀念(后場、中場、前場);二是組織「轉換快攻(transition)含拖車(trailer)、機遇戰、小組戰、系統戰」;三是技術動作「接應(走位、卡位)、傳球(各式傳球)、個人進攻與防守技術」等。今天要和各位談的先從角色定位厘清,然后再依攻擊方向,由后場接應觀念、中場與前場觀念等順序討論。

控球后衛(point guard)基本上和得分后衛(shooting guard)有很大不同,兩者分別是—

控球后衛又稱發電機(playmaking),是教練在場上的延伸,思考和反應模式都要能得教練真髓,能控制球動向、掌握比賽態勢,是全隊重心,無論體能、智慧、技術和領導能力都居全隊第一;

得分后衛呢,一般來說,控球技巧差於控球后衛,但有一手長射功夫,通常是快攻雙箭頭的第一人。

談論此點在於網友問及「后衛」要領如何,個人直覺反應—這是NBA症候群,因為NBA是把兩者通稱為「后衛」,若詳細說來,這題目太大且難以回答,於是為了厘清后衛定義,勢必要詳細說明。

以NBA習慣來說,后衛(guard)是有兩位,控球后衛與得分后衛,NBA會將之概括化,那是因為—NBA球員技術已達全面境界,技術、觀念瞬間轉變輕而易舉,因此對控球后衛與得分后衛統稱后衛;但個人認為,以現代業余球員其技術與觀念,若要達到角色隨即改變進而適應的並不多,因此,以業余球員看,若不將角色厘清,恐難突破現有層級,試想,控球后衛之內涵幾已難以掌握,焉能顧及得分后衛技術?因此,業余球員可以將控球后衛和得分后衛統稱「后衛」嗎?不當,所以個人在此,才想要將控球后衛之角色,明確的在后衛中區隔,不能隨意說后衛就是控球后衛,它和得分后衛雖都是后衛的一群,但兩者絕不能混為一談。

而國內歷來對后衛的的說法是--防守時在區域的低位(low post)稱之為后衛,防守時在區域的高位(high post)稱之為前鋒,防守在中心位置的則稱中鋒(center);如此說法則又和國外定義有明顯差異,像有位網友寫信給我時談到,身高一八幾在隊上最高,但外線與速度最快,打后衛好嗎?這就是明顯以防守位置來區分前鋒與后衛的例子。

那到底應該以何者名稱定義較適當呢?個人比較傾向以進攻位置論名稱,亦即隊上進攻時,擔任控球到前場,而且主導球隊進攻,並是預防快攻等等主要負責人,就是該隊控球后衛;假如有位球員在隊上都以內線攻擊為主,並主導隊上進攻與防守籃板,也相當程度做掩護、策應等等工作,這位隊員位置上應該是中鋒或大前鋒,其它相關位置亦以此推論之。

另外有多位網友談到定位問題,大部份的問題恰疑碭叨嗌伲屎洗蚴裁次恢茫扛鋈巳銜偃緄H吻蛟鋇哪卸嗌儔玖燁夷芪蚨幼瞿切┦攏敲茨褪鞘屎夏歉鑫恢妹頻那蛟保縊擔姓餉匆桓鏨碭咭黃嘸福由俠喊邐宸種際撬潰T詰臀喚サ貿眩由系梅置蝗吮人啵ヒ彩撬疃啵碭呷詞嵌由系故詼膊皇牆虯踩俺〉那蛟保鄧蚴裁次恢茫康比唬胰銜Ω枚ㄎ輝詿笄胺婷粕希庵皇且槐扔鰨裕偃縋儻剩何疑碭?90可以打后衛嗎?我想您應該先問自己—我的觀念、技術、組織是否在隊上較適合當控球后衛嗎?而不是先看身高而給予定位;也不是籠統的隻稱后衛,而是應該詳細說清楚是控球后衛,還是得分后衛,並且這是以進攻位置來定位,不是以防守位置定位。

2、3號球員內涵(7-1)—角色定位

談2、3號球員(俗稱得分后衛與小前鋒)技術要領,我想同樣就大方向三個部份來和各位討論,一是觀念(后場、中場、前場);二是轉換快攻(transition)中各式觀念(含拖車、機遇戰、小組戰);三是技術動作「接應(走位、卡位)、傳球(各式傳球)、個人進攻與防守技術」;最后是訓練法等。

接下來今天要和各位談的,一樣從角色定位厘清,然后再依攻擊方向,由后場接應觀念、中場與前場觀念等順序討論,因此,本題目預計以八個小單元分別敘述。

2、3號球員內涵相同嗎?

或許會有人懷疑,2號得分后衛和3號小前鋒,其內涵應該不一樣,為何我會把他們合並在一起敘述?此關鍵在於個人認為,若以傳切戰術(passing game)、或一般快攻雙箭頭來說,除了小部份后場接應兩者不同外,其它諸如轉換快攻走位與接應、個人攻擊技術動作等,都是一樣但位置相對而已,所以個人才會將兩者在同一題目敘述。

2號得分后衛

得分后衛(shooting guard),先前已談定義是—
控球技巧差於控球后衛,但有一手長射功夫,通常是快攻雙箭頭的第一人。若由以上做一小結,我們大概可以知道,得分后衛應該就是得分能力強、外線穩定性高(或說命中率高)、速度很快的球員了。

3號小前鋒

前鋒(forward)指在球隊中的一種職務,需兼俱投籃和籃板能力,通常都由較高大的球員擔任;NBA名教頭Dick Motta則認為前鋒又分為兩種:

一、大前鋒(big forward):又稱強力前鋒,通常可打中鋒,但比正牌中鋒更靈活,能強力沖撞又能掌握籃板,能在低位或高位禁區發揮得分與箝制效用。

二、小前鋒(small forward):又稱快速前鋒,要能與更高大的敵人爭籃板,又要能運球切入與投籃,快攻時經常是第三人,且是進攻籃板好手。

搖擺人

90年代以近,由於大量身材高大球員投入職業籃球運動,於是乎專項位置更起了非常異類的綜合化,因應而起的是:一、鋒衛全能的搖擺人(swingman)屢見不鮮,如Michael Jordan。二、80年代已夠資格中鋒身材,90年代后居然打起控球后衛如Magic Johnson。三、因應競爭與身材優勢,控球前鋒順勢而生如Scottie Pippen與新近Grant Hill等。

鋒衛全能的搖擺人(swingman)最俱代表性的人物,毫無疑問首推在空中飛來非去,除了經常吃定對方矮小的得分后衛外,沒事更闖闖禁區,身高六呎六寸的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其次是六呎七寸的Clyde Drexler,最近則有六呎六寸Kobe Bryant與六呎七寸Vince Carter等。以上就是2、3號球員的介紹。

4、5號球員內涵(8-1)角色定位

談到4號大前鋒、5號中鋒球員,慣例先談兩者角色問題,以NBA名教頭Dick Motta認為大前鋒(Big Forward)又稱強力前鋒,通常可打中鋒,但比正牌中鋒更靈活,能強力沖撞又能掌握籃板,能在低位或高位禁區發揮得分與箝制效用。

中鋒(Center)意指隊上主打禁區進攻球,近又稱Post,在現代強勢籃球中,中鋒要不就像一根柱子一樣屹立,要不就要能夠在禁區接球后策應供輸。

中鋒的評估,概略有以下幾種:得分、投籃命中率、罰球命中率、控球能力、傳球能力、防守能力、防守籃板、阻攻、無形貢獻等。

從以上一些觀點不難看出,所謂4、5號球員,基本上都是以禁區、內線為主的攻擊或防守,也包含了在高、低位的策應傳輸,而另謂的4號大前鋒,則多出了中距離的攻擊,包括跳投與切入等;所以,若把4、5號球員角色定位,個人則認為,他們應該是主宰各隊禁區裡的攻擊與防守主要樞紐,攻擊包含了個人的、團隊策應,防守也當然有個人的、團隊的防守。

談及至此,那麼,4、5號球員有何差異,如何區隔?比較簡單的區別應該在於4號大前鋒球員,除了禁區內線的攻、守技巧外,應該還要具備有中距離的攻擊技巧,像Tim Duncan、Karl Malone之流;5號中鋒球員,則單純在禁區內線的攻擊與防守,尤其他是團隊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線,像Shaquille O’Neal、Patrick Ewing等人。

從現今NBA的趨勢來看,有人或許會質疑,那像小牛隊的Dirk Nowitzki,或者塞爾蒂克隊的Antoine Walker等人,像這種不三不四的球員(不像3號,也不像4號球員)又如何妥善的界定他們的角色?以他們出場登記來看,他們在球隊所屬是前鋒沒錯,問題是,他們這種球員到底是小前鋒還是大前鋒?

比賽時,Nowitzki和 Walker防守對象都是大前鋒居多這沒問題,進攻上,他倆又有一半左右都在禁區低位單打、攪和,可是,也有一半左右時間,他倆的進攻都拉到三分線位置,幾乎是小前鋒的進攻型態;所以,以現代籃球趨勢,個人將之大前鋒界定、擴大為包含長距離的攻擊與防守技巧能力稱之,而不僅是前述的中距離的攻擊、防守而已,也就是,像Nowitzki和 Walker在隊上,理所當然爾是4號大前鋒!

那為什麼,個人在談及4、5號球員內涵時,要將兩者合並在一起討論?這可從三方面思考,一是他們都需擁有禁區、內線攻擊與防守技巧,這共同點在敘述上有些方便性;其次4、5號球員都必須擁有策應、掩護再走位能力,敘述4、5號球員內涵這是重點,因此合並在一起也有必要;最后是,在發后場球、發前場邊端線球、對方在后場做緊迫盯人時等等狀況,4、5號球員都需擁有相同責任與技術,所以才將兩者合並敘述。

回過頭來談國內4、5號球員,或許另有人懷疑認為,國內真有純種或夠格的內線球員嗎?我個人是這般認為,內線4、5號球員雖然身材條件是首要之務,但以國內目前所有球員身材,拿到國際水准評比,幾乎找不到身材合格的4、5號球員,若依此標准,我們基本上就不用參加國際比賽了對不,實際上不然。

如果您看過本屆世界杯男子籃球賽第四名的紐西蘭隊,該隊4、5號球員充其量,身材也不過二公尺多一點點,這是因為籃球運動本來就講究團隊合作,身材並不是絕對的;紐西蘭這樣內線球員和國內4、5號球員身材是不相上下,因此,若在球隊球員身材有所缺失下,適合擔任4、5號球員的,不一定非得高到國際水准才能擔任這樣角色。

這在一般國內菜市場杯賽,或者大專二級、三級球賽,甚至高中乙級比賽裡,球隊並沒有身高190以上球員狀況,如此就不能有4、5號球員嗎?道理一樣,在籃球場上,隻有適不適合擔任什麼角色,沒有能不能擔任什麼角色的問題;看NBA許多有名中鋒,如前火箭隊Hakeen Olajuwon、熱火隊Alonzo Mourning等人,身材也不過六尺十寸左右,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還不是擁有一片天地。

因此,4、5號球員角色定位總結,他們必須擁有禁區內線的攻擊與防守技巧,包括個人中長距離與禁區得分、進攻籃板、進攻策應與掩護、幫忙防守、封阻、防守籃板等各方面能力,並且需要能夠協助控球后衛將球安全送過半場、在我方快攻時擔任保護者與拖車、我方發邊端線球的發球與接應等等。



+4

[ Last edited by brightlee on 2005-10-5 at 12:29 AM ]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Originally posted by 手田水 at 2005-10-5 07:27 AM:


唔係咩.
事旦啦
我是車仔迷
陳皮好殘忍,
見死不夠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Sports討論版 » sport板小知識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