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5-12-19 13:45:8 \- M/ U" j3 h5 W- ~6 F, f
各州州治﹕
" ?* W) ]+ Z) W* R& X司隸--洛陽
/ A. h% @; Y3 u2 @. b雍州--長安
; T$ s5 m& C3 N5 O...
7 {- D+ O: }4 u% X+ y. j% `" W/ z. A; n# G$ }4 t( M8 F# J: R
更正:& ^9 l7 J  a) x5 T3 L+ b
- 徐州州治原為郯,後遷往下邳,至曹魏時再遷往彭城) X# _; z/ ~5 b  L4 J  N, \$ y
- 益州州治原為雒,劉焉時遷往綿竹,後再遷至成都  _' F" N# [: \, S( }
- 交州州治原為交趾郡龍編。漢獻帝時,遷州治往蒼梧郡廣信,不久又遷至南海郡番禺。及至吳景帝時,東吳把交州一分為二,置廣州(原交州東部)及交州(原交州西部)。廣州州治番禺,交州州治則遷回往龍編4 v3 k% k7 d' i& G8 g
& [/ U2 Q, Z. ?5 R( J
至於幽州及雍州:1 e$ h2 `) s8 P9 L- i$ z+ |
- 東漢至曹魏,幽州州治一直在薊。至晉武帝時,才遷往涿2 }& A) H* M. B7 i3 V( P- I
- 雍州州治長安

三國之流星---田豐

在三國中,有些人物像流星一般,怱怱在天際中出現,但又卻迅速消失,留下的只是一個令人深刻的印像。+ Q; F0 U. r. X" y
袁紹的謀臣田豐,一出場就看出當時的時勢,力勸袁紹及早迎接當時尚在關中被軍伐控制的獻帝,指出皇帝的妙用和好處,可惜袁紹非常自以為是,拒絕接受。當時距曹操迎接皇帝的時間約於一年多以前。其後袁紹知道皇帝的妙用。可惜己制於人。
" a: T' v1 F3 v官渡戰前,袁紹自持兵力強大,但田豐苦諫袁紹等待時機,致使袁紹大怒而囚於獄中。% r. P$ c' d% I* A
官渡戰後,袁紹大敗而回,有人通知田豐,「先生必定重新得到重用」;但田豐卻說袁紹「袁紹貌寬而內忌,若勝而喜,或能放我一條生路,但而今內忌將發,只有死路一條」。最後死於獄中。* e3 F' W  u$ s; l4 D- X
臨死時留下「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 b& u  f6 q' d5 R小弟不期然想起戰國末期秦王政起兵滅楚,大將王翦曾諫秦王政說兵力太少,不宜伐楚,秦王政反而說王翦膽量太少,結果當然秦軍大敗而回。一代霸主自有不同於俗的胸襟,後來秦王政老起面皮,向王翦認錯,再請王翦領軍。最後楚滅。6 d2 S# W: b+ S
小弟認為,袁紹雖然在官渡中慘敗,但手上實力仍然雄厚,加上所擁四州生產力,只要再任用好像田豐王佐之材,未始不能扭轉時局。可惜袁紹比起秦王政,實在連提鞋也不配。. _- C( f/ S8 @+ F" w  b) S3 _1 @
大丈夫生於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豈不哀哉。
明朝的衰弱從此(東廠)開始

演義十一大醜化人物

第十一位曹操4 L1 i7 X) s$ g/ h  X- ^* [: |) z
很多人都會認為三國演義最大醜化的角色就是曹操,其實演義醜化了曹操有多少呢?演義勉強只是不提曹操的治績,但同時地曹操造成的冤案也沒多提,演義充其量只是突出了曹孟德這人物性格罷了.在歷史中著名的就有崔琰與毛玠之嘆.三國演義對曹操在大體能力和人格上並沒有太大醜化,所以可以說三國演義的作者對曹操是最仁至義盡的一位.( q- h2 T5 j5 [% n$ d, |
4 @( b/ g0 ]/ j2 ?8 R
第十位周瑜
' {6 U2 n/ @$ L. t, c7 A很多人也會有錯覺認為演義最醜化的不是曹操就是周瑜,其實演義所描寫周瑜的妒忌也只是局限於對諸葛亮一人罷了,周瑜對程普,對魯肅,甚至對龐統,演義所描寫周瑜的胸襟和愛材跟史實相約,只是一般讀者喜歡誇大周瑜對諸葛亮的感情罷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造成了演義所描寫的周瑜人格的誤解,而演義在周瑜的能力描寫上就抬高了很多了,赤壁建計的是黃蓋,江陵戰曹仁是用呂蒙計,史載的周瑜充其量也只是一員優秀統領,但並非什麼無敵將才,周瑜的戰鬥能力根本沒有網上流傳的高.6 j* A6 @7 R. U5 w
. e8 `4 N) X5 v+ v& r* @  s2 C
第九位張昭
# N9 N0 v, F; N' V* C三國演義所描寫張昭的印象為守舊派,自保者,其實讀過裴老的三國志看到裴老之評就很明白張昭的人格了.〔臣松之以為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楊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遠初遘,涂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議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结,遂為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鲁降魏,賞延於世。况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则昭為人謀,豈不忠且正乎!〕再根據張昭傳所記,張昭有大臣節,累累勸諫冥頑不靈而又志大才疏的孫仲謀,投降雖不合符孫氏一眾的利益,但以東吳人民來說是最大利益的,單是孫權所發動沒有意義的戰禍造成了東吳百姓的災難,張昭雖沒有魯肅的奇謀善策,但是張昭的人格並沒有如演義般的爛的.
- F) c* i7 K! a6 E3 \7 t& z4 Z2 {
6 A  _7 W2 q9 a第八位潘濬5 l* i' ^! Q! H
潘濬或許有很多人不認識他,演義為了美化關羽的形象,不惜將潘濬人物性格完全扭曲,作者不惜以虛構的人物王甫的口舌說他『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然而史載潘濬人格剛直不柯,素有法度,只是他在失守之下為孫權之虜罷了,潘濬在吳為人一直保持其高尚人格,就連對孫權的寵臣吕壹,潘濬也不賣他的帳,又豈是多忌好利者呢?
3 o9 j5 ?( g4 ~7 i8 |( [1 `; W0 ?2 _3 ~6 e
第七位魏延6 k! t3 _2 }/ I( x6 h. B
演義的作者為了對諸葛亮進行鋪排,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用諸葛亮之嘴巴去醜化魏延.一見面就說『斬』,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與『腦後有反骨』.前者稀奇,後者古怪.稀奇的是入蜀功臣也多是『食其祿而殺其主』,古怪的是以相學來論,那魏延後腦也應該看來像個外星人那樣吧!然而到後期馬謖守街亭一幕還要弄個幼稚的魏延『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其後魏延又上演了『撲滅孔明延壽燈』,到最後更上演了一幕謀反大冤案,這完都是跟史實完全違背的,在史中的魏延有大志且有忠節,就算不被諸葛亮重用,到最後被費禕玩弄,被楊儀作弄,魏延始終心系蜀漢皇室,當時魏延可以北投曹魏,但他最終也是向南走,魏延後半生,甚至到死後都被文人作弄,可算是三國中一員最悲慘的良將!  \. r, i: c' T* e
) O# C2 q$ Q5 u4 R8 J
第六位董卓
' V8 F! E$ v/ f. }' i3 o5 W. L董卓在為三國演義的角色裡頭,是位混世大魔王,比曹操更可惡的未纖體型人物,後世會以安祿山與之相比.其實史上的董卓性格與能力根本又是完全不一樣,董卓雖然殘酷,但他心系漢室,扶持賢明的劉協而廢棄沒用的劉辯,在儒生眼中雖有違臣道,但使問要挾帝的為何不找過又蠢又懦弱的少帝呢?這證明董卓心存漢室了,然而其後是為了探皇帝的病才到未央宮,根本與演義所說的禪讓毫不相幹.這豈是曹操,安祿山之徒可媲?董卓的愛材更是一絕,曾和他對著幹的皇甫嵩,楊彪等人都沒有被董卓借故殺死,董卓雖殘酷,但深有謀略與武功,也不失英雄形象!
) g, j8 l# @2 n8 V% {. S
& I$ F5 i4 v* F7 V第五位劉備
  t) Z+ d* A2 m; ]: o劉備,很多人也喜歡引用魯迅所說的『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其實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劉備不是一個偽那麼簡單,更是對劉備個人能力的嚴重低估,所謂偽某程度是因看過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兩本不同性質的東西才會得出的結論,使問演義描繪劉備真的有很多自私心理嗎?演義裡頭有很多將劉備所做過的事情轉移給別人或者完全不談,重新塑造一個仁性化的理想君王,但是又一味只會哭,與曹操相比的不是偽仁,而是無能,所謂『哭出過天下』就是對劉備的錯誤了解所到致!
+ Z6 U+ |( v2 r, C4 x: D
' {, Z+ z- O" I- p! y第四位司馬懿3 i* L% M; s0 Z3 A# x8 G( `) Y$ l
司馬懿也是位嚴重被扭曲的人物.包括在性格與能力上嚴重扭曲.司馬懿雖然被強征出來,但是在有限的史料上很難說出他有篡魏之心,一味為曹魏著想,只是累累向曹爽勸諫而不被接納,後人不單不正視司馬懿的勸諫,更甚者是扭曲他成為篡魏的基石,正所謂作賢成奸就是如此了.在於能力方面,演義一直為諸葛亮面貌鋪金,將司馬懿視作為次等的英雄,但其實在計策來說,司馬懿是一直在戰場上作為主導形勢的一方,想打就打,想守就守,司馬懿的策略完全拖垮蜀漢經濟及軍事實力,作為兵法家來說他絕對是一絕的." U2 X) ^# Q0 M7 {
( x# I' O/ i( R1 z0 p
第三位張飛* m$ t5 i# R5 [. ^$ i6 D7 N! Y* ?, p
張飛,在明代開始就有人提出他是位書法畫家和文人系大將,可是書法圖畫筆者我都還未找到真跡,是否明代人吹出來就很難確定了.然而張飛可是三國正史之蜀漢第一良將,這是有看過正史的人一定知道的事了吧.從張飛長板之役,到後來大戰張郃,都顯得他是很喜歡用疑兵計的一面,雖然在漢中爭奪戰中對曹洪曹休首戰失利,但是更表現出張飛是位知進知退的一員智將,張飛的細心與縝密絕非關羽的魯莽衝殺型智障可與之相媲.' m: ]" M. J: K: m) s2 {2 L

/ e4 \0 `& {% l; j- W第二位魯肅3 k( o1 n4 ~. F. w  Q
魯肅是三國正史之中用計最深的一位,演義將借荊州當成了諸葛亮的功勞,將忠厚老實愚笨寫成是子敬的形象,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正史中張昭曾批評魯肅〔謙下不足〕〔年少粗疏,未可用〕,這就足以證明他不是什麼忠厚老實之人,然而借荊州孔明劉備的角色絕對是被動,有人始終認為魯肅是中了劉備的計才借荊州,不然沒可能搬石頭掉自己的腳,這是多麼演義情義結呢?魯肅為何要協助劉備?從程昱之言就可明白了〔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魯肅之謀是最為孫吳政權設想的計策,比周瑜,呂蒙等人高上很多班,孫吳大體對外政策都是依據魯肅之謀的,只有武襲江陵完全違背魯肅的意願.所以說魯肅是編導三分的主角是不為過的,沒有魯肅,周瑜一早就跟劉備開戰了,若其勢已成,得益必是曹魏.根本不可能有三分,孫吳更不可能單獨抗魏.魯肅的角色在三國史上是多麼舉足輕重呢!1 v- v4 x& |' A1 q. r
# ~2 \7 B2 O' S) I. ^
第一位劉禪
" K: v' W$ R4 Y  c& a劉禪,一個被臭罵足足幾個世紀.一些人更會以『扶不起的阿斗』來批評一些人就算有多聰明的人在身邊輔助他,他也是不足成大事的.但筆者一直認為沒有劉禪,就沒有諸葛亮之治,在蜀的統治中劉禪是多過劉備統治足足有十多倍的時間.而在劉禪在位期間,劉禪的過錯都比不上劉備東征失利後的結果.皆因他比劉備更放權給諸葛亮,蔣琬.作為企業家,劉禪絕對是成功的表表者,老闆的角色根本不必要勞心勞力的.假如諸葛亮沒有遇著放權型的劉禪,諸葛亮也不可能成就如此美名,更談不上有商鞅之治.演義不斷紙虛鳥有來替劉禪穴插罪名,什麼中計命令諸葛亮撤軍云云,正史中劉禪到諸葛亮死後都從沒有阻止過姜維的繼續北伐,正史中更提到劉禪也曾迫令過黃皓向姜維道歉,只是不認同姜維要殺死黃皓他就是了,就正史中所記,黃皓也稱不上是什麼大禍,使問黃皓做了什麼實質行動大大動搖蜀漢國政呢?但要記著一點的是劉禪有委政於諸葛亮蔣琬,但從沒有委政於黃皓,黃皓充其量只是其一個顧問罷了.劉禪的賢德遠超齊桓,而下媲符堅,然而經過世世代代的醜化後,劉禪竟成為中國最下等的君王,這真是令人可嘆的事哦!
# s7 J  f0 g( K$ ^& E8 [
2 U& c3 |/ \/ J6 ~5 Z" M$ b  P上榜的人物最低條件是其影響力和當時的知名度,較為不為人熟悉的潘濬在吳國時也跟陸遜一度平起平坐(要不有更多過場演員也被抹殺,如糜竺非白面書生,正史中就說他〔自竺至照,皆便馬,善射御云〕,然後相信有認真看的人也會看得明排序的方式是建基於人物性格被扭曲了多少和能力被抹殺了多少而作出排序,當然這裡我沒有大大的詳解(因為當中我已打過相類文章詳細說過了).至於那群曹操迷與周瑜迷認不認同我也不關心,只是就如上文一樣敢問一句『他們被醜化了多少呢?』
Originally posted by singleung1956 at 2006-1-11 19:50:- `/ ~- W8 p* u1 {9 \. u0 u
218
9 |( \/ S% O: a8 \, u; J: r張飛大敗魏大將張郃於巴西。
" G+ ], A* |) c5 P) V
+ L7 h. |3 Z+ o& n0 S* r3 Y: L& @+ ?* V1 S
點解打打下走左去南美洲
$ Z+ n, g2 ]! n1 C

) i4 P/ ^' e$ Y當時蜀中有一地名叫巴西,不是南美洲的巴西.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CSS at 2006-1-11 21:34:
  ?4 ?: H4 w! Y( K. J5 u
6 T1 v2 h9 J0 _8 p( [# V# bi know :cool:
+ ?8 d8 c: l1 A+ x* @5 I" T3 a$ L( ~1 _2 \
還有一地叫巴東
Originally posted by 打狗棒 at 2006-1-28 21:05:% p3 |1 v; d) x/ t( J( ]

5 q$ {$ ^. O! P3 ^4 n6 A三國互有勝負, 很難說哪一支軍隊最勁;2 V( [7 t; D0 F2 d1 ?& g+ T
但最後三國盡歸司馬氏, 所以晉軍最精銳.........
1 G' l/ ?4 ^+ N/ q: s& [; y1 g5 T+ i: p
人數的比例又如何?
Originally posted by 打狗棒 at 2006-1-28 21:31:  A' A1 ^) {" U: u
) i  k& W$ T  A
赤壁之戰前魏軍應較蜀, 吳數以倍計;
9 j( o& L4 V' w7 F赤壁戰之後, 三國拉成均勢......
/ j. R, {" v* ~, e. P' W( Y
! e6 j2 G" B5 u% w7 v
I think:人口:魏:6. [2 \- M! t! q6 s5 e4 x! e* ?
      蜀:18 v5 z% N$ W' f4 P
      吳:3
$ b5 \! ?6 `1 Y( Z' D  s9 L9 x   軍隊:魏:86 f. j  k1 `( q! p
      蜀:28 Z$ t/ v% G: k: D" F
      吳:5
甘生想傾咩?
Originally posted by 甘國武 at 2006-2-4 10:04:
$ T9 w9 v/ R' v: s0 X- _5 `7 K5 H, b
who u like most in three country time?
  B# c) D; }! P9 W# o1 ]! L

2 L9 V# S% y# O3 n; D' q* U魏:張遼& C3 Y8 d: b9 D! i! ^" ?9 H
蜀:孔明
, T5 c: @: q7 w- V+ p, _: _吳:周瑜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