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呢度變左唔係「研討站」...) C+ x1 B' w9 t0 g/ V& \
唔知樓主有冇興趣另外topic la...??! d+ I3 V* w+ V
我會參與ga~!
民主定民粹?
Originally posted by pigcat at 2006/1/9 00:18:
  A6 f$ {$ r- O1 S呢度變左唔係「研討站」...
, J4 e" i$ j2 Y$ C8 _$ p唔知樓主有冇興趣另外topic la...??
" o9 j* |) e1 E我會參與ga~!
5 O9 T6 p- j. a+ M' I! _( A, z' a6 X, }
有 but need to talk to 版主
入黎踩場先~
Originally posted by kakeidevil at 2006/1/9 12:31:2 A" V# Z' O, r. Z4 Z
入黎踩場先~
% B, F+ D' Q, C7 S5 U) Z

分享]正史上襄樊之戰流程

從建安二十二年(西元217年)開始,曹操就沒有一天舒坦過。如果說建安二十年“曹操平定漢中地,張遼威鎮逍遙津”是輝煌的戰績,那麼從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稱魏王起,曹魏真的開始運交華蓋了。
+ |- n8 e3 v" B0 H9 P# T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到居巢,攻濡須不克。
% p$ c0 Q+ Z6 e  U+ o- p建安二十二年,曹魏境內遭遇罕見的瘟疫,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元月,曹操主力屯巢湖,三月才走,留夏侯敦、曹仁、張遼在此。
9 R4 B$ e8 w7 k  q5 I7 L* j冬,劉備派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3 L4 ]: f/ I  m# E* P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耿紀、韋晃謀反,被鎮壓。
) G" c& _- j! F, w% r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反叛,遣曹彰征討。  ~6 q4 X' S4 L" f  G& w
秋七月,起兵,西征漢中,九月,大軍到長安。: i( Q5 N7 s  U7 R! i2 ^
冬十月,宛城侯音等謀反,派曹仁征討。也正是在這一年,陸渾孫狼起義,關羽授予其印綬。  o' W: g2 ^8 Y$ u! f
二十四年春正月,夏侯淵戰死。三月到漢中,不克。
1 V2 d) ^9 m$ ]3 C五月放棄漢中,回軍長安。
9 [4 x3 r. Y$ n* Z- j6 {, r$ v與此同時,孫權在合肥蠢蠢欲動。8 A& e' F' j/ E( r1 \; d; f7 U
秋七月庚子,劉備稱漢中王,授予關羽假節鉞,關羽攻曹仁于樊城,曹操立刻派遣于禁增援曹仁。6 s( L& y% K. u
八月,大雨,漢水氾濫,於禁“七軍盡沒”,關羽威鎮華夏,曹操甚至要遷都避其鋒芒。
$ {/ ~9 a" a1 ~& q6 L7 \/ D九月,魏諷反。! g* y8 W" C+ d) |3 `
此時如果劉備北出關中,孫權再出合肥,天下事未可知,遺憾的是,兩個沒有一個實現的,後者更是反其道而行之,於是關羽的失敗幾乎成為必然。( D8 ?1 G* ?1 ?) q
十月,孫權向曹操“稱藩”求和,曹操命徐晃屯宛,親自率大軍屯摩坡,召集天下兵馬到此作為後援。5 I- g7 S+ g. P% T. Q, V8 w& p1 b
閏十月到十一月期間,徐晃破關羽,樊城圍解,呂蒙率領吳軍偷襲公安、南郡,守將糜芳、傅士仁投降,劉封孟達未發一兵,關羽無家可歸,只有西走川中。
+ c( ~! {! B6 h7 y& H$ c$ A孫權派遣陸遜破夷陵,潘璋、朱然斷關羽西走之路,關羽在麥城偽降,被識破。8 b- R( e. X: d/ t" ~9 c
十二月,走臨沮,被吳將馬忠擒獲,父子歸神,孫權將其首傳至洛陽,身首異處。
7 ?( M6 o  h2 r此時曹操可以緩一口氣了,可惜只到第二年(建安二十五年,西元220年)的元月,他就死了,同年曹丕篡漢。
& k( x% h( ~& x; y7 C2 E從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到十二月初,前後五個月,就是襄樊戰役階段,此次戰役三方直接參戰兵力十余萬,是全部三國戰役中情節最為曲折,勾心鬥角最為嚴重,其爭論也最多的一次戰役,從七月到十月是關羽主動進攻階段;從閏十月徐晃反攻,呂蒙偷襲荊州,是魏吳聯合進攻階段;十一月,關羽被困當陽麥城,到十二月初敗亡,是戰役收官階段,時間不久。, z7 ~$ `) [7 S# K

$ Z5 B: s: g2 `8 ?; J  E二、荊州糾紛
* T. v: ~& Q! \. v1 S) c(1)剪不斷,理還亂5 e" ?  R% g* i% t3 I
東漢末年,劉表有荊州,帶甲十萬。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投降曹操,曹操遂有荊州。緊接著,曹操失利於赤壁,引軍北還。建安十四年,周瑜破曹仁,佔據江陵,劉備只有江南四郡,於是提出“借荊州”,孫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答允,並將妹妹嫁給劉備,兩家聯姻。# G$ W  p5 C- ^5 K2 O0 Q
結果“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建安十六年,劉備入西川,建安二十年得蜀地,“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劉備說:等我得了涼州再給你荊州。孫權如何不惱?“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兩家眼看就要翻臉。) g0 x/ g8 m- j8 D5 ~
這時,曹操破張魯占漢中,劉備連忙將三郡交給孫權,自己回到西川抵禦曹操。孫劉聯盟算是暫時得以保全。但從此以後,兩家對荊州的注意力就沒有減弱過。
0 Z" O- O2 P" X+ Y- V2 r而曹操方面,他佔據的是襄陽、樊城、宛一代的荊北地區,對於孫劉的威脅他當然不會無視,在建安十六年到建安二十年期間,由於劉備致力於蜀中,而曹操破關中,稱魏公,下江南,沒有空閒對荊州有動作,所以在荊州地區這四年間曹劉沒有很大的衝突。這很大程度上是馬超和孫權的牽制導致的。' z  `4 p6 |, Q6 |# ^3 h( \" {& {
但正如孫劉的關係在建安二十年發生變化一樣,曹操占漢中,漢中爭奪戰成了焦點,荊州也由曹劉對峙變成了曹孫關的三方對壘,表面是孫劉聯盟。
9 a/ ^; |9 ?9 z; v# f8 z7 A* z建安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間,曹魏在漢中和合肥兩面受敵,疲於奔命,荊州似乎被大家遺忘了,但大家心知肚明,這種表面平靜的狀態就象一個火藥桶,不能有一點火星。, L  D1 ?5 m9 U' A# T/ }- u; J
建安二十三年,當漢中爭奪呈膠著時,曹操決定親征漢中,與此同時,由於荊北出現“侯音、張狼”之類的反叛,而且關羽已經有所動作(注一),曹操把他手中唯一可以用來抵擋關羽穩定局勢的棋子安在了襄陽背後的樊城,他就是曹仁。
* [9 Y- ], Z- c於是,建安二十四年的那場大戲的三個主要人物到齊:“荊州關羽、樊城曹仁、陸口呂蒙”。
# x' k8 {2 V. v! q4 `- z(2)樞紐江漢,砥柱江南
% \( x  [- [& j5 N0 {% P9 ~饒勝文先生所著《佈局天下》,對湖北的形式有詳盡的論述,“湖北居長江中游上通巴蜀,下達東南,在上下游之間居樞紐性地位”。8 e, L1 G: O; ]' O% Z) c( d4 ]& H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之形勝,在武昌乎?在襄陽乎?抑荊州乎?曰:以天下言之,則重在襄陽;以東南言之,則重在武昌;以湖廣言之,則重在荊州。” 3 ?/ Y7 {- Z& q3 X' [. p' U
簡單說就是,佔據蜀的一方要佔據荊州,這樣才能保證巫山之險;佔據東南的一方更要佔據荊州,這樣才能“全據長江”;而曹魏也希望佔據荊州,尤其是襄陽,這樣才能保證許都的安全。
+ g0 g5 _* W# c: P; x! i: O& {而關羽所攻的襄樊,被魏國稱為“國之巨防”,可見其重要性。《佈局天下》說:“襄陽所處的南陽盆地具有東西伸展、南北交彙的特點。無論是東西之爭,還是南北之爭,南陽盆地都是必爭之地。襄陽地處南陽盆地的南部,依託湖北,通過漢水和長江,東連吳會,西通巴蜀;由南陽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關中,還可經漢中而聯絡隴西。南北對抗時,南方的軍事防禦線東西延綿三四千里,襄陽便處在這條漫長戰線的東南段與西北段之間的連接點上。因此,襄陽作為湖北境內的一大重心,實已超出了局部地域性而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 N1 _/ L: O7 N' U; }% E6 E, ^
對於另一個重要據點江陵則說:“若就兩湖盆地的內部形勢而論,其重心則在江陵。江陵地處江漢平原,交通便利,經由長江可以連通東西萬里。以江陵為中心,北據襄陽,南控湖湘,東連武昌,西守西陵,足以撐開兩湖形勢,足以應接四方”。 ! Y$ M9 H* l$ T# k; y0 d
於是,襄陽和江陵便成了孫劉曹三家爭奪的關鍵。8 ~7 {  k$ D/ ^! M! F9 z
" w0 d6 _7 u1 u+ d
三、關羽北進和曹操的增援  e& k1 u( @% ?, J+ b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斬夏侯淵,三月曹操到漢中,五月放棄漢中回長安。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授關羽假節鉞,關羽攻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增援曹仁。與此同時,孫權圖謀攻合肥(注二)。) `( o4 L" D' [( C$ m. M7 T/ a
關羽南圍呂常於襄陽,北攻曹仁于樊城,於禁到,屯于樊城北,按常理,於禁的三萬步騎足以解樊城圍,因為關羽兵多不過三萬,但天不做美,曹魏運交華蓋。# G( `; O; s9 N& d6 v8 Q
八月,“大霖雨,漢水汎溢”,關羽究竟用了什麼辦法沒有詳細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水來時,關羽軍皆有船坐,而且善於水戰,於禁軍只有跑到高崗上躲避(注三),而根據溫恢所說:“今水生而子孝縣軍,無有遠備。關羽驍銳,乘利而進,必將為患”,曹仁的“縣軍”應該是從建安二十三年十月曹仁到襄樊時所領人馬,期間又經歷平侯音,曹仁可以準備的時間遠遠不如關羽,而於禁所領“七軍”看來是沒有水戰鬥具和經驗的,否則也不會大水一來全慌神,沒淹死幾個而全成了關羽水軍的俘虜(注四)。
; n4 B# X( A' q0 x於禁所領“七軍盡沒”,又有“梁、郟、陸渾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而且關羽派遣小分隊深入到曹魏境內(注五)。伴隨著“左將軍,假節鉞,曹魏外姓第一將于禁同志”的兵敗投降,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關羽,九月,魏諷反,關羽“威鎮華夏”,曹操開始考慮遷都避其鋒芒。 9 R3 w2 x# u( y( Q/ X) g! z
幸虧司馬宣王和蔣濟勸說曹操:“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於是,曹操停議遷都,派遣徐晃屯宛,隨時準備再次增援樊城。
6 ]& Z0 N* f0 Y; J% [. e; s( `! o在建安二十四年十月之前,關羽取得了大大出人意料的戰果,而這與關羽多年的精心準備和正確的戰術是分不開的,這些在後面會有詳細論述。, A' c0 T; y6 F3 Q/ R9 y% E
但“人苦於不知足”,尤其是被突如其來的巨大勝利衝擊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利令智昏”的情況。關羽就是這樣,他忽視了背後曾經在益陽對峙過的“盟友”。
) v7 w" K2 m' h) u$ g
3 M" u6 t: `5 |4 r( r/ Y
3 y8 Z0 @. o5 H四、東吳襲荊州和徐晃逐關羽
6 J7 Y% u! ?9 T( k關羽“威鎮華夏”,孫權的臉是越拉越長,心也是越來越癢。臉長是因為妒忌關羽的戰果,心癢是因為沒有關羽的荊州就在眼前。' y4 u/ h5 @% A5 S
孫權這頭一“長”一“癢”,那邊都督呂蒙則是如坐針氈,他也想“為主盡力”,奈何關老二臨走前在江邊弄了一堆江防崗哨,數年來又苦心經營江陵,其城堅固,他沒有一舉成功的把握(注六)。要知道“在朋友背後捅刀子”這事怎麼說也不光彩,即使這個“朋友”很強橫很令人討厭,而如果“背後捅刀”還沒能成功,再讓關老二察覺了趕回來,落個無功而返甚至損兵折將,那東吳這臉就不用要了。, w+ l7 [  D/ J! |
所以孫權和呂蒙在偷襲荊州這件事上是反復權衡,考慮再三,慎重而再慎重才下的決心。
7 I/ S& `- t) p9 x2 j/ v; _見《三國志•呂蒙傳》:“蒙乃密陳計策曰:‘(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複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 l; _* C1 X. g+ |* d' \" s- J
又有:“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禽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陰與圖計。”. L! h7 A" D4 l2 D
又見《三國志•陸遜傳》:“呂蒙稱疾詣建業,遜往見之,謂曰:‘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蒙曰:‘誠如來言,然我病篤。’遜曰:‘羽矜其驍氣,陵轢於人。始有大功,意驕志逸,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見至尊,宜好為計。’蒙曰:‘羽素勇猛,既難為敵,且已據荊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膽勢益盛,未易圖也。’蒙至都,權問:‘誰可代卿者?’蒙對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無複是過。若用之,當令外自韜隱,內察形便,然後可克。’權乃召遜,拜偏將車右部督代蒙。”
* O' h, f7 {+ |* ]$ f而且孫權君臣對於這件事是屬於絕密文件,除了陸遜和虞翻幾個人外,不敢有絲毫洩露,《三國志•全琮傳》說:全琮看關羽北進,對孫權說是襲擊荊州的好時機,但孫權裝傻充愣,愣是說沒這事,直到偷襲成功,孫權才親自來對全琮解釋“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這樣做就是怕“事泄”。(注七)& ^7 r; r: D9 Q6 d4 Z2 u5 ?, O
但是,如此機密的事情,對親近大臣都不說,卻對曹操說了(注八)。. Z! ^) f8 f3 Z; j" g: }6 @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孫權向曹操“稱藩”,兩家結成秘密同盟,孫權矛頭指向荊州。
, F4 ?$ u# u& {: X2 x9 q孫權這麼相信這位“新盟友”?當然不是,他是想先讓曹操出兵攻擊關羽的北進部隊,讓兩家鬥個兩敗俱傷自己再出兵,勾心鬥角可見一斑。
' O  O+ @- z8 O1 S. I" n* Y
' ]- s; l8 I5 [8 l+ S+ [2 W; ^! g2 e+ i# Q! y$ F& m, G' D
孫權這頭與曹操一通氣,曹操是幹什麼的?在風口浪尖滾打的幾十年,孫權這點花花腸子他還看不透?董昭說得好:“這事原本咱們不應該說出去,畢竟是新盟友的機密,可事情在這擺著,把這個消息散佈出去給關羽知道,則可以穩定樊城軍心,又可動搖關羽,但以關羽的性格,他又不會輕易回軍”(注九)。曹操一聽正中下懷,只說一個字:“善!”其實心裏指不定在說董昭這傢伙說了我沒法說的話。
, s. j) z3 `' f; {: R2 V+ `爾虞我詐,總之都不是善男信女,可憐就把關聖帝君蒙在鼓裏。6 r" o7 q( v6 f# Z% C- K) \
但是散佈消息歸散佈消息,萬一樊城在這幾天失守了,那可非同小可,所以還是要派大將去解圍,而這員將非屯兵陽陵坡的徐晃不可。
8 u/ u, G9 y1 G  D曹操已經把立刻可以調撥的精銳部隊給了於禁,導致徐晃所“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曹操命徐商、呂建告訴徐晃:“須兵馬集至,乃俱前。”3 T+ b& W5 e; l9 b+ y
其實就算沒有曹操的命令,徐晃也不會輕易造次,“(於)禁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俱為名將”,有于禁全軍覆沒的前車之鑒,徐晃怎能不小心?
; G9 D) o" N' t/ p/ s/ ~徐晃看關羽把阻援部隊安排在偃城,就耍了個心眼,他“詭道作都塹”,揚言要斷關羽的歸路,關羽中計,“燒屯走,(徐)晃得偃城”,徐晃連營稍前,迫近關羽圍。
/ }, o  B& x# w/ T" G# F  s1 K但由於沒有曹操調撥的部隊,他不敢用“新卒”立刻去攻關羽解救曹仁,《三國志•趙儼傳》記載:“晃所督不足解圍,而諸將呵責晃促救”,趙儼說:關羽的包圍圈十分牢固,我們兵少,難以解救,要與圍內的曹仁取得聯繫之後,再內外夾擊。於是把裏應外合的消息用弓箭射入樊城,同時把孫權將要襲擊江陵的消息也散佈給關羽,這一招只能說真“損”。4 C* X1 Z# n$ V2 |$ O$ v! R
此時曹仁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三國志•曹仁傳》記載:“(曹)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羽乘船臨城,圍數重,外內斷絕,糧食欲盡,救兵不至”。曹仁一度考慮放棄樊城,滿寵制止了他,於是曹仁、滿寵“沈白馬”,誓死守城。
$ L" M' l" j+ e9 g2 L終於,徐晃等到了曹操調撥的正規軍:“殷署、硃蓋等凡十二營詣晃”,一營最多不超過一千人,十二營充其量萬把人,再加上原有的新卒,也就是兩萬人,但對於徐晃已經足夠了。徐公明長驅直入,破關羽“鹿角十重”,又擊退關羽的阻擊部隊五千人,城內曹仁也殺出,樊城圍解。
$ K9 `8 g: w/ z+ Q後來曹操視察戰地,稱讚徐晃說:“吾用兵三十餘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於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 J5 X  a9 D: |- @* c9 k可見與徐晃“名將並稱”的於禁如果與關羽一刀一槍的陸戰對峙,勝算不小,可惜時運不濟,趕上了大水,旱鴨子遇上大水只完蛋了。8 W, q2 a% q3 N8 K
就在徐公明大戰沔水的同時,曹操大軍屯摩坡,並召集張遼、裴潛等天下兵馬會集(注十),他怕徐晃兵少,救不了曹仁,一度要親自去戰關羽,被桓階勸阻(注十一)。. ^( n8 p# a6 x! p+ x0 u9 F
關羽被逐回漢水南,用戰船在漢水阻止曹軍追擊,同時,曹操勒令各軍不得追擊關羽,為什麼?因為東吳呂蒙已經偷襲了荊州,關羽此去,必然凶多吉少。
2 `1 A! T7 b9 y. I  n1 e
+ W1 k: h' h6 o" M. m% c$ X
9 `7 p0 [# y5 B$ s; R  l8 ]+ c1 t' B( C" y- K7 l3 B
一枝筆寫不了兩家事,就在徐晃解樊城圍的同時,呂蒙已經率領東吳兵“白衣渡江”,破了老二的江防崗哨,並兵不血刃的取得公安、江陵。, t3 H# k. ~3 _1 e7 X7 U, t
關羽留麋芳、傅士仁守此二地,包括潘濬在內的數人都與關羽不睦(注十二),《三國志•關羽傳》記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0 V+ n8 ]8 j) u+ u% K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才讓孫權下定決心佔據荊州的,而之前陸遜的一封“忽悠信”更是讓關老二飄飄然。% L8 M: m, }, K* X4 d
呂蒙為了使關羽疏於戒備,自稱身體不適,回建業治病,將陸口防務交給當時還籍籍無名的陸遜,陸遜上任伊始就大大忽悠了關羽一番,關羽看後很可能已經象上次諸葛亮誇他那樣把信“以示賓客”了,隨即,我們的關老爺就把荊州守軍再次抽調到樊城前線,因為他認為區區東吳早就被他威鎮華夏的氣勢鎮住了。8 D" p8 q" n/ t0 V$ Z6 y
可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關羽太小看吳人了。
% W5 n# p: f. {" S5 q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孫權命呂蒙、陸遜為前部,溯江而上,佔據空虛的江陵,同時派遣蔣欽率領水軍萬人出漢水,封鎖關羽“水軍精甲”(注十三)的退路。, h+ z) F+ o/ b, ]
並于十一月,命陸遜佔據夷陵,潘璋、朱然臨沮斷關羽西走之路。7 X+ K7 G% I; R* v( H1 e! d- Y
: c# `/ B. O$ i( C% g7 D
% ^4 Q  G) N8 a/ A
4 ^. A* h( U) ]$ M$ |- [
五、走麥城
1 j! S( g; t6 G) {- e2 o! M9 v關羽敗走到麥城一線時已經是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了,面對他曾經親手修築的城池成為他人之地不知關二爺做何感想(注十四),而實際此時關羽完全有能力複奪荊州或是西走川中,因為荊州主力部隊還控制在他手中。
( {1 B  x) w) ]8 L; o8 h但是,這時呂子明用了一招釜底抽薪,關羽軍徹底崩潰,《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憮慰,約令軍中不得幹曆人家,有所求取。......羽還,在道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相參訊,鹹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鬥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
" {4 o- @" I% J% m" \8 A2 T0 E! F關羽在當陽麥城一帶徘徊近一月,士卒離散,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孫權派人招降關羽,關羽偽降,被吳人識破。走臨沮夾石之地,被吳將潘璋部將馬忠擒獲,落馬受誅。1 q3 N/ @  G5 [" g7 A
陸遜等人經過相當一段時間才徹底穩定荊州,看來陸遜說關羽“已據荊州,恩信大行”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只是“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導致地方守將有不降的人(注十五),而一方大員卻都背叛了他。; a2 r7 S4 R& o
此時“曹征南”也終於可以意氣風發的去見曹操了(注十六)。+ i4 S) ^5 j& w" N' Z+ }; s- A( v
總之,魏吳都挺高興,惟獨苦了劉備。$ Y) R1 l9 b3 w$ @
建安二十六年,劉備稱帝,隨後發動夷陵戰役,結果兵敗將亡,這都是後話。
% P3 ?$ V3 s4 D2 S
2 _# [0 t- E+ c2 k- X5 ~1 m) U而建安二十四年底的曹操是既喜又悲,喜的是曹魏集團從建安二十二年以來的陰霾終於一掃而光,悲的是他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而且孫權把他曾經的大將關羽的首級送到了他的面前。第二年元月,曹操病逝,臨死前命令:“其將兵屯戍者,皆不得離屯部。有司各率乃職”。
. X) p) p# h3 ]) J3 w( t* A; u9 Q2 I: [2 c4 C* `4 ^' o! ]
; E6 h4 p6 [% c
/ B! b$ Z8 V7 b  }9 x
六、曹(A)、劉(B)、孫(C)三家在襄樊戰役各時期的兵力探討1 {/ D. D+ J5 L8 p/ b- H
(1)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到十月
) W; A2 \# e3 c: S* P" C. M% Q9 J9 U* @A.關羽兵力史書沒有記載,再聯繫他可以將於禁的三萬俘虜押解荊州的同時包圍樊城,那麼關羽首批投入樊城的兵力已經在數萬人,究竟是幾萬,只能說個大概了,也許是四萬,也許是兩萬,而曹操與桓介的對話說徐晃兵太少似乎可以作為一個佐證,多於兩萬。只是在後期關羽又調的一次江陵兵到前線,那關羽首批投入的兵力是兩萬多到三萬多人之間也就比較合理。
7 M5 ^; Q# W& s: h0 Y& A而在對峙益陽時,關羽已經可以帶三萬人馬,但是別忘了,建安二十年劉備帶五萬兵下益陽,臨走時是不是把一部分原荊州兵留給關羽了呢?更何況這是在四年前的的時候。/ `2 t6 f- `: L- G2 T- J
所以,關羽在威鎮華夏階段,手中的總兵力大概有四萬到五萬人比較合理,投入到樊城前線的大概有兩萬多到三萬,有相當一部分兵力是留在後方防止東吳的。' |9 c) S1 L2 e; x" M
B.曹仁的兵力倒是說了一點“數千”,從戰役進程看襄陽呂常的兵力不會超過曹仁的兵力,曹魏在襄樊一帶的防禦兵力也就是一萬多人。
5 w+ y- p7 C2 G) y% f9 |1 L  L- r但這樣計算有一個問題,龐德的兵算在哪?《三國志•龐德傳》記載:“侯音、衛開等以宛叛,德將所領與曹仁共攻拔宛,斬音、開,遂南屯樊,討關羽。......仁使德屯樊北十裏,會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很明顯,龐德一開始並沒有說隸屬于於禁,等於禁到了之後,龐德安排在了於禁附近,後來人們就把龐德的部隊也算進於禁的部隊。* J& j: S, o% }- F3 w5 f: @
龐德是帶著曹仁的主力駐紮城外嗎?如果是,那於禁失敗的責任就不大了,要怪龐德這個“指揮官”,如果不是,龐德只是帶很少一部分人馬跟隨於禁到在城外駐紮,那對於曹仁總兵力的記載就說得通了。  f8 S* x$ L- }5 ^4 e/ L+ m8 O
《華陽國志》記載:“魏王遣左將軍於禁督七軍三萬人救樊,漢水暴長,皆為羽所獲”。( T% K7 a8 m& B2 H1 Q" w6 Z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 c9 p( e# }9 M2 _) @; C
《晉書•宣帝紀》記載:“及蜀將羽圍曹仁于樊,於禁等七軍皆沒”。: R# Z3 G$ C- m& l3 r
一目了然,“七軍”的統帥是于禁,龐德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而以。可見曹魏在早期在襄樊地區安排的兵力並不多,只是在附近留有大量機動兵力隨時準備增援,所以關羽進攻樊城,於禁馬上就趕到支援了。. X3 f3 R0 V7 C
C.討論這個階段呂蒙的兵力沒有很大意義,他不可能把主力安排在陸口打草驚蛇,也就是幾千人做做樣子而已,東吳的主力在中東部地區,直到關羽看陸遜接班,調兵北上,“(孫)權乃潛軍而上(陸口)”。
0 X& {7 l' c: F; D6 _* R& g- j# ?# B/ z
0 e  K- g* V! f3 `
(2)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到十一月
- A/ r) e3 @/ F; ?6 H6 nA.這一階段關羽部隊的變化不大,雖然有流寇的投靠,但其總數量不會多太多,只不過他又把一部分荊州守軍調到了樊城前線,調多少我們不知道,《三國志•呂蒙傳》記載:“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或許是萬人,或許是幾千,關羽前線部隊的數量達到三萬以上。, L! L( d6 E' _/ c2 Q9 s: n
B.曹魏的兵力調動則很大,首先於禁“七軍”完蛋了,不得不把新兵派給徐晃去宛屯紮,數量也很少,直到曹操把十二營給徐晃,徐晃才有了不足兩萬人,再加上曹仁的部隊,魏軍在襄樊地區的兵力並不占優,只是,真正的大軍在摩坡。, q8 O' t" e/ q  k& K
摩坡在今天平頂山附近,南陽位於襄樊到平頂山的中間。曹操接到孫權的“稱藩”書,立刻命夏侯敦、張遼、裴潛等人率領“二十六軍”的一部分聚集摩坡,只是這披部隊沒有直接參加襄樊戰役。而且魏吳雙方在合肥一帶都留有相當兵力(注十七)。) `8 ?, ~) v) ], Z  n4 b. |2 [3 b
此時曹操準備用來抵擋關羽的兵力幾乎是他的半數軍力。5 j+ S6 b4 r; p. Q# C' C) e7 m" C
C.孫吳用多少兵偷襲荊州于史不載,但我們可以做個大概統計。
6 T/ T, L: o* q4 c2 {2 j《三國志•陸遜傳》記載:“遣將軍李異、謝旌等將三千人,攻蜀將詹晏、陳鳳。......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複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遜令人誘之,布帥眾還降。前後斬獲招納,凡數萬計”。
2 F7 U9 M$ k& T, O3 V- b5 ]《三國志•潘璋傳》記載:“權征關羽,璋與硃然斷羽走道,到臨沮,住夾石。”6 R  M: N2 i6 c' |; N
《三國志•諸葛瑾傳》記載:“後從討關羽,封宣城侯,以綏南將軍代呂蒙領南郡太守,住公安”。
; I& P8 R7 m9 r1 e! P/ X《三國志•朱然傳》記載:“建安二十四年,從討關羽,別與潘璋到臨沮禽羽,遷昭武將軍,封西安鄉侯”。& N- H! ]. d2 k9 l
《三國志•丁奉傳》記載:“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甯、陸遜、潘璋等。數隨征伐,戰鬥常冠軍。每斬將搴旗,身被創夷”。7 _" B: T" ]  g2 o; ^' P/ P; z
《三國志•孫皎傳》記載:“後呂蒙當襲南郡,權欲令皎與蒙為左右部大督......禽關羽,定荊州,皎有力焉”。+ P# z5 Q) l% D6 K: U2 i( t
雖然甘寧沒有記載,但從《丁奉傳》來看,這位大將也應該到了荊州,只是由於沒有大戰事,沒有記載,或是甘寧當時的身體已經不行了。
9 Y2 S- w1 I9 B. `可見東吳其實精銳盡出,期在必克,正如前面所說,“如果‘背後捅刀’還沒能成功,再讓關老二察覺了趕回來,落個無功而返甚至損兵折將,那東吳這臉就不用要了”。其兵力單陸遜一部就有萬人的數量級,其餘將校就算比他少,可還有呂蒙的精銳部隊呀!! T* H, Z8 m7 m. z" F7 a
《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冓鹿中,使白衣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8 O/ s2 |; P* z1 M
《江表傳》記載:“武陵部從事樊伷誘導諸夷,圖以武陵屬劉備,外白差督督萬人往討之。權不聽,特召問濬......即遣濬將五千往,果斬平之。”
- l  h4 d7 a; J% S# K" l可見孫權是動轍上萬的調動兵力,再聯繫夷陵之戰陸遜所督兵五萬可知,此次行動主攻方向孫權很可能動用了四到五的主力部隊。/ j/ l5 t1 F- \7 r1 A
但是,這還不是孫權動用的全部兵力,因為還有蔣欽的一萬水軍去漢水夾擊關羽水軍。9 i- s% n5 P; T+ W
《三國志•蔣欽傳》記載:“權討關羽,欽督水軍入沔”。
: k% c! @  H% |  W/ U5 w為什麼說他是一萬水軍?《三國志•呂蒙傳》記載呂蒙語:“(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
. O, W' O2 v- Z1 J! W  `" ], j可見,東吳幾乎動用了可以動用全部兵力進攻荊州。關羽是在用三、四萬人對抗孫曹的大半精銳,即使糜芳等人不投降,其結局也未必好到哪去。
. n. K" G2 m5 h/ w5 P3 b1 @2 N9 |8 |  Z' N
(3)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到十二月
* m; }1 d4 Z1 o. p% kA.關羽的軍心由於呂蒙的釜底抽薪開始崩潰,士卒四散,只有保麥城而已。最後偽降被識破,只有“十餘騎”走,被“硃然、潘璋斷其徑路”,遭擒。  ^( k, U  c  y; P
B.曹操一面命令部隊不准追擊關羽,一面將眾將召集到摩坡慰勞。
, g; M2 }+ B2 _! iC.孫權一面佔據宜都,當川口,一面肅清關羽在荊州的殘餘勢力,估計那三萬俘虜也都遣返回北方了。, y+ C& Q- Y8 r$ i- X6 D! p

& H9 k# F6 r5 H3 K- i
- X) X) D$ [* Q7 u3 E七、小節關羽的成敗
7 b6 X/ ~7 v6 e& J2 _' Q4 P關羽被劉備委以重任,董督一方並不是偶然的,曹魏認為整個劉備軍“名將唯羽”也不是空穴來風。
: O$ E* Y. H2 e8 E  W" B/ w1 U關羽鎮守荊州數年,築城、造船、練兵,積極備戰(注十八),這從軍事角度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在外交的角度看,一個國家太過張揚很容易引起友臨的警惕,更何況是在火藥味十足的荊州地區?所以也怨不得人家孫權提心吊膽的。9 H0 \* q/ M4 T: N/ D/ X
我在《蜀漢上將軍》一文中說“關羽具備俠素質”,是因為關羽這個人的性格,“剛而自矜”,看看他與同僚的關係,與孫權的關係就可見一斑。所以他的失敗也不是偶然的。
& m- g+ T% x0 N) J關羽如果僅僅是帶兵打仗,有人為他料理後方事物,那他是所向無前:4 `* Z4 N8 P+ s8 w; E5 I
a.他不打堅城襄陽,用水軍隔斷漢水監視襄陽,北攻城郭不堅但卻屯紮魏軍襄樊主力的樊城。避免攻堅戰,尋求消滅魏軍的有生力量,這樣做明顯就比諸葛亮“十全必克”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高明。
) \) A5 p9 m# R* X" M' U: N/ |  Wb.合理的分配兵力,單看關羽對於前線兵力和後方兵力的比例,是很合理的。也正是這個原因,使關羽在戰役初期能夠在前線取得優異戰果的同時,保障後方的安全。具體到前線兵力的部署同樣十分合理,關羽的部隊是屬於水陸兩栖作戰,所以在漢水邊上靈活性很大,也正是這個原因,關羽在漢水附近對抗曹魏主力時是沒有很大風險的,進退自如,可攻可守。
' ?" F4 q1 w# y/ C/ H8 l; zc.關羽威名素著,張遼和徐晃都很敬佩他,而那些嘯聚山林的綠林人物對關羽更是理敬有加,所以關羽舉兵,許昌以南很多地方迎接關羽,成全了關羽“威鎮華夏”。
8 G& A! k9 w1 b2 x- Y4 H$ y軍事能力是強的,但作為一方統帥,其外交和人事能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1 `0 a/ g" _/ x; r. A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孫)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 \, ]3 C+ W( F$ |# K, d
即使說孫權取荊州是戰略需要,關羽的這一舉動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5 ]% y8 J; e7 n) t& i+ R而當面對曹魏、孫吳的策士團時,其智謀不足也就暴露無遺了。
  Q% y  d/ q( V$ C6 B7 n7 E1 Y
/ N1 K5 ]) n7 s
: [6 y9 e! [3 M( W- B# ]八、曹魏是如何度過這艱難的半年的
0 a: b3 l9 z$ D( B建安二十三年,劉備對漢中發動總攻,曹操一面要留二十六軍在居巢,一面要趕奔漢中增援,這時襄樊一線出現數次叛亂,關羽磨刀霍霍,怎麼辦?不可能放著夏侯淵不管把主力留在襄樊,也不能把襄樊當成真空地帶,最好的辦法就是派一員上將率一部分兵力守襄樊,同時還要準備增援他,於是曹仁被安排在此。
7 \% `& U8 X: U& p' U曹子孝是建安二十三年十月之前到任,此時曹操兵到長安。# Z$ S* B7 R9 o! l6 y3 u3 C' U
建安二十四年元月,曹仁和龐德破侯音,還屯樊。五月,曹操從漢中退回長安。七月,劉備稱漢中王,關羽假節鉞。
1 {0 V( q4 W5 A- V% e* `5 C: g於是襄樊戰役爆發,曹仁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全部兵力屯紮在襄陽,而是在樊城(注十九),原因恐怕是他怕自己兵少,一旦關羽斷了漢水,曹仁將進退不得,魏軍連增援無法增援,所以曹仁的這個部署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8 {0 M) G( d5 u; T  D/ p+ i陸渾孫狼叛亂,關羽乘利而進,曹仁“縣軍”難以抵擋,此時在長安的曹操一道命令就把原有的機動部隊交給於禁投入到襄樊戰場。7 g  A& l; h, Z
正如前面所說,按名望和功績,於禁只在徐晃之上不在徐晃之下,但同樣是名將,其結局差距怎麼這麼大呢?只能說於禁的運氣實在不好。人們總說關羽“水淹七軍”,可很遺憾,這只是《演義》才有的,各類歷史記載沒有一字提到是關羽策劃的這場行動。我們要怪於禁就怪他為什麼在雨季不把部隊安排在高地呢?從記載可知,魏軍被淹死的並不多,可見其水不是突然來的,正如蔣濟所說:“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如果於禁警惕一點,也就不用等大水來時再往高地上跑了。
8 q+ t) @- o% {7 h于禁失敗後,曹魏在襄樊一線原有的防禦體系已經開始崩潰。所以曹仁考慮放棄樊城,所以魏諷看准這個時機謀反,所以曹操打算遷都,所以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關羽,所以所以說關羽“威鎮華夏”。: }  C. a; e( j2 t4 n- m$ q/ S2 {4 n
這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三國志》和《資治通鑒》中明文記載這幾個月中為曹魏出謀劃策的人多達七人,他們是:蔣濟、司馬懿、滿寵、溫恢、趙儼、董昭、桓階。
5 f* ~6 G* X- i  p' @, ?: p一場戰役一方就有七人出謀劃策,可見襄樊戰役的意義和曲折程度。- l# T8 Q3 p6 Q4 n6 O( K3 H
阻止曹操遷都、激勵曹仁守樊城固然重要,聯合東吳這步棋也同樣關鍵了,三國鼎立就是一個均勢問題,其平衡一旦被打破,孤立的一方就很被動。
; d. b1 v% M$ J; z1 p5 O  U( {而徐公明嚴守陣地,在沒有勝算情況下不急於救援,等到拔除關羽週邊據點後再裏應外合,總攻關羽,終於破“鹿角十重”,把關羽逐回漢水以南,無愧名將之稱。/ D, Z+ [1 o0 C
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東吳去做了。
3 `+ L6 Z* v, g9 B7 v4 {6 u6 U- v1 @, o9 T) y

5 y5 o% q0 Z7 I# K( D九、小節東吳
3 c0 j3 X4 _! z7 A8 L- U早在孫策時期東吳就對荊州垂涎三尺,而魯肅更是把取荊州當成國策,只是劉備賴著不走才沒有實現。
, _, z& f9 o, j5 P& U; d關羽鎮守荊州一直是積極備戰,孫權由於合肥方面牽制不敢得罪關羽,於是兩家暫時和緩。但是,當關羽北進時,孫權的目光就已經移到了荊州,直到關羽威鎮華夏,孫權再也坐不住了。
$ t6 @7 f! e- g6 L) H在十月與曹操結成秘密同盟之後,孫權開始一步步籌畫偷襲荊州。
' i# d6 `9 p& H+ |; G: ?* M  `/ S首先,從陸口召回呂蒙,用陸遜代替,麻痹關羽。1 R5 g* \  I( U5 E* q* I. ?, V0 v
其次,充分掌握江陵守將的情況,做到萬無一失,《三國志•虞翻傳》記載:“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翻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翻謀不行”。
7 d1 a6 |' _# U% c& l# k另外,在偷襲時用水軍封鎖漢水,迫使關羽主力從陸路南撤,同時佔據通向川中的道路,把關羽困死在麥城。
8 P7 b2 Y( g( N* x5 X在精銳盡出的情況下,呂蒙還玩了一招“殺雞儆猴”、“釜底抽薪”,真是非要把關某致于死敵而後快,所以說“曾經的朋友成為敵人,這才是最可怕的敵人”。( Q& B) @% j  K+ w1 P, E: h
這或許也是很多人對東吳不感冒的原因吧。
& l* B/ G( X3 F' k. n0 z% P
$ O% S1 S; W- z' d0 @$ e/ N' S5 x* A+ c) O  t7 s3 [% Z+ {
十、襄樊戰役時劉備在幹什麼?4 v9 [  ?7 u6 V% g3 x- c& h
這個問題歷來爭議頗多,深糾其原因是還因為三國時期蜀國史料多遺漏和記載不詳,導致整個蜀在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到十二月間沒有任何明確行動記載。3 w! A! D0 x& u& p" q
於是大家開始猜想:是不是關羽根本就已經脫離了劉備獨自行動?
' \, y1 e, u( Q; W如果單看襄樊戰役時蜀的“沉寂”,似乎這個說法可以說通,但是,聯繫正史的記載,這種假設顯然又說不通(注二十),那到底劉備在幹什麼?5 ~; F5 |% g" @3 p7 f
按照“隆中對”的說法:“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可我們只見上將關羽將荊州之軍向宛洛,卻沒有看到劉備率益州之眾出秦川,豈不怪哉?* K5 u) P/ U" |  z6 q9 P5 q
《三國志•劉備傳》在記載劉備稱漢中王后就用了一句話概括:“還治成都。拔魏延為都督,鎮漢中”。
- R5 S" g0 P" K5 h) M) K; T而翻便《三國志》、《資治通鑒》也沒有看到建安二十四年下半年蜀有什麼大的軍事動作,只是在《三國志•廖立傳》中有一點記載:“昔先(主)不取漢中,走與吳人爭南三郡,卒以三郡與吳人,徒勞役吏士,無益而還。既亡漢中,使夏侯淵、張郃深入于巴,幾喪一州。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眾也”。' B) B0 W* y( X* p) Y
“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這句就是說劉備因為到漢中太晚導致關羽敗亡。
  k- m9 C1 J1 J5 h劉備是什麼時候到的漢中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八、九月時劉備不可能在漢中,因為他“還治成都”了呀,而在建安二十五年七月之後他也不可能在漢中,因為那一年七月劉封跑到成都向劉備請罪,在此之後他就開使準備稱帝伐吳了。
8 m6 q0 W# b5 @9 F時間縮短到了一年的範圍,但這個範圍對於只有五個月的襄樊戰役來說還是太寬泛,那我們就再縮短一下。
; \% @# @! H2 \劉備回成都幹什麼去了?《典略》記載:“備於是起館舍,築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四百餘區”,劉備造這些幹什麼?呵呵,目的很明顯呀,改善北上的運輸問題。這四百區的管舍也許要等建造完劉備再北上,也許是在建設中劉備就北上了,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只能知道,在八月後十月之前不會在漢中。
0 x+ ]  H- w7 l0 O5 x: `《資治通鑒》記載:(建安二十五年五月),麹演反叛,“將軍郝昭、魏平先屯金城,受詔不得西度”。為什麼不讓“西度”?會不會是因為那段時間之前劉備在漢中威脅關隴?算是一種假設吧,後來郝昭等人還是發兵解決了這個問題,說明劉備即使在漢中也不會有什麼動作,當然更有可能是因為劉備當時剛剛離開漢中而朝廷不知道,所以郝昭才會出兵而能解決問題。但是我們不能把這個不算證據的假設當作證據。5 y& |& H* Y" n& }6 \/ G
所以,劉備可能再出漢中的時間還是卡在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到建安二十五年七月之間。
0 z$ I7 [, B/ l# [, Q6 B0 ?而在《裴注引魏書》以及《典略》有段很有意思的記載:《魏書》“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並致賻贈之禮。文帝惡其因喪求好,敕荊州刺史斬冉,絕使命”。《典略》“備遣軍謀掾韓冉齎書吊,並貢錦布。冉稱疾,住上庸。上庸致其書,適會受終,有詔報答以引致之。備得報書,遂稱制。”7 \( g5 h. w: v# \
記載是說:劉備聽說曹操死了,立刻派韓冉去弔喪。, E7 t0 R. }0 n  }$ ?! Q
按常理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考慮孫權殺關羽,曹操厚葬關羽頭顱或許可以看出一點蛛絲馬跡:劉備有可能在試探著與曹魏結好,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為關羽報仇攻孫權。只不過曹丕反映不是很友好。如果按《魏書》:當時魏荊州刺史是夏侯尚,韓冉沒有到洛陽,否則也不用荊州刺史去殺他。按《典略》韓冉能“住上庸”則是在建安二十五年七月之前(此時孟達未反),而又說“適會受終”,則在四月左右。
4 r% Q) C2 I2 o; H總之對於無法明白的疑問我們不討論,只是韓冉在這個時候到上庸不禁讓人要問:劉備在哪?- R7 g$ ?) @2 q3 ^1 M" E
無論劉備是在漢中還是在成都,由於東吳已經佔據夷陵,韓冉要到上庸只有從漢中去,劉備當時也許就在漢中,當然,僅僅是也許。9 t" d2 k1 d2 P; P/ j) s
說了半天,我們還是只能把劉備再入漢中的時間縮短到建安二十四年閏十月到建安二十五年四、五月間。
, j& M$ l' G0 ~1 U0 V  U5 [; _4 z  k9 W) j! ?' Z  Y6 ]

% R2 r! k7 T2 b' W如果我們假設劉備真想出關中或沿漢水東下,他是不太可能在隆冬即將來臨的年底出兵的,古代出兵講究季節和時令,還要擇良辰吉日,看《三國志》中記載的出兵時間,絕大多數是在春秋季節,也有夏季,但隆冬開始用兵的現象幾乎沒有。於是乎,劉備再出漢中的時間昭然若揭:建安二十五年春。當然,他也可能是在更早一些的時間趕到漢中,但不會早在關羽失利前。
. @( U) R0 W' X9 o劉備如果是要救關羽奪荊州才到漢中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他應該是從川口沿江東下,而不是從漢中沿漢水而下。由於通訊條件的限制和孫吳對消息的封鎖,劉備得知的其實是一兩個月以前的事情,孫權是在閏十月到十一月才拿下荊州,劉備得知消息的時間差與前面論述吻合。+ a6 k4 G- d' G9 r

) Y$ U+ R0 s. E8 \
. c( Q& K6 [- x* y只是這個假設還是缺乏史料依據,也許在一些“郡志”或“縣誌”或“碑文”中會有蛛絲馬跡。: L% n0 \, b( [/ r
* m+ z; ~9 L0 X2 D5 E
/ Y% Q  X3 G$ M% {
那劉備最佳的出漢中時間是什麼時候?我們都是“事後諸葛亮”,我們可以大膽的說: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到十月期間,此時關羽威鎮華夏,魏諷反,孫權還沒有與曹操結盟,雖然張合、曹休、曹洪、郭淮等人在關中,但劉備乘勝出戰,勝算不小。# g6 @* b" @, w! o
我們能怪劉備嗎?不能。因為四年漢中戰“男子當戰,女子當運”,蜀中百姓負擔已經到了極限,必須休整,同時,蜀道難行,攻漢中因為路線短還好辦,可如果攻關中就是另外一個概念了,所以劉備要先造“四百區館舍”,解決運輸問題。. Y6 @: t8 s; M+ G
其實僅僅半年的休息時間對於蜀漢是很短暫的,但對於瞬息萬變的襄樊戰役卻是漫長的。
$ d. J2 i& ^& X5 s只能說整個事情太巧了。襄樊戰役變數太大,誰也沒有把握預測將來,關羽七月攻樊,八月破於禁,九月威鎮華夏,取得了令人預想不到的戰績,劉備希望關羽再打一打,進一步吸引曹操主力是很正常的想法,更何況既使關羽打不贏退守江陵也還是起到吸引曹操主力的作用,誰也不知道孫權會在這時突然翻臉,弄得關羽無家可回。
( w4 i2 p% g" F1 o" a" x另外,劉備也許沒想到曹魏折騰了這麼幾年,剛在漢中失利卻還能這麼頑強和迅速對關羽做出反映。
6 h7 c: w; Q. p+ f- T由於通訊條件的限制和孫吳對消息的封鎖,劉備得知的其實是一兩個月以前的事情,得知失荊州和關羽死訊不會早于建安二十四年底甚至二十五年初。
5 `8 Q+ ]  z+ t& ~劉備在建安二十四年底到建安二十五年初再出漢中顯然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前不能出關中呼應關羽,後不能制孟達保守上庸,正如廖立所說:“後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孑遺,上庸覆敗,徒失一方”。
+ a6 m6 p& t5 e, q: V7 a只不過廖立是在罵娘,把誰也無法把握的局面全都怪罪到了劉備身上,所以諸葛亮說他“誹謗先帝”也不是沒有道理。
$ S2 D6 l/ J; S+ {5 q! i6 a4 [2 V9 \. a0 G% N
最後補充一下,劉備在得知孫權佔據荊州關羽失敗後,肯定是馬上漢中回成都,所以他即使出漢中,時間也一定很短,甚至連應有的準備都沒有齊全就回來了,也許正是如此,各類歷史記載才沒有提到這一點。0 s' j3 j% s* L2 X. F$ I
2 V  G  W+ E, l/ B
當然,如果劉備壓根就沒有再出過漢中,那麼以上論述就沒有意義了。(那豈不是寫了一堆廢話?). |1 @  z. S1 A" V* W
7 R% }/ k; l! K. Q% P& b5 H) T- c  \
十一、結局
3 O. d' P* |0 t! e( N2 S8 a5 A- K1 g; W關羽死了,孫權得了荊州,但獲利最大的是曹操。1 U7 P' x" F+ k  H# x* ?* X
《三國志•趙儼傳》:“仁會諸將議,鹹曰:‘今因羽危懼,必可追禽也。’......太祖聞羽走,恐諸將追之,果疾敕仁”。5 B, f6 t9 B8 P: Z: E& B
建安二十四年冬天就已經開始了夷陵之戰......
, ]/ d$ D8 \( p------------------------------------------------------------------
3 [' {' b; [8 q8 j( l(注一)《三輔決錄注》曰:(建安二十三年)時關羽強盛,而王在鄴,留必典兵督許中事。
2 r) u: U# h- T# |' N( R/ v3 K9 ?0 j* N$ d(注二)《三國志•溫恢傳》:建安二十四年,孫權攻合肥,是時諸州皆屯戍。
3 l/ M: H) h4 d! F(注三)《三國志•於禁傳》:禁與諸將登高望水,無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0 ~3 k6 Z$ }9 e/ K" R" N
(注四)《三國志•孫權傳》:會漢水暴起,羽以舟兵盡虜禁等步騎三萬送江陵。
/ L- h. v5 T/ A' a% M1 q6 k(注五)《三國志•滿寵傳》: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
  @% g+ `! D( V(注六)《三國志•呂蒙傳》:“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 Y, v7 ~1 ?: s! f
(注七)《三國志•全琮傳》: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將關羽圍樊、襄陽,琮上疏陳羽可討之計,權時已與呂蒙陰議襲之,恐事泄,故寢琮表不答。及禽羽,權置酒公安,顧謂琮曰:“君前陳此,孤雖不相答,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陽華亭侯。$ n" C) p! ?2 Z( L6 u3 m) K+ x$ }
(注八)《三國志•董昭傳》:及關羽圍曹仁於樊,孫權遣使辭以“遣兵西上,欲掩取羽。江陵、公安累重,羽失二城,必自奔走,樊軍之圍,不救自解。乞密不漏,令羽有備。”
: D( Z* a& k( L, L7 f) b(注九)《三國志•董昭傳》:昭曰:“軍事尚權,期於合宜。宜應權以密,而內露之。羽聞權上,若還自護,圍則速解,便獲其利。可使兩賊相對銜持,坐待其弊。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又,圍中將吏不知有救,計糧怖懼,儻有他意,為難不小。露之為便。且羽為人強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m2 p3 @- z( Q7 {
(注十)《三國志•張遼傳》: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籓,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遼與太祖會摩陂。 《三國志•裴潛傳》:太祖次摩陂,歎其軍陳齊整,特加賞賜。
. y0 O! U/ L6 T& X0 W+ H: j(注十一)《三國志•桓階傳》: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問群下。群下皆謂:“王不亟行,今敗矣。”階獨曰:“大王以仁等為足以料事勢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遺力邪?”曰:“不。”“然則何為自往?”曰:“吾恐虜眾多,而晃等勢不便耳。”階曰:“今仁等處重圍之中而守死無貳者,誠以大王遠為之勢也。夫居萬死之地,必有死爭之心;內懷死爭,外有強救,大王案六軍以示餘力,何憂於敗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駐軍於摩陂。賊遂退。( w6 U" [+ @% c# f: u+ e' T
(注十二)《三國志•楊戲傳》:糜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郝普字子太,義陽人。先主自荊州入蜀,以普為零陵太守。為吳將呂蒙所譎,開城詣蒙。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先主入蜀,以為荊州治中,典留州事,亦與關羽不穆。
' n' V9 E2 C! y, @5 }3 C(注十三)《三國志•諸葛亮傳》: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
+ w2 R! A. j$ {" _: v. c(注十四)關羽鎮守江陵廢棄舊城,築新城,後來東晉桓溫在此基礎上擴建,形成了今荊州市的雛形,《水經注》說:“舊城,關羽所築”,《城邑考》說:“相傳關羽所築,晉桓溫增修之”。《元和郡縣誌》記載:“城本有中閣,以北為舊城也,以南為關羽所築。”
1 {  i  M. D' G1 a% ^(注十五)《三國志•陸遜傳》:秭歸大姓文布、鄧凱等合夷兵數千人,首尾西方。遜複部旌討破布、凱。布、凱脫走,蜀以為將。
2 W: g) R' [) m  j) Y8 ~3 F& R' ?7 ~(注十六)《三國志•許褚傳》: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5 y" {8 y6 o( f
(注十七)《三國志•呂範傳》:權討關羽,過範館,謂曰:“昔早從卿言,無此勞也。今當上取之,卿為我守建業。”又有溫恢沒有離開河肥知雙方各自防備。
2 ]3 ^8 H8 |8 Z* ?) L+ u% ?9 ?(注十八)《三國志•呂蒙傳》: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並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  _: \" v- L3 |: A- I
(注十九)《三國志•曹仁傳》:複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
; D- d% k, Z3 s2 W' _, T(注二十)《三國志•劉封傳》:“會羽覆敗,先主恨之。又封與達忿爭不和,封尋奪達鼓吹。達既懼罪,又忿恚封,遂表辭先主,率所領降魏。......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又見《三國志•劉備傳》: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又有《三國志•關羽傳》: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
.

演義十一大醜化人物

第十一位曹操
1 A/ D( C7 I2 ?: p6 r1 U很多人都會認為三國演義最大醜化的角色就是曹操,其實演義醜化了曹操有多少呢?演義勉強只是不提曹操的治績,但同時地曹操造成的冤案也沒多提,演義充其量只是突出了曹孟德這人物性格罷了.在歷史中著名的就有崔琰與毛玠之嘆.三國演義對曹操在大體能力和人格上並沒有太大醜化,所以可以說三國演義的作者對曹操是最仁至義盡的一位.- m" `! C% ~% N: ]5 z* m" w

! v1 \3 v% I4 Y4 U( y第十位周瑜2 n0 E2 |; u* O0 k
很多人也會有錯覺認為演義最醜化的不是曹操就是周瑜,其實演義所描寫周瑜的妒忌也只是局限於對諸葛亮一人罷了,周瑜對程普,對魯肅,甚至對龐統,演義所描寫周瑜的胸襟和愛材跟史實相約,只是一般讀者喜歡誇大周瑜對諸葛亮的感情罷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造成了演義所描寫的周瑜人格的誤解,而演義在周瑜的能力描寫上就抬高了很多了,赤壁建計的是黃蓋,江陵戰曹仁是用呂蒙計,史載的周瑜充其量也只是一員優秀統領,但並非什麼無敵將才,周瑜的戰鬥能力根本沒有網上流傳的高.
7 ~, R2 \# Q5 S" z$ b3 I$ ?8 r) R$ m' T8 k8 k* G$ h
第九位張昭
. J9 \* X# v( O3 `" M* u; t三國演義所描寫張昭的印象為守舊派,自保者,其實讀過裴老的三國志看到裴老之評就很明白張昭的人格了.〔臣松之以為張昭勸迎曹公,所存豈不遠乎?夫其楊休正色,委質孫氏,誠以厄遠初遘,涂炭方始,自策及權,才略足輔,是以盡誠匡弼,以成其業,上籓漢室,下保民物;鼎峙之計,本非其志也。曹公仗順而起,功以義立,冀以清一諸華,拓平荊郢,大定之機,在於此會。若使昭議獲從,則六合為一,豈有兵連禍结,遂為戰國之弊哉!雖無功於孫氏,有大當於天下矣。昔竇融歸漢,與國升降;張鲁降魏,賞延於世。况權舉全吳,望風順服,寵靈之厚,其可測量哉!然则昭為人謀,豈不忠且正乎!〕再根據張昭傳所記,張昭有大臣節,累累勸諫冥頑不靈而又志大才疏的孫仲謀,投降雖不合符孫氏一眾的利益,但以東吳人民來說是最大利益的,單是孫權所發動沒有意義的戰禍造成了東吳百姓的災難,張昭雖沒有魯肅的奇謀善策,但是張昭的人格並沒有如演義般的爛的.
0 P) A; X8 ^' U6 s* q* ^9 m. c4 g  B0 h/ Y
第八位潘濬
8 G( J- N, I; d7 ?4 G. H潘濬或許有很多人不認識他,演義為了美化關羽的形象,不惜將潘濬人物性格完全扭曲,作者不惜以虛構的人物王甫的口舌說他『潘浚平生多忌而好利,不可任用』,然而史載潘濬人格剛直不柯,素有法度,只是他在失守之下為孫權之虜罷了,潘濬在吳為人一直保持其高尚人格,就連對孫權的寵臣吕壹,潘濬也不賣他的帳,又豈是多忌好利者呢?# w$ o" [" B5 X+ Y$ X

+ s% U' ^$ F, k9 q* J" q第七位魏延
3 e& t/ [! e3 _1 r- c% V演義的作者為了對諸葛亮進行鋪排,不惜一而再,再而三用諸葛亮之嘴巴去醜化魏延.一見面就說『斬』,理由是『食其祿而殺其主』與『腦後有反骨』.前者稀奇,後者古怪.稀奇的是入蜀功臣也多是『食其祿而殺其主』,古怪的是以相學來論,那魏延後腦也應該看來像個外星人那樣吧!然而到後期馬謖守街亭一幕還要弄個幼稚的魏延『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其後魏延又上演了『撲滅孔明延壽燈』,到最後更上演了一幕謀反大冤案,這完都是跟史實完全違背的,在史中的魏延有大志且有忠節,就算不被諸葛亮重用,到最後被費禕玩弄,被楊儀作弄,魏延始終心系蜀漢皇室,當時魏延可以北投曹魏,但他最終也是向南走,魏延後半生,甚至到死後都被文人作弄,可算是三國中一員最悲慘的良將!
) ]' z. `! X! |1 t. u3 c7 s/ Q5 {0 C5 p% L
第六位董卓2 b' ~. Q- v4 B) k; u/ P4 N7 B0 t& I
董卓在為三國演義的角色裡頭,是位混世大魔王,比曹操更可惡的未纖體型人物,後世會以安祿山與之相比.其實史上的董卓性格與能力根本又是完全不一樣,董卓雖然殘酷,但他心系漢室,扶持賢明的劉協而廢棄沒用的劉辯,在儒生眼中雖有違臣道,但使問要挾帝的為何不找過又蠢又懦弱的少帝呢?這證明董卓心存漢室了,然而其後是為了探皇帝的病才到未央宮,根本與演義所說的禪讓毫不相幹.這豈是曹操,安祿山之徒可媲?董卓的愛材更是一絕,曾和他對著幹的皇甫嵩,楊彪等人都沒有被董卓借故殺死,董卓雖殘酷,但深有謀略與武功,也不失英雄形象!% O% y# J) D  [5 e3 b
5 B1 f& [* A( {  R
第五位劉備, ]% c3 B5 T* X
劉備,很多人也喜歡引用魯迅所說的『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其實三國演義中所描繪的劉備不是一個偽那麼簡單,更是對劉備個人能力的嚴重低估,所謂偽某程度是因看過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兩本不同性質的東西才會得出的結論,使問演義描繪劉備真的有很多自私心理嗎?演義裡頭有很多將劉備所做過的事情轉移給別人或者完全不談,重新塑造一個仁性化的理想君王,但是又一味只會哭,與曹操相比的不是偽仁,而是無能,所謂『哭出過天下』就是對劉備的錯誤了解所到致!7 I; k1 B6 v) q

3 ?3 ~3 D, {- q$ K  c; j第四位司馬懿/ e* t5 q7 i. ?4 ^, i, e4 H0 e* ]! b
司馬懿也是位嚴重被扭曲的人物.包括在性格與能力上嚴重扭曲.司馬懿雖然被強征出來,但是在有限的史料上很難說出他有篡魏之心,一味為曹魏著想,只是累累向曹爽勸諫而不被接納,後人不單不正視司馬懿的勸諫,更甚者是扭曲他成為篡魏的基石,正所謂作賢成奸就是如此了.在於能力方面,演義一直為諸葛亮面貌鋪金,將司馬懿視作為次等的英雄,但其實在計策來說,司馬懿是一直在戰場上作為主導形勢的一方,想打就打,想守就守,司馬懿的策略完全拖垮蜀漢經濟及軍事實力,作為兵法家來說他絕對是一絕的.
" G- |! D) r( g  D
8 u4 f! K% a" [第三位張飛! L) g, q; U2 r, T4 F- M9 d
張飛,在明代開始就有人提出他是位書法畫家和文人系大將,可是書法圖畫筆者我都還未找到真跡,是否明代人吹出來就很難確定了.然而張飛可是三國正史之蜀漢第一良將,這是有看過正史的人一定知道的事了吧.從張飛長板之役,到後來大戰張郃,都顯得他是很喜歡用疑兵計的一面,雖然在漢中爭奪戰中對曹洪曹休首戰失利,但是更表現出張飛是位知進知退的一員智將,張飛的細心與縝密絕非關羽的魯莽衝殺型智障可與之相媲.5 Q: {' Z+ L+ ~- |0 D2 h
/ J; F# C5 V! J3 A! f
第二位魯肅
, P+ s; s1 d( o5 {* s: a魯肅是三國正史之中用計最深的一位,演義將借荊州當成了諸葛亮的功勞,將忠厚老實愚笨寫成是子敬的形象,這是多麼荒唐的事,正史中張昭曾批評魯肅〔謙下不足〕〔年少粗疏,未可用〕,這就足以證明他不是什麼忠厚老實之人,然而借荊州孔明劉備的角色絕對是被動,有人始終認為魯肅是中了劉備的計才借荊州,不然沒可能搬石頭掉自己的腳,這是多麼演義情義結呢?魯肅為何要協助劉備?從程昱之言就可明白了〔權必資之以御我。難解勢分,備資以成,又不可得而殺也〕,魯肅之謀是最為孫吳政權設想的計策,比周瑜,呂蒙等人高上很多班,孫吳大體對外政策都是依據魯肅之謀的,只有武襲江陵完全違背魯肅的意願.所以說魯肅是編導三分的主角是不為過的,沒有魯肅,周瑜一早就跟劉備開戰了,若其勢已成,得益必是曹魏.根本不可能有三分,孫吳更不可能單獨抗魏.魯肅的角色在三國史上是多麼舉足輕重呢!
, f& P6 M& A; f* ?  D
4 G5 Q7 a$ r: M, x( m2 F3 _; d# H第一位劉禪
: E. D# J/ \7 {0 u7 L劉禪,一個被臭罵足足幾個世紀.一些人更會以『扶不起的阿斗』來批評一些人就算有多聰明的人在身邊輔助他,他也是不足成大事的.但筆者一直認為沒有劉禪,就沒有諸葛亮之治,在蜀的統治中劉禪是多過劉備統治足足有十多倍的時間.而在劉禪在位期間,劉禪的過錯都比不上劉備東征失利後的結果.皆因他比劉備更放權給諸葛亮,蔣琬.作為企業家,劉禪絕對是成功的表表者,老闆的角色根本不必要勞心勞力的.假如諸葛亮沒有遇著放權型的劉禪,諸葛亮也不可能成就如此美名,更談不上有商鞅之治.演義不斷紙虛鳥有來替劉禪穴插罪名,什麼中計命令諸葛亮撤軍云云,正史中劉禪到諸葛亮死後都從沒有阻止過姜維的繼續北伐,正史中更提到劉禪也曾迫令過黃皓向姜維道歉,只是不認同姜維要殺死黃皓他就是了,就正史中所記,黃皓也稱不上是什麼大禍,使問黃皓做了什麼實質行動大大動搖蜀漢國政呢?但要記著一點的是劉禪有委政於諸葛亮蔣琬,但從沒有委政於黃皓,黃皓充其量只是其一個顧問罷了.劉禪的賢德遠超齊桓,而下媲符堅,然而經過世世代代的醜化後,劉禪竟成為中國最下等的君王,這真是令人可嘆的事哦!% t) T& [* A4 z6 B) u

1 g# T, Z* E. m9 T上榜的人物最低條件是其影響力和當時的知名度,較為不為人熟悉的潘濬在吳國時也跟陸遜一度平起平坐(要不有更多過場演員也被抹殺,如糜竺非白面書生,正史中就說他〔自竺至照,皆便馬,善射御云〕,然後相信有認真看的人也會看得明排序的方式是建基於人物性格被扭曲了多少和能力被抹殺了多少而作出排序,當然這裡我沒有大大的詳解(因為當中我已打過相類文章詳細說過了).至於那群曹操迷與周瑜迷認不認同我也不關心,只是就如上文一樣敢問一句『他們被醜化了多少呢?』
218+ l' e4 B. Q" E* V$ d6 u: m
張飛大敗魏大將張郃於巴西。
# |# Y* |5 A3 j- {6 r1 f4 D/ k9 C. f$ U& L; a8 d
* p7 ^3 i/ Y' ]% o* F; ~
點解打打下走左去南美洲
Originally posted by singleung1956 at 2006-1-11 19:50:. x0 n3 g+ J; D$ ~* R
218+ K9 X5 q- X- H; v" M
張飛大敗魏大將張郃於巴西。
. E2 b6 w* S) l/ \7 [
, p2 K' b, A- H+ o6 W
% F( C# H; l1 N7 _: j1 A6 J2 e點解打打下走左去南美洲
, ?* _- b% K0 G3 k+ ~

) ^7 v  @8 L- W  ^# L- f  D當時蜀中有一地名叫巴西,不是南美洲的巴西.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6/1/11 19:56:
! x% K8 z, N: i$ n" a" {( `% C. E/ F- ]0 T- }
; Y, @+ Y' z# X: o
當時蜀中有一地名叫巴西,不是南美洲的巴西.
) `0 S! Y6 F, c
i know :cool: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CSS at 2006-1-11 21:34:
/ }1 i+ {2 q  J* c6 d7 r  C8 @8 P& D  l" j, Q# G! h
i know :cool:
7 A9 K- q) T4 w9 O0 \

  L# J$ h  `  W0 b& o/ y還有一地叫巴東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