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偈清談(不斷更新)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佛偈清談(不斷更新)

詩偈,是禪者生命智慧的精華,

是佛陀法音的圓現,是古德修心的體驗,

作者星雲大師自古德法語拈提一首,獻給芸芸眾生,

讓生命里程揀擇的人兒,自前人的生命智慧中觀照自身,

掌穩舵槳,清明分別,在游移漂流的生命長河中,

不使空費草鞋錢。


(星雲大師)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佛身充滿於法界,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常處此菩提座。
(華嚴經)

我們經常禮拜讚歎的佛到底在哪裡呢?這問題,一般人不容易理解。佛有佛的世界,佛有佛的淨土,佛就在我們的眼前,因為「佛身充滿於法界」,真理就是佛的法身,所以經典上說:「正法以為身,淨慧以為命。」清淨的般若智慧是佛的慧命。

你如果懂得這個道理,世間一花一葉、一沙一石都是如來法身的顯現,都能「普現一切群生前」,如同《華嚴經》上說的「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月現前。」諸佛如來的法身就像天上的明月,映照出畢竟空的真理,如果眾生心田性海裡的水清淨了,菩提的月亮就會顯現出來。

一般人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稱念阿彌陀佛時,總會向觀世音菩薩求這樣,求那樣,也曾向阿彌陀佛要這樣,要那樣。若稱念的人多,觀世音菩薩與阿彌陀佛要千處祈求千處應,不就忙不過來了嗎?其實不然,「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諸佛如來、菩薩好像天上的明月,有水的地方都普照,如江、河、溪、井,甚至臉盆、茶杯,都會映現出明月。但是你又問:為什麼看不到諸佛菩薩呢?那是因為心裡的煩惱太多,心裡的水混濁、不澄淨,只要將煩惱的烏雲去除,就能萬里無雲,到處都是朗朗晴空,佛的法身就顯現出來了。故佛又稱為如來,如來即如如不動而來,他的法身不動不靜在世間,「而常處此菩提座」,所以佛能不動金剛菩提座,而「隨緣赴感靡不周」地在人間。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古德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如果難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我們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這寶貴的人身嗎?

「佛法難聞」,要聽聞佛法也不容易。今天有很多人到處禮拜寺院,求聞佛法,卻很少有人能心行密合。很多人能講說佛法,但能講得契理契機的很少;有時講說者的觀念不純正,常會以盲引盲,把信徒導入邪路上去。或者講經的人太執著,使聞法者執迷,不能接觸到真正的佛法。有些人勸他們聽聞佛法,卻推說沒有時間,緣分未到,可見佛法難聞。

「中國難生」,中國是指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都很優秀的國家,相對其他爭戰連連,經濟蕭條,文化低落的國家則稱邊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福報可以出生在富強安樂的國家,像現今中東戰爭不斷,難民潮一波波,非洲也是種族衝突,饑饉連連,人民百姓都很苦。人生在世,能有平安富足的生活,能受良好的教育是十分不容易的。

經典上說人有三件事比天人殊勝:第一是記憶,第二是梵行,第三是勤勇。所以,生而為人,要懂得修持;即使是天人,若只知道享福,而不知道修持,福報享盡時也會墮落。我們已得人身,如果不趁早精進修持,在這一生消逝前求得度脫的話,將來要向何處超度此身呢?人,處在生天與墮落惡道的樞紐,如何向上提升而不下墮惡趣,實在是攸關生死的大事!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後我出生;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古德


這首偈語是說明:一個修行者在禮佛、自省時的心情。

「佛在世時我沉淪」,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初轉法輪度五比丘起,即從靈鷲山到祇樹給孤獨園,從祇園再到靈鷲山,來往於印度南北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想到佛陀在世時,我還不曉得沉淪在什麼惡道裡,沒有親聆佛陀的教示,真是佛世難遇。

「佛滅度後我出生」,現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了,我才出生到世間上,「懺悔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不免悔恨自己的業障如此深重,見不到八十種好、三十二相的如來金色身。

我要奉勸修行者不必太消極、太慨嘆,當初佛陀曾經說過:如果你們要我常住世間而不信受我所宣說的佛法,我活著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我入涅槃,而你們奉行佛法就如同我久住世間一樣,我又何曾離開你們呢?

所以,佛陀在世不在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大家能不能奉行佛法?比方說:佛陀開示我們要慈悲,大家慈悲了嗎?佛陀開示我們要忍辱,大家有忍辱嗎?佛陀開示我們要持戒,大家有持戒嗎?佛陀開示我們要弘法利生,大家弘法利生了嗎?假如我們真能奉行佛陀的佛法,以慈悲喜捨來對待大眾,以六度萬行來修持自己,以八正道來實踐佛法,以四聖諦來宣揚佛法,也就等於如來法身常住世間了。所以經典上說佛陀常住於常寂光中照顧我們,永處在真理裡指導我們。《金剛經》也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必定有佛,有佛法的地方必定有佛!所以,我們要注重人我的關係,普度眾生,若見人我關係處,一花一葉一如來!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禪者,多D睡夢,多夢多智慧,佛是學而不是信,道者在於行是無經,無書。
Originally posted by k-key at 2005-7-11 22:22:
禪者,多D睡夢,多夢多智慧,佛是學而不是信,道者在於行是無經,無書。
佛陀望著他說道:「咄咄汝好睡,螺螄蚌蛤內,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華嚴經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心地觀經亦言:「法寶甘露妙良藥,能治一切煩惱病,有信服藥證菩提,無信隨緣墮惡道。」可知信仰對於學佛的重要。但信仰一定要正信,真信,誠信,而非迷信,邪信,或莫棱兩可的信!

還有,信做壞事會下地獄的人總比那些自以為是,什麼也不信的人一定更似一個人。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瞋心起時要思量,熄下怒火最吉祥。》古德


過去,有一個長年在外做生意的商人,很少回家探望太太,到了歲末,他就上街買東西準備回家過年,在街上看到一個老和尚掛著賣偈語的招牌,他好奇地問:「這偈語賣多少錢?」「十兩黃金!」「什麼偈語要這麼貴?」「施主!你如果有十兩黃金,我自然會告訴你一個妙用的偈語。」商人一時動心,付了十兩黃金,老和尚就告訴他這首偈語。

商人聽後有些失望,心想:這四句話就要十兩黃金,太貴了吧!可是對方是個老和尚,也實在不好計較。臨走時,老和尚還一再叮嚀商人:「把這個偈語記好喲!回家很管用的!」

商人披星戴月地日夜趕路,回到家已三更半夜,除夕都快過去了。因為大門未上鎖,商人直接走到自己房間,床上掛著蚊帳,商人正要喚太太,猛然在微弱燈光下,看到床前有一雙男人的鞋子,商人心想:一定是太太趁我離家時,不甘寂寞私會男人。立刻怒火中燒,跑到廚房抓起菜刀,就要砍殺不守婦道的妻子。刀在半空中,他忽然記起老和尚的偈子「向前三步想一想,退後三步思一思」,征了一征,就依言進三步退三步,這一進一退,把躺在床上的妻子驚醒了,商人怒氣沖沖指著床底下的鞋子興師問罪,太太無限委屈地說:「你出去這麼久不回來,過年了,我不能不放一雙男人的鞋子等你回來,圖個團圓吉利呀!」

商人一聽,扔刀大叫:「這偈子太便宜了,值得千兩萬兩啊!」

意思是說:若不是這一首偈語的開導,今天可要闖下彌天大禍了!所以《金剛經》中有言道:受持一四句偈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功德。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閒看幾十年。]晉.跋陀羅

「不結良緣與善緣,苦貪名利日憂煎」,人活在世間上,如果只顧自己不顧他人,不肯跟人結緣,不肯替人服務,彼此沒有良緣,沒有善緣,就不能得到幫助。有些人不是聰明才智高,也不是能幹,然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總是得道多助,靠的就是緣分。有的人才華蓋世,一身機智靈巧,可是處處不如意,因為他沒有廣結人緣,自然坎坷難行。我們如果每天貪名圖利,在名利的貪瞋風波裡浮沉,不能給人歡喜,人家也不歡喜你,生活怎麼會快樂呢?

「豈知住世金銀寶,借汝閒看幾十年」,我們在世間上擁有的一切金銀財寶,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好像人家借給我們看的,看來看去只不過幾十年,眨眼流失成空,何必迷戀呢?世間一切物,都是短暫的,都是借看的。我們的房屋能住多少年?身體能活多少年?世間沒有一件東西永遠是我們的,「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到了生死關頭,妻子兒女不肯相伴,金銀財寶流落別家,親朋好友一一遠離,我們什麼東西都帶不去,能帶走的只有我們一世人身、口、意造作的業──善業、惡業。善業功德帶得去,罪業孽緣也得帶去。

世間有形的東西,我們都帶不走,無形的「業」帶得走。所以做人不要太愚痴,不要貪圖一時的房屋、財產、衣飾,這都是倏忽消失的因緣,很快就屬於別人了。我們要尋求真實不變的因緣,不要被虛假的世相迷惑,找到自己清明自在的本性最要緊。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唐.李翱

這首詩偈是唐朝太守李翱的作品。

李翱聽說藥山禪師是大名鼎鼎的高僧,很想見一見他的廬山真面目,就到處打聽,跋山涉水尋訪,終於在一個山頭的松樹下,找到了正在參禪打坐的藥山禪師。李翱十分恭敬地請求開示,藥山禪師卻睬都不睬,一向高傲的李翱,不曾受過如此奚落,終於忍不住諷刺說:「真是聞名不如見面!」意思是說:我久仰您的大名,但見了面後,才知道妳是如此不通人情、不達世故的一個人。說完,很生氣地要離開。藥山禪師忽然開口迸出一句:「你何必貴耳賤目呢!」意思是說:你為什麼耳朵聽的就很寶貴,而親眼見的就認為是低賤呢?為什麼你只相信耳朵,不相信眼睛呢?

李翱一聽,覺得很有道理,就再間:「什麼是戒定慧?」

「我這裡沒有這些閒雜具!」

「如何修行呢?」

「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李翱再發問時,藥山禪師就一手指天,一手指著身旁瓶子的水,閉起眼睛不再開口了。

李翱因而體悟:禪的道理是不可以分別,不可以臆測的。他回去後,潛心研習佛法,撰寫很多心性禪修的書,後來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學者。

古來多少文人學士,常與佛門大德、禪師來往,聽聞幾句開示就影響了一生。像李翱在見到藥山禪師後,寫下了這首偈,為禪門留下了一段千古公案!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從來共住不知名,任運相將只麼行;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唐.石頭希遷

「從來共住不知名」,久遠以來,我們就和一個跟我們最親近的人住在一起,只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罷了!他是誰呢?他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佛性!

人,最可悲的就是不認識自己,不知道自家本來面目,每天對著別人都叫得出張三李四,卻不知自己是何等人物!

「任運相將只麼行」,人,除了要認識自己外,更要任運隨緣、自由自在地生活。要如何才能過任運的日子呢?一、要隨緣生活;二、要隨境安住;三、要隨心度眾;四、要隨喜自在。

現在社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逆緣在生活,既不能順著緣,當然就不可能隨境自在;不能隨境自在,就不容易安住。連安住都不能,還談什麼隨心所欲的度眾結緣呢?

世間上,多少麻煩,多少是非,都由不認識自己而起。「自古上賢猶不識,造次凡流豈可明」,古來那些成聖成賢的人,都還不能認識自己,何況是我們這些芸芸眾生的凡夫,哪裡會明白呢?我們對佛道若不去研習、自修,真理就永難明白,不明理不精進,就不會修行,不修行當然就不會明白自己了。

這首偈語,主要是教我們認識自己,才能任運隨緣,不再造次沉淪於凡流之輩。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偈清談(不斷更新)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