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轉貼文學] 本地農業與生態關懷 [C+]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文學] 本地農業與生態關懷 [C+]

袁易天、文思慧

(一)「生態」的概念戰場:

生態保育的觀念很保守,我們要小心對付。那是一種將生態看成是人類不公平的制度與不負責任的行為之外的東西,人(專家)可以為「它」找到「很科學」的穩定原狀(homeostasis),而現時的建制則毋須改變,意即,那個保障和催谷著消費主義、發展主義的政治、文化、經濟體系會運作如常。這當然是極度抱殘守缺。就此,我們需要重提「生態」作為一正面面對和跨越建制權力的方向,將改變人類及萬物所置身於的剝削體制納入為生態關懷的核心課題。

故人類的衣食住行、想望愛欲的方向與探索,就是生態課題;而這些,都不能離開反省與衝擊當前制度之不義與製造虛幻,而去進行的。

本節,就是從食之所依的(漁)農業來談生態,即是,將人的介入視為生態現象之一環。也就是,我們將在生態關懷所展露的價值中,去探討農耕與食的活動,和怎樣去克服與之相違的制度。

因此,「生態」從來都不是中立的科學立場,它與各種人類活動(包括而不限於農耕與食的活動)和建制的關係,就表達了該組價值的展現或壓抑。故本節的探討只是就一個環節作的嘗試。重點在於我們不會將香港生態視為獨立於我們對生活與建制的反省、批判之外,更不同意設一個自稱「生態保育」的部門、範疇、科目、甚至是新消費潮流,去安頓了我們的「後SARS良心」而實際上一切不變。

(二) 在對「農耕-食物」的反省、批判中建立生態價值**:

香港的農業「規劃」或(刻意/非刻意的)缺乏規劃,表現了對價值探討的視若無睹—尤其忽視了平等與人民參與的原則;結果是讓房地產市場的勢力主導規劃/無規劃,在環境、民生經濟、社會-文化價值上損耗不堪,生態關懷自不知從何說起。以下,是要將這些價值逐一重新置諸生態與農業相交之處去標列出來:

環境價值與本土耕種:

好的農耕作業可以:

提高空氣質素:一個好的農耕作業能夠提供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緩衝空間,去稀釋備受污染的城市空氣;
防止土壤侵蝕,保護水資源.;
提高本地水質素:食水應盡量取自居所附近的河流、湖泊及山溪,讓市民知道這生命之源來自何處,從而參與監察水質和節約用水。地區性的可持續農耕作業有助確保穩定而有質素的食水供應;
減少化學物污染及能源的使用:工廠化農業要求大規模機械化,而且產品多以外地為市場,因此需要大量運輸;
保持生物多樣性:種植/飼養本地物種,能使本土品種保存下來,亦能維持本地整體環境的生物多樣性;
穩定供應健康的食物:本地生產可確保食物的新鮮,市民亦可參與監察食物的生產。

(2) 民生經濟價值與本土耕種:

一個以提供本地食糧為先的農耕政策可以:
強化本地經濟;
提供就業機會;
避免進一步剝削第三世界國家,令大企業不再強行在這些國家生產出口產品,損害這些國家人民的自足生活及賴以生存的環境;
讓政府停止以輸入食品為藉口繼續興建高速公路、貨櫃碼頭等基建工程而間接資助大企業;
根據外國的研究顯示,本地農耕可提高土地的生產力(相比起以貿易生產為主的工廠化農業);以及
減少入口食物所需的包裝、冷藏、放射性處理及防腐等程序。

要建設一個顧及社群聯繫和人民身心健康的可持續及負責任的經濟,以上所列皆為重要的考慮。

(3) 社會/文化價值與本土耕種:

本土農業:
減少對高度不穩定、霸權式及單一的全球化經濟的依賴;
令不同社群有機會嘗試更多另類生活;
尊重本土知識和文化;
使用社群能夠認同的適當技術;
保存屬於本土遺產一部份的本土物種;以及
保存本土食譜

** 這個價值探討集中討論植物耕種,但同樣原理可推衍至動物豢養。

(三) 香港可持續耕種政策:

可持續發展農業

可持續發展農業與現代的石化農業有很大的分別。由於現代的農業科技以為改變單一的條件可以使到農業收成大增,所以投放大量資源在研究和使用化學物質,包括農藥及化學肥田料。但結局是我們的食物受到污染,我們的食物沒有養份,我們的環境受到破壞。可持續發展農業的方法是向大自然的運作學習,在生產食物的同時,考慮人與自然和社區發展的關係。我們不以生產成本去計算農產品的產值,而是整個耕種活動的過程,可以為自然生態和食物供應和社區生活帶來甚麼良性的發展。

農業與香港

現在,我們應重新審視香港農業與香港整體存在的關係。

一向以來,農業就是提供食物和加工原料的基礎產業。香港的農業主要為本地提供糧食,以前是稻米,後來是新鮮的蔬菜。在鮮菜方面,曾經滿足本地七成的需求, 農民數目多於二萬人。又後來,社會經濟轉型,香港的工廠也向北移,香港的經濟由生產加工過渡到服務業,地產市道大為吃香。同時大陸糧食大量南下,香港的農產品價格大幅下滑,農民生計受創,紛紛轉業,農地同時萎縮。目前,農民人數大約為五百人左右,生產量祇滿足香港需要的七個巴仙左右。

我們看到由八十年代中到今天的農業情況,一般人會以夕陽行業去形容農業。大概,大家都認為:
1.城市發展,土地緊張,農業產值太低,農業萎縮是正常的現象;
2.自由經濟,大陸農產品南下,香港生產成本貴,農業無可能復元;
3.香港地少人多,不適合發展農業;
4.承以上三點,沒有人願意投身農業;

即是說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皆缺,農業還要來做甚麼﹖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又或者,我們從來都沒有看清楚現實:

1.城市擴展與農業爭地的矛盾其實是一個假象。因為好明顯,我們大部分的農地都不是納入了市區的範圍,而是被沒有規劃的丁屋政策所摧毀。丁屋本來是照顧原居民的政策,但是卻被利用作地產發展的項目。另一方面,農地被用作貨倉和拆車場。農地其實是被濫用和破壞多於實際配合城市發展而利用。現時,我們還有很多農地荒廢,等待濫用。所以,我們其實需要一個整體的土地規劃,而不是城市規劃或者農地規劃、丁屋規劃,因為這些片段的規劃,不能夠有效使用和保存土地、生態資源。

2.所謂自由經濟,信者真是傻瓜。政府有大量資源投入工業生產,包括各種基金和科研、對外談判、基建項目等,疏通工業生產及銷售的環節。香港政府沒有為農業做過甚麼。香港的食肆,大眾化的很多,高級的也不少,市場面向不同,各自找到生存空間,香港的農業也不一定因為大陸的平價菜而不能立足。問題是,沒有人去幫助農民找出路定市場,農民是被政府大員遺棄的一群。現在香港的有機蔬菜生產者生產的蔬菜,價錢比大陸菜貴五至十倍不等,一樣有市場,又何解呢﹖今天超市出售的有機菜絕對不便宜,可是農民的售出價低得離譜,這不是供求的問題, 是中間取利的人太多。

3.香港地少人多,農產品應該有很好的市場才是。新加坡比香港細小,可是也有農產品出口,那又是甚麼原因﹖我們有沒有發展過好的技術,讓農產品產值增加﹖在美國,有人用有機方法戶外種番茄,一棵番茄可以收獲二百多磅鮮果,香港有沒有去嚐試﹖提到工業,大家就說市場,說產值。農業不可以嗎﹖

4.有了政策,在一個風雨飄搖的社會,農業會有很大的吸引力,人力資源會重新集結。

以上所說,是根據所謂經濟的角度或者城市規劃的理路而反省。仍然是將農業看為一個行業來討論。以下,則不想再以農業為概念出發,而是考慮耕種這種活動與別不同的地方:

1.耕種可以是生產食物,但耕種活動的結果和影響,卻不單單祇有一些食物;

2.可持續發展的耕種是人與土地和生態互動的結果,人不去思考這個互動關係,絕對沒有稱得上為環保、綠色生活這回事發生。現代農業是石化農業,以資本密集形式存在,但可持續發展耕種,則有賴耕種者對自然的觀察和愛惜,是知識密集的活動過程 。

3.社會分工愈細,社會結構愈脆弱,因為人的知識、目光和眼界愈來愈短淺。耕種不是一種消費行為,不單是一項娛樂,當然有人會將之發展為一個綠色娛樂事業,然而耕種的過程,是一個反消費的行為,是我們社會最需要的反思。

4.耕地不像工廠大廈,舊了可以拆掉再興建,被破壞了就永遠被破壞,正如恐龍絕種以後,我們祇可以看化石。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向耕種,為我們的社會和下一代保存珍貴的資源。

可持續耕種的政策建議:

1.設立可持續發展農業發展基金
成立可持續發展農業發展基金,公開讓市民申請,用以支持民間組織或個人發展社區本位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我們也支持透過此基金,增加農民貸款額,以協助新入行農民及由慣行農法轉型到有機耕農法的農民有穩定的經濟環境注專有機生產。

2.制定農民住屋政策
農業不同於其他行業,農民需要在農地附近居住以照顧農作物,沒有相關的農民住屋政策,難以吸引新農民入行。

3. 制定對農業有利的土地政策
政府沒有切實的農地保護政策,土地資源不穩定,將會嚴重影響農民投身農業的意願。另外農地外圍的土地與水道受到污染,農民也無法進行耕種。

4. 保育現存的農業區
保育現存的農業區,使目前的農業用地、農民不致流失,是目前延續農業的當務之急。這與土地政策息息相關。

5. 增加農業貸款
目前農業貸款的上限為十萬元,實不足以應付漁農自然護理署所提倡的高產值農業投資。將本地的投資農業的機會方便大集團投資,祇會進一步令本地農業無論在產值及從業員萎縮。

6. 農業科研及種子庫
政府近十多年完全沒有投放資源在本土農業科研項目,要推廣有機耕種,本地品種作物種籽庫等項目,應該立即推行。

7. 設立農業生產資料庫
要推廣可持續發展農業,將農業與本地的生態保育、居民生活、經濟活動互相配合,必然要建立一套合乎本地環境所需的有機物回收系統和計劃,為有機耕種提供足夠的本地堆肥資源。這些生產資源的建設投資,亦應視為推動可持續發展農業一個重要的環節,政府應加以支援。

8. 重新評估香港蔬菜產銷合作社聯合總社的角色
菜聯社已經由一個協助本地農民生產和銷售的角色演變成一個推倒本地蔬菜生產的角色。目前的產銷渠道,絕對不合適發展本地有機作物,甚至剛好與推動本地有機耕作的角色背道而馳。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個新的本地作物銷售渠道。

[ Last edited by crap on 2005-5-1 at 11:11 PM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每日一篇好文區】 » [轉貼文學] 本地農業與生態關懷 [C+]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