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5396
- 精華
- 1
- 威望
- 5051
- 魅力
- 68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1#
發表於 2007-6-10 02:02 AM
| 只看該作者
宋後獨尊何文匯
死得喇,香港媒體跟晒何文匯o個套,今日聽到TVB 7點個節目簡介,佈幕把"廚房"讀成"廚防",這種說話方式完全與現代香港口語方式脫軌,是蔑視現代文化的行為
, T* [0 u( Y/ C% b8 B0 y除了"廚防"外,還有否定變讀的例子,如:; E/ J3 h! E: i/ j0 @* A5 K1 c
"套現"不讀"套演"
6 ?4 A. U+ o+ s9 s( z"麥片"讀做"麥騙"" F- e- ~4 Y( l$ f
"澳門"讀做"澳瞞"% `% r( }1 W8 _5 A
甚至見有有anchor把"男人"讀做"男仁",不過應該係慣左見字讀字而錯口讀出來% P4 a" A- s* ?. Y
* D( t, i1 Z" f2 Q8 g# F( x! `
何文匯之所以有這樣的權柄,原來是巴結教統局得來的/ R; R/ q3 S. H9 x0 w$ F$ o
原來在1990年教育署出版了一本由十多位大學和專上院校教授老師(羅亢烈、港大單周堯等領銜)合力審音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後來教育署給教統局吞併,便完全換了何文匯的教材。8 b. K6 T2 M6 N, D9 l3 g6 `
$ Q: y$ l; B( L- d! y' G8 g! c切吾所切當作正音$ O. {6 J4 o7 u0 |
( I( w' N S' H作者: 潘國森
0 Z! j" |! b4 Q
: r2 @- ]% P. i原載: 《作家月刊》2007年6月% M$ V4 n6 K5 W$ D
- U% t" }5 z7 i- Z: X8 Z9 s
S' p* j& c( h+ U2 H& g# b- E-------------------------------------------------------------------------------- c; V9 R/ N: T' Y# [2 J. g# @
( d0 f7 ]/ q7 g小時候讀清代李汝珍的《鏡花緣》,只讀了唐敖、多九公、林之洋遊歷海外諸國異境的故事,因為讀書不多,對傳統文化認識不廣,所以大部份內容其實都看得不大懂。近日代表粵語文化傳播協會處理所謂「正音」問題,已經多次在不同傳媒表達我們的看法。忽然想起唐敖聽到化外教書先生講甚麼「切唔切,以反人之切」,不禁啞然失笑。書上說:
/ ?; }/ |0 N/ I; O& e4 ]8 Z9 Z k' m3 o4 y5 k
唐敖道:「今日這個虧吃的不小!我只當他學問淵博,所以一切恭敬,凡有問對,自稱晚生。那知卻是這樣不通!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多九公道:「他們讀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卻是何書?」唐敖道:「小弟才去偷看,誰知他把『幼』字『及』字讀錯,是《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道奇也不奇?」$ y% U, @# Y3 r' F& W9 i
, A5 n$ i7 F% y. `8 ^& V2 h5 t% e# u然而類似的奇事,正在香港發生。如果再不撥亂反正,勢必成為中國語言學史上的一大奇聞,開古今中外未有之局面!
0 ~' ]: m4 A; n0 u/ K6 X/ {$ T" k% ?4 m
由教統局和粵語正音推廣協會合辦的「粵語正音」課程,要許多中小學師生學習,當中的內容對的少、錯的多,有似「切吾切,以反人之切」的笑話。5 x8 n/ V5 J7 A& s6 m
& z& L) k) |5 x- X7 t1 u: F8 ^4 }這套正音教材,聲稱以《廣韻》為依據,其實是學術上的一言堂。原來教育署早在一九九○年出版了一本由十多位大學和專上院校教授老師(羅亢烈、單周堯等領銜)合力審音的《常用字廣州話讀音表》。後來教育署這個衙門給教統局吞掉,便不動聲色的否定了這部書,完全換了何文匯教授的教材。% |$ q8 v6 M/ o2 G: }: {' s0 }$ @( n
2 _9 g2 \6 l; o( s; S" i) m8 c
用宋代的《廣韻》來決定現今粵音之荒唐,其實是漢語語言學的入門常識,即使再加「多查字典」,亦同樣不通。我們可以看看中國當代語言學家王力的一些入門著作:3 T; N$ k' j7 G! L" }
* A h, h) n. t! v0 j. k: N0 ^: P
隋代陸法言《切韻》是韻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唐代的《唐韻》,宋代的《廣韻》都是直接和間接以《切韻》為基礎的。…… ; `2 R+ g; h- y) _* e
…… * D1 }' b) o$ {9 p* a
以古音為是非的標準,這是不合理的,也是行不通的……
2 d7 D* ]/ L8 s# n……
. U& l' o" ?2 G& z* a7 E q! H, [5 c《切韻》(及其後身的《廣韻》)無疑是中國語言學的寶貴遺產。過去許多人把它當做一時一地的語音實錄來研究,那是不善於利用材料。……這並不是說,中國現代所有的漢語方音都是從「切韻音系」演變而來…… 6 n; s2 R& q4 e
0 X3 M" k- @& z, l( I# S5 G王力《中國語言學史》
; s( u: c- d: L- x4 I5 {4 R C, R5 p/ g: _$ b) \6 W b
因此,教育當局要中小學師生學用《廣韻》來決定現今的廣府話,雖然暫時行得通,卻不合語言學、音韻學的理。
4 U) f) I9 e1 b! Y, g0 l M; G7 a& g
還有好像為今天「粵語正音」這聞所未聞的奇事「度身訂做」的評語: W- H& z) w2 g( l- |- S& S
: U, M+ d1 h9 \7 H g7 z
古人已經死去了,古代的語言不再聽得見了,……古代漢語的語音實際情況不能在一般書面語言上反映出來……
7 G) H; l" g) ]. O……
7 Y2 o1 R$ I2 r7 E歷代的字書(定典)……把古代的詞義記載下來。……我們不能拘泥於正統觀念,前人看重《廣韻》、《集韻》……那是不對的。…… : q2 y8 Q2 b* D: |
…… 3 [/ J+ G4 S# W. @2 P7 l
……《切韻》以後,雖然有了韻書,但是韻書由於拘守傳統,並不像韻文(特別是俗文學)那樣正確地反映當代的韻母系統。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唐詩,宋詞,元曲的實際押韻,來補充和修正韻書脫離實際的地方。
" R; S. k3 e Q& Q1 S! z5 H…… " _5 l3 k3 p! v7 n+ M8 K6 S
姓氏和地名往往保存古音。例如山東的費縣(費音秘),廣東的番禺(番音潘),都保存了重唇音 …… 8 g& _7 b& G8 u) ?1 R" ^" `
4 K d$ _4 R& Q7 I5 B4 J
王力《漢語史稿》
* @# H9 b% M+ y$ @0 T$ j
, C( H' Z1 Z/ k現在何教授煞有介事的拿著唐詩、宋詞的平仄來「正」現今粵音,即用脫離實際的材料,那是不對的。改動現在通行的姓氏(說「韋」要讀圍而不讀偉)和地名(「鄱陽」要讀婆陽而不讀播陽),也是不對的。5 x+ D# C$ |: O. `& j) ^
3 V# h% n/ b& {& q
王力教授還說:
. c7 e2 h; L9 V$ [$ ^) Q0 o; G* W
; v7 z, |& i) ?: R. u0 A有時候,按公式也拚不出正確的讀音來,那是由於古今音不同的緣故。
5 l2 {) Q. K: ?8 l. q W, f" s1 U6 n- O* \2 N7 N
王力《漢語音韻》
& r2 w, L; F5 f. ]" e% n# J& T* C% ~3 z; h
因此,香港教育當局和何文匯教授推動的「粵語正音」其實也不能真的盡依《廣韻》,他們只能先奉《廣韻》為圭臬,然後獨霸用《廣韻》切現代粵音的解釋權,那個字的廣府話讀音要跟《廣韻》,那個不用跟,完全由何教授說了算。倒好像由北宋時期《廣韻》出版之後,到何教授學成之前,廣府話讀音的研究是一片空白。這不過是罷黜百家,獨尊何氏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而已。
& N. L9 T# e% o) Y1 | |2 g
' R: H9 L& q0 o* N有分教:「宋後獨尊何文匯,切吾之切當正音。」焉能不成為語言學史上的大笑話? . T+ n% O6 J9 V! o
( E/ p4 |$ a8 {: ?http://www.cantoneseculture.com/ ... 070601HKWriter.aspx' R0 w% s0 W# e/ B
% ?* c8 h; T. O: {, k9 P: ~+ W[ Last edited by 阿感 on 2007-6-10 at 02:24 A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