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 法 知 道 多 D D (會不斷更新)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佛 珠

佛珠乃佛門法器之一,亦稱為念珠、數珠、誦珠及咒珠,梵名Pasakamala,音譯為「鉢塞莫」。 在〈木木患 子經〉中記載釋尊時代,天竺毘琉璃國國王因憂慮過度,枕食難安,恭請佛陀開示。釋尊教導以木木患 子一百八顆串成珠子,以常自隨,行、住、坐、臥,恆常至心,無分散意,稱念佛陀(佛)、達摩(法)、僧伽(僧)名,便可遏制煩惱。 持用念珠,我國最早記載乃南北朝時代,淨土宗祖師道綽大師用以記算念佛號之數。 製造佛珠的質料,不勝枚舉,但以用佛教七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質料製成的佛珠,彌足珍貴。 每串佛珠,都以一定顆數的珠子串成,各有含義,以1,080顆為上品,計有108、54、42、36、27,21為下數;另18及14顆為攜帶之便。 使用佛珠時,若能以恭敬虔誠、專心地心中或口中念出一篇經文,一些法語或佛陀、菩薩聖號,每念誦一遍,輕輕捻掐一顆佛珠,便可以幫助消除一切妄念,淨化濁亂心靈,找回本來無染無着的真我。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說明眾生修行、拜佛,不要「執相」,佛珠也是「相」之一,故使用時,不要過份計較它的構造、顆數和質料,只要「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 就可以早證菩提,成就涅槃了。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木魚

木 魚 是 法 器 的 一 種 , 是 用 木 製 成 中 空 的 魚 形 敲 擊 樂 器 , 配 合 木 朴 敲 擊 。

體 積 較 大 的 木 魚 一 般 放 在 供 桌 的 左 側 , 體 積 較 小 的 , 拿 在 手 中 鼓 擊 , 在 讀 誦 經 文 時 敲 打 以 調 和 音 節 和 速 度 。

相 傳 魚 晝 夜 常 醒 ,警 覺 性 最 高 , 所 以 把 木 魚 雕 刻 成 魚 的 形 狀 , 以 警 惕 眾 人 不 可 昏 沉 懶 惰, 亦 策 勵 修 行 的 人, 晝 夜 忘 寐 , 以至 於 道 。

dd5_2.jpg

dd5_2.jpg (6.8 KB)
198 x 191 PIXEL下載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法器-鐘,鼓

( 一 ) 由 來


地 鐘 -- 是 念 佛 共 修 時 所 使 用
「 鐘 」 是 佛 教 的 「 犍 椎 」 之 一 ,當 初 僅 作 為 集 眾 之 用 , 所 以 也 稱 為 「 信 鼓 」, 依 照 用 途 分 為 大 鐘 和 小 鐘 。

大 鐘, 通 常 懸 掛 在 寺 院 的 鐘 樓 上 , 有 時 與 鼓 聲 配 合 作 召 集 大 眾 或 朝 夕 報 時 用 ,小 鐘 (吊鐘 ) 放 在 佛 堂 內 ,用 於 通 告 法 會 行 事 的 開 始 , 或 隨 伴 唱 念 敲 擊 , 又 地 鐘 是 稱 念 佛 號 時 與 木 魚 配 合 的 敲 擊 法 器 。

  
「 鼓 」的名 字 , 在 很 多 經 典 中 可 以 看 得 到 。佛 陀 住 世 時 期 , 鼓 本 來 是 在 「 誦 戒 、 用 餐 、 聽 法 . . . . . 」等 場 合 , 敲 打 集 眾 用 的 。 後 來 才 在 寺 院 中 , 早 起 夜 寢 時 規 定 擊 鐘 鳴 鼓 , 作 為 號 令 。 以 後 更 進 而 把 鼓 加 入 了 讚 誦 的 行 列 , 配 合 唱 念 、 譜 成 曲 調 , 作 為 「 技 樂 供 養 , 莊 嚴 道 場 」 , 以 音 聲 作 佛 事 , 助 發 大 眾 的 誠 敬 心 念 。

近 世 佛 寺 中 所 用 的 「 鼓 」 , 形 狀 類 似 矮 桶 式 的 。 大 形 鼓 多 半 懸 掛 在 鼓 樓 中 , 或 大 雄 寶 殿 的 簷 角 下 。 中 小 形 的 鼓 , 則 配 以 「 吊 鐘 」 , 以 備 讚 誦 唱 念 之 用 。
  

( 二 ) 敲 擊

「 鐘 」 對 於 修 道,有 大 功 德 。 《 增 一 阿 含 經 》 說 : 「 若 打 鐘 時 , 一 切 惡 道 諸 苦 , 並 得 停 止 。 」 鐘 的 敲 擊 板 眼 , 隨 著 門 派 及 方 域 不 同 , 佛 教 界 沒 有 統 一 的 規 定 。

「 鼓 」 的 敲 法 , 右 手 執 槌 打 鼓 , 左 手 執 槌 敲 吊 鐘 。 敲 打 的 時 候 , 必 須 注 意 「 節 拍 、 板 眼 」 , 不 可 錯 亂 。

dd6_1.jpg

dd6_1.jpg (3.9 KB)
153 x 160 PIXEL下載

dd6_2.jpg

dd6_2.jpg (2.6 KB)
107 x 89 PIXEL下載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供 僧"

慶 祝 本 年 ( 佛 曆 二 五 四 七 年 ) 佛 誕 節 , 香 港 佛 教 聯 合 首 次 舉 辦 莊 嚴 殊 勝 的 「 供 僧 大 會 」 。

僧 伽 是 佛 , 法 , 僧 三 寶 其 中 的 僧 寶 。 他 們 是 佛 陀 正 法 的 承 續 者 , 弘 揚 者 , 佛 教 信 仰 的 指 導 者 。 原 始 經 典 說 僧 伽 是 佛 陀 的 出 家 弟 子 , 具 備 妙 行 , 質 直 行 , 如 理 行 , 正 行 。 在 世 間 應 被 供 養 , 恭 敬 , 布 施 , 合 掌 禮 拜 , 是 無 上 福 田 。

又 根 據 《 盂 蘭 盆 經》 記 載 佛 陀 曾 教 導 目 犍 連 尊 者 以 供 僧 的 方 法 , 救 拔 在 餓 鬼 道 中 受 苦 的 母 親 。 所 以 歷 來 中 國 的 在 家 佛 教 徒 都 會 遵 佛 所 說 , 舉 行 功 德 殊 勝 的 供 僧 大 會 , 應 供 的 法 師 , 人 數 很 多 , 有 時 亦 稱 為 供 千 僧 齋 。 供 養 物 品 亦 盡 力 辦 得 豐 盛 如 法 莊 嚴 , 以 表 虔 誠 敬 意 。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過 堂"


過 堂 的 意 義 是 佛 教 大 眾 進 入 齋 堂 , 依 一 定 行 儀 一 起 用 飯 。 規 矩 很 嚴 肅 。 首 先 要 心 存 正 念 。 應 食 存 五 觀 :

1 . 計 功 多 少 , 量 彼 來 處 ; ( 應 飲 水 思 源 , 得 知 來 處 不 易 。 )

2 . 忖 己 德 行 , 全 缺 應 供 ; ( 思 量 自 己 有 什 麼 德 行 , 能 受 這 齋 飯 供 養 。 )

3 . 防 心 離 過 , 貪 等 為 宗 ; ( 防 止 妄 念 , 遠 離 過 失 , 不 應 只 貪 或 只 挑 適 口 美 食 。 )

4 . 正 事 良 藥 , 為 療 形 枯 ; ( 視 食 物 為 良 藥 , 只 為 治 療 身 體 因 飢 渴 造 成 的 不 適 。 )

5 . 為 成 道 故 , 應 受 此 食 ; ( 為 要 有 體 力 才 好 辦 道 , 才 答 應 接 受 這 頓 齋 飯 。 ) 所 以 齋 堂 有 時 稱 為 「 五 觀 堂 」 。

大 眾 過 堂 , 另 一 個 重 要 規 矩 就 是 禁 語 。 進 堂 後 , 除 和 尚 開 示 , 糾 察 師 父 或 工 作 人 員 在 有 需 要 輕 聲 說 話 外 , 堂 中 大 眾 一 律 禁 語 。 應 默 念 佛 號 , 或 隨 誦 偈 咒 。 過 堂 是 一 項 莊 嚴 佛 事 , 大 眾 進 堂 , 亦 會 穿 袍 搭 衣 , 規 行 矩 步 。 依 次 坐 下 。 分 東 西 兩 單 , 方 丈 坐 中 間 法 座 上 。 唱 「 供 養 咒 」 後 用 餐 , 餐 後 唱 「結 齌 偈 」 , 之 後 大 眾 離 席 。

過 堂 吃 飯 時 , 或 飯 後 , 碗 筷 的 放 置 及 取 用 都 有 規 矩 。 先 盡 量 避 免 弄 出 聲 響 。 堂 中 負 責 添 飯 菜 的 工 作 人 員 (稱 為 '行 堂' ) , 先 將 盛 有 飯 、 湯 和 菜 的 三 隻 碗 分 別 放 在 用 齋 者 面 前 的 桌 上 。 飯 放 前 方 左 邊 , 湯 放 右 邊 , 菜 放 飯 和 湯 下 邊 中 央 , 成 三 角 形 。 筷 子 橫 放 近 用 齋 者 身 前 桌 邊 , 筷 子 頭 在 右 方 。 用 齋 時 用 右 手 先 移 菜 碗 近 身 邊 , 其 次 用 右 手 取 飯 碗 放 菜 碗 右 邊 , 再 用 左 手 取 湯 碗 放 左 邊 , 三 碗 並 排 一 字 形 , 然 後 進 食 。 持 碗 手 勢 宜 以 左 掌 拇 指 按 碗 邊 , 其 他 四 指 托 碗 底 , 如 龍 吐 珠 狀 。 以 右 手 持 筷 , 慢 放 食 物 入 口 , 如 鳳 點 頭 。 以 食 就 口 , 不 以 口 就 食 , 頭 不 下 垂 。 如 要 添 飯 , 輕 移 飯 碗 到 桌 前 , 行 堂 到 來 , 以 筷 子 在 碗 內 示 意 加 添 分 量 。 如 要 添 湯 或 添 菜 , 先 放 下 飯 碗 , 把 湯 碗 或 菜 碗 置 飯 碗 前 , 待 行 堂 前 來 加 添 。 為 惜 福 愛 物 , 應 將 食 物 用 完 。 用 齋 完 畢 , 用 右 手 把 湯 碗 疊 在 飯 碗 上 , 用 左 手 輕 推 菜 碗 到 桌 前 右 方 , 然 後 以 右 手 將 重 疊 的 飯 碗 和 湯 碗 推 到 菜 碗 左 方 , 筷 子 放 三 碗 中 間 的 桌 面 上 , 筷 子 前 端 齊 整 地 排 放 桌 子 邊 緣 。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佛教徒的稱謂"


通 常 來 說 佛 教 徒 有 出 家 男 女 眾 及 在 家 男 女 眾 四 種 , 有 稱 四 眾 佛 弟 子 , 在 文 字 及 口 頭 上 都 各 有 自 稱 或 稱 呼 對 方 的 分 別 。

出 家 眾 中 男 性 的 出 家 人 的 稱 謂 有
( 一 ) 比 丘 〔 梵 語 〕 , 意 思 是 乞 士 , 上 於 諸 佛 乞 法 資 益 慧 命 , 下 於 施 主 乞 食 資 益 色 身 。
( 二 ) 苾 芻 〔 梵 語〕 , 原 是 西 天 竺 草 名 , 具 有 五 種 功 德 , 用 以 比 喻 出 家人 。
( 三 ) 沙 門 〔 梵 語 〕 ,義 是 勤 息 , 即 勤 修 戒 定 慧 , 息 滅 貪 瞋痴 。
( 四 ) 僧 , 〔 梵 語 為 僧 伽 〕 , 本 來 四 人 以 上 , 從 佛 學 道 , 和 合 而 住 , 才 稱 為 僧 , 今 一 男 性 出 家 人 亦 可 稱 為 僧 。
( 五 ) 和 尚 〔 梵 語 〕 , 義 譯 力 生 , 即 依 著 師 父 的 道 力 以 引 生 徒 弟 的 道 力 , 所 以 和 尚 又 有 親 數 教 師 的 意 思 。
( 六 ) 沙 彌 〔 梵 語 〕 , 譯 作 息 慈 , 即 息 惡 行 慈 的 意 思 。 不 論 年 歲 , 未 受 比 丘 戒 〔 具 足 戒 〕 的 男 性 出 家 人 都 稱 沙 彌 , 因 此 沙 彌 亦 有 勤 策 的 意 思 , 就 是 說 沙 彌 他 們 是 大 僧 勤 加 策 勵 的 對 象 。

女 性 出 家 人 的 稱 謂 有
( 一 ) 比 丘 尼 ,
( 二 ) 苾 芻 尼 ,
( 三 ) 沙 彌 尼 , 都 是 梵 語 , 尼 是 梵 語 , 解 釋 為 女 。
( 四 ) 式 叉 摩 那 尼 , 或 式 叉 , 或 式 叉 尼 〔 梵 語 〕 ,譯 為 學 法 女 。

凡 沙 彌 尼 , 想 受 具 足 戒 為 比 丘 尼 , 應 於 二 年 間 , 先 學 六 法 , 即 不 殺 , 不 盜 , 不 淫 , 不 妄 語 , 不 飲 酒 , 不 非 時 食 等 , 過 了 這 兩 年 , 假 如 情 況 良 好 , 才 能 正 式 受 具 足 戒 。 以 上 比 丘 、 比 丘 尼 、 沙 彌 、 沙 彌 尼、 式 叉 摩 那 , 合 稱 為 佛 教 的 出 家 五 眾 。

在 家 的 男 女 佛 教 徒 統 稱 居 士 , 意 思 是 居 家學 佛 修 行 的 人 士 , 男 居 士 在 佛 經 中 稱 為 優 婆 塞 , 或 梵 語 音 譯 為 鄔 波 索 迦 , 女 居 士 稱 為 優 婆 夷 , 或 鄔 波 斯 迦 。 意 思 是 清 信 男 、 清 信 女 、 ( 清 淨 信 仰 佛 教 的 男 女 信 徒 ) , 或 是 近 事 男 、 近 事 女 、 ( 親 近 承 事 佛 陀 , 皈 依 三 寶 , 受持 五 戒 的 男 女 居 士 ) , 或 是 近 善 男 、 近 善 女 、 ( 眾 善 奉 行 的 男 女 佛 教 徒 ) 。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佛教徒禮節性的稱呼"


為 了 尊 敬 僧 寶 , 佛 教 徒 對 出 家 眾 有 禮 節 性 的 稱 呼 , 如 果 已 知 道 他 或 她 的 法 號 , 可 稱 「 某 某 法 師 」 , 或 「 某 某 師 」 。 如 果 不 認 識 他 們 的 法 號 , 可 只 稱 「法 師 」 , 或 「 師 父 」 。 在 寺 院 內 , 對 寺 院 的 住 持 , 如 果 知 道 他 的 法 號 , 可 以 稱 他 「 某 某 大 和 尚 」 , 或 直 接 稱 「 方 丈 和 尚 」 。 對 寺 院 中 有 職 務 的 出 家 人 ( 不 論 男 眾 女 眾 ) , 可 稱 知 客 師 父 、 維 那 師 父 、 或 當 家 師 父 等 。

對 於 佛 教 一 些 宗 派 的 出 家 眾 亦 有 不 同 的 稱 號 , 像 稱 禪 宗 的 為 「 禪 師 」 , 稱 律 宗 的 為 「 律 師 」 , 稱 密 宗 的 為 「 上 師 」 。

在 一 些 較 莊 重 的 場 合 , 對 出 家 眾 可 有 因 他 她 們 的 德 行 學 問 或 修 行 時 間 作 出 稱 呼 , 如 「 某 某 大師 」 , 這 是 對 一 位 通 曉 佛 教 教 義 而 又 具 備 盛 德 的 出 家 人 的 尊 稱 。 或 稱 「 某 某 上 人 」 , 上 人 就 是 內 有 智 德 , 外 有 勝 行 , 可 以 作 為 僧 眾 及 人 眾 師 者 , 在 眾 人 之 上 者 的 尊 稱 , 如 果 知 道 他 的 上 下 ( 出 家 人 的 法 號 ) , 及 戒 臘 ( 受 戒 及 結 夏 安 居 ) 的 年 歲 頗 高 的 , 可 以 稱 「 某 公 上 人 」 。 對 年 齡 長 , 法 臘 高 而 智 德 俱 優 的 大 比 丘 或 比 丘 尼 可 敬 稱 「 某 某 長 老 」 。 近 代 以 來 亦 有 人 以 「 大 德 」 尊 稱 有 德 行 的 出 家 及 在 家 的 佛 教 徒 眾 。

對 在 家 的 佛 教 徒 多 稱 為 「 居 士 」 , 居 士 是 指 居 家 修 道 之 人 士 。 因 為 他 們 同 是 佛 弟 子 , 彼 此 不 論 年 齡 長 幼 , 男 女 性 別 , 一 律 以 「 師 兄 」 互 稱 。 有 時 出 家 眾 稱 居 士 為 「 護 法 」 , 就 是 贊 稱 他 們 能 保 護 及 維 持 正 法 ( 即 佛 教 ) 。 居 士 對 任 何 出 家 人 都 可 自 稱 為 「 弟 子 」 , 並 不 一 定 是 他 的 皈 依 師 父 。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燒 香

『供佛是否一定要燒香?』
『點解要燒香?』

印度,佛陀在世於山林間說法時,為了不會將山林中的小昆蟲(如:蛇、蟲、鼠、蟻等)殺死,故會在說法時燒香,以將山林中的小昆蟲驅走。但,現今供佛則未必須要燒香,因為,我們已經不必再利用燒香來驅走那些小昆蟲。我們在家可以用清水、鮮花、生果及心香(即是誠意)供佛,不應只著重於形態上的燒香。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佛教道場的名稱"

一 般 來 說 弘 揚 佛 教 道 理 的 場 所 就 稱 為 佛 教 道 場 。 而 其 中 卻 有 不 同 的 稱 謂 。

( 一 ) 寺 院 : 僧 眾 聚 居 的 地 方稱 為寺 ,寺 中 分 處 幾 個 院 落 稱 為 院 , 合 稱 寺 院 。 近 代 又 多 只 稱 為 寺 。 不 同 宗 派 的 佛 寺 又 各 有 名 稱 , 如 禪 宗 的 佛 寺 稱 為 禪 寺 , 天 台 宗 的 稱 為 講 寺 , 淨 土 宗 的 稱 為 淨 寺 , 律 宗 的 稱 為 律 寺 , 又 宗 屬 不 詳 的 , 有 稱 教 寺 , 又 有 一 般 只 稱 為 某 某 寺 的 。

( 二 ) 叢 林 :僧 眾 聚 居 的地 方 , 如 樹 木 叢 聚 之 林 。 古 印 度 稱 叢 林 為 僧 伽 藍 摩 , 僧 伽 即 僧 眾 、 藍 摩 即 園 林 , 有 時 簡 稱 伽 藍 。

( 三 ) 蘭 若 : 古 印 度 僧 人 聚 處 遠 離 熱 鬧 的 空 閑 地 區 , 稱 為 阿 蘭 若 ( 音野 ) , 簡 稱 蘭 若 , 即 今 之 寺 院 。

( 四 ) 梵 剎 或 寶 剎 : 梵 是 清 淨 的 意 思 , 寶 是 莊 嚴寶 貴 的 意 思 , 剎 是 梵音 , 意 思 是 土 田 , 是 今 寺 院 的 別 稱 。

( 五 ) 精 舍 : 是 寺 院 的 異 名 ,是 精 練 修 行 人 所 居 住 的 地 方 , 亦 稱 靜 舍 。 ( 六 ) 茅 蓬 : 規 模 不 大 簡 樸 的 佛 教 道 場 稱 為 茅 蓬 。

( 七 ) 庵 : 規 模 較 小 的 比 丘 尼 住 處 稱 為 庵 。
http://www.hkbuddhist.org/index.html
佛聯會
多謝分享~~
不過真係好深啊!!!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 法 知 道 多 D D (會不斷更新)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