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6372
- 精華
- 0
- 威望
- 0
- 魅力
- 0
- 讚好
- 0
- 性別
- 女
|
114#
發表於 2005-12-4 01:35 PM
| 只看該作者
劍最早在夏商周三代之前﹝距今約六千年﹞出現,當時是以石或玉製成,一件保存最精美的出土玉劍就是用整塊岫岩玉磨成的。
1 [7 Q' r& K4 E% k0 S( L% t* s0 n& m8 L& _! p8 f0 G
青銅鑄劍最遲出現於商代中期﹝距今約三千五百年﹞,最初是曲柄短劍;商代晚期演變成直柄短劍,形狀也有很多變化。現今最常見的是吳越地帶的形制。青銅劍的鑄造技術非常高超,劍身是銅,而劍刃是銅和鋅、鉻的合金。劍上的紋飾和塗劑亦很先進,塗劑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令青銅劍埋在土裡,依然能好好保存。青銅劍到秦漢時代,由短劍變成長劍,最長的竟超過 90 厘米,表示易折斷的弱點已能基本克服。青銅劍之後接著有鐵劍,在過渡期間出現的是銅柄鐵刃劍,鑄鐵煉鋼的技術正不斷發展。, f) Q) q* K8 z6 _; o& e
* Q9 k. C* J: S" o/ p
←商代銅羊首劍
! O2 z6 q: e0 j
4 L( {. A4 ]. T) J' j1 V( J8 I$ E" f ←春秋銅短劍; G0 H/ Y0 z8 O. X
/ L; v2 C J+ X, D9 c
←春秋越王勾踐銅劍. j- n7 O( h; Y& Z a: {4 [
- F( v; i" H& n* L: C6 p; f中國人懂得利用鐵在商代已經開始,當時的人利用非常稀有的天然隕鐵打製劍的鋒刃。在戰國時期,楚國的冶鐵業較為發達,製鐵劍的數目也較多。1979-1981年在湖南益陽赫山廟戰國早期墓中出土的一把長鋼劍(78厘米),經金相檢測後,發覺它是以塊煉鐵滲碳,而反覆鍛打而成。這標誌鋼劍的出現。
1 u0 {- g( s, h* p
& J4 s2 F, l% P9 ^劍在戰場上的使用到西漢時已漸漸被刀取代;當時出現的是環首直刀。晉朝時,雖然冶鐵煉鋼技術已相當發達,但用於製劍不多;而劍只用作禮儀和裝飾。當時甚至時尚佩鑲寶石的木劍。總而言之,劍作為戰場兵器已演變成禮儀、權位象徵及民間武器。
, Y: N2 s) A7 d$ u6 }
# S, ~ n; A0 D8 _) I, P自鐵劍和鋼劍取代銅劍,製劍由鑄造改成為鍛打;反覆鍛打除令鐵塊成形外,還能使組織致密、成份均勻、雜物減少并細化而提高鋼鐵質量。 m8 j! f4 c4 S6 h$ A: v- s# w7 s
a# {; B3 l7 v3 Y: g最早的鍛打製鐵劍出現於西周,是將整塊煉鐵直接鍛打而成,質量普通。戰國末期,塊煉鐵滲碳鍛製鋼劍出現,到西漢時,這種技術已普遍用於製劍。塊煉鐵滲碳後反覆折疊鍛打,令雜質減少、細化,組織更均勻。 L1 B6 D- O) F% }
" F* u% q6 i& e0 C
西漢後期,出現了炒鋼技術,將生鐵裡的碳氧化掉,變為熟鐵,再滲碳反覆加熱折疊鍛打成劍。同時出現的技術還有鑄鐵脫碳,加熱局部滲碳鍛打。, O: l l% ?- p& x! Y7 ^- X) G$ n4 y
+ S( j! n" Q, e( B8 o& w0 j
炒鋼折疊鍛打技術運用的同時,還有淬火。經科學檢測,出土的戰國末期鋼劍曾經加熱至攝氏九百度以上進行淬火。劍刃淬火令硬度提高,更加鋒利。4 C: P2 \ Y/ F1 ~
1 O) D% i6 J! \; L5 G8 N5 ]
將鋼材折疊鍛打的次數愈多,劍的組織更均勻,質量更高。當時折疊鍛打的次數簡稱為"煉"。出土的東漢鋼劍有銘記"五十湅﹝煉﹞"、"三十湅﹝煉﹞",科學檢測即為折疊鍛打的次數。今所謂"百煉鋼",表示鋼器折疊鍛打的次數很多。8 ?8 U5 p6 r/ X
$ M* m" _' Q8 \. C
兩漢之後,以上的製刀劍技術不斷發展、提升和普及。可是隨著劍的用途改變,晉以至元朝期間劍大量減少,直至明清時期劍才復趨普遍。
$ F$ V Q1 d9 H2 i
; Y9 O, k9 j) }中國素來不大重視劍的保留,導致中國劍大量流失和毀滅,使劍文化與整體中國文化比較,完全失去平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