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學文章、故事分享站(不斷加料)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禪法] 聽你心中的欲望,如聽樹林裡的風聲
這天,外道鬱多羅來見佛陀。林中悄悄,天際澄藍。
佛陀問他:「你的老師波羅奢那,是否有教你如何修根(在六根中修行)?」
年少的鬱多羅說:「我的老師教我眼睛不要看,耳朵不要聽,就是修根。」
佛陀反問:「盲人看不見,聾人聽不見,他們也是在修根嗎?」

透過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感官,我們與生存的世界發生聯繫,也在其中生起深深的執取,把一切當成是「我」、「我所有」,而產生種種的煩惱。因此,有人以為斷除煩惱之道,就在於切斷六根與外界的接觸。

曾被達賴喇嘛喻為「現代龍樹」的印度靈性大師克里希那穆提,卻對一位主張苦修與強烈否定感官的人說:「聽你心中的欲望,如同聆聽樹林裡的風聲一般。」

當我們聆聽風從林中穿過所發出的聲響時,只是自然地傾聽,而不會去阻擋風的方向,或詛咒它。聆聽心中的欲望也是如此,這並不代表我們要過縱欲或禁欲的生活,而是在感官與外境接觸的當下,深入地觀照自己,探索自己,進而超越自己。否則蒙蔽六根,避離塵囂,依舊無法獲得心靈的平靜。

心靈的平靜來自於深刻地觀察與覺照,「中道」的智慧指引我們觀照緣起性空,遠離顛倒夢想,洞見諸法實相。當我們靜靜地聆聽自己心中的欲望時,我們會看到一個虛幻不實的自己,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沒有一個永恆不變,能主宰且唯一的主體,一切只是因緣條件的相互依存關係。因此可以說:具「常、一、主宰」之義的「我」不可能存在!「我」既不存在,「我所有」當然也就不存在!

我們的念頭在六根觸境的當下,即已生起,遷流不停,生滅不已,修行的重點不是讓念頭不起,而是覺察它的生起與消失。如果在每一個當下,我們都能安靜地、如實地探索自己的心,知道苦惱和苦惱生起的原因,煩惱便在那兒止息了,「無我」的智慧也就產生了。

從覺察自己身心的無常相續,了知世間萬物的無常相續,便可以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瞬息變化的世間,從合於因果事理的思想與行為法則中,淨化自己,並對世界生起慈悲與關懷。覺察的本身就是解脫的行動。

「聽你心中的欲望,如同聆聽樹林裡的風聲一般」,當欲望從心中的樹林走過時,我們駐足傾聽,聽它從那裡來,聽它往那裡去,就只是傾聽,不產生任何妄執的「自我」,就能逐漸撥開虛妄的迷霧,見到究竟的真實。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佛法] 放生感應二則

上鑑下因法師/彰化縣員林鎮  

員林蓮社上鑑下因法師,專宗淨業,嚴持戒律,勤修六度。待人接物,謙沖和善,虛懷若谷。對於居士請益,概勉以精勤念佛,眾善奉行。對護生、放生,亦大力提倡,推崇備至,以為職志。屢屢於法界衛星上宏法利生時,勸眾放生。自非同體大悲,等心愛物者,何以切切如此。法師慈悲,口述二則放生感應,分敘如下:

則一:八十八年春,假台南青餛鯓,施放水族物命,按儀規三皈灑淨後,將魚苗放之大海,當眾人群策群力之際,有一林居士,素秉異常,眼通陰陽,可觀常人所不能察,可聽常人所不能聞。見一男女,立於海面,男者龜身人面,滿臉鬚髯,態度和善。女者魚身人面,長髮飄逸,臉蛋皎好。初見此景,林居士心中訝然,待驚魂甫定,念起疑惑。

問道:「不知二位如何稱呼?」

二人答:「我倆乃魚之護法,稱之仙姑可也。」

林居士再問:「吾等今日所放水族物命,是否會被捕捉?有無生命危險?」

仙姑答:「你無用煩惱,魚兒不會被捉,我二人即是來此,將魚兒趕至大海。」

上鑑下因法師開示,此事雖屬靈異玄妙,但若非事實,居士亦不敢妄言誑語。足見放生現場,龍天護法,放生功德,諸佛歡喜。

印光大師在(復愚僧書)曾云:「彼必期于萬無一失,方肯行放生。則令世人盡壽皆不行戒殺放生之事矣。其人將來必膺萬無一人能救己子將死也。哀哉痛哉。」夫人放生,常見譏議,說放生即放死,亦或放者自放,捕者照捕,放生何用云云。此等訛語,相互傳說,遂使初發放生菩提者,頓起疑惑,若無正念,必然退道。此一感應,適足說明,吾人心算,不及佛菩薩萬一,冥冥之中,自有護持。只管守住當下那一念慈悲,放諸生命。餘者,無庸置疑,可也。


則二:數年前之二月十五日,突接黃居士來電,十萬火急,告知近萬隻牛蛙,本欲賣往日本,因未報關,現扣留充公,經新聞刊出,多家海產店,前往投標採購,望師父憐憫,發大慈悲心,將其買回放生,使其免受刀砧剖腹之罪。

時值師父精進佛七,無暇分身,遂托江居士代為負責,臨行殷切叮嚀,務必得標。在投標過程中,幾點不思譏事,分敘如下:

江居士膺此重任,誠惶誠恐,兢兢業業,但對台中港海關處,路徑並不熟稔,幾經波折,才找到競標處,到達時,剛好開始,此其一。

投標時,江居士未曾買賣牛蛙,不知市價多少,回電秉明師父,師父告知,見機行事,隨機應變。最後寫下六萬。開標後,竟離底標幾百元順利得標,此其二。

得標後,近萬隻牛蛙,體積龐大,地處偏僻,又無大卡車托運,正當腸枯思竭,苦無對策時,恰有一卡車駛近,經江居士說明原委,爽快答應,代為運載,恰好一車滿滿,此其三也。

上鑑下因法師開示,以上三者,缺一不可,稍有差池,此事不成,則萬千性命淪為刀殂,幸得佛助,功成圓滿,大慰人心。

大批牛蛙載回蓮社,皈依灑淨,聽聞佛號。由於數目太多,晝日放生,過於顯目。乃待夜深人靜,四下無人時,由上溥下因老法師率眾數人,於溪湖與埤頭間之大溪,分批分區施放。溪前溪尾,歷時數刻,始全數放畢,待眾人按原途折返,忽聞萬蛙齊鳴:「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此起彼落,宛如梵音嬝繞,充塞天地之間,劃入無垠夜空,壯觀殊勝。眾人視此異象,無不感動。

印光大師云:「須知水陸飛潛諸物,同吾靈明覺知之心,但以宿業深重,致形體殊異,口不能言,觀其求食避死情狀,自可悟其與人無異矣!」螻蟻尚且偷生,蠢動含靈,咸具佛性,心與佛無二,今蛙能念佛,報佛恩典,而人為萬靈之長,若不精勤念佛,上報佛恩,豈不如牛蛙乎!悲哉。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佛法] 真愛無限

達賴喇嘛著

當你的內心深處自然浮現愛心,希望跟所有眾生一起享有真正而永恆的喜樂,這就是大愛。

如感覺慈悲自然流露,想為眾生除盡諸苦,就像母親一般,想為愛子解除病痛,那你的慈悲達到圓滿,稱為大慈大悲。

當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愈來愈導向他人的利益,
就會發展出深遠的愛心和投入感。

Please see the attached file.

真愛無限.zip (313.1 KB)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禪宗]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現在科技發達,通過網絡無疑可以有助傳播佛法和資訊,
但這些方便般若始終只能增長知見,啟發智慧罷了,
要得學佛的實益,今人便要跟古人學!
應多看古德聖賢祖師的傳記,
仔細探究古人如何一步一踏實地邁向覺醒之道。
深心地體會古人如何經過千錘百鍊方能徹悟的艱苦歷程。
這些古仙人道啊!步步充滿血淚、道心、慈悲和智慧,
正是吾等迷人的標月指,乃學人千古之楷模也。

今附上明末四大高僧的〔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
願與各位共勉。

輕安吉祥

------------------------------------------

〔憨山大師參學悟道記〕宋智明著
------------------------------------------------------------------
 
一、寺廟啟蒙

        大師俗姓蔡,諱德清,字澄印,別號憨山。明代金陵全椒縣人,生於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
        大師滿周歲時曾大病一場,母親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禱告:願舍兒出家。不久病即痊癒。為此,母親將大師寄名於本地長壽寺,取乳名為“和尚”。
        大師從小就不喜歡跟小朋友遊戲玩耍,只是一人獨坐。七歲時,親歷了叔叔病故。從此在幼小的心靈中便存下了“生從何來?死歸何處”一大疑團。
        九歲時,在寺廟中讀書,有幸得閱《普門品》,不久就能背誦。
        十二歲入報恩寺,依西林大和尚學習佛教諸經典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古文詞賦等。
        大師十九歲那一年,在寺中閱《中峰廣錄》一書,心中產生了強烈共鳴,立即決定正式出家。祈請西林大和尚披剃之後,將過去所習古文、詞賦等付之一炬,立志從此專意參究一事。

-------------------------------------------------------------------

二、法堂煉磨

        大師剛開始習禪時,由於尚未得參究要領,故久無消息。
        乃專心念佛,日夜不斷,淨念相續,不久即有感應。
        一天晚上,夢見阿彌陀佛現身,立於空中,相好光明,了了分明。大師行接足禮,並祈求見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願畢即見二菩薩現半身……自從夢中現此瑞相之後,大師時時都感到三聖炳然在目前,因而對修行增加了極大的信心。

        這一年冬天,慈恩寺禪堂啟建道場,請無極大師講《華嚴懸談》,憨山大師在講席期間受具足戒,並隨眾聽講。當聽到十玄門中「法界海印,森羅常住」時,恍然了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意,心中生起對清涼澄觀的仰慕之情。
        由此為自己立字為“澄印”,並請證於無極大師。
        大師說:“你志入此法門了。”
        一聞此言,憨山大師似乎遙見冬積堅冰、夏飄飛雪的清涼山。從此自感行住坐臥皆入冰雪之境,無絲毫熱惱。出世之念更加刻骨銘心。

        大師二十歲的那一年冬天,雲谷大師於天界寺建禪期,憨山大師與海內大德五十三人前往參加。
        開初坐禪不知用心訣竅,甚感苦惱,即拈香請益。雲谷大師開示審實念佛公案,從此參究得法,一念不移,三個月內如在夢中,不見有大眾,也不知日常行事。但由於用心太急,背部生一大瘡,腫痛難忍。
        大師自知為宿世怨業現前,乃搭袈裟跪於韋馱菩薩像前哀切懇禱:待禪期結束後,願誦《華嚴經》十部以還宿債。祈禱後頓感異常疲倦,一上禪床即熟睡,開靜也不知道。
        天亮以後,雲谷大師問起背瘡一事,大師答:沒有事了。
        看背上果然了無痕跡,平復如初。見聞者無不驚歎。
        禪期滿,大師坐禪堂,感覺仍未離禪坐,即便上街入鬧市中,也不見有人,如入無人之境。
-----------------------------------------------------------------------

三、盤山遇僧

        明萬曆改元癸酉正月,憨山大師行腳至五臺山,首先求取《清涼傳》一書閱讀。依書中所載勝跡遊到北台,經一僧人介紹,此地有一憨山,奇秀無比。大師一見心中欣喜,種下日後取“憨山”為號之因。
        下五臺山後,憨山大師行腳至盤山。登上千像峰頂,見一石洞內有一灰頭土面的老僧入定。憨山大師上前作禮,僧無反應,問話也不回答。大師見狀,也與僧同坐。不一會兒,老僧下坐燒開水,然後倒一杯自飲。大師也取一杯飲。僧將水具放下後依舊靜坐,大師也隨坐。以後老僧做飯,煮飯後自食,大師也取碗筷同食,吃罷飯二人又靜坐如前。
        到半夜時分,僧人出洞外經行,大師也隨行。
        如此七天七夜後老僧才問憨山大師:“從哪里來?來此何為?”
        大師答:“從南方來,專為參訪隱者。”
        老僧說:“隱者面目如此,並無奇特。”
        大師說:“一進門早已看破了。”
        老僧笑說:“我住此三十多年,今日才遇上一個同風。”
        從此二人共修。

        一天晚上,大師正經行。
        忽然頂門轟然一聲,如炸驚雷。山河大地、身心世界豁然頓空。又覺其境界不是空所能比喻……如此持續一段時間才漸漸有身心,腳下踏實。開眼見山河大地,一切境象依舊。身心輕快,舉足如風,受用難以形容。
        回洞中後,老僧問:“今夜經行為何這麼久?”
        大師遂將所得境界相告。
        老僧說:“此為色陰境界,不是本有。我住此洞三十多年,除陰雨風雷天氣外,幾乎夜夜經行都有此境界。但不著,則不被它蒙蔽本有。”
        憨山大師作禮感謝老僧指教。

        就這樣,憨山大師與老僧人在千像峰岩洞中度過了整個夏天。因大師曾與妙峰師有約,所以不能繼續在洞中久修,只得忍痛拜別。
        老僧人送大師到半山腰,淚如噴珠,久久不忍分手。
-------------------------------------------------------

四、五台悟道

        盤山修行的第二年二月間,憨山大師與妙峰師又行腳至五臺山,住塔院寺。
        三月三日,大方和尚從雪堆中清理出幾間舊屋,供大師靜修。當時正是萬山冰雪,一片銀色的世界。大師頓感身心清涼,似乎置身極樂世界。
        幾天後,妙峰師往夜台遊覽。大師獨居靜坐,有人來也不與人說話,僅望一眼而已。不久,看人如木樁,最後竟然一字不識……當時山風怒號,冰雪消融,雪水沖激,奔騰之聲如雷貫耳,又如千軍萬馬出征。靜中聞聲,甚感喧擾。
        憨山大師待妙峰師返回後,便向他請教,妙峰師說:“境由心生,不從外來。古人云:三十年聞水聲不轉意根,當證觀音圓通”。
        在大師的靜室外不遠處有一獨木橋架山溪之上。大師每天坐立橋上,初聞水聲不絕於耳,以後動念即聞,不動念即不聞……一天坐橋上忽然忘身,一切皆寂靜無聲。從此一切聲音均不能擾亂。
        大師習定期間,以米麵合野菜熬粥為食,三斗米吃半年尚有餘。

        一天,在食後經行中恍然入定,不見身心,唯有一大光明藏,圓滿湛寂,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現其中。自覓身心了不可得。
        即有一偈湧出:“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身心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起滅。”從此內外湛然,再不為聲音、色相所障礙。過去的疑念,當下頓消。
        回到屋內,看飯鍋上已生厚厚的灰塵,因無人問時間,不知過去多久了。

        憨山大師自悟後,無師請益,便展讀《楞嚴經》以求印證。過去未聽法師講過此經,現在結合自己內證體驗觀照閱讀,不起絲毫妄識情見。如此歷經八個月,全經旨趣了然無疑。
-------------------------------------------------

五、平陽賦詩

        憨山大師下五臺山後,暫住在平陽府太守胡順庵家。胡公求大師賦詩,並留下古今詩集幾本供參考。大師隨手翻閱幾頁,剛一動念構思,文字詩句便如泉湧,不可遏止,傾刻之間已做二三十首。
        大師忽然警覺到:這是文字習氣魔發動,應立即停止。但是一發而不可收,以前所學的詩書詞賦,凡是曾過目的都一齊現前,充塞虛空,即使全身是口,也不能吐盡。更不知身心何在,默默內觀,有飛升之感。
        大師想:這正是過去法光法師所說的禪病了。但在這裏誰能為自己對治呢?無奈,只得以睡眠消靜。於是,大師強迫自己入睡,難以入眠。索性披衣趺坐,忽然坐忘如睡……。
        後來,胡公家的童子來敲門,久久沒有回應。胡公歸家後知道此事,立即叫人破窗而入。只見憨山大師披衣端坐,便上前呼叫,叫不應,又推了幾下也不動。正不知怎麼辦時,忽然想起大師曾說過,敲磬子可以喚醒出定。於是急忙取來磬子在大師耳邊連敲十幾聲。大師漸漸出定,睜開眼睛後仍不知身在何處。
        胡公說:“我一出門師就閉門坐,到今天已經是五天了。”
        大師說:“我不知道,好像才是一呼吸呀。”
        說罷,默坐諦觀,仍不知這是什麼地方?從哪里來?最後想起住山、行腳之事,都像在夢中,一概不可得。又如雨散雲收,長空如洗,皆寂然了無影像,心空境寂,其樂無可比擬。乃得偈一首:“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欲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憨山大師經此境界,方知佛語真實不虛。
----------------------------------------------------------------------

六、肉身不朽

        明朝天啟三年十月十二日正申時,憨山大師于廣東曹溪端坐而逝,世壽七十八歲。
        當天夜裏,群鳥悲鳴。並有毫光沖天,照亮夜空。四眾哀慟,聲震山谷。大師靈體三天以後依然栩栩如生,面皙唇紅,手足綿軟,如入禪定。
        憨山大師靈龕於第二年正月二十一日歸匡山。因匡山地多陰,不便安葬,經二十年後又從匡山重返廣東曹溪。大眾開靈龕瞻視,見大師結雙跏趺坐,面色鮮紅,爪髮猶生,衣服尚新,只是開龕以後立即見風零星飄碎。當時有一僧人建議依天竺的方法,用海南栴檀末塗其體。眾人同意他的作法,此僧人塗罷以後即離去不見。然後弟子們恭恭敬敬為大師肉身披上了千佛衣,供奉於憨山寺內。
        現在,憨山大師與六祖慧能的肉身並列供奉於曹溪南華寺內。兩大菩薩以不朽肉身默默昭示著後人。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

印順導師---在善導寺共修會講---

  諸位法師,諸位居士!依照農曆的習慣說。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個星期日,也是我們第一次為佛法而聚會,第一次宣講佛學。首先,在三寶的威德加被中,為諸位發願,祝大家福慧增長,身心安樂!

  佛教新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禮讚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這是過去大陸上大小廟宇共同舉行的。因此,有以為年初一是彌勒佛的誕辰。其實彌勒還是菩薩,還是「當來下生」;彌勒佛尚未下生,那裏來的生日呢?那末,為什麼中國的佛教徒,都在除夕晚上,舉行彌勒普佛;初一早上,又稱念彌勒的聖號呢?要知道,這就是表示學佛人新年第一件大事---共同發願:祝彌勒佛早日下生到此世界來。雖然經裏說彌勒佛要經過若干時劫饞下生到這個世間,可是佛弟子卻希望彌勒佛早日下生。這是學佛人的深切願望,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因為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有二種好處:一、彌勒下生成佛時候的世界,和我們現在所住的五濁惡世不同,那時候的世界是清淨幸福的。依據經文所說,那時世界和平,人口眾多,財富無量,沒有苦痛與困難,真是快樂極了。所以佛弟子希望彌勒早早下生到這個世界來,大家好同享和平自由的幸福。二、彌勒菩薩下生成佛,佛法昌隆,所謂龍華三會,有眾多眾生發出離心了生死,眾多眾生發菩提心志願成佛。從世間方面看,那時的世界是繁榮幸福的;從佛法方面看,是充滿了真理與自由的。必須這二方面具足,才可稱為快樂幸福的世界。如佛法昌隆,而世人卻生活在苦痛之中,這當然是不夠圓滿的。如世界繁榮,而沒有佛法,如天上一樣,大家不向上求進步了生死,成佛,那也是不夠理想的。彌勒菩薩降生的世界,這二個問題同時解決。世界既安樂幸福,人們也知道依佛法了生死,發菩提心。這是太好了!所以佛弟子新年第一件大事,就是為彌勒菩薩早日下生而發願,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世人每謂佛教徒只求自了,不間世界的福樂,可說是完全誤會。真實的佛弟子,希望世界和平,國家富強,佛法昌隆,決不是比不上別人,這可以由佛弟子新年的祝願中看出。

  知道了佛弟子在年初一的希願,然後我們要進一步說,僅是發願是不夠的, 必要有一種方法,使這願心獲得成就。其方法可有兩種:一、看彌勒菩薩在釋迦 牟尼佛法會中是怎樣的。經裏說:彌勒菩薩是「具凡夫身,不斷諸漏」。又說: 「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彌勒菩薩的員實功德,不是我們所知道的 ,但他在這世間,為引導我們所表現的風格說,彌勒菩薩還是一個凡夫。他不但 不是佛,也沒有斷除煩惱,成為四果羅漢。他雖是出家人,然並不攝意山林,專 修禪定。不修禪定,也不斷煩惱,好像是一位沒有修行的,其實卻不是這樣。彌 勒菩薩之所以表現這種風格,因為在五濁惡世,菩薩的修行,應該重在布施,持 戒、忍辱、精進、慈悲、智慧丶丶。如不修習這些功德,福德不足,慈悲不足, 專門去修定斷煩惱,是一定要落入小乘的。彌勒菩薩表現了菩薩的精神,為末世 眾生作模範,所以並不專修禪定,斷頂惱,而為了利益他人,多作布施、持戒、 忍辱、慈悲、精進等功德。經裏曾有人發問:像彌勒菩薩的這樣不修禪定,不斷 煩惱,何以能成佛呢?而釋迦牟尼佛卻說,唯有他才能當來成佛。因為行菩薩道 的人。多重於利他,是於利他中去完成自利的。

  二、不但要學習彌勒在釋迦法會中所表現的,為我們作榜樣的風格;我們希 望彌勒菩薩早日下生,那要怎樣去修行,才可以實現此一希有的願望?最可靠的 方法,就是彌勒菩薩在那裏,我們也去那裏。等到彌勒菩薩下生的時候,我們也 跟著一齊來,在龍華三會中,見佛,聞法,斷煩惱,了生死,發菩提心,修菩薩 行。彌勒菩薩現在上升兜率天內院,學佛的應該求生兜率;將來彌勒菩薩下生成 佛,三會說法,就可以參預法會,增益功德,自行化他。要達到此一目的,就要 與彌勒菩薩結法緣。彌勒菩薩的特德,可以從他的姓名中看出。梵語彌勒,譯為 中國語就是慈。他最初發心,是從慈心出發的。一般人每合稱慈悲,其實悲是悲 憫心,著重在拔救他人的苦痛。慈是與樂心,眾生沒有快樂與幸福,要設法給與 他。菩薩,慈與悲都是具足的,不過彌勒菩薩的特德,側重在修習慈心。經裏說 彌勒菩薩最初發心時,即不殺生,不食眾生肉;從此以來,都以慈為姓。

  像釋迦牟尼佛,發願在五濁惡忙裏成佛,拔濟苦痛的眾生,象徵著釋迦佛的 悲心殷重。彌勒菩薩當來下生的世界是淨土,發願在淨土成佛,人人得享快樂幸 福,這象徵著彌勒佛的慈心弘溥。我們了解這點,就要與彌勒菩薩一樣的發心, 隨時隨地,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使他人得安樂,得利益。素食,不殺生,都 是增長慈心的方法,彌勒菩薩因修習慈心法門而稱為慈氏。大家能這樣做去,就 可以與彌勒菩薩的慈心相應,不難上生兜率天了。彌勒菩薩將來下生,要在清淨 世界中,這可以用淺近的此喻來說。如一國的總統,要到某處去,那個地方總是 先為整齊潔淨一番。如這個世界不使它逐漸地轉向清淨,彌勒菩薩是不會下生到 此世界來的。如這個人間,逐漸地轉向清淨,到那時輪王出世,專以道德化人, 社會繁榮,世界和平,彌勒菩薩下生的時間也就到了。假使要世間逐漸地清淨, 應修習「和樂善生」的法門。人與人間,要和諧相親,彼此和合共處,減少鬥爭 ,摩擦;苦痛與困難,也就會合理的解決。世間怎樣纔算是幸福?彼此和樂共處 就是幸福;彼此不和不樂,就沒有幸福可言。如不能和樂,就是有金錢,有高樓 大廈,也是充滿痛苦的。又如目前的大陸,進行恐怖政策,到處鬥爭清算,鐵幕 活像地獄,更有何幸福可說?如彼此能諒解,和樂相處,就是生活在苦難中,也 是充滿歡喜與信心的,一定會一天天走向光明的。所以佛法淨化人間的根本,重 在和樂互助;要達到彼此和樂互助的目的,要修習善生的法門。甚麼是善生的法 門?簡單地說,即修習五戒十善。大家能作到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不貪,不瞋,不癡,世界就可以達到繁榮和平與自由。人間的苦痛解除,世間 才有真正的進步。如不照此和樂善生的法門去修行,你殺我害,你搶我奪,互相 淫亂,欺詐,這個世界就永遠談不到和樂善生。經裏告訴我們,要親近彌勒菩薩 ,要想龍華三會有我們參加的分,就要勵行此善生法門。大家這樣做了,世間自 然清淨,彌勒菩薩也自然下生了。

  中國佛教徒大年初一的大家發願,裏面含有佛教徒的真正願望。要想使此一 願望實現,增長我們的慈心,是根本的問題。一般人過年,彼此見面,都道一聲 恭喜,間一句:你好?這也是希望別人喜樂的意思。大家能維持此新年的心境, 真能做到願意別人好。人人能這樣想,這樣去做,社會自然的就進步,人人有幸 福可享。如大家不這樣做,見他人有好處,快樂,幸福,而心生障礙,嫉妒,破 壞,社會自然也就難得和樂清淨了。學佛的人,處處希望他人好;雖然希望自己 好,但希望他人比我更好,這才是佛教徒的存心。再加上奉持五戒,修習十善, 自利利他,讀大乘經,念彌勒名,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將來彌勒下生時,一定會 共享世界清淨佛法昌隆的幸福,一定會從龍華三會中,得解脫,成正覺。太虛大 師一生提倡往生兜率淨土的法門;凡是大師創立的道場,每曰早上,皆誦持彌勒 上生經,和稱念彌勒菩薩名,就是這個意思。總之,我們要念彌勒菩薩的聖號, 還要同彌勒菩薩一樣慈念一切眾生,廣行一切和樂善生的法門。

  平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我們來修學佛法,大家要從此新年做起,發 願立志。無論是修學何種法門,都要將此祝望彌勒早日下生和世間早得安樂為根 本。由於願望一切人得到快樂幸福,而自己勵行五戒,奉持十善。

  佛弟子祝願彌勒淨土的早日實現,從宋朝以後,歷元、明、清,有些外道, 都利用人類的希望,假說彌勒菩薩下生了,說王某或張某即是彌勒菩薩。像過去 白蓮教等,都有此話。這些外道,想借此作號召而造反,爭權利,其實他們所行 ,是完全不合佛法的。他們假借彌勒降世的名目,而來殺人放火打天下;不是增 加人人的快樂幸福,而是增加社會的苦難,與彌勒菩薩的願行,是絕對相反的。 彌勒菩薩那裏會在這樣擾亂的世界降生呢?真正學佛的,要從淨化自己的身心作 起,人人都能這樣作,清淨安樂的世界,自然可以到達。今天希望大家,在這新 年開始的時候,共同發願:願人人得到快樂幸福,世界和平自由,佛法昌隆,人 人走上學菩薩成佛的大路,以求實現與彌勒菩薩同生一處,親逢龍華三會。(法 增記)
網上身份誰不『機密』?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吹水版 » 【空間靈幻異次元】 » 佛學文章、故事分享站(不斷加料)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