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薩爾滸之戰,是李如松與努爾哈赤兩兄弟的對決,最後李如松得以生還,是否努爾哈赤顧念兄弟情?- w8 M& W  d: I0 o$ t+ Z/ A# a
% N* A7 t1 E" ?  ^# Y0 i
薩爾滸之戰也是明朝的火器與清朝的冷兵器對決,明軍擁有強大的火力卻以大敗告終,雖然最終努爾哈赤死在袁崇煥的炮火下,但還是導致清朝對火器的輕視,影響不可謂不大。
( i8 f: u# b# G* @3 p/ Y
4 X' r0 ?8 @$ A3 p7 Y& m  B2 @--------------, t  j& B. c2 z" u! ]1 o4 }; k6 k# i8 J" T

7 l2 z2 P2 |' s# d* R. h# G1 g關外遼東第一局:薩爾滸大戰4 b9 [8 W6 t, i/ n  s6 ]
2004年12月15日10:52 作者:秦大路" r( l" e; b0 V  m# z+ b8 N% `4 r1 M6 Q
  Z7 G& m4 }7 P
  上策伐謀,中設險,垂關百二。
/ W3 w& V+ l( S3 e9 z7 X3 }  憑高望,烽連堠接,豈雲難恃?0 G- b% f, A4 b7 n8 D8 P
  怪在帷中疏遠略,軍囂帥債先披靡。( f$ Y: R3 a/ @* z" P( y1 l3 X
  等閒間,送卻舊江山,無堅壘。% e# I; T" p, U
  嗟紅粉,隨胡騎,盻金繒,歸胡地。$ ?! o/ Y8 H& i3 r
  剩征夫殘血,沙場猶漬。
. q, p. `6 C0 D# R  淚落源閨飛怨雨,魂迷遠道空成祟。
7 y4 i7 C1 w+ F- F( h; K  想當年方召亦何如,無人似。
: `3 R3 _) M+ y8 r1 t  ──《滿江紅》(明)陸雲支
3 t; V& ]1 E. r1 e1 h
  P3 C' {2 ^( f  這首《滿江紅》,寫於明末萬曆年間。這首詞非大家手筆,算不得詞類精品,流傳也不廣,但其中悲愴憤鬱之情令人感慨。據說此詞的背景是西元1619年明朝大軍與後金八旗軍在遼東發生的一場大規模的戰役──薩爾滸戰役。「怪在帷中疏遠略,軍囂帥債先披靡」兩句,寫的是薩爾滸戰役中明軍統帥的指揮失度。由於「疏遠略」的明軍主帥犯了輕敵、冒進等一系列主觀錯誤,使明軍遭受了一場百年未遇的慘敗。
4 I3 f3 R6 q( [) d& h
! r$ u- a3 ^9 L( D, }7 r) ^  三百多年後的毛澤東曾經指出,戰爭的勝負不僅取決於作戰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而且還取決於雙方的主觀指導能力。[1] 事實上,當時明朝的軍事、政治、經濟、自然諸條件是優於後金的,但由於指揮員缺乏出色的主觀指導能力,最終導致了無法挽回的敗局。相反,征戰一生的努爾哈赤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戰術,一戰奠定了後金軍事強國的地位。/ P2 \2 V% W! Z6 C6 X

- C, a& R4 D+ S: R. E  這只是明軍一系列失敗的開端。一般地,歷史上把薩爾滸戰役看做為明與後金戰爭的揭幕戰。對於明朝而言,薩爾滸戰役雖不至一戰而覆國,但帝國的噩夢真正開始了。此戰後明朝在遼東的軍事部署由進攻轉入防禦,遼東地區陷入數十年的爭戰中。在這場長期戰爭中,明軍負多勝少,最終徹底丟掉了遼東,「等閒間,送卻舊江山,無堅壘」。長期的戰爭徹底拖跨了明帝國的政治和經濟體系,成為明帝國滅亡的主要原因之一。8 F) J; o( W" X, l9 B( H

+ t7 v1 [: u! k  遼東乃京師左臂,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由於張居正時代的俺答封貢徹底消除了北部蒙古各部落的威脅,遼東就成為明朝邊事戰略體系的重中之重。做為京師最重要的戰略緩衝地,遼東若落入後金手中,明朝就只剩下山海關一處險關,京師便會岌岌可危。3 F/ T; f( {* l, z6 b( m

% A0 f4 l: M; O4 f  {9 V9 P* R$ h  遼東大地,沃野千里,物產豐富,是元末明初以來漢人、女真人、韃靼人等各族共同的棲生之地。這片土地在明朝的主長城之外,屬於明朝的邊外轄區。整個遼東在疆域上具有相當的完整性,只允許有一個軍事強權存在,而不可能為明朝與後金所共用。因此,隨著後金的迅速崛起,當時遼東的歷史發展趨勢是,要麼繼續為明朝統治,要麼為後金吞併。5 F& \& }# D( M! _
- w3 b$ {% X; x5 G1 N  v
  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努爾哈赤比他那些落後的族人們在思想上更具前瞻性,在行動上更具侵略性。建立後金國後,努爾哈赤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萬丈雄心,他野心勃勃地要為女真人爭奪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要帶領女真人走出世居的蠻荒之地,與遠遠領先於女真的先進文明去碰撞、去交鋒。這場交鋒註定是你死我活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向大明宣戰。. N! D! B% [% \, l. p8 J
  努爾哈赤的決定在當時相當冒險。因為他所面對的明朝,是一個有著巨大疆域的帝國。無論是政治經濟發展水平還是軍事實力,明朝都遠遠超過剛剛擺脫部落生存模式的後金國。
; P) F8 k% h$ g8 E$ R3 D1 t. J* V
7 u% C" H% J* {) x7 ^8 z9 X  自古以來,兩國相爭,師出無名者必會在戰略上失掉先機。努爾哈赤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於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以祭天誓師的方式提出了七大恨。七大恨極力渲染愛新覺羅家族及女真部落所受的欺凌和壓迫,將明朝斥之為不仁不義,試圖在日益緊張的民族關係上佔據主動。七大恨激發了滿族對漢族的民族主義仇恨,這種仇恨對明末清初的滿漢對立起到了至為關鍵的影響作用。直到皇太極時代,皇太極還曾與袁崇煥下書,痛切地陳詞七大恨,後被袁崇煥回書委婉的一一駁斥。皇太極後來木刻揭榜「七大恨」,做為供滿人世代觀瞻的國寶級「神物」。
, ?( B- u- c4 ?7 m; |8 v) k6 l% R; n8 x
  自七大恨起滿族人對明朝充滿了仇視,隨著滿清軍事上的不斷勝利,這種仇視漸漸轉化為歧視,到滿清統一中國後,這種歧視達到了一個頂峰。從輕視火器技術的運用到武力強制推行滿服和辮發,這種歧視和仇視的痕跡可以說無處不在。& X4 Q4 q% h" z7 I5 T

; ~- W4 ?, j. `' e6 c5 e8 S1 `  有主流史料把七大恨總結為女真人長期遭受明朝壓迫的一次總爆發,有說「哪里有民族壓迫,哪里就有民族反抗」[2] 的,也有說「有反抗民族壓迫的正義的一面」[3] 的,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這個正義的符號顯然是後人強加的。七大恨中的一部分為私怨家仇,一部分為邊事爭端,很難厘清孰是孰非。現代人解讀七大恨,自然會知悉這只不過是努爾哈赤為了爭奪遼東控制權而尋找的一個宣戰藉口而已。
( c3 L; d8 x' d, U
# F6 ]7 D5 K3 s3 F; |( ^, {& U" U  為了與明朝為敵,後金做了長期而充分的準備。明朝對此猶自茫然無知,帝國不堪重負的車輪,只是靠著「慵懶」的慣性緩慢地往前推動著。
! b8 P+ _% B3 ?0 j6 ~! n* i& p$ C5 }
  宣誓七大恨後,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八旗軍拉開了進攻的序幕,迅速攻佔了撫順和東州等地,斬殺明總兵張承胤,收降明遊擊李永芳,擄掠人畜三十萬之巨,獲馬九千匹、甲七千副。敗報至京,朝野震驚。明廷決定調兵四方,大舉征剿。後金也厲兵秣馬,嚴陣以待。遼東地區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戰即將爆發。
. d1 n8 F; s) J1 B( _9 \1 y& R5 ^6 `9 T
  薩爾滸戰役是明中葉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雙方動用的作戰總兵力近二十萬,因而此役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較大規模的會戰。萬曆朝鮮之役中明朝前後用兵十數萬,各次戰役的規模也很大,但就單次戰役而言,沒有一次超過薩爾滸戰役。此戰後金大獲全勝,明軍慘敗。此戰雖未宣告明朝的衰亡,但明末一系列軍事失敗肇始於此,同時此戰一舉奠定了後金軍事強國的地位,其歷史重要性勿庸置疑。
+ U4 Y: T  T) a% ~4 X
0 p% H5 k9 B1 Z( l; D7 D; ]* \* r  遼東喪師失地,明朝建立了兩百多年的遼東防禦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因此明朝決定在遼東打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徹底消滅後金軍事實力。此時明朝駐守遼東的各地守軍,總計約有兩萬餘人。在後金八旗軍壓迫式戰法的攻擊下,軍心靡潰,幾成驚弓之鳥。遼東守軍只能被動地分兵駐守各個衛所,無法完成反擊和進剿後金的任務。因而明朝主要從全國各個防區抽調軍隊,試圖組成一支在數量上、裝備上壓倒後金軍的大軍。這次明軍的具體構成如下:( x  i8 w* F$ L; f

9 V  K1 E) Y) U& _* c  宣府、大同、山西三鎮,各發精騎一萬,共約三萬人;
2 w  t7 m  `, k* q2 ~  延綏、寧夏、甘肅、固原四處,各發兵精騎六千,共約兩萬五千人;  ?5 ^7 g: r, P4 P0 h
  川廣、山陝、兩直,各發步騎兵五、七千不等,共約兩萬人;; ?, Z  {* H. y  @7 {8 e0 s
  浙江發善戰步兵四千;8 q$ L7 w3 f) i/ W$ ~
  永順、保靖、石州各處土司兵,河東西土兵,數量二、三千不等,共約七千人;
# u' j' U4 z" V( F5 B; }8 v1 @  O. X
( z( ?2 z% j% D& Z; {  明軍共計八萬八千人左右。加上同盟軍海西女真葉赫部兵一萬人,朝鮮兵一萬三千人,總計十一萬多人,號稱四十七萬。通過比較可以發現,這次明軍的構成簡直就是萬曆朝鮮之役中明軍的翻版。- U! V, q9 j4 \4 ?0 q) R
6 l0 \, m* Z0 Z2 y* M8 \4 b( s
  明末時衛所制名存實亡,明軍採用募兵制,軍隊調自四面八方,但作戰主力中一般來自九邊重鎮、四川和浙江。來自九邊重鎮的軍隊,主要以騎兵為主。其中有一定數量的「跳蕩鐵騎」,一手持刀或矛,一手持火統。九邊中除了遼東、延綏、寧夏等鎮,其他邊鎮久無戰事,軍隊戰鬥力不強。四川是第二重要的兵源。自播州之役起,西南大小戰事不斷,因而川軍積累了較為豐富的作戰經驗,川軍步兵尤其善於山地和攻堅作戰。浙軍實際上是一支由名將戚繼光締造的軍隊,嘉靖年間和天啟年間在抗倭戰事中立下大功。戚繼光非常重視軍事訓練,這個傳統保留了下來,因而浙軍有良好的戰術素養。萬曆朝鮮之役中浙軍曾在攻克平壤的戰鬥中留下大名。1 \; ^. I4 y( y; x7 q

- X  q! |  Q4 E0 @) h  後金的兵源不如明朝那麼充足,兵力略低於明軍。後金的兵制是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其作戰主力是歷史上著名的八旗軍。此次針對明朝的大舉進攻,努爾哈赤做了全民總動員,女真族所有青壯男丁統統編入八旗軍。此次參戰八旗軍的具體構成如下:
$ {6 R" d4 b% I( [/ {& l. o8 Y9 }! [& {/ z9 F
  正黃、鑲黃二旗,約一萬五千人,由努爾哈赤統領;
5 m  K3 Q4 U* L% ~8 U  正紅、鑲紅二旗,約一萬五千人,由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統領;
) E' r/ J8 N, c# g# Q6 h  正白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統領;
3 A4 Q; s: J* f0 G/ M% n. t: X  {  正藍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五子莽古爾泰統領;
0 B( a! B# E; J  r. U) D8 a8 n. {  鑲藍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侄兒阿敏統領;
9 E: {* f8 u5 ^0 U' Q4 v  鑲白旗,約七千五百人,由努爾哈赤長孫杜度統領;
0 L# c) G3 c9 `- i+ W
6 h- n! f6 W* k2 a4 C+ t  薩爾滸戰役中八旗軍總計約為六萬人。整個八旗軍都由努爾哈赤與他的子侄們統領,如此龐大的一支軍隊看起來更像是努爾哈赤家族的親兵,因而有超強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八旗軍是一支由努爾哈赤一手創建的軍隊。後金建國後,一個旗完整建制為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共六萬人。八旗軍戰術組織嚴密,每一旗可以在旗主的率領下獨立完成較大的作戰任務。八旗中全部參戰時,可以完成會戰規模的戰役。八旗軍無論單兵作戰能力還是集團作戰能力都很強,在努爾哈赤長達三十餘年統一女真的征程中,八旗軍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並一直保持著高昂的士氣。類似八旗軍這種規模的大騎兵兵團,我們常常可以在關於秦漢帝國軍隊、蒙古帝國軍隊的史料中看到。明末清初的八旗軍可以稱的上是世界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強大的軍隊。
- l# j2 |4 g% j* Q- @
3 Q8 j! z0 b' a. l4 z8 ^  通過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明軍共八萬多人,再加上盟軍兩萬多人,共十一萬之眾,但善戰者不過兩、三萬人而已。八旗軍在人數上並沒有太大劣勢,而且六萬八旗軍基本上個個都作戰勇猛。
) h# ^2 D4 b3 d6 V7 H+ D2 p8 e" l" e+ V7 o& H% {2 s/ ~1 O9 x; M# B
  我們再來看看雙方的武器裝備的對比。武器裝備方面,明軍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明軍配有大量的火器。明軍的車營由炮兵部隊和騎兵部隊構成。炮兵部隊配有大將軍炮、虎蹲炮、佛郎機炮等多種威力巨大的火炮,明軍火炮射程遠,威力大。以大將軍炮為例,「射程十里,每發可斃敵千人」。隸屬車營的騎兵部隊備有火統。明軍由於採取車騎合營的編制,並無獨立的騎兵部隊,因而其機動性遠不如後金的騎兵部隊。4 E/ Z/ [: Z  j6 G8 X4 G, s% `
) ?/ Y7 }5 _3 H$ B9 L
  明軍的步營則配備大量鳥統和多管火槍。明軍的鳥統仿製自西番和日式火繩槍,射程可達百餘米。筆者無法查到薩爾滸戰役中的明軍火器配備的準確資料,但根據明軍後來損失兩萬餘件火器的情況推算,明軍火器配備比例有可能高達50%。明軍火器的配備比例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毫無疑問,火器的殺傷力、摧毀力、破壞力是冷兵器無可比擬的。戰場上士兵中彈後,由於當時沒有外科手術,隨軍郎中只能用刀把鉛彈挑出來,或者用灌水銀的辦法治療。8 w5 u1 |/ |- n3 |/ C9 O
8 c. w8 V& g; n3 W. b5 O
  除了火器外,明軍也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冷兵器,如弓箭、刀槍等。由於過於依賴火器的中遠距離打擊,明軍不夠重視貼身近戰及盔甲防護。萬曆朝鮮之役中朝鮮軍曾很驚訝不少明軍不著盔甲依然戰鬥力很強,歎為「天兵」。世人有種誤解,以為明末時明朝無力配備士兵的防護盔甲。其實並非如此,而是過於依賴火器的戰術指導思想使然。
) n6 p1 @: ?% \( U% U2 P  _, i; r- z3 @0 O+ g; F4 [
  八旗軍以弓矢刀劍為主要武器,長於騎射,利於突襲決勝。後金八旗軍絕大部分為騎兵,主要武器為典型的冷兵器,如長刀、矛、槊、弓箭等,防護器具以鐵甲、皮甲為主。與明軍相比,後金的武器裝備明顯落後。) v. K; F3 m+ j' V6 i+ q3 `
# C* W; P' V) j6 b/ a/ u
  八旗軍後來一直拒絕從屢屢敗給自己的明軍那裏學習先進的武器技術。他們對冷兵器的執著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這種「以騎射為本」、「強幹弱枝」的冷兵器思維,後來長期統治了清朝的軍事指導思想。兩百多年後,努爾哈赤的子孫們終於為這種守舊落後的軍事指導思想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清朝在整個十七、十八世紀隔絕於世界之外,從未遇到過真正強大的敵人。在這一階段以內戰為主的戰事中,清軍比較輕鬆的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卻被金庸等人稱為「十七、十八世紀世界無敵」,其實不過是僥天之幸而已。; A2 m$ B& x! Y

/ ~% r, G# ]) V0 [8 ^8 b" Q! f- F4 J  然而在當時,由於明軍並未採用良好的戰術來強化自己的武器優勢,這就為努爾哈赤提供了取得勝利的機會。明軍裝備了大量槍炮,利遠攻,不便於近戰、野戰。而近戰、野戰,偏偏是機動性超強的八旗軍的優勢。, K- A& i6 q/ R5 I4 U' w/ U4 O
8 k  r3 e% P- X* m" x
   《世界全史》中寫道:「在冷熱兵器並存的時代,人們只得面對現實,交替使用各有所長的冷熱兵器。16 世紀,一支軍隊倘若沒有火槍裝備的士兵,那麼它決不與裝備火槍的軍隊交火。這說明,無論如何,火槍已成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兵器了,火槍兵在不久的未來成為主角,已是歷史發展之必然。」[4] 薩爾滸戰役卻恰恰提供了一個反例。
8 s4 f; U; F" O
2 J1 p" I2 H- C1 X& y  後人談起薩爾滸戰役中明軍失敗的原因,往往會首先想到經略楊鎬的指揮無能。對薩爾滸戰役的失利,楊鎬應該承擔第一位的責任。從薩爾滸戰役前的主帥選擇問題上,可以看出出明朝最高軍事指揮機制中的重大缺陷。9 e- s2 n4 u) X3 e- C0 Q

; j1 p4 B0 l9 r  明洪武初年,明軍設有元帥,朱元璋自己就曾擔任過大元帥一職。明朝建立後,元帥府改為大都督府。大都督成為軍隊最高指揮首腦。由於大都督府的軍權過於集中,胡惟庸案之後,大都督府被取消,被改制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與兵部職責不同,相互制約,兵部掌管軍事行政事務,五軍府掌管統兵作戰。兵部受皇帝之命,可以發令
5 P6 @0 ]( q" Q5 o" i6 P9 k調兵,但統兵權在五軍府,統兵將官如各路總兵由皇帝親自指派。戰事結束後,總兵交還兵印,總兵一職臨時取消。因而有人稱總兵一職為虛銜,總兵一職在明廷中的地位不斷下降。! S9 ]! T0 v7 l4 \( N( e, y

" R5 w" z( X6 Y. c3 B* l& r2 n  到了明朝後期,五軍府的統兵權已經名存實亡。如果發生大的戰事,往往由兵部發出命令,指派各地的總兵率兵從數千到一兩萬不等,各軍集結後組成征討大軍。也就是說,每路總兵率領的本轄區軍隊一般不會超過一萬人。各軍在戰術配合和軍紀方面各不相同,而且各地的總兵大都為平行級別,往往互不服膺,一方總兵無法調禦所有兵力,於是大軍統帥一職+ ~4 F5 U; @$ S* X( c# J5 E- x
就由兵部官員擔任。明末的經略,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出現的。經略的出現是明後期軍隊指揮系統的一個重大變化。; W/ l. D& N- [) j) W$ ^
7 o1 v4 P) g1 L1 j9 X$ H
  有明一代,經略一職始自萬曆援朝之役,經略一職一般是由兵部侍郎出外擔任。在萬曆援朝之役第一階段裏,擔任經略的宋應昌只是起到了總理各種軍中大小事務的作用,在軍事指揮方面並沒有多大決定權。軍事方面的總指揮實際上由備倭總兵李如松擔任。李如松有很豐富的軍事指揮經驗,第一階段的軍事勝利與李如松的出色表現是分不開的。萬曆朝鮮之役# H( Q$ t* R# b  u4 u1 b' r
第二階段中,從各地抽調的大部明軍集結於朝鮮半島,軍中先後出現了三位備倭總兵──麻貴,李如梅和劉綎。這種多頭指揮顯然不利於展開統一的軍事行動,因而明軍指揮大權就完全落到了文人出身的經略楊鎬身上。後來由於楊鎬的指揮失誤,導致明軍在蔚山戰役中慘敗。但因為援朝之役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明朝並未及時改革這種軍事領導機制,反而使得文官領導武將、外行指揮內行的現象成了循例。
% E/ l6 m) _* T0 Y9 P/ z8 ]+ {, x" X1 \# J5 Z+ F7 Z/ R
  根據明朝當時的體制,此次征剿後金的主帥必須由兵部大員出任方能壓得住各個山頭的總兵。而明朝的兵部尚書、兵部侍郎大都為文官出身,少有真正知悉兵事的。明朝的體制又不可能允許總兵這樣的武將出任主帥。這樣一來,明軍主帥的選擇範圍就很有限了。當時可以擔任主帥的人選大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曾任抗倭經略的楊鎬,一個是曾任遼東巡撫的熊廷弼。楊鎬經歷的戰事在當時要比熊廷弼多,朝廷又能「容忍」他在蔚山之役中的錯誤,因而權衡再三,將其任命為經略。諾大的一個帝國,在選帥時捉襟見肘,僅有兩三人可用,令人可歎。這不能不說帝國的軍事體制此時存在著巨大的缺陷。
, N! D  W9 O! ]% _/ n+ \7 }  O' Q- ^/ L0 M8 X: H/ G2 A
  由文官來指揮大規模作戰,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上也並不多見。針對當時這種奇怪的軍事體制,《劍橋中國明代史》曾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文官按照慣例被任命為最高指揮官,但職業軍事指揮官卻不能指望高升到超過野戰最高將領的地位。一個指揮一個軍團的將官通常已經達到他的履歷的頂點。這也是1619 年戰役四個指揮官的情況。他們的服役經歷和他們的聲望大致相等,誰也不能被指望從屬於任何別的人;誰也沒有專門的知識和技能以調動大於上述四個縱隊的作戰編制。」[5]- H+ t! G. y! c/ c) D: A0 d) B
& h2 R1 e/ b/ \, }  E
  明代文人極重聲名,那些有機會率軍打仗的文官,略有寸功,便以「邊材自詡」。楊鎬也一向很自負自己「知兵善戰」。楊鎬之自負不是沒有原因。薩爾滸戰役之前,楊鎬大約有三次勝績、一次大敗。三次勝績中的第一次是早年偕大帥董一元率領明軍雪夜翻越墨山,夜襲蒙古酋長炒花大帳,大獲全勝。第二次是朝鮮之役第二階段的前期戰役中,楊鎬率領明軍擊退日軍,獲得若干次小勝,並把日軍趕到蔚山等沿海要塞。第三次是萬曆三十八年,率明軍偷襲蒙古酋長炒花於遼東鎮安,大破敵軍。楊鎬的此前一次敗仗是在朝鮮的蔚山戰役中,退軍中指揮失度,導致全軍大敗,此役明軍損失高達兩萬人左右。楊鎬的幾次勝績不是很突出,但那次驚人的敗績卻沒有引起朝廷足夠的警覺。
  E5 X2 S8 y9 O9 q6 `. G% O9 G4 p# K# Y. s
  另外楊鎬在遼東巡撫任上曾有過一些政績,他曾主導兵民墾荒田一百三十餘頃,僅此一項,治下每年糧食增收一萬八千餘石。就這樣,由於楊鎬獲得過數次不大不小的戰功,且一度經營遼事政績不凡,於是他被認為是朝廷中最熟諳遼事的少數幾個高級官員之一。薩爾滸戰役前,楊鎬被提拔為兵部右侍郎,並被命為遼東經略,執尚方寶劍,全權負責進剿後金事
' N7 r7 d/ W0 v8 s2 r* \9 n0 H宜。' s, k8 M; q+ B0 K9 b- A

  z; o# p' s0 z8 P. f  如果說,楊鎬是一個不合格的主帥,是晚明文官統領兵事、外行領導內行中最失敗的例子。那麼他的對手努爾哈赤則是一個軍事奇才。努爾哈赤25歲起兵,三十多年統一全部女真部落,歷經大小百餘戰,少有敗績。特別是古勒山一役,努爾哈赤率領的建州女真以少勝多,大敗葉赫等九部聯軍,成為軍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之一。遇到努爾哈赤這樣的主帥,是楊鎬此生最大的不幸。
! ^  C$ b; S% ]
  c  `2 k$ B6 ^4 Z. P" {  o  從朝廷到遼東前線,明朝上上下下都洋溢著一種大戰前的樂觀情緒,當時沒有幾人會認為明軍會敗給後金。君臣皆以為明軍「數路齊搗,旬日畢事耳」[6] 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數路大軍的夾擊下,十天左右就能結束戰事。4 [! P( f. _6 N; {0 {
$ q6 U* E* A, H$ Z, h' F' ~) J
  萬曆四十六年十二月經略楊鎬奏上「擒奴賞格」,兵部尚書黃嘉善複奏,萬曆帝批准,頒示天下。賞格規定,擒斬努爾哈赤、「八大貝勒」、「奴酋十二親屬伯叔弟侄」,及其中軍、前鋒、「領兵大頭目」、「親信領兵中外用事小頭目」的,一律重賞,封授世職。葉赫金台石、布揚古貝勒能「擒斬奴酋」,「即給予建州敕書,以龍虎將軍封殖其地」。這麼高的賞格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見,明朝不僅要打敗後金,而且要滅掉努爾哈赤整個家族。如此一來,反而使努爾哈赤家族上上下下產生了同生同死的決心。
) ^) g9 @  R" S5 w' Z/ f. ^. X
: p4 E5 d; M! J) \  各地的軍隊會師遼陽後,明軍很快成立了「前敵領導小組」,由遼東經略楊鎬、薊遼總督汪可受、巡撫周永春、巡按陳王庭等四人組成。總兵杜松、劉綎、馬林、李如柏等人有列席議事資格,卻對軍事方略無決策權,只有執行權。經過商議,明軍決定四路進兵,最後圍攻努爾哈赤盤踞的老巢──赫圖阿拉城。這四路分別如下:
- g1 k  |( H, Z' h4 r1 s! a
8 G1 ^4 q  s8 f0 L1 i9 e9 }! W  西路軍,即撫順一路,以山海關總兵官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鱗、都司劉遇節、參將龔念遂等以下宣、大、山、陝官兵三萬餘人,以分巡兵備副使張銓為監軍,由瀋陽出撫順關,沿渾河右岸(北岸),入蘇克素滸河谷,從西面進攻赫圖阿拉城。9 l9 i( A2 B6 e/ F, Q' [9 [

% X, N) e6 P, s3 Z5 ^7 n  南路軍,既清河一路,以遼東總兵官李如柏為主將,率遼陽副參將賀世賢,都司張應昌,義州副總兵李懷忠,遊擊尤世功等以下遼東和京營官兵二萬餘人,以分守兵備參議閻明泰為監軍,推官鄭之範為贊理,由靖河出鴉鵑關,從南面進攻赫圖阿拉城。8 g5 K& O" f. f1 j9 W/ S

7 e; P3 a0 i/ P) e' m  北路軍,即開原一路,以原任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開原遊擊麻岩、都司鄭國良、遊擊丁碧、遊擊葛世鳳等以下真定、保定、河北、山東等官兵二萬餘人,暨葉赫部盟軍一萬餘人,以開原兵備道金事潘宗顏為監軍,岫岩通判董爾利為贊理。開原一路由清安堡出,趨開原、鐵嶺,從北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 }, x; p2 b% ?/ n: N5 g( P8 p1 u
  東路軍,即寬甸一路,以總兵官劉綎為主將,率寬甸遊擊祖天定、南京六營都司姚國輔、山東管都司事周文、浙兵勞備禦周翼明等川、湖、浙、福等南方官兵一萬餘人,暨朝鮮盟軍一萬三千人,以海蓋兵備副使康應乾為監軍,同知黃宗周為贊理。寬甸路由涼馬佃出,會合朝鮮軍,從東面進攻赫圖阿拉城。
! |. ~1 f* _* u2 P, U0 r5 |# ^! D
! S* d6 h4 t: u! O& ?% c  明軍企圖以東路的劉綎部吸引努爾哈赤的主力,而以西路的杜松部擔任主攻任務,再以南路軍和北路軍完成合圍之勢。明軍這個方案,採用的是聲東擊西、分進合擊的策略。這種分進合擊的策略曾經在播州之役和萬曆援朝之役中使用過,其中在播州之役中取得了勝利,但在援朝之役中直接導致了蔚山戰役的慘敗。: e6 c. _; Q0 n4 M
* p. ^" `9 T8 H/ O
  這個方案犯了分兵大忌。前面已經說過,就總體兵力來說,明軍相對於六萬八旗兵並不占多大優勢。明軍戰術、戰鬥經驗、士氣等方面都弱於後金軍,只是武器裝備領先於對手。這麼一分兵,明軍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 p- o7 o0 s* v2 X: ^  y
0 ]/ z2 l2 E- o. r* d; E1 Q" I  L) u  明軍計畫萬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各路大軍從遼陽演武場出發,三月初二在二道關會合,然而集中進攻後金都城赫圖阿拉。
+ b! i. u" u0 ~6 P# E: ^" _5 Z5 O; p2 P' U
  已往戰績不顯的馬林說了句大實話,「王師當出萬全,宜並兵一路,鼓行而前,執取罪人,傾其巢穴。」[7]。經驗豐富劉綎提出「地形未諳」,應推後進軍的日期,同時也對這支由各地兵馬組成的聯合軍的戰力提出了疑問:「給俺兩三萬川軍,俺可以獨擋奴酋。」但川軍當時只有不到五千兵力,劉綎只能象其他總兵一樣,率領各地臨時調集的軍隊匆匆上陣。杜松對於這次出兵也持有異議,他認為朝廷兵餉不足,士卒又久未經過訓練,各營彼此又不熟悉,將領之間的關係也不協調,根本就不滿足大規模興兵的條件。眾將的質疑,均被楊鎬置之不理。
5 b+ i; R. q% r, J$ M. y9 ?4 O% M- Z2 D2 ~6 J5 n% _
  卻說明軍各路官兵部署就緒,經略楊鎬宣佈軍紀、軍令如下: 若有遲誤軍期或逗留不進的,大將以下者論斬;官軍有臨戰不前的,立即斬首;各軍兵卒以衝鋒陷陣、破敵立功為主; 不許臨陣爭割首級; 當敵人敗走以後,准許割取敵人首級報功; 若是敵軍未敗,就先行爭割首級的,無論官兵,立即處斬;等等。 共申明軍令、軍紀一十四項,官兵有違令者,立即斬首。
0 l8 v  f/ v9 Q" ?" A% p# M! v( g7 F3 M! Y
  此次四方調兵十萬,遼東軍餉驟增三百萬兩,皇家雖有內帑積儲數百萬兩,但神宗不肯撥發,於是循萬曆援朝禦倭舊例,天下除貴州外每畝加派三厘五毫,共增賦銀二百多萬兩。[8] 這對當時財政狀況不佳的明朝,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負擔。基於這個原因,大學士方從哲、兵部尚書黃嘉善、兵科給事中趙興邦等廷臣唯恐師老餉匱,不斷發出兵部紅色令
7 w( o8 O7 _) W$ C旗,督促楊鎬儘快出兵。
2 a: `; n5 a6 g3 m$ t4 Z7 s/ |  s9 l4 i) I) O% N
  明軍指揮部在兵部的催促下,將發兵日期提前了半個月,即二月底。十分興奮的楊鎬,為表現「天兵討逆」之軍威,竟派遣使臣去後金下戰書。戰書中宣稱明朝出動大軍四十七萬,將於三月十五日,分四路挺進後金都城,以迅雷之勢剿滅後金政權。雖然日期是假的,但楊鎬公然將進軍方案通知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智計多端,不似楊鎬那般有「君子」之風,他並沒有象演義小說裏常見的那樣,批復一個「來日決戰」的答書。
/ R; {7 L& v, D! g8 V) V; T, g2 e) F3 ?6 m3 B0 _, Q2 K- @) h
  面對明朝大軍的多點進攻,努爾哈赤採取了「重點禦敵」的應對措施。關於如何對敵,後金內部曾經有過爭論。不少人認為,明軍四路進攻,兵力強大,後金應在各處據險而守,堅壁清野,時間一久,明軍後勤補給必然會出問題,那時明軍自然會退軍。這時,前明朝遊擊、降將李永芳力排眾議,提出了「任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9]的建議,即採取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決策。努爾哈赤最終採納了李永芳的建議。
3 ?+ Z6 h" l, T/ D8 }2 Z7 r0 I. |' z% p; L8 J* r7 @  e; n
  努爾哈赤還進一步判斷出明軍的主力來自北線明軍,即西路明軍和北路明軍。「明兵由南來者,誘我南也。其北必有重兵,宜先破之」…[10]由於準確地判斷出明軍的主攻方向,努爾哈赤只分兵五百人阻擊東路明軍劉綎部。然後命次子代善為前敵總指揮,率八旗大軍主力,開赴北線迎擊西路明軍杜松部。自己親率精銳巴牙喇(近衛軍)殿後。
* i( T# ~: L! O2 O5 }; u
- S5 i# d1 G, N) w1 J, J  東路軍主將杜松,少時由舍人身份從軍,後累積軍功升為寧夏守備。這在當時一直採用世襲軍爵體制的明朝,是很少見的升遷。杜松早年駐守寧夏、延綏等鎮,多次率軍進行搗巢作戰,以勇猛著稱,立下不少軍功。有一次杜松與河套蒙古蔔失兔部發生遭遇戰,部下兩千多人戰死過半,自己也中箭不少,身負重傷,後麻貴軍趕到,杜松草草包紮了傷口,再次殺入敵陣,斬敵將數員,一時威名遠播。
. w- [# o3 f' _! g* W' `" J: d) a" h+ U
  杜松後來接替李成梁鎮守遼東。由於在一次搗巢作戰中與同僚發生齟齬,曾貽誤戰機,受到當時朝議的指責。杜松一怒之下,率軍獨自出塞搗巢,欲一雪前恥,結果只斬得五個首級。這一次更是受到他人的嘲笑。杜鬆氣的幾乎要自殺,氣忿難平之餘,一把火把自己的鎧胄器仗燒了個乾淨,然後日日大睡,對邊事來個不聞不問。兵部得知後,勒令其解甲歸田。
+ b8 N' ^; S/ ]0 `7 ?2 {; f後河套蒙古大舉入侵,杜松再次得到啟用。率輕騎奔襲敵搗火落赤大營,大獲全勝,斬首數百。之後杜松不斷立下軍功,薩爾滸戰役前被提升為山海關總兵。$ ^; i8 S! _1 ~- m

# d' P) f, A$ ?; Z' I% b/ ~  《明史》裏說杜松「有膽智,勇健絕倫」。《明史紀事本末》記載:「松,榆林人,守陝西與胡騎大小百餘戰,無不克捷,敵畏之,呼為杜太師而不名。」[11] 杜松為將清廉,從不貪財惜命,但量狹尚氣,好衝動,不能容物。由於一生征戰無數,全身傷痕累累。這也成了杜松炫耀的資本,據說他經常脫掉鎧甲外衣,向眾人展示。從杜松的經歷和特點可以看出,杜松雖是一員虎將,很有古猛將遺風,但好勇少謀,並不具備高級軍事指揮員的素質。
.
遼陽演武場誓師後,杜松率大軍於二月十一日離開遼陽,幾天後進駐瀋陽。二月二十八日杜松率大軍從瀋陽出發,第二天便到了撫順。稍事休息,大軍繼續向赫圖阿拉城進發。三月一日明軍大部輕裝部隊渡過渾河,而參將龔念遂率軍在後運送輜重,其中有大量的火炮。
& ?% H0 s: B' F, S- B' Z% d& |) I; P3 ]8 I& ~5 A6 C' E
  這時,明軍探報探得後金正在鐵背山上的界凡城上修築防禦工事,企圖阻擋明軍前進。界凡城 「形勢險要,扼鎖陽之咽喉」,是後金都城赫圖阿拉的咽喉要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界凡城北,臨渾河東岸的吉林崖,為界凡第一險要之處,界凡城南為紮喀關,為界凡另一處險要之地,紮喀關旁蘇子河對岸是薩爾滸山。這裏距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只有一百餘里。過了界凡,地勢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因此界凡就成為兩軍必爭之地。6 T8 U4 ]; O% j

' o$ M/ w8 P/ }1 @  當時明朝的軍情系統出了問題。明軍只得到後金軍在界凡城上防禦的情報,卻沒有得到此時後金方面向界凡方向大規模調動八旗軍的情報。這是一個巨大的失誤。杜松根據現有的情報,迅速做出了如下規劃:大軍兵分兩處,兩萬人在薩爾滸山麓紮營;自己率輕裝一萬人渡過渾河,先進攻界凡城下的吉林崖,進而試圖一舉拿下界凡城。大型會戰,最忌被敵軍分5 p; y$ J6 S% _& X  F
割包圍。杜松的這個決策,把三萬明軍分為兩部,等於主動為後金軍分割包圍明軍而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況且一旦戰鬥打響,這兩部明軍之間尚有渾河相隔,會合極為不易。
6 T7 _) e8 n) j1 |. Y! m0 y; `7 t
  渡河後,明軍攻取了後金兩個小的堡寨,並未遇到後金主力,只是抓到十四個女真人。到達吉林崖山下,杜松一聲令下,明軍開始進攻。輕裝渡河的明軍並沒有攜帶火炮,因而其攻堅能力大大下降。吉林崖易守難攻,雖然崖上只有幾百名後金士兵,明軍的進攻並不順利。戰場陷入膠著狀態。
: N$ E* e: @7 n( i
( g6 k) x  ~( ~% a  三月一日午後,後金八旗軍主力陸續到達界凡城南的紮喀關,代善下令繼續進軍至毗鄰界凡的鐵背山。此時吉林崖明軍也看到大批的八旗軍陸續到達,但杜松已無法改變作戰計畫。無論自己率領的一萬明軍渡河到薩爾滸大營會合,還是對岸的二萬明軍渡河到吉林崖山下,明軍在渡河過程中勢必會受到八旗軍的猛烈阻擊。於是杜松下令繼續強攻界凡城外的吉林崖。當時吉林崖守軍只有幾百人,後金方面眼看要抵擋不住,後金前線總指揮、大貝勒代善命一千精兵火速增援吉林崖。再加上這一千生力軍,明軍雖有火器之利,卻也一時攻取不下。
; B" P8 |: W* Y9 Z/ w+ i0 _; X; i4 o% r: `2 j2 P
  代善原本打算分兵兩路,以右翼四旗迅速打擊正在進攻吉林崖的杜松部一萬人。然後再以左翼四旗對峙渾河對岸薩爾滸山上的兩萬明軍,伺機而動。努爾哈赤趕到後,對這個安排做出了調整。努爾哈赤認為,「現已申時,天色已晚,命左翼四旗兵先擊薩爾滸山上之兵,此兵敗走後,其界凡之兵自必動搖。」[12] 後努爾哈赤又覺得合四旗的兵力也可能解決不了薩爾滸山的兩萬明軍,於是又追加了一旗。這樣,後金五旗共三萬七千騎兵,突然向薩爾滸山方向發動猛攻。[13]. ?! O% k/ @/ C! h/ ^! R$ \7 v$ a

- B3 f! ]$ h" w6 x: z) `7 I  明軍的薩爾滸大營由總兵王宣,趙夢璘等主持,他們用戰車環營四周,做為防禦工事,並在營外挖壕立柵,布列各類銃炮,用旗鼓壯威,準備嚴守,與後金展開一次大戰。 開始,努爾哈赤命令先鋒軍衝殺。明軍立即施放火銃、燃放大炮。眨眼之間,炸彈爆發,血肉橫飛,突前的八旗兵頓時倒下一片,戰馬也受到驚嚇,開始亂奔。但八旗兵人數眾多,後續部隊依舊排山倒海一般向明軍沖來。
8 i+ x) v. g! T; B6 x6 @
7 F9 P: x- @9 O& z1 j# b! E* t9 Z& e  八旗軍志在必得,他們不計傷亡代價,仍然往前衝殺,同時無數的箭矢不斷射向明軍。這時八旗軍的第二衝擊波終於沖到了明軍營壘裏。短刃相接,明軍哪裡是八旗軍的對手。一者明軍過於依賴火器,對於貼身近戰準備不足;二者明軍士兵的防護也不好。於是,這場戰鬥就變成了一邊倒的屠殺。營壘被攻破後,明軍兵敗如山倒,一時血流成河,死傷無數。明) P3 g' @0 n% U- o% {
軍開始紛紛渡河逃命,有不少明軍在河中被淹死。最後一部分明軍最終在得力阿哈一帶被八旗軍追上,盡數被殺。這兩萬餘明軍,自總兵王宣,趙夢璘以下,全部陣亡。
& }+ ^: }9 D. [# ?+ n. J3 B0 N5 M$ S" e5 z# w2 c7 P
  卻說圍攻吉林崖的一萬多明軍,眼睜睜的看著遠處薩爾滸方向的明軍滿山遍野的大潰敗,早已慌了手腳。這時吉林崖上後金守軍開始反攻,自上而下向明軍衝殺。山下後金右翼三旗共兩萬多人,開始向明軍衝鋒。受到的前後夾擊的明軍陣型大亂,這一萬多明軍迅速被包圍。同薩爾滸方向的戰鬥類似,雖然明軍的火統使八旗軍付出了一定的傷亡代價,但無法阻止八旗軍沖到近身距離。不著鎧甲的老將杜松勇猛異常,竭力死戰,最後身中十八箭力戰而死。總兵王宣、趙夢麟盡皆戰死。剩餘明軍後來被追擊到碩欽山,全部陣亡。監軍張銓被俘,誓死不降,被殺。
4 z" x: R" Q6 S4 p" h3 ~* f" D6 Q
  至此,西路明軍除了龔念遂一部率領的輜重部隊仍據守斡琿鄂模外,整個建制被殲滅。4 W1 z5 Q4 q) ~

# I! L! {7 U1 H( v( T  可以想見,當日的戰況是何等慘烈。古往今來,最可怕的戰爭就是「盲戰」。明軍主將知己而不知彼,對敵人的部署一無所知,而自己的一切動向卻盡在敵手的掌握之中。這種狀況就好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地」一樣兇險。杜松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原本西路明軍兵力就只有三萬餘人,在兵力上大大少於六萬八旗軍,杜松卻採取了分兵兩路的策略。明軍本應採取相對保守的策略,全部紮營於薩爾滸山,待機出擊。西路明軍的失敗對整個戰局的影響至為關鍵。西路軍是明軍的主力,來自宣、大、山、陝等邊鎮,以騎兵為主,裝備十分精良,配備有全軍最好的火器。然而明軍威力巨大的各類火炮在戰場上根本就沒有有效的發揮作用。7 A3 n% h& a0 _9 y
. W4 W! U7 n/ d" c
  一些野史說杜松在此戰中不著盔甲,赤膊上陣,進而嘲笑他「誰教汝赤膊?」 事實上當日戰場形勢的發展,與他個人赤膊與否沒有太大關係。他若不赤膊,無非是個人能多挺一些時間,卻無關整個戰局。儘管杜松犯了指揮上的錯誤,但戰死沙場的軍人是不應該受到嘲笑的。就連清人編纂的《明史》也說杜松「以將門子捐軀報國」,給了他應有的尊敬。# x2 k3 V4 ^  W! b: C# ?; E1 B
+ [* y# V, _+ X7 C9 R7 `
  「一將功成萬古枯」,望著滿山遍野的敵軍屍體的時候,不知勝利者努爾哈赤在想些什麼?早在萬曆四十三年(西元1615年)三月,努爾哈赤最後一次前往北京「朝貢」。途徑山海關時,努爾哈赤曾在杜松處盤桓過幾日。二人意氣投契,言談甚歡。不想今日戰場搏殺,杜松兵敗身亡,努爾哈赤開始奠定一代基業。這究竟是天意,還是命運?0 ?" G; j5 M( m) {' g6 x% ^3 y

7 Y. g: z% ~% P7 g  是給自己喘息的時間,還是給明軍以喘息時間?努爾哈赤絲毫沒有猶豫。消滅西路軍後,努爾哈赤率八旗軍北上迎擊北路明軍馬林部。- B% A8 J/ ]! o* O
) q; g1 ]. U& o2 k
  這時總兵馬林率北路明軍已到了富勒哈山的尚間崖,在此安營紮寨,同時命令監軍潘宗顏等率一支人馬駐守斐芬山,這樣潘宗顏部與因運送輜重退守斡琿鄂模的西路龔念遂部,互為犄角,彼此聲援。龔念遂原本率西路明軍的後軍押送輜重,主要是明軍的各類火炮,因而落後於杜松大部隊。龔念遂統領步騎軍在斡琿鄂模紮營,環營四周挖了壕溝,以炮車為工事,士兵持堅盾,列火器,以圖據守。此時明軍分作三處,分別為馬林大營、斐芬山明軍和斡琿鄂模明軍。這是明軍的又一次分兵。
9 x' M8 K+ K  T6 |5 D' h' F# I+ N5 I9 x: B3 K6 D( ]
  三月三日清晨,努爾哈赤看到明軍各營分散,決定繼續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努爾哈赤與皇太極率領本旗騎兵向龔念遂的兵營發動衝鋒,明軍大發火器,但仍被皇太極率騎兵突破防線,隨後大部八旗軍騎兵攻入,雙方激戰後。龔念遂營僅有幾千人,寡不敵眾自參將龔念遂、李希泌以下全軍皆陣亡。馬林互為犄角的計畫並沒有得到實施,當龔念遂受到攻擊的時" [! g4 J2 S: x: p5 O4 |  V
候,潘宗顏部也被八旗軍包圍,根本無法出營救援。
6 j8 w  d( y  p+ n" r3 \8 O" x1 m: X1 O6 I
  這時後金方面的前鋒部隊為莽古泰的正藍旗和阿敏的鑲藍旗,其餘六旗剛返回主戰場,軍隊尚未列陣。馬林打算趁八旗軍初臨戰場陣腳不穩而先發制人,採取主動出擊的方式來瓦解後金的攻勢。馬林的中軍大營大隊人馬迅速集結,由遊擊了碧、葛世鳳打頭陣,馬林在後押陣,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後金的先頭部隊──莽古泰的正藍旗和阿敏的鑲藍旗。
% p) u7 \6 O! G6 \" G6 d- K( |. i1 q
  轉眼間明軍騎兵部隊在遊擊丁碧、葛世鳳等將的率領下已殺至陣前,正如我們熟悉那種戰術,在一通火槍響過之後,若干突前的八旗軍被射殺。但隨著兩軍的交彙,明軍火器的後續打擊能力跟不上,這樣後金方面的優勢完全顯現出來。兩軍激戰多時,明軍大敗。同時,尚未參戰的六旗兵,不待布列行陣,就發動了大反攻。萬騎飛馳如電,直沖馬林明軍大營。
# I  x! x3 k; I1 Z) N1 j0 u1 F" l營前督陣的馬林明軍一看明軍抵擋不住,也無心回營,逕自率數千殘兵,向開原方向逃去。" Z+ H: A% Z+ B( L

. y6 Y* Y2 j6 k  尚間崖大營內的明軍在副總兵麻岩的率領下誓死抵抗,後金軍也一時死傷慘重。但明軍寡不敵眾,只守住了半日,最終被八旗軍攻破大營。自副總兵麻岩以下,遊擊丁碧、葛世鳳等將官悉數陣亡。薩爾滸大營的潰敗,今日在尚間崖又一次重演。9 A. O8 Y5 R: }0 z0 D2 v: s9 P

/ s' V! Y: ?+ `3 R+ |( q  全殲龔念遂部,擊潰馬林大營後,努爾哈赤的下一個目標是駐紮在斐芬山的明軍潘宗顏部。潘宗顏將各類戰車列陣於前,統炮布列左右,居高臨下,全軍以死守之志迎擊八旗軍。8 d: z# }5 H8 s, A5 _% J0 f
& u7 N# d- @: H: l; v9 s% Z) c
  由於這裏山勢險要,八旗軍的大規模騎兵無法發揮作用,努爾哈赤命令大部著厚甲的騎兵下馬組成重甲步兵佇列,手執長矛、大刀在前,輕甲步兵在後跟進,輕騎兵則在遠處以弓箭遙擊山上的明軍。此時尚間崖激戰正酣,這裏的八旗軍也開始發動猛攻。文官出身的潘宗顏「奮呼衝擊,膽氣彌厲」,身先士卒,率軍與八旗軍展開對攻。一時統炮聲大作,矢飛如
+ O1 n# E- V" b, q0 o% j% C) e/ V) D雨,戰鬥十分激烈。由於八旗軍的步兵相對於明軍而言並沒有多少優勢,明軍又擁有山險和火器的優勢,使八旗軍進攻不斷受挫,山坡上拋了下八旗軍士兵的屍體,一時「死者枕藉」。7 X3 |$ b) k0 m6 B
! t$ ~/ u+ h5 r: B$ f" V
  這時後金方面已經結束了尚間崖的戰鬥,大部八旗軍向斐芬山開來,將斐芬山圍得鐵桶一般。明軍四面受敵,在數倍於己的後金軍的反復攻擊下,最終彈盡糧絕,支援不住,被八旗軍攻破。潘宗顏精疲力竭,後背被一箭射穿,壯烈戰死。全軍自潘宗顏以下,無一生還。
' X6 d8 E# H" t) n& c5 n' Y8 k1 z5 c4 c5 G4 b% k3 O, ?
  斐芬山一戰,明軍雖全軍覆沒,但也給予後金八旗軍以沉重打擊。此戰八旗軍陣亡人數達數千之多,超過了守軍。攻防戰中明軍充分發揮了火器的威力,另外,潘宗顏與所部明軍,拼命死戰、拒不投降的氣概也在當時的數次戰鬥中較為少見。此戰使薩爾滸戰役中唯一一次破壞了八旗軍速戰速決策略的戰鬥,使戰況發展為持久攻堅戰,曾一度降低了八旗軍的優勢。只是由於兵力上的劣勢,最終兵敗。  @3 @/ @( z0 k5 U

2 `+ W# X( |3 N8 B/ ]  根據明軍的最初計畫,海西女真葉赫部貝勒金台石、布揚古等率軍一萬與北路明軍馬林麾下的潘宗顏部會合。葉赫軍在行軍途中得知尚間崖明軍大敗,主力盡失,大為驚恐,遂回軍撤至葉赫本部。因而這一路盟軍不戰而退,根本就沒有參加戰事。
% ~6 ~* w+ S' ]; m7 ?7 H' Z# g% |0 b7 I/ D
  北路明軍主要來自河北、山東和遼東,其武器裝備和戰鬥力僅次於西路明軍。北路明軍的覆亡,其實也是早在決戰之前就註定了的。北線攻勢中的北路明軍和西路明軍在距離上最為接近,兩軍行程也只差半天。如果兩路大軍步步為營,聲訊互連,努爾哈赤無論把攻擊重點放在哪一路,都得顧忌另一路的威脅。然而明軍的計畫中先分進,後會師,但在分進的過
" _' J/ I' j- a! ?/ I程中兩軍之間沒有戰略配合。努爾哈赤很好的利用了時間差,三月二日午後至入夜,先殲滅杜松部,接著,馬不停蹄殺向北路軍,進而第二天徹底瓦解了北路軍的威脅。當日杜松率西路明軍與八旗軍大戰時,北路明軍根本就不瞭解戰場形勢的發展,直到第二天時才獲知西路明軍全軍覆沒,此時為時已晚。- Z9 @! Y4 f3 F9 V

3 B& \  d# K+ g3 p6 f' ?$ ^4 S  北路軍總兵馬林,安徽宣城人。馬林雖是武將,但是文官出身,平日好吟詩做賦,喜結交名士,注重虛名,每每以「儒將」自居,其實並無將才。我們也不應一味指責馬林的指揮無能,事實上到了這個份上,即使馬林、潘宗顏、龔念遂三部合兵,總兵力約為兩萬,面對五萬多八旗軍組成的大騎兵兵團,勝機很小。那個時代的人似乎總是被宿命包圍著。暫時逃0 N0 J0 f' f! d& ?2 X1 M6 y* O
生的馬林,卻在幾個月後沒有得到命運的再次眷顧。萬曆四十七年(1619)六月,八旗軍輕取被稱為「古之黃龍府」、「元之上都」的開原重鎮,斬殺總兵馬林等官將。8 ]- `9 M" Y& W" w9 F+ k9 Y

+ J- P2 v- K5 ~$ F! H  p  八旗軍在北線的大獲全勝,徹底宣告了楊鎬的分進合擊戰略的失敗。令人悲哀的是,東路明軍的主將劉綎對北線所發生的戰事一無所知。所以,明軍的悲劇將會一而再的重複下去。8 V2 v& C0 X- j* L# O! n
; n+ ^. l- g, \2 z0 K
  明軍的四路主將中,劉綎的聲名和戰績最為顯赫,「綎於諸將中最驍勇。平緬寇,平羅雄,平朝鮮倭,平播酋,大小數百戰,威名震海內。」[14]《明史-劉綎傳》
6 n- }8 K8 n. ~
4 Q5 \, Q( L6 u' Q  劉綎是將門之後,從少年時期起,劉綎幾乎在他參加的所有戰事中立下了戰功,因而在明朝軍隊中享有盛名。劉綎參加了萬曆三大征中的播州之役和援朝之役,均立下大功。播州之役中軍功在全軍排第一,援朝之役中軍功僅列於總兵陳璘之後,而排名在「東李西麻」中的西麻──總兵麻貴之前。劉綎由於戰功卓著,進左都督,世廕指揮使。這個官銜在武職中; b, o, Z4 ^% I+ j+ S$ R6 }( V9 Q
當時僅次於名將李成梁。  N1 F6 S) v3 l1 c# ?6 B4 l. X- M

* `  s# q7 a) A: s( P# S* x" I# I# `  劉綎虎背熊腰,力大無窮。《明史-劉綎傳》稱,「綎所用鑌鐵刀百二十斤,馬上輪轉如飛,天下稱『劉大刀』」。雖然弓馬嫺熟,武藝高強,但劉綎並非只知力戰不知智取的有勇無謀之輩。朝鮮之役中劉綎曾於陣前與日軍小行西長以談判為誘餌,差點活捉日軍主將。播州之役中,劉綎曾巧設伏兵,大破楊應龍叛軍,對戰局的扭轉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任青海
( @7 N, p3 E. n' O0 d- p, o- ?: F" I臨兆總兵官時,劉綎出奇兵,偷襲韃靼火落赤部於敕川腦,斬首數百級,獲牲畜兩萬多頭。為此神宗到郊廟舉行了祭祖儀式以賀大捷。; {2 A5 w3 m9 q  V+ B9 Y( ]# _
& o( p7 [* [. x' A: V
  劉綎在四川任職多年,手下有川兵數萬,十分驍勇,每戰必勝,成績輝煌。 劉綎儘管屢立戰功,但其職業生涯卻數起數落。幾次降職都是因劉綎性格驕縱,目中無人,違反了朝律所致。有一次,劉綎以重拳毆打馬湖知府詹淑,後詹淑被改調,而劉綎則罰祿半年。
- Z: c; w- I" @3 |- @. Q
, N/ a+ j. |. v. P% C! F  此次由於遼東戰事吃緊,神宗下旨命劉綎星夜赴京。即日啟程赴遼東,與其他總兵會合。劉綎希望多調川軍與他,他多次向兵部請求調川兵三萬北上遼東,但兵部遲遲不肯批復,最終只批給他五千人。0 V6 M- u6 \1 o

5 r8 j, a' ?7 }' F% E! c9 x( L  在四位總兵中,劉綎的軍事履歷最為豐富,職銜也最高。應該說他最有資格成為此次大軍的主帥,然而由於明朝的軍事體制,主帥只能由文官來擔任,所以他只能擔任東路軍總兵。劉綎曾在朝鮮之役中與楊鎬結怨,楊鎬為人氣量狹窄,因而此次出征,東路明軍在人員和武器配備方面在四路明軍中最弱,這是楊鎬的「主動安排」。劉綎率領的東路明軍,「器械齟齬,又無大炮火器」[15]。& I/ I1 `2 I2 a( c
% r4 w9 z9 ?& Z+ o' B. t+ N+ ?& M
  楊鎬曾派親信二人到劉綎軍中「持紅旗督陣」,並要求他們將劉綎的一舉一動即使稟報經略。如果劉綎進軍緩慢,他甚至策劃由親信臨時奪取劉綎的兵權,「劉若逗留,則(楊鎬親信)當總領東路馬軍」[16]。所以,他對朝鮮元帥姜弘立說:「楊爺(即楊鎬)與俺目前不相好,必要致死,俺亦受國恩,以死自許。」[17]" E/ s3 H/ ~& H/ }
* o5 R' P# ?' M
  劉綎率領的明軍為步兵,絕大多數為南兵,來自川、湖、浙、福等省,共計一萬餘人,外加朝鮮姜弘立率領的朝鮮盟軍一萬人三千餘人。劉綎軍由於承擔佯攻的任務,因而比西路明軍及北路明軍要早兩日出師。前面也曾說過,努爾哈赤判斷東路不是主力,因而只派了五百精騎去足跡東路明軍。劉綎軍自寬甸出塞後,過晾馬佃,連克牛寨毛、馬家寨,深入到榛子頭。大軍行至董鄂路時,與阻擊明軍的五百八旗軍騎兵發生遭遇戰,八旗軍死傷過半,兩員裨將被陣斬,遂大敗潰逃。劉綎軍繼續深入三百多里。此時西路軍和北路軍幾乎全軍覆沒,劉綎並沒有得到這個情報,繼續孤軍深入。
1 F- R, Q# O$ d: e8 O) s
2 Q# b* \1 Z8 _! z6 d% }5 w6 e  當時大雪初停,天氣放晴,但仍然十分寒冷,大部分南兵不能適應遼東嚴酷的氣候條件。再加上孤軍深入,糧草也漸漸不能及時供給。因而東路軍一直行軍緩慢,直到三月二日才渡過深河。讀過深河後,明軍與努爾哈赤預先佈防的托寶大營發生激戰,南兵作戰十分勇猛,擊潰了托寶的防線。此戰後金方面死傷兩千餘人。而此時努爾哈赤的八旗主力正與北路馬林明軍發生酣戰。對此劉綎並不知悉。  A7 j$ w% h+ o. t& P' |

& C. X1 T; J7 J" @* S+ v: P  三月三日,八旗軍已經殲滅了西路明軍和北路明軍,全軍回師都城赫圖阿拉。當得知東路軍的行蹤後,三月四日凌晨努爾哈赤派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率領大軍四萬餘人迅速前往東路迎敵。努爾哈赤自己則率領八旗大軍回到赫圖阿拉留守,以防南路李如柏軍的進攻。$ Y3 A) n: w& V. N# {) ^

/ N) d: ~( P: ?. f, U  三月四日劉綎在阿布達里崗已經安下大營。劉綎構築了很有效的防禦工事,大營周圍用鹿角枝繞成牢固的營城,八旗軍騎兵不能突入。鹿角枝營外他又設立了火器,八旗軍騎兵很難接近明軍。明軍則可以輪番出戰,來去自如。八旗軍倒也一時奈何劉綎不得。8 z& Q# k. F5 \" x

( p- ]' r% |3 y6 x( P  八旗軍一時不能得手,代善和皇太極商議之後決定由皇太極率右翼八旗軍攀登至阿布達里崗山頂,自上而下衝殺,代善則率左翼軍在山坡上由西向東發動攻勢,對明軍進行側翼打擊。! {% I' C; ^# B4 C6 ?
7 b$ z# x' G$ Q& k2 F. d* w
  三月五日,皇太極率領八旗軍佔領制高點後,開始奮力向下衝殺,劉綎率軍死戰,苦苦守住。這時側翼代善軍殺到,明軍腹背受敵,漸漸不支,開始敗退。
8 a) S- c) G& A9 g
0 @1 x9 Y7 o6 Q* Z  敗軍退至在瓦爾喀什山前時,又遭到達爾漢、阿敏所率八旗軍的伏擊。而代善領兵由前向後衝擊。儘管受到多次伏擊,南兵甚是頑強。剩餘明軍退至瓦爾喀什之曠野後,與八旗軍展開激戰,結果寡不敵眾,總兵劉綎戰死。劉綎養子劉招孫甚為驍勇,身中數箭,仍能徒步格殺十數人,最後體力不支被殺。
: ^& l6 R/ y4 I& \" i5 o$ o1 d, {2 t) B. h
  劉綎軍主力被殲滅後,尚有遊擊康應乾率領步兵數千與朝鮮元帥姜弘立率領的朝鮮盟軍在富察紮營,把槍炮層疊布列。這時代善集中所有的八旗軍,向富察發動進攻,首先攻打康應乾部,結果沒有支持多久,明軍「舉皆覆沒」。然後八旗軍分開始向朝鮮軍發動進攻,短時間內殲滅了兩個前營,最後把姜弘立的大營徹底包圍。姜弘立一看不支,於是率全軍投降。
, j: r4 u. [( C
9 j* \/ |' E0 T9 @! I# e  功勳卓著的老將劉綎的死,後來給明朝君臣的打擊很大。「綎死,舉朝大悚,邊事日難為矣。」[18]" v7 v* C) O( Q; P) e4 E4 J. }+ G; o# c

+ r1 c+ T) B) N, G; c5 Z  明朝南路軍行程最晚。主帥李如柏率領兩萬明軍,於三月一日出清河鴉鶻關。由於出師晚,行動慢,直到三月三日,會師的日期已過,仍然遲遲不進,逗留觀望。這時李如柏已通過探報得知西路杜松軍全軍覆沒,北路馬林軍亦大敗。李如柏聽到北線兩路盡沒,大驚失色,不知該進還是該退。三月四日,副參將賀世賢向李如柏建議,應火速進軍,與劉綎部會合,然後可以把劉綎部救出八旗軍的包圍圈。李如柏沒有採納這個建議。戰後有人指責他說「偏師策應,殺入重圍,劉綎當不至死,或夾擊成功,未可知也「[19]。
9 H8 [9 A+ I& I' L9 P9 r
1 J5 O8 ~8 @. S* R' Z4 O* d" T  李如柏逗留到三月六日,接到楊鎬火速撤軍的命令,於是南路明軍驚惶撤退,沿途聽到山上有小股後金兵的鳴螺號角,以為大軍殺到,明軍慌不擇路,自相踐踏,死傷達千餘人。5 I8 t. Y0 S7 P: |! J

8 j( k2 g+ t3 k) d* m8 w  至此,薩爾滸戰役劃上了一個句號。薩爾滸戰役成就了一代軍事奇才努爾哈赤。從三月一日到三月五日,努爾哈赤的八旗軍五天七捷,殲滅或擊潰了明朝三路大軍。努爾哈赤對明軍動向瞭若指掌,而且相當熟悉當地的地形和氣候。努爾哈赤率領八旗軍充分發揮了大騎兵兵團勇猛快速、善於野戰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努爾哈赤採取了正確的戰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明軍。% H& L  M+ U; Q- ]: a$ S* M' B0 e

& B& N/ t0 \2 p2 ]  薩爾滸戰役不但製造了八旗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且一舉奠定了後金軍事強國的基礎。正如乾隆在《薩爾滸山之戰書事》一文中所說,薩爾滸「一戰而明之國勢益削,我之武烈益揚,遂乃克遼東,取遼陽,王基開,帝業定」。[21]
4 F3 t: G  t: V4 r3 r( i
+ P0 P( Y2 m/ }( \0 p; z$ w   「覆軍殺將,千古無此敗衄」。明軍不但損失了當時最出色的幾位總兵劉綎、杜松、趙夢麟、王宣等人,而大量的軍隊骨幹,如道臣、副總兵、參將、遊擊、都司、通判、守備、中軍、千總、把總等,陣亡達三百一十餘員之多。這些人有不少人都參加過萬曆三大征和其他戰事,具備了一定的軍事經驗和軍事才能,可以稱得上是明朝軍隊的「國防精英」。薩爾滸戰役中戰死的士兵達四萬五千八百餘名,丟失馬、騾、駝二萬八千餘匹,損失火器大小槍炮二萬餘件。
, u1 z# d+ f* X6 N3 M0 \; p4 ~: ]& o2 `- f
  為了發動這次戰爭,明朝頃舉國之力,結果卻四路大軍出師,三路敗績。到底是什麼原因?筆者以為明軍失敗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制度層面,戰略層面,戰術層面和軍情系統等幾個方面。
( s2 ]! e6 @) v5 R* e
5 t7 u6 s+ x6 H  Z' D; X# W# j  首先,明朝的軍事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當時的需要了。特別是文官指揮武將,成為一種制度化的體制,堪稱古今中外少有。明朝一直在限制武人的權力,就象戚繼光這樣天才的軍事家只能不斷通過賄賂來保住自己職位,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一般地,武人的最高職位就是總兵,總兵的權力卻很有限。武將在晚明時期很少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機會。遇到大規模的戰事,晚明的現有制度只能由朝廷官員來充當統領多個總兵經略或督師。薩爾滸戰役是一場大規模的戰役,明朝的制度卻只允許文官出身的人來擔當統帥一職。研究晚明軍史,會發現這種制度性弊端無處不在。這種制度下不可能誕生真正的軍事家。
0 ~4 F) R( U; ^( u
* V! F0 K$ y4 Y$ [- K  其次,明軍的戰略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楊鎬採用這個戰略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明軍統帥部認為後金方面的實力並不強大。事實上,當時努爾哈赤已非「控弦三萬騎」,而是有著六萬人的一支大軍。其次,這種總是由文官提出的戰略方案有先例可循。例如播州之役中的八道進兵和援朝之役中三路圍攻蔚山,都是這種分進合擊,然後對敵軍完成合圍之勢的策略。然而前一次成功,後一次失敗。明軍採用這個戰略,為後金軍各個擊破提供了天賜良機。另外,這個戰略方案,很可能不是草率做出的決定。因為明朝從戰備到各地軍隊在遼陽會師,共用了七個月時間。在這麼長的準備時間裏,內閣和兵部非常有可能參與了這個戰略的制定。那麼這就可能是一眾文官「集體領導」的「結晶」。而這個「集體」裏,是沒有武人的位置的。
3 s& I$ u; g6 ]3 G2 E# c, @& T8 Y, X5 e3 M0 v
  第三,明軍戰術層面也有巨大缺陷。眾所周知,明軍具有火器優勢,但明軍缺乏良好的戰術來充分發揮火器的威力。在薩爾滸戰役中的數次激戰中,面對八旗軍鐵騎的衝鋒,明軍一陣火槍過後,雖能殺傷突前的八旗軍。但明軍火器的後續打擊能力跟不上,這樣,只能是「火未及發,刃而加頸。」
/ I& @) i/ _- @: s2 u, W
! y0 Y( N- f3 o; E! _  我們可以拿同期世界其他地方類似的軍隊來做一個簡單比較。1618年至1648年之間,歐洲爆發了「三十年戰爭」。這個時期火器數量超過了冷兵器數量,火槍手成為戰役的決勝因素。其中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對戰術進行了改革。新的戰術集中使用炮兵進行火力準備,繼而用騎兵突擊,最後由火槍步兵擴大戰果擊敗敵軍的三段式戰法,成為滑膛槍時代的標準戰法。對於火槍的攻擊,歐洲人特別重視排槍與排槍的銜接,以此來保證火槍的持續打擊能力。而明軍卻總是一陣槍響之後卻帶來一定時間的停頓,這時對方早已殺至陣前。
! n; u* C- i  R4 x6 D5 N) m* ~" S4 ?
* ?5 o8 {. O$ U, D& R7 z" d  另外同期的日軍早已採用了三段式射擊法。三排輪射的時間差據說在幾秒內。而且日軍訓練有素的火槍手在亂陣中依然可以從容裝彈藥、射擊。而明軍的陣營一旦被突破,往往舉軍大潰,無法組織起有效的進攻。我們從薩爾滸戰役中的每個片斷幾乎都能看到類似的場景。
' W  s: x( H4 b% d; c, l- g8 p( ]+ W) i# a  A
  最後,明軍非常不重視軍情系統。努爾哈赤對明軍的動向瞭若指掌,但明軍對對手卻瞭解甚少。甚至各路明軍之間也缺乏必要的軍情聯繫。一路大軍正在酣戰時,另一路毫不知情。因而明軍的戰法曾被後人成為「盲戰」。
: a4 h+ x! ]& j& c' x' |$ d& K% t& ?( d  y9 _0 L5 G" r/ `
  基於以上原因,儘管此役中絕大部分將士戮力死戰,但敗局可以說在出師前就註定了的。
1 B) I+ ]% Y) B4 ]' U1 y- i  L. @1 ~* x1 ]
  《劍橋中國明代史》中稱「1619年戰役中的所有指揮官可以用以下的說法來評述:他們當中沒有一個有資格叫做足智多謀的人,更不必說,戰略家,但是他們在戰鬥中的英勇是被完全認定了的。」4 p5 t) R+ X9 v# n& }" {

. r. n1 [' P; C8 g6 B  此語甚為精當,也算是一個略微為明軍挽回點面子的注腳。
.
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 U# F: Y, J: J1 z0 E

) |" A* h0 P' f% Z" h+ o  清代八旗軍早期戰鬥力甚強。從統一女真各部並征服蒙古、朝鮮,到推翻明王朝政權的歷次戰爭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然而入關後不久,八旗軍便開始出現戰鬥力衰退的跡象。隨著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日趨鞏固,戰事日漸稀少,這支軍隊也逐漸蛻變衰敗,及至晚清亟需用兵之際,它已完全變成一支不堪任戰的糜爛之師。本文將著重從軍事領域的各個不同側面,揭示其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
: A% B! q2 C) b4 ?3 y+ v   " f9 G5 d# w9 H1 k
一、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概況 6 U1 G9 d" X" \# N% l9 N
/ ^2 c# q" Y* q) V* l0 P' I# c
   八旗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軍事組織。他起兵後不久,便對女真族氏族社會時期就存在的兼具生產和軍事職能的社會組織──牛錄進行改造,先後建立了黃、白、紅、藍、鑲黃、鑲藍、鑲白、鑲紅八旗。皇太極時,又按民族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各旗設立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職,逐級統轄。從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到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這一階段,八旗實行兵民合一,兼具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的職能。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堪稱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勁旅,作戰時軍紀頗嚴,有進無退,甚至在死傷慘重、屍相枕籍的情況下仍很少有人退縮逃陣。它曾以精兵6萬,採取集中兵力、連續作戰、逐路擊破的戰法,擊敗明朝10餘萬大軍,取得了薩爾滸大捷;用兩年的時間攻克明軍防守關外的寧錦防線,殲滅明軍5.4萬人;後來又在山海關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擊敗李自成大順軍,逐一消滅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統一全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 ?- H- U4 j5 e0 a
% @6 S- h( F  z: p   清軍入關並建立全國政權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度,將整個八旗組織原封不動地移入新的社會體系之中,成為完全由國家供養的職業軍隊和職業預備役軍人集團。八旗官兵攜家帶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軍營之中,駐於京畿地區的部隊稱「京營八旗」,駐於全國各戰略要衝之地的部隊稱「駐防八旗」。軍營內生活設施齊備,旗兵及家屬不得私自外出。官兵嚴格從旗人內部選拔,「生則入檔,壯則當兵」。都統、參領、佐領等各級軍事長官同時又是行政長官,平時督促士兵從事生產、養活家口、操練武藝,戰時率部出征。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支柱,酬謝八旗軍功貴族,清廷開國之初即給予八旗將士相當優厚的待遇,期以免除官兵後顧之憂,專心練武,保持原有的軍事素質。同時也嚴格規定,八旗官兵不得做工經商或從事其他謀生之業。然而,事與願違。從順治、康熙年間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現追求享受、戰鬥意志衰退的傾向。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親王、郡王和貝勒們"逗留觀望。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藉端引日,坐失事機"。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中,八旗軍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綠營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間的一些重要戰爭,如柴達木之戰、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大小金川之戰中,儘管參戰的八旗官兵數量有限,其中一些號稱精銳的八旗部隊的表現卻不如綠營兵,昔日敢打敢沖的作風已不復存在。
7 o6 C% D+ A# S# F
% a% L0 j& U6 E% D   嘉慶至清末,八旗軍逐漸演變成專靠國家供養的社會救濟組織,失去了起碼的戰鬥能力。1799年清軍在鎮壓白蓮教大起義時,曾一度把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健銳營和火器營派往前線,結果因軍紀敗壞,不聽約束,未及投入戰鬥就被迫撤軍回京。清朝末年,有人建議從八旗軍中挑選壯丁加以操練,使之恢復入關時驍勇善戰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此時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說:選練八旗丁壯是多年前的老辦法了,你們卻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無可練習。 - S/ \0 d$ b* m0 n5 P& Q& @, `
  $ v: D$ o" L; p) X4 e
八旗軍的衰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R' T/ H* w( m. C
6 L# B$ N% @) ?3 q/ B6 ?  官兵素質低下八旗軍入關以後,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惡勞的現象到處蔓延,直接導致了八旗官兵體能和軍事素質的全面下降。人人耽於安逸,優遊渡日,很少把心思用在練功習武上,掌握良好的鞍馬騎射技藝的官兵越來越少。1815年,嘉慶帝閱看左右兩翼前鋒營官兵射靶,200人內竟無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應差大都是雇人頂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閱兵大典上,也是由僕人攜帶著兵器,騎馬乘車趕赴演武場,儼然一副老爺兵的模樣。當時京城中盛傳的謠諺「糙米要掉,見賊要跑,雇替要早,營營要少」,說的便是這幫旗下大爺每次領歲米月糧時都要刁難發放者,臨陣交鋒時唯恐奔逃不及,操演檢閱時都要預雇替身,平日儘量少到營中當差巡城的情形。上述不正常現象的長期存在,必然使八旗軍中充斥人殘技疏、羸弱不堪任戰之人。清末甲午戰爭中,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神機營赴山海關佈防。有人在蘆溝橋遇見他們,但見「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則一十一二齡童子也,余多衣不周體,蹲踞道旁,不願前進」。這樣的老弱殘兵當然不會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有什麼作為。 . g0 @; K. J, j

* W( w4 }9 {; b7 O8 u  訓練形同虛設清朝建立以後,逐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軍事訓練制度。但因承平日久,這些制度實際上並無人認真執行。平日規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試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將領還肆意篡改條例,減少訓練次數,減輕訓練強度。如乾隆年間廣州駐防八旗的火炮訓練時間就由每年4周減為2周,射擊訓練的次數由10次減為5次。有的駐防八旗部隊,甚至因操場被出租賺錢,乾脆取消了火槍和火炮的射擊練習。 * D( \& \) L9 Y- m+ k7 a
* U0 O" y5 [& X0 w. Q* ~' V" P
  軍隊風氣敗壞清軍入關以後,軍紀鬆懈、風氣敗壞的現象開始出現。終年仰食於官府的八旗官兵拋棄了以往淳樸簡約的社會風尚,以遊手好閒、華衣美食相標榜,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平日裏很少有人按時巡城出操,而是「三五成群,手提雀籠雀架,終日閒遊甚或相互賭搏」,「肆無顧忌窩竊、窩娼、窩賭」。將領們整日裏「居家彈箏擊築,衣繡策肥,日從賓客子弟飲」;士兵穿衣爭用綢緞,飲食必求醉飽,甚至將剛發下來的餉銀拿出來揮霍一空,剛領到的糧米轉手賤賣給商鋪,換取銀錢大吃大喝,鬥雞走狗、入班唱戲以及抽大煙之風到處蔓延。一些人倚仗著自己的旗人身份,以為反正在生活過不下去時,官府要予以接濟,所以「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賣產者,即如每飯必欲食肉,將一月所得錢糧,不過多食肉數次,即罄盡矣。又將每季米石,不思存貯備用,違背禁令,以賤價盡行糶賣,沽酒市肉,恣用無餘,以致闔家匱乏,凍餒交迫,尚自誇張,謂我從前曾食美物、服鮮衣。」一月的餉銀不足數日之需,餉米領出以後便行糶賣。清中、後期,統治階級政治上的腐敗也嚴重地影響了八旗內部。在生活方面,一些軍官為了私人目的指使手下旗兵去做各種小差使、跑腿,打仗時則在隊伍中挑選精兵專門保護自己。一些軍官藉口各種公務對兵丁錢糧私行科斂。如旗人辦事,需要佐領出具保結,佐領往往要收受銀錢才出具手續,使旗人本來就難以養家糊口的兵餉被層層克扣。還有一些軍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屬下兵丁放印子錢(高利貸)。有人甚至與商人勾結起來,讓兵丁先向米鋪借錢,到發放祿米的時候,則由軍官串通米鋪代領,克扣折算欠款,等到兵丁缺糧少米時,只能向米鋪高價購買。軍官和米鋪商人靠這種卑劣手段獲取重利,不少普通兵丁卻因此家境日趨貧寒,負債累累。在用人方面,八旗將領往往以自己的隨營子弟立有戰功及鞍馬騎射技藝出眾為由,將他們提升為軍官。或不顧年齡的限制,挑選心腹及家屬中的孩子和老人當兵吃糧。像防禦和驍騎校這樣較低的軍官職務,簡直可以公開用錢來購買。太平天國戰爭期間,一位名叫陳升的廣州駐防八旗馬甲,就因為捐獻了2,500箱火藥而被提升為防禦。八旗軍內部腐敗現象的盛行加速了官兵貧富分化的進程,使官兵關係趨於惡化,對軍隊戰鬥力的削弱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 T: ^3 P) O( ~% b, D9 Q9 B* P9 @
1 Y+ J8 ^3 Y$ ]5 W: N  裝備殘缺廢損按照制度規定,八旗官兵出征作戰時都應自備兵器糧草,清軍各級組織對官兵自備兵器的殘缺廢損情況平時要定期進行檢查。但從乾隆年間開始,相當一批八旗官兵的自備兵器已是徒存名目。有的八旗兵丁藉口經濟困難不按規定置辦軍器,還有人將已有軍器典當換錢,甚至偷偷地把軍中利器──火炮砸碎賣廢鐵。清廷三令五申,仍是屢禁不止,最後只好在軍器點驗時實行照顧政策,不再點驗旗員內護軍校、筆帖式以至六品武職的軍器。到了乾隆末年,那些沒有經過點驗的官員所擁有的軍器、盔甲大部分朽壞。皇宮各門所備兵器也都成了擺設,不具備起碼的殺傷功能。 1 A, n+ K5 y* Q, K4 G7 }  d
! v! p% i7 k0 l5 U1 h- u3 s: m4 o* f# a
  當然,八旗兵衰敗的根本標誌還是其戰鬥力的喪失,是其作為一個武裝集團已失去執行自身職能的基本能力。而對此最嚴格、最全面的檢驗應當是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1659年鄭成功攻南京之役,鎮守南京的總管喀喀穆統八旗軍不敢迎戰,只好以綠營出擊,已初露衰弱之象。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駐兵荊州,勞師數載,不敢進兵。聽說吳三桂軍隊到來,匆匆將大炮埋在土中倉惶退去。貝勒尚善、察尼、鄂鼐等領兵進攻岳州,藉口舟楫未具、風濤不測,屯兵城下一年之久,不敢一戰,聽到退卻的命令,竟"三軍歡聲如雷"。清中後期,八旗軍將無敢戰之膽、兵無縛雞之能的實情已為舉國上下所熟知,連清廷也不敢輕易把他們派上戰場了。 ) F8 q  }% A: i1 N/ m+ I$ Q
  $ m' A, Q# S' o0 ]' v3 I
二、八旗軍衰敗的原因
- d$ v  ^1 ^& R' R
! p% C- V. Q7 ?7 F5 f" t  八旗軍從興盛走向衰敗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J8 B# s  f% b, E. e& t
! y" l  t: y& ?+ M- V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八旗軍的興衰與清王朝的興衰是一致的。作為與廣大人民利益根本對立的封建貴族政權,清王朝的統治最終走向腐朽是歷史的必然。作為這一政權的統治工具,八旗軍由盛而衰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並且是清王朝走向沒落的一個縮影。早在「康、乾盛世」時代,清王朝就開始顯露出種種敗兆。最明顯的表現是封建貴族們出於其追逐財富、剝削壓榨廣大民眾的階級本性,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各級官吏、豪紳,皆一改清初較為簡樸的風氣,肆意侵吞和揮霍人民的勞動果實,追求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康熙6次南巡,費用浩大,銀子花得跟淌海水似的。乾隆的豪侈則遠遠超過他的祖父和父親。為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他仿效康熙6次南巡,途中修建行宮30處,運河上的隨行船隻達上千艘。每到一處,地方官百般討好,搭彩棚、辦筵席、進貢山珍海錯和土產方物,酒無虛日,城開不夜。乾隆還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苑囿,如擴建康熙時修建的避暑山莊,建外八廟;擴建雍正時期建的圓明園,增建長春園、綺春園等,不知耗盡了多少民脂民膏。清朝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也上行下效,無不沾染上奢華沒落的風氣,貪污成風,賄賂公行。而歷朝皇帝大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作深究。康熙朝掌握大權的索額圖、明珠、徐乾學和高士奇等人無不是聲名狼籍的貪贓枉法之徒。乾隆的內侄福康安也仗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特殊功勳,搜刮民財,生活異常奢汰,動輒拿出上萬金幣犒賞軍中將士,家中每日裏姬妾僅買花就花費數萬錢。最典型的是乾隆晚年執掌朝政的和坤。他任軍機大臣達24年之久,專權和貪婪之名,連外國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1799年,乾隆死後,嘉慶將他治罪抄家,僅其家產的一部分就值2.2億多兩,相當於當時國庫5年多的收入。和坤的兩個僕人被抄沒的家產也值700多萬兩白銀。可見他們貪贓枉法已達到何種嚴重的程度。
* t3 A' x# L, {. L1 |% \6 d$ M# z9 M" r# t8 l: ]3 D7 x8 M* e
  清朝封建政治的腐敗必然會深刻地影響到八旗軍官兵,這是導致八旗軍衰敗的最根本原因。但八旗軍本身在治軍指導思想以及相關制度、決策上的種種謬誤弊端,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直接加速了其衰敗過程。
6 {$ W/ e# c5 @7 Z; Z1 N7 ]& u* }6 X
  其一,對變化中的國家安全環境缺乏清醒意識,缺乏整軍經武、進行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清軍入關以後,所面臨的社會歷史環境發生了四大變化:由以遊牧狩獵經濟為主的滿、蒙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進入到以農業經濟為主、漢族占絕大多數的關內廣大地區;由部族軍隊變成國家軍隊;由戰爭時期進入到相對和平時期;由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進入到火器時代。與此同時,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和歐洲通往東方航線的「開闢」,西方殖民勢力加快了從海上東侵亞洲各國的步伐,佔領了爪哇、蘇門達臘、菲律賓、印度、緬甸等許多中國周邊國家,將其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甚至入侵中國的澎湖、臺灣,竊據澳門。原先地處歐洲的俄羅斯也在短短近百年間,越過烏拉爾山,迅速佔領東、西西伯利亞的廣闊疆土,成為中國的北方強鄰。這些「千古未遇」的強敵逼處四鄰,虎視眈眈,給中國的安全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 Q) `0 ~6 j3 W6 U) d5 ]3 l" d# i
# o( v! Y5 P7 y  上述變化客觀上要求清朝統治者從實際出發,對確立於戰爭年代的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特別是將原先「軍民合一」的八旗軍的軍事組織職能與社會組織職能剝離開來,建立適應當時世界局勢及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軍事體制,將八旗官兵家口的生計問題交由社會去解決;要求清朝統治者不能僅僅滿足於應付國內問題,而要學習近代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編制體制和軍事思想,儘快使自己的軍隊擺脫落後狀態。
.
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 B- K- ]  O  m+ ]% `8 l, `
& H& @0 A. @( G) W4 v
  清代八旗軍早期戰鬥力甚強。從統一女真各部並征服蒙古、朝鮮,到推翻明王朝政權的歷次戰爭中,可以說是所向披靡。然而入關後不久,八旗軍便開始出現戰鬥力衰退的跡象。隨著清王朝在全國的統治日趨鞏固,戰事日漸稀少,這支軍隊也逐漸蛻變衰敗,及至晚清亟需用兵之際,它已完全變成一支不堪任戰的糜爛之師。本文將著重從軍事領域的各個不同側面,揭示其由盛轉衰的歷史教訓。
  V! b. p( A# J/ U3 l  
0 s! D: r9 l# E  k$ h5 U2 a一、八旗軍由盛轉衰的歷史概況
6 ?# J6 r% Y7 s" r/ \* n3 G* X: d1 L! @
   八旗軍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創建的軍事組織。他起兵後不久,便對女真族氏族社會時期就存在的兼具生產和軍事職能的社會組織──牛錄進行改造,先後建立了黃、白、紅、藍、鑲黃、鑲藍、鑲白、鑲紅八旗。皇太極時,又按民族分為滿八旗、蒙八旗和漢軍八旗。各旗設立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等官職,逐級統轄。從努爾哈赤創建八旗到1644年清軍攻佔北京這一階段,八旗實行兵民合一,兼具軍事、行政和生產等多方面的職能。兵丁平時狩獵務農,戰時自備武器糧秣,隨軍作戰,「出則為兵,入則為民,耕戰二事,未嘗偏廢」,堪稱一支能征善戰的精兵勁旅,作戰時軍紀頗嚴,有進無退,甚至在死傷慘重、屍相枕籍的情況下仍很少有人退縮逃陣。它曾以精兵6萬,採取集中兵力、連續作戰、逐路擊破的戰法,擊敗明朝10餘萬大軍,取得了薩爾滸大捷;用兩年的時間攻克明軍防守關外的寧錦防線,殲滅明軍5.4萬人;後來又在山海關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擊敗李自成大順軍,逐一消滅各地的反清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統一全中國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9 A! \. Y( W* G& v, w6 M3 G: _2 I* J7 a, u% M/ `, i
   清軍入關並建立全國政權後,建立了八旗常備兵制度,將整個八旗組織原封不動地移入新的社會體系之中,成為完全由國家供養的職業軍隊和職業預備役軍人集團。八旗官兵攜家帶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軍營之中,駐於京畿地區的部隊稱「京營八旗」,駐於全國各戰略要衝之地的部隊稱「駐防八旗」。軍營內生活設施齊備,旗兵及家屬不得私自外出。官兵嚴格從旗人內部選拔,「生則入檔,壯則當兵」。都統、參領、佐領等各級軍事長官同時又是行政長官,平時督促士兵從事生產、養活家口、操練武藝,戰時率部出征。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支柱,酬謝八旗軍功貴族,清廷開國之初即給予八旗將士相當優厚的待遇,期以免除官兵後顧之憂,專心練武,保持原有的軍事素質。同時也嚴格規定,八旗官兵不得做工經商或從事其他謀生之業。然而,事與願違。從順治、康熙年間起,八旗官兵便已出現追求享受、戰鬥意志衰退的傾向。在前線指揮戰鬥的親王、郡王和貝勒們"逗留觀望。不思振旅遄進,竟爾營私適己,希圖安便,或逶兵甲之不全,或托舟楫之不具,藉端引日,坐失事機"。在平定三藩之亂的戰爭中,八旗軍以往的主力地位已被綠營兵所取代。雍正、乾隆年間的一些重要戰爭,如柴達木之戰、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大小金川之戰中,儘管參戰的八旗官兵數量有限,其中一些號稱精銳的八旗部隊的表現卻不如綠營兵,昔日敢打敢沖的作風已不復存在。
" \1 l8 E2 G) `% l* M
% V: S- }* n& D! D' y   嘉慶至清末,八旗軍逐漸演變成專靠國家供養的社會救濟組織,失去了起碼的戰鬥能力。1799年清軍在鎮壓白蓮教大起義時,曾一度把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健銳營和火器營派往前線,結果因軍紀敗壞,不聽約束,未及投入戰鬥就被迫撤軍回京。清朝末年,有人建議從八旗軍中挑選壯丁加以操練,使之恢復入關時驍勇善戰的面貌。而深知其弊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帝此時早已不抱任何幻想,回答說:選練八旗丁壯是多年前的老辦法了,你們卻不知今天的八旗兵早已無可練習。
2 ]/ f8 d+ Y# H  \; s  8 O$ M+ F# E7 l. q+ X/ r
八旗軍的衰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F+ {( F9 |& O: h+ p2 z- ^
5 ?4 {' @) C: i- Z- B4 a4 b; I
  官兵素質低下八旗軍入關以後,尚武精神迅速失落,好逸惡勞的現象到處蔓延,直接導致了八旗官兵體能和軍事素質的全面下降。人人耽於安逸,優遊渡日,很少把心思用在練功習武上,掌握良好的鞍馬騎射技藝的官兵越來越少。1815年,嘉慶帝閱看左右兩翼前鋒營官兵射靶,200人內竟無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八旗兵每逢上操、應差大都是雇人頂替。在皇帝和大臣都要出席的玉泉山閱兵大典上,也是由僕人攜帶著兵器,騎馬乘車趕赴演武場,儼然一副老爺兵的模樣。當時京城中盛傳的謠諺「糙米要掉,見賊要跑,雇替要早,營營要少」,說的便是這幫旗下大爺每次領歲米月糧時都要刁難發放者,臨陣交鋒時唯恐奔逃不及,操演檢閱時都要預雇替身,平日儘量少到營中當差巡城的情形。上述不正常現象的長期存在,必然使八旗軍中充斥人殘技疏、羸弱不堪任戰之人。清末甲午戰爭中,京營八旗中最精銳的部隊神機營赴山海關佈防。有人在蘆溝橋遇見他們,但見「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則一十一二齡童子也,余多衣不周體,蹲踞道旁,不願前進」。這樣的老弱殘兵當然不會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有什麼作為。
' [' ^& K# k3 V* f
- f: a" N2 ?  ~0 l+ y+ Y. _  B6 ?  訓練形同虛設清朝建立以後,逐漸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軍事訓練制度。但因承平日久,這些制度實際上並無人認真執行。平日規定的每月練習步射、騎射,每年合操、考試大都草草了事。有的將領還肆意篡改條例,減少訓練次數,減輕訓練強度。如乾隆年間廣州駐防八旗的火炮訓練時間就由每年4周減為2周,射擊訓練的次數由10次減為5次。有的駐防八旗部隊,甚至因操場被出租賺錢,乾脆取消了火槍和火炮的射擊練習。
) |. ]5 p7 H8 [: Q; U
% N& }# J' T# }4 t7 I7 n6 |# \5 X  軍隊風氣敗壞清軍入關以後,軍紀鬆懈、風氣敗壞的現象開始出現。終年仰食於官府的八旗官兵拋棄了以往淳樸簡約的社會風尚,以遊手好閒、華衣美食相標榜,追求安逸舒適的生活。平日裏很少有人按時巡城出操,而是「三五成群,手提雀籠雀架,終日閒遊甚或相互賭搏」,「肆無顧忌窩竊、窩娼、窩賭」。將領們整日裏「居家彈箏擊築,衣繡策肥,日從賓客子弟飲」;士兵穿衣爭用綢緞,飲食必求醉飽,甚至將剛發下來的餉銀拿出來揮霍一空,剛領到的糧米轉手賤賣給商鋪,換取銀錢大吃大喝,鬥雞走狗、入班唱戲以及抽大煙之風到處蔓延。一些人倚仗著自己的旗人身份,以為反正在生活過不下去時,官府要予以接濟,所以「多有以口腹之故,而鬻房賣產者,即如每飯必欲食肉,將一月所得錢糧,不過多食肉數次,即罄盡矣。又將每季米石,不思存貯備用,違背禁令,以賤價盡行糶賣,沽酒市肉,恣用無餘,以致闔家匱乏,凍餒交迫,尚自誇張,謂我從前曾食美物、服鮮衣。」一月的餉銀不足數日之需,餉米領出以後便行糶賣。清中、後期,統治階級政治上的腐敗也嚴重地影響了八旗內部。在生活方面,一些軍官為了私人目的指使手下旗兵去做各種小差使、跑腿,打仗時則在隊伍中挑選精兵專門保護自己。一些軍官藉口各種公務對兵丁錢糧私行科斂。如旗人辦事,需要佐領出具保結,佐領往往要收受銀錢才出具手續,使旗人本來就難以養家糊口的兵餉被層層克扣。還有一些軍官利用手中的權力對屬下兵丁放印子錢(高利貸)。有人甚至與商人勾結起來,讓兵丁先向米鋪借錢,到發放祿米的時候,則由軍官串通米鋪代領,克扣折算欠款,等到兵丁缺糧少米時,只能向米鋪高價購買。軍官和米鋪商人靠這種卑劣手段獲取重利,不少普通兵丁卻因此家境日趨貧寒,負債累累。在用人方面,八旗將領往往以自己的隨營子弟立有戰功及鞍馬騎射技藝出眾為由,將他們提升為軍官。或不顧年齡的限制,挑選心腹及家屬中的孩子和老人當兵吃糧。像防禦和驍騎校這樣較低的軍官職務,簡直可以公開用錢來購買。太平天國戰爭期間,一位名叫陳升的廣州駐防八旗馬甲,就因為捐獻了2,500箱火藥而被提升為防禦。八旗軍內部腐敗現象的盛行加速了官兵貧富分化的進程,使官兵關係趨於惡化,對軍隊戰鬥力的削弱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
% H6 N6 Q& j4 U7 r% a% Z1 k7 V3 s4 S7 ^" e4 h' O
  裝備殘缺廢損按照制度規定,八旗官兵出征作戰時都應自備兵器糧草,清軍各級組織對官兵自備兵器的殘缺廢損情況平時要定期進行檢查。但從乾隆年間開始,相當一批八旗官兵的自備兵器已是徒存名目。有的八旗兵丁藉口經濟困難不按規定置辦軍器,還有人將已有軍器典當換錢,甚至偷偷地把軍中利器──火炮砸碎賣廢鐵。清廷三令五申,仍是屢禁不止,最後只好在軍器點驗時實行照顧政策,不再點驗旗員內護軍校、筆帖式以至六品武職的軍器。到了乾隆末年,那些沒有經過點驗的官員所擁有的軍器、盔甲大部分朽壞。皇宮各門所備兵器也都成了擺設,不具備起碼的殺傷功能。
/ T! k; R% ^9 e' M0 ^) L  L% g% z- f4 e" S+ M1 |8 X' ]4 T2 V
  當然,八旗兵衰敗的根本標誌還是其戰鬥力的喪失,是其作為一個武裝集團已失去執行自身職能的基本能力。而對此最嚴格、最全面的檢驗應當是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1659年鄭成功攻南京之役,鎮守南京的總管喀喀穆統八旗軍不敢迎戰,只好以綠營出擊,已初露衰弱之象。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大將軍多羅順承、郡王勒爾錦駐兵荊州,勞師數載,不敢進兵。聽說吳三桂軍隊到來,匆匆將大炮埋在土中倉惶退去。貝勒尚善、察尼、鄂鼐等領兵進攻岳州,藉口舟楫未具、風濤不測,屯兵城下一年之久,不敢一戰,聽到退卻的命令,竟"三軍歡聲如雷"。清中後期,八旗軍將無敢戰之膽、兵無縛雞之能的實情已為舉國上下所熟知,連清廷也不敢輕易把他們派上戰場了。 + r7 j8 ^5 {# [: [, t
  
! w( Q" g* l% a3 F4 [' D二、八旗軍衰敗的原因 , {/ B8 D& T3 a: h6 Q

! c# G+ J3 K, G# j& r) s% L0 ?  八旗軍從興盛走向衰敗是一個複雜的歷史過程,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C! L' n! n/ e! @
& e6 F4 o  q/ e2 p5 z; f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八旗軍的興衰與清王朝的興衰是一致的。作為與廣大人民利益根本對立的封建貴族政權,清王朝的統治最終走向腐朽是歷史的必然。作為這一政權的統治工具,八旗軍由盛而衰也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並且是清王朝走向沒落的一個縮影。早在「康、乾盛世」時代,清王朝就開始顯露出種種敗兆。最明顯的表現是封建貴族們出於其追逐財富、剝削壓榨廣大民眾的階級本性,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各級官吏、豪紳,皆一改清初較為簡樸的風氣,肆意侵吞和揮霍人民的勞動果實,追求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康熙6次南巡,費用浩大,銀子花得跟淌海水似的。乾隆的豪侈則遠遠超過他的祖父和父親。為遊山玩水、尋歡作樂,他仿效康熙6次南巡,途中修建行宮30處,運河上的隨行船隻達上千艘。每到一處,地方官百般討好,搭彩棚、辦筵席、進貢山珍海錯和土產方物,酒無虛日,城開不夜。乾隆還大興土木,修建宮殿、苑囿,如擴建康熙時修建的避暑山莊,建外八廟;擴建雍正時期建的圓明園,增建長春園、綺春園等,不知耗盡了多少民脂民膏。清朝的王公貴族、文武百官也上行下效,無不沾染上奢華沒落的風氣,貪污成風,賄賂公行。而歷朝皇帝大都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作深究。康熙朝掌握大權的索額圖、明珠、徐乾學和高士奇等人無不是聲名狼籍的貪贓枉法之徒。乾隆的內侄福康安也仗著自己的寵貴地位和特殊功勳,搜刮民財,生活異常奢汰,動輒拿出上萬金幣犒賞軍中將士,家中每日裏姬妾僅買花就花費數萬錢。最典型的是乾隆晚年執掌朝政的和坤。他任軍機大臣達24年之久,專權和貪婪之名,連外國人都知道得清清楚楚。1799年,乾隆死後,嘉慶將他治罪抄家,僅其家產的一部分就值2.2億多兩,相當於當時國庫5年多的收入。和坤的兩個僕人被抄沒的家產也值700多萬兩白銀。可見他們貪贓枉法已達到何種嚴重的程度。
6 T7 ?5 B1 e3 m; v* |; M# M' A! Q8 m6 d* g- n6 S' t; o2 F
  清朝封建政治的腐敗必然會深刻地影響到八旗軍官兵,這是導致八旗軍衰敗的最根本原因。但八旗軍本身在治軍指導思想以及相關制度、決策上的種種謬誤弊端,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直接加速了其衰敗過程。
6 o6 H3 @; w* C' A/ B
* ~4 _- s5 I: p& Y/ e: T3 Z0 W3 g% i  其一,對變化中的國家安全環境缺乏清醒意識,缺乏整軍經武、進行改革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清軍入關以後,所面臨的社會歷史環境發生了四大變化:由以遊牧狩獵經濟為主的滿、蒙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進入到以農業經濟為主、漢族占絕大多數的關內廣大地區;由部族軍隊變成國家軍隊;由戰爭時期進入到相對和平時期;由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進入到火器時代。與此同時,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開始和歐洲通往東方航線的「開闢」,西方殖民勢力加快了從海上東侵亞洲各國的步伐,佔領了爪哇、蘇門達臘、菲律賓、印度、緬甸等許多中國周邊國家,將其變為自己的殖民地,甚至入侵中國的澎湖、臺灣,竊據澳門。原先地處歐洲的俄羅斯也在短短近百年間,越過烏拉爾山,迅速佔領東、西西伯利亞的廣闊疆土,成為中國的北方強鄰。這些「千古未遇」的強敵逼處四鄰,虎視眈眈,給中國的安全環境帶來極大威脅。 ! d6 m& G( j# o4 Q

2 R+ N, @# D) J5 J  上述變化客觀上要求清朝統治者從實際出發,對確立於戰爭年代的八旗制度進行改革,特別是將原先「軍民合一」的八旗軍的軍事組織職能與社會組織職能剝離開來,建立適應當時世界局勢及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軍事體制,將八旗官兵家口的生計問題交由社會去解決;要求清朝統治者不能僅僅滿足於應付國內問題,而要學習近代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編制體制和軍事思想,儘快使自己的軍隊擺脫落後狀態。
.
但清朝統治者卻無視這些客觀需求。他們死抱住「祖宗成法」不放,片面強調「辦理一切事件,皆法祖宗」,把建立適應新的社會環境的軍事制度與優待八旗軍功貴族對立起來,把學習西方先進技術與保持旗人的尚武精神對立起來,軍事改革嚴重滯後。一旦有人主張對八旗制度做這樣那樣的變革,都遭到嚴厲斥責。例如,清中後期,旗人貧富分化日益嚴重,貧窮者不得不將清朝廷分給他們的土地大量典賣他人,單靠朝廷發放的兵餉俸祿生活。而隨著旗人家庭人口迅速增加,往往一份兵丁糧餉要養活十幾口人,致使許多貧苦旗人家徒四壁,有的旗人因為貧窮一輩子不敢結婚,有的旗人跑到農村去討飯甚至餓死。而清朝統治者眼看著大批旗人窮困潦倒,卻不肯對這一過時的制度進行根本性改革。嘉慶帝在聽取某禦史關於派京城中的八旗閒散人丁到口外、西北一帶耕墾的建議時,曾大發雷霆說:「若如該禦史所奏,八旗男婦皆以紡織為務,則騎射將置之不講。……於國家贍養八旗勁旅,屯駐京師本計,豈不大相刺謬乎」。另一方面,抱著「天朝上國」自大心態的清朝統治者,以為憑著老祖宗「馬上打天下」的騎射功夫足以揚威天下,因而無視近代西方軍事技術的高速發展,無視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現實,閉關鎖國,固步自封,聽任自己的軍事技術停滯落後。清軍征緬作戰時,已發現緬人所使用的來自西方的火槍性能遠遠超過清軍的火槍,但沒有引起乾隆皇帝的足夠重視。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出使中國時,曾帶來一支裝備有新式武器的衛隊。他邀請清朝名將福康安檢閱衛隊演習新式武器。福康安卻不屑一顧地說:看也可,不看也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麼稀罕。英國送給清王朝的新式火炮,被收藏到圓明園倉庫之中。直到百餘年後,露出強盜真面目的英國侵略軍打上門來,攻佔京城,火燒圓明園,又把這些沉睡多年的火炮重新搬上船運回國。鴉片戰爭失敗以後,清朝統治者雖然不斷接到中國軍事技術專家們關於仿製西洋火器的建議,卻並沒有產生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緊迫感,仍把這些先進火器打發到倉庫中去睡大覺,並再次下諭,命令八旗官兵們學好滿語、騎射功夫。
' W/ N6 Q2 L/ j8 L
( r9 E! n  ]0 d/ C( c) Y" _  其二,當迫於現實壓力不得不進行改革時,卻往往以錯誤的思想做指導。頑固守舊的清朝統治者通常對改革抱著敵視的態度,但在客觀形勢的逼迫下,在陳腐的八旗制度實在難以維持下去時,不得不對其進行某些局部的改變。但在這種時候,卻往往是從優待八旗貴族、解決旗人生計問題出發,著眼於周濟八旗老弱,為其提供起碼的衣食之需,背離了軍事組織以增強戰鬥力為宗旨的改革方向。比如,為了遏制旗人因為典賣土地,負債累累,經濟地位日益惡化的趨勢,清廷動用巨額公款代八旗兵丁回贖「民典」旗地,代還債務,賞賜銀兩錢糧。設立養育兵制度,從那些戶口滋盛,余丁繁多,因無法補上兵額而生活窘迫旗人家庭中挑補養育兵,每月發一定數量的兵餉或祿米。在挑選馬甲等薪餉較多的職位時,不是以身體是否強壯、軍事素質好壞為標準,而是對貧乏孤寡之人,對無人贍養者,對年老者實行照顧政策,讓其領取更多的薪餉。有時,採取用國庫款項或挪用軍費經商,減少營馬數量,削減裝備和訓練方面的開支,將訓練場地和一些公共建築出租賺錢的辦法,來接濟貧困旗人。
$ h0 [, |" }4 Q( j
2 W- I0 r, K; \  這些措施,從本質上說是為了維護陳腐落後的八旗制度,解決旗人一時生活之需,而不是著眼於解決軍隊的機制問題,對整個軍事制度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所以並不能從根本上制止八旗官兵生活水準日益下滑的發展趨勢。為救濟貧困而增加的兵額與餘丁數量的迅猛增加相比,無異於杯水車薪。康熙年間是五名丁壯招收一兵,乾隆年間已達到八名丁壯招收一兵,其後兵、壯比例更為懸殊。靠著一名士兵每月一兩銀子、五斗米贍養一家十幾口人的情況相當普遍。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為旗兵贖回的土地很快又被賣掉。平日對八旗官兵的補助賞賜,也只能救一時而不能救長遠。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些以解決八旗生計為核心的做法卻嚴重地危害了八旗軍的建設。為了供養養育兵,救濟貧苦旗人,八旗將領採取減少戰馬和戰船數量的辦法,將原先給戰馬買草料或製造、修理戰船的錢來救濟士兵家口,甚至將戰鬥力比較強的騎兵兵額裁掉,挪出錢來養活更多的養育兵,使八旗軍隊中充斥戰鬥力較低、甚至完全沒有任何作戰能力的冗員。八旗將領用軍費和出租軍產經商,也對清軍內部腐敗現象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人乘機大肆出售軍用牧場、演炮場,造成八旗戰馬數量銳減,士兵無處進行火炮射擊,就連射程比較近的火槍射擊,也因為操場長度不夠而只能在秋收後舉行。而八旗官員整天忙於經商,自然無心進行正常的軍事訓練,平日操演擺花架子,敷衍了事也就不足為怪了。
: \# L& B: M+ V6 s
  \5 |! U7 B! G, D+ j  其三,軍事功能與社會功能混為一體,軍隊臃腫不堪。為了維持八旗成員特殊的政治、經濟地位,清廷將八旗官兵及其家屬全都包下來,給予他們授官襲爵,佔有土地、人丁等許多方面的好處。而長期供養「數十萬不士、不農、不工、不商、非兵、非民之徒,安坐而仰食於王家」,必然要給清朝的中央和地方財政帶來十分沉重的負擔,不得不竭盡全力搜括民財予以支撐。清軍軍費支出大體可以分為三部分:一是兵餉馬乾銀,主要來自於中央財政支出,其數額在雍正中期以前每年約1,900萬兩左右,雍正末年以後每年約為2,600萬兩左右。二是歲米月糧,由國家徵收的糧食中統一撥給實物,也有一部分糧米採取折成銀兩的辦法發放。三是武職養廉銀、兵器火藥製造費、軍事工程修造費等,主要由地方財政支出,大約每年500萬兩左右。在上述巨額軍費支出中,僅兵餉馬乾銀一項每年即占康熙朝中央財政支出的70%,占道光朝中央財政支出的72%。而其軍費的一半以上都耗費在人數最多時僅有27萬人的八旗軍身上。如嘉慶朝60萬綠營官兵每年兵餉馬乾銀約1,200萬兩,僅占當年總數的46 %,其餘1,400餘萬兩為八旗官兵兵餉馬乾,約占總數的54%。
7 d/ T0 y/ f- Z$ M8 b+ j* Q. N: z) [6 D3 L: D
  但在上述管理模式下,清廷每年花費的巨額軍費並沒有真正增強八旗軍的實力。這是因為在八旗俸餉總額中,官兵的家口、馬匹耗費占了很大的比重。僅以西安駐防八旗為例,其官兵的俸餉占餉銀總額的42%,所支糧食占糧食總額的7.4%;而供養官兵家口的費用則占餉銀總數的20.5%,所支糧食占糧食總額的90.5%;養馬費用占餉銀總數的37.5%,馬匹飼料糧占糧食總數的2.1%。而馬匹飼養費專案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帶有補貼旗人家口生計的性質。清中後期,各駐防八旗軍營都大幅度減少,實際養馬數額,私下改騎兵為步兵,出租牧場,馬匹飼養費實際上是空有名目,大部分被挪做它用。即使是作為兵餉發放的軍費,也有相當數量花在為救濟旗兵生計而內部招收的養育兵身上。這些年幼體弱的"童子軍"數量十分可觀,乾隆年間總數即達到2.6萬餘人。嘉慶後期數量更多,僅八旗驍騎營中已達26,872人,占驍騎營總兵額的33.4%。他們每月所領的餉銀為3兩、2兩、1.5兩不等,按平均數計算,則每月耗銀不低於5萬兩,每年耗銀不低於60萬兩。但這些養育兵實際上是在空吃糧餉,根本不具備起碼的軍事技能,也就無法在戰場上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 B% U7 _. h9 x# z: }' ?; A; |' p( x; g: C' L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八旗人口的不斷增加,八旗軍費日益增長,大大超出了清廷的財政支付能力,一旦遭逢災害、戰爭,收入劇減,軍費將無法保證按足額發放。清中、後期,由於西方列強的侵略和掠奪,國內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本來就捉襟見肘的清朝財政瀕於崩潰,清廷不得不在咸豐年間將旗餉減成發放,京營八旗官兵只能拿到原餉的六、七成。在一些地區,旗兵俸餉拖欠扣減損現象更為嚴重。如光緒末年奉天旗人在兩年間總共發了9個月的俸餉,加上扣減攤派,每兵所得不及餉額的十之一二。而這種"既要吃皇糧,又吃不飽皇糧"的現象的出現,對本來就難以維持生計的旗人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一些旗人紛紛逃亡,另覓生路。有的旗人還違禁私下做起了小生意補貼家用,而無心上操應差。更多的人則因為長期享受優待政策,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把當兵看成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把遊手好閒、追求安逸奢侈的生活看成天經地義的權力,清廷補貼賞賜稍不如意,就四處鬧事。清代京營八旗兵丁曾幾次為增發津貼等事項,在皇宮門前或親王府中聚眾喧嘩,幾乎釀成大規模暴動,令清朝君臣都頭痛不已。 : L- q" o* j& U; |6 q3 I
6 M6 u5 h9 k/ D8 e: o9 i
  其四,治軍不嚴,訓練鬆垮,姑息成風。清廷給予八旗官兵特殊的優待政策,也使得「從嚴治軍」的信條在他們身上無法真正實行。事實上,八旗士兵在社會上惹事生非,打架鬥毆,作奸犯科,久已成為京城和各八旗軍防地的一項公害,各級旗營軍官總是曲加庇護,地方官吏也很少敢出面拿問,致使旗營無賴的氣焰愈加囂張。八旗軍的訓練,大都是虛應故事。不僅平日射箭拉弓,視為具文,就連三年一次的大閱兵,也不過臨時稍為演習,過後即置而不問。負責監督軍訓的御史大臣們雖心知肚明,卻仍層層欺瞞,不願意說出真相。一次,某王爺奉命閱操。有一名步軍校遲到,按例要受到鞭打的處罰。執刑人解開他的衣服,卻發現一大堆小古董從其身上掉下來。王爺問是怎麼回事。步軍校哭著回答說:家中有人十口,每月只有五兩俸銀,吃不飽飯,只好從古董店裏領一些小古董到集市上販賣以養家口。今天早上正逢隆福寺廟會,所以上操遲到了。最後連王爺也只好將他放了不加責罰。乾隆、嘉慶皇帝對八旗軍內部隱瞞真相、姑息遷就的情形並非毫無所知,也曾多次批評八旗官兵和監察御史。但他們除了在口頭上提倡「鞍馬騎射功夫」外,並沒有採取什麼有效措施來改變這一局面。相反,卻不斷降低軍官和士兵的軍事技能考核標準。如乾隆以後規定,各旗挑選馬甲時不再校閱騎射功夫,只是將備選之人傳赴衙門,令其拉弓,即行選取。據收藏在東洋文庫中的《雍正朝鑲紅旗檔案》記載:當時世襲祖先軍官職務的大多數人,軍事技能考試成績並不好,許多人的步射、騎射成績評語都是「劣」,個別為「平」,幾乎沒有得「優」的,卻都能照樣任官不誤。這些新的考核標準實際上是姑息了僅把當兵作為謀生手段的的八旗子弟,縱容了旗人不習武藝,整日遊蕩的風氣。 5 E9 @$ s2 E$ w8 m4 ^7 Z

5 F: d9 g' D3 W7 z! ~/ C  其五,實行封閉的用人制度,人才危機日益嚴重。軍隊是擔負專政職能的特殊武裝集團,只有廣泛吸納社會上的優秀人才,才能有效地履行這一職責。但八旗軍始終是關起門來,在自我封閉的小圈子裏搞軍隊建設。八旗制度規定軍職世襲。兵員都從旗人子弟中選募,旗人不得與漢人通婚,以保持血統的純潔;初級軍官主要靠世襲或由官學中學習滿漢語言、騎射功夫的八旗軍官子弟中間選拔。屬於中級軍官的佐領,有勳舊、世管、互管、公中諸種,除公中佐領外,都是由某一個或幾個世家子弟承襲。高級將領如都統、副都統全都由滿洲貴族世代壟斷。由於世襲範圍十分廣泛,八旗軍職的升遷失去了競爭力,失去了公正性,使得八旗軍官隊伍中充斥昏庸無能、不思進取之輩。特別是清廷常派缺乏行伍經歷及戰爭閱歷的皇親國戚擔任大軍統帥。這些人從小生長在深宮官府之中,過慣了驕奢淫逸的生活,大多不具有擔任軍隊統帥的素質,卻硬被置於關係到戰爭勝敗、國家安危的重要崗位上,由此往往埋下失敗的種子。清軍在征討噶爾丹、平定準噶爾等作戰中屢次受挫,都是由於任用了昏庸無能的八旗貴族做主帥所致。比如清軍對準噶爾用兵時,雍正皇帝先後派出怯懦無能、寡謀魯莽的滿族貴族傅爾丹、馬爾賽為將,結果損兵折將,一敗塗地。而雍正皇帝不自省用人不當的教訓,反而極力庇護敗軍之將,遷怒於漢人將領。賜給傅爾丹御帶,卻將漢人寧遠大將軍岳鐘琪關進監獄,將漢人署寧遠大將軍紀成斌處死。有的八旗將領不僅無能,而且怕死,在戰場上鬧出不少笑話來。康熙年間的烏蘭布通之戰,擔任前敵將領的正白旗副都統色格,臨陣怯戰,推託中暑而下馬。他的家人說:二品大員如此臨陣退怯,將來回去有什麼臉面見人呢?又把他扶上馬。色格卻再次從馬鞍上滾下來,躲進草叢。等到打完仗回營時,還是渾身戰慄不已,身穿甲胄、蒙著大被抖到天亮,一時傳為軍中笑談。封閉的用人制度所帶來種種不利影響,從上述例子中可見一斑。 ; j: C3 s' _1 G4 M  Z0 F) K

  n5 [8 J3 C" s+ j3 L$ V0 Q; S9 I& C% R  其六,以體恤八旗官兵為由,不願利用寶貴的臨戰機會對八旗軍隊做適度使用。清廷和八旗將領為了優待旗人,保存「國之根本」,一方面禁止他們與漢人接觸,免受漢文化的薰染。另一方面又以體恤生命為由,不願意在一些小規模戰爭中適度地使用八旗官兵。早在平定三藩之亂時,八旗大軍頓兵昆明堅城之下,不思進取。漢人將領趙良棟欲發動進攻,即遭到定遠平寇大將軍彰泰的反對,理由竟是「皇上豢養之滿州,豈可輕進,委之於敵?」其實不僅彰泰,康熙、雍正、乾隆皇帝在歷次南北戰爭中都有不願多用八旗兵的想法。如1767年征緬甸之役,用兵25,000名。其中綠營兵22,000名,八旗兵僅僅3,000名,綠營兵數多於八旗8倍有餘。1787年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用綠營兵10,000名,八旗赴前敵者僅100名。1853年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清軍調集綠營兵53,436名,八旗兵僅4,999名,綠營出兵人數較八旗多出10倍有餘。即使是派八旗軍上戰場,打仗時也往往是由綠營兵甚至臨時招募的勇營兵打頭陣,八旗兵在後跟隨。這樣做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八旗官兵的體恤優待,從長遠觀點看卻是坑害了他們。在相對和平時期,每一場戰事都是檢驗軍人素質和軍事訓練水準的難得機遇,也是將帥們積累作戰指揮經驗的極好機會。然而從清朝統治者到八旗官兵都千方百計逃避上戰場,只滿足於在平日的操演教閱中走過場、擺花架子,以領取糧餉度日。清後期,八旗官兵除了蒙古、吉林、黑龍江馬隊還稍能打仗以外,京營八旗和各駐防八旗大都是兵無縛雞之能,將無才智之士。當時荊州旗營官兵甚至連自己軍營中的財產都保護不了,還需要花一大筆錢雇人替他們站崗放哨,以防止小偷偷竊財物,由此不難看出其軍事素質之低劣。 8 Z7 D& w" n6 z  M, k1 v3 M
- h3 R7 o+ J5 p' s1 I# ^
  綜上所述,八旗軍由盛轉衰是在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出現的現象,它的衰敗與封建統治階級腐朽沒落的趨勢是相一致的。但同時也要看到,任何軍隊從戰爭年代進入和平時期,都要面臨嚴峻的考驗。古今中外的軍隊都要經過這一關。八旗軍由盛轉衰的事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平時期軍隊建設過程中某些普遍傾向。清朝統治者對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影響認識不足,固步自封,拒絕改革,直接導致了八旗軍的迅速衰敗。這一歷史教訓對後人仍然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i/ `& r1 z/ O: \* _  
* l3 v/ b! ^& @1 k(劉慶 魏鴻文 軍事歷史研究供稿) ' |, _" H) k9 H3 o% {8 q1 w" ]
  2004年7月6日訊
.

罕見黑白相片:诺曼登登陸的清晰現場

相片中的士兵,又有幾個可以生存到戰爭結束??

62_2005052413294663156100.gif

62_2005052413294663156100.gif (77.8 KB)
568 x 475 PIXEL下載

62_2005052413294666366300.gif

62_2005052413294666366300.gif (71.6 KB)
706 x 475 PIXEL下載

62_2005052413294669311000.gif

62_2005052413294669311000.gif (71.6 KB)
606 x 475 PIXEL下載

62_2005052413294672899500.gif

62_2005052413294672899500.gif (62.2 KB)
615 x 475 PIXEL下載

62_2005052413294678925300.gif

62_2005052413294678925300.gif (75.4 KB)
586 x 475 PIXEL下載

62_2005052413294681899900.gif

62_2005052413294681899900.gif (66.1 KB)
634 x 475 PIXEL下載

愛情就像離境大堂,可喜可悲,帶你到另一個世界......
一擊必殺──狙擊簡史
, x$ N: y) z3 e! S) {, f
+ M. O' ?! y3 _3 J% O
0 h6 T1 B& a# w$ T) }( g西元 1895 年,台灣台中
& o" T3 |% k8 w" Z/ Y
5 Z& n" w4 U; b# p1 O七月初五日,日軍涉大甲溪,破葫蘆墩,略臺中,栜東堡莊豪林大春、賴寬豫設國姓 會,集子弟千人,拒戰於頭家厝莊。莊人林傳年少,精火器,潛伏樹上,應彈而踣者 二十餘人;終被殺,放火焚莊。 0 Q# y0 x& E" m$ y- L
──台灣通史‧卷三十六‧列傳八$ P' i3 z) t/ C8 m1 Z1 S
$ U( N* _9 J) b
名詞源流( n5 ^" P0 ^9 \1 b8 \) i9 _
- {! w7 i2 U9 N
marksman這個字在英文中最早出現在1660年,相信是由於民間使用來福槍做射擊競賽而來的。他們當時都是以白布、木板、甚至是削去樹皮的樹幹當成靶子,在上面做個標記(mark)來射擊,槍法準能打中標記的,自然被稱為markman,後來拼法演變成marksman。在一般用法中,這個字通常只是用來稱呼槍法準確的人,並不考量這個人是否經過專業射擊訓練。8 r( A& P6 x! p2 v
1 X4 P' T' x" g; |
sharpshooter這個字在英文中第一次使用是在1802年,它最早出現在一本英國陸軍編的軍事辭典中,用來稱呼奧國的步兵單位。等到1810年代,sharpshooter已經很通用了。同時,sharpshooter這個字當時拼成sharp shooter,sharp用來形容人有敏銳的意思。sharp shooter自然是敏銳、精確的射手;如果從其他語言來看,德文是Scharfschutze,法文則是tireur d'elite,涵意更是清楚。中文應該可以譯成「神射手」。
' s+ C( C# h& a3 l. ~$ d* z! f$ M
Sniper這個字的前身snipe這個字則在1832年第一次出現,源自於英軍在印度邊區的一種獵鳥活動。據說snipe是一種身體嬌小、動作十分靈活的小鳥,要獵獲這種鳥並不容易,需要相當不錯的射擊和潛行的技術,這種運動也就被叫做snipe。後來等到一次大戰時,sniper這個名詞就取代了sharp-shooter變成軍事上狙擊手的通稱,強調的除了射擊之外,還有掩藏自己蹤跡的能力。不過,sniper主要是英文世界在使用,其他國家仍然使用sharp-shooter衍生出來的名詞。例如德文中用的是Heckenschutze,法文則是tireur embusque,都是埋伏射手的意思,中文譯成「狙擊手」還算不差。
3 Y& s& L( Q! t5 S& j/ c- P( W8 M, p+ Y3 D2 Z! j
在現代用法上,「神射手」通常指的是經過特別射擊訓練,槍法準確的射手,而「狙擊手」這個字的用法則比較複雜些;在軍事上,指的是除了射擊訓練之外,另外還經過偽裝、潛行、偵察等等特種訓練的射手,要求比一般的「神射手」還更嚴苛。但是對一般大眾來說,「狙擊手」一字帶給人的印象是躲在暗處鬼鬼祟祟地進行暗殺的人,實在不怎麼光明正大,所以這個字涵意有褒有貶,完全看聽眾的想法。由於「神射手」比較中性,不像「狙擊手」這個字可能給人負面印象,所以國外治安單位傳統上都稱他們轄下的射手是「神射手」而非「狙擊手」,以維護形象。近十多年來,由於熱心推動狙擊發展人士的鼓吹,一般大眾才開始逐漸能夠接受「狙擊手」這個專業。
' P9 y/ n9 d; @6 q0 J7 _
1 C# j9 W6 J* D/ m( E& O( ^歷史上最早的狙擊手
0 z& p5 y( ?2 x' g/ N
+ o& c% v. p+ ]" e: g/ _7 Z# J如果我們採用狙擊就是從隱藏處射擊的定義的話,歷史上最早記載的狙擊就應該是發生在特洛伊了。當天下無敵的阿奇里斯在特洛伊城門前耀武揚威時,從城牆上不知是那個角落中射出了一支冷箭,射中了他的腳踝命門。
0 I% i$ A, m8 I2 t* U+ T( y# h; t, c% f# v5 Q" f+ K" \
當然狙擊不一定要用槍來進行,但是在一般用法上,主要還是跟近代槍支的發展息息相關。' M  c! e( A* v0 s  Z

- C; |  K$ L+ ?% y0 Q% c早期發展7 a% g. f, z9 a- K

1 L& {* [9 z" h- h在火槍的發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兩項發明跟狙擊有關,一是膛線,另一是瞄準裝置。
8 z6 `2 X0 u; }2 S: V: Y7 _
4 S7 u- _# G7 m5 h' G最早在槍管壁上拉出膛線的是1498年維也納的Caspar Kollner,不過他的膛線是直直兩條線,應該是用來加快裝填速度,而非用來提高準確度的。真正使用螺旋式膛線的據信是在1500年到1520年間,在今天德國的紐倫堡地區開始的;現在還保存的最早一支有膛線的槍是1544年在瑞士製造,現存於蘇黎世博物館。
4 ~/ w( Z4 Q( a& o1 f: e+ K  j2 X7 [9 }+ F7 v* I1 t
至於瞄準裝置,大約也是在1500年前後發明的,是最基本的準星、照門的配備。有了膛線和瞄準裝置,射擊的準確度大大提高,可以達到200公尺之外。據說十六世紀初時,知名的大畫家兼發明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曾經帶著自製的來福槍來到弗羅倫斯城牆上,瞄準圍城的敵軍開了一槍,打中300公尺外的一名敵兵。7 B" i& I3 w7 ]' n" d
4 W+ M2 Y' U4 `( n; _
自16世紀起,前膛來福槍在中歐地區(今天的德、奧)開始大量的應用,當時那種來福槍稱為 jaeger,槍管很短,主要用途是在打獵和競賽上。到了1567年時,瑞士蘇黎世和伯恩地區已經時常舉辦使用來福槍的射擊競賽了,這種射擊的風尚很快地也傳播到歐洲各地。
' h/ j" q1 p: _0 W* P( Z& M) G1 I1 s/ S
當時德國各地諸侯的主要收入是出口傭兵,他們提供歐洲各國軍事服務,所配備的也就是這種jaeger來福槍,因此這些德國傭兵也稱為jaeger。不過,由於使用來福槍的時候彈頭與膛線必須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福槍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為求維持大量火力,各國的正規部隊仍然配備滑膛槍,只有少數前衛部隊(skirmisher)才配備來福槍。* N  V" Y! |1 C! ^

6 I( M& S3 Z- L8 g在美國開拓初期,有部份中歐移民也移到美洲來,定居在賓夕法尼亞州一帶,jaeger也隨之傳入美國。由於墾荒、狩獵、自衛之需,jaeger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經過拓荒者的改良,口徑變小,槍管加長,加上槍托,也將彈頭用浸了油脂的布或皮革包上以利前膛裝彈。這就是著名的肯塔基來福槍的由來(這個名字其實要到1812年才定下來,當時肯塔基是拓荒的前哨)。
- A7 e$ m' Z* l3 Z, M+ \  a. R
8 y) Y% |# V! G+ Y美國獨立革命(1775-1780)
# B$ L: @( [" c: I, g" D/ z
: u2 e/ ~" w5 p# w+ F# O5 m6 f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初,美國大陸議會通過法案徵募10連來福槍手來助戰,其中最出名的是由摩根上校(Col. Daniel Morgan)帶領的來福槍手(Morgan's Riflemen)。他們由於熟悉野外環境,對於地形地物的利用有特別的專長,在作戰時成為輔助部隊,專門對付英軍軍官並擾亂英軍行列。他們的射擊距離約在200至400碼之間,對當時配備滑膛槍、交戰距離通常在80碼內的英軍正規部隊來說,根本就如肉中刺一般。不過也由於他們都是自由自在慣了,常常不聽軍令約束自己就溜出去對英軍開幾槍,對美軍指揮官來說在戰術運用上非常困難。像華盛頓將軍對他們的觀感就不怎麼好,曾經說過他們比較像會傳染的瘟疫而非有用的資源("…more of a plague than an asset.")。( X  g- {# Z5 s9 ^) [5 s

  K4 f( ?" F! t& n* ]8 q當時英軍標準配備的是著名的Brown Bess前膛裝填的滑膛燧石槍,它的有效殺傷射程約80碼(一說50碼),超出這個距離被打中的人可說是運氣極背。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寫下這麼一段話:
# b, S) r" E6 T* H) i7 O. y# i- R1 _
「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製造得很糟的話(許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碼外的人形靶、甚至是100碼;但是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外被敵人用一支平常的槍瞄準並打傷的話,那麼他真的就是非常倒楣了;至於想用一支平常的槍射擊200碼外的人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u0 _, _; @& v& p* F* H2 e8 u$ P
7 z; h; J* q' Y" o% U: p$ m6 O
為了補充一般正規部隊火槍射程的不足,英軍也雇用德國的jaeger協助作戰。這些jaeger的來福槍對美軍一般部隊造成很大威脅,但是由於所用槍枝射程較短,還是對付不了肯塔基來福槍手。
' S- ~5 g  t1 @* u1 J: Q; \# v' Q: n2 E5 w" R, f
肯塔基來福槍手在獨立戰爭中創下兩個最有名的狙殺成績。一是在1777年6月的薩拉托加之役(Battle of Saratoga)中,在300碼外射殺了英軍的西門‧福雷色將軍(Gen. Simon Fraser),徹底粉碎了英軍統帥約翰‧柏格因(Gen. John Burgoyne)的突圍計畫,導致從加拿大南下的數千英軍投降。這場勝利不但大大振奮了殖民地的人心,也影響了還在觀望中的法國。原本法國朝野對當時正在巴黎遊說的佛蘭克林都是報以白眼、不理不睬的,此役勝利後,凡爾賽宮的大門馬上為他敞開。最後美國和法國簽訂了同盟條約,法國派遣海軍參戰對抗英國。
6 u- K0 J6 }. H4 h3 \# J; O1 t1 S) b, r6 g7 \6 u
另一個犧牲者是英國的佛格森上尉(Capt. Patrick Ferguson,後晉升少校)。他本身也是個神槍手,由於肯塔基來福槍在戰爭初期的成功,他潛心研究設計了新型的來福槍,不但準確而且是後膛裝彈,最高射速每分鐘6發,有效射程在200碼以上,性能和射速都遠勝過滑膛槍。他的來福槍先進的程度更遠遠超出了當代的技術水準。- S- F& w/ v" i0 S9 b

: ^* K1 `; R% R# s' q# f4 {他在1776年向英軍高層展示他的新槍,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生產了100支槍,並且讓他招募部隊組成一個身穿綠制服的輕步兵連(Light Company)到美洲作戰。他首次上陣在1777年的白蘭地酒之役(Battle of Brandywine),把美軍打得大敗。在此役中他還瞄準了125碼外一個正騎馬離去的美軍軍官,大概是由於紳士的風度他沒有對那軍官背後開槍,殊不知那軍官正是華盛頓!這就是著名的「未開的一槍」。. A7 {/ x( n7 w% }
+ v0 v7 p- u  |+ |( h3 R" W
不幸的是,在此役他的右臂受傷,花了數個月的時間治療仍然殘廢。在這期間,他的輕步兵連被解散,兵員補入其他單位,他後來也未能重新組建。最後,在1780年的國王山之役他被一個肯塔基來福槍手射殺,死後他的新來福槍也隨之湮沒。歷史的瞬間真是可嘆。5 P. ]+ K: c. J7 o; K) z

* y9 V* T1 o: T. G拿破崙戰爭(1792-1815)
+ A$ E/ P2 U3 ]4 E* j
. e- l% X, g0 H, s& y0 M1 J7 g* e在18世紀中期時,歐洲大陸各國大都已經成立了配備來福槍的前衛部隊,其中最知名的除了德國的jaeger外,還有法國的voltigeur和chasseur,當各國和法國間的戰爭在1792年爆發後,他們發揮了極大的功用。
+ U) I6 R  f+ D0 p
* y( _1 n+ {1 R- _/ N1799年,俄國和法國在瑞士交戰。俄軍的一個砲兵連封鎖了一個法軍必經的重要隘口,如果法軍要正面搶攻的話,在狹窄的山路上根本施展不開,只會白白送命。這時在法軍中的瑞士志願兵帶著他們的來福槍潛到距離俄軍大砲約400碼處,在短短數分鐘之內,所有的砲手或死或傷,法軍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回了這個隘口。8 [5 \' N" i$ {6 L$ e

/ O1 n# f1 X8 @在歐洲各國中,只有英國對來福槍在軍事上的使用一點都不重視,雖然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吃了來福槍的虧,並沒有學到教訓。1799年,一支英軍在荷蘭登陸作戰,在法國的來福槍下傷亡慘重,卻還執迷不悟。甚至在1805年的特拉法加岬之役中,在旗艦「勝利號」上的納爾遜提督也是被在法艦「可畏號」主桅上的法國狙擊手所傷,在痛苦與欣慰交織中死去。
! d5 Q9 W4 Q7 d! h% I5 E% g1 K
5 \' i( l+ `) e後來,英國終於亡羊補牢,也招募了一營來福槍手,番號是第60步兵團第5營,成員大部份是德裔的jaeger。接著更成立了著名的第95來福槍團,在伊利亞半島(西班牙)的作戰中發揮極大的功用。第95來福槍團的特色是身穿暗綠色的制服,有別於英軍正規軍的鮮紅色。他們大部份擔任前衛的工作,專門對付法軍軍官,在法軍中造成很大的傷亡。7 q+ [/ c8 T' S1 w% m( x' [; |
0 H0 r7 y+ S2 l$ k$ e, p* s1 F& _/ S6 }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
. e% O! q, I* @, P" p% c- L3 s5 \( I- i+ D( k6 }
1849年,法國陸軍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發明了彈底有凹孔的彈頭,子彈發射時的氣體會經由這個凹孔將彈頭底部撐大,跟槍管的膛線咬合;這麼一來,彈頭直徑可以做得比槍膛內徑小,解決了前膛來福槍裝填困難的問題。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西方各國幾乎都已經全部改配使用雷管的前膛來福槍(rifle-musket)了。4 _$ r1 I: Q' X/ Y$ [8 n8 E. d8 p1 e

& s. X  P6 c# p7 O- a2 E( m南北戰爭時北軍的柏丹上校(Col. Hiram Berdan,日後晉升准將)在1861年招募了兩團神射手(Berdan's Regiments of Sharpshooters)。他們是步兵單位,主要是作為主力部隊的前衛,偶爾才充當狙擊手之用。在剛成立時,他們使用自備的前膛來福槍或是配發的柯爾特轉輪來福槍,要一直到1862年才改用夏普斯(Sharps)單發後膛來福槍。
6 x' f( x- q& f6 Z5 v" e8 I: c- x1 t5 @4 G
克里斯丁‧夏普斯(Christian Sharps)在1848年設計了一種落下式的後膛閉鎖裝置,成為他日後一系列後膛來福槍的基礎。經過多次改良後,他1859型的設計被美國聯邦軍隊採用,由於是後膛裝填,特別受到騎兵和前衛部隊的歡迎。美國北軍在戰爭期間共購買了80,000多支的夏普斯卡賓槍以及9,000多支夏普斯步槍;南軍方面雖然無法購買,卻也自己設廠仿造。在戰後,夏普斯步槍改為使用金屬彈殼的子彈,仍然活躍在西部各拓荒地區,在獵野牛的獵人間尤其流行。據說甚至到了韓戰期間,負責看守共軍戰俘的印度部隊中仍然有配備夏普斯步槍的。; J! k5 y5 E0 A- R

$ n! G* I4 x* @) z8 |有的說法認為所謂的sharpshooter是由於這些北軍的神射手使用夏普斯步槍而來的,這當然是以訛傳訛的說法。除了前面說的sharpshooter這個字早在19世紀初期就已經出現之外,另一個證據是柏丹當年的募兵海報。在1861年8月的一張海報中說道:「TO THE SHARP SHOOTERS OF WINDHAM COUNTY!....... for Col. Berdan's Regiment of Sharp Shooters...」很顯然的跟夏普斯沒有關係了。% |8 }3 ^' x$ b% z

# |5 a+ S% v" ]2 d柏丹射手的來源都是一些原本就很準確的射手,而非從頭訓練起。招募的最低標準是要求在200碼的距離射擊10發,發發必須落在10吋直徑的圓圈內。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們已經開始使用偽裝,身上的制服也是暗綠色而非北軍制式的藍色軍服。由於是前衛的關係,他們一般都以連級以上的編制接敵,接戰距離通常也都在400碼以下;以個人單兵進行狙擊的機會比較少一點,但是也創下不少戰果。
8 V( S% T9 Y- @2 G4 N/ Q. m0 [) Y! s2 E8 v8 W% s- m( O
南軍的狙擊手在當時並沒有像北軍那樣公開龐大的編制,由於南方資源比較短缺,狙擊用的來福槍都由英國偷渡進口,最有名的是克爾(Kerr)和惠渥斯(Whitworth)這兩種來福槍。這兩種槍都是前膛裝藥,裝上光學瞄準鏡後射程可達1,200碼以上,其中尤以惠渥斯來福槍最為準確,著名的幾次狙擊都是用惠渥斯來福槍在七、八百碼外完成的。由於這些槍昂貴稀少(當年一支惠渥斯來福槍要價$500,北軍的一支夏普斯步槍只要$43,如果是一般士兵配發的前膛來福槍,價格更便宜,不到$20),南軍中只有千中選一的射擊好手才能擔任狙擊手,通常在一個軍裡也沒有幾個人。
& o% c4 ?$ N& c2 v8 Y2 w& j9 z# [
7 M. X: @+ f$ {雖然南軍的狙擊手人數很少,戰果卻非常輝煌;他們不擔任一般勤務,在戰場上來去自如,自己選擇最有效的狙擊位置。在整個南北戰爭期間,至少有3名北軍將領成為南軍這些長程狙擊手的犧牲品,傷亡的其他中下級軍官更不計其數。甚至林肯本人也一度在視察戰場時成為目標,雖然他逃過一難,他的隨員卻被打中。
3 |) w& v5 q8 o2 e
! }. C) @5 e6 i# V1 }1 f% Y除了對付人員目標外,砲兵也是雙方狙擊手最喜歡的目標。當時由於缺乏通信方法,砲兵仍然必須使用直接目視射擊,配備的位置就不能離敵軍陣線太遠,通常在700、800碼的距離外。一個優秀的狙擊手配上一把好槍,往往可以讓砲手無法到砲口裝彈(當時都是前膛砲),有時甚至連移動砲位都辦不到。所以當時的砲兵只要一發現有敵軍狙擊手的蹤跡(這時還是使用黑色火藥,射擊時會製造出大量白煙),通常會馬上調轉砲口,把狙擊手位置附近轟個稀爛。) I6 X, E" D+ h
其實就裝備來說,夏普斯後膛來福槍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後膛槍幾乎在任何姿勢下都可以裝填,騎兵在馬上使用不成問題,步兵的話更可以用臥姿或跪姿躲在掩蔽物之後裝填,對狙擊手來說更是方便;如果是前膛槍的話,士兵必須直立裝填,目標暴露太大,馬上也無法使用。7 H1 z9 i, m3 ?

$ C% ?1 G( T9 S. W, U另外,後膛裝填十分快速極少失誤,如果出了問題要障礙排除也很容易。前膛槍裝填手續繁複,雖然從18世紀起已經使用紙包彈藥以利裝填,整個程序還是快不起來。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熟的士兵每分鐘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鬥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鐘兩發就算不錯了。還有,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機,通條就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6 @$ a4 _: {$ o! k8 M! a
& h" Z& r5 j- K% R0 H* z. \  G2 Y; D
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藥先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只能退出行列到後面慢慢把彈頭挖出來。這還算是先知先覺,許多士兵在戰鬥時根本就忘了自己有沒有開槍,有沒有不發彈也不清楚,往往多次裝彈,結果當然更糟糕。在1863年蓋茲堡戰役後北軍清理戰場,發現雙方士兵遺留在戰場上的 37,574支步槍中,槍管中還有子彈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顆彈頭的有6,000支,誤塞了兩顆彈頭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顆彈頭的有6,000支,最高記錄是一支槍中塞了23顆彈頭,堪稱是不世出的天才手筆。0 f2 ~8 U) A7 y2 {" k9 x' o

' {' ]' b* H: g; e& ?3 n波爾戰爭(1899-1901)' k6 f4 g5 Y4 O$ H( W
7 O8 y3 w  F# T) I" Z: L) A0 M
到了波爾戰爭時,交戰雙方已經都開始使用現代的栓式槍機的步槍。英軍使用的是 .303吋李‧恩菲爾德步槍(Lee-Enfield rifle),波爾人則使用著名的毛瑟步槍(Mauser rifle)。
& `* P' {9 p1 r4 j# N& s, K5 ~5 L% L) m2 {
毛瑟步槍在長距離射擊時的準確度比較好一點,但是主要的差別還是在戰術方面。英軍以攻勢作戰為主,使用的步兵戰術還是以排、連為單位的排放(volley)為準則;而波爾人方面以防禦為主,在射擊時以個人自行發揮。由於他們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掩蔽與偽裝,再加上墾荒的生活經驗,大部份波爾人都是射擊能手,雖然並沒有用上瞄準鏡,準確的程度讓人咋舌。更何況當時雙方都已經使用無煙火藥作為子彈裝藥,射擊時不再像黑色火藥時代會冒出一陣白煙,所以很難找出發射位置。7 h- }( a  b) A5 g2 I! M  }4 l

! M; D7 N5 }* d當時英軍老兵流行告誡新兵一句忠言:「儘量跟軍官和白色岩石保持距離。」因為前者是波爾人的目標,而後者是測距的極佳對象。* r: T. `8 O. i+ k: \
; G/ M. e9 v$ K/ c5 K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9 h' s# C* B, t9 Z( \7 `# o
3 c; I6 E( L" |6 Z7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狙擊手橫行壕溝戰場,聯軍完全處於挨打狀態,主要有三個原因:6 g7 x& F2 R2 I& Z
德軍高級統帥部及早發現壕溝戰的特性
9 K4 z: w6 y, n
$ [$ w% x; ]4 M" R! x: M在開戰之時德軍並未有狙擊手的配備,在1914年10月後壕溝戰開始成型時,德軍高級統帥部即刻進行狙擊手的編組與訓練,單單1915年一年就訂購了20,000支狙擊槍及附屬的瞄準鏡配發到前線部隊;前線每個步兵連都分配到至少6支狙擊槍。及早的行動讓德軍狙擊手主宰了戰場。4 Y2 U2 g" }9 n3 G: ~

( t8 ?$ n' c* c! m( m' b6 A( {德軍狙擊手的選擇與使用
: D( G' q3 D, I- _9 E
' ~6 b- K4 V; t+ y& k德軍狙擊手都是從有狩獵經驗的人中挑出,再加上特訓,效果自然卓著。同時他們雖然配備在連級單位,卻有戰場上來去自如的特權,可以自由選擇自己能發揮最大效用的位置。
( j+ n3 C. M# o8 i& u+ K8 B' ?3 L' Z2 A* {0 n2 L
德國光學瞄準鏡的優勢
$ T% J; [! `2 _" O7 x( G* l, z: s9 J. \0 t, T& h8 n' f5 X9 o
德國光學產品的品質和數量都勝過其他國家;當英軍想配發瞄準鏡時,發現根本就沒有國貨供應,只有戰前流入的蔡斯或萊卡可用,不得不設廠自製,這樣一來初期裝備數量自然不足。
% X9 ?+ p  H% W$ v3 `2 m7 i; l' b當英軍認知到德國狙擊手是極大的威脅後,發現唯一的反制武器是自己也有狙擊手。但由於英國自十九世紀開始已經對民用槍枝進行管制,絕大部份的人民都沒有射擊或狩獵經驗,也因此配發到前線的少數狙擊槍10支中有6支都被誤用,無法有效對抗德軍狙擊手。因為成效不彰,英軍才逐漸認知到需要設立專門的訓練課程,系統化地教導狙擊的技巧。; X" N$ Z/ w5 O2 w# ?4 ^4 L

- y: C% t9 u5 D0 }0 H, H9 B4 o從1915年開始,英軍設立了許多狙擊手速成訓練班。不過由於高層人謀不臧僵化因循,設備、教材兩缺,浪費了許多時間。像是著名的赫司克皮理察少校(Maj. H. Hesketh-Prichard)主持的第1軍團狙擊觀測偵察學校(Sniping, Observation, Scout School, SOS)要遲至1916年11月才正式成立。' }5 \: Y: y2 @
! T" |* A5 T& N( f4 Q
因此,從1914年到1915年接近一年半的時間裡,德國狙擊手在西線壕溝幾乎可說是橫行無阻。在1916年之後英軍才有比較有效的反擊策略。其中最重要的發展有二,一是開始使用兩人狙擊小組的編組,除了增加狙擊手觀測偵察的能力之外,多一個同伴對於狙擊手的戰鬥壓力也有緩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士氣。二是使用裝扮得維妙維肖的半身假人,誘引德軍狙擊手射擊暴露位置。這種假人戰術的成功可以從英軍第1軍團的戰果看出,在數個月的測試期間中,共有71名德軍狙擊手被狙殺,其中有67名是因為射擊了假人頭才暴露了位置的。
. L: C# x1 P1 Y  o6 A+ f* H4 V/ f+ c8 c# ^4 G
德軍也有狙擊學校,更有組織性地發展狙擊戰術,不論是偽裝掩體的構築、穿甲彈的引進、防護裝甲板等等,都比協約國方面先發展出來使用;只是因為留下的文件資料比較少,所以不如英軍方面知名。初期德軍狙擊手大部份都是有狩獵經驗的農家子弟,訓練起來也比較容易。德國中南部一帶林地遍佈,農家子弟暇時帶支配有瞄準鏡的小口徑獵槍到森林去打個把隻松鼠、兔子讓家裡打打牙祭,這是很平常的事,也就此造就了不少天生的射手。
. U3 K) |/ S/ ^+ O+ z
7 ~$ O0 c  Z1 ?+ X" k. H德軍方面的狙擊槍以修改過的7.92mm毛瑟Gewehr 98及Kar98k為主,配備3或4倍的瞄準鏡,倍率雖然不是很高,但是在雙方距離相當近的壕溝戰場上使用起來綽綽有餘。英軍方面的 .303吋李‧恩菲爾德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的準確性稍嫌不足,於是改以也是用毛瑟槍機設計的P.14型步槍做為狙擊槍。另外加拿大軍使用羅斯(Ross)步槍的狙擊手也很出色,美國在一次大戰間著名的狙擊手Herbert W. McBride上尉就是在加拿大志願軍中服役時開始狙擊的。美軍、法軍和比軍方面則乏善可陳,沒有什麼積極的狙擊作為。在東線方面,俄軍根本沒有所謂的狙擊手,既無裝備也無編制,在德軍狙擊手的槍下亡魂不知凡幾。4 Q  G" Z! h1 v! j& f
8 C8 q/ \6 H/ @/ {9 M
由於西方傳統戰爭概念認為打仗要光明正大,像狙擊手這種放冷槍的傢伙只有在戰時有需要才臨時編組,一般認為是必要之惡。戰後各國軍方高層自然對狙擊戰術興趣缺缺,又把它冷藏起來,只有蘇聯紅軍記取一次大戰教訓稍有留意;但是當時蘇聯紅軍全力往機動化方向發展,狙擊方面的正式發展也是停滯不前。等到第二次大戰時,幾乎所有參戰國都完全沒有準備。
, S4 h% h1 b4 f0 ^4 \% J
6 t2 S1 P7 J$ I2 b蘇聯─芬蘭「冬之戰」(1939-1940)% B6 p) C7 k% ?4 p; _5 z) Q. ]( ~
. d7 P4 s; C8 F) w3 e2 }
在這場以弱抗強的戰爭中,芬蘭狙擊手有非常卓著的戰果。他們通常都是專業獵人,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非常熟悉,身穿白色偽裝服,滑著雪屐在大雪封路的荒郊野外來去自如。在一片雪白的環境下,穿著棕褐色制服、在雪地中辛苦跋涉掙扎的蘇聯紅軍士兵則是最明顯不過的目標了。這些芬蘭狙擊手使用的是從帝俄時期沿用下來、一般傳統照門的Mosin-Nagant步槍,卻能在700公尺外狙殺蘇軍,在蘇軍士兵中造成極大的恐懼,稱他們為「白色死神」(Bylaya Smert)。芬蘭狙擊手中最高記錄的保持者是Simo Hayha,有505次擊殺記錄,Suko Kolkka則超過400次。. X! ?" k5 l8 B$ ?* S: M* A4 @

7 d( b; I( q  I$ U$ X在此戰之後,蘇聯紅軍進行軍事改革,除了指揮訓練戰力加強之外,更開始對狙擊手重視起來,成立狙擊學校進行狙擊手訓練。等到德軍在1941年進攻時,就碰到紅軍狙擊手迎頭痛擊。
《新科學家》雜誌揭秘未來世界十大尖端武器4 S8 W7 h/ g% `1 N) s: p) l

3 M6 ~8 o* U0 R- L5 {! z9 D在21世紀的今天,人們經常談論“知識就是力量”,而未來的戰爭也將成為“知識戰爭”,誰擁有最尖端的武器,誰就佔領了勝利的制高點。日前,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列舉了在未來戰爭中,能夠起到舉足輕重作用的十大尖端武器。
5 A, t, Z0 m' c
8 v. I! c5 o3 [2 p    未來戰場上將出現大批智慧型武器,它們集光電傳感、高速處理、人工智慧於一體,具有與人類似的記憶、分析、綜合能力,能適應戰場環境和目標變化情況,並迅速做出反應。: H! V, w1 X# R4 l& U; ?+ `

2 Q: |' @: J, U    實戰檢驗:目前正在研究的智慧武器包括智慧導彈、智慧炮彈、智慧飛機以及智慧地雷。他們都具有自動搜索、識別、跟蹤並進行優化處理,並根據目標特徵選擇最佳戰斗方式的特點。
7 Q3 _) S* D1 y8 `: i7 i0 v. U7 c7 @) L2 D+ z' `+ {  v; L6 ~! Y
    局限性:這種武器不能迅速可靠地識別敵方部隊、中立者或者友軍目標,系統需要人類控制並進行時時監測。. v; y+ f8 d* A% A. P7 a+ J, a* y

) b* B$ |" `) V+ `2 @    鐳射的能量高度集中,它比太陽亮200億倍,足以摧毀任何堅固的目標。高能武器以每秒30萬千米的光速在空中傳播,瞄準射擊時不需計算提前量,可以打擊數千公里以外的敵方目標。
+ W; W  F- b0 B6 s  p1 b; H  P8 N8 a
    實戰檢驗:俄羅斯在車臣戰爭中用鐳射高能武器擊斃一名武裝匪徒,解救出被劫持的綁有手榴彈的女記者,開鐳射武器實戰使用之先河。
3 i5 m) q+ \6 Z$ r. q& C1 y( F+ A
    局限性:強大的高能武器需要足夠多的燃料或者電力供應,而且體積龐大。/ z# k8 R1 d7 H

3 H) O0 j2 p: U+ y# f    近年來各種局部戰爭的形勢錯綜複雜,有時候只需要將擁擠的人群驅散即可,不需要對人們造成傷害。於是,非致命性的失能武器應運而生。這種3毫米的放射束剛好是人體皮膚可以吸收的最多微波量,人被擊中後會在5秒鐘之內產生強烈痛感。; s0 ]" c. B& z( d

* Q& W: o1 R% Y7 l, S) }    實戰檢驗:金屬脆化劑會讓各種武器裝備的金屬部件脆化變質而無法使用;一種“冷射線”手槍可以射出一束類似紫外線的冷光粒子束,人員遭到襲擊後肌肉失控僵直而束手就擒。5 o! z: ]5 x) e4 E. g# F: x1 W
9 C6 h0 B7 Q! z! e
    局限性:如果人們不能及時逃開這種武器的攻擊,很有可能造成嚴重傷害。
2 ]6 j7 q/ ^; P) G# I, z, |
! `! }  q- M. O& |, k    資訊戰的主要攻擊目標就是敵方的通信網路和電腦系統,干擾作戰指揮、武器控制系統或直接摧毀計算機硬體等手段,導致敵方網路系統徹底癱瘓。
9 }5 L# ~; K9 N" c  z, t: O+ z  T) F: f
    實戰檢驗:海灣戰爭中美軍曾用“戰斧”巡航導彈試驗,在導彈內部安裝微波發生器,干擾、破壞伊軍C3I系統。# s% B5 _& E" _7 P" n9 P

) G5 M2 e5 l% \3 U    局限性:一個國家較多地依賴計算機和通訊網路,也會使他們成為資訊戰的潛在威脅對象。$ U0 Q) ~4 [% }$ |7 B: _

; c% T, v; L! Q9 v$ g) }! V, d    核武器又稱原子武器,是現在世界上破壞力和殺傷力最強的武器,也是軍事打擊的終端武器。目前,很多國家一枚彈道導彈可以攜帶一枚或者多枚核彈頭。
7 C% _6 Z/ I9 X) i, K# s- [
  k  t# d/ r$ W; _" t' |    實戰檢驗: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了一枚原子彈。1952 年11月1日,美國成功地試驗了爆炸威力為1000萬噸梯恩梯當量的氫彈裝置。
* q; J. E4 Q1 ~' b1 o# W& L. P) N" {; [3 P/ m8 H& a
    局限性:由於核武器的殺傷破壞威力巨大,並對現代戰爭的戰略、戰術產生極大影響;另外,核彈的發射地點和飛行軌跡很容易被偵察出來,遭到打擊的國家很快就可以確定並實行報復措施。
6 T! r( X; G$ W, W+ K5 q* I- n& F/ K5 H( }* y3 U& _6 v
    納米技術是在0.1~100納米的尺度空間內研究電子、原子、分子的內在運行規律和特生的嶄新技術。納米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軍事科技工作者研製納米武器奠定了物質基礎。
/ j3 q1 I3 S8 a
7 k1 `* n# ?, D' z- w- \# E    實戰檢驗:目前各國正在開發的重量不到10千克的麻雀衛星、長約13毫米的航空照相機、6克重的信號處理和貯存系統、螞蟻士兵、蚊子導彈、蒼蠅飛機等無所不在。9 d# s! |8 ~0 Y: L
8 H! H$ X& S# L( t" R- |) {
    局限性:納米技術目前仍不成熟。
3 S6 L8 {4 K! g' A4 q, }
+ O( s3 y8 ]; c  S/ A# D: |    現在已經有人提出並在實施“基因武器”計劃。基因武器是指在分子或基因水準上對敵方人員或動植物直接造成危害,或利用生物技術遺傳工程、重組DNA或其他分子生物學技術,透過調控、構建和改造微生物及其毒素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生物武器。( [+ H' L$ L, ]; P6 M6 [

! m. E* H6 \, n7 n5 @    實戰檢驗:只需20克具有劇毒作用的“熱毒素”,就可使60億人死於非命。
, x0 d- q! N+ ]7 ~2 j4 b0 p) K! ~2 x) _4 F
    局限性:基因武器的殺傷過程是在秘密之中進行的,一旦感受到傷害,為時已晚。英國生物學家斷言,基因武器的問世不會晚於2010年,而一旦問世,人類將面臨難以避免的災難。% F6 U: A9 Z7 E# L

  @" w0 e) m1 o& K, R    高超音速飛機從美國的機場起飛,在不到兩小時內就能到達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1 w+ |* j- m3 N: ~: a. |% `7 M3 T) f  S8 j7 N
    實戰檢驗:2004年,美國宇航局研製的X-43A高超音速實驗飛機成功完成了速度約為10倍音速———約每小時11260公里的試驗飛行。
/ o# Z1 W: ^# x$ D8 {. a局限性:這種技術仍在試驗階段,還有許多工程學上的問題仍未解決。到目前為止僅在無人駕駛飛機上試驗過,要實現有人駕駛高超音速飛機飛行可能還需一段時日。  v5 _) z. y9 I( o+ ?% b! n% M
7 R$ k5 I5 ^+ ?# t  q+ P& c
    相對於地面來說,太空處於絕對高度。太空武器能夠看清、擊敗包括地面上的、空中的或者近太空中的任何敵人。6 i/ ^0 H! Q7 c

5 X  {' c3 C" ]* Q7 w    實戰檢驗:美國計劃2008年發射第一顆載有鐳射武器的作戰衛星,攔擊4500公里外的洲際導彈或人造衛星,以後將部署20顆鐳射反導衛星。
  O* u" x# }3 K) r9 M+ e; M6 U/ j/ c( K; `$ y5 ~( p
    局限性:這種技術目前還不成熟。太空武器使用的鐳射束和粒子同樣需要化學燃料或者電力供應,但是這在太空中補充起來十分困難。
4 q% v% `8 ]5 o; p1 y, e# O0 j: W. c9 T; B* J$ V
    所謂環境武器,是指透過利用或改變自然環境狀態所產生的巨大能量,以達到戰勝或危害敵人作戰行動的武器。這類武器往往以自然災難的外貌出現,比如地震、流星、海嘯和雪崩等方式。
& B% J7 @6 Q2 |! ^; F$ Z
( H6 ]* H6 s$ K5 g- g    實戰檢驗:現在一些國家的科學家正在研究多種技術,釋放出重力效應,可以形成諸如印度洋海嘯一樣強度的地殼運動;俄羅斯早就曾揭露美國試圖人為製造地震、海嘯、雪崩等自然災害,利用高頻無線電波對地球近地環境進行大規模試驗。7 c  v% D% w  x

) `% w9 b. P" M    局限性:環境武器很難深入到敵對國家領土;環境武器所引發的災難不一定在啟動後馬上到來,這就失去了打擊的突然性;另外,環境武器的造價太過昂貴。
; r) L' D% s8 s( r3 \, t) t
$ d1 r( {: h( a1 r& y- [7 O& u. y* j& S0 ~8 X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 ... content_4484320.htm
狙擊手訪談-德國狙擊手
% s+ i2 L7 q- C- ]; \6 i7 j: z3 M1 u% \* Y! a7 a, H( t) s5 C( U

6 C4 ]- R- k: g. a) o$ D& `" {& T# q8 r% m  F4 j
被採訪人德國國防軍第3山地師的三位王牌狙擊手,分別包攬了德國狙擊手射殺紀錄前三名。他們是:  
9 z& U$ x! @! v) c8 f     _4 \$ [, ^% W7 H1 Y
(A) Matthias.Hetzenauer--來自Tirol。從1943年至戰爭結束一直在東線作戰。共射殺345人,德國國防軍最高記錄。   
, d5 B) s$ `. _# W' s  
3 `+ Q4 l# `* P& B1 \. r(B) Sepp.Allenberger--來自Salzburg,從1942年12月至戰爭結束在東線共射殺257人,國防軍第二號記錄。    - g( d7 L$ w5 P6 w
   2 }) `0 w" R/ |2 @" B! H
(C)Helmut.Wirnsberger--來自Styria,從1942年9月至戰爭結束在東線共射殺64人,受傷後任狙擊教官,國防軍第三號記錄。
$ s( s) T# g# N# ~/ s   % E, m* }2 q5 ~
( `, ]) E! u  Y" v9 P
7 {* ~! [. Z: d+ d
您使用什麼裝備?  
4 H9 D! a) |  K8 G) z" h& a! u# ?& i# l2 C: ^
A:K98和6倍距瞄準具,G43和4倍距瞄準具。 ( E$ L+ H+ q0 N9 _+ q1 r
   1 _! V% s* o  J+ o7 r# Y" x8 x$ T: L
B:繳獲的蘇聯步槍加瞄準具,K98和6倍距瞄準具。
' W, _% T/ R- M0 w- c4 j   3 s9 L) c2 ]1 [! o* i
C:K98加1.5倍和4倍瞄準具,G43和4倍瞄準具。
/ J' E% S3 C. P7 k  
7 d' w- l! \3 N. r* s
- ^7 f- i* ~  _/ k* |+ s$ r2 d4 f) ^( g5 B+ C
您慣用多大的倍距? ) F+ V$ r* N" v* N! B2 |: _$ L
  
! x7 j* D/ y8 ^! @; IA: 4倍距範圍可達400米, 6倍距可達1000米 . f- V* D! a5 b. `, X
  
8 h  o0 H2 N6 d+ @B: 有2年我使用一把俄國狙擊步槍但是我不能記住確切的範圍是多少,可是使用起來很好。在K98我使用6倍距。
: s8 L: A4 r, K   9 t: m: f$ ~4 w1 L! r" I7 Q% y5 [, J
C: 1.5倍距不能取得高效率,我後來用更好的6倍距替換了。 - }) P8 L( s' h$ ?) D1 X  l
  
  m+ `; W+ \0 @/ f
: X, V5 w* n* Q
% {: _/ d9 R$ m3 e  r. A您認為多大的倍距夠用?
, @# |5 Q7 q* g1 E% C1 ~, O; u  
/ F/ r1 o; o% p/ r; i" rA,B:6倍距已經足夠,沒有必要再高,而且我也沒有使用更高放大率瞄準具的經驗。 , A; R7 j1 Z$ V- F  ]% N6 a
  
) s. e1 c# e( ?5 z! [6 l5 i4 x) pC:在一般情況下,4倍距已經足夠。 $ }* C$ {3 z8 s+ [) h' K
  
2 n" A$ J% j0 E" J' g' X
1 y0 e7 c4 E' n4 ?
( U  O3 o4 x; g/ |0 b在什麼樣的距離下您能容易的擊中以下目標?
% W# I/ [( X" R  
! M) Q  O6 t% |9 m% r" X9 J4 U頭部:
" I: S0 |( P: H: b  A, B, C: 大約400米 :
) M7 [3 r0 R% u0 B- `, F* h  d  
  D& k( b: J$ e# q( X胸部: 7 Y# A8 W$ C1 o
  A: 600,米
' o+ h3 \! `0 t- V  B,C: 400米
6 B6 M( l5 ?. J% T   5 l& ~9 F2 e( w# V& }, P. _* _% E
敵人站立的位置
, g! u1 _# V8 U* v  A: 700米到800米
: \$ M, j) w: L! \' \  B,C: 大約600米 1 K8 E/ e( V0 V6 x% W7 j/ i# r: t
  
& @( _- p- `/ d1 W- d/ p
, C( H4 f* z7 g( C% \, C( b) C/ K2 F1 F- R
這個距離是對您來說適合,還是對所有狙擊手來說都是如此?  
+ Y8 ?0 t7 N% d8 {3 }0 H5 w# {- o5 J& _1 O3 G- s
A,C: 對我個人,而且對大多德國狙擊手來也是如此。有些高手的距離可能更遠。
7 P) j; o5 s0 @3 \. s  
/ X" e  d* Y1 w! _/ ]8 FB: 另外說一點,如果要100%精確的擊中目標,最好是在600米距離上。
/ s) w# p. E8 t, L2 j9 D5 o1 ]- E   0 q+ {6 m8 p9 w! j( W; U: z

1 E1 s4 t) D' ~) a4 E) n$ u0 u+ z9 K& p
您射殺目標的最遠距離是多少?那個目標是什麼?   y8 {% u+ s  V. t2 S& r8 r1 D
  
; c8 Y! ~  A8 {" r9 W- KA: 一個站立在1100米外的士兵。在這個距離上幾乎是不可能擊中目標的。但是我想讓敵人知道他在這個距離上也並不是安全的,同時也想向我們的軍官顯示一下自己的技術。   ' l* z- U% e/ n2 I( [  T* c
   1 T6 A" h1 m! J
B:600-700米   
) `, Z' H, X6 w! I4 s- N" I  
/ M9 ?* m8 m0 _5 g3 o8 SC:600米。如果目標距離很遠,我會等他直到加入我的射程之內。因?這樣更容易命中和確認戰績。而G43的精確度不是很高,所以我最遠在500米距離上開火。
( f; y# \5 ^" y+ f$ ?0 b# U- D2 s- r  
5 `  j9 f' _- i  a
* G0 W& O6 x- i5 T5 i- ~- }! p" u, a  P! d  C
在射擊10次之內,您認為多少次的二次射擊是必要的? 1 P2 z7 r+ l; t; a
  
, r. V# h. [! }" _. oA:幾乎沒有必要進行二次射擊 % q. e( [8 s* i; ]
  
  ~  o; A4 ]% p4 \+ {5 oB:1到2次,但如果敵人狙擊手在的話,二次射擊是很危險的! , d3 [. Y( _* w/ q
  
8 Z: n( d3 k8 V* BC:最多1到2次。
3 S+ ~: U* z, U$ c' l2 I6 g  
& R; D  F; i3 G+ v" ^$ z+ ]" {. N
. J! ]1 s& `6 B# Z
' ~( V( d+ z  C/ j$ d& `如果讓您選擇,您比較傾向於哪種步槍?) Q* J( [/ O1 q7 ~- o
# `; H+ r8 \. n5 t1 D! C+ I. K! D
A:K98,因為在遠距離上的精度很高
) ]9 l( f4 C" C2 ~; f   6 c3 z8 e* P+ F+ A
B,C:K98 : Q& S6 ?5 v" u- m
  
) a9 x3 Z5 Y) _1 F3 Pb) 自填式步槍,例如G43 1 ]& o4 ^8 b4 |
  
. ^$ s5 A! `) |" @
/ ^6 m& e, v# w; ^1 [/ ~# }
$ s- v0 B# p+ w$ [- Q, S那你對G43這把槍的評價如何? * Z) u: P& A  O- E- Q% u

) W: A* i5 l9 wA:G43不好,因為它的射程只能達到400米而且精度也不高 6 j+ a! P1 [& O" r& [
   3 {: w# J1 c" `4 L# [, @
B:我不會選G43,因為太重了。
, I# J( M$ V8 J7 [% [7 H   : R2 W) U2 F- D# u9 u
C:我會選的,因為它很可靠而且比起K98來並不是差很遠。
7 N4 x9 u4 g0 z6 ]  C$ @  
4 \, Z/ ?' t, @" @. K9 g9 `: t. y; J; Q7 R$ a' [
! K- Z, F- f; H  l" Z5 V
如果讓您在現在選擇:自填式步槍而且其精度高於K98您會選哪一種?
/ w: Z5 y6 }2 z; g: U   1 Y8 ?2 m* ?; z- {
A:我會選K98,因為對於一個狙擊手來說,他就應當像一個狙擊手一樣去投入戰鬥,不需要什麼自填式步槍的
5 w3 ], ?% V3 X% w' M4 }" O5 A' }   9 x4 i, j; c! b6 l
B:如果它們的重量是一樣的話我會選自填步槍。 , G, F+ \1 X: ?
   ) `4 h- s5 _7 I( ]( I/ t- r
C:自填步槍,因為在進攻時射擊速度更快。 ) H9 Q4 f2 x4 j# v9 V( f& V
  
" g9 Q, Y- x( ?1 N1 o+ G3 {+ Z& }2 s6 p$ B4 a) m9 Q

# o( p& K! X' r戰術和目標?  
4 D( F/ {- Q4 u3 d! _進攻:
6 c% I) D2 n" e# cA,B,C:通常2人一組,一人射擊,另一人觀察 。通常的任務:消滅敵觀察員(重武器),指揮官,有時還有反坦克陣地,機槍陣地等等。狙擊手一般隨進攻部隊在最堅固的陣地戰鬥。 1 |$ Y0 @: S: r
A:補充一點:我曾經在我軍進行準備炮火時匍匐穿過敵人防線去消滅敵指揮官和炮手
* `; d! ?: S) R- R   6 P2 K( R7 U6 }, F. s( H1 j
夜間攻擊: ( Y3 f3 X% J; S- b
A,B,C:我們不在夜間戰鬥,因為狙擊手很寶貴。
* j# E% z5 Z" F9 r, L3 J& y! e) \
# f! B  C/ n. |" d2 u" j# X) ?冬季攻擊
4 J; _' @( b! m8 C+ [A:我在攻擊部隊後方使用冬季彩裝裝備向敵人的機槍以及反坦克陣地射擊。
4 v/ L3 S3 x( eB ,C:需要有好的冬季彩裝裝備和暖和的衣服 ,否則不可能進行長時間的觀察。 . @0 m' v- O" H0 T
1 ~, V/ O7 i- x
防禦:
- R: f) e3 m1 i' m  H! TA,B,C:通常在連陣地範圍內進行自由 獵殺。射擊每一個有「價值」的目標。當敵人進攻時,他們的指揮官很容易辨認出來,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裝備,制服等等。於是我們在遠距離上消滅他們,敵人的進攻也就停止了(A:記得在有一天,我射殺了敵人8次進攻中的指揮官。) 8 @; z" I! ^# ?. y
當敵人狙擊手出現在戰場時,要儘快消滅他們。因為和敵方狙擊手進行戰鬥將導致許多我方狙擊手的損失。狙擊手要在日出前進入自己的陣地,並且要一直堅守在這裏。直到日落才能進行短暫的休息。如果有時自己的陣地暴露在敵人面前,那麼在2到3天之內自己是得不到任何補充的。
$ a2 q5 V# ~2 n  @$ C2 m  
, T3 S4 q. b. J% R夜間防禦 " @/ [, c* A: L7 j5 A- u
A,B,C:狙擊手不會在夜間作戰。他們從來不會被命令去執行警戒或者其他任務。有時他們會在夜間挖駐陣地,為次日的戰鬥做準備。
& w. k* d) e8 m6 k3 n' G
; T* l; D9 [1 r" V, e' W" n! j3 T* B8 r  E
! _3 H- k9 A  e* q6 \
您曾經在月光下消滅過敵人嗎? 2 Q8 [6 _9 X' j8 O6 S: G7 w
   & H* d, @' U: M7 F' |, M2 K
A:有,如果月光足夠亮而且我又使用6倍距瞄準具的話(不用槍本身的準星),是有可能的。
- w$ B8 e" y. N. d7 @   8 t$ d- e) E8 Y& K0 I% y; M
B,C:沒有。 $ l! u+ L: i. Y/ s3 r
   4 G+ ^/ E+ p- v; {$ ~5 [  y0 H8 P* z
+ b: f) A+ g/ s8 q6 M0 d$ [& L& T1 h
阻擊戰
; O+ G' w: ?0 i  
) {5 d& ~+ U3 X/ k# M4 b) |5 R8 ?A,C:通常4到6名狙擊手向所有出現的敵軍士兵射擊。這種情況下通常是不需要後方機槍掩護的,因為一名狙擊手開火1到2次就可以滯留敵人很長一段時間,而且我們的陣地不容易被敵人發現。
7 w& h: p) \+ s$ m/ _) F# V3 Z   / z& G; H% [4 L% H; Z  n
B:沒有經驗。這種情況下,每個人可以向每個目標開火。 ' m4 |$ @6 B# V$ h0 f5 {* i
  
" e2 N1 L4 A- o
3 q' y+ N8 G8 W0 ?1 P, b
. p7 p6 D4 r3 ^; N+ y. d在哪種戰術下,您做的最成功?
! Q' z0 c6 C6 Q& M0 f  
* _+ G6 L6 a* b) s3 r- ?: fA:衡量一個狙擊手的成功之處不在於他射殺了多少人,而在於他能對敵人造成如何的影響。例如:敵人如果失去了指揮進攻的軍官,那他們的進攻肯定就會停止。當然敵人在一天之內進行幾次攻勢,我們能在防禦陣地上取得很高的射殺紀錄。 , F- c- s7 {4 N6 p5 u- R' \
B:防禦時。因為在其他情況下,取得的戰績比較不易確認。 ' X4 Q2 `) _6 T
C:在長期拉鋸戰中取得成功應該是由觀察能力決定。 8 r6 N9 X  A# Z& ^6 U# r2 o4 @
   2 |" ]3 x  D1 Q$ @6 K( f' s4 y

# p) T7 f! Q% e! R2 r' b8 K
# L* P: \5 Q  z3 r% O0 ]在每個距離上取得射殺紀錄的比率: $ t4 y. N3 ?" x( @/ M$ M; f) _
   6 ~) u/ l, w, v+ Y
400米內:
& d. d/ K# b2 Y( \7 {; e0 B* s  
3 T' A7 q5 g; s& C' h) z3 u/ JA:65%
: r! B: H2 ]/ ?7 A* q1 ~. n+ OC:80% 5 N' F. m4 J; K$ Q4 F6 K
   7 S7 H5 Z, E. k7 @8 h
600米內:
5 j( U7 q4 r. v: U1 J  
  P8 U* f$ R: F. j( B4 A# XA:30%
& k- S) E3 G( n/ Y$ dC:20%
0 ~- u6 |" Z) W0 a   & r' \+ O0 _% b: ?5 W5 J
800米內: 4 [% t* j& k# s
   ' y. Z& `2 i$ O4 h
A:5%
7 {6 k9 V" x" z, M" k  
" i- f% u! b. }) C8 G: |& H  
6 C2 X0 u1 T8 FA:補充一點,在400米內能取得65%的射殺紀錄不是因為射程,而是因為比較容易確定他是不是「有價值」的目標。所以我通常等到我能確認目標時才開火。
' F8 i( S% V! h  
0 p! U1 w* d' n# D  z+ ^B:不記得比率是多少了。但是大部份是在600米以下。   
' t, z9 a1 n. R5 I  y  
. f" y9 ?9 A" _! I& k: UC:大部份紀錄是在400米以下取得,因為這個距離比較安全而且可以容易的確認是否擊中目標。
: P- g8 X1 I* s1 J1 d( P   5 E" ~* o: W" ?

# \! F8 _* n$ ~, y& K" A* x2 Y
6 {! m9 h) f9 O% X5 B! ]0 E您通常在一個陣地上射擊多少次?  
$ I0 }0 ^2 X# W0 X" w# T進攻時
  c4 m$ A$ f' d( x& e; Q; R% s9 c) N  
5 [/ z/ w% I0 Q1 C' D7 w8 hA,B,C:盡可能多 1 s5 C- a: s' ~9 Q
   " h  j0 [) P' j

% n6 y- A2 A  I" i+ p6 Z. |+ D' ]防禦時
) w7 A( H) J$ ]( O2 L; [) UA,B,C:最多1到3次 / B; N( r" I  `/ F& d: ^
) h2 q" z5 _2 W0 d  D& H
敵人攻擊時 / @1 J8 \% W! g- C+ ^
A,B,C:每個「有價值」的目標。
' u+ o/ a% }& |3 Q- m. p7 K
5 t0 m$ s5 C/ }2 ?3 g+ B0 ^0 s有敵狙擊手作戰時
, z5 D- i" R% l# e8 A, ?5 G7 `A,B,C:1到2次
3 v) e2 e& d6 g" @- K+ R
/ [# J, n1 H" h% ~: {" Y$ S阻擊戰時
& W- n0 Z+ t, w& UA,B,C:1到2次已足夠,因為每個狙擊手都不是獨自作戰。   
5 Q9 w; Z& p, a% lB:補充一點,在敵人進攻時所取得的射殺紀錄不能被確認。
$ M- \6 }8 |2 ^) x6 C  
! e4 E% v5 C# B
$ S/ g) s: e$ n4 E# m8 {: E- @3 U除了出色的射擊技術之外,還有什麼重要的? 8 C8 [/ T& o5 P. ]7 P6 ^
  
# t! c; e, q7 p$ x+ L, v3 |( RA:除了一名狙擊手所掌握的普通技巧之外,還要機智敏捷。使用一些 「小戰術」通常能在戰鬥中獲勝。要取得好成績,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狙擊手不能去擔任除了狙擊之外的任務。 & q+ Q' s6 M  n
  
" Y, D7 ^: L1 u2 LB:冷靜,自信,勇氣。    2 S+ G( U$ @3 d4 o9 V+ {& z4 E
  
2 N( Y& o7 Q8 ^% F8 X4 @: GC:耐心,持久力,出色的觀察能力。 7 c$ d. L! w& Q  O/ f2 I* y9 o$ a
- K3 ]3 x2 n' s7 {9 m2 L
; y6 C0 G/ b) D& i# g- Z/ X5 d

( F8 y9 i; L8 J* @/ {( E" \' v什麼樣的人才能招募成為狙擊手?
" s+ r& i' Q- @9 z
+ E" S, |, I- I: S: RA:天生的「獨行戰士「,例如獵人,偷獵者等等。 1 L, N& x1 B! U
   4 F( W, H) T8 k' {3 ^8 I
B:不記得了。在接受狙擊訓練之前,我用我的俄國步槍射殺了27人。   
( S% V8 ]& ^, O' }' u0 ~  K$ ^) R  
( z+ g' g4 x, x2 B2 {6 T7 q& f8 hC:只要經驗豐富而且射擊技術出色的士兵,而且有著2年的戰鬥經歷。就可以接受狙擊訓練。
& P' u# ]" I( [. T  
: V; B5 w% |0 L3 x% A1 C. R
# ~0 l) C# ^3 \' x" e8 m$ u
7 N8 }$ k8 \7 F2 G望遠鏡有用嗎?它的放大率是多少?   u( n% W8 c0 Z5 h# @

6 N6 z% f& y1 k; X  gA: 6X30倍距。但是對遠距離就不夠了。後來我又得到了一個10X50倍距的,效果很不錯。    ) C% }" j. a) t( h
  
: b& j3 H( r# CB: 望遠鏡就和步槍上的瞄準具一樣重要。    & `, L! K7 ]+ t4 ]
  
3 A- ~" s% ~5 G5 T+ ZC:每一個狙擊手都有一個望遠鏡,這是必需品。在500米之內,6X30倍距的足夠了。
+ l3 |* Q5 L) d0 }- ~+ C. `0 H, t   % O+ ~; z4 X  p. D3 `# y
- W' [6 ]8 v8 H  J( V( [" n
1 y: z" U& {9 T: J# a
您會傾向於使用潛望鏡從戰壕裏觀察嗎?
, d6 a! P% b& k+ [+ t  j8 N$ k* Z/ X# p! K% [5 `1 a9 J
A: 這是很好附加品。我們曾經繳獲了一個俄國人的。    4 W+ d  X& ~& V2 L: ]( m
  
. l5 e! q% W9 W  ]B: 不   5 _% a, c* d; Z' ?% m/ i
  
# V% }* t1 C& g1 O! jC: 如果有繳獲的話,我會使用。 ( V8 V3 J* o/ c8 q9 k$ ], |
  
* X8 I; i; }5 X! t) C2 Y
$ K7 u) c' s, s( B! {4 s* k) o( z. q. Y, ~2 A6 a5 e& c0 i8 y
您使用什麼樣的彩裝?
& G3 S& I4 h% R) g8 k* h  
) M, x7 d2 U9 L2 a1 RA,B,C:冬季時使用冬季步槍彩裝。   
& i% @  f) l. f) h) l  
& U/ p! Y8 W$ ]4 t/ M5 ]B:補充一點:我使用了一把傘大約2年。我把它塗得和周圍的環境一樣。最初,我十分仔細的塗抹我的手和臉,後來就不這樣做了。
8 T3 W7 w3 B% I$ g- Q3 _  
5 b( ?3 d4 O: F) Y& H您還使用過其他手段來迷惑欺騙敵人嗎?
4 [. s* D7 F1 t* b. j   , [: j3 F9 g- S+ @$ q* g5 _
  
9 w3 _. \: o; P& `7 @A: 有的,例如木偶假人等等。
1 o8 e% X1 [' \5 y  
% ^) y; ]' C3 N! `' kB: 有的 ,例如在一個假陣地上放一把步槍,然後用線來拉動扳機開火。    $ R$ @+ w3 q8 c* i
  
" q8 I6 T# O! _9 `9 rC: 沒有。 ' ?1 g- x  S* q' L5 X
     % L+ j( p. p  b. a9 _4 O9 m
您是怎樣使用曳光彈的? # ]0 G6 S* i0 r5 h' _
  
2 U, }) ]9 E- J: Y; g8 c' i6 Q: {  
% o) Q2 s4 f" u) UA,B,C:不能在戰鬥中使用,因為我們的陣地不能被暴露出來。    % T) v' W; @; I. Y) ?% l% D
  
% Z% F+ k$ I6 G. L他們只在訓練和測試步槍的時候才使用曳光彈。同時還有在測試每個狙擊手射程的時候。
" y) d* U% G/ c; E2 e- g$ z  
1 J& h& _8 c6 s4 z) u  \3 f您使用過觀測彈嗎?也就是擊中目標的時候它們會爆炸。   
' S+ D6 k2 U7 L  
, l" h, G) V+ S1 E4 }1 ?2 _A,B,C:有的,當它命中的時候會冒出很小的火花,你可以辨認是否擊中目標。我們也用它來點燃木質的建築,把裏面的敵人趕出來。
4 {& Y) [7 |) y' F4 Y( l& F  
! n8 Z- H( |; N2 l您是怎樣處理風的?
# d% v. k3 D9 c: x' T   4 d; f+ k  @6 a; v! N
   6 R/ X1 C; I& t) G7 X; ]3 Z5 `+ k# T* L! ?
A: 感覺和經驗,有時用曳光彈來檢驗風向等等。在Seetaleralpe的訓練就很好,因為那裏經常有風。   
; ^2 o6 x3 y% n8 ]+ W; U  
. Z! T" h6 P0 x+ B6 b% \B: 感覺,如果風太大的話,我們會停止開火。
' C$ ~, v9 \  d2 ~0 }/ d0 p# S   3 w  q2 R' v; S0 Y0 \, P
C: 如果有風的話,我們是不會開火的。
) D- v& X0 O! g% J! U   
$ C% w  g: \9 g3 J3 m3 W* E   0 c- [& l8 O- @- \7 D8 |
您還記得您在接受訓練時對於射擊運動目標的教導嗎?    / G3 h+ x" |% q4 M5 ?# v+ S
   & Q. F) B/ B3 E. y
A,B,C:沒用,感覺,經驗,快速瞄準和快速開火。
4 B* S. ]! X- G; N1 \$ X  
% f. m( a" _- U- e您使用過反坦克步槍嗎?  
( d8 t9 c( }9 F   6 g5 a$ p( L* t; D0 ]" ]
A: 有的,用來消滅在炮火後的敵方炮手。但只可以擊中300米以內的目標,因為它的精度不是很高,而且太重,對狙擊手來說也不是很有用處。我從不用它來射擊軟目標的。   
' ~$ u2 ^4 E: s) ^$ a+ Y   1 U" I0 a, Q% L. b# n( E; Q9 j
B,C:沒有。    9 E8 _1 L" B/ N5 o, [" f2 y
  
( A& e1 S/ {3 `5 e) V您是怎樣得到射殺紀錄確認的?    5 x2 r* M. y. I# P4 r1 {3 Z/ K
  
" g& p9 n$ ~* n4 W; W) FA,B,C: 通過一名軍官或者2名士兵來觀察結果。
6 L& J. D; g1 ^; k) S  所以被確認的紀錄要遠遠少於真實數量。
解讀戰時美軍的「大腦」:戰時高層指揮所7 W9 [; J  e1 h" Z) t2 u. [( ?
0 ?: P$ [- |+ n+ X1 y0 E* o' f
) y/ a$ z1 f+ ?6 B$ @: R# }
     % l+ V" \+ i4 j' r& |
當國家遭遇危機或對外宣戰時,美國總統、副總統、國防部長及參聯會主席等軍政領導人會在哪里指揮軍隊
1 }, m$ ?. D! P  d! E. V' L0 C8 [! ^1 V2 ?9 M
    美軍認為,當國家遭受恐怖襲擊、核打擊或對外宣戰的情況下,軍隊必須擁有若干防護能力強、運轉高效的高層指揮所以保障總統和其他軍政領導人對國家和軍隊實施有效的戰略指揮。經過多年苦心經營,美軍已建成一整套體系完備的國家與武裝力量指揮系統,它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固定指揮所(包括備用指揮所),主要用於保障對武裝力量的平時指揮及危機爆發後的戰時指揮﹔另一部分是移動指揮所(包括空中與地面移動指揮所),在固定指揮所系統癱瘓後用於保障對武裝力量的有效指揮。5 B# t: |" R/ X/ G5 q4 Y' c$ s' f
7 a  d* g( g& I+ j) l/ C
    美軍高層固定指揮所
7 _# x' |: R6 d1 c! W) s- b6 Q, P3 H& F, U6 O2 C2 g
    目前在美國本土及海外共有70多個高層固定指揮所(其中有11個駐紮在海外),這些指揮所內大約裝備有130多個戰略與戰役戰術指揮系統。當年為保証核戰爭爆發後戰略指揮的順暢和靈敏,美軍核心高層固定指揮所被建在華盛頓以西70-480公里的「聯邦扇形區」的地下工事內,具有較強的抗核打擊能力。
% F8 [* v) F8 w+ w8 m0 o' |3 P) }3 Q
7 K3 O* m6 D" k5 {5 b    美國總統官邸--白宮是總統平時最主要的辦公場所。當危機爆發後,白宮西翼地下設施內的「形勢監測中心」將成為美國總統對國家及軍隊實施指揮的重要指揮所。總統的主要幕僚(包括國家安全顧問)無論平時還是戰時都會經常來到這裏對國際或戰爭形勢做出判斷以向總統提出合理的建議。該中心內一般有工作人員50人,實行24小時晝夜值班。
7 U3 t  d- E% O3 v  d/ q/ `
0 W2 u% U% R6 p& _: n: O    位於華盛頓市的美國國務院作戰中心是保障總統對軍隊實施戰略指揮的重要機構之一。該指揮所位於深達30米的地下,能保障60多人生存30晝夜。位於馬里蘭州戴維營(華盛頓西北120公里)的美國中央情報局作戰中心也是總統指揮軍隊的重要指揮機構之一。而位於弗吉尼亞州蘭利市的美聯邦政府地下指揮所則在核大戰全面爆發時用於安置總統、聯邦政府要員、白宮及其它重要部門的工作人員。整個指揮所位於深達70-100米的地下,具有較強的防核化和生存保障能力,可以容納近4,000人。
# r: ]& I; i' Z- e/ v5 e6 F' l6 a- g$ d3 j1 Z: Q0 C
    美國五角大樓內有國防部機關及美軍其他高級機構,包括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合參謀部、參聯會主要指揮中心、三軍軍種部及參謀部、海軍陸戰隊總部等。部署在國防部大樓地下設施內的參聯會指揮中心用於和平時期和危機爆發後美軍的高層作戰指揮。該指揮中心平時值班人數為27人﹔危機爆發後,國防部長、參聯會主席及其它軍政要員來到這裏指揮全軍,人數將達150人。美軍參聯會備用指揮中心則位於弗吉尼州,該中心用作美國總統及其他軍政領導的備用指揮機構,其主體部分被部署在列韋伊-羅克山的地下設施內,能承受中等當量的核打擊,可容納近3,000人。
- @* S* ^3 H) \1 c( w/ d" q
$ n' H4 O: v+ W! P5 k% G    另外,美國本土的高層固定指揮所還有:位於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的美軍戰略司令部備用指揮中心﹔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的美國航太司令部指揮所,它和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一起被部署在夏延山下深達370-530米的地下掩體內,是美軍目前防核化性能最好的指揮所,能同時保障1,400名作戰與技術人員晝夜值班。該指揮所主要包括作戰指揮中心、導彈預警中心、空間監測中心、偵察中心、民防警報中心、氣象中心、航太系統及預警系統中心等7個作戰中心。
8 ?( b  Z! x: H9 T+ [! q; n8 E4 Y# y* f
美軍高層空中移動指揮所4 l& Y, J7 n4 ~/ k/ u. `) O0 ?

1 S6 W% q" t- H+ L    美軍高層空中移動指揮所系統(備用指揮系統)始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當美國遭受核打擊或其他突發性危機時用於保障總統及其他軍政領導人對戰略進攻力量的有效指揮。目前,空中移動指揮所共由20架飛機組成,包括4架E-4B飛機、16架E-6B中繼飛機。盡管空中指揮所系統是備用指揮系統,但它平時保持著和常用指揮所系統一樣高的戰備等級。# \3 d6 h7 G1 r+ R
' b9 k# y: J1 t+ z* q
(一)美軍戰略級空中移動指揮所--E-4B飛機
- E4 Q! A. c: v* \5 P; [6 _
, |( g  V) S1 w% b) M  E7 h. C, O    E-4B飛機通常作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戰略級空中移動指揮所,是美國全球空中移動指揮所系統的中心環節。在核大戰爆發之初,參聯會主要地面指揮中心及備用指揮中心癱瘓的情況下,參聯會空中移動指揮所將會啟用,作戰參謀將評估形勢,向總統及其他軍政領導人報告備選的核力量使用方案,並負責將總統的決定以戰鬥命令形式下達給各戰略力量。而後,搜集美方遭受核打擊的後果及雙方傷亡的數據,保障有關進一步使用核力量或者停止戰鬥行動命令的執行。
. q1 {, [1 C+ J4 W
3 |& W: N0 F4 D  K! Q    E-4B飛機最大的飛行距離(無需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為10,650公里,續航時間為16個小時,而在得到空中加油的情況下,續航時間可達72個小時。空中移動指揮所飛機內設有軍事領導人指揮軍隊所必需的一切設備,其主艙內有5間工作室:軍政領導工作室、作戰人員工作室、控制與通信室、會議廳及下達指令室。另外,還設有一間休息室,可擺放14個沙發和9張床。飛機總共可搭載94人,包括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及其他助手共25人﹔參聯會作戰值班人員共23人,在出現緊急情況下值班人數可增至35人﹔機組人員和技術人員共34人。
8 k; l! e# f% [& P+ F
( D4 y, V1 ?8 u0 l# K/ r% @2 e    在控制與通信室下面的機艙內,裝有水壓絞盤控制台。當需要長波/超長波通信時,絞盤控制台能保障拖曳式天線(長1500米)的迅速架設。E-4B飛機上的長波/超長波頻段發射機功率為200千瓦,可與各核力量中繼機的長波/超長波通信系統相容。另外,E-4B飛機內還裝有46副天線,能夠使用超長波到微波的14個頻段進行通信,其中微波天線安放在機身上部的流線型罩內。9 W: o! r+ i; p$ M

8 m/ n: A  N  x4 V5 f. E- c    E-4B飛機內主要通信與電子設備有:存有核武器使用方案及關於美軍戰略核力量數據庫的計算機、戰場形勢自動顯示系統和保障指揮軍隊所用的各種頻段的無線通信設備。除此之外,飛機上還設有洲際彈道導彈遙控發射器、多路復用方式指令控制器、分析戰場形勢的輔助決策系統、記錄核爆炸電磁脈沖的裝置等。% K/ j6 `. a- u2 J% b6 B; J0 M

2 x6 ~4 ?7 t% t4 |7 s9 s& l6 P(二)美軍戰區級空中移動指揮所--E-6B飛機
& w% U) X, k' o- N. v6 g8 U1 r* M2 s2 K7 m5 N$ R% D
    E-6A飛機是在波音707-320C客機的基礎上研製而成的,並於1989-1992年陸續裝備部隊。截止到1998年底,所有E-6A飛機均已升級為E-6B飛機。E-6B飛機在機體技術性能方面與E-3、KC-135飛機相似。該機使用壽命可達30年,飛行距離超過11,500公里,續航時間超過15個小時,空中加油後飛機能續航72個小時。目前,美軍將16架E-6B飛機組成2個中隊(第3和第4中隊),編入海軍第1戰略通信聯隊(位於俄克拉荷馬州的廷克空軍基地),歸戰略司令部指揮。E-6B飛機可履行戰略司令部空中移動指揮所職能,將參聯會關於使用核武器的命令傳遞到陸、海、空基核力量﹔可在美國歐洲總部及太平洋總部無法履行職能時,直接對兩個戰區的部隊實施指揮﹔可作為導彈發射控制平台,當地面導彈發射系統因遭核打擊而癱瘓時,實現對彈道導彈的遠距離遙控發射﹔在組織各全球空中移動指揮所系統的通信時履行中繼通信站的職能。  o) g; o" I+ d0 V5 W0 ~$ J

6 t- `# b: I+ H( v# Q    E-6B飛機機載通信設備主要有大功率的長波/超長波發射機(功率為200千瓦),飛機裝有2個拖曳式超長波天線:一條主天線長7925米,重495公斤,使用時從尾艙的中間部分展開﹔另一條長1,220米,作為偶極天線從機身的尾部展開,而在天線的末端還裝有承受風力的固定重物。兩天線完全展開大約需要5分鐘。值勤時,E-6B飛機在7,600-9,150米的高空拖著超長波天線做環形飛行,此時主天線接近垂直狀態。另外,該機還配備有洲際彈道導彈發射控制系統、超短波通信控制系統、數字通信通道控制系統DAISS以及加密傳真通信設備等現代化通信裝備。
' y+ G5 y! L8 P" n3 r! A4 M. Z6 g4 L5 Y& @  M9 o
美軍高層地面移動指揮所
  v2 M2 q# N" g4 E8 o
( E% G. X2 o1 R9 `, _  x) D7 `    美軍於1981年開始在大型運輸裝備的基礎上研製地面移動指揮所系統。該系統由作戰指揮車(或者是安裝在汽車上的標準作戰指揮模塊)和移動保障車組成。其中,移動指揮所的運輸設備能有效防護核爆炸的沖擊波(在受到正面沖擊波打擊的1.2秒內能承受0.7千克/平方釐米的沖力及光輻射90卡/平方釐米的熱量)。目前,美軍共有42個高層地面移動指揮所,其中參聯會2個、戰略司令部所屬機構21個、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各機構4個、美軍駐各地區總部4個、各軍種部所屬機構11個。+ h! f/ V: g  Q
3 p! f4 P3 ^# @. E% l' u" o  L
    參聯會地面移動指揮所專門用於保障總統或副總統在美國遭受第一次核打擊後對軍隊進行指揮。該指揮所由4輛作戰指揮車和9輛保障車組成,其中作戰指揮車在戰爭開始後,可能會在沒有保障車的條件下立即投入使用,因此它裝備有通信設備、數據處理與顯示設備、供電電源、儲備了最低限度的食品及其它消耗物資。而保障車則配備有移動通信設備、移動發電站、裝有耗材的運輸設備、後勤保障系統等裝備。參聯會戰勤組共有40人,分三個組(指揮組、作戰運用組、戰鬥計劃組),由參聯會聯合參謀部及各軍種參謀部軍官組成,在每個作戰指揮車裏設有7-9個值班哨位,其中一輛車是為總統及其助手專門準備的。
0 \0 P4 |" d. ~/ _- ^1 l, z( w, x
' w+ c3 K. c, \2 E    美國戰略司令部地面移動指揮所是根據「建立抗毀性強的指揮中心」(SECC)計劃建造的,在遭受第一次核打擊後用於保障戰略司令部對其所屬各部的指揮。該移動指揮所系統包括:防核爆炸殺傷力的標準模塊、數據自動處理系統、通信系統、保障設備及汽車。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kaixinren雪仔的『軍事版』- 歡迎交流~[+左, BOY]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