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最近因為學校要我睇
% p; O# B* o9 l1 H, [2 h7 d8 Q) V) I+ z. w# K/ W& ?
買左本書..., k; K. w+ a5 ^2 v
, S. x; `  B9 m
叫   中國文化常識
5 p/ H/ I; `3 R7 C4 A作者係 王爾齡
7 x% F3 r, f9 C) ^; a裏面有關好多中國各方面既歷史...
4 r3 j6 k# c) r+ }社會ar...科技...文學...宗教..學術等等...1 N. f5 O3 u0 Z) ?4 v* o" t
佢對呢d野都有簡單既介紹...
0 F+ q$ I1 p2 y咁一本書有咁多野當然唔會深入啦( K/ _1 r# x" q% D0 ~/ _! ^
不過我覺得可以作為一個目錄..$ B( x& \" o3 r3 B8 R
睇下自己對邊方面既歷史有興趣..
! U9 V) ?% s. f# |9 R可以再搵下相關既睇下...
& e: g/ ^; z  e3 L0 I真係唔錯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pigcat at 2005/12/13 20:52:
: w  y0 f% U- k; F1 p最近因為學校要我睇2 S# J; ?; W% P; Y8 \0 k

+ O; c8 e' S  B/ \, n7 s* h: C8 F買左本書...
0 E$ K( k; R* x; |1 M+ M3 [...
; D- E. p8 U6 L$ E+ t7 h  zwor .................... thank you and wellcome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中國歷代版圖
; h( p1 J! ^/ B  t+ m* ?+ W) y) e2 y3 P( ?, A% N$ `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48.jpg
3 u9 X& E# l1 M) T% h# g+ L9 O- w1 y  J7 y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49.jpg
7 H/ z+ y% \6 b8 _. j" `7 ]' e& h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0.jpg
. W: X3 B# C, F6 ]3 P3 J春秋
4 _3 f4 `" Z8 c) F2 V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1.jpg" u: R* r) f2 {: `' Y
戰國3 p7 C! s( F7 Y7 T, {( N# z* G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2.jpg" I% t# G& n* \4 i1 h9 W/ J& N

. q: g. q7 f2 M& b9 j. |.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3.jpg8 y1 `) e+ q0 C0 P7 N- }: c6 ?
西漢7 z+ S; X( p# [3 I' T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4.jpg
* }6 J1 E6 T5 |. t* w# D+ H東漢& e0 c% x: }* k$ \0 D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5.jpg; T( y! V$ P* e$ X, O7 H3 R: g9 q% G
三國, k4 b. o! j, X1 T+ a, U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6.jpg
, a. w  k3 G  a, @* k西晉, V/ g0 \1 k) X" Z8 i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7.jpg- Y, ~/ @$ [1 A
東晉五胡十六國
$ w& M9 A9 P5 T' _3 J. q( x& t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8.jpg( ?: m. U2 k4 H  l5 [: F
宋魏(南北朝早期)( S+ ]: Y. Q" g/ q4 g2 r6 P' a* S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0.jpg; b3 _6 ?3 e1 m) Z* C' e% @  |
周齊陳(南北朝後期)
! _: N8 }; ?& Y2 l0 g4 j  G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59.jpg
  Z; F3 I; o9 S5 I4 Q5 Y0 w1 Y! X- i' U1 d; n, h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1.jpg5 t. y* N2 Q$ t2 h9 i% O

1 i, Y$ {8 d0 Y) N9 O( h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2.jpg( u. t) ]" J% O- R) c/ c( v
五代十國
: I9 z$ A7 [* ]( u1 V% R& w8 n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3.jpg( X4 a: x7 D2 p/ C+ H! h8 i. `
北宋
# v' r2 ]: J/ e& b2 f' J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4.jpg
2 e, z0 ^! v* H南宋- ]  O3 G; H2 o$ ^3 k% y8 b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5.jpg+ R4 V. Z. _6 N& {& z% z
! G/ i! `3 ]* X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6.jpg
& Z) N, K( K! D) U4 w! L9 I( o# K
  x, J- ?- Q3 a( a"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7.jpg
+ t7 t" }& h3 u  ~* z* l7 R
0 }. O: \: l4 ]: N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8.jpg5 W9 v6 N! }$ B& A  q0 ^& ?
中華民國
( S' d( X$ N3 F+ v4 v3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69.jpg
( E/ E8 }  r8 N' Z* a5 g5 z2 @+ o中壢人民共和國8 T2 _/ p! _7 G! w# Y5 v
http://www.chiculture.net/9001/map/image/1/Pic18370.jpg
) F4 @( ]% ]  x* Z9 W
9 g' f* U! h: T) @" W. I( t6 _% ?[ Last edited by 151515 on 2005-12-15 at 03:31 PM ]
漢武帝與隋煬帝 3 }+ _: [9 V  M$ S
人們常常認為漢武帝是一個強人,在他的管治下,漢朝好像搞得有聲有色,國威大震,四夷拜服。這只是一個假象,其實漢武帝只是生得逢時。為何這樣說?漢高祖劉邦立國後,取採所謂「與民休息」政策,即是不干預人民生活,漸漸地積存財富起來。到了漢武帝時,手頭上掌握了大量財產,於是這個二世祖便大花金錢,南征北討,最後雖然戰勝匈奴,但卻花光政府大量行政費用,更轉過頭來與大地主、大財主爭飯吃。而歷史就常常出現很多巧合,隋煬帝在很多地方都與漢武帝相似,他們同是二世祖,隋文帝時由於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於是積累大量財庫,到了煬帝時,他便大花金錢,開運河,南征北討,藉以滿足做皇帝的虛榮心,但是他卻不懂收手,不停向人民加壓,最後亦要面對滅亡的結局。漢武帝比他稍微高明,他知道闖了大禍,便立新的改革政策,一方面增加收入,二方面可轉移人民視線,並使到他們以為他愛民如子,其實內裏是什麼一回事,實在顯然易見。( d9 l1 Y; n1 Z" M5 `' E

* n: w: w3 _1 b. G) X9 U
& _5 O6 Y0 Z8 b7 o$ R& J9 a--------------------------------------------------------------------------------$ d5 l+ G7 _; m' I' M- j& C

# R  |: J! w4 |! d7 D皇帝權力的分散
5 J& j* v* q3 n1 ?, W% z/ N7 Z0 p1 g4 [( I* Y, _
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外戚、宧官、皇后、權臣等等專權的局面。這些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於他們搶奪了皇帝應有的權力。在外戚方面,曾經發生過王莽篡漢、武則天篡唐等事件、更有呂后、慈禧太后等專權的情況出現,而大多數都是皇帝年幼,其權力漸漸落入這班狼虎之心的人手上。宧官專權方面出現在漢、唐、明等朝,他們的權力亦主要是來自信皇帝的信任。其後又有權臣的出現,如曹操、張居正、鰲拜等人。這些歷史人物的出現都是源於他們掌握了皇帝的權力,在君臣關係上,產生了逆轉或者不平衡的關係,臣大於君,朝廷上亦不乏趨炎附勢的人,當兩者結合為一,當權者勢必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歷史的循環秩序亦不外於此。# F+ s; T' N! Y5 X, s% _3 i2 j& P

) v" n  w- p3 V6 `6 k" y- l6 Y0 ]) ?
9 z/ J4 w/ N: c% m5 W--------------------------------------------------------------------------------5 z6 x/ u9 o$ M1 C) h% {% o2 G$ ?
秦始皇是暴君?
0 B- Y* x- C8 u7 r3 [3 Q$ Y中國歷史上常常稱秦始皇為暴君,批評他好大喜功,殘暴不仁。我並不是要為秦始皇說甚麼好話,只是想藉此機會說些公道話。秦始皇以法治統治當時的中國,被人民批評他法政嚴苛。不過,讀歷史的人不應該只讀某一段時間的歷史,好像秦始皇採取法家思想治國,並不是從天而降,而是他偏坐西陲時已經實行,而且更令他走上霸主之路的靈丹妙藥,當一間企業穩步上升之時,行政總裁並不會突然來一個大轉變,秦始皇亦是例子之一,當他以高速的時間統一中國後,便順理成章地推廣他的法家思想,但是在六國的遺民當中,必然會有不滿法治統治的人,於是造成了互相之間的磨擦。至於好大喜功方面,秦始皇所做的正正是他所必要作的事情。他的「車同軌,書同文」、開馳道,都是時勢所趨。在一個大版圖的國家裏,若然存在不同語言,不同生活標準的人,對於政府的運作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在管理角度來看,只有將中國所有人民平面化,所有人都擁有共同的標準,這便可較易推行政府的政策。秦始皇在統一六國後,版圖以及國家人口都倍增,於是便要重新整理政府的各項標準,不過,由於推行政策過於急進,以致弄巧反拙,反成為暴君。5 e* A. X! y8 P$ M8 \' B( l
" E5 B" M) f$ ^1 B5 @
& ?- ~% {6 o2 Y! e( A8 u
--------------------------------------------------------------------------------
/ K. F. t$ |  {王莽何以會失敗
( f' ^8 Z; O' R# P7 p中國歷史評論者常常將成功等同叻人,失敗等同白痴。王莽就常常被人視為白痴、無能之人,其實這只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王莽的失敗,並不等同於他是一個沒有智慧的政治人物,為何這樣說?王莽的新朝是他一手弄出來的,他曾當過大司馬大司空,形同丞相,攀上政治的顛峰。這樣的政治人物,難道是一個平庸無能的人可以做得成嗎?王莽必定具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政治才能才可以搶奪漢室江山,正如曹操一般,並非白痴、無能之人。他之所以被定性為白痴之人,只是歷史家常常強調他的失敗之處,正如清朝末帝溥儀一樣,既然一個經常失敗的人,當然會被人看低一線,但應該思考一下他的失敗是否歸咎於他的無能,是否與環境、時勢、人事等所影響,這才是讀歷史的人應該注意的地方,而不應該只表面地評價人物。
7 `) Z4 {; ?$ ]1 e# ?+ T9 j! J/ T+ w) O, |- N/ F
論文內文
; s) m9 ~9 f: I! S$ A# U/ M: p6 y- E) w6 L
. f9 J) M0 n- x6 u  M9 R$ B
--------------------------------------------------------------------------------! M, V& }, o7 H  n- u: N+ |3 J1 x
唐太宗貞觀之治反思   \- W5 S/ d. W5 K# H6 `* E( W
我並不是想攻擊唐太宗,只是想弄清唐太宗在歷史上的真面目。唐太宗所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乃是眾所皆知,不需再費筆墨。我想講的主要是貞觀之治這個歷史誤解。貞觀之治被眾多歷史家所讚譽,稱讚這時期政治清明,國家富足。但是,這些並非唐太宗之功勞。首先,國家富強並非唐太宗之功,而應該是隋文帝之功。相比隋朝的國家行政部門,唐代大致上沿襲隋朝。還記得隋朝只有幾十年的國祚,隋文帝更開創「開皇之治」的盛世,而貞觀之治只是開皇之治的延續。若你是一間企業公司的老闆,當你收購了一間年賺過億的公司,你亦會沿用這套管理技巧,而唐太宗正是新上任的老闆,沿用隋文帝這個舊老闆的計來管理自己的公司,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再者,在政治清明方面,唐初出現了一個魏徵,他幾乎是中國歷史上頂撞過皇帝而沒有被殺死的文官。唐太宗之所以不殺他,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只是在演一場戲,一場演給廣大臣民的一場戲,以表明他是不殺言官的好皇帝,藉以淡化他殺兄殺弟的醜行,這才會被歷史學家譽為政治清明的一個時期。
, c0 N) |. d% E0 C4 |) k) }7 ]( B/ C, ^* b

) I/ M8 }& C0 H$ G0 i0 S' f--------------------------------------------------------------------------------- ~, v4 {+ q  }+ L. b% T
辛亥革命的意見 ; Y- R" L9 ^# z9 L. @1 B  A1 ]' ?
孫中山先生被喻為國父,被中國人所推崇,認為他開創了新中國的面貌。我十分同意孫中山先生是一個有才幹的人,但辛亥革命的成功並不是那麼順理成章的。武昌起義的成功,正好是清朝各地方政府沒有加以阻止所致的。當時,孫中山先生身在海外,並未能親身策劃起義,加上起義只是事出突然,其實,可想而知其實力並不可能強大,同盟會與清朝的實力當然有一定的距離,在這強弱不均的情況下,也能開創新的局面,這其中的關鍵在於清朝已不能最號令地方政府,地府政府與同盟會之間亦有互惠互利的因素,當武昌起義之時,各地政府紛紛獨立,目的顯然易見,就是乘亂世稱霸中原,這令致清朝政府疲於奔命。因此,若孫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沒有這些因素的幫助下,極可能像白蓮教等民變被朝廷被消滅,新的中國有可能要推遲一段時間或是會產生另一種政治模式。& Z) w4 _  t* |1 m5 F

) W4 d3 n6 Z  Q" x1 Y- R4 @6 Q3 z6 C/ Y
--------------------------------------------------------------------------------/ `+ r3 s. X0 J3 U$ A) }+ q
當代的帝皇政治 0 [. q7 Y3 J& ~4 J9 g) f
當代的新中國,由共產黨管治已達半個世紀。雖然西方思想在清末已漸入中國,但直至現在的中國仍然走不出帝皇政治的管理模式。在一個電視節目中,主題係介紹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怎樣走上其青雲路。主持人更強調胡能成為國家副主席主要其為低調,要做到好似唔見左人咁。其實這種人治模式是中國二千幾年的政治模式。想被人睇得起,就要得到掌權者的信任,即使是封為太子,亦有一天被倒下來。主持人說中了一句話,就是一天胡未成為國家主席,中國的前景仍可能出現翻天覆地的情況。這正正是皇帝傳位太子,其他皇爺仍可謀朝篡位。中國一日處於這種不穩定的政治模式,一日仍未可安居樂業,因為國家沒有機制限制繼任者以及掌權者,現在的中國政治,只是歷史的延續,帝皇的時代。5 n; Y$ j5 Z/ A
6 P) N& c- B. d  Z) {6 M
% Q& D7 }6 a# i8 z. N$ A6 M9 a
--------------------------------------------------------------------------------
3 q. G" v- |. v3 u! t4 L為何中國歷史上宧官沒有當上皇帝?
9 h7 I( w! Y# g( v在中國歷史上,十之有九都是由男性作為當權者,而十分之一則是在唐朝出現了一位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總觀中國的歷史,當皇帝的權力被分散、削弱之時,在他身邊的人物定必冒出來佔領這個位置。不過,最有趣的情況竟出現了,就是在皇帝的身邊,則使擁有軍政財大權的人卻一次也沒有出現篡奪帝國的事件 ─ 他就是宧官。在歷史上只看到宧官曾殺害皇帝,但卻沒有出現宧官出掌皇帝的人。我曾經問過一些人,他們都認為由於宧官是閹人,不能登大雅之堂,因此便不能登上皇位。我並不相信這是真正的原因,武則天身為女人,也能登上皇位,這意味著對傳統中國的男尊女卑觀念的扭曲,若由身為一個半男不女的人登上皇位,又有何不可。況且只要大權掌握在手,便不需害怕別人的加害,這是中國政治遊戲的法則。我們可以想想,一個擁有大權的人不登上帝位,這可以說是 "不為也,非不能也"。為何宧官不願當上帝位呢?或者可從身份問題思考一下。當宧官成為皇帝,他便要從黑暗的政治環境躍上成為眾人攻擊的目標。宧官所持的原本是皇帝的支持,當發生一切事情之時,可拿皇帝作檔箭排,若將自己成為檔箭排,便極可能被亂箭死。宧官不願出任皇帝,很有可能是他們認為操控一個人比操控整個朝廷大臣更為容易,若皇帝對己稍有疑心,便可易帝,再次選出一個合心意的順從者,這種生存之道便是宧官一直行之已久的法則,因此可以想到,即使到明朝魏忠延雖自封為九千歲,儼如明朝天子,但仍不篡明自立,就是因為他這種影子身份可令他做事稱心如意,拿著個免死金牌可令臣下以及皇帝忌憚他七分,因此,我相信中國歷史上沒有宧官當上皇帝,並非只是閹人那麼簡單,而且應有更深層的原因。
0 f; }6 f* X& n+ W4 E4 }5 ~6 Y7 p" ?2 Y$ z- [0 W: ?

' r8 K! V: o( X' f- ^1 h  c( w& g--------------------------------------------------------------------------------. t3 p8 q5 y5 J8 h1 @
宋朝不弱 9 d- F& D# L% G7 v) x
在中學時代,中國歷史教科書常常形容宋朝是一個「積弱」的國家。但是,實際上並不是如此的。雖然宋朝開國時的版圖比唐代相去甚遠,而且在國際形勢上,宋朝又要面對遼、金、蒙古等外族威脅,更不再如唐代在國際間有絕對優勢。不過,就版圖而言,宋代雖然土地減少了,但富裕的土地仍然掌握在手,熟悉中國地理的人就會知道在中國以北以西的土地都是比較貧瘠的,生活水平很落後,縱使漢、唐擁有這塊土地,只是用作彰顯國威,其實際用途不大,失去這些土地對國家的軍政、經濟能力沒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宋代的國祚是眾多朝代最長以及最隱定的。宋代國祚長達三百幾年,中間並未曾中斷過,即使南宋偏安,國家的規模仍沒有多大改變,這是其中一個證明。再者,宋朝的經濟發展亦達到頂峰。手工業、陶瓷業、船運業等等在宋朝都有長足的發展,不信的話,可以拿《清明上河圖》看一看便了解當時汴京的繁華現象。這種盛世現象,又何來是弱的表現呢?又例如宋代期間發展的理學,在學術思想史中佔著重要的地位,在這種開放的政治環境底下,社會的發展穩定向上,由此可見,宋朝的弱並不如想象那麼差的,若果一個衰弱的國家,又怎能存活了三百多年,當中一定有其個人之處,若果宋代能處於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我相信它的發展或者會更好更進步。
$ b5 s. \3 q% {' a
. X% H  K  K5 V; d# M% s1 P) ?* ^$ }( q2 e  a* O0 g
--------------------------------------------------------------------------------: R: l' x5 J4 I: f9 }  f2 }
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 2 o* Y% U# z* f9 _8 k3 f
中國歷史上,經常出現很多相似的歷史階段,即是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就是一個一個的循環。春秋戰國時期就正與三國時期十分相似。我所說的相似不單只是分裂的局面,而是人才的鼎盛。春秋戰國所出現的名人,如孔子、孟子、荀子、莊子等等等等,多到數不勝數。而三國時期更是無人不知了,單計曹操、劉備以及孫權三人已經令後人傳頌千古了。這兩個時期為何能產生如此多的才學之士,主要是因為政治環境開明,君主或者掌權者能隨意起用人才,只要個人懷有見識,在這兩個時期都不愁出路。或者有人會問,為何這兩個時期與其他各朝代末的亂世會有不同呢?我猜想主要原因是在這個大歷史中,出現了小歷史,即是出現民間寫史的情況。春秋戰國是根據兩本歷史書命名,三國歷史觀更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所影響,這些民間書藉令這段歷史更為人熟悉,更為引人入勝,中國文學的某些歷史觀在很多時候會反過來影響人對歷史的觀感。而這些書藉由於是民間所寫,因此政治教化意味不重,而傳奇性質相對較多,所以春秋戰國與三國時期都彌漫著一種浪漫的色彩,為人津津樂道。* t( X% f) G8 `3 l1 K
! l' d& `4 E! `, r
) }* X) h8 b0 d" S) _! E
--------------------------------------------------------------------------------
, x  {4 h* A8 {6 `) k3 T探討唐代貞觀之治
5 s+ ]* }+ B: u& ?3 a歷史學家很多時都贊許唐初的政治,並喻為貞觀之治。我們讀歷史,要靠自己的眼,自己的腦袋分析問題,切勿盡信歷史學家的觀點。很多書本認為唐初能有貞觀之治,全靠唐太宗領導有方,差點將他封為聖人。其實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唐初的盛世,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唐太宗生得逢時,撇除策動玄武門之變以外,其管理政事的手法真是十分簡單,就是甚麼也不做,全盤跟隨前代的作法去做。我們可回想唐朝以前,還有個隋朝。隋朝雖然國祚很短,只有幾十年的時間,但卻為唐代下打了穩固的基礎。隋代在政制、經濟以及基建方面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政制方面有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府兵制等,經濟方面則有租庸調制,基建方面則開鑿了南北交的運河,可將南方過剩物資運往中央,以南之經濟養西北兵馬;這些美學設計曾一度令隋朝掌握具大財富。當唐代取而代之後,新的管理者沒有理由否決這些措施,我們可以看到唐代的政治大體是隋代的延續,因此,唐代的貞觀之治可以說是隋代開皇之治的延續。唐太宗本身亦是一個具有政治頭腦的人,他不會沒想過這些事情的,而他除了沿用這些措施外,只需用心營造一個開明的政治環境,這樣配合天時、地理以及人和,唐太宗又怎會不成功呢。
- t9 J+ I$ f. @3 w: O& X. `/ ?8 q! b' w& E0 ~

2 O- @; n4 z2 Z! I--------------------------------------------------------------------------------
9 f& R/ [2 ]6 G/ H  v$ h- S隋煬帝好大喜功的原因 . ~. [$ A2 {  l- ^* R4 S
首先大家要清楚地知道,一個人想買屋買樓,首要的條件就是他擁有財富,沒有財富甚麼事也做不成。隋煬帝亦是如此。追塑隋朝開國之初,由於隋文帝實行有效的政策,令致國家收入增加,生活富足。國家的財富不斷積累。當隋煬帝繼位後,他面對的就是如何為財富找出路,只將金錢財帛放在保險箱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金錢換取個人所需。作為一國之君,名譽、地位是十分重要的。當一個擁有財富的君主,便代表著有他會採取進一步行動,情況有如漢武帝。征戰、基建以及玩樂成為資金的出路。隋煬帝的揮霍主要是隋文帝積累財富的結果,即使隋煬帝有如文帝般節約,後代君主定必會大花金錢。不過,只是隋煬帝所用的力度稍為過猛,最後動搖了國本,走上滅亡之路,總結而論,隋煬帝的好大喜功若沒有客觀環境的支持,未必成事。
2 J. W. s  W. H7 G
: C, @% M" P# `0 g* {. a
3 ~6 e; b$ E$ h9 U6 n0 ?' U5 v--------------------------------------------------------------------------------
3 K$ q/ [+ [3 p. Y文官系統與軍官系統的分別   l/ _# Y* H' p, K
中國至漢朝開始,傾向採用儒家思想治國,讀書人透過考試系統進入官僚體系,而考試內容多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因此,仕人(讀書人)漸漸地受到忠君愛國的思想薰陶。這種意識形態十分重要,與軍人的意識形態產生差異。軍人並不是讀書人,他們作為軍人,目的是要捍衛國家,對抗外敵。作為一位君主,他會比較相信文人是因為讀書人有忠君的思想。相反,軍人主要是愛國,如以南宋岳飛為例,他是典型的愛國軍人,他的精忠報國傳頌千古,但愛國並不等於忠君,兩者是有輕微的差別,君主對於一個失去控制的軍人必定殺之而後快,縱使如岳飛般能擊退金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也不能幸免。文人能易被君主所駕馭,因為他們權力的來源源於君主。而軍人卻易成為君主的敵人,因為他們可透過由下而上的軍隊關係藉以鞏固勢力,更有可能與君主成平等敵對的地位。因此,在中國歷史上,文官系統往往是主流派,軍人系統則往往被忽視,甚至遭到敵視,這就是文官與軍官地位差別的原因。
- F1 F7 F8 j1 |- G. G! ~
# F) }# h" m' n$ K. w* ]" W( }; ?& _2 g; P1 ^- L, T( z- {# J9 Q5 D
--------------------------------------------------------------------------------
  p0 u  k  Y: j6 i# \6 @
7 G8 g2 T- ~6 M2 u( H! @' A7 @* ^! O論諸葛亮的過失& m, A1 ^0 }1 s! }
" G3 j/ y; V. @) `( y3 U
諸葛亮被稱為一個政治天才,我並不否認這點,因為他能夠為劉備開創了"蜀國"。但是,他亦是蜀國滅亡的一個因素。當一個國家領袖,並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必須要與其他幕僚通力合作,諸葛亮並沒有好好地做到這點,我地可以發現蜀國愈到後來便沒有人才可供國家所使用。四川的人口在當時不下幾十萬,若果諸葛亮有長線的眼光,並不只是以為霸業一定要落在自己的手上,蜀國的命運未必會走到如此的。諸葛亮又曾六次征伐魏國,令至國家元氣大傷。這些舉動都可見諸葛亮並沒有長遠的眼光,只是希望能在他有生之年完成大業,這種英雄主義不值得學習。當他死後,蜀國便大失方寸,這可證一個國家並不可以以一人為基石,應該作多元化發展,培養自己的幕僚,就正如香港特區首長般,採高官問責制來鞏固自己的幕僚,諸葛亮於此當有過失。* Y0 D  Y, J' A0 V# O
' x$ }* l: }% ]) |4 G/ s* x

3 m! {% W3 @7 u% [--------------------------------------------------------------------------------
. [1 z' }7 w1 h! I- S中國為何要重農抑商?
' w' G/ U) [& `  e) ?7 j6 b3 ]中國以農立國,農民的人口佔全中國人口超過八成,人口比例非常之大,因此重視農業亦是必然的。不過更重要的是由於農民須要依靠土地為生,農民雖然有流動性,但土地卻不能隨農民而移動,這種非機動性對政府非常重要,因為政府可以有效地向農民收取國家收入,而且更可有穩定的收入,對於一個龐大的國家來說,是必須的。而且,農民可產生糧食,生產力很強,政府可直接向農民徵收糧食,減少中途折算的問題。此外,農民依附土地,政府便可容易整理戶藉策,更可徵召軍隊,因此這種農耕社會對於政府行政管理十分方便。相反,商人地位經常處在低位。由於商人與儒家思想有矛盾,商人不被讀書人所歡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商人財才等同於小人,在朝的讀書人當然對此不滿,當國家經濟出現問題時,政府便順理成章地從商人手中拿走財富。再者,商人的生產力低,但卻擁有很豐厚的財富,這自然會被群眾當成焦點來攻擊,因此抑商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6 P( M: U4 ?- W

) X  W, G. S' h; ~- L1 g4 W2 a( u) P# U0 G2 [# i! F
--------------------------------------------------------------------------------5 s- h8 Y1 R7 q2 M3 J
蒙古與滿清之別 ) f, L( x8 r9 D; v0 o
中學歷史書通常都將這兩個時代進行比較,我也試試進行前人的工作吧。蒙古與滿清都是外族成功入主中國的部族,但是兩者間卻出現了很大的分別。很多教科書都會提到蒙古是「馬上得天下,馬上失天下」,而滿清就漢化好深,所以國祚可以有成二百幾年。這些歷史學家只是看到「史實」,而沒有解答他們為甚麼會有這些不同的舉動。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中國人將蒙古統治中國的時期稱為元朝,把視線只放在中國土地上。其實,中國只是蒙古其中一個侵略地而已。在蒙古人的意識裏,只有戰鬥,他們賴以生存的目標就是消滅敵人,因此,蒙古人的根沒有放在中國的土地上,更不能談及開發中國吧。而滿清則相反,雖然它亦是外族,但他們的目標很清楚,就是入主中原。當他們入主中原以後,將他們在東北的根也搬進了中原,成為他們的家,因此,中國的興衰實在是滿清的興衰。滿洲人只有採取漢化的工作才可安心在這片樂土過日子,與蒙古東奔西走的思想折而不同。這種思想才可解釋為何蒙古人的國祚短,而滿洲人國祚長,重點在於,你有沒有當這個是你的「家」?1 Q* L* E/ ?# u/ N- ~
: E8 i3 B- [2 w9 @

7 @9 F2 g8 y& I& G7 {, Z# j' l--------------------------------------------------------------------------------
已評分 (15-Dec-2005)
三國歷史上﹐當時的魏國曾有一位出名的機械革新家﹐發明家
% S6 [! E% o: R
: e3 @# \6 B+ I8 K9 L* c9 s" ^這位被人稱為〔巧思絕世〕的天下一代名巧﹐他在龍骨水車﹐指南車中所運用的機械原7 E% R# k3 m2 E  [* t" ~
# D; x, k) w8 C$ J
理﹐國外過了一千七百年先開始應用。& ~' X& Y2 C0 P* V& `
& P# X/ v# f* z$ s
馬鈞﹐字德衝﹐扶風人﹐這位出身貧寒的無名小卒﹐就是人們稱頌的天下名巧。
7 l% P5 L: ~2 c- J) p/ Y& j
# z" ^8 ~5 x/ v: E' A( u馬鈞是一個聰明﹐好奇的孩子﹐小時候他就養了多看﹐多思﹐多問的良好習慣﹐只要一
1 t- H8 g2 I4 ]5 @: F/ r
( F$ g! ]1 N: u有機會﹐就自己動手擺弄起各種小器械﹐小木工來。天長日耐﹐馬鈞的製作水平和木工
9 e% }$ N1 r. O* r/ d0 m9 S
, `! P, [, ^) ?  ^8 y# N* H- P7 I. [技術大有長進。/ b. z8 u( E# N! A$ s7 X

) L4 J% n( _$ f+ V, v5 Z- R, l馬鈞出名了:西漢時期﹐有位叫陳寶光的人﹐他的妻子創造了一種的提花機﹐這時1 U1 e$ U7 R) T  g1 z
4 J( R1 t9 ]" h+ k1 S
真是了不起的發明。; ?" Q& R" Z# i

: ], H" ?' x+ _但是﹐隨時間的進行﹐西漢時的提花機已經不實用﹐但經馬鈞一改﹐提花機的功用
5 b. }- p( ], a5 c7 s$ S3 h7 i
+ z, t, u0 Z* Z提高﹐從而促進了絲織業的發展﹐從此﹐馬鈞的才能為人知曉﹐在曹魏時﹐當上了〔
( f2 b& p: m; r
( L0 `4 v0 C' T8 _給事中〕的官﹐進住洛陽。0 b) h% h! P* D- R5 u* J( c9 U
  v; ]! C1 v: [( |  z% I
之後﹐馬鈞發明了一項的名成利就機械東西﹐龍骨水車﹐為當時的曹爽賞識。
4 n0 s. U. p  _, x4 i0 U3 V( _3 X/ ~/ l0 Z3 \7 j! {* H: f9 o
魏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一場激烈的辯論開始﹐辯論我國古代有無指南車。. X: I: t. F6 U- z

$ o2 l0 ^: v2 E* V! q指南車在五帝時和周朝時都有傳說﹐但文官高堂隆﹐武將秦朗說古代是無指南車﹐
: J& B. O+ `; t
5 p8 i" S+ e, c/ p% g原因文獻不足以不成立。但馬鈞不認同高﹐秦二日所講﹐而且和高﹐秦二人講要試( t! z  `  O# \# m, u

5 t( y6 h2 |) J6 U* }一試先知。魏明帝又好支持馬鈞試一試﹐幾日後﹐馬鈞成功了。大家都好佩服﹐, r' F: t+ q, a- f3 U
, C/ }" @, ^) I( j) x0 C( z
馬鈞的名更紅﹐眾人皆知。/ U6 f$ z2 E# Q" z

* V2 C& {  ^* ^4 ~, v2 S可惜生不逢時﹐魏明帝是一位昏君﹐馬鈞好想研究武器的改進﹐但魏明帝不支持不批: H# J+ D) ?: n- p
. S* D2 T# F/ J9 D
經費給馬鈞。
三國* f! z1 M  T  {+ j2 z
漢末州牧割據
  H4 f5 n1 Q. B  m/ S' |3 ?  O7 ]" v
. X6 S- K3 _5 I& Y

" C: H& a1 t5 U# T/ z. F) D: c8 ]! a3 P, e
東漢末年,由於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終於激起大規模的民變──黃巾起事。黃巾雖沒有直接滅亡東漢,卻造成州牧割據,加速東漢的滅亡。   R1 o! w2 n# |7 F; ~

* ~' u( a& B9 C 黃巾起事後,全國大亂,地方豪強及州郡都乘機擴充自己的勢力。當時東漢王室自身無力平亂,不得不依靠地方政府和豪強的武裝來鎮壓黃巾起事。後來黃巾主力雖然消滅,但餘部仍很活躍,漢室只好繼續借重於地方勢力。原來漢代自武帝時起,即分全國為十三州部,設刺史,屬於監察官性質,州本身還不是正式的行政區。在鎮壓黃巾主力之後,靈帝把刺史改為州牧,而使州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區域,賦予州牧以軍務、政務大權,因而造成地方勢力坐大及州郡割據的局面。
# N. N5 o9 Q$ x, M, B; v! z  q! K  ?5 y! d) Z
黃巾之亂後,先後有董卓挾持獻帝、各州牧聯兵討董卓及李傕、郭氾之亂等。地方州牧各自擁兵,發展勢力,甚至互相攻伐,形成全國性的軍閥混戰。當時的主要割據勢力有袁紹、曹操、袁術、劉表、孫堅、呂布等。自此,東漢的一統江山陷入四分五裂,漢室已名存實亡。
9 V! G3 u. L( t0 Y' L. v9 {2 W. W7 ]$ m; Q" r( p' K1 k# f$ k
中國有「飲鴆止渴」的成語,意謂亂用方法解決眼前的緊急問題,卻因而帶來更大的禍害。鴆相傳為一種雀鳥,其羽毛有毒,混入飲品之中,喝之即死。東漢朝廷為蕩平黃巾,是為了止渴,卻不思改革弊政,反而利用地方力量鎮壓,實在無異於「飲鴆」,滅亡自是勢所必然。
.
州牧 9 s! F1 N) T% k, U8 f/ T9 H# v

8 G% i/ }$ }) P0 o6 J7 q* n 東漢末州一級的行政長官,即州刺史。東漢靈帝時,宗室劉焉提出建議,設立州一級的行政長官,一改過去郡縣兩級的行政體制。長官即州牧,掌握州中財、政、軍大權。靈帝採納此議,派朝中重臣出任州牧。此制對漢末地方割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9 k) t: W$ i, M  g2 T+ B$ e6 t# h: ~% u" e6 h
刺史   v; V4 h2 I; c0 n. J+ v1 J

+ R9 R- T1 T7 V6 w" y  V 中央派至地方的監察官。刺史受御史中丞統轄。設立刺史的目的是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督察和控制。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除三輔、三河、弘農外,將全國劃分成十三州部,每部設刺史一人,分管幾個郡國,稱部刺史或州刺史。刺史的主要職務是督察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族。刺史每年秋冬需到所管的郡國巡察,當時人稱為「行部」,他們通過行部以瞭解下情,年底回京奏事。刺史之秩僅六百石,而所監察的守、相為二千石,成帝時為使其權位及其品秩相符,遂將刺史之秩提高到二千石。東漢時,刺史不必再親自回京報告;有了屬吏,屬吏有從事史、假佐;也有了固定治所。實際上,州成為一行政區域;刺史也成為比郡守高一級的行政官員,權責比西漢時有很大的增加。東漢末年,也有些刺史成了地方割據勢力的首領。 " s& w4 e" o; j. E( i2 c  e

" c1 z# L; S3 T, V! t+ e州牧割據 7 e4 J" l- J+ ]5 Z

; V$ p; I. c' [' `6 ?% W6 { 東漢末年,為了鎮壓黃巾起事,朝廷不得不借助地方力量,令各地州牧掌握兵權。董卓進京,靠的就是他在涼州刺史任內擁有的兵權;袁紹、韓馥興兵討伐董卓,也是聯合各地擁兵的州牧。此後各州牧又互相兼併,已形成州牧割據局面。建安元年(196年)主要的割據州牧有曹操據兗州,公孫度據遼東,劉虞、公孫瓚據幽州,袁紹據冀、青、并三州,袁術據揚、豫二州,陶謙據徐州,劉表據荊州,劉焉據益州。還有些雖非州牧,也據地自雄,如孫策據江東,韓遂、馬騰據涼州,張魯據漢中。各個割據勢力彼此互相攻伐兼併,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在州牧割據的情況下,東漢已名存實亡。
.
荊州
/ m0 v! M& f' H! B+ u4 h: h1 m; [
# y" w! M6 a) w$ y5 z, j包括南陽、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陽、長沙七郡,約相當於湖北、湖南兩省,廣西、貴州、河南的一部分,以及陝西山陽縣。治所在漢壽,東漢時即今湖南常德市東北。東漢末,曹操、劉備、孫權各佔一部分,且時有變動,各家所設治所也不相同。至吳奪得蜀所佔的那部分荊州後,蜀的治所在新野,即今河南省新野縣;吳的治所在江陵,即今湖北江陵縣。
. \/ c$ `: b' |0 d9 z
/ d3 x' T/ j/ k8 S, K0 F0 G* b; J兗州
5 \  }* t7 a7 p2 ]6 w
+ ]; H5 a4 r1 L5 i  O! _3 K; N: o包括陳留、東郡、泰山、山陽、濟陰五郡,約相當於山東西南部及河南東部。治所在昌邑縣,即今山東金鄉縣西北。漢末曹操以兗州為根據地,不斷向外擴張。
  c9 F8 q+ {" k1 v1 g, K7 {+ j8 m
! n' G: S& C# }0 V冀州 : o: O2 Q7 T$ h: |' }
8 k. F1 m: Q. O, k4 q
包括魏郡、鉅鹿、渤海三郡,約相當於今河北省大清河北、天津市海河以南,東至渤海,包括河北中南部、山東西部和河南北部。治所在鄴,即今河北臨漳縣西南的鄴鎮東。東漢末為袁紹的根據地,後為曹操攻佔。
, \/ D" H( {0 B% d1 S; Q/ [8 n0 r' ]! F9 x$ p
徐州
( g& I- |" E0 I' f6 K' L4 y9 V- O3 N4 p- u2 D8 s
包括瑯琊、東海、北海等郡,約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和山東東南部地區。東漢的治所在郯,即今山東三郯縣;魏移治所於彭城,即今江蘇徐州市。漢末陶謙領徐州牧,後為呂布所得,再後曹操敗呂布,殺之,佔此地。 ( m$ l/ y) _3 Q  F, @  H5 [9 @* j. u7 z

. V, \4 m# d3 ~7 d% x* G益州 3 F% C  S! K# r& v( T" B! p2 ]

7 a. b) E6 s) p, Q4 Y" w( i1 [包括漢中、巴郡、廣漢、蜀郡、汶山、犍為、牂牁、越嶲、益州、永昌等郡,約相當於今四川省及雲南省的一部分。東漢末劉璋據益州,鎮成都。後劉備奪佔益州,稱帝後也以成都為蜀漢國都。 2 K  I7 ~3 m# [  r" o. f: g

2 {; ~6 ~8 F" f/ \( U江東 3 V8 F. H' c  m% ^1 `  R8 a

8 x9 h. u" ~$ B! f* d2 g歷史上習慣稱自蕪湖、南京間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因三國時江東一帶為孫吳根據地,故又稱吳的全部轄治區域為江東。 ; s0 T6 E% {* Z, c6 d
0 [3 V" i, s8 r/ p2 ~. Z) ~! H
漢中
# R- d  a5 d5 b3 @2 C  B+ ~# q% @' s' m# ]; L4 t# {
郡名,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置,治所在南鄭(今陝西漢中東)。西漢時移治西城(今陝西安康西北),東漢時復還舊治。東漢末張魯曾據漢中,於其地傳五斗米道,後劉備與曹操亦曾為爭奪漢中而戰。
.
《另觀曹操》(不是我的)- \9 P# t( a5 T* G) B) \' B

/ q2 j: X& z% Z        我一直喜歡曹操。平時聽到別人說曹操篡漢,卑鄙什麼的,我一聽就光火。說實在,為什麼曹操能雄霸中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漢末政府敗壞,皇帝無能,宦官當道,以致民變四起,演變至後來的州牧割據。曹操在當中只不過是扮演著成功的角色而已,為什麼卻要受後人所非議?他能站在權力的高峰,除了天時,全都是靠著本身的智慧、膽色,以血汗換取回來的,試問有哪點不對?中國歷史經歷過多次的改朝換代,造就了多個的開國者,英雄,他們都廣受後世讚揚,連秦始皇都有人讚為千古一帝(註:本人對此評價其實是十分認同的),為什麼卻遺下了曹操不提?請不要說人民那時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是曹操的錯,我可以肯定,這情況早在漢末發生,不是曹操的責任。更重要的是,人民生活在曹魏的管治下,怎樣也好過生活在漢末。行屯田,興水利,他哪一項措施不是為人民好?3 o6 I% `+ R# |+ M3 v* n2 k/ C
, p2 m$ k. [  ?
        或許又有人認為曹操令戰火不斷,我卻不認同。大家何曾見過改朝換代之際沒有人流過血?這絕對不是曹操一人所能造成的,歷史巨輪是這樣行走,誰也改變不了。大家倒可以嘗試找出一個不流血的解決方法,但我相信大家抓破頭也想不到。從來爭天下只有通過戰爭(歷史說的),說什麼王道,為什麼只向曹操說?為什麼不向諸葛亮說,叫他放棄六出祁山?難道孔明發動的戰爭就不會流血,不會死人,蜀漢做的事就永遠是對的?當大家不斷貶抑曹操的時候,請撫心自問,自己會怎樣回答以上問題。$ a( Y6 V% Y% c
- b. m3 v1 @7 r0 U1 g5 D+ F
        人人都說曹操奸,是梟雄,人格上有問題,真是豈有此理。亂世之中,還要扮演爭天下的角色,竟然會有人提出仁義先行,簡直不通之至。我不是說仁義不好,但大家要明白一點,爭天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就算不奸的人都有必要擺出一副爾虞我詐的臉孔,不然就應該像孔明所說「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否則就註定失敗。況且君見曹操所謂的「奸」有用在人民身上嗎?這實在比其他自稱是「堯舜再生,功蓋萬世」,但實際是荒淫無道、橫徵暴歛的皇帝好得多。* I% j- _6 H3 U" I8 Y8 |; A4 }

' d) v& p$ o, ^% h7 R; @! f+ M        一想起劉備,就更加替曹操不值。同樣是爭天下,劉備永遠的受到歌頌,說什麼他是哪個王的皇孫,什麼拯救漢室,惟全都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若大家照著《三國演義》那些資料,配合歷史,就會發現劉皇叔是十分含糊,站不住腳的。一如司馬光所說,劉備雖自稱是漢室中山靖王的後裔,但年代久遠,已不可考。相反,曹魏政權是承漢而來,怎樣看也比蜀漢來得有說服力。或許這就是錢穆所說般,中國人看人重立德多於立功。但曹操的功業就這樣被人忽視,卻是太可惜了!怎麼說,他對推動歷史也有功勞,怎可一筆抹煞呢?/ Z$ ]6 r4 _1 q; M6 b' \- @5 y5 j. F
- h, O% B5 n5 }" B4 I( N
        我以上所說或許有點偏激,但也不打緊,反正一直以來人們只從負面處偏激地批評曹操,現在我從正面處偏激一下,平衡一點也未嘗不可。諸位看官大可看完此文後,說一句:「滿紙荒唐言」,我亦是無所謂也。- V  E. H0 ^" S  m
                        (徐德釗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 t# I2 r# k4 t. `8 [% {7 E4 `
7 k% y: I& l4 C4 q- F: i( Q評語$ H7 m) F" r! N' d  ^/ ?
        一篇為曹操平反的作品,富有作者的個人情感,可見作者對曹操的喜愛。但觀點尚算簡單,仍未具獨特性,故難切合題目之「另觀」一詞。
.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