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
- 327
- 精華
- 0
- 威望
- 52
- 魅力
- 12
- 讚好
- 0
- 性別
- 男
|
87#
發表於 2005-12-4 06:41 PM
| 只看該作者
夷陵之戰
; g$ G9 |% R1 V" s, h2 Z5 Y1 U/ I( S
2 M/ Q) x" v0 n' V公元221年,劉備為替關羽報仇及奪回荊州, 拒不聽從臣下勸阻,親統廿萬大軍東征,以白帝城為大本營沿三峽推進,前鋒兵力達四萬人。
* ^3 E; }/ N! l# E+ L3 Y, |- a0 Y' D# `+ o, w8 o6 Z/ f1 N: D
孫權得知蜀軍大舉來犯,急促部署抵抗。吳國一方面為防兩面受敵而早於是年八月便遣使向曹魏稱臣; 另一方面,沿長江兩岸佈置重兵,以陸遜為大都督駐守巫峽至彝陵一線,諸葛瑾屯公安,孫權留守武昌(洞庭湖北)為後援, 三線兵力僅足十萬人。
0 E8 j& e X) ], h4 w
+ z6 x! R8 \ G同年七月, 蜀軍水陸並進, 攻克巫峽, 先鋒直逼猇亭. 陸遜為了避敵鋒芒, 且戰且退, 故意誘敵深入, 結果蜀軍深入三峽500多哩拉長了戰線.兩軍相恃於彝陵。其後, 劉備曾百般設計, 誘吳軍出戰, 但吳軍堅守不出. 劉備無奈, 只好撤水軍於岸上結營. 從巫峽至彝陵, 共結營700多哩, 欲固守已得之高地以求變.次年閏六月陸遜乘東風入峽之機, 用火攻盡燒蜀軍營區, 並集中兵力攻擊分散的蜀軍, 連勝數仗, 俘獲數萬蜀軍於馬鞍山,彝陵一區. 劉備見主力全失, 只好逃過孫垣追擊, 經巫峽逃向白帝城.
% k) G- B9 t4 [$ [7 D/ b( U' I4 u4 v2 ]
彝陵之戰從221年七月劉備出兵起至次年八月吳軍停止追1 o8 @# a, O* d9 p# Y- S
擊止, 前後歷時15月, 是三國時代持續最久的戰爭。
3 K! b0 s: ~2 g, P, u3 P4 t, |% \% C' g( {& A, {5 O) L( A
1 w6 m J+ b4 Z! @/ k; y$ m# U
- u o. D' X) X6 J+ i& V覺得歷史事件都是由許多巧合組成的..8 ?# u* o3 y4 H* [+ ?8 P, x% A
# p9 K5 H R7 Q: f
若曹操不那麼心急想除掉劉備,0 N- i1 ?% X9 Y% K5 X5 v2 T9 l
若曹操沒有展現天才的想法自已結連環船,: L! A: m; L* O
若曹操的士兵不是剛好多疾疫5 A; R7 j# e9 m3 x6 S5 r
若....6 X9 n! q0 |% y
赤壁就不會敗% \5 m* W9 D5 D c
3 p5 \' w# q. z7 |
若法正沒剛好死..
* }3 o, k4 \, k" H( K若劉備讓黃權這個至少還具有智略的人當前部..# r, p8 K- o: V# l, ]+ L- k
(黃權還自薦,只是劉備沒採納)
% v7 g0 I2 I$ N- t$ N若劉備沒有將水陸並進的方式,改為純陸地進軍的方式..
5 h. `, m& p1 s5 _9 `7 `% z, W若...
8 N/ y3 _$ W2 H2 C* `就不會有夷陵之敗..2 U0 V1 e; S! `3 G
; A5 Z6 j9 \1 T
縱觀三國的許多著名戰役,我都覺得有些失敗,甚至都可說是冥冥的註定..
7 a2 M0 B# S- O5 e/ {/ I0 ]( z/ R
/ i, i8 P- D2 v$ M' o* m( K9 s我個人認為陸遜應該是精於易算之法的,因為懂得見微知著的人,不可能沒研究,不過他如果碰到像法正這樣一號人物,精於布算情勢的謀略者,蜀軍不會有不利的情況出現倒也是可信的,法正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在於捨掉一些劉備沒帶出來的人,馬良又被遣去安撫蠻夷作嚮應事宜,他是劉備陣營裡惟一能跟在劉備身邊隨時提供計謀的人,至於其它人未必能有這個機會都一直和劉備在一起。) R; K* E. S4 W, H: y
, ~% u/ H4 v9 C/ M
馬謖就不用說了,劉備對他評價不高→「言過其實」,就算被帶著,提出什麼建議,也只會被劉備當耳邊風。# z: G3 [7 z* f6 ?
: j1 y1 X8 r9 U `" ^) I, _就算帶趙雲,身份也僅是禁衛長,該說的話也早在未出征前說完了。
3 Z7 ^1 y! Q4 s% U5 I% D
2 A* O* F G- j- y至於諸葛亮要留著以防魏國突然進軍,或蜀中有變時,要有一個能全權處理事宜的人,自然不可能分身。
: C" R# x; ~, T( z: R+ r/ k& x# [5 e& Q9 U8 _
黃權我覺得他不錯,沒有用黃權我認為那是劉備的一個錯誤,不過劉備也是被報仇的意志衝昏頭了,竟只讓他去防範魏國。黃權曾有謂「水軍順流,進易退難」,可能是指蜀軍有這方面的退兵隱憂,就算法正不在,黃權固已知之己方進軍不利之處,所以應會特別謹慎小心行事,另外,試探敵人實力更不在話下,至少由黃權作為前部,陸遜要贏也絕對贏的不容易。7 E4 N1 L9 }7 g& b# q, ]6 r
也許許多人知道了,但我還是提一下,漢中之戰法正雖然有功勞,但史載:殺夏侯淵、據漢中,這些出色的謀略,都是源於黃權的構思喔,可見他的智略如何了。
" W/ d, `; \" L- Z' i* T1 q K
8 e: k9 z2 q7 ?; L4 q其它的人,....我覺得都很難讓東征的情況樂觀..9 q F, P, Q" d" g3 t- M
M- v/ v& N2 X$ S這次出征,出現了許多不知名的人,另外被提拔上來的馮習,由於夷陵皆沒,所以看不到劉備提拔他有何作用,可能是劉備作為總帥,事事咸出己意,手下較難有表現空間吧。$ x" W+ p* c% h4 X {
. g4 F( W7 f- t
總之這次的損失算是很慘重的,包括大部份的蜀國人才,幾乎所有帶出去的東西都LOSE了,除了劉備及少數人能逃回蜀國,可見當時的情況一定很可怕,我也很想知道劉備到底是排出什麼致命的陣形,怎會一下子就全軍覆沒了?* ~3 @' t X( H# I7 ^
* U2 f% I% p9 O5 ^
關於這點還是多多去參詳羅先生的想像好了,看看能不能博取一點靈感。( k$ R! K5 E" U' c9 e
不過就我個人來看夷陵之戰,陸遜破劉備的方法顯然是火攻,蜀軍的戰力雖強,各營互相照應,牢不可催,但只要蜀軍處於逆風的情況下,一把火通常也就能造成這種陣形的大亂,在大亂的情況下,軍隊失去秩序,且撤退整頓不易,依此來看,才會被吳軍殺的亂七八糟吧!
: z* Y5 f& k: N6 y陸遜所謂「犄角此寇,正在今日。」應不單只是因為蜀軍久駐疲憊,很有可能那天在風向上有很大的轉變也說不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