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帖子
- 44
- 精華
- 0
- 威望
- 11
- 魅力
- 0
- 讚好
- 0
|
287#
發表於 2006-1-8 03:06 AM
| 只看該作者
明朝東西廠與錦衣衛
: b( b$ Z. N# \" N5 L" O作者:forgauss: h$ Z9 K% B; l2 l+ E9 @% x
. X+ y2 ]% Z; I6 x 談到明朝,可能大家記憶最深的就是它的恐怖政治了,而作爲恐怖政治的代言人—
; z- M0 N& x! ~/ w4 M—錦衣衛與東西廠,則更是大大的有名。但長久以來,人們對這三個機構的曆史、職能7 z/ C/ j0 b, r9 {1 z E/ Z' A
等都不太清楚,在很多小說、電視劇中常常把它們當作幕後黑手、特務組織等随便地搬
B& q. @* a1 a% u8 r& M. a來搬去。其實東廠和錦衣衛是有較大區别的,而西廠更是前後隻存在了不到十年。本文2 L# ?% J0 o* ]! k6 w
将簡要介紹一下這三大特務機構,力求給大家一個較爲清晰的印象。3 w+ f2 @) M. H& I; u
2 {9 Y: y! z4 @# t O一、錦衣衛。
& Y1 k( j: j; ^ N( R/ x1 M1 x, s, j7 g+ Z
按照時間順序,先談談由朱元璋建立的錦衣衛。明初的軍制比較簡單,其基層單位
* j$ s5 Y" d2 V; D% A是“衛”和“所”,每衛轄正規軍士約5000人,其下設所,分爲千戶所和百戶所,京城
3 K* Y5 n3 g6 ~4 G1 s2 Z M的禁衛軍所轄衛所爲48處。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決定改革禁衛軍,建立了十二個親軍
4 k/ r# ^2 Y2 j- g% h& C- P$ l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錦衣衛”。
) p# D8 s1 U2 E! N# {4 D" q4 D0 E+ K3 W/ Z) S2 B
錦衣衛的首領稱爲指揮使(或指揮同知、指揮佥事),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将擔任
0 ?1 B1 G' r0 H5 ^: B* {) Q,很少由太監擔任。其職能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一個頓号,基本上把錦衣/ l, B2 ~, V1 l c1 r0 o5 w, r
衛分成兩個截然不同的部門。負責執掌侍衛、展列儀仗和随同皇帝出巡的錦衣衛,基本5 D5 B1 ` b4 P- ~' I
上與傳統的禁衛軍沒什麽兩樣,其中比較著名的爲“大漢将軍”。這些人雖名位“将軍7 T) V& V8 E! l* e, O
”,其實隻負責在殿中侍立,傳遞皇帝的命令,兼做保衛工作,說白了,就是是在皇宮
6 W9 S6 V" @0 I% X" o$ J大殿上的樁子。當然,這些“樁子”也非等閑之輩,一般都是牛高馬大,虎背熊腰,而
! @# U% l$ z0 o0 O$ Q且中氣十足,聲音宏亮,從外表上看頗有威嚴,對不了解明廷底細的人有一定震懾作用/ o) v: s* Z& L- f4 I
。大漢将軍在錦衣衛中自成一營,初期約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機構的膨脹,大
. X2 b9 Y! `& L' a5 K, R2 m; I漢将軍也一度增加到5000餘人。& x. k3 }4 \( ]1 E6 i
, x; ^* K) ?% A# d. f, j% A( r, `
至于“巡查緝捕”,則是錦衣衛區别于其他各朝禁衛軍的特殊之處,也是它爲什麽4 X% B h( e% k
能爲人們牢牢記住的原因。其實朱元璋建立錦衣衛的初衷也隻是用來鹵簿儀仗,但後來
; k( S1 d3 F. ^" k9 g( Q& h' h由于他大肆屠戮功臣,感覺傳統的司法機構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使用起來不太順手,
7 a; v D* l# m于是将錦衣衛的保衛功能提升起來,使其成爲皇帝的私人警察。負責偵緝刑事的錦衣衛, U9 Z; }7 [& I4 d
機構是南北鎮撫司,其中北鎮撫司傳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诏獄),可
# {: U) n% `- _; w2 @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9 \' ^9 F: a8 K
9 t" `# N" f- ]' a6 e& x# |
南北鎮撫司下設五個衛所,其統領官稱爲千戶、百戶、總旗、小旗,普通軍士稱爲. G3 H n3 N# q6 o
校尉、力士。校尉和力士在執行緝盜拿奸任務時,被稱爲“缇騎”(大家對這個名詞一- M5 P2 S2 _: N, U/ n, ]4 x
定很熟悉)。缇騎的數量,最少時爲1000,最多時多達60000之衆。錦衣衛官校一般從民
* z4 t6 N# C# E$ x# x間選拔孔武有力,無不良記錄的良民入充,之後憑能力和資曆逐級升遷。同時,錦衣衛0 f3 i( \0 C/ e" M3 J) W
的官職也允許世襲。
( }6 `8 o: t% L 明朝前兩代皇帝朱元璋、朱棣,由于其出身的特殊性,對皇權的維護有其他朝代所) {8 F/ }1 x( j
沒有的強烈欲望。這就使得錦衣衛“巡查緝捕”的職能無限度的擴大了。一般來講,錦
, N W$ s1 n" d2 y, @$ K" D衣衛的工作隻限于偵察各種情報、處理皇帝交付的案件,但一旦适逢一個野心大、心腸3 n8 m9 i- G: w P- W0 ^) {
狠的指揮使掌權,就會利用職務之便不遺餘力地制造事端,既可以打擊異己,也可以作 D2 t6 Q2 N$ k1 E/ N
爲自己升遷的資本。如成祖時的紀綱、英宗時的逯杲、武宗時的錢甯等,在他們掌權時" l) X! }$ E: [$ I" ]% M4 U
,缇騎四出,上至宰相藩王,下至平民百姓,都處于他們的監視之下,對他們的命令隻
: S0 h) w {3 ]* w7 i" x1 C要稍有拂逆,就會家破人亡,全國上下籠罩在一片恐怖氣氛中。臭名昭著的北鎮撫司大
! a- J |: F; ?# p. G牢中更是關滿了各種各樣無辜的人們,死于錦衣衛酷刑之下的正直人士更是不計其數。
3 }1 N; K! A4 x- |3 G( L2 z( |更爲可怕的是,這種恐怖的氛圍,與唐武則天時期的短期出現不同,終明一朝幾乎是綿# \+ ~8 z6 c( J8 R* |, y, }
綿不絕,這種無節制的濫捕極大地影響了皇帝與官僚機構之間的關系,使百官、民衆、+ G) E: Y4 i- p8 `! e# t5 g
軍隊與皇帝離心離德,難怪有人說明朝不是亡于流寇,而是亡于廠衛。
! f2 k6 g7 c$ @& d! C" m
; m. I- h, q* W1 t* V' N% P) N 錦衣衛另一項著名的職能就是“執掌廷杖”。廷杖制度始自明朝,是皇帝用來教訓+ [3 s/ p. ]% }' T! q H7 z
不聽話的士大夫的
7 w& R% J3 y- L* z n& T0 f; w8 ~7 O一項酷刑。一旦哪位倒黴官員觸怒了皇帝,被宣布加以廷杖,他就立刻被扒去官服,反
( @$ A) N5 W( `. Q綁雙手,押至行刑地點午門。在那裏,司禮監掌印太監和錦衣衛指揮使一左一右早已嚴8 I, y; M* r! w* K
陣以待。受刑者裹在一個大布裏,随着一聲“打”字,棍棒就如雨點般落在他的大腿和
. M3 k1 l5 ]+ p$ x屁股上。行刑者爲錦衣衛校尉,他們都受過嚴格訓練,技藝純熟,能夠準确根據司禮太
6 F' `) X( q7 u9 x3 `監和錦衣衛指揮使的暗示地掌握受刑人的生死。如果這兩人兩腳象八字形張開,表示可+ y4 W2 `. ?6 i: i" j% M0 {
留杖下人一條活命;反之,如果腳尖向内靠攏,則杖下人就隻有死路一條了。杖完之後
6 z. k G+ |8 l( O! v( D5 K* g,還要提起裹着受刑人布的四角,擡起後再重重摔下,此時布中人就算不死,也去了半: W4 z: _" L6 T ?4 Z& G' Y
條命。廷杖之刑對士大夫的肉體和心靈都是極大的損害,但明朝的皇帝卻樂此不疲,錦6 o6 w9 X) Q; q6 a0 E
衣衛将校對它也是情有獨鍾。
8 }$ {! W2 ]% z m K
; W+ p( w. n y; u! S5 L! s 縱觀有明一朝的錦衣衛,盡管也出過袁彬、牟斌這樣比較正直的指揮使,但總的來
$ r( }2 }" h/ l Z h( B( F說,其職能主要還是爲明朝的極端專制制度充當幫兇。有了錦衣衛這樣高效率的工具,1 a& _) Q" ?3 V/ W, V% }
明朝的皇帝壓制起士大夫階層、下層民衆就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但爲此付出的代價卻是" Z$ \- n [6 W! v2 j
社會活力的極大降低,這也是爲什麽明朝雖有200多年曆史,但在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上
4 p7 ?+ P- ~# B0 X卻無所進展甚至還有所倒退的主要原因。, A z; ^8 q3 F6 ^
" j, ]* ]8 o0 B3 r+ F5 W二、東廠
! e& F# N8 @( Z, t: o0 U3 ?& m9 O# J, q+ z n# G; f
東廠的發明者是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的皇位後,朱棣的精/ `: v) E8 h. B( z: o( E) L
神一直處在高度緊張中,一方面,建文帝未死的流言不是出現,另一方面,朝廷中的很" R- L' j7 U8 v& }
多大臣對新政權并不十分支持。爲了鞏固政權,朱棣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專制機構,6 a3 A' D' {- k5 @, ^6 x R
但他覺得設在宮外的錦衣衛使用起來并不是很方便,于是決定建立一個新的機構。在朱
+ C! w \: n4 E( y! n& {棣起兵的過程中,一些宦官和和尚出過很大力(如著名的鄭和、道衍),所以在他心目
# c; o( u& \% T: F中,還是覺得宦官比較可靠,而且他們身處皇宮,聯系起來也比較方便。
% l( y/ o- F# }% m$ W( h" a. p6 n! O: [! J% Q1 Q+ S! {2 N
就這樣,在明成祖遷都北京之後,建立了一個由宦官掌領的偵緝機構,由于其地址
* B5 Y1 y- {: K, _位于東安門北側(今王府井大街北部東廠胡同),因此被命名爲東廠。東廠的職能是“: I0 W5 z N Q: |; r1 b
緝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與錦衣衛均權勢”,起初,東廠隻負責偵緝、抓人,并沒有審+ v( L5 H; g! J6 l
訊犯人的權利,抓住的嫌疑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了明末,東廠也有了自
1 j% j. L9 y7 }& L" Z9 |己的監獄。東廠的首領稱爲東廠掌印太監也稱廠主和廠督,是宦官中僅次于司禮監掌印
) i% K3 f* T- e3 U$ w: d太監的第二号人物。除此以外,東廠中設千戶一名,百戶一名,掌班、領班、司房若幹( I! x3 W, F$ _' h; q4 |
,具體負責偵緝工作的是役長和番役,役長相當于小隊長,也稱檔頭,番役就是我們俗! l0 \5 M! \) k4 h/ W
稱的番子。' s, x% V* x" ?
! t% q9 C6 n n) o
東廠的偵緝範圍非常廣,朝廷會審大案、錦衣衛北鎮撫司拷問重犯,東廠都要派人
8 G, ?* a0 U) ^8 M- w( F6 d, o. n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都有東廠人員坐班,監視官員們的一舉一動;一些重要衙門的文
4 N Z. G* }7 E, s件,如兵部的各種邊報、塘報,東廠都要派人查看;甚至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柴米
3 `, V/ W- P* R$ b油鹽的價格,也在東廠的偵察範圍之内。東廠獲得的情報,可以直接向皇帝報告,相比9 I) L+ r! P D
錦衣衛必須采用奏章的形式進行彙報,要方便的多。! E" [) G5 x$ x+ r2 ]- ^9 S
/ C0 L% `% E- C$ M 東廠府衙的布置比較搞笑,大廳旁邊的小廳,供着嶽飛的雕像,廳右的影壁上,刻
( Y c2 D' f6 ], d/ w" T着狄仁傑斷案的故事。曆屆東廠廠主的牌位,供奉在大廳西側的祠堂裏,堂前還有一座+ j: w& e- z4 i, m! [
“百世流芳”的牌坊。
/ ]+ B7 |4 v" I: M* O- C# U: T) f+ v; A
可惜東廠人員的所作所爲與他們這些偶像實在相差太遠,東廠番子每天在京城大街: k1 W f1 T. B! @
小巷裏面活動,并非完全爲朝廷辦事,更多的是爲自己謀私利。他們常常羅織罪名,誣
9 J1 {7 ^" d7 q W1 Q1 p. ` P賴良民,之後就屈打成招,趁機敲詐勒索。到了明中後期,東廠的偵緝範圍甚至擴大到
+ N8 @3 M7 S6 |% ~: z. O了全國,連遠州僻壤,也出現了“鮮衣怒馬作京師語者”,搞的舉國上下人人自危,民1 l6 J0 _, V7 L% E
不聊生。
0 U @+ P, U' y. ?6 e0 p c$ F
0 R# x) e4 h- F: Q+ ~6 k# i8 `9 ` 在與錦衣衛的關系上,東廠則是後來居上。由于東廠廠主與皇帝的關系密切,又身
; G1 S! L4 P( u& [處皇宮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東廠和錦衣衛的關系,逐漸由平級變成了上下級6 `! J2 J4 A0 j) e
關系,在宦官權傾朝野的年代,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廠主甚至要下跪叩頭。) J4 h7 H8 O7 m: {
8 y* L4 i( h% i- e0 m
三、西廠與内行廠。
% x0 n: S* P1 Z- C' j5 G 西廠在明朝曆史上隻短期存在過,明憲宗成化年間,先是京城内出現了“妖狐夜出
: |% P! I* [0 i& X9 u# q' z/ A# [”的神秘案件,接着又有一個妖道李子龍用旁門左道蠱惑人心,甚至網羅了很多太監,
! X8 q* X( }" d意圖不軌。雖然李子龍和他的黨徒最終被錦衣衛一網打盡,但憲宗由此深感偵刺力量的
! y8 [; N6 K% w3 f2 W3 v不足。于是他身邊機靈的小太監汪直被選中,派往宮外打探消息。汪直抓住了這個機會. f( Z M7 z! M, i& u j
,到處捕風捉影,搜羅了不少所謂的“秘密消息”報告給了憲宗。憲宗認爲這些消息很
! g l6 r& N5 R9 c" N5 \ L有價值,對汪直的表現也十分滿意,要他繼續做下去。' N- I, t' w2 d4 R% R7 Q8 ~
4 k* w$ d7 u+ S" @6 U
幾個月後,憲宗成立了一個新的内廷機構——西廠,首領便是汪直。西廠廠址設在6 Q7 s9 S6 \( i7 E5 P
靈濟宮前,以舊灰廠爲廠署總部。西廠的軍官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 I7 \* N! a' ]: l. Y3 S4 ^
部下,短短幾個月内,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
6 j* ~* h) W6 m1 T4 h$ {2 P/ Q+ N( f, N9 ], W; e& }2 @
西廠成立,本來隻是爲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爲了升官發财,拼命的構置大案
& p2 _, I! N% q5 T、要案,其辦案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牽扯人員之衆都遠遠超過了東廠和錦衣衛。西廠
. P$ q, ^. d5 x8 X( M5 [* Y在全國布下偵緝網,主要打擊對象是京内外官員,一旦懷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 \+ Y( v8 ^' s$ N7 n6 o( v" G
先不必經由皇帝同意,之後當然就是嚴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對一般百姓
& Q6 E+ q% N; \4 {,其一言一行隻要稍有不甚,就會被西廠以妖言罪從重處置。
( G4 _3 }" D% w- l3 u6 B, l5 g, J7 R
在這種情況下,西廠僅僅成立5個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以大學士商辂(就
% m5 w4 B( l5 _% f: A: c' _/ B5 n是那個連中三元的人才)爲首的輔臣集體上書,向憲宗痛陳西廠之危害,并将汪直辦下
9 S5 M5 T% N( ^, M/ K% X的不法之事一一舉報。憲宗收到奏章後爲之震驚,于是撤銷西廠,遣散了西廠的人員。/ R1 u9 t- E2 z- }" \ l
* r4 k- p& i& a 但沒有西廠的日子總讓憲宗覺得沒有安全感,一個奸臣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後,主
# n$ `/ c& A; x/ M1 L: A c% |動上書,大肆吹捧汪直。憲宗大喜,立刻恢複西廠,廢與開之間,隻相隔一個月。汪直
9 e$ ?7 f% g( e* z3 y複出後,更加嚴酷地辦案,戴缙也得以升職。
, m. u4 R! U4 p {
$ @" U2 Y+ `: k* U+ y$ S 在此後的五年裏,汪直領導西廠又辦下了無數“大案”,将反對自己的朝臣如商辂# S- P* V& R; j, ^: [
、項忠等一一剪除,他的權勢也達到了極點。但俗話說:“物極必反”,汪直極度膨脹
$ {9 u% F0 n5 i, Q$ c5 R( z的權力不能不引起皇帝的警覺,在其後的權力角逐中,汪直失敗,被調出京城,西廠也( w4 q/ l6 z; l1 p
随之解散。幾年以後,汪直在失意中死去。
( U$ \1 E6 z) }( h9 I! ]9 F0 m, Q" L* k0 F
到了憲宗的孫子武宗繼位後,大太監劉瑾掌權,宦官勢力再度興起,西廠複開,由5 T5 I6 ]% ]# h0 V6 `) ~
太監谷大用領導。好笑的是,西廠與東廠雖然都受劉瑾的指揮,但兩者之間不是互相合( D# T t- J' Z! o/ N1 f
作,而是争權奪利,互相拆台。爲了改變這種情況,劉瑾又自建了一個内行廠,由本人# i0 a' l0 }- z/ p( k" g
直接統領,其職能與東西廠一樣,但偵緝範圍更大,甚至包括東西廠和錦衣衛。一時間+ h6 @; B1 K" U! k7 b+ c4 t' m' r
,錦衣衛、東西廠、内行廠四大特務機構并存,缇騎四處,天下騷動。直到五年後,劉
. K3 a+ l4 ]2 w( n, Z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銷西廠和内行廠。
: T( a, N4 r) q4 [1 P& E3 p6 O% T: f& u$ e# B# N) k; j3 G
西廠作爲一個臨時産品,就這樣在曆史上永遠地消失了。
. ^: g' i$ X) N; g2 G' N) D3 _! x! d7 }3 U4 n
最後談一個題外話:皇帝與宦官的關系。大家一定對曆史上爲什麽那麽多皇帝都要% Z, W/ [4 ~+ I0 X2 ?( U& R
重用宦官感到不解。其實從廣義上講,宦官這個群體也可以算作官僚機構的一部分,而6 p# h: m& f- ~ ]9 k5 M% s* O1 D
且他具有很多士大夫階層所不具備的優點:
, M7 _( j, @: D3 X2 Z
( a% x$ S+ W2 r6 h* M; m 首先,宦官是皇帝的家奴,身處内宮,和皇帝溝通起來更加方便,也更能揣摩皇帝4 C! h/ p- ~# d! l |* k/ @
# ^3 P4 z& S/ w: r/ X
. X7 g- i% `- {2 k( h& a的心事。
: C: `# K% ~4 [: l
8 s2 E" @2 p7 F0 m/ e 其次,宦官本身是閹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他們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皇帝,所以
2 ]0 f% L6 `" A5 _+ \" z/ n他們在爲皇帝辦事的時候往往更忠心,更替皇帝着想,不象士大夫階層,往往以拯救天( G; I0 ~6 P5 Z7 d5 A
下蒼生爲己任,有時不太買皇帝的帳。: L( [1 ~; ?! x7 p- W& b) K( w
" t" O( g: F1 N7 c& _% M9 F
第三,宦官并非目不識丁的粗人,相當數量的宦官文化水平并不抵,他們作爲皇帝2 i$ |, S4 Z7 Y# U; H
的私人秘書完全可以勝任,也不會向一般文人那樣有那麽多異議。
- _- w/ N B/ u* v( u ^6 Y9 F s- a4 p) Z5 Q9 W3 h: C! x
最後,宦官是後妃與外界溝通的主要途徑,後妃如果想對朝政施加影響,就必須與
) i$ @2 c4 T) e3 _5 C宦官聯合。
2 Z0 X( k# @0 U/ Z9 p6 ~+ m! i, X' q$ Z0 l, O2 \ i
總之,出于專制政權的内部需要,皇帝需要一個獨立于官僚機構之外的勢力供自己
4 v" |7 ~. \! t8 R- u3 D5 R: K使用,而最爲方便的就是宦官。所以,隻要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存在一天,宦官們就有
- C1 E' L" }% R' L他們的用武之地,雖然他們經常給朝政制造混亂,但任何一個聰明的皇帝都不會輕易舍/ b% T# H2 s/ w9 n* z+ [
棄這個有力的工具,這就是爲什麽宦官能夠區别于外戚,在中國曆史中一直扮演着重要+ z& x( B) @4 m0 I4 J; H
角色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