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next

pic22_50.gif

pic22_50.gif (50.7 KB)
375 x 312 PIXEL下載

pic12_50.gif

pic12_50.gif (43.8 KB)
375 x 296 PIXEL下載

老子─神仙第一家5 e) a+ v, U/ C! H5 w1 F, S

2 L# B$ N+ K5 P3 D
8 n$ G$ Y$ I0 C來儀
8 g! q% b& J: H; `, A) v1 k(http://www.epochtimes.com)
7 s3 J5 o7 ?; j* R, R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陽,是春秋時代楚國苦縣曲仁裡的人。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有人說,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自然就是神靈了,又有人說,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所以才名叫老子。 & H& r1 `0 \$ m) n2 p1 t

* \  [* }8 P2 e有人說老子的母親碰巧是在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指著李樹說:“就用它作我的姓吧。”還有人說,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鬱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是文邑先生。還有一種說法,說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這些傳說在各種書籍中都有記載,但都不是出自經書或正式傳記中,表面上沒有什麼依據。 6 _7 m" V7 N8 u. ?
7 H' d: Y1 {+ i' X0 f
其實沒有什麼依據就是最重要的依據,因為真真假假重在悟,且道家歷來是師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師父。悟性不好的人,是沒有師父傳授的。 " @; r$ X0 @8 ~4 G$ R
# M) G* v6 u; U0 C, B
周文王時,老子做守藏史(管庫的官名),到武王時,他還擔任柱 下史(相當秦漢的禦史),人們看他如此長壽,就稱他為“老子”。凡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是通神而有遠見的人,他的稟賦氣質也與眾不同,這樣的人理所當然是道家的首領,眾神仙之皈依,並得之於天的助佑。
% @4 h% D4 s  |老子濟助世人的法術有九種丹八種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藥;此外,以“玄而又玄,眾妙之門”的修身養性,消災辟邪,超脫變化之法術等。老子為人清心寡欲,所以他在周朝雖然時間很久,但在官位上沒有什麼升遷,他始終於世無爭。修煉成功後就仙化而去,進入天界成了仙人。
1 t* u9 J  j8 z9 Z- `孔子曾經去向老子請教《禮》方面的學問,先派了他的學生子貢去拜見。子貢見到老子後,老子對子貢說:“你的老師叫孔丘,他如果跟隨我三年,然後我才能教他。”孔子見了老子,老子對孔子說: “善於經商的人雖然富有但卻像什麼也不擁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個愚笨的人一樣毫不外露。你應該盡快去掉你的驕氣和過多的慾望,因為這些東西對你沒有一點好處。”
. p5 P) l* U7 I  x% S- V  F1 v1 B2 k6 t, ~0 _) j
老子問孔子讀什麼書,孔子說在讀《周易》,並說聖人都讀這本書。老子說:“聖人讀它可以,你為什麼要讀它呢?這本書的精髓是什麼?”孔子說:“精髓是宣揚仁義的。”老子說:“所謂仁義,是一種白白惑亂人心的東西,就像夜裡咬得人不能睡覺的蚊蟲一樣,只能給人們增加混亂和煩惱罷了。
0 q, j4 S% z: O+ S5 J5 S$ T! l! d7 K' @4 @( a' u4 Z8 `5 [( B: g/ r
你看,那鴻鵠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烏鴉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來高,地自來厚,日月自來就放射光芒,星辰自來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來就有區別。你如果修道,就順從自然存在的規律,自然就能夠得道。宣揚那些仁義之類的有什麼用呢,那不和敲著鼓去尋找丟失的羊一樣可笑嗎?你是在破壞自然規律,敗壞人的天性啊!”
. ~+ [& r; J( f4 }  R7 r, n# w7 V5 k* {1 {. ~2 R
老子又問孔子,“你已經得道了吧?”孔子說:“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沒有得到啊。”老子說:“如果道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可以拿來獻人,那人們會爭著拿它獻給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們就會拿它送給親人。如果道可以說得清楚,人們都會把它告訴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傳給別人,那人們都會爭著傳給自己的子女了。 $ @8 P1 V4 z2 v, `- n
; ~! h0 ?- z6 x3 Y( U
然而上面說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一個人心裡沒有正確的對道的認識,那道就絕不會來到他心中的。”
/ h1 j' q: }$ T' q& ]6 o" U1 Y% t6 r) l6 L
孔子說,“我研究《詩經》、《書經》、《周禮》、《周樂》、《易經》、《春秋》,講說先王治國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謁見了七十多個國君,但都不採用我的主張。看來人們是太難說服了!”老子說,“你那‘六藝’全都是先王時代的陳舊曆史,你說哪些又有什麼用呢?你現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陳舊的東西。就像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海,腳印和腳印,還能有什麼不同嗎?”孔子從老子那兒回來,三天沒有說話。 / |$ u. S6 T3 j7 \6 }
' [% |& l5 Q# Q. A& g" M3 u
子貢很奇怪地問是怎麼回事,孔子說:“我如果遇見有人的思路像飛鳥一樣放達時,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準確銳利的論點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對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樣奔馳無羈,我可以用獵犬來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論點所制服。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魚一樣遨遊在理論的深淵中,我可以用釣鉤來捕捉他。然而如果對方的思想像龍一樣,乘雲駕霧,遨遊於太虛幻境,無影無形捉摸不定,我就沒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見到老子,覺得他的思想境界就像遨遊在太虛中的龍,使我幹張嘴說不出話,舌頭伸出來也縮不回去,我心神不定,已找不著自己了。”
( R2 Z0 k- d3 _- j這便是度人的覺者和人世中的思想家的根本區別啊!
7 w0 i0 I4 y8 a/ u1 N9 t7 ]* I7 F5 j' j" Q4 E+ T% M
陽子見到老子,老子對他說,“虎豹由於身上有花紋,猿猴因為過分敏捷,所以才招人射殺。”陽子問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統治會達到什麼樣的程度。老子說:“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應該是他雖有蓋世的功勞但老百姓卻不知道。他使萬物都井井有條,而老百姓認為本來就應該是那樣。他德行很高但老百姓卻並不歌頌他的名字。他在位或不在位都於天下百姓沒有什麼關係。”
- ?7 ~% S& S9 A  K: ]老子將要出關西去,打算升登崑崙山了。守關的令尹喜通過占卜預知會有神人從這裡經過,就命人清掃了四十裏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來了。老子出行以來,在中原一帶都沒有傳授過什麼,他知道令尹喜命中註定該得道,就在那裡停留下來。 / c. m. u. S4 ?
! g$ M' `5 v2 ^# V
有一個叫徐甲的人,從少年時受雇於老子作僕人,老子每天大約應付給他一百錢,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萬錢的工錢。徐甲見老子出關遠行,想盡快討回自己的工錢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寫了狀子告到令尹喜那裡。替徐甲寫狀子的人並不知道徐甲已跟隨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錢就會成為富翁,就答應把女兒嫁給徐甲。徐甲見那女子很美,更加高興,就把告老子的狀子遞交給令尹喜。
/ ]6 U  h! V4 V5 d6 F
) H4 z. d9 T9 Y, }* D. x" |& r令尹喜看了狀子大吃一驚,就去告訴了老子。老子對徐甲說:“你早就該死了。我當初因為官小閡窮,連個替我打雜的人都沒有,就雇了你,同時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給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為什麼要告我呢?我當初曾答應你,如果你將來進入了‘安息國’,那時我會用黃金計算你的工錢全數還給你。你怎麼竟這樣急得等不了呢?”說罷就讓徐甲面向地下張開嘴,只見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來,符上的朱砂字跡還像剛寫時一樣,而徐甲則頓時變成了一具枯骨了。 - _; m. S3 E9 A- i: N8 n

- S0 N, ?1 F' L6 {. A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頭為徐甲求情,並自願替老子還欠債。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給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令尹喜就給了徐甲二百萬錢打發他去了。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執弟子之禮,老子就把長生之道的秘方授給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請求更進一步的教導訓誡,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後記了下來,這就是老子著名的經典《道德經》。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導去修行,果然成了仙。 ) d6 `3 z; P: Q

$ _/ ]3 I7 B2 n  G( j/ O. F) M( y* z漢代的竇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竇氏家族人人都必須讀老子的書,讀後都獲益匪淺。所以漢文帝、漢景帝在位時,天下太平國運興盛,而竇氏三代也保住了他們的富貴和皇帝的恩寵。太子的老師疏廣父子也深深理解老子的道義,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父子二人同一天辭官回家,把他們的財富散給了窮人,以保持高貴的節操。 6 ]2 V1 A+ D. T, J+ s/ P4 |
7 Z: u( q! H. g* X" U6 Y; X
後來的那些隱士們,凡是遵從老子的道的,都是拋棄了世俗的榮華富貴, 著力於養身修性,而沒有在險惡的亂世遭到顛沛坎坷。老子的學道淵博深遂,源遠流長,這是乾坤所定,為萬世師表,所以後來修道的,也都把老子奉為他們的宗師了。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的來源$ D. z8 S7 D3 P0 }
& h! Q& X" o1 `7 @
  X4 G6 U- Q% ?. k1 o- X! k
王玉* m& E7 y1 l1 J8 I/ a, _
(http://www.epochtimes.com)  t. ^1 i# J+ I# q! y  n9 s
《列仙全傳》中,有這樣一段關於孫思邈的記載。孫思邈是華原人。自幼聰慧過人,七歲就能夠日誦千文。他長大之後,喜歡讀道家老子的書。周宣帝的時候,時局動蕩,他隱居在太白山學道,煉氣養神,洞曉天文推理,精通醫藥,暗中做了不少善事。有一次他見到一條“小蛇”被牧童打傷了,正在出血。他就脫下自己的衣服和牧童交換救出“小蛇”,然後幫小蛇在傷口敷上藥,放它回草叢裏。
. N" \& o/ C  ^+ ?  j/ S* B& f4 M/ I; Z- h+ E* s( i% l4 E: D! M
過了十幾天出門的時候,碰到一個身穿白衣的英俊少年騎馬經過。這個少年跳下馬背拜謝孫思邈說:“謝謝您救了我的弟弟。”孫思邈很驚訝,不知道他是什麽意思。少年於是又盛情邀請孫思邈到家中做客。他把馬讓給孫思邈騎,自己牽著馬,雙腳好像懸空一樣健步如飛。轉眼就到了一處城郭,裏面花木盛開,房舍金碧輝煌,一副王家氣派。少年邀請孫思邈進門,有一位身穿紅衣、頭戴小帽的人,身後跟著很多侍從,笑容滿面地迎了上來。他向孫思邈再三道謝說:“承蒙您的重恩,所以特意派兒子去請您。”他回過頭指著一個身穿青衣的小男孩說:“前幾天他獨自出門,被牧童所傷,幸虧您脫衣贖救才有今天。”於是讓青衣男孩拜謝孫思邈。孫思邈這才想起前些日子脫衣救小蛇的事情。他偷偷地問旁邊的人這裏是哪里,那人告訴他:“這是涇陽水府。”原來他救的不是什麽“小蛇”,而是龍王的兒子。 $ @2 m; S5 c8 O; P. B4 Z( d
- d8 f3 D0 N& p& Q
紅衣龍王安排設宴款待孫思邈。這樣過了三天,龍王又送他很多珠寶彩緞。孫思邈堅決不肯接受。龍王於是命令自己的兒子拿了龍宮奇方三十帖送給孫思邈。臨別時他對孫思邈說:“這些藥方可以幫助您濟世救人。”就這樣龍王安排人馬送孫思邈回家了。
8 @1 T4 Z0 b# b4 K$ r+ e+ `- C0 k4 V1 r
孫思邈使用這些藥方後,發現它們確實靈驗。於是他將這些藥方寫入了《備急千金要方》裏。後來的人把這本書當成一部奇書,原來這些藥方來源于仙人,靈驗也就不足為奇了。
2 a4 z' L6 K0 f8 o' ?! Z! f  u, n* m  v& y9 O( h4 C6 P1 r+ y4 N
對於古代的中醫,現代人已經無法理解它的精髓,更不知道幾千年前的人是如何獲得這樣神奇的知識的。從很多流傳下來的故事裏,透露的其實是一個人神共存的輝煌歷史,只是在今天的人們眼裏,卻成了神話傳說。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萬物有靈話垃圾
2 x3 ~. _' T) D/ o! e: O+ G. }% z1 c+ v. i( q

& Y% A% U1 k5 \2 Z' i文/百志; S( `3 \, I; n; l, B& R1 y- M
(http://www.epochtimes.com)
' _. m- }) l  _7 O: B「垃圾」是我們的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各種瓶瓶罐罐、大型的回收物和一些吃不完的食物,更是讓人傷透了腦筋,這還不包括工業廢料與化學物呢?人們一邊急速地生産,一邊快速地丟棄,垃圾越來越多,對環境的傷害也越來越大。
0 }2 ]5 E" x" Z" ~  _因此筆者,提出三點建議,從文化上思考垃圾問題。0 s' B* k4 |- r% E; m0 t+ N, x
  X. y% V6 a8 W+ c2 [2 C: s
簡化生活! {; M% v1 ?5 r
/ D+ P* Y, q. z+ V; N5 @
人們生活簡單,不重虛華浮誇,垃圾量自然會減少。例如,婚喪喜慶如果不鋪張宴客,就可以減少「吃不完倒掉」的浪費情況;衣?齔萓p果不刻意追求流行,那麽一套衣服就可以穿很久;禮尚往來如果多一些心靈上的支援與交流,不重物質上的饋贈,自然也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費。這都是有心就可為之的方法。9 y. V3 r/ s- i. N# R3 l- g& F

* {. Q' s4 O5 p$ S大道的心境
0 R8 n+ l1 ^6 ?- |, n2 @( l' v4 N8 m* j( y# S
道家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儉」並非是小氣吝嗇,而是和慈悲、謙讓的心性標準平列的一種人的美德,儉是一種符合「大道」的生活態度。% ^, X. B2 p; K, _9 f; |% z

7 [5 ~. v3 x, b, E( j儉就是「少一點」的意思,寡得寡出,夠就好,人要是能不執著物欲,社會風氣自然也改善了,學習清靜寡欲,回歸儉樸恬然的生活,自然不會迷失在這種過度的消費文化之中,於人於己都有好處。9 H! k5 G2 l4 a2 @! J

" @8 a7 ?+ u$ B& Q! |4 d+ C萬物有靈要善待
1 s' x& e& y3 \3 q) |- ~
+ |# |1 E5 `& K古人認為,萬物皆有靈,我們任意遺棄的東西都有生命。珍惜萬物就是珍惜自己。試想滿桌所謂餐肴原本都是生靈,吃完就算了!吃不完倒掉,並不是一句浪費資源就可以形容的了。從老子說的「慈」的角度看,我們對於萬物不也應慈悲相待嗎?這正是最重要的基本問題。; q; O$ g' P' c8 Y
0 t2 l! z/ |2 M# R& z. T
垃圾問題恰恰反映了人類狂妄,對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失去了寬仁善待的慈悲心。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對物的思考方式,我們或許也就只能承受垃圾帶來的諸多問題,不知如何是好。一點淺見,盼讀者諸君深切思之!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姓氏名人——孫武
3 ?. |$ A5 E4 K! |' l
" s, M/ r7 ]% l: M# n6 y/ q4 W
+ m- w" X/ P* b0 e/ I8 ^2 [7 @! P7 i6 \9 e
水心 整理
/ c$ Q6 G& n+ Z) M  d(http://www.epochtimes.com)0 L6 o7 y% G5 o. T
軍事上有一句古老的座右銘,叫做“知已知彼,百戰不殆”,這是一千五百多年前南方吳國的大軍事家孫武的格言。
1 |7 {. j6 y4 S/ g. m" `/ P; J6 A5 B3 Q
孫武,字長卿,又被尊稱為孫子或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 `8 |5 o& E; c8 b: ?8 b% C3 X$ c) h% Z7 M
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後來由於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繫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媯完受到齊桓公的賞識,被任命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5 v* P" f$ I4 ~, _
; C) m/ T: X! @( ^
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才幹,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或“食邑”),並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 e; @( \/ p$ w1 @
/ m2 b! u$ D# R* g3 O& v2 ~9 A+ S
孫武出身於將門之家,父、祖都是大將,從小接受軍事思想的熏陶,年青時就重視軍事、善於擊劍。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孫武擔心一旦族人失勢,會殃及自己,便離開齊國來到吳國,隱居在一個偏遠的山村。約於公元前512年,經伍子胥的推薦,被吳王闔閭重用為將。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W' t# j- {% [* D. {& _" @

  s: Y3 V6 L% I7 z+ a& U7 N3 U) v5 Z" R他上任後,立即顯示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伍子胥一起先後滅掉徐國和鐘吾。公元前506年,吳王以孫武為主將,伍子胥為副將,率領全國3萬兵馬出師伐楚。在這場戰爭中,孫武指揮吳軍逆淮水西進,在唐、蔡小國軍隊的引導和協助下,長驅千餘裡,打敗了楚國的20萬大軍,一直打到楚國的都城郢。從此,吳國名聲大振。闔閭在伐越時受傷過世,其子夫差繼位。夫差繼位後,他協助夫差伐越,迫使越王句踐求和,報了父仇。之後聯合魯國攻齊,北上會盟諸侯,與晉國爭霸。司馬遷在《史記》裡這樣評說:“吳西被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 J" M/ A) v6 K! E) _) r6 k! F" q9 Q+ r3 G, ]9 u
隨著吳國霸業的蒸蒸日上,夫差漸漸自以為是,不納忠言。伍子胥認為:勾踐被迫求和,一定還會想辦法到以後報復,故必須徹底滅掉越國,絕不能姑息奸,留下後患。但夫差聽了奸臣的挑撥,不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諫,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盡,甚至命人將伍子胥的尸體裝在一隻皮袋裡,扔到江中,不給安葬。孫武深知“飛鳥絕,良弓藏;狐兔盡,走狗烹”的道理,對伍子胥慘死的一幕十分寒心,於是便悄然歸隱,息影深山,根據自己訓練軍隊、指揮作戰的經驗,修訂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
7 {$ f$ `& [! H) C9 d1 J
9 N: z0 a9 C+ W) ]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踐屈辱求和後,臥薪嘗膽,立志報復。他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使越國富足,越軍精悍。公元前482年,越軍乘吳軍主力聚集黃池與中原諸侯盟會、吳國國內兵力空虛之際,發兵襲擊吳國,攻入吳國國都,吳國遭此動難,便一蹶不振,由盛轉衰,延至公元前473年,正式被越國滅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
" N" I+ F  e/ \+ B0 Q  / F! p3 h6 j! {1 ?
《孫子兵法》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兵經”、“兵學鼻祖”。書中幾乎涉及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門類,諸如軍事戰略學、軍事經濟學、軍事運籌學、軍事心理學、軍事氣像學、軍事地形學等各個分支學科,以及政治、經濟、歷史、哲學、文學和自然科學等廣博的知識結構體係,因此問世以後,不僅受到我國歷代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們的重視。而且也極受外國人重視。早在唐代即已傳至日本,1772年巴黎也翻譯出版法文《孫子十三篇》。1910年,德國出版了《孫子兵法》德譯本。1973年,希伯萊文的《孫子》在耶路撒冷出版。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姓氏名人----謝靈運
) L( f% N3 ^- l/ \1 w) U+ i# B+ _
  @6 b- R( F( ]) ^1 W/ {# m0 N  w7 ?. N5 i1 ]" A

- K+ p* f1 C) _9 \3 {水心 整理- q; ?( _! [: K$ S/ B
(http://www.epochtimes.com)
6 S: @, f  ]3 `: M2 I8 V4 M謝靈運(三八五--四三三)﹐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是南朝著名的山水詩人。
6 R/ d, x9 c1 u
% `0 u* R1 k* M0 ^謝靈運是淝水之戰名將謝玄的孫子。謝家三代單傳﹐為了使謝靈運順利成人﹐家裡就把他送到錢塘的道館中寄養。於是﹐謝靈運有了“客兒”、“阿客”這些小名。而後代的人也習慣稱他謝客。  4 E  j$ @( J+ \$ a' c1 F8 Z  q
7 H" ~2 i/ |# R) {5 T
謝靈運寄居錢塘時﹐篤志好學﹐博覽群書﹐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十五歲回到都城健康(今江蘇南京) ﹐十八歲襲封康樂公。謝靈運在官場中幾經挫折﹐到三十八歲擔任永嘉太守時﹐他對政治已有所怨倦﹐開始寄情於山水。9 U3 v" v/ ]' S) j$ F+ E

0 Y) [' A" ?: V7 ?( R謝靈運的文化素養極為深厚 ﹐他工詩文﹐能書畫﹐通史學﹐又熟精佛教老莊哲學。謝靈運一生中作品非常豐富﹐而他主要的成就在於詩歌﹐尤其是山水詩。
+ o5 T& B. E9 i+ v/ @( \$ I  V6 m( \8 V1 m* H& ^
謝靈運的山水詩絕大部分是他作永嘉太守後寫的。他用富麗精工的文字描繪自己所看到的山光水色﹐給當時流行玄學清談的文壇帶來了新鮮的氣息。謝靈運是扭轉當時崇尚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人﹐後世常稱他為“山水詩人”。 7 P: K3 r$ {- S5 ?5 Z
2 y% v4 D  g+ Y$ z9 \  R1 n$ ]
晚年時任臨川內史﹐在政治糾紛中因謀反被收。最后在廣州被殺。
& ^" v. p) i- \" _) j' s4 b
: P& ~* q5 `: ^) f+ W謝靈運死後﹐模仿他的詩作風格的人越來越多﹐一時有所謂“謝靈運體”。直到唐代﹐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等著名詩人都還曾受他影響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中國歷代姓氏逾兩萬兩千個( Z2 z9 F6 {# [7 h- r$ Q9 i
7 X% V2 w/ X- w7 \: p4 h0 T
(http://www.epochtimes.com)% J" N2 u' V7 A

2 w: N' C, n- H, ^% a大陸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袁義達指出,中國人的姓氏超過兩萬兩千個,包括歷代屬於中國版圖的少數民族漢譯姓氏。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少姓氏已經消失,當代中國人正在使用的漢姓約有三千五百個。
- e9 `% |1 c/ n7 z. W, b! f0 m3 ?8 H* A: k) ]2 J; l" d7 @  @
研究指出,大陸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七點四和七點一,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兩億七千萬人,為世界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 w1 C4 h1 {$ ]6 f* b0 O& k5 A8 ?% Q$ P6 t) Z' C) p
研究發現,大陸百分之八十七的人口集中在一百個常見姓氏,其中超過百分之一的大陸人屬於十九個姓氏: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和馬,而中國歷史上大約有一半人口都集中在這十九個姓氏。
: k- x' o# @& V3 r# j
$ o4 |0 E0 k4 G: q8 E袁義達說,中國同姓人群的地區分布不均衡,例如北方地區以王姓為第一大姓,南方地區則以陳姓為第一大姓,在南北過渡型的長江流域地區,李姓屬第一大姓。而每一個省區都有一些出現頻率較高的姓,例如廣東的梁和羅姓,廣西的梁和陸姓,福建的鄭姓等。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百家姓------周氏的起源7 ~. f, F  s' m; z2 y  E6 S
5 ^& I0 f2 S2 G- g5 y! l
" k5 e+ I$ N5 M; M$ X
(http://www.epochtimes.com)0 `6 P( u1 O" t7 w9 F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複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 b; \; {* b3 y3 f: X3 M' X! p

3 p; F4 m, K( T' {0 G& G周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 r$ E" k+ O" Y& m3 n1 d6 m' C" v- H& a1 i; Y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後稷的裔孫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 w; c3 M% c" a5 T. r( h) @3 F3 k7 b4 q9 Q% h! b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1 Y  F  ~. x6 d) e5 D

' U1 Z+ j! _& ~" Z% \. ]! d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莊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 q3 r' J& S6 k3 @5 Z# u/ R% n2 h6 A- R9 ?) ]+ V& @4 M' @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9 l3 p" v- F8 e0 @
- b' d9 ]4 R3 b# X# M6 [' m五是鮮卑族複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 I& n$ `; i* t* ^$ `
( t; z8 }0 h2 e# y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 F' p$ b( ~) R  H, \1 u9 Q, Y+ x2 E, M  b
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 u& L  r' o6 A- D, k'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  4 X- t+ M! U2 N
9 x, p  g/ j; L1 O; y
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百家姓-----李氏的起源1 ~* V6 Q0 T( z

) w; M$ L4 m0 b/ L+ g. ^0 {4 R; U
! h) V) W% k9 w; q) L(http://www.epochtimes.com)0 Y6 O6 v: r8 |  C- m, T$ h( U, i
李姓。據統計,全國漢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約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過8700萬人。那麼,李姓源於何時何地何人,是怎樣形成的呢?  7 Z8 \! F) B" H6 x" o

+ @/ g5 H# O. W% ]說來很有意思。李姓本來是以官職為氏的。臬陶是傳說中的東夷部落首領,活動地點在今天山東曲阜市一帶。堯為炎黃夷聯盟首領時,臬陶擔任理官一職,掌管刑法,他的後代就因襲他的官職命族為理氏。臬陶以正直著稱,舜繼堯位後,繼續受到重用。  / m) U) v: n& t7 g

5 o& O4 w5 U/ j, g' U後人理徵在商朝為官,敢於直諫,得罪了商紂王,受罰而死。他的妻子契和氏帶著兒子利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隱藏在那裏,靠採食木子(李樹果實)得以活命。於是從利貞起,改理氏為李氏,以此紀念使理姓保全下來的李子。  
4 v# c5 G8 v8 M6 v& ~9 N
" c) M- x2 J$ @大名鼎鼎的老子,據稱就是李利貞的第11世孫。到了唐朝,李為"國姓"。唐朝初年,跟隨李淵、李世民打天下的諸將全部被賜李姓,大大擴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稱皇三百餘年,李姓最為顯貴,李姓人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 ^/ G1 q8 c# L0 x2 h$ X0 g. c7 y5 W
! c9 c; w5 L5 W2 a明朝初年起,李氏開始遷徙至海外。清朝及民國時期,李氏族人移民海外的就更多了。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姓」與「氏」大不同
2 S+ r! i& a1 G  P9 C6 u* T
1 b. n" F6 Z  G+ l) e(http://www.epochtimes.com)0 {# w9 H2 b0 `5 r* g8 j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係。, K# n6 ]0 x5 O+ A- N3 N
5 o: [* O; A* }' `( G$ c
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女」旁,如:姜,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識血緣關係的結果,這只能在父權家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時,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薑,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家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
, P' h. n% x3 b! I& w' F# ]4 Z) G' c8 F6 s, O- G7 v9 @  n
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8 ?  r0 ?1 V; m6 e/ O# g

# b- _: _. J& v! S- \$ R《百家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篇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像一首四言詩,便與誦讀和記憶,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百家姓》本來收集四百一十一個經贈補到五百零四個姓,其中單因姓四百四十四個,複姓六十個。
" f7 z  c$ n0 K, B. }: [* m( V1 x5 b$ y% w0 F! ~
──轉自《中華人》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