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何謂歷史:
" V- O8 ~# E) N5 t& k2 v& S
8 Z8 o: \! l8 k  C' C/ h; f; }' a1 m, r
2 X. x$ p7 [) H2 a( `" D  z2 n

  X( j5 Q' t# |/ \有關中國歷史,一般歷史書籍都會以夏朝為開端,而以中國近代為終結。以夏朝為始之原因,是因為於
+ K4 {2 G4 J% b; [
" c* p, P2 p  l8 M0 V/ t+ ?! i夏朝之前的歷史,甚無根據,而有關夏朝之事,大部份亦只因商朝之記載,所以一般研究中國歷史,都會以) ]* V3 Q- m6 X' J7 \- h% o0 m6 e
. G5 ?( B5 ~2 ^7 w0 @
商朝為信史之開端。
# O  D7 g/ i4 n$ v2 T# S2 I" E# U$ P. [
  所謂「信史」,顧名思義,就是值得相信、可靠的歷史。而這些值得相信而可靠的歷史,大部份源自於6 Z  e4 h4 \; I3 Q
3 s' k1 _$ V0 S7 U
一些文字圖畫的記載,或者是有一些遺物給後人所發現。例如:於1966年在北京周口店的龍骨山發現了數具
% |2 t2 V) y4 i5 F2 N+ E: V
4 P1 g; V! L) t' X& ]) n6 L遠古人類骨頭化石,從而推斷於遠古時代已有人定居於現今的北京。再如於1921年在黃河流域附近的仰韶村
, J4 C! [0 y6 g: E9 r
7 R8 Z1 R9 ^' B8 f. n0 B" `& u發掘出大量彩色陶器,從而推斷出當時的人類已經懂得用火製成陶器;而從陶器中的圖案花紋中所得知,他
" u" }/ m( h6 L* o/ j& b
  @+ L  V& j% K! A6 L! ?8 @們當時是以捕魚為主。這些例子,均值得相信。2 a6 e& M& M3 d. c
$ s& o5 q% V7 D  [( Z" B5 k$ Z
  但有一些歷史,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又沒有文物所證,只是靠人傳人,未能盡信。這些歷史,一般人/ A9 S" L8 z- Y8 R8 j

: r. i) `' R. y, o' {5 V均稱為「野史」。例如「孟母三遷」一說深入民間,但卻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流傳;又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借
4 {% s( W' M/ ]% D" \. @3 ]" W7 u* i8 V
東風而擊敗曹軍之事,世人亦聽得津津有味,但後世而有人證實了只是季候風的轉變而已。所以,果真要研1 q/ i6 E2 d: f2 ?

. u' X4 [! |4 Z究歷史,首務要分辨甚麼是「信史」甚麼是「野史」。
3 {$ m4 e. N4 l! f& Y/ a
+ C: W( _) f. k+ \% T' P/ C; B
& r( }( x% u* h: ]; F  N7 D" r3 T8 a+ c. o1 T# Y
親屬的稱謂:
/ i+ @) H1 M! c  r* R2 m/ R) v  |5 T7 d! p" D4 d: M
  有很多人對於親屬關係以及其稱謂常有混淆或迷糊,往往不知如何稱呼。但在遠古時代,對於親屬關係
4 ?& e: C* }% ]$ J" Y4 I) U0 w  _7 Q9 i* u- D% [/ x- o
甚為著重,特別在著重宗法制度的周朝。對於索法制度的定義,在此不作詳盡解釋,因本頁之主要內容是想! `; h" ^( M0 h3 a9 z6 D

8 H% F  n: ~4 u& Z+ E重言一些主要親屬稱謂,有關此內容,可詳見下列附表:! ~5 \! }) q1 Z  Q; I- U

4 C, g! @" r) @& {; ?" X# y9 ]
1 B' j" ^7 I: Y/ ]5 |: u' O# P% Q/ x$ D* L6 F! \

! X2 c: f; b  S. ]/ j [img=http://img106.imagevenue.com/loc146/th_3db_name1.jpg]
$ B) L3 S, z' |% j" H6 q# `& Z$ j. E8 T2 \  n! C, o
[ Last edited by derek23 on 2005-12-6 at 08:12 PM ]
黑臉猛將周德威8 }, {* F1 i( h& i
: x0 k6 H) }1 ?: g
(http://www.epochtimes.com)' F! i  {: \5 `; @$ J& n* }
周德威,字鎮遠,小名陽五,五代時朔州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周德威最初跟隨李克用,驍勇而擅騎射。周德威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智謀和膽略也非常出衆。因爲長期在邊塞地區,所以軍事經驗非常豐富,他僅憑觀看煙塵便可以判斷出敵人的數量。 ' _5 T% Y3 H! Z+ X) }0 I' X
5 L- N* l; u3 P4 T4 D
周德威長得人高馬大,面皮黝黑,平時表情就很嚴肅,即使在笑的時候也不改變。在殺敵的陣前更是凜凜然充滿肅殺之色。出衆的膽識和智謀使周德威在五代成爲一員猛將、一員名將。後來,周德威隨李克用討伐王行瑜,立下戰功,升爲檢校左僕射,任內衙軍副。在和後梁的戰爭中,周德威又以周陽五的雅號名震敵軍。4 L0 |: S& F0 `8 F2 ^9 c- l" G: m

) e& ?2 s- }5 r8 Z6 a9 l( m一次,後梁大將氏叔琮領兵進逼太原,屬將中有一個叫陳章的也以驍勇善戰聞名,在和南方軍閥作戰時屢立戰功,這次又想再立新功。當時後梁爲了鼓勵將士的士氣,傳令三軍:「凡能生擒周陽五的賞給刺史之職。」陳章有一個外號叫「夜叉」,爲立功爭賞,陳章便在陣前找機會和周德威交戰。他身披紅甲,胯下騎著白色駿馬,非常自負,絲毫沒有把周德威放在眼裏,好像周德威已是他的掌中之物。隔天,兩軍又一次交戰時,周德威告誡部下:「如果陣上見到陳夜叉,你們只管假裝逃走,我來對付他!」周德威當時已經換上了士兵的軍裝,他讓部下上前挑戰,等陳章領兵追來時,部下依計佯裝敗退,將陳章引誘過來。還未等陳章回過味兒來,周德威已經從背後殺過來,只一錘便將這個陳夜叉打下馬來。生擒活捉。這一仗,使周德威的威名更大了。 ( f5 n0 q9 F2 f- M
8 h6 _5 {$ F7 \, O2 s
後來,晉軍和後梁又一次交戰時,晉軍寡不敵衆,被迫撤退,周德威在後來和李嗣昭一起聯合幽州兵會攻潞州(今山西長治)時,使梁將丁會投降,又因功升爲檢校太保、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
( Q' O7 ^8 z  Y3 D8 m) W* A$ y* v/ }, h1 d, o* \. x
報主恩,救潞州
8 b9 k# R: _: H. v, o! g( D8 Z) ]. {# q. R1 }
潞州是後梁進攻李克用的戰略基地。朱溫對潞州的失守非常惱火,立即命大將李思安領兵十萬去收復。李思安到達潞州週邊,便在四周修築城牆將潞州整個圍困起來,然後內攻潞州,外防晉方援兵。這一圈城牆就叫夾城。李思安這次志在必得,所以進攻得也很猛烈。 6 _6 ~' ^# n" S# R; A8 a* L) O, N

' e4 l2 b$ L( ?3 @, V7 M5 g周德威奉命救援潞州,以精銳騎兵衝擊梁軍,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由於兵力相差太大,無法擊退梁軍。周德威只好命騎兵不斷騷擾敵軍,並尋機劫持梁軍的糧草,以動搖其軍心,等候援軍到來再和梁軍決戰。梁軍則堅壁不出,而且在東南面的山口修築了一條甬道,建寨保護以打通和外面的聯繫。周德威在強敵面前毫不示弱,摧寨拔營,有時一天竟有大小幾十次戰鬥。雙方爲爭奪這個戰略要地,前後苦戰達一年之久,也未分勝負。恰在這時,李克用病重身亡,戰爭到了勝負的關鍵時刻。( ~8 W! f. p( v* [5 e4 V9 G
6 b' Z5 v' v8 I8 m1 Z- y. g5 N
聽到李克用病重的消息,周德威只好退兵再紮營固守,李存勖繼任晉王之位後,命周德威班師返回晉陽。等周德威回到晉陽時,李克用已經去世。李克用在臨死時對守在病床邊的兒子李存勖說:「李嗣昭忠孝沒有二心,不會負我,但他與周德威有點矛盾,等周德威回來後告訴他,希望他和李嗣昭共同破敵,如果這次不能解潞州之圍,我死有遺恨!」
. z4 }' ~& w  K5 D& b: T
8 u- g5 @; }, K$ z在周德威回晉陽之前,由於他在外掌握兵權,而李存勖又剛剛繼位,所以人們擔心他和李存勖不能很好地合作破敵。周德威早就料到會有這些謠言了。後來,他讓軍隊駐守城外,自己一人騎馬進城奔喪。伏在李克用的靈柩前慟哭不止,悲痛欲絕,李克用生前對他有知遇之恩,他爲沒有見到李克用最後一面而傷心不已。衆人見了,也都跟著落淚,再沒人議論什麽。
4 z3 w4 N) Q4 W+ [* l* d# v& g( f4 a% @
李存勖勸住周德威,又將父親臨終時的話轉告他,周德威更是感動異常,決心不惜死戰以報李克用的重望。其實周德威和李嗣昭也沒什麽大仇,一點矛盾也是在潞州爭奪戰中爲戰略戰術而産生的一些分歧。周德威這時聽李存勖轉告的李克用臨終的肺腑之言,也就有了和李嗣昭和解的意願。
0 m" Z) ?4 T" S
$ W7 W0 j! d0 K. R9 s在李存勖決定趁梁軍毫無戒備,以爲李存勖服喪期間根本不會發兵的有利時機,襲擊梁軍一舉解潞州之圍時,周德威極爲贊同。出兵時周德威擔任先鋒,他和其他部隊利用大霧的有利天氣,在前一天埋伏在三垂崗,後領兵直撲梁軍的夾城,斬關奪寨,如入無人之境,終於一鼓作氣解了潞州之圍,也了結了李克用臨死時的心願。戰爭結束了,他和李嗣昭又和好如初,關係更加密切。周德威也因此次大功而加升爲檢校太保、同平章事,並兼任振武節度使。
3 c) ~% O( P! }
& `9 m2 p7 M! Q8 K! I" m, P, V* u智高一籌勝劉尋 # B6 s8 w  C, i/ {6 e2 i1 E1 ~
幾年後,在爭奪魏州的戰役中,梁將劉尋出兵奇襲晉陽,在魏州的李存勖急忙調兵緊追,又讓李嗣恩領兵火速趕回晉陽加強防守。周德威當時在幽州,得到消息後,親率一千騎兵救援晉陽,到達土門(今河北獲鹿)時,準備搶佔臨清(今河北臨西),想截斷晉軍的供應線。周德威看出了劉尋的企圖,馬上領兵繞過去搶佔,中途抓獲敵軍幾十人,用刀劃傷他們的背部後放他們回去,這些人見到劉尋後,說周德威已經佔領了臨清,其實這都是周德威的計謀,劉尋不辯真僞,在遲疑的時候,周德威已經趁黑夜搶先佔領了臨清。周德威最終擊敗了劉尋和梁軍。 + i4 r. \2 x6 m
周德威也並非常勝將軍,在又一次契丹入侵時,敵衆我寡,周德威領兵與契丹的三十萬軍隊決戰於居庸關,損失了三萬兵馬退入幽州城,契丹兵攻城長達二百天,也未攻下。周德威團結將士,撫慰鼓勵士兵日夜守城,終於取得了幽州保衛戰的勝利。   f. ?8 x' X$ @! T8 R+ Q9 Z5 _' b
& `: l  B4 l+ S0 Y' q8 x3 o' N
爲保主不幸捐軀
; t' c+ g5 C1 ?/ Y2 P
* t# S9 o. c7 r: ^+ X9 n在後梁末年,李存勖又發兵與後梁爭奪黃河沿岸的各個據點,想南下一舉滅掉後梁。李存勖在戰場上非常輕敵,總是親自領少數騎兵到敵營前去挑戰,幾次被圍攻時都是部將拼死相救才得以脫險,李存勖不吸取教訓,反而更加急躁,不聽周德威的勸說,終使一員大將白白送命。 6 P* X2 d+ ?7 O

, n' ?3 @+ `4 _當時,梁軍內部將領因爭權而産生內訌,騎兵將領謝彥章被殺,李存勖認爲時機已到,想率兵直搗後梁首都。周德威認爲梁軍主力沒有受任何影響,不宜倉促出兵,應認真謀劃,尋機再動,他分析道:「這次敵人急速追來,還未建好營寨,而我軍營寨已很穩固,守備有餘。我們既然深入敵人領地,就應該有萬全之策。此地離敵人首都很近,敵兵的家屬都在那裏,以家國爲重這是人之常情,所以用我們深入敵境的孤軍和爲保衛國家和親屬的激憤之軍決戰,如果再沒有什麽好的作戰謀略,就難以獲勝。我們應督兵先保營寨,我再領騎兵騷擾敵軍,使之疲于應付無法安營紮寨,到了晚上他們饑餓困乏而又進退兩難的時候,我們再趁機衝殺,便可以破賊取勝了。」李存勖卻說:「先前在黃河岸邊屢次挑戰,總是不能與賊決戰,現在敵人到了,反而退縮不戰,時機難得,還等什麽,你怎麽害怕起他們來了?」
( s3 A' Q3 B7 }: r5 P6 P5 E  j7 z# f' a5 b" R! a1 c3 q' w
李存勖不聽周德威的勸告,命令輜重部隊先行,自己親自率領部隊跟進出擊。無奈周德威只好隨行保護,但他似乎有了不祥的預感,對他的兒子說:「我不知道今天要死在何處了!」交戰開始後,李存勖親自衝鋒,取得了初步勝利。但周德威的部隊卻遭到敵兵主力的圍攻,再加上晉軍的輜重部隊在敵人衝擊之下慌忙中退入了周德威陣中,造成一片混亂,梁軍趁機掩殺過來,晉軍自相踐踏,無法整隊迎敵,周德威父子苦戰多時,最後雙雙死在戰場之上。胡柳陂一戰,李存勖雖然聽從李嗣昭等將領的建議,趁黃昏梁軍將要收兵之時衝殺過去,殲敵三萬,取得最後勝利,但周德威這員大將卻再難生還。夜裏收兵時,見周德威父子沒有回營,才知道已戰死,李存勖慟哭不止,對衆將說:「喪此良將,都是我的過錯啊!」" z1 }( E2 E* J2 v
) f7 X- r, T, n& e
胡柳陂一戰,晉軍雖然取得勝利,但代價也很沈重,兵力和梁軍一樣損失了三分之二,兩敗俱傷。因此,晉軍再無力南下去滅後梁了。李存勖不聽周德威的謀略,致使損兵折將,雖勝猶敗,大大推遲了滅後梁的時間。到滅後梁的同光元年(西元923年),將近五年的時間過去了,雖然中間北上擊退契丹耽誤了許多時間,畢竟喪失了一次大好的滅梁時機。假如李存勖聽從了周德威的謀略,既取得勝利又保存了主力,那滅梁的時間也許會提前兩三年。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時世毀英雄--後梁大將王彥章
' Z9 d- @1 A- l2 K2 w1 }" Q
, {* a" X3 o' W5 X(http://www.epochtimes.com). j) W$ U/ U# P* Y$ z
勇將王鐵槍
# Z0 O5 _5 L0 T! k
$ f' i  [7 T$ a8 q* ^7 x- I# O王彥章,字賢明,鄆州壽張(今山東東平西南)人,祖父王秀,父親王慶宗,都沒有做官,在王彥章任官以後,祖父被贈左散騎常侍,父親被贈右武衛將軍。王彥章少時就從軍,隸屬朱溫帳下,以驍勇善戰而著稱。當初王彥章應募從軍時,同時有數百人一同參軍,王彥章請求自己做隊長,衆人都不同意,恨恨地對他說:「你王彥章是什麽人,剛從山野草莽之中出來,就想跳到我們的上面做隊長,你也真是太不自量力了吧!」王彥章聽了,根本沒有搭理他們,卻徑直對當時在場的主將說:「我天生的一身雄壯之氣,覺得你們確實比不上,所以請求做你們的隊長,以後一起殺敵立功。沒想到你們這樣不領情,反而咄咄亂說。看來不給你們開開眼分個勝負,你們就不會心服口服。大凡健兒開口便言生死,但今天沒有在兩軍陣前,我就先給你們看看我腳上的功夫,光腳在有蒺藜的地上走上三五趟,再看看你們有誰也能來試試?」大家開始以爲他在說大話戲弄衆人,沒想到王彥章真的走了幾趟,腳上一點事兒也沒有。衆人不禁大驚失色,沒有人敢上前效仿,都暗暗佩服不已。朱溫聽說之後,視王彥章爲神人,因此提拔重用了他。/ ~: T9 s; G) s0 h, o
3 \; j( b& m+ v4 h4 g- W) D
從此,王彥章就隨朱溫轉戰各地,屢立戰功,軍職也隨之升遷,開始率領侍衛親軍。王彥章作戰常使兩條鐵槍,一條挂在馬鞍上,一條握於手中,衝鋒陷陣的時候馬跑如飛,一條鐵槍也舞得如飛一樣,斬關破壘,所向無敵。據說王彥章的一條鐵槍有一百斤重。由於戰功卓著,王彥章的官職屢次上升。從開封府押牙、左監門衛上將軍,到行營左先鋒馬軍使,再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梁末帝朱友貞繼位後,先任王彥章爲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鄄音倦)刺史。後來朱友貞又調他任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還進封他爲開國伯,以嘉獎他輔佐朱溫的建國之功。
# I! f+ I0 r/ k$ e, u
9 [" i9 Y+ t5 k" k& `" U) p朱友貞在魏博節度使楊師厚死後,想趁機將魏博鎮一分爲二,消除其對朝廷的威脅。他聽信親信趙岩的建議,下詔之後,又怕發生兵亂,就派王彥章率領精銳騎兵五百先到鄴都(魏州所改的名稱)附近的金波亭駐守,進行防備。後來魏州軍在二十九日夜裏果然不聽調遣,發生兵變。首先進攻王彥章的館舍,王彥章倉促南逃。晉軍爲奪取魏州,也派兵救援,攻克了澶州,王彥章的全家被俘。澶州夜間被襲擊時,王彥章正在劉尋軍營中,所以被晉軍突襲成功。晉王李存勖將他的全家送到了晉陽(今山西太原),待遇優厚,又派人秘密去見王彥章,誘他歸降河東,王彥章就將這人殺死,以絕晉王李存勖招降的念頭,但李存勖並沒有放棄,直到幾年之後,看王彥章確實不肯歸降才下令殺掉他的全家。
8 \# t* E$ F5 k" o$ S: [6 a( x6 X* [* s
黃河岸邊抗擊後唐軍
1 e: i+ H! W" }
$ l" V4 ^! I% K! ~& o後梁末年,梁末帝朱友貞任王彥章爲許州(今河南許昌)匡國軍節度使,並進封爲開國侯。不久之後,朱友貞調他任北面行營副招討使。不久又讓他到滑州(今河南滑縣),抵抗晉軍的攻擊。但這時的朱友貞已經處於滅亡的前夜,寵信奸臣,不用敬翔等老臣,政局日漸衰落。
  R) A3 E6 [9 `+ e9 y% F! F* q
. Q' g* H# {0 u3 w李存勖在魏州稱帝、建立後唐時,後梁也到了彌留之際。緊接著,李存勖派李嗣源率領五千精銳騎兵襲取了重鎮鄆州,在東面給後梁造成致命威脅,使後梁朝廷上下一片恐慌。已不受重用的敬翔這時出來聲淚俱下地極力推薦王彥章領兵抗敵,說戰事緊急,非王彥章不能挽救危亡局勢。梁末帝只得讓王彥章擔任北面行營招討使,讓段凝爲副職,對唐軍做最後一搏。
( ?9 B* X- W- ~6 B# R$ k5 Z" K% T! r9 I0 l9 U7 k* m7 Q4 M1 n
受任之時梁末帝就催促王彥章趕緊出兵,王彥章立即領兵從楊村砦順黃河東下,水陸並進,阻擊唐軍。突襲截斷了唐軍建在黃河上面聯接德勝(今河南濮陽)南北兩城的浮橋,並攻佔了南城。然後,王彥章下令拆掉南城,用所得木料做成筏子,讓軍士站立其上,順黃河繼續東進,去爭奪楊劉城。李存勖得知德勝南城被占後,也命唐軍放棄北城,像王彥章那樣也命令拆民房紮木筏順黃河而下,救援楊劉城。王彥章率軍東進,一路上與唐軍各行黃河兩岸,每到河道轉彎之處,兩軍就交戰不止,飛箭如雨一般,等到楊劉時竟交戰達一百次之多。
# q# P0 c8 l( I$ O1 Q5 V
2 a' {- G; |3 C2 b王彥章馬不停蹄,督率軍隊立即攻城,晝夜不停。因爲王彥章也很清楚,楊劉雖然是個小城,但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如果唐軍站穩腳跟,就會從這裏出兵直搗後梁的首都。所以王彥章急攻楊劉,打得唐軍沒有絲毫還手之力,只能拼死堅守。有幾次幾乎被王彥章攻克,最後在李存勖的援軍到達之後才保住不失。但王彥章已將楊劉城用深溝重壘圍困住,李存勖的軍隊也無法進入。無奈,李存勖只好採納郭崇韜的建議,在東面博州附近的黃河南岸再築一個渡口,建城固守,並以此牽制王彥章攻楊劉的軍隊。王彥章幾天後才得知消息,趕忙去拔掉這個據點。從早晨一直到中午,在就要攻陷的時候,李存勖的援兵到了,王彥章只得撤退。
8 q1 L5 n$ G! M& t2 Q( p
; J8 L, X& D. o, N2 [2 x昏君當政害良將 2 _' w% \' X6 H5 y5 b! {2 X; k
) o0 E( s$ E7 a+ ~/ V0 C
正當兩軍在黃河兩岸僵持不下時,朱友貞卻罷免了王彥章的兵權,任命段凝爲帥,自毀長城,將後梁和他自己送上了不歸之路。王彥章被罷職後,回到了京城,當著梁末帝的面用笏在地上畫地形圖,向梁末帝陳述軍事形勢,分析退敵取勝的策略。趙岩又指使人彈劾他對皇帝不恭,被強令退下。 ! U5 Z( B1 ]. G, b( y1 I1 T; X
* h& M; z1 l% ~
段凝沒有將才,卻會行賄爭權,不過他最後投降後唐,也沒有好結果,被明宗李嗣源賜死。後梁朝廷當中,掌權的是朱溫的女婿趙岩和張漢傑,王彥章對他們深惡痛絕,加上王彥章行伍出身,性情耿直,不知說話避諱,在即將出征時對親隨說:「等我退敵立功之後,回師之日,一定要殺盡奸臣,以謝天下。」趙岩和張漢傑知道後私下商議道:「我們寧願死於沙陀人(指李存勖等人)之手,也不能讓他王彥章殺了我們。」於是就想盡一切辦法誣陷王彥章,並聯合早有異心的段凝一起在朱友貞的面前詆毀王彥章,他們知道王彥章說到做到,萬一他擊退唐軍得勝還朝,那他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所以在王彥章作戰沒取得勝利的時候,就誣陷王彥章輕敵喝酒才致使戰勢沒有好轉,以致敗于唐軍。4 i6 J3 z) P; o) ~% u* k1 s

, E! n$ V3 f6 Y& z1 X/ b朱友貞聽信讒言,就罷免了王彥章,由那個只會鑽營行賄不懂用兵的段凝取代了他。段凝本人和王彥章平時也有矛盾,王彥章看不起他這種喜歡投機取巧的人,所以爲求兵權,段凝也主動和趙岩等人勾結,共進讒言,等他掌握了兵權,不到一百天,後梁就完了。而他卻又耍弄擅長的行賄手段,不但沒被殺,還在後唐做了官,但最後也沒保住性命。
' Y& v, U% f5 }
+ W1 o! n. E% s+ G0 z" y這年的九月,正是秋天的時候,後梁朝廷聽說唐軍將要從兗州出兵,梁末帝急忙派王彥章領兵從汴州東進阻擊。王彥章率領幾千宮廷的侍衛騎兵向東開拔,但已經起不到什麽大的作用了。梁末帝還派了張漢傑作爲監軍隨軍而行,這又等於牽制王彥章,因爲張漢傑是趙岩的同黨,監軍對軍隊的調動有一定的權力,可見後來王彥章的兵敗負傷被俘,張漢傑不能說沒有一點責任。在末世,在小人和昏君的環境裏,王彥章已經沒有用武之地了。再往後只能是悲劇了。
4 O3 k8 S: j$ w6 N% d
& ~, S) \' l$ ?' g3 }+ I( Q: M王彥章進軍之後,想拿下唐軍佔據的鄆州,因此他領兵北上進攻,卻被唐軍所襲。只好退守到中都(今山東汶上)。不久李存勖率大部隊來攻,王彥章寡不敵衆,率領他的百名親軍做殊死抵抗,終於受傷被俘。唐將夏魯奇原是朱溫的舊將,和王彥章關係很好,等到王彥章兵敗時,他聽到了王彥章熟悉的聲音說:「這是王鐵槍。」然後乘王彥章不備揮槊刺去,將王彥章刺成重傷,馬也跌倒了,王彥章因而被夏魯奇俘獲。! m7 r+ I( c. |$ u

+ u- [# D, P: l+ M李存勖見到王彥章,對他說:「你經常把我當成小孩子來輕看,今日還服氣嗎?」看王彥章沒有說話,他又問道:「我素聞你善於領兵,爲何不堅守兗州?中都這個小城沒有城壘,怎麽能固守呢?」王彥章回答道:「大勢已去,國家局勢不是臣一人的智力所能扭轉的。」李存勖聽了,有些替王彥章傷心。親自賜藥給他包紮傷口。李存勖知道王彥章勇武善戰,想讓他歸降,爲他效力。於是命人去撫慰王彥章,用話試探他,王彥章說:「我出身平民,在本朝屢受提拔重用,而且和你們對峙作戰達十五年之久,今天兵敗被俘,死也很正常。皇帝(指李存勖)縱然看重我,寬恕我,我又有何面目見人!哪有爲臣爲將,朝事梁而暮事晉的道理!死也很榮幸了。」
$ w7 i7 q2 f* S0 }
+ B% \+ j& v0 G4 `. t$ ^0 N5 X李存勖又對李嗣源說:「你再去親自說說他,或許能聽。」當時王彥章由於受傷不能走路,李嗣源就到他的床前去見他。王彥章指著李嗣源說:「你是不是邈佶烈呀?」邈佶烈就是李嗣源的小名,王彥章原來也看不起李嗣源,就以他的小名稱呼,以示輕蔑。其實,王彥章這樣也是不讓李嗣源說話。不久,李存勖命人用轎子擡著王彥章隨軍而行,到了興城,王彥章說傷口痛楚難忍,堅請留下,李存勖見已經無法說服他歸順,只好下令將王彥章殺死。王彥章死時六十一歲。   F2 {8 U1 ?2 ~: K
4 z! f1 f/ B8 I, y2 [$ y
王彥章本性異常忠勇,臂力超人,臨陣對敵時,經常奮不顧身,身先士卒地衝殺。他看不起李存勖沒有任何計謀的冒險行動,常對人說:「李亞子乃是一個鬥雞小兒,沒什麽可怕的!」王彥章的勇武讓李存勖對他也很害怕。當初,李存勖聽說王彥章被任命爲招討使,就趕忙領兵從魏州往黃河沿岸去準備迎擊王彥章。到時德勝南城已經被王彥章攻陷。可見王彥章用兵速度之快。李存勖曾經說:「此人可畏,應該避其鋒芒。」有一天,李存勖領兵進逼潘張寨,由於軍隊隔著黃河,不能救援,王彥章就抄起鐵槍上了船,大聲命令船夫解纜繩立即開船,賀瑰拉他也沒有攔住。王彥章一人過了河,單獨去救援。李存勖聽說王彥章來了,領兵就退走了。王彥章的驍勇善戰由此可見一斑。
- U* A& P  P# k2 w* S5 b7 C. d7 A" R+ E# F
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後,爲嘉獎王彥章的忠勇,下詔贈太師榮譽之職。又派人尋找王彥章的子孫錄用爲官。7 |$ E0 m: I0 m9 E2 V6 p
& v5 i5 E: G5 q5 i  l) G
時世造英雄,但時世也能毀掉英雄,王彥章就是很典型的一個例子。朝廷有奸臣敗政誤國,軍中又有監軍掣肘干涉作戰,加上其他將領不以國事爲重,反而爲私欲排擠忠臣良將。在這種環境裏,即使諸葛亮再世,恐怕也未必能力挽狂瀾,最終也只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沾襟」,落個讓人惋惜、扼腕于路的悲劇結局。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後梁的常勝將軍葛從周, c4 y9 d0 y( c2 D+ J

- y! v; q, m% Y, g(http://www.epochtimes.com): f' l* s/ ?' L, {' X, Y* i+ ^
朱溫的一員闖將 6 N! I0 [" f3 A7 E  b5 o& b

6 T$ \, j+ t: N  m# Y+ _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北)人,祖父葛阮,父親葛遇賢,曾被授兵部尚書之職。葛從周少年時就很豁達,而且極有智謀,最初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在軍中逐漸升至軍校。朱溫在王滿渡(今河南中牟北)大敗黃巢軍隊後,葛從周便和霍存、張歸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溫,此後就一直爲朱溫的霸業四處征討,成爲朱溫一員常勝的大將。葛從周是個百分之百的武將,從來不參與政治鬥爭,只知如何完成作戰任務,建功立業。所以他深受朱溫的器重,雖然是個降將,但他的忠誠朱溫一點也不猜疑,即使在朱溫的晚年昏庸荒淫之時,他也能得以善終,沒有在政治鬥爭中喪命。 6 }; }8 L! `* D6 X
8 ^! a4 E3 [# o% Z) s
在朱溫親自領兵攻打蔡州(今河南汝南)時朱溫的馬在交戰中突然跌倒,敵人紛紛前來追趕,想活捉朱溫,葛從周見狀,急忙扶朱溫上馬,然後奮力抵擋,掩護朱溫撤退,最後臉部受傷,大腿也被箭射中,身上也多處受傷,爲了朱溫的安全,葛從周拼命廝殺,幸好關鍵時刻張延壽看見了,回馬來救,這才使得朱溫和葛從周脫離危險,朱溫下令退兵。這一仗朱溫失利,戰後,只有葛從周和張延壽被升爲大將,其他參與作戰的將領們都被不同程度地削職或降級。從此葛從周開始被朱溫重用,一些大的戰役都派葛從周參加助戰。葛從周也沒有辜負朱溫的厚望,在連年的征戰中,葛從周不知疲勞地爲朱溫的霸業東擋西殺,立下了一系列的戰功。身經百戰的葛從周可以說是朱溫建立後梁的開國功臣。
3 l- M4 a/ _0 J+ ?3 E# Z
& G5 X2 ^  Q! {' v說葛從周身經百戰一點也不誇張,下面就是他輝煌的戰功記錄: ; b3 ]; x* r& [8 k1 t* W; M
/ G% Q& G4 e4 w" L& }8 ^
朱溫命郭言到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一帶去募兵,黃花子據守在溫谷阻擊,葛從周領兵征討,一舉攻克。
# O/ ]. a' P) C+ k+ F" t  k* W# M9 a8 O8 o1 R  r
破秦賢軍隊于滎陽(今河南滎陽),不久又助朱珍攻克淄州(今山東淄川)和青州(今山東益都)。
/ \! |  e( A$ e
6 c$ l5 u: h; I, j2 U0 p, u, r兗州(今山東兗州)的齊克讓領兵駐守任城,和梁兵對抗,葛從周率軍大敗齊軍,活捉屬將呂全真。
1 x; \7 S5 M- l0 J/ b- M4 D; Z: V
淄州兵在被攻克降伏之後,不服管制,再次起兵做亂,葛從周又出兵與之交戰,擒獲驍將鞏約。
* U6 c2 W$ f* L* P( {" ?8 m. p8 a7 J  Q, h$ Z: V( _
青州兵和淄州一樣,也反叛作亂,以步騎兵上萬人扼守要害抵抗,葛從周和朱珍大破敵兵,擒獲楊昭範等五員大將得勝而回,又立戰功。回到汴州,馬不停蹄,人不卸甲,直奔板橋擊蔡州兵,攻破盧瑭大營,盧瑭跳水溺死。然後又在赤崗斃傷蔡州軍兩萬餘衆。 " {! B9 s8 H6 r' A
1 L4 F3 z; ^: o9 _/ A. p, Z3 X  p
討伐亳州(今安徽亳縣)的謝殷,將他活捉。然後回師奔襲曹州(今山東曹縣)擄刺史丘弘禮而回。
0 X5 i# P4 ~3 Z" w& H) c! t
! O% A$ J/ O  `5 e! L4 q1 L和兗州、鄆州軍遭遇在臨濮的劉橋一帶,揮師猛攻,殺敵萬余人,朱瑾兄弟勉強逃脫。擒其都將鄒務卿以下將校達五十多人。這一仗,爲朱溫往東面擴充勢力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0 n8 K. h& s: U* A, W" x0 K
5 H- v* K7 x6 a2 I
隨朱溫同朱宣再戰,拿獲屬將尹萬榮等三人,平定了濮州。不久,又和朱珍在陳州(今河南淮陽)、亳州之間大戰蔡州兵,獲全勝,並活捉都將一名。 : g5 R  V% s8 L7 f. k1 d

3 [* c; e  m' Q% ~8 `在魏博軍叛亂時,樂從訓告急求援,葛從周隨朱溫一起北上支援,連拔數鎮,擊破魏軍上萬人,活捉將校周儒等十餘人。
4 [4 x+ ^, [! y/ ]. E7 ~, k/ n" \$ G+ K5 E
李罕之搬河東軍隊圍攻河陽(今河南孟縣)的張全義,葛從周奉命和丁會、張存敬、牛存節一起增援,大破河東軍隊,殺蕃漢兵共兩萬多人,徹底解除了河陽之圍。葛從周因立大功而被授予檢校工部尚書。
' t/ b' p$ }; k9 K( o9 U
( B) J+ [, d. v和朱珍一起討伐徐州(今江蘇徐州),在吳康大敗時溥,繳獲其輜重,因功加授檢校刑部尚書。 ' f& z: t- F6 ?4 R8 {3 l5 v
* u( j4 B2 }6 r& R* q
後來,幫助龐師古討伐孫儒,攻城略地,一路到達了壽州和廬州,攻佔高郵等地後回師攻濠州,殺死刺史魏勳,繳獲十艘運餉船。 : I, W, D* h' p3 t. P, H/ M

5 I% _, t! l1 c. U/ \5 y文武兼備
# H7 Y& r! Z* Y# o4 ^$ p: G  P8 L/ V- n% I1 p
葛從周作戰不是只知用武力解決,有時他也用計謀,而且用得很機智。和丁會一起攻宿州(今安徽宿縣)時,他就用了水攻,放水灌城,以最小的傷亡爲代價,迫使刺史張筠投降。在一次攻打兗州時,兗州兵閉門不出,葛從周便用計智取。他讓人到處傳遞消息,說救援兗州的河東軍隊就要到了。當時兗州城內確實曾派人到河東去搬救兵,但河東軍隊還沒有消息,葛從周便將計就計,先放風說救兵將到,然後就領兵急忙出了大營,做出去阻擊河東援兵的樣子,以此來迷惑城內的軍隊。到了夜裏,葛從周又領兵悄悄回到了大營,設下埋伏等兗州兵來。兗州軍盼救兵心切,根本沒有想到這是葛從周的計謀。看到葛從周領大部人馬走了,以爲大營空虛,有機可乘,在朱瑾的率領下傾巢出動來劫葛從周的大營,結果中了葛從周的埋伏,葛從周率軍突然出現,圍攻兗州軍,殲滅千餘人,生擒都將孫漢筠。葛從周屢立戰功,官職逐漸從刺史升遷至檢校左仆射。 # L0 f1 R7 m8 u5 ^% V! U
% ]; l: u) D6 @. K5 G+ G* I
在和河東的戰爭中葛從周也是個常勝將軍,在河東軍隊進攻魏州時,領兩千步騎兵和河東的兩千騎兵決戰,最後將河東軍殺戮殆盡,擒其主帥之子,主帥嚎哭而退。 : g* G$ C! D+ _' _
% b. I) ^' Y" u$ b/ ?2 T
葛從周所立戰功,比較大的要數和幽州(今北京)劉仁恭的那次大戰。這年春天,劉仁恭率領重兵十萬進攻和朱溫聯盟的魏州。葛從周領兵急救,先行進入了魏州城。在劉仁恭軍隊到達之後,葛從周和賀德倫率領五百精騎兵出城門迎戰,出去後就對守城的軍校說:「前面有敵人,不可返顧!」下令關閉城門,然後領兵和幽州兵死戰拼殺。五百名騎兵見主帥身先士卒,士氣大振,以一當十,緊跟在葛從周後面衝殺,將幽州兵殺得紛紛逃命,葛從周生擒敵將薛突厥等人。第二天又乘勝出擊,連破敵人八座營寨,將劉仁恭趕得逃奔滄州(今河北滄縣)去了。葛從周功績卓著,被授予宣義軍行軍司馬。% V2 {" H: I. y9 J

% q) C& r) S1 A" j第二年,葛從周又奉命繼續北上討伐劉仁恭,進攻滄州,先攻下德州(今山東陵縣),再往北進時,劉仁恭率大部隊來阻擊。隨軍的都監蔣玄暉卻對衆將說:「我王命我來監護軍隊,志在破敵取勝,現在劉仁恭來增援,那就不能再與之冒險決戰,應當放他進入營地,等他們士氣低落,力屈糧盡時,我們再進攻,到時必然取勝。」葛從周反對說:「用兵重在戰機,而戰機的有無和預料主要看主將的決斷。都監所言並不正確。」於是葛從周命令張存敬和氏叔琮守衛營寨,他親自領兵出擊,大破幽州兵,斬首三萬多,擒獲敵將校馬慎交以下百餘人,得馬三千匹。幾個月後,又跟隨朱溫進攻河東軍,一直追擊到了青山口,殺敵五千餘人,擒獲敵將多人,得馬千匹。葛從周被授予檢校太保並兼徐州兩使留後,不久又任兗州節度使。 3 @. \; X+ V! B. }) c
5 }0 z6 V% Z/ E
葛從周以他的勇武善戰在黃河以北地區聲名大振,河北有句諺語就是說葛從周的:「山東一條葛,無事莫撩撥。」1 Y4 Z  ], U$ G" `' a) e$ f1 [! u

1 d4 H, N; x2 h5 F& c勝多謀將軍劉尋
7 j$ m$ G3 O  D0 U7 }0 I9 j
% j+ ?2 X* V& T0 v在葛從周患病時依然領兵打仗,這一次是和有名的智謀之將劉尋交鋒,葛從周也沒有敗給他,劉尋最後反而投降了。 9 _1 ]: e5 d2 |3 j$ Y5 n
9 a/ L* \- b; T, r+ D7 @
在朱溫去長安一帶用兵對付李茂貞時,東面的王師範就趁機派劉尋攻佔了兗州,兗州本是葛從周的轄地,所以朱溫命葛從周去擊退劉尋收回兗州。這個劉尋確實很有智謀,王師範共派了幾路人馬來進攻朱溫的地界,但只有劉尋取勝攻佔了兗州。劉尋先派奸細扮成賣油的小販,到兗州城裏去偵察虛實。最後看到有一個水洞可以出入。於是就派人從水洞裏泅渡而進,就這樣攻佔了兗州城。
" K4 w% d' z: z4 p; |5 V+ q$ E
- B: R' T) i) J, b! }, o, S葛從周發兵之後,將兗州城圍困起來。但他的母親和其他家屬因爲都在兗州城裏住,所以被劉尋俘獲。但劉尋並沒有加害他的親屬,而是更加照顧,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照料葛從周的母親。等葛從周到了城下,劉尋就讓人將葛從周的母親攙扶到城牆上,說劉尋對她很好。葛從周見狀左右爲難,哭著先收兵回營去了。和衆將商議用什麽計策攻城,救下母親和親屬。但都沒什麽良策,只好繼續圍困,等待時機。 9 k$ }' ]0 A5 ~5 W

8 `$ `# d0 @6 n0 c& X/ D& ^被圍時間一長,城內的百姓和將士有的就想投降歸順。劉尋將老弱和婦人這些不能一起守城的人放出去,然後自己和將士及百姓堅守兗州城,抵抗葛從周。節度副使王彥溫越城投奔葛從周去了,其他將士和一些百姓也紛紛出城投降。守城的士兵也無法阻攔。劉尋又急中生智,趕忙派人去告訴王彥溫,對他說:「請副使少帶人出降,不是選派的請別帶走。」然後又放言對衆人說:「原來派去跟副使一塊走的不要阻攔,擅自出去的人就要誅滅全族!」守城的軍民聽了迷惑不解,但再沒有隨意出城的了。葛從周的將士聽到這些話後,果然認爲王彥溫投降有詐,沒有盤問就將王彥溫殺死在城下。這一計使兗州城穩固如初。最後,在王師範敗局已定時,葛從周又勸降劉尋,劉尋說如果王師範投降,那他也會歸順。王師範投降後,說劉尋攻佔兗州城是他所派,請恕其罪。
- P4 s+ `5 Y) v+ i, K& F, D4 z. H9 a+ F" P, g- U9 T2 }/ l
劉尋聽說後,這才獻城投降。葛從周爲他準備了行裝馬匹去首都見朱溫,劉尋卻說:「還沒有得到梁王恕罪之命,不敢穿錦衣騎駿馬。」說完,他就穿著布衣騎著毛驢去見朱溫。朱溫對劉尋很器重,此後劉尋也是屢立戰功。但朱溫死後,劉尋卻被趙岩之流排擠誣陷,不懂軍事,強令劉尋決戰,兵敗後又降罪貶官。後來,劉尋出征去討伐反叛投降河東的朱友謙,由於劉尋和朱友謙有姻親關係,劉尋就寫信想招降朱友謙,因此一個月沒有開戰。劉尋被段凝等人誣陷有叛心,最終喝了梁末帝聽信讒言所賜的毒酒身亡。和王彥章一樣是個悲劇的結局。
" j9 \! S$ m2 T2 X* B- t( _) |* N0 m* `% W. H) P7 o
享榮貴善始善終
$ f# K6 D5 M" l8 c" {0 g: X
3 t. o+ \1 b' x$ u8 @; e4 g6 W" X劉尋獻城投降後,葛從周因功授檢校太傅。由於他有病,朱溫便讓康懷英代替了他的職務,授予他左金吾上將軍,照顧他可以不經常上朝拜見,不久又改任右衛上將軍退休。當時把退休叫做致仕,意思就是將官職還給朝廷。葛從周退休後,住進了鄉間的一棟別墅裏養老去了。後又授他太子太師的榮譽稱號。梁末帝繼位後對他也很好,授潞州節度使之職,不必上任,在家裏只管享受其俸祿。再加授檢校太師、兼侍中,進封爲陳留郡王,命侍臣持旌節去他的別墅裏賜給他,以表其卓著功勳。最後葛從周卒於家中,又被贈太尉的榮譽官銜。在秦漢時期,太尉是中央的最高武官,後來和太師太傅太保一樣都成了虛銜、榮譽稱號,沒有了實權。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中國歷代狀元知多少
! W" }* D2 v, D- h( F: Y" F7 s& N0 V4 W6 Z
(http://www.epochtimes.com)5 r9 ~: i4 V7 w6 i
中國科舉時代究竟有多少狀元(不含武狀元和女狀元)呢?據史籍記載,有唐一代,共有狀元139人,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沿唐制,有狀元11人。宋代有狀元118人。元代的蒙、漢狀元共32人。明朝有狀元90人。清代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科舉制時,其間有狀元114人。總計由唐初到清末,共有狀元504人。5 y% r$ p6 O5 |
+ d3 F* L5 C: {8 q$ Y1 o6 I
遼金兩代,實以名列榜首的進士為狀元,此外,則遼代的狀元為18人,金代的狀元為15人。張獻忠的大西政權有狀元1人。太平天國的狀元有14人。若上述狀元可與唐、五代、宋、元、明、清狀元同列,則中國歷代狀元共計552人。
( Q+ U7 S& m& P+ F* G9 C' t/ ?* h+ d5 ~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為唐高祖武德五年(西元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伽。最後一個狀元為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甲辰科的劉春霖。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郭嘉小評 6 ~1 N/ l8 i: C3 N
0 @8 E- X* j' K, O$ L
--------------------------------------------------------------------------------/ G8 r7 p( V* E9 M$ B

9 z  L+ G5 \7 r2 \世上自古就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天才,他們的功業,即使不是高入雲霄,改天換地,卻至少是不可理喻的,他們以自己拗轉正常生命成長鏈的成就,使我們的日常生活常識猛不丁受到沈重打擊。讀過俄國詩人萊蒙托夫長篇小說《當代英雄》的人,肯定會被詩人畫影圖形、直指心源的驚世筆墨弄得目瞪口呆。憑區區二十二歲的經歷,他哪來如此深刻練達的人世見解呢?他對畢巧林多重性格的準確把握,曾使得俄國公認的小說大家契訶夫歎氣不已。韓國神童李昌鎬的成就同樣令人不可思議:他的天才最神奇之處在於他在棋盤上完全無意賣弄天才。如此純青的爐火,如此寵辱不驚、淵停嶽峙的棋枰風格,究竟是如何與少年心性結合在一起的呢?在他那老僧入定般的鎮定從容之下,我們發現擅長在棋盤上下出最爲靈動不羈的著手的中國天才棋士馬曉春,竟常常顯得不知所措。我們能理解法國詩人蘭波十九歲前已完成全部的傑作,也能理解吳清源當年以神乎其技的天才把整個日本棋界打趴在地,但萊蒙托夫和李昌鎬,他們的成就卻分明逸出常理,使我們讚歎之餘只能再忙著感歎:世界的確是詭譎多變的,難道李昌鎬像傳說中的老子那樣生來就長有一頭白髮?難道萊蒙托夫未出娘胎已經歷過慘痛的失戀?
+ z/ F7 H1 d+ N/ t
) b' s; i+ [# N7 x0 {* o  回到本篇的主人公,我想知道那位曹操手下最年輕、最詭奇的謀士郭嘉,究竟是如何煉就那一雙驚世的目光,能夠一瞥之下就看出他人的肺腑?
: B8 c+ p' c7 [; t9 Q  ]+ l$ w7 m, I/ t2 o" I0 x1 ?
  在郭嘉追隨曹操十一年的戎馬生涯中,他爲曹操東征西討貢獻了相當多的謀略,通過這些謀略我們無法肯定他是否飽讀兵書,他似乎也很少將自己的計謀歸納成一句現成的兵法術語,不像荀彧時而玩一招"二虎競食",時而又一招"驅虎吞狼"。我們能肯定的只是,他所貢獻的計策,每一條都出人意外,每一條都有可能帶來巨大的危險,每一條都取決於敵手的心理狀態是否嚴格遵循他的調度。我們且看下面幾個典型的郭嘉式謀略:
  D% ]8 k7 }& I. N0 Y( h& Z$ L
, _) V! i1 h$ W9 i0 Z  曹操大軍正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敵強我弱,形勢堪虞。與此同時,曹操又頗爲擔心身後那個不安分的梟雄劉備,怕他突然發難,在背後捅上一刀。但正面的強敵已不克應付,曹軍又怎能分出兵馬,實施兩面作戰呢?郭嘉說"可以",而且事不宜遲,必須趁劉備目前根基未穩,民心未附之機,急出重拳,把劉備一舉打敗。至於袁紹,郭嘉料定他不會有何動作。"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這段時間差,正可用來消滅劉備。----這難道不是一個規模更大的"空城計"嗎?使這項大膽計劃得以成立的唯一條件,就是袁紹在該出手時不出手,不然,曹操將遭滅頂之災。
! K, `0 J+ e5 D  u9 p. c, s' l# ?# |2 h
  也是曹操與袁紹相持在官渡之時,又一個不安的消息傳遍曹營: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盡起大軍,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孫策驍勇的名聲當時正在中原大地上鐺鐺作響,這位藝高人膽大的將門虎子完全繼承了其父孫堅的好鬥氣質,此前曾以所向披靡之勢,在富饒的江東四面作戰,並一舉奠定了相當雄厚的基業。孫策是令人恐怖的,曹營中人人膽寒,就像他的父親當年也是關東諸豪中唯一令董卓感到膽怯的一樣。曹操的智囊團知道,與袁紹相持中已經明顯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而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瓦解。值此人人自危,曹營中不少人已經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準備爲自己留條後路的時候,體弱多病的郭嘉居然提出這樣一個雲開日出的見解:主公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因爲孫策來不了。根據他對孫策的透徹瞭解,郭嘉斷言孫策必定會在半路上死于刺客之手。----與其說這條計謀大膽,不如說它荒誕,難道能將曹操大軍的命運,能將曹操"天下歸心"的雄心寄託在那幾個天知道會是誰的刺客身上嗎?難道能保證這些刺客不僅能夠得手,而且一定會在孫策趕到許都前得手嗎?當年爲陳壽《三國志》添注的裴松之先生,讀到上述記載顯然也被弄傻了,他的大腦想必只能理解所謂"上智",對於郭嘉在這裏體現出的"神智",則無能爲力,因此,他斷言孫策後來死於許貢家族的刺客之手,只是一個巧合而已。
6 d, r: H9 I0 z8 H: ~' O' B! H& \! O  E; c- t- m' i4 X4 G
  真是巧合嗎?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不久咯血而死,兵權落入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之手。曹操很想乘勝追擊,安定北方,但有一點又不能不防。劉備自上次失敗後,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牧劉表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根據曹操此時對劉備志向的瞭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這時,郭嘉明月清風般的笑聲再次在曹操軍機會議堂上回響起來:主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不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主公加以阻止。誰?荊州牧劉表。郭嘉的原話是這樣的:"(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劉)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劉)備不爲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何其言簡意賅,又何其瀟灑從容。--問題是,曹操再次採納了郭嘉的建議,事實也再次證明瞭郭嘉的預見。曹操一支大軍,完全以一派無後顧之憂的態勢,遠離都城,"孤軍遠征"去了。& M+ {6 I6 g' P: v& M/ B# w

  U: C  C" f" ?- q' P. g  曹操在對袁紹兩個寶貝兒子的戰爭中取得了巨大的戰果,但要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恐怕還要費點周折,士卒也將傷亡不小。郭嘉再次以自己玩人心於股掌之間的洞察力,勸曹操暫且收兵,先看一場兄弟鬩牆的好戲,待兩兄弟兩敗俱傷之後,再坐收漁利不遲。郭嘉憑什麽認爲這兩個剛才還一致對敵的兄弟,只要曹操一退兵,便立刻會自相煎食起來呢?不知道,我們知道的只是,郭嘉預料的絲毫不差。
6 M0 V: E1 A! d/ @
: ]6 b/ j% {& B7 a# a* }  這種獨一無二的謀略術,在郭嘉死後,也被善於學習的曹操玩了一手。後來當袁尚、袁熙二人投奔遼東時,曹操再次勒兵不前,停止追擊,靜候遼東太守公孫康將二人的首級送來。----也許羅貫中不相信曹操也會有這種謀略,也許他出於對郭嘉的敬意,結果在小說中,羅氏仍然以一回"郭嘉遺計定遼東",將這個計謀算到了郭嘉頭上。" b& y; P, d; P5 S( }

6 T+ N9 g* m. d7 C+ ]6 J  q1 F& T- b+ v  有一段話經常被人提到,並以此作爲郭嘉才智的明證。當曹操正爲自己是否具備與袁紹對抗的能力而委決不下時,郭嘉口若懸河,滔滔汩汩地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我曾多次對郭嘉這番陳辭犯過疑,我覺得正如孟子、賈誼的雄辯中往往藏著某種大而無當的內容一樣,郭嘉的這段分析似乎也攙雜著不少水份,其中重復冗遝之處正亦不少。"度勝"、"謀勝"無甚區別,"德勝"、"仁勝"、"明勝"、"文勝"等,分類亦不甚科學,有湊數之嫌。按此段大話陳壽不載,見裴松之注引的《傳子》一書。我的觀點是:郭嘉沒有說過這樣的話,若去除話中對袁紹的藐視,則其餘種種均可見出傳統儒士的迂闊誕誇習氣,與郭嘉擅長的一針見血風格完全背道而馳。郭嘉並非不具備口若懸河之才,否則曹操也不會作出"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的評價,但郭嘉的發言應該更具針對性才是,應該更爲簡潔、幹練才是,他感興趣的首先在於可操作性,在於其中智慧的含量,而不是侈言行動的理論依據。我們知道曹操之所以與郭嘉最談得來(所謂"惟奉孝最能知孤意"),正在於兩人有著相近的務實風格,試著感受一下曹操詩文的實在風格,亦可知大言炎炎的風格(即使其中頗含哲理)不太可能得到曹操的激賞。
8 |6 O' i) P( F* O+ e* d0 y" f/ c) M  p1 d3 c5 }5 J! E$ C6 `9 H
  將曹操與他對手的關係看成戰國時代秦與六國的格局,也許會有助於我們認清當時的形勢。由於其餘諸侯大多僅爲割據之雄,他們習慣于偏安一隅,並無鯨吞四海之志。他們的用兵行動往往更像一種不夠光明磊落的冷拳,只在有利可圖之時實施偷襲,本身並沒有明確的戰略意圖。這樣,獨以"六王畢、四海一"爲己任的曹操,便正可效"連橫"之法,利用別路軍事集團的弱視短見,予以各個擊破。事實上曹操曾大打"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張王牌,交錯使用恐嚇和安撫之法(如遣鍾繇安撫西北,不斷地給暫時無力顧及的人物封官許願等),以便在中原集中優勢兵力,對強敵逐一擊潰。這與當年出函谷關的秦軍,利用六國間的利害關係最終一統天下的做法,確也不無相似之處。這裏,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便常常成了曹操獲勝的關鍵。
+ m( Z: j' S# K2 M( O6 B: b7 v$ F) N; q1 A. o6 h9 D  m& A  X
  這個弱不禁風的青年,有著驚人的膽略。他的作戰計劃總是最大程度地追求效率,爲此不惜將風險係數每次都置於高危點上,他對對手心理的揣摩已經到了神而化之的程度,以致我們難免會想:總不見得郭嘉正好算度到袁紹的愛子會在曹操進攻劉備時生出一屁股的疥瘡,導致袁紹方寸大亂,從而放棄了一舉擊敗曹操的絕佳時機?中外戰爭史上,恕我孤陋寡聞,我的確沒有看到這種先例,而郭嘉竟屢試不爽,曹操竟言聽計從。/ V$ m9 ]+ R- B4 ^; Y6 s' o7 W+ L; i
, p" t, G* C3 g! P- H; n6 z
  郭嘉的謀略當然也非全然寄託在對對手心理的把握上,但卻無一不是寄託在甘冒奇險的膽量上。他說服曹操放棄輜重,突襲烏丸的那一仗,不僅打得極爲漂亮,在曹操軍旅生涯中也最爲兇險。建安十一年夏天,北方多雨,道路難通,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像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向導田疇的帶領下,"塹山堙穀五百餘裏,"來到早已廢棄的西漢右北平郡治的廢墟,經過被烏丸毀壞得破敗不堪的遼西大道,突然出現在蹋頓王的背後。烏丸軍措手不及,首領蹋頓也被張遼擊殺,同年秋天,袁尚終於被徹底消滅。這次行軍由於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須掘地三十多丈才能見水。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饑,才艱難抵達目的地,並一舉救出不少淪陷敵手的漢人。且不去爭論這一仗是否屬於反侵略的正義之戰,僅從兵家權謀的角度看,它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X4 S! C4 k0 ^; u( Q
2 |0 _( t, p* _! n9 ?1 g
  郭嘉雖然沒有參加這次行軍,但他年輕的生命正是在曹操統一北方的征途上,不支倒下的。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將曹操的戎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爲前後兩部分,也許更能看出一些問題。郭嘉幫助曹操統一了北方:在曹操先後剿滅呂布、袁紹和袁紹餘部的戰鬥中,郭嘉居功至偉。用曹操自己的話說則是:"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爲高。"郭嘉死後,曹操除在西北面與馬騰、韓遂等草寇型軍閥的戰爭中取得一些戰績外,基本上處於停滯不前的境地,赤壁之戰後,更留下一個天下三分的無奈結局。對此曹操本人亦深有體會,不然他不會選擇"毒恨"這個強烈的字眼來概括失去郭嘉的心情,不然他不會在赤壁戰敗後的退卻路上,發出這樣一聲孤猿泣血般的哀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雖然中國史籍在刻畫人物細微舉止方面常顯得粗率和語焉不詳,但我們仍能從中捕捉出曹操在郭嘉臨死前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這是一代雄主曹阿瞞最爲無助、最爲軟弱的時刻,他像一個慈祥的外婆,不斷地去郭嘉病榻前探視,剛剛摸了摸他發燙的額頭,剛剛出得院子,突然又神智昏昏地折返回來,看看爲郭嘉配的湯藥,熬好了沒有,結果,驚慌失措中,反而不小心把湯藥潑了一地。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反正郭嘉死了,曹操堅強的神經暫時有點失常。一連幾天他都給荀彧寫信,裏面充斥著綿綿無盡的哀痛之情:"追思奉孝,不能去心。此人見時事兵事,過絕于人……何得使人忘之!"在"時事兵事"上被曹操稱許爲"過絕於人",正好象在智謀上得到諸葛亮的嘉許,都可說是最高的褒獎。有曹操爲郭嘉流的大把大把眼淚作證,我們也可相信曹操說此話時的絕對真誠。
* K  l- s7 ?7 p6 O6 o: f/ s" z. M5 N/ x4 i5 `% }- B* `
  根據零碎不全的資料,我且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對郭嘉再做一番還原性的努力。, ?# e2 |' q- O
9 S1 N2 L* ?9 z  i; U) z6 J
  沒人知道他長什麽樣,但我們可依據對所謂魏晉風度的一般理解,想象他有一種風神俊朗的氣度,一條清瘦的身影,和一雙波光粼粼的眼睛。如果他也有摶丹服藥的習性,我們也可假設他穿著一件非常寬敞的大袍,假設他經常衣冠不整,服裝像孔乙己那樣可以連穿一季而不換,雖然,據魯迅先生的意見,魏晉人的服藥習慣(一種名叫"五石散"的丹藥),始于稍後何晏先生的提倡。郭嘉的出生地潁川(今河南登封、寶豐一帶),雖然戰亂頻仍,但同時也是三國時期最大的人才庫,當時爲各路英豪出謀劃策的謀士,十之六七倒出於此地。躬逢其盛,浸染其中,我們自可想象他那逸興遄飛的求學環境。然而弱冠之年,郭嘉即已養成"不與俗接"的清高脾性,和後來的諸葛亮一樣,他好象也更熱衷於當一個向社會大翻白眼的隱士,除了二三知己或個別慧眼獨具的高明人物(如曹操手下最具總理之才的謀士荀彧),人們對他的瞭解非常有限,他當隱士的年齡看來比諸葛亮還要年輕些。在他二十一歲左右的時候,也許拗不過幾位遊學同年的堅邀,郭嘉一度也曾在袁紹的宮牆裏出入過幾天,僅僅幾天的時間,他便對袁紹(包括他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看得一清二楚。他離開得非常堅決,順便扔下這樣幾句把袁紹看到骨子裏的判語,供袁紹手下那兩個著名謀士辛評、郭圖參考:"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如此時光荏苒,又過了四五年,在高貴、儒雅的荀彧的推薦下,郭嘉來到了曹操面前。兩人立刻一見如故地攀談起來。在這位小自己十六歲的天才青年面前,曹操與後來劉備在小自己二十歲的諸葛亮面前一樣,頓生一股如魚得水的欣悅感。曹操性格中最爲人稱道的通脫和不拘成見,眼前這位小老弟竟也表現得那麽充分。他的思維裏有一種1000年後才爲中國士大夫中的精英逐漸把握的禪宗式的能力,能夠在紛擾繁冗的萬機中一舉把握要害。曹操與郭嘉初次接談的內容已全然無考,但我相信其中有某種"隆中對"般的智慧,郭嘉肯定以自己明晰的直覺和一語道破天機的穎悟力,讓曹操一下看到了未來,就像諸葛亮爲劉備畫的那張三分圖一樣。不然,我們將無法理解曹操那一聲由衷的感歎:"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事實上也正是這一次談話,使郭嘉堅定了輔佐曹操的意念,這以後曹操的仗便越打越漂亮,甚至從每一次失敗中,他都能立刻找到反敗爲勝的契機,結果,失敗倒成了某種戰術上的抛磚引玉,或兩將相鬥時的所謂"拖刀計"。; L( f8 E& w6 N+ D4 r8 s
$ A; R5 x9 F# l. `6 w
  "中國之君子,明于禮義而陋于見人心"(季劄),這句曾得到魯迅先生肯定的判斷,不知是否也能反之成理,即中國之君子,若明于見人心,通常便會陋於知禮義。至少,郭嘉屬於這種人,在嚴於治軍的曹操營帳裏,他也許有著最爲落拓不羈的步態,最爲不拘常理的行爲,雖然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裏,郭嘉仍然有著種種嘉言懿行。他的死因顯然與水土不服有關,但他會不會是曹營中的阮籍,平素手上總也離不開杯中物呢?曹操手下的紀律檢查官員陳群,曾因郭嘉行爲上的不夠檢點打過他的小報告。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全然忘記了自己當年設五色棒時的嚴刑峻法精神。不僅如此,他暗地裏還爲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呢。曹操多半是這樣譬解的: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P5 x5 A, I, r8 a  E. f" u  \
2 M% r* M; |3 ~5 X
  我們所看到的郭嘉,是一個不拘成見,思路詭奇大膽的天才謀士,這一點他和後來蜀國的治國大師諸葛亮構成了鮮明的區別。撥開後人在諸葛亮頭上人爲添加的神奇光環,今人已越來越能認可陳壽當年對諸葛亮的這句評價:"應變將略,非其所長。"一生謹慎、嚴於律己的諸葛孔明先生,事實上從來不曾打過一個值得被人寫入教科書的經典戰例,雖然他宏觀把握時勢的能力,可說並世無儔。在長年帶兵在外的軍旅生涯中,曹操習慣於將管理後方的重任,託付給尚書令荀彧,而總是把郭嘉帶在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因此,郭嘉並沒有多少機會體現自己的治國才能。然而,曹操無疑認爲郭嘉是具備治國才能的,他曾不止一次地說過:自己百年之後,願意將天下事託付給郭嘉,就像劉備後來在白帝城裏把天下事託付給了諸葛亮一樣。總體上看來,對謀士的建議極爲重視、較少獨斷專行的曹操,偶爾的力排衆議,往往也因爲這樣一個前提:"此郭奉孝與我有同見也。"如曹操堅持不殺劉備的主張,就只有郭嘉附議。遺憾的是,曹操對郭嘉意見的領會不深,致使後來放虎歸山,鑄成大錯。郭嘉的本意是對劉備實施軟禁,雖不必殺,但絕不可縱,"一日之縱,數世之患。"後來曹操讓劉備帶兵打袁術時,郭嘉恰巧不在,這便留下了無窮後患。這大概也是曹操唯一一次沒有聽從郭嘉的意見,竟從此種下了不可彌補的後果,難怪他要感歎"恨不用嘉之言"了。$ X! q9 @; ^/ ~  }; L" ~
* h- u1 ]: l% h2 t3 e
  建安十二年(西元207年),三十八歲的郭嘉病亡。同年,劉備從臥龍崗裏請出了諸葛亮。沒能看到這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彼此鬥智,作爲歷史的看客,我深感遺憾。
, y" a+ |1 t9 d1 p  z/ ]. r( i. j6 b: N. n/ G9 t' G& g0 T
  某晚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專題片《毛澤東的讀書生活》,意外地聽說,在1958年大躍進失敗的時候,這位世紀巨人曾在好幾個場合提到郭嘉,還向自己的下屬鄭重講述郭嘉的"多謀善斷"。──綴上這一筆,當然不等於我從中看出了什麽,不,我只是覺得有點意思。
隋唐五代——中興大唐的一代名將——郭子儀- g( y/ w+ r; Z6 {

0 v" o# j  l* x' ~: t4 p  郭子儀(697——781),華州鄭縣(今陝西華縣)人。唐代著名的軍事家。武舉出身。安史之亂時任朔方節度使,在河北打敗史思明。後連回紇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功居平亂之首,晉為中書令,封汾陽郡王。代宗時,叛將僕固懷恩勾引吐蕃、回紇進犯關中地區,郭子儀正確地採取了結盟回紇,打擊吐蕃的策略,保衛了國家的安寧。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天下因有他而獲得安寧達20多年。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舉國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聲譽。* a7 y1 O% R( b3 e+ k6 ]& Y9 O
0 O7 r3 G8 T1 Q; \& g- X
- Y4 d6 w1 [2 t0 ]
身系國運 初戰告捷# t5 {# y! P, y3 V  s1 t

& D! m5 O8 L7 {  郭子儀的父親郭敬之,歷任綏州、渭州、桂州、壽州、泗州五州刺史。7 F# S" w. t; e5 A

" |% U% }0 ]2 X/ Y0 S  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下,他從小愛讀兵書,練武功,無論讀書還是習武都刻苦認真。郭子儀身材魁梧,體魄健壯,相貌秀傑。他不僅武藝高強、陣法嫻熟,而且公正無私,不畏權貴,傳說,他20歲時,在河東(今山西太原)服役,曾犯過軍紀,按律處斬。在押赴刑場的途中被當時著名詩人李白髮現。李白見他相貌非凡,凜然不懼的樣子,甚感可惜。他認定此人將來一定會大有造化,會成為一個國家的棟樑之才,於是便以自己的官職擔保,救下了這條年輕的性命。郭子儀果然不負所望。參加武舉考試後,便獲高等補左衛長史(皇帝禁軍幕府中的幕僚長)之職。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晉職。天寶八年(749年)便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安史之亂爆發的前一年,他已出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9 D* @3 q8 {& o" b7 [+ A. ~% F

( |8 n* L4 B+ h% L  這時由於唐玄宗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政治十分腐敗。他又在邊鎮設10個節度使共擁兵49萬,而中央禁軍不過12萬人。節度使後來又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
! t2 A$ X/ `( R
9 m. `/ l; b( I6 J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和進行的叛亂戰爭。
5 q7 Z, j" j  G0 i4 s- C/ Y0 M2 x
& t$ l" [# w! O' R8 T  安祿山,本姓康,是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混血胡人。母親是巫婆。他年少喪父,隨母改嫁到虜族將領安延偃家,因而改姓為安,字祿山。開元初年,安延偃攜帶他投歸了唐朝,在幽州節度使張守硅的部隊裡做事。: l& f( I$ d# `7 h( ]

2 ?- J5 p# X. Y- Q  安祿山因為偷羊的罪被押送到張守硅的軍帳,張守硅準備殺掉他。臨刑前,安祿山毫無懼色,大聲呼叫:「你不是要滅掉兩蕃嗎?那為什麼還要殺掉我?」張守硅見他身體魁武,長得又白又胖,是條漢子,又聽說他知道6種蕃語,將來必有所用,於是放他一馬。張守硅還把他和唐寧夷州突厥族人史思明一起提拔當了捉生將。史思明就是後來同安祿山一起造反,自稱「大燕皇帝」的逆賊。
5 ^: x8 W) S! r0 [( W
1 T7 O  {) b8 h3 K  安祿山作戰勇敢又有智謀。他還特別善解人意。有一次,張守硅在閒談中,無意流露出嫌安祿山太胖的意思,安祿山就立刻警覺起來,每次吃飯都不敢吃飽。這事傳到張守硅的耳中,張守硅更加覺得安祿山將來有大出息,競把他收為養子。從此,安祿山青雲直上。
# q( q& L8 H) c& e, ?- [- a# I/ N; h3 D- @+ d  x; P' r
  天寶元年(742年),御史中丞張利貞到河北採訪,安祿山對他百般諂媚,拿出很多金錢結好張利貞的左右人員作為私恩。張利貞入朝,極稱安祿山有才幹,玄宗便任用他為平盧節度使兼任柳城太守。於是有了入朝奏事的機會。第二年入朝,他的奏對很符合旨意,玄宗很欣賞安祿山辦事乾淨利落,於是遷升為驃騎大將軍。第三年,又兼任了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 j  f  X8 L8 ]1 r
& I9 j  J  H, f1 S0 X
  這時朝廷由宰相李林甫專權。安祿山便大肆賄賂他。李林甫嫉恨儒臣因戰功提升,對自己不利,便勸玄宗大批啟用蕃將,因此皇帝對安祿山的寵愛更加牢固。
: t6 ]7 x9 K7 P. G& n8 ]7 h# G7 U- N: `5 z( H8 U
  安祿山大行韜晦之計。他表面上裝作愚蒙不敏以掩蓋其奸詐。天子讓他去見皇太子,他故意不叩拜,左右官員指責他,安祿山說:「臣不識朝廷禮儀,皇太子是何官?」皇帝說:「我百年後將皇位付給他。」安祿山謝罪說:「臣愚蠢,只知天下有陛下,而不知有太子,罪該萬死。」於是再叩拜。當時楊貴妃得到皇帝的寵幸,安祿山即請求做貴妃的養子,皇帝同意了。他叩拜時,必先叩拜貴妃後叩拜皇帝,皇帝對此感到奇怪,他回答說:「蕃人是先母后父。」皇帝非常高興。從此以後安祿山存有朝廷不難對付的心理,令麾下劉駱谷居住在京師,為他窺伺朝廷的動靜。安祿山晚年更加肥胖,腹部鬆弛到膝蓋,兩隻臂膊用力拉牽著腹部才能行走,可在皇帝面前跳起《胡旋舞》,仍然迅疾如風。皇帝看著他的腹部說:「胡兒腹中有何物而這樣大?」安祿山說:「惟有一片赤心!」玄宗於是被他的赤誠所感動。天寶六年又進升為御史大夫,封他的妻子段氏為國夫人。皇帝給安祿山在京師建立府第,讓宦官監督工程,告戒他們說:「要好好部署,安祿山的眼孔大,不要令他笑話我。」為他雕窗鏤戶,台觀池沼的華麗都超過了他的身份。皇帝登臨勤政殿,御座的東間特設金雞幛,中置一榻,詔令安祿山坐,來表示對他的恩寵。太子進諫說:「自古以來幄座不是人臣應當享有的,陛下寵愛安祿山過分,必然要驕慢。」玄宗置若罔聞。
9 s" M  x; U3 R2 _4 A
4 m( z7 O  C7 H# t+ c* R% S  當時社會由於長期太平,人民已忘記戰爭,皇帝春秋已高,被受寵的美人牽制封固,李林甫、楊國忠更替把持朝政,綱紀大亂。安祿山估計天下可取,造反的陰謀日益熾盛,每當他經過朝堂龍尾道時,就要向南北側目窺察,好久才離去。
3 M2 m) a1 g& E$ z: T
2 r, ?& r. _6 g9 N( i$ Z1 A  安祿山回到范陽後築雄武城,擴充兵士,積聚糧食,暗中派遣胡商到各地經商,每年坐收百萬之利,同時為他採購了大量叛亂物資。為了迷惑皇帝,他騙誘契丹各酋長,大排酒宴,酒中放麻藥,待他們喝得酣醉,將其全部斬首,先後殺戮數千人,將被殺人的耳朵獻到闕下。皇帝不知真情,賞賜給他鐵券(免死牌),進為東平郡王。安祿山還不滿足,又求兼領河東,玄宗遂拜他為雲中太守,河東節度使。他遂兼制3個道,兵力稱雄天下。
* k4 P, |! \! K
3 e, |9 v" l; C/ c- l  安祿山造反的苗頭皇太子和宰相都有察覺。楊國忠屢次上奏說明安祿山的野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了,楊國忠出主意說:「現在把安祿山召進京來,他若有意造反,怕我們扣留他,肯定不敢來;若無意造反,他就敢來,這叫『做賊心虛』。」唐玄宗覺得是個辦法,就下旨召安祿山進京,不幾日,安祿山真的來了,唐玄宗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他慶幸自己沒有錯怪安祿山,並在華清宮擺宴招待。酒酣之際,安祿山在唐玄宗面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訴怨道:「臣是蕃人,受人歧視,又沒有一點學問,可是聖明的皇上並不嫌棄,不斷地提拔,我真是感激不盡啊!臣不知什麼地方得罪了楊國忠,他一直想要殺掉我,請皇上為我作主啊!」唐玄宗聽了這一番哭訴,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祿山了,還授給他左僕射的官職。! m6 l/ J% w! [; k, A) b. |

2 @7 f& Q; K) U& A3 n. E  安祿山從京城出來,惟恐楊國忠有埋伏,疾行出關,以日行300百里的速度返回了自己的范陽老窩。
" H: n3 b% ?# ^* K) r( J$ d0 n- T5 e4 C4 K
  從此,再有人報告說安祿山要造反,唐玄宗就怒氣沖沖地斥責報告人誣陷,還將他綁縛送給安祿山處置。但報告人還是很多,有人拿出了確鑿的證據,唐玄宗才明白了問題的嚴重性。/ L! `) `' d& i' o7 G8 w% ]- d

/ c- R" U% }1 [1 W# U4 S+ j% m6 C  他還是採用楊國忠的計策,降旨召安祿山進京。可是,這次安祿山稱病推辭了。唐玄宗又施一計,為安祿山的兒子賜婚,要安祿山前來認親,安祿山還是推辭不往。唐玄宗一切都想過來了,可是為時已晚。3 p4 o' H* B. q- @; Y
  D5 J0 }/ x$ h& q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以「奉密旨討楊國忠」為名,召集了諸蕃兵馬15萬人,號稱20萬,日夜兼程,以每天60里的速度長驅南下殺人中原。
2 r! i$ d  d" q: t1 n
& T4 n$ G  g$ n/ T5 Y  {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提拔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命令他帶領本軍討逆,唐朝的國運幾乎系郭子儀一身之上了。
' I' v0 f2 j$ n0 H2 d2 r( H) U8 g2 z8 L1 Z; n5 H5 O) n
  自「貞觀之治」以來,唐朝內地多年末發生戰爭。在和平環境裡,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軍隊戰鬥力銳減,軍備空虛。因此,當叛軍打來的時候,黃河以北24郡的文官武將,有的開城迎敵,有的棄城逃跑,有的被叛軍擒殺。安史叛軍長驅南下,勢如破竹,一路上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很快地就席捲了一大片地區。在安祿山的放縱下,叛軍每到一個地方,就燒殺擄掠,姦淫婦女,強抽壯丁,殘害百姓,無惡不作,使得淪陷區廣大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8 R3 \" y" l! x. _7 q* [. V( H+ D2 h3 G
  長期沉溺於遊樂宴飲的唐玄宗由於對這場叛亂毫無應變的準備,事到臨頭,倉促應戰。他急派封常清、高仙芝去東京洛陽募兵抵抗。但烏合之眾難敵虎狼之師,洛陽很快陷落。玄宗在盛怒之下,處斬了封、高二將。當時的形勢十分嚴重。在這緊急關頭,朔方(唐方鎮名,鎮治在今寧夏靈武西南)節度右兵馬使郭子儀被升任為朔方節度使,奉命率兵東討叛軍。
  Z8 P! K; n8 {" |. L* x# W1 J( P' ]# |% v3 q( `
  郭子儀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8 d1 Y7 r! y. |$ |, d3 n; f

( q( k9 X; @: q9 T& s  756年四月,朔方軍旗開得勝,一舉收復重鎮雲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敗叛軍薛忠義,坑其騎兵2000人。接著郭子儀又使別將公孫瓊巖率2000騎兵攻擊馬邑(今山西省朔縣東北),大獲全勝。馬邑的收復使東陘關得以重開,從而打通了朔方軍與太原軍的聯繫,使安祿山下太原,人永濟,夾攻關中之軍事行動無法實現。從而贏得了戰略上的主動權。捷報傳到京城長安,人心稍安,郭子儀以功加御史大夫。
8 C/ @% V9 V- F+ L$ }: C  z# m( a* T" Y$ j: M" i+ C
  朝廷命郭子儀回到朔方,補充兵員,從正面戰場出擊叛軍,以圖收復洛陽。郭子儀則認為,必須奪取河北各郡,切斷洛陽與安祿山老窩范陽之間的聯繫,絕其後方供給線,才能有效地打擊叛軍前線的有生力量。這一出擊方向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1 z& E9 v$ Y8 @5 H8 q
5 ^3 Q; g6 E3 L' t( W  經郭子儀的推薦,朝廷任命李光弼(契丹人)為河東節度使。郭子儀分了1萬軍隊給李光弼,送他出征。李光弼由太原出井陘口,一連收復7座縣城,直奔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聞訊,率5萬大軍從西包圍李光弼於常山。雙方展開激戰持續40多天。李光弼消耗很大,寡不敵眾,被迫困守。只得派人向郭子儀求援。郭子儀急率軍東進,火速馳至常山,與李光弼會合,以10萬官軍,與史思明會戰於九門城(今河北省蒿城西北)南,大獲全勝。: W3 T0 A- p, S: |' p) ~* Q

) z8 {4 ?+ \" ]1 u& P3 _7 N- g  史思明新敗後,又收整了5萬叛軍,退守博陵。博陵是河北重鎮,西依叢山峻巖,東臨百匯群川,易守難攻。郭、李兩部久攻不下,郭子儀決定退守常山,採取先疲後打的戰略,轉戰殲敵。史思明求勝心切,採取了追蹤跟進的策略,企圖重創唐軍。「我行亦行,我止亦止」。郭子儀將計就計,親選500精銳騎兵,交相掩護,牽著史思明的叛軍疾速北進。史思明不知是計,一連追了3天3夜,追到唐縣時,才發現前面只有500騎兵,方知卜當,然而已經人困馬乏。郭子儀乘其疲憊不堪之機,返軍掩殺,大敗史思明於沙河,又打了—個大勝仗。+ ^  F4 p% ~% M( J6 Z! k3 E. e
& }% Z. f3 p# K5 j
  安祿山忽聞敗報,心驚膽寒。急忙從洛陽抽調2萬兵馬,派謝希德北上增緩。又發范陽老巢的精兵萬餘人,令牛廷蚧南下助戰。會合5萬叛軍準備捲土重來。/ P7 n: h' [& T- K* _* a/ x

( L- y6 V" Z, N; n0 k% O: R5 @  郭子儀這時駐紮恆陽(今河北曲陽),他見賊兵兵鋒甚銳,兵力大增,欲求決戰,仍然實行疲敵戰術。加緊修繕防禦工事,深溝高壘,嚴陣以待。「賊來則守,賊去則追,晝揚其兵,夜襲其幕」,使5萬叛軍欲戰不能,欲退不可,大大挫傷了敵人的銳氣。特別是郭子儀的擾敵戰術,使叛軍整日提心吊膽,不得安寧,幾乎連休息也做不到了。當叛軍被拖到相當疲勞的程度時,郭子儀對李光弼說:「敵已疲憊,我們即可出戰了。」於是兩位大將在嘉山(今河北定縣)擺開了戰場,布好戰陣,史思明等叛將也列陣而至,一場大戰隨即發生。郭子儀指揮得當,唐軍奮勇無畏,銳不可當。叛軍士氣低落,陣勢混亂,四處潰逃。史思明見敗局已定,嚇得慌不擇路,墜下戰馬,丟了頭盔,連靴子都跑掉了,光著兩腳,拄著一條斷槍,逃回博陵。他總算撿了一條命。叛軍被斬殺4萬多人,被生擒5000餘人,損失戰馬5000餘匹。郭子儀指揮官軍乘勝前進,進圍博陵,聲威大振。
+ ^+ J* i8 q  f2 \( `2 t1 l: d* J5 q/ J$ r0 t5 K
  嘉山一戰,對軍心民心產生極大的影響。河北10多郡,自發集結武裝,支援和響應官軍,地方軍民紛紛誅殺叛兵叛將,歸迎唐朝。
9 S  Z5 ]- O0 e1 c& F5 f. |' \  b# q
  安祿山丟失河北,則後方交通線被切斷。叛軍將士家在范陽者,都惶惶不安,憂慮後退無路。安祿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恐慌,對他的軍師高尚、嚴莊罵道:「你們叫我反唐,說是萬無一失。現在起兵已經幾個月了,後路被郭子儀切斷,只剩下汴、鄭幾州,進退兩難,萬無一失在哪裡?」他和謀士們不得已才考慮出一個放棄洛陽,撤回范陽的計議。5 o$ L; l+ Q9 A' }

) }( m/ j$ f% ^  V# l) t  郭子儀在河北的輝煌戰績,扭轉了唐軍倉卒應戰的被動局面,改變了整個戰爭形勢。這時郭子儀提出了堅守潼關,揮軍北上,直搗范陽的方略。如果朝廷採納這個方略,平定安史之亂已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了。' J+ j% I7 Z' Q6 I. e! Z

1 n6 J# b5 b, Y" B1 f) ]  _3 @: z  但是,在這個至關緊要的時刻,昏庸的唐玄宗卻聽不進郭子儀的正確意見,而對楊國忠的瞎指揮,亂參謀卻言聽計從。結果造成潼關失守。叛軍從困境中得以解脫,使戰局急劇惡化。2 ]6 X0 M1 ^, G, w
5 i' i+ Y$ k+ ^/ p6 v0 P
  當時駐守潼關的哥舒翰是位突厥人。立過許多戰功,擔任過隴右和河西兩鎮的節度使。此時由於年老多病,已回長安居家休養。安祿山叛軍進逼潼關時,唐玄宗為了借重哥舒翰的威名嚇走敵人,就任命他為天下兵馬副元帥(元帥由太子李亨掛名),領兵禦敵。哥舒翰推辭不准,只得抱病出征,把軍隊駐紮在潼關一帶。他十分清楚,自己帶領的十幾萬唐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並不能打硬仗,守住潼關就不錯了。因此採取以守為攻的穩妥之計,潼關守得很好。楊國忠看到哥舒翰兵權在握,怕對自己造成威脅,權勢不保,於是插手哥舒翰的作戰指揮。楊國忠密奏唐玄宗,派使者催促哥舒翰速出潼關,收復陝郡、洛陽。哥舒翰明知這樣蠻幹,只能招致失敗,可是又不能違抗聖旨,他失聲痛哭一場後,懷著視死如歸的悲痛心情,領兵出了潼關。在靈寶縣西南中了叛軍的埋伏。幾場苦戰下來,葬送了十幾萬唐軍的性命,哥舒翰被殺,潼關失守。京城長安暴露在叛軍的面前,已經岌岌可危了。
" {# ~" w  t3 @! S* g3 Y, R/ g7 k& F, O0 C) Q: ~9 y
  唐玄宗知長安不保,聽信了楊國忠的建議,奔向四川逃跑。第三天,唐玄宗一行走了100多里路,來到馬嵬驛。憤怒的士兵殺死了禍國殃民的楊國忠。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對唐玄宗說:「士兵們殺了楊國忠,不把貴妃正法,他們就無心保駕了。」眾怒難犯,自己的安危就在片刻之間,於是玄宗不得不忍痛割愛,將楊貴妃賜死。馬嵬驛嘩變平息下來後,唐玄宗繼續向西南逃難。百姓上路攔駕,請求玄宗留下來率領人民討伐叛賊。玄宗無奈,只得分出2000人馬留給太子李亨,讓他主持軍事,留下來平叛。朔方鎮的留守官員勸李亨稱帝,以便號令全國。天寶十五年(756年)七月,李亨在靈武(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即位,是為唐肅宗。
3 D! C& ]1 C( F  X7 a/ S
' z5 e$ C6 T: A/ j3 Y- c) C1 D
7 _& A  i0 s8 |% a6 ^收復兩京 重整河山
5 Z, w0 {0 y, X! K8 @8 Q7 ?1 `& r. G* c; f$ q
  唐朝稱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首都設在西京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很快攻佔了東都洛陽。安祿山看到洛陽宮闕尊雄,心情急欲僭號。第二年正月便僭稱雄武皇帝,國號燕,建元聖武。封他的兒子安慶緒為晉王,安慶和為鄭王。任達奚殉為左相,張通儒為右相,嚴莊為御史大夫,還設置了百官。潼關失守後,安祿山還沒有到長安,士民就逃入山谷,宮嬪哭著散匿逃亡,將相府第之家委棄的寶貨不可計數,不逞之徒成群結隊爭搶財物,一連幾日都搶不完。又剽掠政府盈庫,百司帑藏,搶完便放火燒燬其餘的財物。安祿山到長安,大怒,便大規模搜索了3天,民間的財產也全部進行搶掠,百姓更加騷動不安。安祿山怨恨他留在長安的兒子安慶宗被殺。便取皇帝的近屬霍國長公主、諸王的妃妾、子孫姻婿等100多人全部害死,用來祭祀安慶宗。朝中群臣隨從天子走的,誅滅其宗族。: \! ^' [7 z! V# v1 q
% o1 @7 D1 ?9 v4 P$ n, U1 l
  京城長安是唐朝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洛陽是陪都,在政治和軍事上也很重要。叛軍佔領長安、洛陽後,整個局勢急轉直下,朝廷危在旦夕。收復兩京對挽救危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7 W) }+ E0 a8 ?" W) U  ~
. Y% h+ E4 Q7 A" a1 j; a- m
  肅宗即位後,便圖謀收復兩京,詔令郭子儀班師。八月,郭子儀與李光弼率領步兵騎兵5萬人從河北來到靈武。這時,新的朝廷剛建立,軍兵少而且弱。及郭子儀、李光弼全軍來到皇帝的行在,軍聲遂振,興復之勢才形成,人民才覺得有所希望。肅宗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依舊兼任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肅宗檢閱六軍,到彭原郡時,宰相房珀請求領兵1萬人,自己任統帥去討伐賊兵收復長安。皇帝平常就很重用房官,同意了他的請求。軍隊開到陳濤時,被賊兵打敗,喪師殆盡。剛要進行討伐,軍隊就喪失一半,只有依靠郭子儀的朔方軍作為國家的根本了。
8 b5 G) o4 U; g; j
+ f" N& N) W! ]2 d- W" E  唐肅宗求勝心切,以「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吊、女子皆歸回紇」的無恥條件,向回紇借兵15萬。並且任命自己的兒子李做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他深知李椒也只配當個掛名元帥。懇切地囑托郭子儀要全力以赴。郭子儀答道,自己準備破釜沉舟,不消滅叛軍,以死謝罪。
( r- ^9 i2 A0 D' `* ?6 V
& f+ Y5 ]9 |/ i9 R  郭子儀從房官的失敗中吸取了教訓,認為要收復兩京,必須先奪潼關,攻入陝州(今河南陝縣),擊潰潼、陝之間的叛軍,截斷叛軍的後路,然後才能直取長安。唐肅宗同意這個意見,命令唐軍按照郭子儀的軍事部署去奮勇雄鬥。. m. K2 m3 W& I! `( o! t
) X8 H5 B) R' A" i! T
  賊將崔乾柘據守潼關。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崔乾柘退到蒲州據守。這時,永樂尉趙復、河東司戶韓曼、司土徐炅、宗子李藏鋒等人,被賊兵關押在蒲州,四人密謀等王師來到時為內應。及郭子儀進攻蒲州,趙復等人殺死守城的賊兵,打開城門迎郭子儀進城。崔乾祜逃到安邑,安邑的百姓假裝投降,崔乾枯的軍隊進城門快一半時,城上的懸門落下,打擊賊兵,崔乾柘沒有進入城門,才得以脫身東逃。郭子儀遂收復陝郡的永豐倉。從此潼、陝之間不再有賊寇抄掠。' F& e* L3 z+ G. Z- }' }

" r2 e: u( C. J% l1 v8 O, o  公元757年,安史內訌,安祿山被帳下李豬兒殺死。李豬兒幼年時就開始侍奉安祿山。成為閹人後,對他更加親敬。安祿山反叛後,由於著急上火眼就瞎了,不久又得了疽疾,更加急躁,左右侍奉的人,稍不如意,即被鞭撻。李豬兒被侮辱的次數更多。嚴莊雖然是親信,也時常遭到鞭笞奚落,所以二人非常怨恨安祿山。安祿山僭號後,寵幸段夫人,愛她的兒子安慶恩,欲立他為太子。安慶緒頗有所聞,很是畏懼。嚴莊也怕變難一起對自己不利,便私下對安慶緒說:「君聽說過大義滅親嗎?自古就有不得已而為者。」安慶緒暗中曉示說:「對。」嚴莊又對李豬兒說:「你侍奉君上的罪可數嗎?不行大事,離死沒有多少日子!』』遂與他定謀。至德二年正月初一,安祿山詔見群臣,瘡痛很重,草草罷朝。這天夜裡,嚴莊、安慶緒手持兵器在門外把守,李豬兒進入帳下,用刀捅了安祿山的腹部。安祿山眼睛看不見,摸不著佩刀,手擊幄柱呼道:「是家賊!」一會兒腸子潰流在地,隨即死了。矯稱安祿山傳位給安慶緒,仍偽尊他為太上皇。
0 p9 c& l0 y0 o6 P2 S# L2 q7 E6 P0 ~0 P4 D4 `
  安祿山死,朝廷想要大舉進攻。詔令郭子儀率軍直趨京師。軍隊在譎水西,與賊將安太清、安守忠戰鬥,唐軍失利,部隊潰敗。郭子儀退保武功,來到朝堂請罪。九月,隨從廣平王李做(即李豫)率蕃漢軍隊15萬進攻長安。回紇派遣葉護太子率領J~000騎兵幫助唐朝討賊。郭子儀與葉護太子在宴會上親近修好,共同發誓要平定國難。郭子儀與賊將安守忠、李歸仁在京西香積寺之北戰鬥,從午時至酉時,斬賊首6萬級。賊將張通儒放棄長安,逃到陝郡。第二天,廣平王李叔進入京師,城中老幼百萬人,夾道歡呼,流著淚說:「沒有想到今天又見到官軍。」肅宗在鳳翔聽到捷報,群臣稱賀。4 j8 g4 H6 A7 o

1 _1 W4 b8 V" j; t  郭子儀收復了都城長安後,又奉命率軍乘勝東進,攻打洛陽。洛陽守將安慶緒聽說唐軍前來攻城,慌忙派大將莊嚴、張通儒帶領15萬大軍前去迎戰。叛軍在新店(河南省郟縣西)與唐軍相遇。新店地勢險要。叛軍依山紮營,居高臨下,形勢對唐軍非常不利。
. w, V( ]8 m0 B6 y; V  I9 m' e4 v( Q& b) n+ E
  郭子儀趁叛軍立足未穩之機,選派2000名英勇善戰的騎兵,向敵營衝殺過去,又派了1000名弓箭手埋伏山下,再令協助作戰的回紇軍從背後登山偷襲,自己則親率主力與叛軍正面交戰。戰鬥打響之後,郭子儀佯裝敗退。叛軍傾巢出動,從山上追趕下來。這時,突然殺聲如雷,唐軍埋伏的弓箭手像神兵一般從天而降,萬箭齊發,無數的箭簇像雨點一樣射向敵群。郭子儀又殺了個回馬槍。這時,叛軍的背後又傳來高呼聲:「回紇兵來了,快投降吧!」叛軍前後被圍,左右遭打。在唐軍和回紇軍的夾擊之下,被打得一敗塗地。莊嚴逃回洛陽,同安慶緒一起棄城北走,官軍一舉收復洛陽。/ O: n, U( k( ^, G% ]/ k

4 Y. J( R8 l/ V' O  郭子儀因功封為代國公。不久,郭子儀入朝,肅宗慰勞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郭子儀頓首感謝。
  r% g$ i$ w0 }: D4 \% U' B' h( F4 H5 ^" ]* N- P* I8 ]
  公元758年九月,唐肅宗命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北庭行營節度李嗣業、襄鄧節度使魯炅、荊南節度使季廣琛、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滑濮節度許叔冀、興平節度李奐等九節度使60萬軍隊圍攻相州,討伐安慶緒。皇帝因郭子儀、李光弼都是國家的元勳,難以相互統屬,所以不設立元帥,只用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使。
; W* j* O; e! A$ j+ S+ X2 |: _* C$ C% V; E+ _# }5 m  z6 R5 M
  從洛陽逃到相州的安慶緒,明知已被唐軍困於死地,便以讓皇帝位為代價,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率5萬精兵殺來。' N$ d& A' V' k$ j, }# n) t- j
/ N0 d; X) L1 l! t
  以九節度使的兵力本來可以一舉滅敵,但群龍無首,諸將各自為戰,互不統屬。魚朝恩是監督和操縱九節度使最高官職人員,但他根本不懂兵法,不知用兵。這次聯軍戰鬥唐軍損失嚴重,戰馬萬匹,只剩三千,刀槍十萬幾乎全部丟掉。
" w- \% h: X% c' |
1 M5 s2 s4 F3 l; ^  宦官魚朝恩一向忌妒郭子儀,便把相州失利的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不明是非,信以為真,便削了郭子儀的兵權,以李光弼代替郭子儀的職務。, V; L  v8 P" d4 @) S/ U# J  k
' R, ~! B# D" N& t, E5 h: R
  上兀三年二月,河東發生叛亂,殺死統帥李國貞,太原節度鄧景山也被部下所殺,朝廷對此很憂慮。而後輩的將帥沒有能力彈壓,勢不得已,遂起用郭子儀出鎮絳州(今山西新絳)。三月,郭子儀辭朝赴鎮,肅宗身體不適,沒有見一個朝臣。郭子儀請求說:「老臣受命,將死於外;沒有見到陛下,是會死不瞑目的。」皇帝將他引到臥室內,對郭子儀說:「河東的事情,全都委託給卿了。」郭子儀嗚咽流涕而出。郭子儀來到絳州,擒拿殺害李國貞的賊首王元振數十人,將他們處死。太原的辛雲京聽說郭子儀誅殺王元振,也將殺害鄧景山的人誅殺,從此河東諸鎮將帥皆遵奉國法。
" C8 g0 r6 L9 i8 u% C2 N3 n8 A
7 @( Q, V% @* F' i* [  公元762年四月,李豫即位。內官程元振當權,認為郭子儀功高難制,巧行離間之計,奏准罷免郭子儀副元帥之職,讓他充任肅宗的山陵使,督工皇陵的建造。. R  P0 U6 v9 D4 b( E
$ x' n. V6 ?: t# Y% B
  史思明在相州替安慶緒解了圍,自認為立了大功,要和安慶緒平分兵權。安慶緒不答應,史思明就把他殺了,吞併了他的軍隊,回到范陽,自稱大燕皇帝。他聽說郭子儀被奪去兵權後,於759年五月,從李光弼手中,奪取了洛陽,佔據洛陽不久,就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殺死了。. y5 D* F* Q2 n2 M, `& v& {9 A2 |
9 |+ x2 j" s* [- t( @
  陷於內憂外患之中的唐代宗李豫,在危亡面前,不得不啟用郭子儀,他任命雍王李適(即後來的德宗)為統兵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又向回紇借兵10萬,攻打洛陽。史朝義敗走莫州(今河北任丘北)。史朝義的部下田承嗣、李懷仙等見大勢已去,遂率部向官軍投降。公元763年正月,史朝義看到眾叛親離,走投無路,便上吊自殺。至此延續了7年零3個月的安史之亂才算完全平定。
; R( s% |7 j7 f! t" H7 \  p& @! l5 _- A- @7 p# q
  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國力虛弱。由於討伐北方叛軍的需要,西部的軍隊,大部被撤走調離。吐蕃乘虛深入內地,大舉攻唐,佔領了陝西鳳翔以西、鄰州以北的10幾個州。763年十月,又佔領了奉天(今陝西乾縣),很快打到長安城下,嚇得代宗逃到陝州避難。於是,吐蕃兵佔領了長安。他們把唐宗室廣武王李承宏立為皇帝,當自己的統治工具。縱兵焚掠,長安洗劫一空。
; r  V7 }: h) Q( g$ S8 u" V) K6 w" x: {% `
  朝廷在沒有什麼別的禦敵之計的情況下,急忙下詔拜郭子儀為關內副元帥。郭子儀接到詔書時,只有騎兵20人。他從洛陽到武關,才收拾散兵游勇4000餘人。到達陝西藍田時,各路勤王之師才相繼到達。為了共赴國難,共雪國恥,收復京城,各路大軍都表示願意接受郭子儀的統一指揮。* n& T( i" V8 c2 e9 T
* k1 f7 m; ?& P- ~9 y6 e
  郭子儀分析了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形勢後,採取聲東擊西、虛張聲勢之計。他派羽林軍大將長孫全緒,帶領200輕騎,到藍田城北面,白天擂鼓吶喊,夜晚燃起火把,牽制吐蕃兵力。佯作向藍田城東進軍的姿態。暗中親率主力殺向藍田城西。與此同時,他又派遣禁軍將領王甫潛入長安,暗中連結京城中的少年豪俠作為內應。郭子儀迅速集中兵力,奮勇攻擊,打得吐蕃措手不及。吐蕃兵直向藍田城東衝殺,撲了空,方知中計,嚇得驚惶失措。這時,京城中的內應,此起彼伏高喊:「郭令公(指郭子儀)親率大軍來了!」吐蕃兵陷入四面楚歌之中,不戰而走,慌忙逃離。1 `+ `* ~7 O: i
, ?  B  Q4 X& q6 P
  長安陷落15天,又被郭子儀收復。
: [$ V1 H" L3 l" g- f1 e# ]1 _: r7 b: Y( V2 ?% d
  自吐蕃入侵後,皇帝的車駕東逃,人們皆歸咎於程元振,諫官多次參奏他。程元振心中懼怕,又因郭子儀重立戰功,他不想讓天子回京,勸皇帝暫且以洛陽為都來避開吐蕃的侵寇,代宗同意了。下詔書多日後,郭子儀聽說了,他極為不安,上書代宗,奏疏中說:7 N" w# |# w7 \# I

6 D2 n( r5 e: \& I  長安之地,古代稱為天府,右面控制隴、蜀,左面扼守崤、函二關,前有終南、太華的險峻,後有清渭、濁河的堅固,是神明的腹地,王者所都的地方,土地方圓數千,裡,帶甲之兵十餘萬,兵強士勇,雄視八方,有利則可以出擊,無利則可以退守。近來,因吐蕃的侵逼,鑾駕到東部去巡行。是因為六軍之兵,向來就不是精練的部隊,全都是些市肆屠沽之民,他們只是掛個虛名,來逃避國家的徵賦,等到驅趕他們去打仗時,百人中沒有一個能夠勝任。也有的人暗中輸獻財物,以此請求免去軍籍。另外宦官掩蔽各地的實情,致使各種政務都荒廢了。遂使陛下振蕩不安,退居於陝郡。這些都是因為委任的失當,怎麼可以說是秦地不好呢!
- K7 R$ C5 f, S. N! R% m! s0 @4 B1 t- S5 m# ~, P& C/ F
  陛下所憂慮的是京師遭到剽掠,糧食不足,國用缺乏。依臣之見,只要輕征薄斂,撫恤百姓,簡選賢才,托付老臣練兵御悔,中興之功,旬月之間就可有所希望。
  j  Q' w8 k2 x  B. U% B$ A& [4 a1 V) t  U
  代宗看過上表,流著淚對左右侍官說;「子儀盡心於國家,真正是社稷之臣。朕要急早回京師。」公元764年十一月,皇帝的車駕從陝州回宮,郭子儀伏地請罪,皇帝將車停下來慰勞他說:「朕沒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這種地步。」便賜給他鐵券(免死牌),在凌煙閣為他畫像,以表彰他的興唐之功。
) q$ q6 F: T6 k6 P1 T8 D+ h
6 b" R" P. H% P* a; @+ n
) H5 @) T8 A# |* g7 T親說回紇 大敗吐蕃. c( ^# H( P. J* `7 W: \6 {

7 e4 G! q* C0 M$ T: T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社會內部矛盾重重,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廣德元年(763年),僕固懷恩叛變,屢引回紇、吐蕃攻唐。' h% q( F7 z3 x; D' W* I7 _- Z

  ?% s+ G% j" W" S" }. p: Z7 C  唐朝將領僕固懷恩是鐵勒族人。安史之亂時,從郭子儀、李光弼作戰,屢立戰功。曾與回紇兵擊敗過史朝義,官至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等職。因沒有得到封官加爵,對朝廷不滿,妄圖反叛。他的母親得知後,罵他忘恩負義,還舉刀要砍殺他,以絕後患。
% K" l) _/ s$ Y6 Z% J
, a9 ^2 i; r) b: H: Q& G# G  僕固懷恩與朝廷猜疑日深,終於背叛朝廷,頓集軍隊於汾州,寇掠并州、汾州下屬各縣作為自己的封邑。
: t( u9 f, h2 l3 x1 t
2 [) t" g( z: u* e  廣德二年十月,僕固懷恩招引吐蕃、回紇、黨項數十萬部眾南下,京師惶恐。皇帝召見郭子儀,問抵禦戎兵之計。郭子儀說:「據臣所見,僕固懷恩不能有所作為。」皇帝問其原因,回答說:「僕固懷恩雖然號稱驍勇,但他平素不得土心。僕固懷恩本是臣的偏將,其下邊的人皆是臣的部曲,臣的恩信曾施及他們,今天臣為大將,他們必然不忍心以鋒刃相向,因此知道他不能有所作為。」戎虜侵寇分州,郭子儀讓他的長子朔方兵馬使郭曜率軍援救鄰寧,與分寧節度使白孝德閉城拒守。僕固懷恩的前鋒來到奉天,在城外挑戰,諸將請用兵擊之,郭子儀制止他們說:「客兵深入,其利在於速戰,不可與他們爭鋒。他們都是我的部曲,緩之必然會叛離;如果逼迫他們,是加速他們戰鬥,開戰則勝負不可言。敢言戰的人,斬!」便加固城牆以待之,果然不戰而退。
* }& G; M$ z# A1 Z# A; d! `
% b& b, ?7 N8 j& U5 T  僕固懷恩第一次人寇就這樣被粉碎了。
( _/ E0 j8 s3 l) Q% `  h3 g9 U/ u5 o1 h3 Y$ k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八月,僕固懷恩不甘心失敗,又勾引吐蕃、回紇、吐谷渾以及山賊等30萬軍隊,先出兵侵掠同州,約期從華陰趨赴藍田,直取長安。京師震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禦賊兵。0 c! \. j! s- v) k  s' w/ h. i# g
; g7 x, f+ L8 I+ \6 m" c
  郭子儀一軍僅1萬多人,被敵重重包圍在涇陽。他命令部將四面堅守,自己親率騎兵出沒於前後左右偵察敵情。這時僕固懷恩在行軍途中暴病已死,群凶無首,分營紮寨,各自為戰。郭子儀心中暗喜。但敵眾我寡,仗還是不好打。尤其是回紇兵,驍勇善戰,又多於唐軍5倍以上。不可一世的回紇王驕吟道:「威風凜冽氣昂昂,塞外稱雄無人言;鼓角聲高催戰馬,諸蕃兵力我為強。」
% T) E6 I0 {# _" D5 E, s
. x. {( ?6 p; K+ O! x' I  戰則必敗,退則被殲,如何是好?足智多謀的郭子儀決定智取,放棄力敵。他派自己的得力牙將李光瓚前去回紇大營遊說。回紇王聽說他是郭子儀派來的,疑惑地說:「令公還活著嗎?僕固懷恩說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經拋棄四海,郭令公也已謝世,中國無主,我們才隨同他來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們倒要見一見。」  {- o; W( Q6 \* Q* {. \0 H
! f4 R0 s9 I% V/ ]
  郭子儀深知只有爭取回紇和唐軍聯合,重點打擊吐蕃,才能取得這場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錯過這個機會,戰爭的勝負,京城的安危不堪設想,他立即決定,親自到回紇軍營走一遭。
. \4 {! i- N$ N4 O% g2 {& U6 Q6 {, A
  郭子儀將要出去會見回紇將領,諸將勸諫說:「戎狄之心,不可相信,請不要去。」郭子儀說:「虜寇有數萬之眾,今天依靠實力無法相敵,況且至誠能感動神靈,何況是虜寇之輩!」諸將說:「請選鐵騎500衛從。」郭子儀說:「那樣適足以招致禍害。」說完只帶幾名親隨準備上馬出發。這時他的兒子急忙趕來,攔住馬頭哭道:「回紇像虎狼一樣凶狠,您身為國家元帥,怎麼能冒這個危險呢?千萬不能去送死!」郭子儀說:「現在國家更危險,我以至誠相待,親說回紇退兵,國家轉危為安,別的還有什麼可顧惜的。」他的兒子還是攔著不放,郭子儀揚起馬鞭,照兒子的手上打去,縱馬奔馳。
% d+ r; n- Z. v
7 F2 ^" M( H, H" H  回紇首領藥葛羅,怕唐軍用計,趕緊叫部下擺開陣勢,自己也搭弓上箭,準備射擊。郭子儀遠遠看見這場面,乾脆脫下盔甲,把槍也扔了,繼續接近回紇。回紇首領看清後,趕忙上前迎接郭子儀。  m6 \. y: l2 j5 y! d8 V3 S
- @) z+ I  A) \
  郭子儀兩次從安史叛軍手裡收復兩京時,曾經帶領過借來的回紇兵,同他們可以說有過並肩戰鬥的情誼。他在回紇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紇人一向稱他為郭令公,表示對他的尊敬。郭子儀來到回紇營寨,他們一齊向他跪拜。郭子儀將他們扶起,與之痛飲敘談,又派人送來羅錦,歡言如初。' a' D+ S& ~7 x( S8 N# R) G

* Z, ?5 v5 s6 O- V8 f& Z  郭子儀對回紇說:「吐蕃本是我朝舅甥之國,朝廷沒有辜負他們,而他們到這裡,是不再為親了。如果乘其不備倒戈一擊,如拾地芥那樣容易。他們的羊馬遍野,長達數百里,這是天賜,不可失此機會。今天能驅逐戎兵戰勝敵人,與我朝和好而凱旋,不亦善乎!」他們遂答應下來。
9 D, k' N3 }, d9 v3 B+ J% A  Q+ D, i
  郭子儀派遣朔方兵馬使白元光與回紇會師。吐蕃知道他們的計謀,當天夜裡逃跑。回紇與白元光窮追不捨。郭子儀率大軍繼其後,在靈武台西原大破吐蕃,斬首5萬,生擒上萬人,收取他們所虜掠的士女4000多人,繳獲的牛羊駝馬,300里內接連不斷。
8 D$ h4 d8 ]$ Z; |4 f4 c! E( @( ^( O2 L% |( n4 f- p
. c% C# C( U5 G8 X0 F
高山景行 功德圓滿0 X; g( M5 g9 ], j- S" W9 f$ i& W
, F! B- i1 J& X) d# I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_" t, g* ]$ G3 Y
; z; N( o1 p7 ]% Y
  李光弼和郭子儀同為唐朝著名將領。他們曾經同在朔方鎮當將軍。可是兩個人的關係並不太好,互不服氣。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提升郭子儀任朔方節度使,位居李光弼之上。李光弼怕郭子儀刁難他,曾想調到別的方鎮去。這時朝廷要郭子儀挑選一位得力的大將,去平定河北。郭子儀出以公心,推薦了李光弼。李光弼卻以為郭子儀是借刀殺人,讓他去送死。可是朝廷成命又不能不服從。臨行前對郭子儀說:「我赴死心甘,只求你不要再加害我的妻子兒女好嗎?」郭子儀聽到他冤枉自己的話後,流著熱淚對他說:「現在國難當頭,我器重將軍,才點你的將,願與你共赴疆場討伐叛賊,哪裡還記著什麼私忿呢?」李光弼聽了非常感動。兩人手扶手相對跪拜,前嫌盡釋。
9 B/ y6 m- W5 S, k; d/ S
4 t  }' a4 `1 I  S( V4 r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十二月,有人掘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可是盜賊卻沒有抓到。人們懷疑是朝中宦官魚朝恩指使人幹的,魚朝恩一向嫉妒郭子儀,並向皇上屢進讒言,一再阻撓皇上任用郭子儀。郭子儀對於祖墓被毀的原因心裡也是明白的。他人朝時,皇帝先提起此事,郭子儀哭奏道:「臣長期主持軍務,不能禁絕暴賊,軍士摧毀別人墳墓的事,也是有的。這是臣的不忠不孝,招致上天的譴責,不是人患所造成的。」滿朝的公卿大臣原來都很憂慮,怕郭子儀鬧出事端,聽了他的回奏後,都對他無限欽佩。郭子儀想到的是國家安危事大,朝廷的安穩遠比自己私事重要。  r% |4 j2 h% E, D" E: R9 c7 k
; j8 q, ?/ J$ f0 x
  郭子儀功德越高,人們越尊重他。吐蕃、回紇稱他為神人。皇帝都不直接呼他的名字。甚至有些安史叛將也很尊重他,因為他曾施恩於很多人。安慶緒的驍將田承嗣佔據魏州後,蠻橫無理,飛揚跋扈。郭子儀派遣自己的——個部將去見他。田承嗣倒很規矩,還向郭子儀所在的方向遙望叩拜,指著自己的膝蓋對使者說:「我這雙膝蓋,不向別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現在要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將軍數十人,都是王侯顯貴,郭子儀頤指他們進退,他們就像奴僕一樣,聽從他的安排和指揮。
" J  V7 G, R; y3 Z: d; x2 r/ M6 ?' x5 z
  郭子儀處處做士兵的榜樣。他領兵打仗從不侵犯百姓的利益。當時,連年戰爭,農村經濟破壞,農民生活困難,負擔很重,籌集軍糧確實不易。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不顧自己年邁力衰,親自耕種。在他的帶動下,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動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 |4 T/ D+ o  {+ r
; c+ M: k# F! @6 H  郭子儀不僅得軍心民心,事奉聖上也很忠心勤謹。無論是手握強兵,還是方臨戎敵,詔命他何時入朝,他從未遲延過。在他被幸臣魚朝恩讒毀,削去兵權後,僕固懷恩率10萬大軍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急,朝廷恢復和加封他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關內河東副元帥,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陞官發財的敲門磚,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他還說,自己早巳懂得知止知足的道理,心中懼怕盈滿之患。等到秩序安定,僕固懷恩被擒,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但這位四朝柱石,衛國功臣,理應受到寵遇。他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德宗尊他為「尚父」。他既富貴而且長壽,後代繁衍安泰。他有八子七婿,都是朝廷重要官員。孫子有數十人之多,當孫子來問安,他都無法分辨誰是誰,只是頷首而已。有一齣戲《打金枝》,反映了他家興旺熱鬧的場面。戲的故事是,郭子儀70大壽,全家的人全來拜壽,只有他的六兒媳昇平公主沒到。兒子郭暖氣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葉,還斥責道:「你依仗皇父就不來拜壽,我父還不願意當皇帝呢!」郭子儀知道兒子打了「金枝」以後,帶著兒子就去向代宗皇帝請罪。代宗對郭子儀說:「兒女閨房瑣事,何必計較,老大人權作耳聾,當沒聽見這回事算了。」郭子儀謝過皇恩,回家後把兒子痛打一頓,小兩口又和好如初了。5 D% i; [- f0 |6 g8 Y
0 O$ q0 M$ }# c( _. n8 n
  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建元二年(781年)六月十日,郭子儀以85歲的高齡辭世。德宗沉痛悲悼,廢朝5日,下詔書高度評價和追念他。按律令規定一品官墳墓高1丈8尺,特下詔給他加高10尺,以示尊祟。君臣依次到府第弔唁,皇帝還到安福門臨哭送行。生前死後,哀榮始終。
楊玉環回眸一笑亂玄宗9 Z# V) x6 i4 A% R$ y2 W/ x

& k" R7 P' t9 x: {) R; ]風流天子唐玄宗這天異想天開的脫光了衣服和幾十個妃子在華清池洗浴,數十條皓腕齊舒,數十個玉肩斜部,可惜他最寵愛的妃子梅妃卻因身體虛弱,不勝其繁,暈倒在池中,令唐玄宗情致頓消。唐玄宗快快地沿著迴廊朝行宮走去,他一抬眼間,只見一女
% [( T/ ~9 t" v7 _* q2 p子,露著上半身,隔著廊兒,在花窗下斜倚著。看那女子背著身子,雲髻半偏,襯著苗條兒的腰肢,已是動人心魄,待她一回過臉來,那半邊腮兒,恰恰被一朵芙蓉花兒掩住,露出那半麵粉靨來,嬌體豐潤,也分辨不出花光人面,不知不覺把玄宗的魂兒絆住,不由自主向她走去。那女人卻也放刁,且不即不離地往前走去,總與玄宗保持著一段距離,害得那高力士也只好默不作聲沿著迴廊走,這迴廊叫織錦廊,建造巧妙,終於轉過一彎,高力士就只見怔怔地一個唐玄宗站在那兒。這害得唐玄宗神魂顛倒的人就是後來出盡風頭的楊玉環。她生於唐玄宗開元六年的蜀州,在東都洛陽長大,她本是唐玄宗兒子壽王的妃子,這次是隨壽王到華清池避暑。 8 B% \2 u  \: Q  t7 M/ B+ I
唐玄宗好不容易挨過了一夜,第二天清晨便離了寢宮,出御便殿,悄悄地把高力士召進來。高力士原眠息在殿帷中,一聽聖上召見,便急急進殿,一看萬歲爺孤淒淒地一個人坐在屋裡,便知道他昨夜失眠,心中不禁驚慌,跪在一旁,半晌才聽到玄宗打著手
9 r' s) f* C" Q6 W9 v4 H% x1 K掌說:「這美人兒真可愛!叫朕心下好難拋!」高力士才知道問題出在楊玉環身上。趕緊奏道:「萬歲若愛那楊氏,奴才卻能替萬歲爺去召進宮來見一面兒。」玄宗歎氣:「咱們翁媳見一面兒有什麼意思,眼見這相思病害到底了!」見如此說,高力士眼珠一轉便得了主意,搶上一步,附在玄宗耳邊說出一番話來,玄宗聽了連聲稱讚:「好主意!好主意!朕便依卿的主意行去。」
" a' f# `& h% q, Y
' O; F$ ?0 U( r4 Q0 v( w" V  I這邊主意一定,那邊楊玉環就把壽王府鬧得天翻地覆。原來高力士買通了楊玉環的兩個貼身丫環,時時勸楊玉環丟下壽王,進宮去得萬歲爺的寵愛,楊玉環本就享榮華的心重,愛壽王的心薄,她在華清池宮中,見皇帝對著她露出癡癡癲癲的樣子來,不覺也9 ~* i# S' d4 G  `# ^
感動了她的柔腸,決意與壽王決絕,終於楊玉環離開了壽王,先到華山做了一個女道士,過渡一下便被接進唐玄宗的宮中。楊太真的名字也就是這樣得來的。
) Z; v5 w. L. c9 m6 g; a" j3 f: J& }, f
: C7 ~: V. Q: r" Y楊玉環這個人間尤物,最先在性生活方面是經過她的從兄楊國忠的啟導,以及與壽王的切磋,而後又在玄宗的調教及示範下,不久便練就成一手性慾場上的絕活,讓人銷魂奪魄。2 S9 H4 p8 L. C6 Q9 j

2 n, q) U% |: K' v/ z- S! v5 Z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k- R9 K! s* k8 j; s9 Q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 l( x' ~% D( }; ]3 J- D5 ]1 s9 K" G* |0 G) b* v: G- G
又一個春風細雨的夜晚,唐玄宗走進楊貴妃寢宮,紅燭高燒,繡幃低掛,楊玉環只穿一領杏綠小衣,燭光搖曳,別有丰采。唐玄宗且不喚睡,就燈光下面細細地把玩楊氏姿色,一會兒從懷中取出一支金釵,一個鈿盒來,遞給楊玉環,說道;「朕與愛卿偕老' U: P, o, Z/ Y; [3 ^
之盟,今夕伊始;特攜得金銀鈿盒在此,與卿定情。」1 g% R+ j% ]8 o! x# R+ F5 Y: I" d

2 U# y3 q( c$ U. t並提筆寫道:「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統皇唐,層霄雨露回春,深宮草木齊芳。昇平早奏,韶華好付樂何妨?願此身終老溫柔,白雲不羨仙鄉。」5 N) @4 {. |" P7 J( u+ l

& f0 U# f3 C. R一時興起,又傳令李龜年把這詞兒譜入曲中歌著。李龜年才思敏捷,當下也製成兩闕歌詞,依著笙蕭,分兩隊唱了起來。第一隊姬人齊趁著嬌喉唱著:「寰區萬里,遍征求窈窕,誰堪領袖嬪嬙?佳麗今朝天付與,端的絕世無雙!思想,擅寵瑤宮,褒封玉冊,三千粉黛總甘讓,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這一隊歌聲才歇,那一隊接著唱道:「蒙獎,沉吟半響,怕庸姿下體,不堪陪從椒房,受寵承恩,一霎裡身判人間天上。須仿慝馮當熊,班姬辭輦,永持彤管侍君旁。惟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這兩部歌姬,一唱一答,唱得悠揚奪耳。三宮六院無處不聽到歌聲。
! h- l: M# |& S/ a: _4 _
9 \0 K" @0 b3 D2 j5 M唐玄宗本是音樂中的聖手,「梨園弟子」就出自他的名下,更以一部《霓裳舞衣曲》而名重樂壇。說起「霓裳舞衣曲」還有一段傳聞。原來唐玄宗愛梅妃,梅妃曾作驚鴻舞,唐玄宗十分喜愛,直到寵上楊貴妃後還時時欣賞,於是楊貴妃暗地裡醋勁大發,害怕唐玄宗重新愛上梅妃,將自己拋棄,她的這番苦心感動了天上月中嫦娥,便傳她這首曲子,蓋過了梅妃的驚鴻舞。
. W5 w5 s' E+ J6 k( v$ w+ Z; Z1 R- O7 h7 b0 L3 Z; [
第一闋是:「驪珠散迸入拍初,驚雲翻袂影,飄然回雪舞風輕,飄然回雪舞風輕。約略煙蛾態不勝。」
, q; z" b/ G! U' d第二闋是:「珠輝翠映,鳳翥鸞停。玉山蓬頂,上元揮袂引雙成,萼綠回肩招許瓊。」
# b  I. V  \" k2 Q第三闋是:「音繁調騁,絲打縱橫;翔雲忽定,慢收舞袖弄輕盈,慢收舞袖弄輕盈,飛上瑤天歌一聲。」
1 z; ^- t$ a0 G* o3 P真個如敲秋節,似戛春冰。
2 f% _( N! H5 n1 m, [
2 R6 [5 X( Z4 d8 f# V; @8 N3 }月中嫦娥是否傳過楊玉環曲子似不可考,但楊玉環醉排風流陣卻是真的。唐玄宗自領小太監百餘人,楊玉環也帶著宮女百餘人,排成兩陣,拿霞披錦被縛在竿頭,代作旗號。另有一班小黃門,在階下擊鼓鳴金,作兩陣進退之號。進時,小太監和宮女互相扭) U5 B* k# p, A
結,各不相讓。打敗的,罰飲酒一巨杯。一頓墮冠橫釵,嬌聲叱吒,就連高力士在一旁看了也認為是不祥之兆。但唐玄宗從來就是只要楊玉環把題目出出來,他就一定會解題,不避嫌忌。當時都中婦女,一至春日,多不守閨門,女伴數人,相約野步嬉游。遇有名花,便設席藉草,各出美酒佳餚,共相勸飲。防有外人闖入,便解下紅裙,連結成幃遮蔽著,稱作宴幄。這種放蕩風流的情形,就是楊玉環跟唐玄宗玩成的把戲。
! @1 F$ R& a4 P+ H# y+ C  N# `1 R+ B1 H+ y8 E- j) J
楊玉環的風流還把詩仙李白引進宮中,一次楊玉環制清平樂曲,苦無詞句,唐玄宗立即想到賀知章推薦的李白,太監在街上用清水噴醒酩酊大醉的李白,衣冠不整的李白被帶進內宮,乘醉在玉箋上寫成清平調三闋:6 {  `0 X% @; f% y
8 j( C, |6 t5 j6 t' N# D7 h' z+ J% ?- K
其一:
. l# N" d( G  O4 a- |7 b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_# D( C8 B" t% I- r( v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J2 ^7 u; T- s, T

% a1 c5 W* o: [8 X+ g$ Y其二:- I( ?. u1 a/ d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 \3 v: x9 }6 W  i% J; r4 w: C' n借向漢家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z1 t" F: ]! V9 ^* _6 {' Q+ B4 Q% v2 s6 L/ }* S4 L. f# h  V
其三:& B* A5 j$ s3 t* k& m% J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G0 g3 f: D& s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 g7 C' E; Q+ y- _2 B* C7 x4 `) \( L: O* ~/ F/ N+ g
詞章深得楊玉環的喜歡,從此李白常常出入宮中,更曾作過宮中行樂詞八首,據傳楊玉環與李白還有過一腿。; J9 d/ A& W% K# r

: j( o" \5 B) k4 A# z" y! f8 b唐玄宗寵縱楊玉環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曾經為了讓李白替楊玉環寫歌詞逼著高力士替李白磨墨、斟酒、脫鞋,要知道高力士權傾朝野,此時朝廷內外權臣共有四人:一是林甫,二是楊國忠,三是安祿山,四是高力士。為了楊玉環,唐玄宗竟幾次搞得高
6 P+ V" ^5 G; j9 Q8 o" [4 Z1 j力士十分難堪,一次楊玉環一時興起,竟要高力士唱歌制曲,高力士知道一個太監唱起歌來定會十分難堪,首先就嗓音不對,堅決不唱,楊貴妃當著唐玄宗的面,藉著他的威勢,開口就要打高力士一百個嘴巴,一千下屁股,雖然沒有打足實數,也打得高力士血肉斑斕,聲聲哭救。6 Y$ @1 Z7 u& E: L. n: s1 X

, c' F% n: d2 p3 ^! ?楊玉環愛吃鮮荔枝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更表現在不遠千里、不惜工本,詔令嶺南節度使專責其事,設飛驛傳送嶺南荔枝,讓楊玉環吃上鮮荔枝。
: P* w) ]4 L; z- r+ Z4 `
# N7 {) |; V0 g8 {% L8 C9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6 T; @( j( S# {8 p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f- ~. r* p1 P

; P# w% T& e0 ^: Z+ }荔枝一過七日就不再新鮮,為了讓楊玉環淺淺的一笑。不知累死了多少馬匹,累死了多少兒郎,踏壞了多少莊稼。杜牧的詩未免還寫得太輕鬆了些。應該是:「楊娘娘楊娘娘!只為這幾個荔枝啊,鐵關金鎖徹夜開,黃紙初飛敕字回,驛騎鞭聲砉流電,無人  X0 [, U5 L0 }* q3 ^- N
知是荔枝來。」
4 J5 E" _( [4 j, B7 V4 |3 |  C0 S# {# ~# c8 Z
唐玄宗對楊貴妃是:「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姐妹兄弟皆列士,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自楊玉環被封為貴妃,她已死的父親被追封為大尉齊國公,叔父被拜為光祿卿,兄弟楊銛為鴻臚卿,楊?為侍御史,楊釗為司空,長姐玉珮封為韓國夫人,三姐玉箏,封為虢國夫人,八姐王釵封為秦國夫人。
6 D4 ]7 M6 Q+ c
0 s/ s8 Z/ A, l, g- \5 e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4 v4 I! X' P) @2 Y  h/ N
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l3 `3 |/ {2 P6 ]( E/ B: q3 r1 L% D
) h* i) |3 q: ~
虢國夫人在宮中出入,那幫命婦公主,見了都排班站立,不敢就坐,她的府中常有各地州官進獻珍寶,奔走請托,門庭若市,財幣山積。一次虢國夫人從宮中回府,遇到公主與駙馬的輿駕,雙方各不讓道,大打出手,唐玄宗聖旨下來,居然是追奪公主的封
2 H. f2 F; G/ U8 w& d" o( E: {物,革去駙馬獨孤明的官職。唐玄宗寵著虢國夫人,暗地裡背著楊玉環更與虢國夫人睡在一起,並笑對宮女說:「爾等愛水中鸂鶒,爭如我被底鴛鴦。」楊玉環心知肚明,喝著暗醋。一次唐玄宗又叫楊玉環以姐妹名義召虢國夫人進宮,楊玉環不僅不肯奉詔,並由此和唐玄宗鬧了起來,鬧出一件天大的事來,唐玄宗一怒之下,要高力士把楊玉環退回楊釗,也就是楊國忠的府中。
5 R, e' T8 o' |3 n3 U  Z4 k
& t, ?% I1 q9 N! k# X7 @楊國忠是楊氏家族中另一位著名人物,素性淫惡,少年時在家鄉永樂地方飲酒賭博,銀錢到手輒盡。後來又去投軍,強橫多力,臨陣十分勇毅,但在軍中平日專一欺弄良懦,結交無賴,魚肉人民,終被革除軍職。又曾到鮮於仲通家做管家,因剋扣雇工銀錢逃回家鄉,住在楊玉環家中,一方面在外面養個粉頭,一方面和楊玉箏,也就是現在的虢國夫人私通,這時楊玉環因虢國夫人鬧出事來,貴為丞相的楊國忠便是最合適的調解人,要知道楊氏一門的禍福都繫在楊玉環的身上,他與高力士通力合作,終於又使得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到華清池沐浴,楊玉環那露在水面上的半截玉體,好似出水荷花,清潔嬌艷。兩個滑膩高聳的乳房,一點深深的臍眼,紅巾覆處,微微映出的那私處,再次撩得六十七歲的唐玄宗激動不已,在二十六歲的楊玉環回眸一笑中,唐玄宗煩惱頓消。7 J4 ]& }& b6 ?4 u8 {  L; C
5 @; J# d$ ^4 H7 k
唐玄宗的英明睿智漸漸消磨。在他前期有兩個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爆,出現開元盛世;而在他的後期,則有兩個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終於釀成天寶大亂。
" X: Q3 Z8 J# D+ z# i3 ^0 j7 p6 J2 o0 `' l( x+ L
有個成語「口蜜腹劍」最初就是形容李林甫的,他為人陰密,好誅殺,喜怒不現於面。初相見的人總覺得他和藹可親,可胸中卻崖井深險,心不可測,每興大獄,連坐數百人。他的兒子李岫深明大義,看到他父親權勢薰灼,心常畏懼,曾向父親進言:「大
0 N' c# D- m+ ?6 V! _2 r人居位久,積棘滿前,一旦禍至,那些被你害的人都不可得了!」李林甫悶悶不樂,斥責兒子:「勢已如騎虎,毋多言!」唐朝宰相原本豐功隆德,不務權威,出入騎從減少,人民見宰相車馬,不加躲避;到李林甫,因結怨太多太深,時時擔心刺客,每當出入必以騶騎先事清道,百步傳呵,人民避走,宰相府第,皆重門復壁。李林甫的臥室更是一夕數變,就是家人都不知他睡在哪裡。開始楊國忠勢力遠不如李林甫,便勾結安祿山對抗李林甫。& \6 H$ V2 s6 Y9 _2 L
& R' g/ f7 i9 `4 C7 x: z, r3 w
安祿山是營州柳域地方的胡人,他的得勢也與楊玉環有關。楊玉環最愛安祿山白嫩的肥肉,後來不知怎麼地楊玉環居然成了安祿山的乾娘,甚至到後來玄宗不在宮中,安祿山也時時進宮朝見楊玉環,楊玉環賜安祿山在華清池洗浴,浴罷用雜色碎錦,結成一
' u; q5 w: @$ n# i小兒搖籃,令安祿山裝作孩兒模樣,臥在搖籃中。數十個宮女,抬著搖籃來到楊玉環跟前,安祿山口中喚著媽媽。據說越是麗質天生的女人,越是喜歡狂風驟雨式的愛情方式,近乎餓虎撲羊般的野蠻動作,愈能贏得芳心的強烈振撼,安祿山與楊貴妃便是如此。有一次安祿山把楊貴妃抱在懷裡,在她身上最柔軟的部位用力揉捏,居然使她的酥胸上出現纍纍傷痕,弄得無法向玄宗交代,只好以紅錦鍛遮在胸前,稱為「訶子」,也叫「肚兜」,這便是「奶罩」的起源,「祿山之爪」的成語也由此而生。事先安祿山曾對人說:「貴妃人乳,滑膩如塞上酥!」這個胡兒真不是個東西!佔了人家便宜還到處亂講。一次玄宗見安祿山肚腹肥大,便問:「吾兒腹中何物,卻如此龐大?」安祿山應聲答道:「臣腹中更無他物,唯赤心耳!」四、五十歲的安祿山因有楊玉環這位二十多歲的媽媽,從此飛黃騰達。
7 y1 l( \/ w1 x3 {8 \& s$ U# W1 p' B. r( s1 V) j
原來因著楊玉環的關係,楊國忠、安祿山聯合起來對付李林甫,李林甫一死,楊、安之間的矛盾激化,有兩虎不相容之勢,楊國忠時時在玄宗面前講安祿山的壞話,楊玉環愛護情郎,居然把哥哥的話傳給安祿山,安祿山漸起反意。唐玄宗漸知安祿山有反意,但每次聽了楊玉環的勸諫,還是想望安祿山回心轉意。楊玉環把朝中政局弄得一團糟。「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七五五年,安祿山在范陽造反,訴楊國忠有二十條大罪,起兵二十萬向長安進發。% u/ z; t% e& g9 X

' e, Z" {8 C: }- m4 K2 N' @潼關不守,長安震動,在一個細雨迷濛的盛夏清晨,唐玄宗帶著丞相韋見素、楊國忠、楊玉環姐妹及少數衛軍,出長安延秋門西行,來到馬嵬坡,軍士持戟鼓躁,請誅楊國忠以謝天下,楊氏一門終於被梟首碎屍,但鼓躁仍未平息,玄宗策杖出來,行在都虜
$ q" d  O3 @/ r$ u/ ?6 W- ]候陳玄禮奏稱:「國忠既誅,貴妃不合侍候陛下,請賜其死以塞天下怨。」楊玉環為情勢所迫,乃以白綾一束,自縊於驛館院中的梨樹下。5 W( k; y/ y9 G: A, r! V1 t
7 W, N& U1 U+ S8 B( T9 I8 P" K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 }* D4 K* Z3 a9 g
. L  q# f  _/ C5 y1 h1 T/ e# y「安史之亂」平定後,唐玄宗已成為太上皇,他的兒子在動亂中稱帝,就是唐肅宗。唐玄宗對楊玉環思念不已,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為此作《長恨歌》。" G! Y7 ], w- K. q3 ~

1 O$ ^3 u& e7 W在這首長篇斜事詩裡,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與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悲劇;他們的愛情被自己釀成的叛亂斷送了,活著的唐玄宗沒完沒了地吃著這一精神苦果。「鴛鴦瓦冷霜花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 d" h. l# C- D4 X' S* `3 ~
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8 |$ l# j. ]2 L/ R
. O+ \& y  Q: [" U- L
但關於楊玉環的後事,還有一說就是她並沒有死,有人曾分析出六大點理由來。更有人傳說安史之亂的時候,楊玉環被日本商人趁返國之便把她弄到了日本。至今日本還保存著許多楊貴妃的傳說,器物、廟宇、墳墓及好幾本有關她的書,她到日本那年才三3 H/ H0 e, o# |1 H
十八歲,整整在日本的政壇上又活躍了三十年,到六十八歲才極盡哀榮地死去,一直到今天,日本人仍認為楊玉環是中國最美的女人。
1 D7 k: H# R  B3 G3 l4 c2 t: l) O7 y
+ r) a/ c+ j  v7 k/ [總講蓋棺論定,但歷來都難,楊玉環也不例外,表揚她的和為她鳴冤的如徐夤和狄昌:8 U: O" o- x/ N, Y. n

/ F. _4 j+ l+ x* d( d) }徐詩:
# J9 N8 w" \' i' c% W1 p當年從龍如從雲,只有楊妃死報君。# [) k' _( V3 O1 H8 @
勢窮一身殉社稷,中興應作藎臣論。4 n. s8 z* r% q! T) b& v
4 f+ d; x# m" T* _" M$ Y7 y6 D1 |
狄詩:7 y9 U: Q- T9 z
馬嵬煙柳正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6 p6 s  d, m5 r! M$ q$ N
地下阿瞞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O  z& u- e4 y0 T! `

& R/ _+ M0 P$ I5 ?9 v+ Y就連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對楊玉環寄予同情。但批評她的也有,如:「及玄宗平內難,開元之始,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雖安史之變,不盡由於女寵,然色荒志怠,惟耽樂之從,是以住用非人而不悟,
; g3 r' w+ I8 m" L  e% |
& h* z+ `# k% N釀成大禍而不知,以至漁陽鼙鼓,陷沒兩京,而河朔之鎮,從此遂失。」
傾國傾城——陳圓圓紅顏傾倒[大順國」: t. p" Z5 g( p3 A6 _$ E
, j3 J2 Q- ]9 e% H  ]/ Q
形容女子的絕色美貌,有「傾國傾城」一說,所謂「傾國」,不只是使全國的人為之傾倒,還可能是泱泱大國因之而傾覆。紅顏傾國的典型,遠有妲己、西施,近有楊貴妃、陳圓圓。闖王李自成歷盡千辛萬苦建立起來的[大順王朝」,就因為搶了一個陳圓圓,觸怒了邊關守將吳三桂,吳三桂引狼入室,使大順國頃刻之間化為灰燼。8 `' \; O* f7 n3 Q/ P+ h5 G: _

0 O2 {% |% C1 o3 G, N, U' k陳圓圓原名邢畹芬,是常州奔牛鎮上的一個小家碧玉,父母早亡,從小與祖母相依為命,祖母疼愛孫女,曾送她到鎮上的私塾讀書,私塾先生為她改名為沅。邢沅十四那年,祖母臥病不起,家中沒有了收入,為給祖母治病邢沅左借右貸,終至負債纍纍。後
5 g! R' V3 n! O7 g* H來,人們不願再借錢給這個無力償還的小姑娘了,沒錢給祖母買藥,小邢沅急得整天直哭。這時,鎮上的一個常年在外經商的小販回來了,打聽到邢沅家的處境,便來到她家,裝出一副好心對她說:「邢姑娘不必著急,我在外面有些門路,可介紹你到蘇州做事,賺了錢就可以養活你們祖孫倆了。」, y% ^! V* F/ A7 y
5 \3 T2 \6 M( o$ q; m/ P
走投無路之下,邢沅相信了那小販的話,同意隨他去蘇州做事。臨走前小販還借了些錢給邢沅安置好祖母,邢沅心裡十分感激。可到了蘇州邢沅才明白真象,那小販是將她賣到教坊中作歌妓,賣身的錢一半給了她安置祖母,一半讓那個小販收進了腰包。既5 z; n+ f8 A+ |  p: B8 _  Z0 ?
然走了這一步,小邢沅也沒有了掙扎的餘地,只好聽憑了命運的安排。在教坊,邢沅學習了歌舞琴畫,由於她天賦穎慧,很快就在教坊中嶄露頭角,歌舞尤占魁首。鴇母為她改名陳圓圓,高張艷幟,招攬貴客,不久就成了名霸一方的紅人,傾倒了無數王孫公子。這時正值明朝末年,內有起義軍風起雲湧,外有滿人虎視眈眈,弄得大明朝廷搖搖欲墜,崇禎皇帝更是心神俱疲。而後宮中明爭暗鬥也正激烈,田貴妃施展狐媚手段,迷得崇禎皇帝神魂顛倒,正宮周皇后卻倍受冷落。周皇后的父親嘉定伯周奎為了幫女兒奪回恩寵,盤算著要找一位才貌迷人的美女安插到皇帝身邊,作為周皇后的心腹與田貴妃一爭高低。% P4 Y, G4 i& p* n
  @+ }' H( h1 l
崇禎十四年秋天,周奎因營葬先人遺骨之事回到了原籍蘇州,他深知江南多美女,此行的另一個目的就是為後宮訪艷。在蘇州,經四方查訪,最後相中了正值二八佳齡的紅歌妓陳圓圓,陳圓圓不但歌舞出色,詩畫俱佳,更有一種動人心弦的神韻,絕非一般
% s6 ~2 J1 M* o7 N; _美女可比。8 Y6 h3 r% i3 o
/ @) x3 v$ H7 |
第二年春天,陳圓圓隨周奎北上京城。老奸巨滑的周奎,先是將陳圓圓收為義女,在府中經過一番調教培訓之後,再伺機送進了周皇后宮中。周皇后對陳圓圓也頗為滿意,將她精心打扮一番後,在宮中設下便宴,特意將皇帝請來飲酒取樂。席間,棟圓圓奉命為皇帝表演歌舞,只見她長袖輕舒,纖腰款擺,歌聲嬌柔婉轉,眉目間春意盈盈,煞是動人;表演罷又上前來為皇帝侍酒,言語溫婉,乖巧靈利,確實讓人動心。可是這時崇禎皇帝被軍國大事攪得頭昏腦脹,根本沒有心思重結新歡,對陳圓圓只是欣賞,沒有收納之意。陳圓圓在宮中盤桓了兩三個月,終究沒能投入皇帝的懷中,周皇后只好打發她返回了周府。1 [1 Y$ A" r, W  e" V& _& |7 @
9 o# j8 ^! {8 l+ a) y" J: d/ c
進宮時滿載著周奎的希望,如今卻一無所成地回來了,周奎當然心中不快,陳圓圓在周府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被貶到歌舞班中充當歌舞姬。9 B+ x% W9 _! X6 P. N& [  M
; U! Q8 h+ [3 ^: e/ _
明廷內憂外患的形勢越來越嚴峻,李自成的勢力已越過寧武關、居庸關,直逼京師;滿清軍隊也從東北面發起進攻。危急關頭,明朝廷下詔吳三桂以總兵身份統領大軍鎮守山海關。% B  A. T3 [% w8 `, b+ o
5 n7 g* O/ y& z$ \5 T9 N
吳三桂是原錦州總兵吳襄的兒子,能騎善射,智勇過人,曾中過武舉;崇禎初年,吳襄因貽誤戰機而被革職,同時吳三桂則升為寧遠總兵;清兵進攻寧遠時,來勢兇猛,明朝的軍隊則軟弱懈用,致使寧遠失守,吳三桂因之被連降三級;後來,吳三桂痛定失
; k1 i, y, }0 n1 \# T! r痛,加緊操練兵馬,使他的部下成為一支勁旅。如今國難當頭,急需將才,所以朝廷又將他提拔出來,以鎮守國門,還連帶起用他父親吳襄為京營提督。一時間,吳家父子兵權在握,成了京城裡的熱門人物,亂世之時誰都想得到軍隊的庇護,所以吳三桂離京赴任時,京城裡的達官顯貴紛紛設宴為他餞行,想為自己今後找下個靠山。嘉定伯周奎自然也不落後,在府中擺下珍餚美酒款待吳總兵。這天,除了數不清的山珍海味呈列在吳三桂面前外,還有周府中絕色的歌舞姬陳圓圓在席前奉歌獻舞。一陣悠揚清新的絲竹聲後,陳圓圓身披白紗舞衣從重重簾幕中緩緩飄出,就好像一朵白雲飄到了大廳之中,她淡掃蛾眉,輕點朱唇淡雅中露出一種超塵脫俗的氣韻來;輕舒長袖,明眸含笑,那笑便像煙霧籠罩著的牡丹花,朦朧而誘人心醉;一段輕舞後,在廳中站定,% B" p$ J" O  H, d- w
隨著動人心弦的樂器聲,唱起了小調,那聲音彷彿從遙遠的天際飄來,輕悠悠地蕩人聽者的心底,宛如清泉澆身般的清爽。這舞這歌,把上座的吳三桂迷得欲醉欲仙,捧著酒杯,眼癡迷迷地盯著陳圓圓,好半天忘了喝酒,也不知擱下酒杯。
. o; ^$ T: ^  Z
/ p& G& S. \6 y' f陳圓圓歌罷,奉周奎之命捧了銀壺來為吳總兵斟酒,吳三桂心蕩神移地接了酒,一飲而盡,陳圓圓拽著長裙飄然入內,吳三桂的目光隨之而去,良久都不曾收回。
3 V1 f) ?1 C6 ^( t( w
$ {6 S2 V% w" ]6 N宴散前,吳三桂終於按捺不住,悄悄對周奎說:「倘以圓圓送我,戰亂之時,我會先保貴府,再保大明江山!」周奎會心地點了點頭。
" W5 H3 k7 a0 T& `& v+ g' H( `
& v: N7 Q1 D* s% b- M第二天,吳三桂派人帶了千兩黃金作聘禮,到周府求婚。周奎早已準備好豐盛的嫁奩,當天就親自把陳圓圓送到了吳家。; r) d0 Q1 \3 `) h! U

" ^5 Z, o, P1 V3 t$ }此時邊關戰事已急,吳三桂王命在身,可他還是擠時間舉辦了隆重的納妾之禮,只等享受了洞房花燭夜,再啟程赴任。$ a* ?, g" z( v! J3 B. T# e

. ~; {& D! @1 y! l5 t這一夜新郎新娘早早入了洞房,只為良宵苦短,第二天拂曉時分吳三桂不得不登程。這夜的洞房春光如何,有詩為證:1 X9 }0 [4 ?' m; ~; x
月向風清星眨眼,英雄美人無限歡;* ]- O8 H* d0 F1 D) Z+ @7 d$ @
適才倒澆紅蠟燭,此番又棹夜行船。
* ~3 v1 I& w% P( {0 X$ {  H偷香粉蝶餐花元,戲水晴蜓上下旋;
% M3 t& @* S0 O+ S; ^樂極情濃無限趣,靈龜口內吐清泉。
, U! u( h% k5 X0 R& a; X/ }1 D% g. C, s' s
無奈好夢易醒,兩人尚興意未盡時,屋外已響起大軍開拔的號角。吳三桂攬衣推枕,匆匆梳洗完畢,門外已傳來稟報:「鞍馬已備好。」這時,陳圓圓面帶紅暈地倦倚床頭,釵橫鬢亂,淚光瑩瑩,吳三桂看著她,怎麼也挪動不了腳步,回過身來擁抱著她,吻了文吻,揉了又揉,在門外又響起催報聲,才不得一步三回頭地走出了房門。
4 v$ d, l7 U) W  Z8 b+ t3 I& U$ l
+ @2 j( {9 A% W; P# @吳三桂離開京城不久,闖王李自成便率大軍攻入了北京,建立了大順王朝。城中舊臣遺老全部遭到了搜捕,吳襄及全家也在其列,而陳圓圓的美貌被闖王的心腹大將劉宗敏看中,於是奪為侍妾。「大順帝」李自成逼迫吳襄寫信給吳三桂,勸他來京受降,否則要他全家性命。
$ G9 n7 {# e: \$ f) t
2 c! h" d, x# \3 L# \, |' f9 r2 w信派專使送到了山海關吳三桂手中,見信後,吳三桂動了心,他深知大明皇朝已無重興的可能,不如乾脆順應時勢,歸附了李自成,也好保全家人的性命。這時他突然想起了陳圓圓,在他的想像中圓圓應是和家人一同在押,可他還是不放心,便隨口問了一5 G  |, w1 r* `4 [) N0 e
句:「陳夫人現在何處?」來使覺得陳夫人不過是一小妾身份,情況無礙大局,便如實相告:「陳夫人已被劉宗敏將軍收入府中。」$ @7 k! b9 H8 c  M4 y8 T
, O, D0 n5 T2 ^: D0 U+ e% T
聽到這句話,吳三桂頓時火冒三丈,怒吼道:「豈有此理!」隨即抽出佩劍,一劍砍下來使的頭顱,他的打算也隨之徹底改變了。+ N3 X  ?0 X( E! E& w; g" G

' K' b" }4 P" @7 U+ T吳三桂自忖光憑自己的兵力與闖王交戰難操勝券,於是派副將楊坤持書到滿清大營,迄求睿親王多爾袞出師相援,準備好好地懲罰一下李自成的大順王朝,以洩痛失圓圓之恨。如此以來,他是準備以父母妻子的性命作代價的,而且還裝模作樣地致書父親說:「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乎?兒與父訣,不早圖,賊雖置父鼎俎旁以誘三桂,不顧也!」堂而皇之地以盡忠於大明皇朝為借口,來陪上全家的性命。豈不料請清兵滅大順國,將來的天下無疑為滿清人所坐,哪不就是背叛民族的利益,引狼入室了嗎?為了心愛的陳圓圓,家人也好,民族也好,吳三桂已顧不了那麼多!
" _, x( Z. w! x+ H2 {7 N
$ P& d. M$ Y8 P  O+ @吳三桂開關引清兵通往北京,正合多爾袞的心意,他立即發兵入關。李自成偵知清兵逼近的消息,就親自率領二十萬大軍向東迎去,同時帶上了吳襄作人質。兩軍交戰於一片石,由於清軍與吳三桂的兵馬並肩作戰,致李自成大敗,一怒之下,馬前斬殺了吳
5 `, D" z* o2 W- x. N) c$ @# M* g襄,並將他的首級懸掛在高竿上示眾,回師京城後又殺了吳家老少共三十八口。
* v/ d2 c7 _! q7 Y6 l, X, d" |1 K% U9 h) ~& t7 W" w9 M4 ^
清兵緊追不捨,李自成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帶上京城的金銀財寶撤回陝西老巢。臨走時本想帶著陳圓圓,陳圓圓卻認認真真地勸告說:「妾身若隨大王西行,只怕吳將軍為了妾身而窮追不捨;不如將妾身留在京師,還可作為緩兵之計!」李自成聽了以為頗! e% i. P! n5 Z7 d) F# f6 B
有道理,命運危急關頭,他無心留戀美色,索性丟下陳圓圓跑了。
7 \+ |: e- U2 a# K9 m$ l# o$ D! G+ K- w7 i$ j
可惜那邊吳三桂並不知道陳圓圓留在京城,揮師緊追李自成的殘部,一心奪回心愛的女人。一直追到山西絳州,忽然京師有人來報,說是已在京城尋獲了陳圓圓,吳三桂喜不自勝,立刻停兵絳州,速派人前去接陳夫人來絳州相會。
+ w, F# i" j: p7 q9 b4 N6 H' o0 r1 b' c+ M+ k( q/ k) D4 F
陳圓圓來到絳州時,吳三桂命手下的人在大營前搭起了五彩樓牌,旗旗蕭鼓整整排列了三十里地,吳三桂穿著整齊的戎裝親自騎馬出迎,其儀式之隆重決不亞於迎接聖駕降臨。  h- E# s2 p3 z% D2 D
) q: c3 X/ U6 k: m+ g; I8 d$ u8 N
這一夜重會之歡勝似當初洞房新婚,營帳中點起了紅燭,掛起了芙蓉帳,喝過重逢喜酒的吳三桂緊緊摟住失而復得的陳圓圓,從上到下,從外到裡,仔仔細細看了個夠,親了個夠。陳圓圓經歷了劫難,又受奔波之苦,神色帶有幾公倦態,卻更加顯得嬌憨嫵
" B) K7 h8 q, Q媚,讓吳三桂憐愛得心尖發痛。全家三十九人慘死的悲痛被他拋諸腦後,一心一意地享受著陳圓圓的魅力,一任李自成殘部渡過黃河回了陝西。) s! D' d7 v0 H. d( C
4 _. y3 _! L# |( o9 Q
此時京城裡也正熱鬧,多爾袞組織人馬隆重地迎接清世祖順治帝入關,在北京建立了大清朝廷,準備全盤控制整個江山。為了表彰吳三桂開關請兵之功,清朝廷冊封他為平西王,並賞銀萬兩,吳三桂竟然也不加思索地接受了下來。這樣一來,當初請兵相助
+ l8 {6 Y; v' @( M7 V& _的初衷完全變了質,不折不扣地成為開關延敵的民族叛徒。
( S3 @! U+ h. O5 D/ ^/ k
$ H. k2 w* [2 ]* p# D  }崇幀帝自縊殉國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重新組建了南明新朝廷。新朝廷深知吳三桂手握重兵,舉足輕重,因而遣特使前往絳州,欲封吳三桂為薊國公,並從海路運米三十萬擔、銀五萬兩犒勞吳軍。不料吳三桂因已受封於清廷,不肯再接受南明皇朝的這一套,他已經決定徹底歸附於滿清手下了。陳圓圓曾起心勸吳三桂棄清返明,以盡忠義之道,可惜吳三桂已是執迷不悟,一門心思地混下去了。% y5 d, U+ y( ?5 @: f

3 j8 j) B( s7 t) R1 [: G8 x清順治二年,吳三桂繼續協助清兵西討,由山西渡黃河入潼關,攻克西安,將李自成的力量徹底消滅。隨後,他又風塵僕僕,東征西伐,為清廷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他為清廷拿下了西南一帶,將最後一個南明小朝廷——永歷皇朝趕往緬甸,清廷詔令他坐鎮雲南,總管西南軍民事宜。此時已是順治十四年,吳三桂可以說是功成名就,他將五華山的永歷皇宮重加修茸,建成了平西王府,躊躇滿志地經略所轄領地,儼然就是西南邊地的土皇帝。
' y+ K: V0 B9 `" B! @% z2 V7 W0 U2 O; m1 c" f9 ?
在吳三桂戎馬倥傯的那些年裡,陳圓圓緊隨其左右,為他消愁增樂,簡直成了他的精神支柱。可是在政途選擇上,吳三桂並不聽從陳圓圓的勸導,不惜將曾是自己君主的大明皇朝置之死地,使大江南北掀起滾滾硝煙,陳圓圓默默看著這一切,不免黯然神傷。
! L7 |  _  @/ t) ?. S0 b  j( [
- p! @& n" n+ M在昆明穩定下來後,吳三桂冠冕堂皇地以王爺自居,並提出封陳圓圓為平西王妃,不料陳圓圓卻不肯接受,她提出:「妾出身卑微,德薄才淺,能蒙將軍垂愛已屬萬幸,實在不配貴為王妃,寧願作侍妾追隨將軍左右!」陳圓圓此舉著實令吳三桂費解,別的
7 ~# w" \% L. O9 {女人不惜爭風吃醋為的就是一個名位,她竟然把送上門的恩惠拱手推出。
, O$ C: E2 H& D8 O/ \# S3 b; W* ]  L# p
為何陳圓圓會做出這樣不可理喻的事來呢?且看她此時寫的一闋「丑奴兒令」:
: D. x+ w0 d+ P7 X/ [& ]滿溪綠漲春將去,馬踏星沙,雨打梨花,又有香風透碧紗。' ^5 A7 F9 `3 S2 s5 G2 t8 r
聲聲羌笛吹楊柳,月映官街,懶賦梅花,簾裡人兒學喚茶。2 i8 Z# K( m3 |

+ c2 Z  C) j3 ?& M詞中所繪並非眼前之景,而是此時之情,滿懷落寞消沉,便是陳圓圓這時的心境。經歷了十幾年的坎坎坷坷,慣看了人世間的沉浮起落,生生死死晃如過眼煙雲,她對一切都已看淡。何況她也明白,為了自己吳三桂不惜引外族入關,毀滅大順王朝,背棄朝8 K, p0 b) |- ~' A! j
廷及家人,落下了重重罪名,這一切雖然談不上是她的過錯,可畢竟與她有關,讓她自感罪孽深重,哪裡還有什麼心思去作王妃。! c5 ~; C4 d$ t

; N5 [8 @' N1 d順治十八年,吳三桂以兵勢從緬甸索回了永歷皇帝,陳圓圓認為這是擁明復清的好時機,連忙力勸吳三桂趁此機會推出水歷帝,對清廷反戈一擊,深切地說:「如此可成不世之功!」然而吳三桂卻不想放棄到手的權位重新立馬橫刀,仍然將永歷帝絞殺了。3 y8 d( s/ K- B; K( [( w8 o
天下人為之大失所望,陳圓圓更是心灰意冷,深感已到萬劫難復的地步;於是脫下華服霞帔,隱入淨修庵中,日夜與古經為伴,不再為凡塵世事而煩心,吳三桂也對她的選擇無可奈何。
Originally posted by 151515 at 2005/12/6 21:18:
9 A! F1 d; q6 Z" {8 w7 |. U+ q傾國傾城——陳圓圓紅顏傾倒[大順國」8 ^# W1 |$ ?! Y% x# X4 z; k8 v+ L
...
$ r0 s  c( C( k7 Pyou just want to + POINT
http://www.xvideos.com/video451827/rio_filter-074_babe_filter-037_and_squirt
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主題 | 舊主題>>
娛樂滿紛 26FUN » 吹水版 » [CHECSS仔的歷史研討站]-有趣歷史收集處[+左]

重要聲明:26fun.com為一個討論區服務網站。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26fun.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26fun.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